登陆注册
1195900000003

第3章 殉道者的信心(3)

六年之后( 257-258),另一位罗马皇帝瓦勒良( Valerian,253-260在位)又再实施严厉的迫害基督教的政策,禁止任何教会聚会,不少长老主教被处以极刑。在这次迫害中,居普良终於殉道了。幸好瓦勒良在位的时间不长,到260年,波斯大军击败罗马军队,瓦勒良被俘虏,迫害教会的政策遂告终止。

4.丢克理田的迫害。

可是,罗马帝国对基督教最惨烈的迫害还在后头呢。284年,前又曾提及的丢克理田继任罗马皇帝,他是一位英明的君主,极欲重振帝国昔日的声威,故致力於重整一个全国性的宗教信仰,从而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监控。丢克理田严格执行迫害基督教的政策,下令禁止一切教会聚会;他比德修要聪明的地方,是将屠杀的对象集中在主教及长老等领袖之上,一方面力图将教会领导层彻底摧毁,另方面也起杀鸡效猴的作用,迫令信徒叛教。由於丢克理田的政令在英国、西班牙等西方地区中执行得不大彻底(此时帝国的中央权力已大不如前),所以西欧的基督徒没有受到太严酷的迫害;但其他地方如意大利、北非及东方各地的教会,则须面对悲惨的命运,大量信徒殉道,也有大量信徒叛教。如前所述,305年丢克理田自动退位,让康士坦丢·克罗如及加利流执政,迫害遂告终止。

5.反响:多纳徒主义的出现。

德修的迫害为教会带来了诺洼天主义,这次丢克理田的迫害同样令教会产生严重分裂,甚至比上次更严重。因为这次迫害的对象既集中在主教或教士身上,那叛教者便自然大多是教会的领导阶层了(我们不会天真地认为教会领袖的叛教率会较少吧?)。例如迦太基的主教孟苏里( Mensurius, 311逝世)便与政府合作,在迫害期间停止举行聚会;罗马主教马撒拉路(Marcellinus,304逝世)更向政府缴出《圣经》。迫害过后,曾经叛教的主教也同样要求回到教会,他们有的甚至重任主教等领导角色,例如迦太基的副主教瑟西里安(Caecilian,约345逝世),在受迫害期间充任政府的纠察,防止有人运送食物给被囚的信徒; 但在迫害结束后不独官复原职,甚至接任孟苏里而成为迦太基的主教。这当然引起信徒强烈的不满。

由於这一次叛教的主要是教会领袖,故问题的焦点就不在於叛教者能否悔改,而是那些曾叛教的教会领袖所施行的水礼是否有效,及他们一贯声称的教会代表性了;换言之,如今招人质疑的不是个别的基督徒的真实性,而是圣礼与教会的合法性。当时,在迦太基有一位信徒名叫多纳徒(Donatus,约355逝世),他宣称曾经犯罪的教士所施行的圣礼是无效的,而失却圣洁本质的教会也不复是教会了。多纳徒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离开教会,另组新的教会,形成多纳徒派(Donatists)。这是另一次严重的教会分裂,对教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多纳徒派对教会造成的困扰绵延了数百年之久。而在神学上为解决多纳徒主义(Donatism)的危机,作出最大贡献的一位教父,就是著名的奥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有关他的生平与神学思想,详参第三课)。他曾花了十多年时间,与多纳徒派的信徒辩论,并因此而确立了他的教会论。简单而言,奥古斯丁针对多纳徒主义信徒对教会提出的两个指控——教会是圣洁的群体及有罪的教士所行的圣礼无效——作出答辩。

首先,奥古斯丁认为教会最重要的特质是爱而非圣洁。圣洁无疑是教会的理想,但却不可能成为教会的现实;教会永远不该放弃对圣洁的追求,但它现实上却又总会存在著不洁不义的事情。倘若我们不接纳教会有任何一丝的不洁,动辄以分裂为解决方法,那我们只会将教会不断分裂下去。一些年轻的理想主义者也许对以上的论调没有好感,但我们必须承认,这是极具智慧与现实的观点。

其次,奥氏认为圣礼的有效性,端在乎设立圣礼的耶稣基督,而不在乎施行圣礼的人。水礼及圣餐礼是由耶稣基督设立的,所以,圣礼是建立在耶稣基督的权能与命令之上。说个笑话,倘若圣礼的有效性乃取决於施行圣礼的人的圣洁程度,那当信徒在受水礼时,便应该先查问一下牧师的信德,以免所受的圣礼徒然无效,而非仅是让牧师来查问他的信德了。

奥氏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来应付多纳徒派的挑战,在整个过程中不能用任何暴力手段,而必须是心平气和的理性论辩:因为多纳徒派的分裂,并非由於他们犯了甚麽错误,却是因著他们认定教会容纳犯错误的人,这行动本身是错误的。他们本身是振振有辞、理直气壮的。奥氏建立了一套持平而稳健的教会论,足以回应多纳徒派的提问。

君士坦丁继位及基督教的合法化

312年,君土坦丁在麦勒危安桥之役中,获启示靠此基督的名号而得胜。他在313年凯旋归来后,随即协同理吉纽颁布米兰上谕,容许宗教自由,给予基督教合法的地位,从此结束了二百多年迫害基督教的历史。对於这个帝国的政策的重大转变,历史学家一有不同的解说,他们都有兴趣研究君士坦丁要求罗马全国皈依基督教的,真正原因;一般而言,他们所提出的解说,都是政治性而非宗教性的。

事实上,罗马帝国一直奉行君主专制(寡头政治)的政治制度,这与多神主义的宗教思想是难以协调的。专制的君主除了藉政治与军事权力敉平群雄,使自己高高在上之外;他更要为长期保有这崇高地位与绝对权力,而赋予某个超越的、神圣的理由,於此[君权神授]。正合其所用。古代近东各国的皇帝,几乎无例外地,都用君权神提的观念来拱卫他们的政权。但是,君权神授的观念又必须以一神主义作为其前提:因为天界若非仅得一位神明,或至少有一位敉平群神的至高主宰,则这位神明可以授权给这位皇帝。另一位天神也可以同时授权给另一位皇帝。天若有二神,民便可有二主,那君权是否神授便都无所谓了,反正诉诸神明亦不会为皇权是否独一无二提供甚麽有效的支持。所以,多神宗教根本不容许君权神授的观念;绝对的君权若由神授,授权的本身亦必须是一位绝对的上帝。

其实柏拉图早已确定万物的源头是一而不是多,而他所提出的绝对理型(Absolute idea)也有强烈的一神主义的色彩,并导致了日后哲学上的一神主义(所谓[中期柏拉图主义] ,Middleplatonism)。自第二世纪开始,罗马君主亦开始意识到要寻觅一位全能至高的上帝,作高人间君主的终极担保人;他们曾经多番尝试,包括提倡太阳神的崇拜,可是始终没法成功建立一神信仰,扭转希罗文化长久以来信奉的多神主义。法国一位历史学家杜思里( Par Alain Ducelliar)指出,君士坦丁之所以接受基督教,乃是数世纪以来罗马君主寻求一神宗教的终点。君士坦丁选择了基督教,作为拱卫君主制度的神圣理论,确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思想。以上的解说相当符合情理。

一位美国的社会学家华来士(Anthony F.C. Wallace)曾提出所谓[重振运动] Revitalization Movement)的理论,亦有助於我们解释罗马帝国将基督教奉为国教的行动。根据这个理论,我们可以说,第三世纪罗马的传统文化与宗教已疲惫不堪,无法再为罗马社会提供任何发展的动力,并因此导致许多文化与社会的危机。罗马帝国上至君主下至平民,都知道必须为社会注入新的元素,使之复苏更新,否则无法脱困;而基督教作为一种生机勃勃的新兴宗教,正好为复兴罗马文化提供所需的精神动力。

以上两种说法其实是互相呼应的,它们都显示出,世俗君王主要是基於政治的目的,才批准基督教成为合法的宗教;他们也是出於政治的考虑,而进步将基督教奉为国教,用以整合全国人民的信仰。我们不能期望世俗君王会单纯以宗教的考虑去接纳一种信仰。因为个人皈依某个宗教,可以是私人的行为,也可以是纯粹的宗教决定;但批准某个宗教成为合法宗教就一定是政治的行为,而政治行为怀有政治目的,最理所当然的事。我们毋须认同政治人物的政治动机,却也毋须因其动机之不纯正,而否定他们所带来的成果。简言之,君土坦丁不可能因著爱主缘故,而将基督教奉为国教。

君士坦丁本人对基督教信奉到甚麽程度,实在是启人疑窦的。终其一生,他仍向太阳神献祭,而在临终前才接受基督教水礼。无论如何,他将基督教定为合法的宗教,并逐渐促使其攀升至国教的地位,对基督教日后的发展形态,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君士坦丁在位期间,已有计划地取缔异教活动,包括私人献祭,关闭一些敌对基督教的庙宇,为基督教臻受国教的位置而铺路。君士坦丁又委任基督徒为政府顾问,免去教士扪的兵役及其他政治任务,他的儿子也是接受基督教教育的。由於当时信奉传统异教的人为数甚多,所以君士坦丁也不可能一下子作出大变动;他只是逐步增加基督教的影响力,并以各样方法诱导人改信基督教。例如326年,时值君士坦丁庆祝其登位二十周年,士兵们在邱彼特(Jupiter)神庙拜祭,为皇帝祝颂。此举触怒了君士坦丁,他随即严责士兵此行动不当;但因此却惹起贵族们的哗然,他们质问皇帝是否全面背弃了罗马传统的文化和宗教。我们看到,君士坦丁在此期间采取较飘忽的做法:一方面公开反对异教,另方面又长期允准异教存在;他既推举基督教,但同时又不敢贸然将之升格为国教。

君士坦丁的儿子君士坦丢(Constantius,337-361)即位后,开始执行较激烈的压抑异教的政策,包括在357年,挪掉国会的胜利祭坛。由於君士坦丢末几逝世,帝位由君士坦丁之侄犹利安(Julian)继任(361年)他锐意要复兴传统的希罗宗教,并禁止基督徒在学校教授文学。这可以说是传统异教信仰的反弹,并妨碍罗马帝国将基督教国教化;不过,这并未对基督教的发展造成太大的妨碍,特别是在民间,基督教已逐渐普及,成了人民最主要的宗教信仁仰,而异教信仰则逃不了式微的命运。在犹利安死后,基督教迅速重夺社会上的压倒性优势。授著是格拉典(Gratian, 349-379)及提阿多修一世(Thcodosius I, 379-395)相继当政,在米兰主教安波罗修(Ambrose of Milan,参页 110-111)的大力推动下,一切异教正式被官方全面禁止。经历四个世纪的艰苦奋斗,基督教终於成为罗马帝国唯一合法的宗教。

政教关系的变化

基督教成为国教,对其存在的形态自然产生巨大的影响;简言之,教会已从小教派(Sect)一变而成为教会(Chuch)了。

初期教会活在一个不友善的政治环境之下,只能关注到如何保存及开拓其生存与传福音的空间,无法主动地为它与主流的社会和文化的关系,作出任何的界定;外在的政治与社会的限制逐渐内化为信徒的自我限制,以致他们普遍存着一种辩护及防御性的心态,对外间事物采取怀疑与排斥的态度,敌我分明,排他性极强。初期教会对现世的看法非常消极,完全否认其中有任何正面的信仰意义,遑论妄想教会可以成为社会上的主流声音,影响主流文化了。教会要在社会中寻求生存空间,这是它与社会唯一的接触点。

同类推荐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 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 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 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是《降伏其心》与《善用其心》的续集,也是我出关十年,开山创建东华寺的心得感悟和修学佛法二十余年的总结。出版此书旨在阐述自己的学佛观点,获得广大学佛者的指正。佛法浩如烟海,虽修学二十余年,仍难得法乳一滴。但终究有所感悟,正如三本书名所示,降伏其心为善用其心,用过不执著,不留恋,更不留痕迹,故、名“其心无住”。要将身口意之用发挥至极限,需先降伏身口意,继而善用身口意,最终达至过后无痕。其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时包太虚,小时不容针。成事由其心,败事亦由心。其心被动为奴隶,其心主动成主人。其心不降,是懦夫。降之不善用,为愚夫。事过执著,留恋不舍,乃凡夫。其心降伏,善用且无住,则圣人成矣。
  • 白话华严经 (套装全6册)

    白话华严经 (套装全6册)

    《华严经》描绘了富丽庄严的成佛境界,是诸佛最圆满的展现,也是每一个生命的觉性奋斗史。《白话华严经 (套装全6册)》兼具文言之韵味与白话之易懂,接引读者进入般若经典的殿堂,开启圆满自在的人生。《白话华严经 (套装全6册)》让你跨越文字隔阂,参与菩萨波澜壮阔的生命史诗!
  • 心与禅

    心与禅

    《心与禅》是弘一法师一生人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弘一法师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和人生的要义。
热门推荐
  • 异授眼科

    异授眼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楼炭经

    大楼炭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女神强势来袭

    重生女神强势来袭

    宋家的千金被逐出家门、当成玩物,临死还不得善终,生生被气得吐血身亡!再度睁眼,什么,变成个九岁的小萝莉?就因为她睁眼逃过一劫,世界的格局竟然变得完全不一样?谁来告诉她是个什么情况……这个哭兮兮的小娃娃是她恨之入骨的仇人?那个目空一切、毒舌入骨的小正太是她多年所念之人?美人师父、黑暗女孩、神秘的七大族……等等,这世界莫不是玄幻了?还是,这一切只是个梦?嘶,好疼!
  • 繁华珞夏

    繁华珞夏

    大龄剩女珞夏在逛街途中,无意成为赌注,成了某个花心大少的女朋友。珞夏由于没有恋爱经历竟坠入其中,珞夏为给大少惊喜偷偷回家,竟听到大少的奸情以及事情的真相。珞夏该何去何从~~路上不小心碰到的花店老板又是谁~~珞夏的演艺生活由此展开......
  • 传统女生VS特工王子

    传统女生VS特工王子

    他,从天而降,一袭黑衣,翩翩如谪神降临救她于水深火热之中……此去经年,当年的黑衣大侠无数个在眼前出现,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救她一命的黑衣大侠?……夏纤纤说:“我喜欢穿黑色长衬衫的男生,有一种特别的神秘的责任感。”于是,封子扬从此清一色的黑衣。
  •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习学略法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习学略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心扉上的紫罗兰

    心扉上的紫罗兰

    年幼时,一个身世成谜的小孤女,有着异样于他人的紫瞳,被卖到国外,做了一个古老望族家主的童养媳,结识了迷人优雅的少主,他们的关系复杂,她称呼他为哥哥,可却是他名义上的妈咪,一个比他还小的--小妈咪,可是他们之间有了不可割舍的亲情,友情,甚至于爱情.少年时,为摆脱嫁给行将就木家主的命运,依然逃脱,遇到一个冷漠淡然的男子,一面之缘,却在彼此的心房上留下了印记。成人后,又有一位沉稳有礼的男子出现,为帮她拜托困境,建立商业王国,又如闺蜜一般陪在她的身边。后来,还有一个意大利的神秘男子,他有着深深的梨涡。还有一个外貌干净,声音如清泉的阳光男子,性格诡异,传承了川剧变脸精髓的怪胎。她该如何抉择,是金发蓝眸的他,还是黑发蓝瞳的他,亦或是墨发墨瞳的他?片段一:阿瑟在影月耳边轻轻的说,“Dear,不要试图逃跑,你是逃不掉的,乖乖呆在我身边。”故意在影月的耳边呼了几口热气,直至影月的脸颊变成麻辣小龙虾。在她光洁的额头上印下一吻,走进了浴室。影月转头,看到角落里那耀眼的金黄色行李箱,便想起了某人,狠狠的踹了过去,“嘶-”噢,好痛啊,泪水在眼眶中打转,紧紧的咬住樱唇,悄悄回头看向浴室方向,浴室中传来阵阵水声。呼,还好。浴室中,修长白皙的手指,在肌理分明的胸膛上均匀的涂着泡沫。镜中,那张惑人心神的脸上,嘴角边,却有丝可疑的笑纹。片段二:“羽,我觉得你应该买点脑白金补补了。”影月一本正经的说道,面容有些拧巴。恩,夏侯羽慎重的点了点头。是该补补了,最近为了公事私事操碎了心,抬头望着影月,还算这丫头有点良心,目光中一片欣慰。影月看着夏侯羽一脸感动得表情,表情更加拧巴,终于憋不住,跑开了。夏侯羽有些皱眉,为什么影月让他买脑白金,而不是黄金搭档呢?起身追向影月,“为什么是脑白金,而不是黄金搭档?脑白金可是给老年人喝的!”远处,传来一片笑声。片段三:直升机上,男子淡淡的说,“把东西放下吧。”驾驶员肩膀狠狠的抖了一下,没有多话,将直升机绕着那栋房子开了一周,在四个方向分别扔下一个包裹。“嘭——”的一声,怀中的女孩被惊醒,紧紧的搂紧男子精瘦的腰,不安的问道,“怎么了?”男子浅浅的笑了,“没什么,”安慰的拍了拍女子的脊背。女孩疑惑的看着驾驶员耸动的双肩,向外面望去。瞬间,影月双眸圆睁,樱唇张成“O”型。入目所及,一片金黄。
  • 有情菩提

    有情菩提

    “菩提十书”之《有情菩提》:林清玄的“菩提系列”是为人间的一切有情而写,希望从唤醒有情的觉悟开始,一步一步走向有情的圆满。佛法,是在有情人间,将一切的美串连起来,走向生命的大美。佛道,是绝美,以绝美的心跨越痛苦,绝美的心体验更深刻、广大、雄浑的生命。《有情菩提》是以情感的净化,在人间确立,以大爱与解美来澄清心性,永保明觉。“菩提十书”是林清玄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和风格形成的代表作,写作时间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长达十几年时间。每册印量都超过100版,十册共印行1000版以上。被媒体选为“四十年来最畅销及最有影响的书”。
  • 锦衣仵作

    锦衣仵作

    师父惨死,仇家一夜之间消失不见,成为悬案,穿越成一个仵作的法医楚轻,一路破案,一路烂桃花不断。那个谁,别以为你是皇帝就了不起,后宫为妃?不去!女提刑?这个倒可以考虑看看!他是最年轻的帝王,个性冷漠,生性凉薄,却被一个“男子”吸引,他一路提携“他”成为左右手,封官重用,却一朝发现,“他”竟是个女红妆?
  • 我国体育社团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体育社团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体育社团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阅读我国社团等非营利组织的相关研究的方法,明晰了我国各类体育社团现状及其内在的运作逻辑,分析了不同类型体育社团在体育事业中的作用、目前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探索了其发展的途径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