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3800000008

第8章 大观园竟建作了清照的家(1)

一、黛玉因何用眼泪还债

如说王实甫的崔莺莺,

是由清照词里飞出的莺儿,

那么雪芹的林黛玉,

不就是漱玉集里漱出的玉儿吗?

漱她的,全是清照的眼泪。

她若有心偿还这情债,

不还眼泪还啥去?

这是红楼之内,诸多奇处之一:

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

一回

这“女体”即绛珠仙子。在那神瑛侍者“意欲下凡造历幻缘”之时,绛珠仙子也便下了凡。这即是林妹妹。

下凡之先,绛珠仙子曾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于是,林妹妹迈进贾府的第一天就“哭个不住”,此后,她的眼里便再离不得泪了:

她常常地“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不知为了什么,常常的便自泪道不干的”。

她不时地金闺夜坐,“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

一旦遇到一点子事,且是他人不曾留意的,她也“淌眼抹泪”。

听到他人唱曲,她就“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听到雨滴蕉叶,她“不觉又滴下泪来”。

见到别人有姊妹,她即刻“又去垂泪”“不免又哭了”“又滚下泪珠来”。

紫鹃与她说说体己话,她也“直泣了一夜”。

仲秋之夜,她更是“不觉对景感伤,自去俯栏垂泪”……

真如宝玉所言:“每天好好的,你必是自寻烦恼哭一会子,才算完了这一天的事。”

巧的是,清照那《漱玉集》里的泪,简直就是汩汩的泉子:

“枝上流莺和泪闻”,听到黄莺儿啼叫,便流泪。

“凉生枕簟泪痕滋”,躺在床上也流泪。

“泪融残粉花钿重”,泪水冲残了脂粉。

“赢得满衣清泪”,泪水湿透了衣衫。

“泪湿罗衣脂粉满”,泪水又将脂粉冲满罗衣。

“欲语泪先流”,未曾说话先流泪。

“如今憔悴,但余双泪,一似黄梅雨”,哭得憔悴了,花容月貌也减损了,只剩了泪如雨下。

“泪向愁中尽”,泪水呀,全部流进了愁里去。

清照的泪原是这般的多,诚然,这也不能说就是黛玉好哭的原委。可一旦解味了黛玉这几句泪诗,那便不同了。

秋闺怨女拭啼痕。

黛玉擦拭的这“啼痕”,竟像是清照留下的。因清照说得极分明,“新啼痕间旧啼痕”。

不知风雨几时休,

已教泪洒窗纱湿。

乍看起来,黛玉似有不通。“风雨”怎么教人洒了这么多泪,连那窗纱都湿了。其实黛玉又没错,因清照本就是这样的:“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风雨”即是催泪的呢,且一催便是“千行”,如何不教黛玉“泪洒窗纱湿”的。

灯前似伴离人泣。

黛玉这回哭得最没道理,因怎么说她也不是“离人”。而清照“泪融残粉花钿重”的那夜,恰是“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独抱浓愁”的,正是黛玉说的“离人”;“泪融残粉”又是“泣”;“夜阑犹剪灯花弄”,也便合了黛玉的“灯前”了。

如说王实甫的崔莺莺,是由清照词里飞出的莺儿,那么雪芹的林黛玉,不就是漱玉集里漱出的玉儿么。漱她的,全是清照的眼泪。她若有心偿还这情债,不还眼泪还啥去?

大约,雪芹有了这奇想之时,竟是极其赞赏自己的,所以就命那道人夸奖道:“果是罕闻。实未闻有还泪之说。”

批书人获知雪芹思绪后,也来表彰:

千古未闻之奇文。

甲戌

于是,漱玉集里的清照之泪,自自然然地就作了黛玉之泪的源头。然而眼泪也是有数的,宝玉在幻境里就听到过:“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黛玉自己也说了:“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

清照最后的日子里,竟连不多的眼泪也没了。

留得罗襟前日泪,

弹与征鸿。

她这个“欲语泪先流”的,此刻,想请大雁捎一滴眼泪也不能够了。大约是心里只管酸痛,眼泪一滴儿也流不出了吧。没办法,只好把“留得罗襟”上的“前日泪”,“弹”给它了。

清照的《漱玉集》里,那般晶莹的泪珠儿,恰是若同“甘露”,“灌溉”了绛珠仙草。仙草“得换人形”下凡之后,便要用“一生所有的眼泪”相还——这般“千古未闻的罕事”,该有何等奇妙——故那批书人得知这一底里后,便又显摆起来:

知眼泪还债,大都作者一人耳。

余亦知此意,但不能说得出。

甲戌

冯蜂鸣可算得“亦知此意”,但能够“说得出”的?

二、宝玉出生时口里衔的什么玉

雪芹还说那玉:

“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

看看唐询说的红丝石,“华缛密致,皆极其妍”,

“华”是美丽而又光彩,“缛”是繁密的彩饰。

只此一句,就与那通灵玉极贴了,

何况雪芹说的“灿若明霞”与唐询的“色若晚霞”,

简直就是异口同声。

诸君,快说那通灵宝玉就是归来堂之乡的红丝石吧。

宝玉初见黛玉,就为她取了个“颦颦”的字。探春问何出此典,宝玉回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宝玉这话真是大不通。黛石可代墨画眉,就为黛玉取名“颦颦”吗?

“颦”与“蹙”,皆是皱眉之意,难道那黛石就不曾画得柳眉、蛾眉、舒眉、扬眉吗?况且人家黛玉生就的“眉尖若蹙”,你直唤颦颦就是了,因何要杜撰一个《古今人物通考》,偏说那西方有石名黛又可画眉呢?

且批书人随之点示:

如此等语,焉得怪世人谓之怪,只瞒不过批书者。

甲戌

这便是说,宝玉的大不通,雪芹早知世人会“谓之怪”的,只是此中有事要“瞒”,不得不为之。

原来,清照的归来堂之“西方”四十里,有个黑山(与贾府的庄头乌进孝那个农庄“黑山村”同名)。青州黑山之石并非黑色,亦不能画眉,然因这“黑”字,说它“可代画眉之墨”想也无碍。

雪芹说鸳鸯的父亲名叫“金彩”时,批书人就道:

姓金名彩,由‘鸳鸯’二字化出,因文而生文也。

庚辰

雪芹写至“孝慈县”,批书人又道:随事命名。

庚辰

故雪芹又管那送东西的妈妈,叫“宋(送)妈”,管竹子的,叫“祝(竹)妈”。

彼时,雪芹因黑山之“黑”“随事命名”“因文而生文”,说黑山石可以代墨,又有何不可,有何不宜?

青州因有清照的归来堂,且留有她二十个春秋的年华。清照南渡之后,不仅未有一日忘却青州,反而越发以青州人自居。在清照那里,归来堂是她心神的家,青州则是放大了的归来堂。雪芹正是为清照重建家园来的,因就说啥也离不得“青州”。

“黑山”二字,除了相关着“青州”外,还隐着一件秘事。

天下有一种奇石叫“红丝石”,一旦制为砚便是珍宝。这石就出在青州黑山。唐代书家柳公权曾道:

蓄砚以青州黑山为第一。

《论砚》

宋人李石亦道:

天下名砚四十有余,青州红丝石第一。

《续博物志》

著名的苏易简也疾声赞赏:

天下名砚四十余品,以青州黑山红丝石为第一。

《砚谱》

姚宽亦不示弱:

柳公权喜用青州红丝砚,南唐犹重之。

欧阳公《砚谱》以青州红丝砚为第一。

《西溪丛话》

曹寅是传说的雪芹的祖父,这人也说过:

红丝石为天下第一石。

《砚笺》

再看几句评说清照的:

宋人王灼说她:“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碧鸡漫志》)

明人徐士俊论词时说:“余谓正宗易安第一。”(《古今词》)

杨慎也说她:“名媛中自是第一。”(《草堂诗余》)

陈宏绪干脆说她:“称古今才妇第一,不虚也。”(《寒夜录》)

真是巧极。红丝石是个“第一”的,清照也是“第一”的。

再说红丝石的品行,自是更有奇异。宋人唐询道:

青州黑山红丝石为砚,人罕有识者。

此石之至灵者,非他石可与较,故列之于首。

《砚录》

便是清照直与红丝无涉,仅这“非他石可与较,故列之于首”的“至灵”者,与清照同出青州这一契合,以雪芹惯用的法子,似竹子比黛玉、仙鹤比湘云一般,再以红丝比清照,不也甚妥吗?况清照那“漱玉”的原版,就是“漱石”。

至此,那宝玉的怪语,大约就可谓不怪了罢。

雪芹既发现了红丝石这个宝物,他会轻易撩开手吗?

世人皆知,“石之美者”谓之玉(《说文》)。现就看看红丝石美是不美。宋人唐询又说:

红丝石华缛密致,皆极其妍。

既加镌凿,其声清悦。

其质之华泽,殊非耳目之所闻见。

红丝砚……色若晚霞,丝若鸡血,

坚而不脆,硬而不滑,

手握似有温柔感,

轻敲则响声清脆,

发墨好且如漆色,

不损笔毛,温如良玉。

《砚录》

与唐询同时的王辟之,详记了红丝石的形容:

其理红黄相参,

纹如林木,

或如月晕,

或如山峰,

或如云雾花卉。

《渑水燕谈录》

这么优异的红丝石,又“妍”,又“华泽”,又“温柔”,还不是“石之美者”吗?况且,唐询早就评价它“温如良玉”了。不仅是玉,还比得上“良玉”呢。赶巧的是,唐询还说红丝石“至灵”,贾宝玉的“命根子”正是叫“通灵宝玉”。难道,这宝兄弟“落草时从他口里掏出来的”,就是红丝石吗?

且看那通灵玉是啥样的。

莺儿为宝玉的通灵玉打络子时,宝钗曾道:“若用杂色断然使不得,大红又犯了色,黄的又不起眼……”

说得多好!

“杂色断然使不得”——红丝石“纹如林木,或如月晕,或如山峰,或如云雾花卉”,早已够“杂”了。那络子再用杂色,如何使得?

“大红又犯了色”——红丝石“丝若鸡血”,可不就是大红色。

“黄的又不起眼”——红丝石正是“红黄相参”,络子再黄了,哪里还起眼呢?

雪芹还说那玉:“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

看看唐询说的红丝石,“华缛密致,皆极其妍”,“华”是美丽而又光彩,“缛”是繁密的彩饰。只此一句,就与那通灵玉极贴了,何况雪芹说的“灿若明霞”与唐询的“色若晚霞”,简直就是异口同声。

诸君,快说那通灵宝玉就是归来堂之乡的红丝石吧。

然那红丝石且不仅如此。

贾政制灯谜时,说砚台:

身自端方,

体自坚硬。

虽不能言,

有言必应。

二十二回

批书人遂道:

“必”字隐“笔”字。妙极,妙极!

庚辰

更妙的还有呢。唐询说过,红丝砚“坚而不脆,硬而不滑”。“坚”与“硬”原是红丝石的秉性。贾政说的“体自坚硬”,可不就是红丝砚?

据此,大荒山下,那一大块“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的石头,不也是红丝石么。因它“有言”,方被“从头至尾抄录回来”,这却正是“笔应”呢。

还有,雪芹说那石头“灵性已通”,难道就没有“通”到红丝石那“至灵”的地步?

雪芹遂又说道:

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

一回

“缩成扇坠大小”的,就是宝玉的通灵玉,即红丝石,未缩之前必定也是罢。

因此,雪芹开篇时所言,“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可是这意思不正是:故将写清照这件真事隐瞒下去,而借“至灵”的红丝石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

至此,读者诸君也便看清了。那块“无材可去补苍天”的“一大块石”,宝玉脖子上挂着的玉石,还有这《石头记》的“石头”,到底是什么样的石?今儿,我就为大家找到了。而且,这石头与清照也契合得那般紧。所以,雪芹费了十年功夫做成的,实则就是《红丝石记》。

三、《红楼梦》为什么要“怀金悼玉”

其实,这道理是极浅显的。

后人可见的清照之精神、气质、境界、才华、

品格、风度、心性、情感、爱好,

及至身世经历,

竟是尽在这一金一玉之中。

所以,这一“金”一“玉”并不是清照的化身,

只是清照的另一称谓而已。

这时再看那“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便知它作为红楼之主旨,该是何其贴切了。

宝玉梦入幻境那会子,舞女们唱了个《红楼梦引子》。之于这《红楼梦》,已是极要紧的了,其最末一句,却又越发地点睛于龙: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五回

因这“怀金悼玉”,原是作者撰著红楼的主旨,即红楼是为怀金悼玉而作的。所以,红学家们就必得要来解释了:“金”指宝钗:“玉”指黛玉。

果真如此,这意思何其浅显。哪里就值得警幻在演唱之先即宣布,“若非个中人,不知其中之妙”呢?

再说了,若宝钗戴了个金锁,“金”便是她,那湘云还戴了个金麒麟呢。若“玉”便是黛玉,还有妙玉呢。此外,一个以戴的东西作指代,一个以名中一字作略称,如此不对合的法子,哪会出在雪芹手里?

退一步说,即便这“金”“玉”,就是钗黛,“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就是怀悼她两个的。这不是与《金陵十二钗》,抵牾起来了吗?

还有,钗黛在八十回红楼里活得好好的,并未像秦可卿早早地死去,哪里就说到“怀”“悼”呢?

于此,便不得不道及清照了。

明诚在青州归来堂时,即已着手撰著《金石录》。他与清照一起广收文物,博求典籍,同讨共研。他出仕后,偶有闲暇亦即续写。然未及定稿,明诚即暴病而卒。清照于颠沛流离途中,对那《金石录》书稿“爱惜如护头目”,且于孤灯下校勘增改,使成完璧。虽署名“赵明诚”,人却尽知是浸透了清照心血的。且有诸多学人,认定是她夫妻合作。明人田艺蘅曾言:

德甫著《金石录》,其妻与之同志,乃共相考研而成。

《诗女史》

清初的王士祯亦道:

赵明诚与其妇李易安作《金石录》,其书最传。

《池北偶谈》

至雪芹那时,可以见到的清照手笔,唯有这《金石录》与《漱玉集》了。

晚清词人冯煦,曾在《论易安词》里吟道:

《金石》遗文迥出尘,

一编《漱玉》亦清新。

雪芹身后两百年时,因清照祖籍济南一带,人们便于趵突泉畔建起李清照纪念祠,郭沫若为之题墨道: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若以后世之冯煦、沫若,证前世之雪芹,自是大悖常埋。然由同为诗人这一思路,通贯理去,反又合了常理。

你看,冯煦与沫若忆念清照时,偏偏地同时盯上了《金石录》《漱玉集》——这一“金”一“玉”。

其实,这道理是极浅显的。后人可见的清照之精神、气质、境界、才华、品格、风度、心性、情感、爱好,及至身世经历,竟是尽在这一金一玉之中。所以,这一“金”一“玉”并不是清照的化身,只是清照的另一称谓而已。

这时再看那“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便知它作为红楼之主旨,该是何其贴切了。

若非如此,那批书人为何又忙忙地出来帮腔:

“怀金悼玉”,大有深意。

甲戌

四、大观园的名字是这样取的吗

清照回至青州,

铺排她的世外仙源那会子,

恰是宋徽宗“大观元年”(公元一一○七年),

因此那归来堂,

正是货真价实的——

“大观”园。

若言大观园这名字的来历,雪芹之后并无一人解得。

却需由清照说起。

清照的文化品性,受其父李格非(字文叔)影响最甚。李格非对文章之道,主张一个“诚”字:“文不可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宋史·李格非传》)

他说,文章不能随便写,没有显著的真诚,文章是写不好的。

所以他就尤为推重陶渊明,称《归去来兮辞》:“字字如肺肝出,遂高步晋人之上,其诚著焉。”(《宋史·李格非传》)

李格非以诚著文,那文章也便好了,以至于尹少稷这般称赏:

李格非之文,自太史公之后,一人而已。

《涧泉日记》

他说,自司马迁之后,一千两百年间写得好文章的,只有李格非这一个。

清照正是承继了家学。与其同代的王灼也便说她:

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碧鸡漫志》

清照嫁与明诚后,却进了一个丝毫也不门当户对的家里。公爹赵挺之不学无术,且贪腐得著名。苏东坡就道过持平之论:

挺之聚敛小人,学行无取。

《宋史·赵挺之传》

清照既看到了公爹的“聚敛”,又目睹了他的官场厮拼。

赵挺之的副宰相职位,本是宰相蔡京全力保举的。可他一上任就视蔡京为绊脚石,跑到皇帝跟前喋喋地下舌。自以为聪明者又总是听信小人之言的,于是,皇帝就叫赵挺之取代了蔡京。蔡京是干什么的,他随之又请君入瓮,让赵挺之也品尝了罢相的滋味。赵挺之却恶气难咽,回家第五日便死不瞑目了。同日,徽宗皇帝亲临其家哀悼。三日后,又把赵府查抄了个干净。如同红楼贾府后来的变故一般,明诚与其兄弟一条绳地被锁进了“狱神庙”。

及至朝廷开恩赦免,如同热锅里的饼,等到翻过来早就焦糊了。赵府也便一落千丈。

同类推荐
  • 新世纪诗典(第四季)

    新世纪诗典(第四季)

    “新世纪诗典”是诗人伊沙开设的微博(微信)诗歌荐评,每日推荐一首优秀原创诗歌,也因此每年集成一本《新世纪诗典》,此为第四本。不以姿态、立场、资历、辈分取舍作品,只以作品质量为唯一评价标准,《新世纪诗典》是新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的集体呈现,它记录时代的声音,展示国人的生存,传递诗人的情感。伊沙的编选不含门户之见,具有一种无所不包的大气象,他对每首诗所作的精彩点评加在一起也可看做是对中国当下诗坛所做的一次整体性观察和评价。
  • 斋夫自由谈

    斋夫自由谈

    “大家书斋”以“名家 经典”的形式组合而成,汇集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教育、哲学等人文社科领域名家的代表性作品,内容短小精悍、可读性强,有游记,有散文,有杂文,亦有学术普及性的作品。这些作品皆为各学科领域久负盛名、家喻户晓之作,对于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提升读者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社会大众书架的畅销长销图书。本书是陶行知在担任上海《申报》顾问期间,在“自由谈”专栏中所发表的一百多篇杂文的结集。
  • 人间的星河

    人间的星河

    本书由青年作家刘喜悦历经多年探访后倾心写就。4个不同人的故事,4段让你疼痛窒息的体验。当我们走在人生低谷,前路茫茫,也要相信,那些刺痛我们的经历,终将成为我们的力量,从此未来坦荡,鸟语花香。
  • 我愿你想到我时没有忧愁

    我愿你想到我时没有忧愁

    本书属于当下市场热销的女性情感散文集。以一个成熟、知性又充满情怀的女性视角,用60余篇文章,叙写了对爱情、友情、亲情,对孤独、理想的感悟,并表达了对往昔与未来饱含释然与希望的随笔文集,是一本充满女性智慧、又有情怀并颇有小资情调的文集。
  • 呼啸而过

    呼啸而过

    作为一位青年教师,我在学校干得很出色,想不到却被学校无情地解聘了,我想去找校长理论,校长却连我的电话都不接,我异常怨愤,发誓活出个样子给他们看看,几年后,我真的成功了,当我再次来到学校,我才知道这是校长的故意安排,我从未体会到这种最特殊的关爱……给别人家的孩子担任高考保姆的中年妇女,忍受误解和屈辱,耐心地开导别人孩子的心灵,使她近乎扭曲的心灵变得健康而阳光,但是女孩自己的母亲却因为工作忙碌,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当这位中年妇女,做完自己的工作回家之后发现孩子早已上学去了,原来她的孩子也上高三,她是因为生活的压力而不得不出去打工,没时间照顾孩子……
热门推荐
  • 圣诞婚礼:圣诞爱情喜剧之六

    圣诞婚礼:圣诞爱情喜剧之六

    婚礼筹办师夏娃已经订好计划去夏威夷过圣诞节,连最后要喝的鸡尾酒品牌都考虑好了,可计划没有变化快:她那已经怀孕的商业合伙人坚持要她去北极帮圣诞老人侄女的一个忙!可圣诞老人只是传说中的人物呀!绝不相信!可她突然发现自己和前男友亨特坐在一辆雪橇上,八只毛发蓬松的驯鹿正拉着雪橇飞奔!奔向北极!任务是参加一场平安夜婚礼!时间非常紧急!结果呢?还真的有圣诞老人!夏娃以前不相信的一切都受到了挑战,包括她一直坚信的亨特不可能和自己在一起……请欣赏圣诞爱情喜剧之六:《圣诞婚礼》,回味五味杂陈、含泪带笑的青春。
  • 上神归来,孽徒不好惹

    上神归来,孽徒不好惹

    一语轻诺,一段孽缘,将两个人的命运束缚。世间究竟何为对,何为错?她是天地间最强大的神主,司掌着天地间的秩序,她,冷漠的活着他的身份扑朔迷离,身具仙魔两种血脉存活于世上他是高高在上的仙界第一的溯陌上仙,而她,只是一个被众人所厌弃的凡人一段孽缘将他们束缚师父,你还记得你的茉儿吗?两世的分离让她的心不再温暖高高在上的俯视着天地苍生,冰冷的对待世间的万事万物“不管你是夕瑶茉,还是清茉,你都是我的茉儿,是那个值得我用生命去守护的人。”这场爱恋之中,究竟是谁错了一场命定良缘却成了为世人所不容的孽缘,他们又该如何对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龙王兄弟经

    龙王兄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鬼王霸宠:逆天大小姐

    鬼王霸宠:逆天大小姐

    汉白玉材质的地板在柔和的灯光下映出一幕绝美的画面:一个妙龄女郎轻躺在一张铺满天鹅绒的躺……
  • 还乡记

    还乡记

    整个陕北在睡午觉,长长的,时光。少年时代夏日午睡醒来,总会觉得有什么迟了,赶不上了,自己被一大群人一大件事抛弃了。现在又是午睡独自醒来,知道有人在梦里,有人不知出发哪里去了,知道有些事有些人把我忘记了。我有时怕那些睡着的人,觉得我整个的人被放弃了。从小,我名义上过继给我叔叔,我的三爹。方言里我们称呼父亲的哥哥和弟弟为爹爹,排行老几就是几爹爹,在书写里,我习惯叫他为叔叔,有时也喊小爹爹。我叔叔每天放羊。
  • 混乱异界穿越者

    混乱异界穿越者

    一个穿越到游戏之中的玩家;一个混乱又迷茫的游戏世界;欢迎来到这个混乱异界,你是第一个异界玩家。
  • 大道至繁

    大道至繁

    鸿蒙苍穹,万千宇宙,究竟何为大道?道究竟浩瀚还是渺茫,极简还是至繁?且看我宿小羽万法一身,将这三界力挽狂澜!
  • 肉攫部

    肉攫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夏北辰如果再遇见

    夏北辰如果再遇见

    【宠文】【重生】我不知道我是什么时候到这儿的,带有年轮的香樟树,上了厚厚一层铁锈的秋千,以及落在地上泛黄的树叶。上一次见到他,还在五年前,他英俊的脸已经变得苍白,黑白的照片就挂在冰冷的墓碑上。我想去触碰它,伸出的双手像是被束缚,再也没有了力气。夏北辰,如果再遇见。
  • 上海职业妇女口述史:1949年以前就业的群体

    上海职业妇女口述史:1949年以前就业的群体

    在传统社会中,妇女成为失声的群体,口述史研究是近年兴起的新方法之一。本书作者对十九位解放前后有过工作经历的上海职业女性进行访谈,记录她们的个人职业生涯与婚姻家庭生活,了解她们在两个时代中所发生的变化,同时探索时代、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书中收录的采访对象,职业颇具代表性,既有曾从事地下工作的老革命家,也有普通工人;既有教师、护士和会计,亦有小商贩和家政工作者。上海曾是纺织大城,纺织女工更占相当大的比重,既有养成工又有童工,既有私营厂工人又有外资企业工人,还包括解放后著名的劳动模范。她们的叙述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为妇女史提供史料,更为上海工业史、上海社会史提供珍贵的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