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0300000001

第1章 导读(1)

当亨利·戴维·梭罗在1845年7月4日搬到瓦尔登湖畔独自生活时,即将年届二十八岁的他也许并没有料到,这次貌似寻常的举动将会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极为著名的事件。他平静的心态可以从翌日所写的笔记中略见一斑:

7月5日,星期六。瓦尔登湖。昨天我搬到这里来生活。这座木屋让我想起几座以前见过的山间住宅,它们似乎散发着飘渺的氤氲,令人联想到奥林匹斯山的神殿。去年夏天,我曾在某位开办锯木厂的人家里住过,就在卡特斯基尔山,松树果园再往上那片生长着蓝莓和树莓的地方,那里非常清净和凉爽,别有一番仙境的意味。……墙壁是木条拼接而成的,并没有涂抹灰泥,里面的房间也没有安门板。那座房子显得高尚脱俗,兼且气味芬芳,很适合招待嬉游人间的神仙……

撰写笔记是他在八年前,亦即1837年养成的习惯。那年秋天他结束了在哈佛学院四年的学习生涯,遇到比他早十六年毕业的校友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因为在前一年出版散文集《自然》而声名大噪的爱默生已经组织起超验主义俱乐部,并且刚刚在8月31日发表了题为“美国学者”的演讲,呼吁该国作家摆脱欧洲的影响,开创能够在风格上独树一帜的美国文学,隐隐有成为文坛领袖之势。爱默生对这个和他一样居住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的学弟青眼有加,交谈间问起梭罗是否有写笔记的习惯。梭罗受到很大启发,随即开始实践这种将会给他今后的创作带来极大帮助的做法:

10月22日。“你在忙什么呢?”他问,“你做笔记吗?”所以我在今天做了第一次笔记。

他坚持了整整二十四年。1906年,波士顿的哈夫顿·米弗林公司(Houghton Mifflin Co.)出版了《梭罗笔记》,收录的条目从1837年10月22日到1861年11月3日,总共有十四卷之多。然而,他在瓦尔登湖独居了两年两个月又两天,所做的笔记却非常少,只占据了第1卷的后三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梭罗其间很少读书或者写作;恰恰相反,他生前出版仅有两部作品,《在康科德河与梅里麦克河上的一周》与《瓦尔登湖》,都是那段离群索居的岁月孕育出来的。其实梭罗之所以搬到瓦尔登湖畔居住,最直接的原因正是他需要安静的环境,以便完成一部构思已久的、悼念其亡兄约翰的作品。

约翰出生于1815年,和梭罗相差只有两岁,彼此间的感情非常深厚。他们从小睡一张床,结伴到康科德镇学校念书,1828年又一起转到康科德学院。五年之后,梭罗考取了哈佛学院,已经在邻郡唐顿镇当上教师的约翰节衣缩食,帮忙支付了部分学费和生活费。梭罗在1837年毕业,先是在康科德镇中心学校任教,但由于不愿体罚学生,只工作了几个星期就辞职。翌年,约翰从唐顿镇返回故乡,接手关闭数年的康科德学院,亲自担任院长,并由梭罗出任古典学教师;兄弟俩自此同事了三年多。除了拥有共同的事业,他们甚至还共同爱上一个叫做伊伦·西瓦尔的女孩,不过兄弟俩先后求婚都遭到拒绝。

到了1841年,约翰罹患了肺结核,身体越来越差,梭罗独木难支,只好关掉康科德学院,随即住进爱默生家,帮忙做些家务杂活的同时,也向他学习写作。在爱默生的提拔之下,梭罗开始在超验主义的大本营《日晷》(TheDial)杂志发表文章,成为崭露头角的文坛新人。

1842年1月,梭罗和爱默生都遭遇了惨痛的事情:前者的兄长约翰因为破伤风英年早逝,后者的长子沃尔多由于猩红热夭寿而终。约翰的去世给梭罗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创伤,始终不能忘却兄弟情谊的他想到要通过文字来表达他的悼念,但由于各种纷繁的杂务,这个心愿迟迟无法实现。第二年他接受爱默生的安排,远赴纽约史泰登岛,充当后者侄儿侄女的家庭教师;十个月后,他回到康科德镇,却又不得不在他父亲的铅笔厂帮忙。

与此同时,康科德镇也变得日益喧嚣起来。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引发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业已接近尾声,作为最先进交通工具的铁路开始在新英格兰地区出现。1843年5月,费奇堡铁路公司兴建的波士顿-费奇堡铁路正式动工;隔年6月17日,波士顿至康科德路段开通运营,每天有四班固定的列车往返两地,使原本僻静的康科德变得非常热闹。而梭罗父母的家又正好在火车站附近,离铁路只有数百英尺,自然不是适合潜心创作的理想环境。实际上,从约翰去世以后,梭罗的笔记中断了三年有余,直到1845年7月5日才又接上,这足以证明悲伤的心情、繁杂的事务和吵闹的环境影响到他的阅读及创作,尽管其间他在《日晷》上也发表过若干散文和诗歌。

1844年4月30日,梭罗和他的朋友爱德华·霍尔在康科德镇的费尔黑文湖附近游玩,不慎引发山火,烧毁了三百英亩林木,造成超过两千美元的损失;这件事成为5月3日《康科德自由人报》上的新闻。梭罗并没有因此受到任何惩罚,然而镇上的同胞却不肯原谅他的无心之失,经常在背后指责他是“烧毁森林的人”。由于纷纭的人言物议,再加上内心的负疚,梭罗在康科德镇生活得并不舒心,遂渐渐萌发了搬离他父母家的想法。他最初选中了弗林特湖——当地最大的湖泊——旁边的荒地,准备到那里盖一座木屋供自己居住,可是没能获得其主人的同意。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当年年底,爱默生以每英亩八美元八美分的价格,买下了瓦尔登湖边十一英亩林地。作为梭罗的朋友兼导师,他自然没有理由拒绝前者的请求。于是梭罗在1845年3月底来到了瓦尔登湖,动手搭建一座十英尺宽、十五英尺长的小木屋;等到7月4日,也就是美国的独立纪念日,终于如愿以偿地开始了那段将会在后世成为传奇的独居生活。

瓦尔登湖位于康科德镇区南边大约一英里处,虽然费奇堡铁路紧贴着湖边经过,但由于人迹罕至,依然是个非常安静的地方;梭罗在这里度过了也许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年。1847年8月,爱默生决定接受英国友人的邀请,到大西洋彼岸去讲学和访问,却又担心妻小无人照顾,便邀请梭罗再次住到他家里。梭罗当然很乐意替爱默生分忧,况且他和后者家人的相处向来非常融洽,所以在9月6日,他带着两部在湖边生活时完成的书稿,永远地离开了那座亲手所建的小木屋。

那两部书稿,就是《在康科德河与梅里麦克河上的一周》和《瓦尔登湖》的初稿。前者便是梭罗此前数年间念兹在兹的悼亡之作,记录了他和约翰从1839年8月31日起在这两条河上一周的游历。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部书稿虽然有些琐碎,但梭罗很成功地将个人感情、自然环境、风俗历史结合起来,可以算是上乘之作。然而当时默默无闻的他却找不到愿意将其付梓的出版商;1847年11月14日,他写信向正在英国访问的爱默生抱怨好几个出版商都拒绝这部书稿。此后他没有放弃努力,但始终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只好听从爱默生的建议,把修改过的书稿交给詹姆斯·曼罗公司,在1849年自费印刷了1000册。就像其他许多名载史册的大作家一样,他的处女作也遭遇了无人问津的惨景。在1853年10月28日的笔记里,梭罗写道:

过去一两年来,那位徒有其名的出版商不断地写信来,问我应该如何处理库存的《在康科德河与梅里麦克河上的一周》,最后旁敲侧击地说,他想把原本被那些书占用的地窖派上其他用场。于是我让他把书寄过来,今天送到了,装了满满一车,总共706册。四年前我向曼罗买了1000册,那笔钱到现在还没付清呢。……另外290余册里面,有75册是赠书,其他的都已卖掉。现在我拥有一座藏书近900册的图书馆啦,而且其中有700多册是我自己写的哦。

虽然在笔记里故作幽默,但梭罗为了将这本书付印,不惜背上多达290美元的债务(当时普通工人的日薪只有1美元),整整四年过去,却只卖掉可怜的219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沉重的打击。

正是因为《在康科德河与梅里麦克河上的一周》的反响如此之糟糕,同时完稿的《瓦尔登湖》迟迟不能与读者见面。不过梭罗似乎很少有怀才不遇的负面情绪,他乐此不疲、精益求精地对《瓦尔登湖》进行修改和完善,七年间七易其稿,直到1854年8月9日才由波士顿的提克诺和费尔德兹联合公司出版。

半个月后,也就是8月24日,爱默生写信给他和梭罗共同的朋友乔治·帕特里奇·布拉德福德(当时正在伦敦访问),谈到刚刚面世的《瓦尔登湖》:

举凡吾国人氏,均应以《瓦尔登湖》为喜。是湖虽小,迩来声名大振。未知阁下已得阅否?其行文欣快,流光溢彩,殊堪玩味,兼且诸妙咸备,部分文字已臻极高境界。吾辈皆视亨利为美利坚群狮之王。但观其人近日于康科德镇行走之貌,虽似淡定,然顾盼自雄之情,溢于言表矣。

时年五十二岁的爱默生早已是享誉大西洋两岸的诗人、散文家和思想家,在美国和英国出版有许多影响深远的作品,比如《自然》(Nature)、《爱默生诗集》(Poems)和《群英列传》(Representative Men)等;在欧洲,他深得萨缪尔·泰勒·柯勒律治、威廉·华兹华斯、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托马斯·卡莱尔等文化巨人的赞赏,在美国,他备受纳撒尼尔·霍桑、沃尔特·惠特曼、亨利·华兹华斯·朗费罗、赫尔曼·梅尔维尔等作家同行的敬仰。身为当之无愧的文坛领袖,他为什么会在看了《瓦尔登湖》之后,便谦逊地恭维已经追随他十二年之久的梭罗是“美利坚群狮之王”呢?这要从他们所处的历史进程和社会环境说起。

当时美国正处于重要的成长期,社会上出现了若干种新的趋势和现象,首先是其疆域的不断扩张。当乔治·华盛顿在1789年4月30日宣誓就任总统的时候,美国总共只有11个州;但在随后数十年里,通过巧取豪夺,其领土面积以极为惊人的速度膨胀:先是在1803年以每英亩不足三分钱的代价从法国购得总面积达214万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领地,后来又在1846年向墨西哥宣战,攫取了原本属于后者的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和得克萨斯地区,总面积有310万平方公里。等到1850年9月加利福尼亚共和国加入美利坚联合国时,美国已经拥有了31个州,其实际控制的领土和现在美国全境差不多,是立国之初的数十倍。

然而更重要的是该国在政治和文化上对大英帝国的疏离。众所周知,十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在1776年7月4日宣布独立,组成全新的美利坚合众国;乔治三世治下的大英帝国不甘失去这片广袤的领地,双方苦战七年,直到1783年的《巴黎条约》生效之后才握手言和。但随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在政治上固然获得了可以和大英帝国等量齐观的地位,在文化和身份认同上,却依然和这个原来的宗主国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依附关系,国内也一直存在强大的亲英势力,尤其是在新英格兰地区。

这种现象最直接的表征是,当1812年美国总统詹姆斯·麦迪逊试图向英国宣战时,众议院竟然闭门激辩了整整四天,才以79票赞成、49票反对的表决结果勉强予以通过;参议院的表决结果则是19票赞成、13票反对,也是堪堪过线而已。当时代表亲英势力的联邦党在美国国会共有39个席位,他们没有一个人投赞成票。

从双方的伤亡人数和所获直接利益来看,这场持续32个月的战争既没有赢家,也没有输家:英国和美国于1814年圣诞前夕在比利时签署了《根特条约》,英属加拿大和美国维持战前的边界,谁也没有多占哪怕一寸的河山。然而美国在几次战役中取得的胜利,尤其奇迹般的新奥尔良大捷,极大地激发了美国人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热情,促成了他们在心理上的独立,乃至许多历史学家将这场战争称为“第二次独立战争”。

从1815年开始,普通美国人亲英的情绪大大减弱,政治上的亲英势力自此一蹶不振,联邦党在随后的总统大选中屡战屡败,接连输给民主共和党,最终于1829年永久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反观那些在1812年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则先后有三位代表民主共和党成为总统或副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在1828年和1832年两次当选总统,理查德·门特·约翰逊在1836年当选副总统,威廉·亨利·哈里森则在1840年当选总统。

威廉·亨利·哈里森在1841年3月4日入主白宫,但履新甫及满月,这位68岁的总统便因肺炎与世长辞。哈里森是美国最后一位出生于独立革命以前的总统,他的去世极具象征意义,标志着大英帝国殖民统治的最后一批遗民终于烟消云散。自彼时起,绝大多数美国公民都是在1776年之后诞生的,和生于殖民地时期的父辈不同,大英帝国从来不曾是他们身份认同的构成要素。

同类推荐
  • 会说话也要懂礼仪

    会说话也要懂礼仪

    《会说话也要懂礼仪》是一本指导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做到会说话,还要懂礼仪。从说话和礼仪两个角度来阐述做人做事必须懂得两大智慧——会说话、懂礼仪。《会说话也要懂礼仪》贴近生活、娓娓而谈,以生动的事例和形形色色的故事,深入浅出地展示生活中直接、便利、有效的说话技巧和礼仪规范,让你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说话水平,也掌握了生活中的必要礼仪,让你在以后的为人处世中更顺畅、更和谐!
  • 象形

    象形

    本书(川上主编)收录了《志向》、《历经火与水》、《狂躁》、《奔丧》、《暗锋消失》、《明迪——红草莓,蓝草莓死神》、《陷阱》、《光阴》、《移动的标本》、《太阳花》、《黎衡——凌波门》、《在傍晚的窗前读书》、《油漆绿》、《生命的放映机》、《别后》、《陈均——生活史的形状》、《箱子》、《给另一个人》等文章。
  • 中国年度优秀散文诗·2017卷

    中国年度优秀散文诗·2017卷

    本书是新华社关于十九大的新闻报道精选集,是一本客观、全面、权威的新闻报道集,所有文章均已公开发表,作者全部为新华社记者。全书共分为六篇,分别是“第一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第二篇高举旗帜共铸辉煌”“第三篇凝聚力量共绘蓝图”“第四篇团结务实谱写新曲” “第五篇砥砺奋进成就辉煌”“第六篇盛世盛会全球聚焦”。全书体例完备,观点准确,内容权威,可以作为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十九大的参考读物。
  • 遇见许多人,都不及你好

    遇见许多人,都不及你好

    本书以沈从文经典小说、《湘行散记》、《湘行书简》为基础,以情感为主线,选取先生最具代表性、最能触动读者心灵柔软质地、与现代人的情绪有契合之处、能给人以启示、在微博微信广泛传播的沈从文经典语录所在的情感类文章。分为小说篇(湘水多情)、散文篇(时光知味)、书信篇(见字如面)三部分,通过篇目的选择,内容的编排,版式、封面的设计,使沈从文的作品更年轻化和时尚化,焕发出新的活力,有耳目一新之感,与现代人的情感相契合,引起共鸣。感受沈从文的浪漫情怀和浓厚的人间情味,展现生命中真实、温暖而无私的爱,唤起读者心底对美好真情的向往。读沈从文,连惆怅也有了淡淡的暖人情味。
  • 自己的园地

    自己的园地

    《自己的园地》是周作人学术性散文集,主要阐述周作人自己是对文艺的解读和态度,可以看成是一部文学批评文集,也是周作人极少展现的犀利尖锐的一面。《自己的园地》中收录的多为山水小品和随笔,有些散文对艺术的见解也十分独到,不仅讨论了国外优秀文学的创作理念,还对比研究了国内文学创作的不足之处,态度鲜明,言辞恳切,而在表达形式上则延续了他一贯散淡平和的文风。
热门推荐
  • 重生之认清

    重生之认清

    慕容止,前世因为爱着当朝的皇上但是得不到应有的回应,在她爱着的皇上因病去世之后,凭借着自己的势力和强势登上了皇位,但是不敌朝廷明面暗里的算计,最终死于牢狱。重来一世,明白了许多事情,也尽力帮助爱人的儿子夺得实权,展现了自己完美的头脑。
  • 落宅的双身少女

    落宅的双身少女

    她因冥冥之中的纠葛遇上死亡,被心莫名与她相通、在人世中不停找寻自己失散的恋人的阎王爷儿子用执掌冥间的信物救活,成了与正常人一样却也不太一样的活死人。死而复生,她渐渐地去接受自己的特殊,忍住随时有可能离世的不安和诸多的苦痛,在人与鬼的纷扰之中努力过着正常人的生活。不料,掩在远久尘埃之下的残酷真相意外揭开,曾经的恩怨情仇又摆在面前,原本的她竟是一族之主,统治着一方妖灵,却为爱叛族。匆匆一世,遍体鳞伤后才知,爱恨挣扎,皆因她在阎王爷的儿子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坑过他……
  • 皇上后面站,本宫罩着你

    皇上后面站,本宫罩着你

    她是浴火重生的凤凰,他是翻云覆雨的苍龙,强强联手平青山派、闹皇宫、闯逍遥城、护灵族、平天下。本文一男配一女,也有纯爱官配。感人微虐,微喜。已完结~放心看~番外在新书里面~《我觉得,咱们可以发展一下》~爷爷和大伯的爱恨纠葛~纯爱,不喜慎入,本人不好虐,基本就是轻松愉快,剧情需要会小虐一下~本书属于慢热型~
  • 网游之我的王朝

    网游之我的王朝

    作为屌丝,李坏是认真的。作为宅男,李坏也是认真的。可是奈何实力不允许啊!游戏里,他只想玩个单机过日子,可是非得有人把脸伸过来让他打。游戏外,他只求平静度日,无甚追求,可是总有人皮子紧了找他要个刺激。李坏最后也想开了,既然你们逼我,那就对不起了,游戏里我能打造属于我的七杀王朝,那么游戏外我也同样可以。这,就是一个屌丝逆袭的故事。“乱世烽火燃天下,吾欲疯魔铸七杀!”——七杀公子
  • 迷途的羔羊

    迷途的羔羊

    身为供电局的党委办公室主任,张子亮是按照例行的规矩,早上八点一上班,先到党委书记安国庆的办公室报到,把昨天干了的工作、今天要干的工作,以及书记关心的事都汇报了,听了书记的意见,再开始一天的工作。这种规矩,单位的规章制度里没有要求,是上一任党委办公室主任高宇阳留下的。两年前欢送高宇阳到办公室就任主任时,高宇阳喝得有点高,搂住张子亮的肩,摇摇晃晃地在耳边喊:“早请示晚汇报知道吧,领导喜欢这个。”
  • 佛说当来变经

    佛说当来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超魔法世界

    超魔法世界

    大概这个主人公挺倒霉的,第一次约会就发生了不测醒来被告知到了魔法世界什么!还被视为禁忌的存在?被魔神追杀!唉……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这里美女如云。
  • 旖淮

    旖淮

    彼岸,彼岸,君在何处。忘川的池水又平白高了一寸,苍茫间,风沙扑朔。光阴迅速,春秋分明。而这三生石的彼岸,开满了花,其名曰为――曼珠沙华。
  • 暖婚蜜恋在八零

    暖婚蜜恋在八零

    新书:夫人又策我篡位,不一样的相遇,一样的甜宠,请多多支持!前世的她被家人欺骗一世,最终枉死,一场原要她魂飞魄散,灰飞烟灭的法事,阴差阳错带她来到了七十年代末。前世有多愤恨,今生就有多绝望,直到遇上他,原来,两世的苦难只为换他今生的宠爱。凭着记忆外挂,开连锁饭店,建日化厂,接手百年酒窖,一手创办全国最大的私营企业——澄氏!宋澄毅一脸委屈:“媳妇儿,你这么厉害,外面都在传,说我是个吃软饭的!”某柠骄傲的小手一挥:“她们那是羡慕嫉妒恨,咱不搭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去!”他一路建设国家功绩不断,她替他尽责尽孝发家致富。对工作目不斜视坚持原则,对妻子心无旁骛情比金坚,这样的好男人,来一打也不嫌多!穿越千山万水,跨越时间空间,只为与你一世刻骨铭心!
  • 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

    李玉敏编著的《虎门销烟》为丛书之一,介绍了虎门销烟的有关内容。 《虎门销烟》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