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5800000004

第4章 要让孩子吃点苦(3)

苏联文学家高尔基曾说:“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是的,劳动是美好的,每一个人都应该热爱劳动,孩子更应该从小爱劳动。美国著名教育家斯特娜夫人曾说:“要想把孩子的精力引向好的方面,必须尽早开始让孩子对工作、劳动感兴趣。”

其实,一个人是否热爱劳动会影响他的一生。因为事实证明,一个人的成功固然与知识水平、家庭背景有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他的劳动品质。大凡小时候热爱劳动的人,长大后都特别能做事,能吃苦,工作也非常努力,成绩当然也很出色;凡事小时候不爱劳动,时时处处懒散拖沓的人,最终成就不了大事,因为他没有锻炼出一种谋生的本领。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哈佛大学的一些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对波士顿的456名男孩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跟踪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成长过程。

在这些孩子进入中年的时候,研究人员对他们的生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不管这些人的智力、家境、种族或受教育的程度如何,也不管他们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从小参加劳动的人,即使只在家里做一些简单家务的人,生活得要比没有劳动经验的人更充实更美满。

具体结果如下:当年爱劳动的孩子与不爱劳动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爱劳动的孩子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此外,爱劳动的孩子离异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

专家们分析说,让孩子从小做一些家务,可培养他吃苦耐劳、珍爱劳动成果、珍惜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良好的品质,长大以后自然比那些“四体不勤”的孩子更有出息。这一调查结果证明,劳动与孩子成才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也启发当代父母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认识劳动对孩子成长产生的影响作用。

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阐述了从小参加劳动对他终生的影响。在四五岁的时候,朱德就开始帮助妈妈干活儿,在八九岁的时候,他不仅能够帮助妈妈挑东西,而且还会下地种田了。每当朱德放学回家,总是把书包悄悄地一放,然后就帮妈妈去挑水或放牛。有时候,他上午读书,下午种地。农忙的时候,朱德就整天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在文章中,朱德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她给了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生活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再也没有感到过困难,没有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了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有感到过劳累。”

可见,劳动不仅能够造就一个人,而且能够给人以快乐和幸福。正如英国著名的道德学家塞缪尔·斯迈尔斯所说:“劳动是幸福之本,懒惰、好逸恶劳是万恶之源。”

巴甫洛夫是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对于自己走过的成功之路,他怀着激动的心情这样说:“我总是感激我的父亲,是他给了我一双勤劳的手,他教会我过简朴的生活,让我有可能受到高等教育。”而这位科学巨人的父亲正是一位穷苦的乡村教士,但他懂得劳动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大意义。

一位中学生在假期在工地上参加劳动。他说:“新人开始必须涂抹和粉刷厂房的外墙,以此来练习技巧。一天,我在炎热的太阳下连续工作了好几个小时,双手酸软,非常疲惫。回到家后,我忽然意识到:一个人最好的朋友是他的双手。看看那些每天辛勤工作的人们,我逐渐学会了如何去尊重一个正直而诚实的劳动者。在这个劳动的夏天,我获得了许多新的技巧和新的价值观。”

劳动能够锻炼孩子的坚持性和坚强的性格,让他具备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所以,父母必须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劳动,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安身立命之本。一个负责任的父母,一定不会忽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因为,一双勤劳的手可以让孩子一生受益。

1.要正确认识劳动教育

今天,有很多父母对劳动教育的观念和方法有误解。这些父母片面理解对孩子的爱,总以为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物质生活,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自然也不让孩子承担任何劳动和责任。殊不知,这种爱往往会把孩子推到了无知无用的境地,孩子不仅缺失劳动能力,而且也会没有责任心,不懂得关心他人。“爱”成了对孩子的最大伤害。

另外,很多父母的错误劳动观影响孩子。有父母经常对孩子这样说:“你再不好好学习,就让你去扫大街!”或者说:“你看隔壁那个叔叔,每天做工多辛苦,就是他小时候不用功读书!”这些看似不经意的“激励”话语,传递给孩子的是对普通劳动及其劳动者的蔑视,是对最大多数劳动者,特别是体力劳动者的错误认识。长此以往,孩子势必形成错误的观念,也就不可能具有尊重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

因此,父母一定要正确认识劳动教育,认识它的巨大价值,从而改善家庭里的劳动教育。

首先,要提高对劳动教育重大教育功能的认识。父母要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劳动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之一。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可以使孩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能懂得幸福生活要靠劳动,从而尊重劳动人民,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爱惜公共财物,养成勤俭朴实、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在劳动中体会创造的成功与快乐。

其次,要把握丰富的劳动教育的内容,从多方面对孩子进行教育。一是进行劳动观念的教育;二是教育孩子热爱劳动,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三是培养孩子的劳动品质;四是把劳动教育和孩子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最后,要讲究教育方法。今天的孩子大多学习压力较大,学校里的劳动实践严重不足;社会上蔑视劳动和劳动人民的风气时有增长,功利性的人生成才之路左右着很多家长;家庭里独生子女物质生活条件过于优越,相当多的孩子童年缺乏劳动经历,这些问题对家庭劳动教育形成了阻力。

所以,家庭劳动教育必须立足改革创新,讲究方法。父母要让孩子从家务劳动开始,及时鼓励孩子劳动中的良好表现。父母要注意,慎用金钱做孩子的劳动报酬,也不要把家务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要把多方面的劳动素养的培养融入孩子的日常教育之中。

2.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

孩子从小爱劳动可以让他获得谋生的能力,这样,他在生活上就能独立,在工作上就能独当一面,在面对挫折时也善于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所以,父母应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为他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对他进行早期的劳动训练,以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

要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需要父母与孩子一起劳动,这也是在给孩子做表率和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带给孩子的是难以估量的重大影响。

正因为如此,有人说:“我们和孩子一起劳动,这大概就是我们的全部教育。他们能自己教育自己,因为他们参加劳动……劳动是最体贴人的最靠得住的保姆,同时它也是最细心最严格的保姆。”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段话“表达了劳动人民充满智慧的教育观点”,因为,“只有从小参加劳动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关于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父母主要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行为训练,二是思想训练。

在行为训练方面,父母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开始,让孩子自己做,如穿衣、洗澡、打扫卫生、洗衣服等,父母不要替他包办代替,不要溺爱孩子。对于这些简单的劳动,父母要反复强化训练孩子,直到他会做为止。这是让孩子拥有劳动意识的第一步。

在思想训练方面,父母应该多给孩子讲一些热爱劳动的故事,当然也需要给他说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同时,以社会生活实际、社会发展历史和家庭生活实例等告诉孩子劳动的重要性,让孩子从思想上认识到劳动很光荣,很伟大,不爱劳动的人是没有出息的。这样,孩子就会乐于去做事,去劳动。

对于孩子来说,只有他具有的劳动的意识,他才会心甘情愿地去劳动,而这种劳动意识的培养一定要趁早。

3.把握劳动教育的细节

在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时,父母还应该把握几个相关的细节。

要教给孩子一些劳动技能。做什么事都需要一定的技能,劳动也不会例外,所以父母应该教给孩子一些劳动的程序,操作要领、方法和技巧等。比如,要孩子做饭,就应该告诉他做饭的程序,放多少水,煮多长时间,等等,必要时要给孩子做示范。在教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

要注重劳动的实践锻炼。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不能仅仅限于口头上,而应该通过具体的劳动实践来进行。否则,劳动教育不可能收到理想的效果。父母可以让孩子试着做一些洗衣服、拖地、倒垃圾、购买日用品、整理房间的家务劳动,最好每天安排一定量的劳动让孩子做。劳动的内容应该从简单到复杂逐渐过渡,一定不要刚开始就让孩子去做高难度的劳动。

要尊重孩子的劳动。在孩子取得进步时,不要忘了及时给予表扬;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也不能显得不耐烦,更不能用不当的言行举止打击孩子,要不断鼓励他,增强他的信心。这样做,其实就是在尊重孩子的劳动,孩子也会感受得到父母对他的爱,这样,他就会再接再厉,继续不断地进步。

要运用适当方法让孩子劳动。孩子毕竟还小,有时候难免不愿意劳动,这时,父母不应该迁就姑息他,要用自己的智慧想办法让孩子劳动。父母应该明白,孩子必须劳动,不管他愿不愿意,因为一个不会劳动的人,会不断地自我萎缩,直到失去自我,这样的孩子不会幸福。

五、教孩子在困境中寻找快乐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俄国)普希金

世界上没有几个人没有遇到过困境,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个人在生活、学习中都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相比之下,永远的一帆风顺、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已。

一个人的生长过程就像一棵树一样,总有风雨的陪伴,还会有枝枝丫丫的烦恼。如果一个人很懦弱,不敢面对困境,他就会畏缩着不再生长;而如果他很勇敢、坚强,热爱生活,他就无畏暴风雨的袭击,依旧会挺立在风雨中、阳光下,待到雨过天晴时,等待着他的将是更美好的未来。

谁都不能避免陷入困境,当然也包括孩子,关键是在陷入的时候,用怎样的一种心情去面对。快乐是人们最宝贵的财富和能力,它促使人们去面对困境所带来的痛苦。转念一想,有谁不是在快乐中感受着痛苦,又在痛苦中寻找快乐呢?有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学会坚强呢?所以,孩子陷入困境其实并不可怕,只要教他学会用积极快乐的心去面对就好。

美国有一位女士随丈夫从军,他们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的铁皮房子里。后来,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铁皮房子里只留下她孤身一人。当地气温很高,更糟糕的是,因为她与周围的印第安人、墨西哥人连最基本的语言都沟通不了,所以,她整天愁眉不展,简直是度日如年。最后,她没办法再继续忍耐下去了,就给父母写了一封信诉苦,说无论如何也要丢开一切回家。

信寄出后,她开始了日思夜念的日子,急切地期待着父母的回信。回信终于来了,她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看,结果却大失所望。因为父母在信中只有寥寥数语,既没有安慰她,也没说叫她赶快回去,这与她期待的来信大相径庭。

父母的回信是这样写的:“两个人在监狱的铁窗往外看,一个看到的是地上的泥土,另一个看到的却是天上的星星。”开始,她看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不得不反复看,反复琢磨。终于,她明白了父母的苦心,原来父母是希望她在困境中寻找快乐,而不是消极悲观。明白了这些,她觉得自己非常惭愧,她要走出铁皮房子,去看属于自己的星星。

她开始改变了。于是,她主动地和周围那些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交朋友。结果,让她惊喜万分的是她发现当地的人们都十分友好、热情。然后,她又开始研究沙漠里的仙人掌,她一边研究,一边做详细的观察笔记。这次,惊喜再次出现了,她惊奇地发现那些仙人掌千姿百态,令人沉醉着迷。她开始欣赏沙漠的落日,感受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她觉得外面的温度也不高了。终于,她变得快乐了,同时,她也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每天她都仿佛沐浴在春光里。

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沙漠还是原来的沙漠,铁皮房还是那个铁皮房,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也都没有改变,气温还是那么高……原因只要一个,她的内心发生了改变。过去她习惯地置身于所谓的困境中,而现在,她却习惯地寻找着快乐。

后来,一本叫《快乐的城堡》的书出版了,这本书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而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她,书的内容源于她跟随丈夫沙漠从军的那段亲身经历。

可见,同样的困境在不同的人物和不同的心境下,往往就会得到截然相反的结论,关键是如何看待它。聪明的人总是善于从痛苦中找到快乐的影子。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说:“人生是一串由无数烦恼组成的念珠,乐观的人是微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在今天看来,这句话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用一种超越常人的态度,把不幸化为有幸,把悲伤化为快乐是一种能力。在痛苦中寻找快乐,在困境中创造幸福是孩子追求幸福生活的必经之路。

快乐是靠自己去创造的,无论是在顺境还在困境,只要用心去超越,就会感受到更多快乐。没有磨练的人生就像是一张白纸,生命因此少了几分应有的精彩。一棵树只有经历了风吹日晒,它才会更加枝繁叶茂。

1.困境是孩子进步的动力

每一次困境都能让孩子更好地进步,更好地成长。如果孩子因为一点点困境就放弃前行的话,那在他面前的永远都是困境。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困境是为了让他更快地接近成功。

一个男孩看到草地上有一个蛹,就把它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条细微的裂缝,里面的蝴蝶痛苦地挣扎了很久,还是没能出来。善良的男孩不忍心看蝴蝶受苦,便用剪刀剪开了蛹,帮助蝴蝶出来。但是,由于蝴蝶没有经过化茧成蝶之前必须经过的痛苦挣扎,以致于出壳后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就飞不起来,结果,还没有来得及体味飞舞的快乐就死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困境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要想收获快乐首先要历经困境,这是对人的磨练,也是每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过程。经历困境的人态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果,积极面对它,它就是改变命运的要素;消极面对它,它就是加速死亡的毒药。

同类推荐
  • 陪孩子长大: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陪孩子长大: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家长能够了解孩子身心成长的过程,获得为人父母的知识,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健康的教育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为孩子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 让孩子远离心理伤害

    让孩子远离心理伤害

    这是一本防治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书,是针对当今90后家长而量身定制的生命教育必备读物,也是将心理咨询的知识应用于青少年教育中的易读易掌握的实用工具。本书列出容易导致处于人生“危险期”的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25个诱因,如“初恋”、“厌学”、“网瘾”、“手淫”等,指导家长将这些诱因有效地控制和解决,以爱育爱,化解掉阻碍孩子成长的能量,让孩子的生命得以舒展,从而避免对孩子造成重大的心理伤害。本书以家庭教育的角度,以家长可以改变的范畴里来谈对孩子安全成长的保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 3-6岁妈妈不可不知的育儿心理学

    3-6岁妈妈不可不知的育儿心理学

    6岁前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多的品行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是在这一阶段。本书的作者是心理师,也是该年龄段孩子的母亲,针对3-6岁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帮助家长分析了孩子在幼儿园生活、性格塑造、性教育、学习兴趣、潜能开发、品行习惯等方面问题,就像一个朋友在你身边娓娓道来一些你所不知道的与孩子有关的成长心理故事,很温馨,也很暖心。
  • 女人坐月子调养食谱

    女人坐月子调养食谱

    《女人坐月子调养食谱》从饮食角度,教你如何通过合理的膳食在月子期快速恢复身体,清除恶露。炒菜、凉菜、滚汤等,营养与美味兼备。本书图文并茂,科学实用,方便易学。
  • “惩罚”熊孩子的100种方式

    “惩罚”熊孩子的100种方式

    熊孩子正处于发育的黄金时期,他们的词汇量迅速增长,智力的发展也超乎想象,并且性格也在逐渐地形成。熊孩子因此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很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给家庭带来快乐的同时,烦恼也是应接不暇。本书是一本与众不同的“惩罚”教子书,作者有着丰富的教育经验。书中所描述的教育问题,在每个家庭都会发生,而书中的100种“惩罚”方式,源于作者多年的教育经历。惩罚并不是体罚,而是通过一些有意义的小事,帮孩子明辨是非,建立责任感,让孩子感受爱和希望的同时,传递爱和希望。
热门推荐
  • 憩园词话

    憩园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兵王归来

    兵王归来

    兵王终有归来日,潜龙还有再起时!Ps:推荐一本爽文《终极特种兵王》。
  • 环境人类学

    环境人类学

    本书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性及其综合性,从人类、历史与环境,人类、社会与环境,及人类、科学与环境的角度对人类与社会环境问题进行论述。
  • 甜妻别闹,我们不离婚

    甜妻别闹,我们不离婚

    “我要离婚!”人人都知道,权势滔天的帝国首富后院起火了,家里的小娇妻,一哭二闹三上吊,整天闹离婚,甚至为达到目的,不惜三次将他告上法庭,告得他灰头土脸。更要命的是,儿子还对他的小娇妻虎视眈眈,“老爸,你和欧小澜离婚后,我娶她。”老婆这么作,儿子这么熊,他能怎么办?宠呗,宠他们上天!【双洁1V1,带小包子】
  • 地持义记卷第四

    地持义记卷第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工厂村

    工厂村

    飞龙化工厂坐落在村口,倚山而建,它的背后就是白龙山。高高的院墙用红砖砌成,有一人多高,现在的高度是经过加固后形成的。上面插满了碎玻璃和铁尖刺。以前的围墙只有三面,背后的山坡陡峭,后来借助山势也建了围墙。弯弯曲曲的围墙,看上去就像是一座戒备森严的监狱,或是一处军事禁地。至于山坡上那一部分,从灌木中怎么看都像是一处神秘据点。而它正对着村口的大门,则修得十分气派,比镇里的电信大楼还要雄伟。门楼上竖着绸布彩旗,迎风招展。化工厂内真像监狱一样安静。机器的轰鸣声从围墙外听着并不喧嚣,略显沉闷和喑哑。 工人们都住在镇上,镇上建有宿舍小区。每天都有几辆大巴接送工人上下班。
  • 盛宠皇贵妃

    盛宠皇贵妃

    年兮兰重生一世,立志与人斗、与天争,为自己前世在宫斗中悲惨死去的三子一女向冷面帝王讨回公道,却在选秀时阴错阳差的引起了皇帝的关注,被迎入后宫,开始了从贵人到皇贵妃的盛宠之路。许多年后,当富察兮兰回想起自己波澜起伏却又倍受宠爱的一生,恍然发现前尘往事仿如黄粱一梦,而此次重生,竟然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 7天让你读懂管理心理学

    7天让你读懂管理心理学

    心理学是帮助人们了解自我、洞察人生、解释行为的一门实用科学。人的心理千变万化,这也使得人的心理现象成为一个极为复杂和奇妙的领域。但通过大量的试验以及经验的总结证明,人类的心理活动仍然是有一定规律的,人们对心理现象事实上都很熟悉,只不过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解,因此觉得神秘罢了。
  • 仙道不正

    仙道不正

    新书:《追仙策》,欢迎入坑(评论区有传送门)。尚真派收了个奇怪的小徒弟:灵根测不出来、法术修炼困难。别人等级咔咔往上升,她永远都在原地踏步。可是,一到宗门大测的时间,她又总能顺利过关,虐哭对手!宗门大佬极度怀疑:你到底是什么人?!小徒弟摊摊小手,满是无辜:你们家门人呀。
  • 天穹变

    天穹变

    散心旅游遭遇山洪,江不凡和朋友被迫穿越。打怪升级成为族长,率强军大战四方;受重视、遭算计,四方逃亡;进荒古、闯洞府,兄弟相聚;夺传承、得奇遇,惨遭追杀。为挚爱义无反顾,九死一生、化险为夷;遭迫害远遁他方,失挚爱、知前因后果;回大荒、力缆狂澜;统大荒,灭云虚,大汉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