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吃饼:2+1不等于1+2
孙膑不仅在赛马、打仗时很有谋略,在吃饼方面也绝不逊色。鬼谷子是孙膑和庞涓的老师。一天,鬼谷子想测一下孙膑和庞涓的智力。鬼谷子拿出5个饼,放在桌子上,让两个徒弟取来吃。
鬼谷子说:“每人一次最多拿两个饼,并且手中的饼吃完后才可以再拿第二次。”鬼谷子说完后,庞涓眼明手快,首先抢到了两个饼,赶紧吃了起来。而孙膑从容地拿了一个饼。
庞涓的两个饼还没吃完,孙膑已经吃完了一个,于是,孙膑第二次拿了两个饼,此时桌子上已经没有饼了。庞涓一看,傻了;鬼谷子一看,乐了。
后来,鬼谷子把兵法书交给了徒弟孙膑,认为他必成大事。
一共5个饼,先拿一个和先拿两个得到的结果显然是不一样的,开始有利不一定总体上有利。目光短浅的庞涓一开始就抢了两个饼,但最后也只能吃到这两个了。
《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叫鸱夷子皮的人侍奉田成子。田成子离开齐国,逃往燕国,鸱夷子皮背着行囊跟在后面。到了望邑,子皮说:“您难道没听说过涸泽的蛇的故事吗?”田成子摇了摇头,子皮说:“湖沼干枯了,住在湖沼里的两条蛇准备迁移。临行前,小蛇对大蛇说:‘您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人们会认为这只不过是两条过路的蛇,必然有人杀死我们。不如我们相互衔着,您背着我走,人们会把我看做神君。这样我们就可以免于一死了。’于是两条蛇相互衔着,大蛇背着小蛇穿过大路。人们都躲开它们,说它们是神君。现在您长得俊美而我丑,要是您作为我的主人,人们最多不过把您当成千乘小国的国君;要是我做您的主人,人们就会把我当做万乘大国的国卿了。为了让人们更看重我们,不如您做我的近侍。”田成子因此背起行囊跟在子皮后面走。到了客栈,客栈的主人非常恭敬地招待了他们,并献上了酒肉。
仆人很丑,不管主人长得怎么样,都说明他的权势不够大。而一个有着英俊仆人的主人,不管他长得怎么样,都说明他的权势很大。这里主仆两人的共同地位取决于仆人。鸱夷子皮就是利用人们的这种思维惯性来改变他和田成子的境遇的。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如此,结果往往并不取决于手中的牌到底好不好,而在于你出的牌的顺序好不好。所以,当身处困境时,不要惊慌,好好看看手中的牌,看看能否用一种非常规的打法来赢得胜利。
历史经验
做事要谋定而后动,如果连资源都没有配置好,就贸然行事,很容易吃亏。资源配置得好,可以缩小博弈的成本,把劣势转化为优势。
制造不均衡以借刀杀人
齐景公时,田开疆率师征服徐国,有拓疆开边强齐之功;古冶子有斩龟救主之功:由田开疆推荐的公孙捷有打虎救主之功。三人结为兄弟,自号为“齐邦三杰”。
齐景公为奖其功劳,嘉赐“五乘之宾”的荣誉。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三人挟功恃勇,不仅简慢公卿,而且在景公面前也全无礼数。他们甚至内结党羽,逐渐成为国家安定的隐患。齐相晏婴深感忧虑,想除掉他们,又担心景公不允许,反结怨于三人。
一天,邻邦的国王鲁昭公带了司礼的臣子叔孙来访问,谒见齐景公。景公立即设宴款待并叫相国晏子司礼,三武士也奉陪左右。
酒过三巡,宾主尽欢。晏子奏请开园取金桃为两国结盟祝贺。景公准奏后,晏子引园吏亲自监摘。摘得六个金桃,“其大如碗,其赤如炭,香气扑鼻”。景公问:“只有六个吗?”晏子答:“其余的都未熟,现在只可以摘六个。”两位国王各吃了一个,都觉得非常鲜美,互相赞叹了一番。于是,景公又分给晏子和叔孙各一个。
此时,盘子里只剩下了两个桃子,晏子请示景公,传谕左右文武官员,让各人自报功绩,功高者赏桃。
公孙捷首先挺身而出,说自己曾亲手打死一只吊睛白虎,解救了主公。于是晏子赏给他一个桃子。古冶子不服,站起来说自己曾在黄河中杀了一只巨龟,救了主公的性命。于是晏子把最后一个金桃赏给了他。可是,此时田开疆也站了出来,说他曾奉命攻打徐国,逼徐国投降,为国家奠定了盟主地位,他的功劳才最大。
晏子看公孙捷和古冶子的桃子都吃完了,立即对景公说:“田将军的功劳最大了,但金桃已经赐完了,只好等熟了再赐了。”景公也说:“田将军的功劳最大,可惜说得太迟了。”田开疆认为这是一种耻辱,功大反而不能得到桃子,于是挥剑自杀。古冶子和公孙捷相继因功小食桃而感到耻辱也自杀身亡,景公下令为他们厚葬。
让别人来除掉劳苦功高的“齐邦三杰”显然是不可能的事,于是晏子就在他们兄弟三人中间挑起了矛盾。晏子的桃子只需要六个,不能多也不能少,所以他要亲自去摘。只剩两个桃给三个勇士分,矛盾是很容易形成的。对于重名轻命的勇士来说,其实他们的功劳都差不多,所以不论哪两个人吃了桃子,对第三个人来说都是一种羞辱。所以他们用自己的剑结束自己的性命本是晏子意料中的。
当对手过于强大时,要避免与其直接过招,而要想办法挑起其内部的矛盾,以削弱甚至消灭对手的力量。兵法上最高的谋略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用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历史经验
败在别人手中可能是无奈,但如果因为内部矛盾将自己打败就可悲了。
为此,要牢记这样一点:攻击别人,要从攻击对手的内部矛盾开始:防御别人,要从团结自己的内部力量开始。这样,就可以攻守自如了。
良臣择明主而事,明珠暗投谁之过
马援生于西汉末年,少有大志,及至成年,才华横溢,满腹经纶。他对朋友说:“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其时正值王莽当政,社会局势动荡不安。农民、走卒、贩吏吵吵嚷嚷,大有人皆欲为王之势。马援常常深忧时局,不能自安。但一时没有途径从仕,他也就在家边放牧边看书,生活虽然很简朴,倒也过得惬意。
后来,有人将马援推荐给了王莽,马援盛情难却就接受了。然而,马援见王莽只是空有虚名,并非治国安邦之才,于是就把印绶还给王莽,继续回家放牧了。
不久,割据天水(今甘肃一带)的隗嚣请马援出山辅佐。隗嚣对马援言听计从,势力很快壮大。但马援注意到,隗嚣不过是“介于大国,孤立一隅”,而不得不“卑辞事汉”,终难成气候。于是心有不甘,时有退隐之意。马援奉命出使位于巴蜀的另一势力公孙述,以便探测虚实,决定去留。
马援与公孙述在小时候曾经交好,而公孙述对马援却大摆帝王排场,马援厌恶其作风,因而对公孙述的挽留婉言谢绝了。回去后,马援说公孙述实乃井底之蛙,劝隗嚣专意归汉。
随后,马援出使洛阳。刚到洛阳,刘秀就派专人来请,便装迎接。刘秀待人真诚,与马援一见如故。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马援觉得刘秀是个“安民之主”,于是就辞别隗嚣投靠了刘秀,并以其雄才大略,屡建奇功,成为刘秀颇为倚重的将才。
才华、能力是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出人头地的根本。但是如果才华得不到赏识,能力得不到施展就如明珠暗投。西汉的邹阳原事吴王刘濞,邹阳见刘濞图反朝廷,便转投梁孝王。可惜由于同僚羊胜进谗言,没过多久,孝王就将邹阳打入狱中。
邹阳在狱中写信给梁王,劝他不可轻信谗言,误杀忠良。信中提及:“若将‘明月之珠’与‘夜光之璧’暗投于道中,则可使过路人按剑警惕而左顾右盼。何以如此?因为无缘无故而获得至宝,只能令人起疑啊。这便如我的一片忠心,前来效劳,反使您误解一般。”孝王阅后释之,奉为上客。“明珠暗投”
从此比喻珍贵之物落人不明价值之人手中,而不获赏识或珍爱。亦喻怀才不遇,高才居下或好人误入歧途。
姜子牙之于周文王,诸葛亮之于刘备……古今多少贤才辅佐明主成大事,又有多少英杰明珠暗投,或怀才不遇,或误入歧途?蒲松龄七十还没有中秀才,孔子事实上一生都在寻找能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地方。他们的经历让我们同情,也让我们肃然起敬。他们拥有满腹经纶和才华,却始终没有降低自己选择明主的底线。
如果把才能视为一种资源,那么“择明主而事”与“明珠暗投”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前者才华尽展,一生可以扬眉吐气、大展宏图;后者则怀才不遇,一生颠沛流离、暗淡无光。所以人们一定要慧眼识“主”,让自己的才能“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历史经验
明珠明投是对自己“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一个理智正直、知人善用的上司不但会让你人尽其才,还会帮助你成长。但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难以预料的事情,即使一时怀才不遇也没什么大不了。这时,更需有自爱自强的定力。只要你坚信自己是千里马,终究是会博得伯乐的赏识的。
保存实力,输掉战役赢战争
千百年来,楚汉相争一直为中国人所津津乐道。“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项羽失败了,“分我一杯羹”的无赖般的刘邦反而胜利了。于是,许多人一直在探究项羽失败的原因。项羽从起兵到失败历时七年,战绩辉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最后却一战而全军溃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项羽最后自叹是“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其实,从博弈的角度来分析,项羽的兵败并非天命,恰恰是“人为”造成的。
项羽于公元前209年与其叔项梁在江东聚集“八千子弟”造反,在随后的反抗秦朝的大战中,显示出无人能敌的强大战斗力,被各派割据武装推为霸主。
公元前206年,义军占咸阳灭秦,项羽将刘邦打发到偏僻的汉中,自己也离开当时天下最富庶的关中而东返彭城立都。随后,刘邦暗度陈仓夺取了关中,接着东袭彭城。项羽即刻回兵打败汉军。随后几年,楚汉战争呈持久状态。项羽屡战屡胜,汉军屡战屡败,然而项羽却于公元前202年在垓下一败而溃。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败给文不知诗书、武不能阵战的刘邦,很多人都归咎于偶然失手或一念之差,其实这是一种十分浅薄的认识。事实上,项败刘胜恰恰说明,在任何一场战争中,只有战略的胜利者才是最后的胜利者,是真正的胜利者。
楚汉战争的结局证明,项羽的策略是失败的,他的一场场胜利慢慢消耗掉了自己的资源和优势,使他最终一败涂地。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背后,实际上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博弈论的研究得到证实。爱克斯罗德通过数学化和计算机化的方法研究如何突破囚徒困境,他在数学上的证明无疑是令人信服的。他在计算机模拟中得出了一个非常惊人的发现:总分最高的人在每次博弈中都没有拿到最高分。输掉战役赢战争的策略,不仅在军事上大有用武之地,在商战中运用得当,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美国商场的大玩家顾尔德曾在1878年投资成立了一家公司,在这之前,西联电报公司一直独占着这个市场的生意,顾尔德的这个公司直接威胁到西联电报公司的利益。
面对顾尔德的威胁,西联公司的董事决定不惜任何代价收购顾尔德的公司,他们认为这么一来就可以除掉这个恼人的竞争对手了。
然而过了几个月,顾尔德又开了一家公司,再一次和西联电报公司展开了竞争,同样的事情再度发生,西联又出资买下顾尔德新开的公司。很快,这样的事情又发生了,不过,这次西联电报公司却吃惊地发现,西联公司的经营权已经落入顾尔德的手中了。
他们以为顾尔德的目标只是等着被高价收买,从中赚取利润,其实顾尔德是在转移西联的注意力,进而一步步控制西联的经营权。
这也是一个输掉战役赢战争的案例。顾尔德使用的是一个反复模式的诡计,他以重复的行动展现在对手面前,让他们相信自己会继续保持同样的行为模式。
这种模式掌控着西联电报公司的算计心理,让他们认为自己会遵循一个固定的模式。正是这种观念,使得他们落人顾尔德设下的圈套,从而输掉了这场商战。
这些故事启示我们,即使每一次合作中最优策略都带来损失,它最后还是能赢得全局的胜利。这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但实际上又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这种策略是善于合作的。对手虽然可能在和他的每一次交锋中都相对得利,但是在全局的优势积累上却无法胜过最优策略。要做到输战役赢战争,就必须有全局优先的观念。
历史经验
评估一个策略成功与否,一个常见的方法是衡量它有多大能力来克服自己的不足。如果我们从发展的角度思考,就会发现最有利于成长的策略才是真正的优势策略。除非一个策略能够保证压倒对手,否则,任何最初阶段的成功都将转变为自我毁灭。
制衡多方势力,以左右逢源
曼图亚位于意大利北部,是一个弱小的城邦,年轻的贡札加公爵和他的妻子伊莎贝拉统治着这个小地方。由于地理位置重要,许多强权势力都觊觎着它,但它却在伊莎贝拉的努力下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15世纪末,新任教皇朱里士二世发动战争,将法军赶出意大利,因为菲拉拉的统治者是伊莎贝拉的兄弟,他站在法国人那一边,朱里士决定攻击他,挫一挫他的锐气。伊莎贝拉发现自己左右为难,教皇站在一边,法国人和他的兄弟站在另一边,她不敢和任何一方结盟,但是得罪任何一方结果同样悲惨。于是她一方面让自己的丈夫贡札加跟教皇一起作战(她心里知道他不会尽心尽力);另一方面,她让法国军队借道曼图亚去救援菲拉拉,她表面上公开抱怨法国人“入侵”她的领土,私底下却提供给他们宝贵的情报。为了取信教皇,她甚至让法军假装掠夺曼图亚。她成功了,教皇放过了曼图亚。
在伊莎贝拉统治期间,意大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皇几度易人,博尔亚崛起又没落,威尼斯帝国地位丧失,米兰遭到入侵,佛罗伦萨瓦解,罗马遭受哈布斯堡的掠夺。历经这一切的变动,小小的曼图亚不仅存活下来,而且日益昌盛,她的宫廷成为意大利倾慕的对象。伊莎贝拉于1539年去世,而曼图亚的主权又维持了一个世纪。
伊莎贝拉没有明确地依附于任何一方,而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对任何一方都表示了自己的必要的忠诚。在各方势力的竞争中,她巧妙地维护着自己的利益,不轻易交朋友,也不轻易树立敌人。左右逢源,是弱小势力得以成功保存自己的必要智慧,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得以自存和发展的潜规则。圆滑不是没原则,恰恰相反,圆滑是以自己的利益为最大原则的处世技巧。
1968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基辛格毫无疑问地支持着他的老盟友洛克菲勒集团的竞选,但他同时又告诉尼克松的竞选团队,他可以为他们提供宝贵的内部情报,尼克松集团于是很高兴地也把他作为自己的潜在盟友。同时,基辛格也在为民主党的候选人韩福瑞提供着必要的服务——把尼克松的情报透露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