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孩子能很快地适应学校纪律要求和学习生活,家长应配合学校注意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让孩子更快地适应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更好地融入集体的环境中。
小学一年级孩子的模仿性是很强的,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其次,父母要加强对孩子的引导教育,比如,在讲遵守规则的重要性的同时,反问孩子,如果不遵守的话会怎样,让孩子自己去设想不遵守规则的后果;另外,父母应当适时给予孩子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一个微笑,点头,都是对孩子行为的一种肯定。
帮助孩子转变角色
同入学前相比,孩子的人际关系趋于复杂,由原先的父子、母女关系一下子又增加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
原先小孩在家里,人人都得为他服务,但入学后,他还得为他人、为集体服务。原先家庭成员一般都得照顾或服从于他,但现在他却要服从集体,服从纪律。在这些新的关系一下子出现在小孩面前时,若家长不配合学校及时进行教育,就会使孩子措手不及、无所适从。
为此,家长首先要教育孩子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特别是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能对某个老师说长道短、品头论足,因为这样做容易使孩子不听老师的话,甚至与老师对立,不接受老师的教育。一般来说,有见识的家长,总是在孩子的面前树立教师的威信,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老师好的形象一旦在孩子的头脑中得以确立,孩子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尊重和信任教师的情感,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会用心学习,奋发向上。
一年级学生年龄虽小,但如果他们能处处讲团结、讲友爱、相互谦让,互帮互助的话,将大大有益于孩子们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培养意志力
学校讲求纪律和规范,家长就必须训练孩子的自控力和意志力,特别是学习活动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以便孩子入学后能较快适应学校生活。如定时让孩子静坐、单独做一件事等。
知识经验准备
孩子入学前的知识经验准备也不能忽视,如让孩子了解小学的作息(可在家扮老师、学生,模拟小学生活);让孩子熟悉学科学习过程(教育孩子看重学习过程,培养各门学科的兴趣);让孩子知道一些安全常识(及早对孩子进行学校安全教育是入学前准备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游戏安全、接送安全、上下学路上安全、饮食卫生安全等)。
学习习惯和能力准备
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一个思维懒惰的孩子,不可能成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给孩子提些“开放性问题”(即答案不唯一的问题),激发孩子去思考。同时,家长也应积极鼓励孩子主动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的思维过程更复杂,更有难度,长期如此,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但要注意提的问题要符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如果太难,孩子回答不出来,容易失去信心;如果太容易了,就失去了锻炼思维的作用。
培养孩子的时间概念
为了让孩子适应突然变得紧张的小学生活,在平时,家长要让孩子养成定时看书、喝水、如厕的习惯。这样将有利于让他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家长要适当地减少孩子的睡眠和游戏时间,延长学习时间,使孩子在家的作息时间与学校的作息制度保持一致,以免因不适应而损害健康。
买一个孩子喜欢的闹钟,从10、15、20分钟渐渐增加定时,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做一件事情。
让孩子学会专心倾听
家长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坐得住、听得懂、表达得清”。如看电视时,要求孩子坐下认真地看20分钟,再给孩子提提问题,看他听懂了没有,表达是否清楚,口齿是否伶俐。
为刚入学的孩子准备物品,必须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
学习用品的准备
孩子上学前,当然要为孩子选一个合适的书包。准备一个什么样的书包才算是合适的呢?家长给孩子选择书包应该考虑两个因素:一是从孩子的健康着想,最好挑选面料轻薄,双肩背的书包。因为这种书包符合脊柱生理性自然弯曲的特点,使左右肩受力均匀,较长时间负重不易疲劳,有利于孩子养成挺胸行走的习惯。二是可以从审美、安全的角度考虑,选一件孩子喜欢的图案,书包的颜色要鲜艳、醒目,这样便于汽车司机识别,可以保证孩子行路的安全。
由于孩子手部骨骼未完全发育好,肌肉力量较弱,耐力较差,不能长时间握持钢笔或圆珠笔,再加上孩子刚上学,容易写错字,用铅笔写字容易改正,上一年级的孩子应选用铅笔为书写工具。家长最好带着孩子一起去文具店看一看,选取便于孩子握持的铅笔,如果买自动铅笔,注意不要买笔芯过细的,因为孩子小,写字不熟练,下笔特别重,稍不注意笔芯就断了,很不方便。买文具盒、橡皮、尺子、削笔刀时,特别注意不要买那些容易吸引孩子的类似玩具的文具,因为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
为孩子安排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家里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供孩子固定做作业的地方,桌椅高低要合适,不要在桌面上放过多与当前学习无关的东西,教会孩子用一样取一样,用后还原。这些好习惯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要充分利用自然光线,自然光线不足时可以辅以人工照明。
给孩子准备课外读物
为孩子订购一些课外阅读书籍,丰富孩子的课外知识。
如《小朋友》、《好儿童》、《看图说话》及一些孩子易懂的童话书等,要培养孩子爱好书的良好习惯。父母也可天天给孩子讲故事,以引导孩子自发的看书。
给孩子准备裁剪工具
买一把圆头剪刀,让孩子学会剪东西。家长可教孩子剪一些简单图形,这样孩子入学后,就不会对上课剪东西感到困难了。
给孩子准备一块抹布
为孩子准备一块抹布,让孩子上学后有参加学校劳动的工具。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从小爱劳动的良好习惯,要适当安排孩子做做家务,比如,教孩子学会扫地、擦桌子、倒垃圾、洗手帕、洗袜子等。
延伸阅读。
我国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历时5年合作进行的“幼小衔接研究”,通过儿童入学前半年和入学后半年的连续实验研究发现,对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准备,包括学习适应方面的准备(如培养幼儿小学学习所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对言语指示的理解能力和读写算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等)以及社会适应方面的准备(如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与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主动性、人际交往能力等),能够使儿童入小学后在身体、情感、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从而顺利地实现由学前向小学的过渡。
尽早解决新生新问题
上学伊始孩子出现的问题
孩子上小学了,从幼儿园、家庭走向学校,环境发生了变化。对孩子的要求也随之变化,它会给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家长提出一连串的问题。
1.孩子不愿上学。
孩子不愿上学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不愿离开家长、和伙伴发生矛盾、受老师批评等。强把孩子拖到学校,会加剧孩子的抵触心理。家长首先应问清楚孩子不愿上学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消除孩子的顾虑。
2.孩子不能按时起床。
对待贪睡的孩子,家长可做以下几点:自己早睡早起,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生活习惯;了解孩子睡眠所需时间;找到让孩子按时起床的方法(如用闹钟或轻音乐提醒孩子、早锻炼、适当奖惩等)。
3.孩子间发生冲突。
当孩子与伙伴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会寻求家长的帮助。只要矛盾没有人身安全的威胁,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可静观其变,抓住契机指导孩子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
4.孩子迷电视。
孩子爱看电视是天性,家长不要因噎废食。最好的办法是通过丰富的家庭业余生活,培养孩子更广泛和健康的兴趣。如引导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看图书、玩积木、学唱歌、听音乐、收听广播等,来转移孩子的兴趣。
5.做作业磨蹭。
在对我国某市一所学校的抽样调查中,孩子们对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原因进行了自我分析,其中有这样四个原因:49.2%的孩子是因为自己不会做。28.6%的孩子是因为作业太多,20.6%的孩子是因为玩给耽误了,还有1.6%的孩子不愿意做。
对此,专家给出的建议是:在做作业前,不妨征求孩子意见,饭前做还是饭后做,哪一科先做,让孩子明确计划;让孩子先复习再做作业,可提高效率,减少困难;上闹钟限时;任务适度,不要再额外布置作业,要留有空闲给孩子放松。
孩子入学后三种明显表现
兴奋期:入学前,他们心情激动,兴奋得睡不着觉,坐不住,充满自豪感,个个表现好,都有当个好学生的愿望。
厌倦期:开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由于在学校生活感到纪律上的约束和生活上的紧张,对学习知识的方法和内容感到不像自己想的那样容易,数学课不做早已熟悉的10以内加减口算,而是要说组成,讲算理,汉语拼音也不是简单的认字母练发音,四声不好读,拼音又麻烦还要一笔一画地书写,因此部分学生感到学习负担重,不想上学、怕吃苦,对上学时产生厌倦心理。
适应期:两个月后,如果学校与家庭教育跟得上,就能使孩子较快地适应学校生活,喜欢学校生活,从此高兴起来,逢人就夸老师如何如何,同学如何如何,初步懂得了爱校,爱学习,努力上进,争当好学生。
认识孩子为何不适应
小学新生入学时,通常会遇到五种不适应:
1.不愿意上学。有的孩子宁愿被关在家里,也不想上学。有的孩子则出现上学情绪低落,放学欢腾活跃的现象。
2.不愿意提及在校的表现和活动。每每提及,会比较烦躁和焦虑。
3.性情发生改变。如变得退缩、烦躁或是攻击行为增多。
4.进入不了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差,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5.孤单,无法融入集体生活。
家长应找到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帮孩子破解不适。
一般而言,新生不适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