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7200000002

第2章 人生成败,常系于一念之闻——从改变观念入手(1)

1.本能:电脑与人脑

远在20世纪初叶,科学家们还搞不清楚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到底是怎样在“有目的”地工作,如何达到其目标。他们通过长期而细致的观察认识到了某些现象,但是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将这些现象联系成一个有意义的概念。

然而,当一台台“电脑”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大行其道,并越来越人性化的满足人们工作、生活之需时,科学家根据电脑的工作原理不禁反躬自问:人脑是否也可能以同样的方式工作?著名的控制论科学家,如罗伯特·威纳博士、约翰·冯·纽曼博士等人,给予了这个问题以肯定的回答。

不仅如此,这些科学家以同样的命题将人和动物比较分析之后,还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或动物的生存本能,其实也是他们的一种成功的“本能”。

例如,松鼠不用教就能采集果实,就能把果实囤积起来过冬。

因此,松鼠虽然从小生出来就没有领略过冬天的寒冷,但是秋天一到,我们就可以看到它们忙于采集果实,以备冬季享用。小鸟不用教就能筑巢,就能飞行,甚至能飞行数千里,飞越茫茫大海。

我们以前为了解释这些现象,通常说动物具有某种引导它的“本能”,分析这些本能就可以发现,它们帮助动物成功地适应生存的环境,其实这就是动物的一种“成功本能”。这种“本能”在人身上也显而易见,而且比其他任何动物的本能都更为奇特,更为复杂。

动物不能任意选择目标,它们的目标(自我保护和繁衍)可以说是既定的。它们的成功机制也仅仅限于这些既定对象。人类则与动物不同,人具有动物所没有的东西——创造性想象力。因此,人作为万物之灵不仅仅是一个被创造者,而且是一个创造者。人利用想象可以为自己设计不同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这些目标。只有人,才能利用想象力去引导自己的成功机制。

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相信:人类“储藏信息”并不局限于自己过去的经验和所见所闻。爱默生把我们每个人的心比喻为汪洋大海中不同的水域,他说:“人人都有一颗同样的心。”莱因博士通过实验证明:人类除了个人的记忆,或根据经验和学习积累信息之外,还可以从其他途径获得知识、事实和观念,这些知识、事实和观念储存在人的记忆里,为人的心灵建立了一座无形的屏障,使人因“知己”而主妄为,因“知人”而不乱举。

老子说:“知人者明,知己者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我们常说某某人很明智,其实并不是因为他有多么超越常人的本领,而是他具有很好的心理素质,为人明和达义,做事分寸不失,在任何情形下都能保持自己独立完整的人格,因此常为人们叹服。事实上,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就是人内在的深层次的人格结构。只是每个人的心理素质都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因而也都有不同的表现特征。但形式无论有怎样的不同,一个人认识自己,归根结底就是认识自己的心理素质,而一个人一生中大大小小的临机决断无不依靠他的心理素质。这正如电脑屏幕上每条“YES”或“N。”等指令的供给无不经过其内部整体机制的运行一样,如果操作者对其整体运行机制不甚了解,操作起来自然很难得心应手。

拥有良好心理素质容易获得成功

美国有一个企业专门搞咨询研究,他们调查了188个公司,测试了每个公司的高级主管。他们的智商、心理素质和他们的工作之间有什么关系,有什么联系,这种调查结果发现,心理素质的影响力是智商影响力的9倍。智商低一点的人,如果拥有更高的心理素质指数,完全可以获得成功。

我们现存的社会是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遇到的是快节奏的生活,高频率的工作负荷,再加上复杂的人际关系,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人们普遍感到心理压力很大,只凭高智商应付显然力不从心,而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虽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但如果能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学习中不断对其进行强化,则会大大增大你的成功系数,最起码不至于招致惨败。

因此,心理素质其实就是一个人的生存之本,按照上面我们已经做过的推论,也是一个人的成功之本。人生一世,每一个决定、每一件事、甚至每一句话的得失成败均悬于此。这就和电脑各方面配置高,运行良好反应快且不容易损坏一样。我们应从别人的成败和自己的经验中去积极的思考其中的利害关系。

2.智能:博士与乞丐

前几年有媒体报道北大才子街头卖肉,一时成为社会热点新闻,人们无法理解一个全国最高学府的才子,何至于沦落到如此地步,此次事件背后有关中国现行教育问题也随之被抬上了桌面。2005年,又有媒体报道:南京某名牌大学热能博士陈某,居然当街行乞。据报载,他的博士生导师称,陈某很聪明,理论基础很好,动手能力也很强,学校当初对他很器重。后来由于出国未果、工作没着落,碰了不少钉子,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只做了几个月就因各种原因甩手不干了。如今,妻子已离他而去,他坐在街头乞讨,自称“想过简单生活”。

我们知道,国家培养一个博士很不容易,一个人穷几十年苦读而成为博士更是不易,其间所费心血可想而知。但这位博士却匪夷所思地沦为乞丐,如果不是因为某种不为人知的原因,实在令人费解。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博士生去卖肉、乞讨,在我国只是个案,其他国家也多有类似事情发生,原也不足为奇。但若就此将这种事说成一种偶然现象,也未免有些草率。羚羊挂角,并非真的无迹可寻。事实上,现实中类似高才生找不到工作、无所作为的情况并不罕见,这才是应当引起我们反思的。

人才的成长与成功既要靠才能,也要靠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对于“博士乞丐”来说,一个很可能的情况是,从上小学到读博士,从学生时代到踏上社会,他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甚至纯粹个人的小圈子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很少与他人、与社会交往,也就难以融人群体,适应社会。特别是在分配或求职过程中遭遇挫折的时候,无法自行排解,一念而东,一念而西,自视甚高便容易刚愎自用,甚至见罐子已破便破摔起来,以至于自己几十年的苦读反成自己某种怨气的积聚地,遮天蔽日,最终以私意坏公礼,选择了牺牲尊严博人同情的流离生活。

古人有“以德御才”之说。这里的“德”,是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才”的发挥要靠“德”的指挥和驾驭,否则将畸形发展,甚至一事无成。想那位本应该受到人们尊敬和爱戴的国家博士,或许正是因为缺乏较好的“御才”素质,才使自己在一念间蒙羞,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

我们知道,现代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有很多学问,而最基本的要求应当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把非智力因素看得与智力因素同等重要,既教会学生掌握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又注重良好道德品质与心理品格的培养,力争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步提高。

可是,我们从小学到大学,从大学到研究生教育,在思想道德、心理素质方面下了多少工夫呢?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尽管反复强调德育的重要,但在教育实践中却有意无意地被大大忽视了,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变成单纯的知识传授和应试教育。这便为“博士乞丐”和“无工可做”的高学历者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如果我们自己不加以注意和注重这方面的训练,要想拥有成功的人生实是一件难事。

其实,对心理素质的探讨已经日渐成为社会热切关注的话题,很多MBA课程已经加入了“心理素质教育”一课,国家在录用公务员时,也加入了“心理素质”考试。可见心理素质在现代社会,已然成为大众关心注目的重要因素。

心理素质重于智商

1960年著名的心理学家瓦特·米歇尔做了一个软糖实验,在斯坦福大学的幼儿园里,他召集了一群四岁的小孩,在一个大厅里面,每个人面前放了一个软糖,对他们说,小朋友们,老师要出去一会儿,你们面前的软糖不要吃它,如果谁吃了它,我们就不能再给你一个软糖。如果你控制住自己不吃这个软糖,老师回来会再奖励你一个软糖。老师走了,和很多人在外面窥视这群四岁的小孩。孩子们看着软糖,真是诱惑啊。有的小孩过一段时间手伸出去了,缩回来,又伸出去,又缩回来,一会儿过后,有的小孩开始吃了。但是有相当多的小孩坚持下来了,老师回来过后,就给坚持住的小孩奖励一个软糖。接下来,米歇尔就开始分析了,他们凭什么坚持下来了?有的小孩就数自己的手指头,就不去看软糖。有的把脑袋放在手臂上,有的睡觉,努力使自己睡觉。有的数数,一二三四,不去看。实验并没有就这样结束,他们继续跟踪观察这些孩子们。等到这些小孩上小学、上初中,他们就发现,能控制住自己不去吃软糖的,上了初中以后,大多数表现比较好,成绩也比较好,合作精神也比较好,有毅力;而控制不住自己的,表现不好,不光是读初中,走上社会的表现,大概也是如此。

这项并不神秘的试验使人们意识到,智商虽然是成功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但是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更多的还是他的世界观、价值观、耐心、信心、毅力、情绪、情感,这些品质就体现了他的心理素质。

美国有位记者后来改行做企业管理,有一次他在同学会上就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当时班上成绩平平的,有较好心理素质的,反而获得了成功,而当时成绩好的,智商高的,后来有不少人走上社会后,却成就平平。那么其他的班是不是也会这样?他也了解了其他班级,几乎也是如此,于是他就得出一个结论,在一个人成就之中,智商只占20%,心理素质的作用则远远超出这个数。

智与能是两个概念

电影《阿甘正传》讲述了一个名叫阿甘的美国青年的故事,他的智商只有75,进小学都困难,但是,他几乎做什么都成功:长跑、打乒乓球、捕虾,甚至爱情,最后,他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而相比之下,他聪明的同学、战友却活得并不成功。这当然不是对聪明的一种嘲弄,而是对人智力外一些因素所含力理的一种肯定。阿甘常爱说的一句话是:“我妈妈说,要将上帝给你的恩赐发挥到极限。”这部电影表达了美国人的一种成功理念:成功就是将个人的潜能发挥到极限。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决定一个人成功的诸多要素中,居核心与决定地位的是情商,智商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看见,学历不高的人总是当上了老板,而高学历的人往往只是打工者。具备高学历并不一定就能成功,他只是具备了成功的可能性而已。

阿甘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拜赐于他的轻度弱智、不懂得计算输赢得失。他唯一做到的就是简单坚持,认真地做、傻傻地执行。其实现在很多企业家心理都有这样一个感觉,企业里缺的不是“聪明人”,而是这样的“傻子”。聪明人遇到问题总是怨公司、骂上司,算计着要有一分收获才肯一分耕耘,没多少收获便不肯耕耘了。

每个决策,每个命令,都要看自己有多少得益,有多少损失,如果不划算,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殊不知,很多事情前期是十分耕耘,三分收获,后期才是三分耕耘,十分收获。阿甘并不是真的愚者,真的愚者是欺负他的人。他成功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计成本的努力。他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的“单纯”或者说“执著”。

我们常以智商来决定一个人聪明与否,但再聪明的人也有其短,再笨的人也有一长,例如阿甘虽然智商低,可他跑得很快、会吹口琴、会打桌球、会养虾,可见凡事都是学习而来的,只要肯花工夫学,一定能在某一领域有所发挥。而面对人生常常面临的种种选择,有时也确实只要有坚定信心和毅力,凭借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认真去做就够了,这其中智商是提高能力的重要方面,但如果过分注重甚至依赖智商,无异于弃本求末,自然很难有好的作为。

是啊!很多人都比阿甘聪明,可是他们却经常犯一个低级错误,不能够专注于一件事上,虽然做了很多事,却常常失败。而阿甘知道自己不具备同常人一样的智商,所以凡自己能力以内的事情他都做得很专心,结果他成功了。

3.潜能:疑心与信心

有一位青年售货员,他在工作时常常使用卡耐基的自我激励警句以控制自己的心态。他是一个18岁的大学生,只在暑假期间到保险公司去做出售保险单的销售员。在两周的理论训练期间,他学到了不少东西,他在有了一些销售经验之后,就定了一个特殊的目标——获奖。要想做到这一点,他至少要在一周内销售一百份保险单。到那一周星期五的晚上,他已经成功地销售了80份,离目标还差20份。这位年轻人下定决心:什么也不能阻止我达到目标。他相信:人的心理所设想和相信的东西,人就能用积极的心态去获得它。

虽然他那一组的另一位销售员在星期五就结束了一周的工作,他却在星期六的早晨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到了下午3点钟,他还没有做成一笔买卖。但他想交易可能发生在销售员的态度上——不在销售员的希望上。

这时,他记起了卡耐基的自励警句,满怀信心地把它重复五次:

“我觉得健康,我觉得愉快,我觉得大有作为。”

大约在那天下午5点钟,他做成了三次交易。这距他的目标只差10份了。他记起了成功是由那些肯努力的人所保持的。他又热情地再重复几次:“我觉得健康,我觉得愉快,我觉得大有作为”。大约在那天夜里十一点钟时,他疲倦了,但他是愉快的:那天他做成了20次交易,他达到了他的目标,获得了奖励,并学到一条道理:不断的努力能把失败转变为成功。

无论心中有多恐惧,一定不要让自己的心死去。

永远地相信自己,这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如果你真的能做到了,那么你离成功已经不远了。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也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本能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这是一个大家都不陌生的故事,很多人看了也许会说:“我已经懂你的意思了。但是,它本来就是鹰,不是鸡,它才能够飞翔。

而我,也许本来就是一只鸡,是一个平凡的人,因此,我从来没有期望过自己能做出什么了不起的事来。”这正是问题的所在——你从来没有期望过自己做出什么了不起的事来这是事实,而且,这是严重的事实,那就是我们只把自己钉在自我期望的范围以内。

同类推荐
  • 一本书读懂情商

    一本书读懂情商

    《一本书读懂情商》会对你大有裨益。通过了解情商的本质,破解其在生活中运用的窍门及从内到外的开发自己的情商,我们即可在多年积累的智力、教育、经历这三者间获取平衡。
  • 高情商故事:在故事中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高情商故事:在故事中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一滴水珠就可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朵小花即能蕴涵天堂的美好,一个经典的故事承载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高情商故事:在故事中遇见更优秀的自己》所选的高情商故事虽简短,却包含了无穷的人生智慧,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通往大千世界的明窗,不仅可以激发思考,还可以点燃我们内心深处的智慧火花,使人见微知著,从一滴水看见大海,由一缕阳光洞见整个宇宙。轻轻松松读故事,长智慧,《高情商故事:在故事中遇见更优秀的自己》是每一个不甘平庸的人提升自我的成长必读书。
  • 总经理一定要掌控人脉

    总经理一定要掌控人脉

    "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经过长期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人的成功,15%归功于他个人的专业知识,85%归功于他的人脉关系。”也许这并不是放诸四海皆准的信条,但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显示。在技术、资金、人力资源等生产力要素中,人的重要性越来越凸现。人脉资源的地位也越来越显著。可以说,在当今社会,能成就大业者,一定要拥有广阔而实用的人脉。
  • 趁一切还来得及,做一个快乐的自己

    趁一切还来得及,做一个快乐的自己

    人生在世,谁都希望自己活得幸福,幸福的人生是一次成功的旅行。拥有快乐的心情你就会感到生活的美好,也只有理解了快乐的真谛,才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人生。会享受人生的人,不会在意拥有多少财富,不会在意住房大小、薪水多少、职位高低,也不会在意成功或失败。
  • 男人30要给自己多加点本钱

    男人30要给自己多加点本钱

    三十而立,我立了什么?我能立什么?30岁的男人该如何规划与设计自己的路?30岁上下,可以是我们人生跑道上一条新的起跑线。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周密的计划、聪明的头脑和坚强的作风,为我们开创一个美好的未来。在本书中,作为30出头的笔者,将与各位同龄的朋友们一起探讨:男人30我们该学点什么、注意些什么,以便让我们做得更好,让今后的人生更加幸福!
热门推荐
  • 废柴狂女,嚣张异世行

    废柴狂女,嚣张异世行

    现代古武世家下任家主冷清菡,为救姐姐丧生于天劫之下,再次醒来,魂穿异世,这一世,她要活出自己的人生。阴谋诡计又如何,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怎样的阴谋都于事无补。只是……这个男人是怎么回事,她不喜欢比自己还要美的男人好不好!只是他的温柔还真是让自己无比的眷恋,若是真的没有选择的话,就用他凑合凑合吧……
  • 鲁迅作品集(6)(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6)(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听说:中国的好作家是大抵“悔其少作”的,他在自定集子的时候,就将少年时代的作品尽力删除,或者简直全部烧掉。我想,这大约和现在的老成的少年,看见他婴儿时代的出屁股,衔手指的照相一样,自愧其幼稚,因而觉得有损于他现在的尊严,——于是以为倘使可以隐蔽,总还是隐蔽的好。但我对于自己的“少作”,愧则有之,悔却从来没有过。出屁股,衔手指的照相,当然是惹人发笑的,但自有婴年的天真,决非少年以至老年所能有。况且如果少时不作,到老恐怕也未必就能作,又怎么还知道悔呢?
  • 男友的双重人格

    男友的双重人格

    初次见面“诶,小妹妹,你走错教室了吧,这里是高中部,初中部在那边。”男生好心的对走进来的一个矮矮的小女生说。“什么初中部?大叔叔,我是高中生!”小女生不服气地昂起头,垫起脚尖来对他脸上也有些微红的吼道。——“我…我喜欢你。”夏深知的脸红粉粉扑扑的。男孩认真的点点头,腼腆的声音细细道:“我…我也是。”“唔…不过我妈说过女孩子不可以先表白的。”夏深知偏偏最困难,想起自家老母亲的交代,顿时间掂脚尖戳戳他的肩膀:“不是我先喜欢你的!”“那,那是我先喜欢你吧。”男生的脸成了一个红红的小柿子,红到耳根。“嗯,那行。”夏深知点点头,过了一会儿用手指点点他:“唔,什么时候的?”“就…就看见你的第一眼。”习薄:我对你的渴望,像渴望呼吸一般~双重人格+校园甜系宠文凉凉夏季,给你糖吃~
  • 明伦汇编皇极典风俗部

    明伦汇编皇极典风俗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捡宝

    捡宝

    一块通灵玉牌,无数奥秘开来。王鼎在获得一块神奇的通灵玉牌后,开始了彪悍的捡宝之路。捡宝,不仅是收藏圈,珠宝界,还囊括矿产、赌石、盗墓、实力雄厚了就去外国“抢”宝。从此,用华夏五千年的文化装点自己这个大收藏家,然后捎带着经经商,顺带培养投资几个女明星。何为捡宝?凡是我王鼎认为是宝贝的统统都是宝,都可以捡。不一样的捡宝,不一样的好看。且看一个古玩店的小伙子如何玩转古玩珠宝界,成为名符其实的大收藏家!(建个捡宝群,书友有兴趣可进群91071298)
  • 傲娇总裁宠萌妻

    傲娇总裁宠萌妻

    他是傲娇总裁,集团上下,光鲜瞩目;她是被遗孤女,天地之大,无人问津。一夜尝爱,她失去了珍贵的第一次,漆黑之下,她捕捉不到他的任何信息。再见面,她是他公司的小职员,他随意欺凌,毫无章法。她委曲求全,处处忍耐,只为能完成自己的梦想。她被逼离开,他却死死追逐;他经历生死,终于博得认可,却不想,自己的小萌妻,竟是自己找寻多年的邻家小妹。
  • 佛系神医

    佛系神医

    她是来自现代,有精湛的医术,还有着一手的好厨艺!穿越到古代,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人生如戏,全凭演技!
  • 罂粟的咒

    罂粟的咒

    孙频,女,1983年出生于山西交城,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现任杂志编辑。至今在各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一百余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同屋记》、《醉长安》、《玻璃唇》、《隐形的女人》、《凌波渡》、《菩提阱》、《铅笔债》等。
  • 走出人生的低谷期:困境当前的奋斗法则

    走出人生的低谷期:困境当前的奋斗法则

    《走出人生的低谷期》内容简介:人生路上的摸爬滚打,事业的跌宕起伏,世间的是非议论,唯有敢与苦难作伴的人,才能在低谷的阴影中坚持向前,迈向光明。
  • 一号鲜妻:莫少,请节制

    一号鲜妻:莫少,请节制

    一定报复的方式不对!林小冉没有想到,一觉醒来,她不小心招惹的男人居然摇身一变,成了前男友的舅舅!她左躲右藏,远离这个瘟神!他却当她别有用心,严防死守!真的是甩都甩不掉!“莫总,大家都是成年人……”她脸颊爆红,崩溃地解释。“想跑?说,这次又有什么目的?”他将她抵在车门上,微眯着眼,笑的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