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看问题角度特别,以及特有主见的秉性,其实并非在他从商之后才展现出来。从小,他就是一个心思挺重的孩子,以至于还未到成年的时候,就做了一件决定自己未来命运的大事。
宗庆后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小的时候家里非常拮据。也许贫寒家庭的长子都会有一份比较强烈的责任感吧,每每看到母亲为了家庭心力憔悴的面容,宗庆后的心就会一阵阵地隐痛。虽然他很爱读书,舍不得离开校园,但是只要一想到家庭的困难,他就会产生马上辍学、挣钱养家的冲动。
这种冲动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时时纠缠在宗庆后的心头。特别是当年幼的妹妹因为家庭实在不堪负担而被送给亲戚之后,这只无形的手把他的心揪得更紧了。
妹妹是这个家庭唯一的一个女孩儿,当她初降人世的时候,宗庆后别说有多开心了,在他眼里,这个妹妹简直就是上天降临到他家来的小天使,像洋娃娃一般可爱,像小仙女一般漂亮。可是有一天,父母突然跟他说:“庆后,我们家的负担实在太重了,就你们兄弟几个,饭都已经吃不饱了,小妹妹跟着我们只会受更大的苦……”
“什么意思?这是什么意思?”宗庆后急了:“难道你们……你们想把妹妹送人?”
看到父亲紧锁着眉头,满面愧色地点了点头,宗庆后突然感觉天塌了一般。可是,他能做什么呢?他能怎么办呢?虽然自己是小妹妹的长兄,可自己不仅没有能力为这个家庭分担经济压力,甚至还在分食母亲那点微薄的工资。宗庆后感到内疚、难受啊,可纵使有万般的不愿,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美丽的小天使被送走……
妹妹的离去,让宗庆后深切地品尝到了生离死别的痛苦。好长一段时间,本来就内向的他变得更加沉默了。他在心里一遍遍地对自己说:宗庆后,你是这个家庭的兄长,你不能再赖在家里,不能再依靠母亲的工资生活了!
1961年,宗庆后初中毕业,他当即决定报考师范学校,因为他听说在师范学校读书不仅吃饭不要钱,而且还能发生活津贴,那不就可以大大减轻家庭压力了?
成绩优秀的宗庆后满以为自己考上师范学校不会有任何问题,可现实却总爱跟苦难的人开玩笑。当他自信满满地准备跑去报名的时候,却突然被告知:他根本就没有资格报考师范学校,理由是他的家庭成份不好,而报考师范必须是贫下中农出生的学生。
不让读师范,那我就索性不读书了,早点工作赚钱吧!一心想着要替母亲分担生活压力的宗庆后,收拾起委屈的心情,作出了这个让大家都感到意外、而他自己却深思熟虑已久的决定。尽管他的学习成绩很优秀,尽管他其实十分渴望能继续念书,但是作为长子的那份责任感,促使着16岁的宗庆后作出了如此决绝的决定。
就这样,尚未成年的宗庆后离开校园,踏上了社会。先是跟着别人去学修汽车,虽然学得很努力很用心,然而毕竟年龄还小,又没有一点基础,车行师傅自然是不太满意。之后,他便开始到处打零工,甚至去卖爆米花,反正什么都干,只要有收入,多少能贴补一些家用就行。
“难道我就只有一直这样漂浮不定地干下去,就没有一份真正适合我、可以让我施展拳脚的工作吗?”宗庆后也有过迷茫的时候,但是他有自己的精神调节方法。只要想想历尽冷落、大器晚成的先祖宗泽大将军,他顿时又会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坚信,总有一天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定位……
1963年的一天,年仅16岁的宗庆后从一位伙伴那里得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舟山马木农场正在杭州招收知识青年,不论家庭成份谁都可以报名参加!
其实对这个马木农场宗庆后根本一无所知,他只知道舟山,那是我国最大的群岛,就在我们浙江的东海岸。想到大海,宗庆后就忍不住激动起来。他从没有见过真正的大海,但这并不妨碍他对大海的憧憬和向往。一望无际的辽阔海洋,汹涌的波涛滚滚而来,那样的场景,该是多么的波澜壮阔啊!
宗庆后满怀希冀地跑到报名点,接待他们的是一位模样朴实的中年男人,他就是马木农场的书记。面对宗庆后等前来报名的热血青年,这位书记满怀深情地描绘起了农场美好的发展前景。他说,马木农场是年轻人大有作为的好地方,农场就在大海的边上,那里有广阔的土地、成片的盐田,正等待着大家去大显身手。
在农场书记颇具煽动力的介绍下,宗庆后的满腔激情被迅速点燃,他感觉,那片陌生的土地,正是自己苦苦追寻的用武之地。
自己的命运自己决定!极有主见的宗庆后没有回家跟父母商量,便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紧握着钢笔在报名表上填下了自己的名字……
开明的父母并没有因为儿子的自作主张而责怪他、阻拦他,虽然他们对长子宗庆后的期望值很高,但他们更尊重孩子的选择,他们不求孩子升官发财,只希望孩子能够过得充实、开心。因此对孩子勇于承担责任、自己决定命运的做法,他们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理解和支持。
然而刚刚到马木农场的那一刻,宗庆后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眼前这个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地方,实在是太偏僻太荒凉了,跟想象当中的那片热土简直相去十万八千里!后来宗庆后才知道,这个马木农场原本就是一个关押犯人的劳改场,当地人都把这个农场称作是舟山的“西伯利亚”,这里不仅人迹罕至,而且生存条件十分恶劣。
但是宗庆后很快就把心态调整过来了:好歹总算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可以靠着自己的双手干活挣钱,为家庭减轻压力了。况且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偶像哪个没有经过艰苦环境的磨练?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人的意志!
农场不仅环境条件差,劳动量更是相当的繁重,每天不是挖盐挑盐,就是拉土堆石,枯燥乏味不说,那种体力上的严酷折磨,很快就让许多同去的年轻人受不了了,他们有的牢骚满腹,叫苦连天,有的干脆溜回杭州,当了逃兵。
长得瘦弱矮小的宗庆后却坚持下来了。他的表现,让所有曾经以为他难以胜任这种繁重体力劳动的农场领导和同事们都大吃一惊:一车千余斤重的泥土,拉一个来回就要整整往返30里路,任是再怎么强壮的人,一趟拉下来都会累得骨头散架,可宗庆后居然一声不吭!
别人见到成堆的石块就头疼,可宗庆后居然兴致高昂地发动大家搞竞赛,挖土坑、拉石块、堆石方,干得热火朝天。可是毕竟对手的个头大、身体壮,真的拉开架势干起来,宗庆后一这方就落后了。
不肯服输的宗庆后就想出了绝招:趁着夜黑时分,悄悄地把同伴从床上拉起来,蹑手蹑脚地把车子抬出寝室,冒着夜色继续干,直到赶超对方,取得胜利!
这种在艰苦环境中磨练出来的必胜信念,使成为大企业家后的宗庆后,也一直受用不尽。
宗庆后的出色表现,全都被那位到杭州招收这批小年轻的农场书记看在了眼里。本来,在这批青年人当中,他最不看好的就是宗庆后了,他以为,如果这些小伙子当中有人退下阵来,这个沉默寡言、看上去又弱不禁风的年轻人肯定是首当其冲的。
然而现实却不得不让这位见多识广的书记对宗庆后刮目相看。他在这个貌似文弱的小伙子身上,看到了一种坚毅顽强的品质。他还万分欣喜地观察到,这个名叫宗庆后的年轻人不仅吃苦耐劳、干活卖力,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非常热爱读书。许多次,当劳累了一天的伙伴们都聚到一起尽情地玩耍打闹的时候,他都看到宗庆后安安静静地坐在一个角落里看书。
“这个孩子,将来肯定会有出息!”朴实的书记,开始更多地关注起这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尽管在那个唯成分论的时代,宗庆后算不上是“根红苗正”,但书记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判断。从那以后,他经常找宗庆后谈心,不断地表扬他、勉励他。
在这一年的先进评选中,宗庆后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推荐,不仅当选为农场的先进,并且成为了整个舟山地区的“上山下乡积极分子”。
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就独立自主地选择了自己的未来,并且为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地付出努力。宗庆后就是这样,在他的青少年时代,便展露出了同龄人无法企及的魄力和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