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4600000010

第10章 是撒旦,还是报人(3)

默多克在70岁的时候,仍然继续他当年的营生,无数人为他工作,而且是一些被人咒骂的工作。他负责买卖,从不失手,而且越做越大。芝加哥的那个评论家曾说,“如果让默多克成为美国公民,而把那些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的人遣返回去,那么应该把自由女神像做一点改动,拿掉火炬,让自由女神举起的手伸出一根中指。”

金钱攻势

“教父”唐·科莱昂说“我开一个他没法拒绝的条件”的时候,他总会得到他想要的。

2007年8月1日,统治《华尔街日报》一个多世纪的班氏家族最终拗不过强硬的默多克,终于以56亿美元的代价出让道琼斯。这个价格甚至比最初公布的50亿美元收购价还要高出6亿美元。要知道,此前的50亿美元出价,已经比道琼斯的股价溢价了67%。

正是因为班氏家族的艰难决策,导演了这场长达3个月的拉锯战。

让班氏家族难以割舍的并非是《华尔街日报》每天200万份的发行量,而是一种被称为“新闻独立”的无形资产。

尽管决策艰难,但道琼斯公司最终还是拜倒在默多克的金钱攻势下。

道琼斯公司是报纸行业历史最长同时也是最知名的企业之一,《华尔街日报》更是它的旗舰品牌,以高品质的新闻报道成为全球财经报道的风向标,同时以独立、严谨的办报风格广受同行尊崇。最近几年,道琼斯公司一直面临经营方面的重重压力。在过去20多年中,道琼斯虽然在新闻业成就卓越,但在商业基本上是失败的,这多少说明杰出的记者未必经营得好报纸。从服装行业过来的职业经理人理查德·赞尼诺改变了公司记者主政的传统,这恐怕也是班克罗夫特家族不得已而为之-2006年道琼斯公司收入仅为18亿美元,甚至略低于1993年的收入。在本次交易中证实,赞尼诺果然是商人兼公司政客。

道琼斯的长期虚弱让缔造世界第三大媒体王国的默多克乘虚而入,何况他觊觎这颗报业明珠很多年。对于默多克的全球媒体版图来说,道琼斯的意义有如加勒比之于西班牙帝国,完美并且必要。作为美国保守主义核心阵地的《华尔街日报》社论版和右派电视新闻频道FoxNews简直是天生一对。借此,他坐拥影响美国政治的更大能量。该报200万读者平均家庭资产超过一百万美元,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都是美国名副其实的统治阶层。该报以及道琼斯通讯社的高质量财经新闻将给默多克即将推出的福克斯财经频道提供最好的内容支持。

2007年5月1日,默多克提出收购道琼斯公司,想借此来扩展他的媒体帝国。但道琼斯上下起初都拒绝他的收购,担心新闻集团入主之后,作为美国第二大报纸的《华尔街日报》的声誉会受到损害。

道琼斯担心默多克会干涉报纸的编辑工作,并把他旗下某些报纸(如《纽约邮报》)具有感情色彩的新闻风格带到《华尔街日报》。这是双方僵持不下的焦点。

6月21日,道琼斯董事会代替班氏家族,接手与默多克的谈判。之后,双方便在新闻独立性问题上达成了一致。

6月28日,为抗议新闻集团董事长默多克收购母公司道琼斯以及公司修改劳动契约的计划,《华尔街日报》记者和编辑拒绝上班。共有150-175名记者参加此次抗议行动。报纸在亚特兰大、波士顿、芝加哥、达拉斯及其他地方的编辑部几乎没人来上班。他们认为,新闻集团很可能难以保证《华尔街日报》今后的新闻报道客观公正性,于是决定以这种方式公开对默多克的收购行为表示强烈不满。《华尔街日报》工会主席通过电子邮件发表声明指出,此次抗议决定是为“显示我们深信报纸编辑工作的完整性取决于编辑部门继续保持独立性”。

7月17日晚间,道琼斯董事会投票通过了默多克提出的收购计划,并将这一计划提交给控制道琼斯公司的大股东班克罗夫特家族讨论。从2001年起一直担任道琼斯董事的霍尔茨布林克在投票中投了弃权票。仅过了两天,霍尔茨布林克声明辞去董事职位,以抗议董事会接受新闻集团50亿美元收购案的决定。霍尔茨布林克在致道琼斯董事会的一封信中说,虽然从财务角度看新闻集团的出价颇为慷慨,但他担心从长远看,被收购后,道琼斯“独有的新闻价值会受到严重损害”。

尽管道琼斯董事会接受了收购协议,但班氏家族内部却存在着重大分歧,他们也成为默多克最大的绊脚石。

7月30日下午5点,是班氏家族投票表决的最后期限。而那时,新闻集团争取到的班氏家族支持者仅握有25%的投票权,到了晚间这一数字只攀升到了28.3%。新闻集团一度放话,表示默多克可能考虑撤销收购要约。

最后,丹佛法律事务所Holme Roberts&Owen管理的共计持有9.1%投票权的班氏家族受托人团体站在了默多克一方,这使得支持收购的班氏家族投票权增加到37.4%。如果把拥有投票权的公众股算上,道琼斯公司内部支持新闻集团收购的股权比例将占到66.4%,该收购交易在股东大会上顺利通过。

尽管一直持反对意见的班克罗夫特家族终于对默多克收购道琼斯的方案宣布接受,但道琼斯的工会组织却发表声明,再次强调反对该收购案的立场不变。与此同时,班氏家族提出,如果实现收购,为了维护道琼斯公司的新闻独立性,将成立一个继续由班氏家族控制的编辑管理董事会。

针对这一消息,默多克明确表示,新的董事会成员应该由与他本人和班氏家族都没有任何经济联系的人组成。班氏家族不能一手把道琼斯公司卖掉,另一手又新成立一个董事会来维持对它的控制:新闻集团不能用50亿美元的股东资金去购买一家无法获得经营权的公司。默多克强调说,自己从未打算对道琼斯公司的新闻编辑层面做出任何调整,并且不会同意班克罗夫特家族的核心条件。

但最终,双方还是在新闻独立性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敲定了一份关于维护编务独立的协议,此协议旨在通过防止编辑工作的最高负责人受到雇主干涉,主要是用来保护《华尔街日报》及道琼斯公司旗下其他出版物的新闻工作独立性。这份协议提出设立一个包括5位成员组成的特别委员会,来防止道琼斯公司三大主管编辑的工作受到新闻集团干涉。委员会将拥有上述三大编辑的任免权。另外,这些主管编辑有权在与新闻集团管理层商定好的预算范围内控制开支和分配资源。

不过,新闻集团仍将拥有预算金额的最终决定权。特别委员会成员的更替则将由委员会自己决定,并需要经过新闻集团批准。当时,暂定的5人分别是:前美联社社长兼CEO路易斯·博卡迪;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共同创办人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前论坛报业出版发行总裁杰克·富勒;前华盛顿州国会议员珍尼佛·登恩;前《底特律新闻》编辑托马斯·布瑞。其中,布瑞是委员会主席。

道琼斯公司新闻发言人霍夫曼·霍华德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道琼斯与新闻集团达成的新闻独立协议还处在初级阶段,一些重大的条款还在谈判中。“我们不会对独立协议作出评价,但新闻独立性一直是我们恪守的原则,这已经是道琼斯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

“新闻独立”的敌人?

当双方宣布交易达成的时候,记者和专栏作家们纷纷哀叹:一份伟大报纸的正义时代行将结束。新闻人几乎一致认为,默多克毫无疑问会染指《华尔街日报》的内容,玷污编辑的独立性。

为什么一家新闻公司会如此成为新闻热点?一方面,具有118年历史的《华尔街日报》是全球报纸的最高标准,该报能达到这个高度,有赖编辑与报纸老板班克罗夫特家族之间坚守一个核心价值观:编务与业务分离,也就是报业的政教分离。保卫这个价值观是所有争议的源头和焦点。另一方面,默多克一向以喜欢对编辑工作横加干涉而著称。《金融时报》的马丁·沃尔夫承认,默多克是一名伟大的商人,当然他也批评默多克从未创建过“一份严肃、权威而且真正独立的报纸”。默多克却曾对《纽约客》表示,在他庞大的媒体商业帝国中,最令他感到快意的莫过于介入报纸主编的工作,并“试图影响人们”。

1987年,默多克在外界不知不觉间购得拥有《金融时报》的培生集团4.9%的股份。这之后,他又数度出手,至1988年时已经将其在培生集团的股份提升至20.5%。几乎同时,他也积极寻求人股路透社的机会。

为此,他一度投资澳洲通讯社5100万美元,只因看重对方拥有路透社13.9%的股份。这是一个极富想象力的资产组合:如果将培生集团下属的《金融时报》和《经济学家》两份一流商业媒体的信息汇入路透社的终端机之中,将是一种巨大的协同效应。

对于热衷于影响力的默多克而言,如果说发行量300万份的《太阳报》为他带来了影响普通大众的平台,《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就相当于“皇冠上的宝石”——它们对世界政治、经济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早在1988年,默多克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只有《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日报》这样的报纸,才能够为全世界的人提供巨大价值。他曾力主出版《金融时报》美国版,当时这份欧洲主流报纸,在美国只有1.5万份发行量。默多克认为,这个数字至少可以达到20万份。但这并未得到培生集团的赞同。

默多克的想法并未得以实现:他被培生集团董事会称为“不受欢迎的人”,因为人们担心默多克试图控股培生,他最终在英国贸工大臣的要求下被迫将其股份倾数售出。几年之后,因为新闻集团扩展卫星电视业务时财务状况严峻,他最终将路透社7%的股份售出。多年后,培生集团的董事总经理弗兰克·巴洛曾在评论默多克时表示:“他是个大骗子。”

很少有人像默多克一样,在20年的时间内保持对一种投资判断的坚持。但显然,《华尔街日报》的记者们更担心的是,默多克同样不会改变其参与媒体的方式。

“我为什么要为一件事花50亿美元,只是为了破坏它?”针对质疑,默多克提出了反问。

这似乎是个有力的疑问。尽管新闻集团已经与道琼斯签订了“编务独立协议”;尽管有一名前哈珀·柯林斯高层表示:默多克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热衷于干预具体业务,有时候,“不是他直接发布指令,而是很多围在他身边的人试图取悦他”。但也有人将此解读为,默多克一直非常明确地选择与自己观点相同的人担任总编。比如《泰晤士报》的现任主编罗伯特·汤姆森就经常为默多克辩护,说他从不插手《泰晤士报》的编辑事务。但外界也并未忽视两人的亲密关系:他们同为澳大利亚人,都娶了中国太太。不乏有人认为,早年曾就《华尔街日报》作过彻底分析研究的汤姆森,可能在新闻集团收购道琼斯后,成为《华尔街日报》的管理者。

在这次收购中,汤姆森所负责的《泰晤士报》被默多克树立成为“新闻独立”的典范:1981年,他入主这家伦敦老牌媒体时,也曾与对方达成协约,成立独立监督委员会,以屏蔽默多克的干预。

但这个典范似乎依然缺乏说服力。在前《泰晤士报》主编哈诺德·埃文斯的自传中,他回忆道:“我们得到了钱,而且我以为我有了一个保护人,但是我们被默多克欺骗了。”

在其书中,埃文斯描绘了一个大众乐于接受的默多克形象:他从不羞于塑造新闻,利用它的影响力去满足他商业或者意识形态方面的兴趣,他常毫不掩饰地嘲弄某几个英国的政客,或者给埃文斯送来带有强烈保守派观点的文章,题注“值得阅读”,或者在标题上猛戳,以示意埃文斯意图表达得不够明显。

据另一名《泰晤士报》前主编弗莱德·艾默里回忆称,当默多克试图解雇埃文斯时,自己曾提醒对方当初签订的独立协议。默多克的回答是:“天啊,你不用对所有事都那么严肃吧?”而当艾默里表示自己的确在意时,默多克笑了,并反问说:“我向世界各地的编辑们发号施令,为什么在伦敦就不能?”

最终,埃文斯对此给出了一个解释:“默多克对于承诺的态度,最仁慈的说法就是,他说到做到,只是处境改变了。”

这一次,默多克能“说到做到”吗?没有人能确定。但或许一个重要的“处境改变”是:一些熟悉默多克的人说,他已经开始思考日后的讣告问题了——这个现代社会的传媒大亨,是否乐于被后世视为“新闻独立”的敌人呢?

智慧锦言

默多克曾言:“任何社会或机构,若期望辉煌的过去仍能保障他们不受科技演进逼迫,其命运只有失败并遭淘汰。”默多克22岁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家业,并从此孜孜不倦地投入到一个又一个战斗之中。他不断地改变和更新着自己的目标,立足于高远的目标以及不满于现状的精神,最终成就了一个帝国之王。

(第二篇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他创造的不仅仅是一个新闻集团,他秉承着家族遗志,构建了一个传媒帝国。无限的征战,无限的扩张,使得默多克被世人瞩目,万人景仰。但这并非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在他背后,站着一群人,他的帝国功臣和他的家族。

同类推荐
  • 宋朝花落知多少(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宋朝花落知多少(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花蕊夫人:流年暗中换,逃不出的宿命。刘娥:德馥比仙美如兰的倾世皇妃。李师师:大隐于烟花巷陌的奇女子。李清照:生为人杰死鬼雄,女子如何不丈夫。
  • 人类群星闪耀时(译林名著精选)

    人类群星闪耀时(译林名著精选)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世杰作,它曾培养了一代人的激情和梦想,但愿这梦想与激情能薪火相传,穿越信息时代的庞杂,将人类文明延伸至久远。这里的历史与英雄,不是学校里的教科书,也不是影视里杜撰的场景,它是人类文明世界里的另一种真实!该书收录了十几个故事,跨越了地域、时代与领域的界限,从托尔斯泰到拿破仑;从列宁到韩德尔……作者截取了决定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的时刻,构成了一幅人类群星闪耀图!
  • 左宗棠传

    左宗棠传

    《左宗棠传》是以晚清重臣左宗棠为主角的人物传记,从他出生前后的中外格局说起,沿着他的生命轨迹,记述了他一生的不凡经历,历数他所作的贡献。
  • 心理大师:弗洛伊德(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心理大师:弗洛伊德(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穆里尼奥传

    穆里尼奥传

    在2003/04赛季欧洲冠军联赛开赛之初,有人问穆里尼奥,他的波尔图队能否一路高奏凯歌,最终获得这项欧洲俱乐部的最高荣誉。从表面上看,这个问题似乎问得很合理:就在四个月前,波尔图捧起了欧洲联盟杯,成为葡萄牙历史上第六支在一个赛季里同时赢得国内联赛冠军和欧战锦标的球队。然而,尽管有如此光荣的执教战绩,尽管这个葡萄牙人有着天生的自信,他还是认为举起“大耳朵杯”不过是在痴人说梦。在穆里尼奥看来,冠军杯的终极荣耀应该属于皇家马德里、尤文图斯和曼联这样的欧洲足球巨人。据他说,当时很多人和他的看法一样--波尔图这样的“鱼腩部队”在欧冠赛场上仅仅是陪太子读书,挣一些俱乐部需要的电视转播费而已。
热门推荐
  • 诺恩女神去哪了

    诺恩女神去哪了

    好不容易重生后的从棺材里面爬出来的苏维,却成了目击者的老祖宗……随后他意外被卷入新神旧神的风波,然后被三个寻找诺恩的女人绑架了。
  • 都市风云之借富生子

    都市风云之借富生子

    为了他的商业帝国,他不惜代价将她囚禁五年,只为替他生下一个男婴,仲夏之夜,他强行与她上床,之后将她扫地出门。本想一直忍气吞声苟活于世,却总有人容不下她。失了孩子,家乡被毁,她彻底崩溃。"钟离夙尧,你害我孩子,毁我一生,他日我若卷土重来,定让你永世不得翻身。""当初你抛弃她是因这张脸,现在你爱上她也是因为这张脸,你,不配得到她的爱。"
  • 人类:解密隐藏的奥秘

    人类:解密隐藏的奥秘

    当人类产生意识的时候,也就开始了对自身由来以及自己祖先的探究。但是,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只能把人类的产生归结于神的创造。19世纪以后,人类为弄清自身的由来,做了许多艰苦努力。1809年,法国学者拉马克在《动物哲学》一书中首先向“上帝创造人类”的说法提出了挑战,他大胆断定人类起源于类人猿。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中更进一步论述了人类的起源问题,明确指出人类和现在的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人类是从已经灭绝的古猿进化而来的。
  • 明婚正娶:强掠迷糊妻

    明婚正娶:强掠迷糊妻

    她是人生里无事业,无背景,无美貌的三无女人。她又是婚姻里不会家务,没生孩子,不会巴结婆婆的三无老婆。面对丈夫的突然出轨她一下子陷入绝境,总以为是自己做的不好,以为只要她用心就可以挽救。只是面对婆婆的冷言冷语,小三的肆意挑衅,丈夫的冷眼旁观,她还能撑多久?三无女人能够找到人生的方向吗?人常说婚姻就像是一场投资,只要你好好的经营总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可是这世上不是所有的投资都能得到回报,也许其中的谁也会输的一败涂地……
  • 圣魔征

    圣魔征

    魔都浩劫,魔子降生。魔君为保子民安全将魔都封入阿鼻地狱中,并将魔子送入神武大陆,本该成为魔都皇子的洛尘,却在圣与魔之间徘徊。他会如何抉择?是盖世魔神还是神州圣君?且看神武,风云动!
  • 盛少,你家丧尸又跑了

    盛少,你家丧尸又跑了

    “盛少,盛少,不好了,丧尸围城了!”盛泽渊神定气闲:“放夫人!”“盛少,盛少,不好了,丧尸动物群快要攻进来了!”盛泽渊邪气笑着:“放夫人!”“盛少,盛少,不好了,四大基地围城……”咦,盛少呢?唐依依笑得甜蜜:“人当然是他解决。”她是丧尸,怕人那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道空间之时间之主

    天道空间之时间之主

    故事背景1:天道空间,诸天万界,位面战争。故事背景2:秦始皇统一天下,天道空间降临,六百五十年后。故事人物1:没有四感,英雄血脉,皇族后裔,十二岁,少年郎。故事背景2:绝代天娇,人榜之首,二十七岁,当世女王。事件:政治婚姻。
  • 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

    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

    您也可以尽览全书,在闲暇之余,您可从《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中觅到华丽词章,让您在休闲时光里与美词相伴、满口生香。中国人历来爱热闹,婚丧嫁娶、节庆礼宴都要举办仪式。众宾客齐聚一堂之时,怎能没有司仪、主持以妙词新语为气氛添砖加瓦?更有各种酒席、宴会,也少不了祝酒致辞。如果您还在为“理屈词穷”而愁上加愁,就一定不能错过《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婚礼、宴会、生日、节日、葬礼、商务庆典及其他多种喜事庆典主持辞及经典致辞,《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应有尽有,您尽可取己所需,在四方来客面前风头尽显。
  • 嚣张狂妻竟敢戏邪帝

    嚣张狂妻竟敢戏邪帝

    【女强,男强,双洁,1v1】原名《邪王强娶狂妃:毒医五小姐》一不小心惹上一只外表无争,实则权倾天下、弑杀无比的男人!她,魔殿主人,身份高贵,却遭孪生妹妹及未婚夫背叛,气急攻心而死,重生为将军府嫡出五小姐。亲母被害,外祖被冤,遭受欺凌,她只好化身强者,修魔功,练神诀,建七弑,手刃仇人!他,温润儒雅,绝世妖娆,但那只是骗死人不偿命的外表,真正的骨子里却是邪王出鞘,谁与争峰,对于看中的女人更是寸寸夺心,软硬兼施,数次迫嫁。而她最不喜欢的就是被迫,装傻扮慒,视而不见,终于把他惹火。邪王强娶,谁敢不从?若是逃跑,就地处决!
  • 别让“面子”害了你

    别让“面子”害了你

    死要面子活受罪,都是“不好意思”惹的祸。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好面子是人的本性,面子就像一双外表华丽却难穿的鞋子,虽然华丽的外表可以让人有面子,但活在他人眼中,注定无法快乐。既然如此,何不丢掉攀比的坏习惯,抛开作祟的虚荣心,从今天开始,摆脱“面子”造成的生活困扰,做一个轻松而快乐的人呢?别让“面子”害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