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5200000002

第2章 开启经济学之旅(2)

资源的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因为资源稀缺,才需要经济学研究如何最有效最合理地配置资源,使人类的福利达到最大化。一个物品可以成为商品出售,首先是因为它是稀缺的,并不是因为人们的需求,例如阳光和空气,人人都需要,但因为太多了,所以不会成为商品。但是淡水资源却越来越少,所以淡水的价格从原来的免费供应,到现在也开始涨价。当一个商品变得稀缺的时候,它就开始变贵了。黄金因为属于稀有金属,所以价格才高。权力之所以人人追捧,也是因为权力是稀缺的。

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的前提之一。稀缺性对社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正是稀缺性导致了竞争和合作,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想象一下,如果资源不是稀缺的,而是极大富足的,那么世界会完全变样。自然界中不会有优胜劣汰,不会有厮杀,每个生物都可以得到满足。人们不用工作,不用考虑买房子了,因为土地是富足的,不用考虑衣食住行,一切资源都是富足的。那这样的世界就没有任何活力,就会变成死水一潭,最终毁灭。

就像我们的住房紧缺问题,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住房条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人不再只满足于遮风挡雨的小门小户,更多地期望房屋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而这种实用性则包括住房面积的大小、房屋的舒适性和房屋所处地理位置的便利性等要求,这样一来,即使人口不增长也会产生住房压力,所以在有限的土地上满足如此庞大人群的需求,住房紧缺就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了。这也就能很好地解释为何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还是会感到资源的稀缺了。

可见,用经济学中的稀缺性可以解释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火车票在春运的时候可以卖高价,一张奥运会开幕式的门票在奥运会开始前,居然都卖出了20万的天价。这些都是因为稀缺。因为稀缺,所以才产生需求,因为需求才拉动经济增长,因为稀缺我们才去竞争,才会积极创造未来,推动社会进步。因为稀缺,所以我们必须要每天学习、进步,以适应这个适者生存的社会,因为资源总是有限的,你想得到更多,必须得努力!

价值和价格:天价理发费

郑州一家理发店一夜之间成了全国最有名的理发店。不是因为这个店的师傅手艺高,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项惊人的纪录:两个人理发,收费1.2万,平均一人6000元。

2008年3月29日,在郑州市某中专读二年级的小亚和同学小莉一起到郑州非常繁华的二七广场逛街。下午2时许,两人逛到二七路的正弘大厦附近,看到旁边的“保罗国际”的橱窗玻璃上贴着“洗剪吹38元”的字样,原本就准备理发的她们便走了进去。

在理发之前,店员向她们出示了消费单,分别是洗剪吹38元、洗发用品60元和护发用品60元。

两人开始剪发,剪完头发,已是下午6时许。可让两个女孩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结账时,收银员报出了总共1.2万元的天价!

因为小亚和小莉拿不出那么多的钱,店员便不让她们离开。后来店员给她们支招,只要办理一张该店的会员卡,就可以享受5折的优惠折扣,但每张会员卡至少要一次性充值9800元,剩余的钱将存在卡里。两人身上当时只有不到300元的生活费,她们无奈之下只好掏出手机向同学求援。当晚10时30分许,小亚和小莉一共向30多名同学借钱,总算凑够9800元送到了店里,她们才得以脱身。

理发店收取1.2万的价格,令人目瞪口呆。经过媒体曝光,郑州的“天价理发”事件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价格是商品同货币交换比例的指数,或者说,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

从本质上来说,价格是一种从属于价值并由价值决定的货币价值形式。价值的变动是价格变动的内在的、支配性的因素,是价格形成的基础。但是,由于商品的价格既是由商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也是由货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因而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一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动,例如,在商品价值不变时,货币价值的变动就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同样,商品价值的变动也并不一定就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例如,在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按同一方向发生相同比例变动时,商品价值的变动并不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因此,商品的价格虽然是表现价值的,但是,仍然存在着商品价格和商品价值不相一致的情况。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直接围绕它的价值上下波动;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利润的平均化,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供给是价格形成和变化的直接条件。价格是市场的“晴雨表”,反映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变化。供给与需求是使市场经济运行的力量,它们决定了每种物品的产量以及出售的价格。另外,价格的变化与市场环境的变化也息息相关。如果你想知道任何事件或政策将如何影响市场的价格,你就应该先考虑它将如何影响供给和需求。例如:当“非典”袭击中国的时候,全国食醋、消毒液、药用口罩的价格都上升了,一些日用品也成了普通消费者的抢购对象,这主要是因为突如其来的“非典”病毒造成了消费者对这些物品需求的剧增。在欧洲,每年夏天,当新英格兰地区天气变暖时,加勒比地区饭店的价格就会呈直线下降;当中东爆发战争时,美国的汽油价格就会上升,而二手凯迪拉克轿车价格则会下降,这些都反映出供给和需求对市场的作用,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通过价格来反映的。

需求和供给:多收了三五斗

众所周知,可饮用的水,对于地球上的生物来说,是多么重要。人的生命离不开水。没有了水,人类就难以生存和繁衍生息,更不用说发展了。没有了水,地球将停止转动!所以,水的巨大作用是怎么形容也不过分的。然而水的价值却是如此低廉。相比之下,钻石则是另一种情形,钻石的价值主要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也许可以说,即使没有钻石,人类照样可以生存,人类社会基本上依旧可以发展至今。从这个意义上说,钻石对人类社会甚至是可有可无的。然而,事实上,钻石的价值却是如此之高。

这就是经济学史上著名的“钻石和水”的例子,它曾经困扰了经济学界很长时间。

我们说,物品之所以成为商品,不一定在于它本身具有多大价值,而更主要是看它是否存在一定的需求和供给。没有供给的商品是没有意义的。比如说“空中楼阁”,多少人幻想着住在里边,但这是不现实的,所以也就没有价值可言,从而也就没有什么与之相应的价格。同样,没有需求的东西是没有价格的。因为根本没有人愿意花钱去买它。所以,商品的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共同决定的。虽然说水的需求是巨大的,并且是必需的,水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很小的,但是,由于水的供给也是巨大的,只要厂商有一定的技术和资金,就可以向市场提供水。这样一来,较小的需求价格弹性和较大的供给价格弹性共同作用,使得水的市场价格十分低廉。

而与此相反,钻石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正是因为对人们来说可有可无,所以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很大。也就是说,人们对价格很敏感。价格稍微提高一点,人们就有可能放弃这种需求。由于钻石在地球上的含量以及开采难度,钻石的供给也是十分困难的。供给的价格弹性很小。这样一来,很大的需求价格和较小的供给价格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钻石的市场价格相对地十分高昂。

与此相似,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叶圣陶先生在《多收了三五斗》里描述的“谷贱伤农”现象。本来说,农业丰收了,农民的收入应该会更高些,应该高兴才对。可是,由于全体农业的丰收,造成了粮食产量的增加,供给急剧上升,超过了需求量。这样一来,粮食的价格就会下降,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了。这是由于农业生产周期性造成的。由于农产品的储存、加工、保鲜等特殊问题,农产品一般都不能存放太长时间。这样一来,在市场交易时,就给农民带来了天然的讨价还价的劣势。消费者会想“反正你一定要急着卖出去,否则就会坏掉,那么你对交易的要求比我要迫切”,所以消费者会利用这种心理,拼命地压低价格。而在供给量相对过剩的情况下,农民达成交易的要求就会更迫切,则价格就会被压得更低。这其实也是谈判学上常见的心理现象。

类似的还有我国曾出现的“倒牛奶”现象:遭奶站拒收的南京奶农纷纷把鲜奶倒掉;是成都市的一家乳制品加工企业,因为收购过多,只好把来不及加工的2吨多鲜奶倒入下水道。似乎我们生产的牛奶已经到了“喝不完”的境地。但从奶制品的供需关系上看,就是按照近年来的高增幅看发展,在未来10年内,中国仍是“贫奶国家”。这又该作何解释呢?只能说,这是牛奶生产的地区性、局部性、暂时性的过剩。

对于倒牛奶现象,许多人会问:为什么他们不把牛奶分给那些还喝不上牛奶的人们呢?其实,他们把牛奶倒掉,是有一定的经济学道理的。试想,如果他们把牛奶无偿分给了居民,那么,有些人因为获得了牛奶,以后一段时间内,而且即使在以后牛奶供给相对平衡时,也许就不再买牛奶了,无形中降低了牛奶的需求。另外,如果他们现在无偿得到了牛奶,那么明年呢?那些有“守株待兔”思想的人肯定会等着你的牛奶发生过剩,等着再次喝上“免费的牛奶”。

事实上,关于过剩的解释,经济学上有“绝对过剩”和“相对过剩”这两个概念。绝对过剩是指,社会生产出来的东西,在让所有需要它的人的需求都得到最大的满足之后,还有所剩余。相对过剩是指该种商品的过剩是相对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而言的,是相对于人们的购买能力的过剩。也就是说,社会的供给超过了具有购买能力的人的需求。而与此同时,还存在许多买不起该种商品的人。我们说,绝对过剩是以社会生产力的极度发展为基础的,是一种很难达到的境界,而相对过剩则是时常出现的事情。无论是国外的许多发达国家,还是在我国国内的一些地区,都存在相对过剩的现象。并且相对过剩的发生在一个行业内还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牛奶的过剩,就属于相对过剩。正如前边所说,相对过剩的商品,从厂商的长远经济利益来说,是不适合免费发送给那些没有购买力的人群的。毕竟,经济规律是“无情”的。

经济激励:哥伦布的契约

1492年,发生了什么事呢?没错,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哥伦布的环球之行来之不易。此前,他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水手,出身卑微,只不过有着当一名航海家的豪情壮志,还有着一种为世人所不齿的“白日梦”——当时葡萄牙正试图绕过非洲去印度,但哥伦布认为不必绕过非洲,只要一直向西航行便可到达印度。

为此,从1484年开始,哥伦布就向西班牙国王提出这个建议,到1492年,由于西班牙王后的大力支持,西班牙国王才同意这一计划付诸实施,哥伦布花了8年的时间来做“公关”。1492年8月,已经41岁的哥伦布带领120人分乘3只小船离开西班牙,开始向西环球航行。

1492年10月12日,经过30多天的航行,他们终于登上了北美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此后,哥伦布又先后三次航行到美洲沿岸,进行了实地考察。哥伦布成为西方第一个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人。但他至死都把美洲误认做印度,西印度群岛的名称就是由此而来。

今天,我们知道,哥伦布的航海掀开了一个新时代。我们经常这么讲。可是哥伦布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动力呢?

其实,哥伦布可不是完全无私地做出这种“壮举”的,8年的公关努力,在成功那一刻,哥伦布提出了自己的“开价”,他和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订立一个契约:“国王与王后对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拥有宗主权;哥伦布被封为贵族暨大西洋海军元帅,被准许担任未来所发现的岛屿和陆地的总督,而且这些头衔都将世袭;新发现土地上产品的10%归他所有;他也能参与新土地上所有的商业活动,投资和利润占总额的1/8;而他对前往新大陆经商的船只可以征收10%的税,对自己运往西班牙的货物实行免税。”

这是一个改变了世界面貌的契约。哥伦布的收获远远超过他此前“浪费”的8年时间成本及其他所有的成本,真可谓一本万利!

这种探险行动绝不是无偿的,而是有着巨大的潜在利益的刺激。

同样,1519年麦哲伦航海探险计划开始实施时,西班牙国王也答应从新发现的领土中,拨出1/20赏给麦哲伦,并允许其参与未来的土地开发。因此,远航探险不仅可以带来荣誉,更可以致富。

这种基于利益之上的契约,使欧洲航海探险从一开始就注重每一次新发现的信息发布与记录。他们每发现一块新的陆地、一座新的岛屿,就给予命名,并划入本国的版图。

但是反观我国的郑和下西洋,在公元1405年至1433年这段短暂的时间,郑和所指挥的宝船船队,七次英雄式的远航,遍及了中国周边海域与印度洋,从台湾到波斯湾,并远及中国人心目中的黄金国——非洲。当时世界的一半已经在中国的掌握之中,加上一支无敌的海军,如果中国想要的话,另外一半并不难成为中国的势力范围。比哥伦布早近100年,郑和完全有可能取得与哥伦布一样的成就。

但是,郑和出行前可能与皇帝订立合约吗?非但不能,而且郑和及其一切航海船只均属于皇帝私人所有,是一次政治性私人出巡。于是他不能发现新大陆,尽管他下西洋的规模可以称得上亘古未有。

在市场经济时代,任何经济行为的展开都必须符合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原则”。当然,贸易的利益不仅仅局限于经济维度,政治、军事、文化等利益也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是,经济利益是任何其他利益的基础和先导。只有巨大的预期收益,才会有惊人的投入,才会创造出惊天的壮举。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当你的行为具有利益的眼光,符合“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的经济学原则之时,你的行为才会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这样的行为也才是最符合经济原则的行为。

郑和下西洋给后人留下了津津乐道的故事,但他们的子孙却必须努力学习“哥伦布们”的语言和技术。

同类推荐
  • 智能时代

    智能时代

    本书的创作来源于作者杰夫·霍金斯的两大热爱,作为一名成功的计算机工程师和企业家,杰夫·霍金斯因创办了Palm Computing和Handspring两家公司而声名在外,而他个人更重要的兴趣在于大脑。在《智能时代》这本书中,作者将计算机与大脑两个领域的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大脑的细节处探究与解析人类智能的本质。这是一本简单、直观解释大脑的书,作者在书中提出“记忆-预测框架”理论,将大脑预测未来的能力作为智能的关键,并探讨了人类如何能建造智能机器,以及智能机器的未来将是什么样子。是有关智能原理的必读书,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 21世纪政治经济学

    21世纪政治经济学

    本书探讨了包括未来的蓝图、全球一体化、全球化时代的市场与政府、经济的价值、国际间的一致意见和分歧、限制增长的社会和生态因素、未来人口问题、贫富差距的演变、未来科技发展、未来面临的战争与和平以及可能到来的亚洲时代、未来将采取什么样的经济政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全书结合精确的数据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对人类及世界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科学的预测并给出了合理化建议。
  • 创新驱动力

    创新驱动力

    “互联网+”、大数据驱动创新战略的最前沿成果“中国数谷”如何创造五个“中国第一”奇迹从理论到实践,勾勒真正的大数据时代 柳传志、龙永图作序推荐 。人类正在进入大数据时代。发展大数据,利用大数据创新、转型、创业是政府、企业,甚至个人的必然选择,也是当下最大的机遇所在。在新常态经济的要求下,在先进的数据理念的指导下,贵阳,抓住了这一时代机遇,站在了大数据发展的风口浪尖上,成为大数据实践的最前沿阵地,并创造出一系列重要成果。
  • 柴米油盐中的经济学

    柴米油盐中的经济学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读完它,你会明白商家促销惯常的花招,你会解释生活中恼人的莫名其妙的冲动,你会理顺复杂的人际关系,你会经营好自己的婚姻爱情。
  • 赢在低碳(员工版)

    赢在低碳(员工版)

    本书将低碳的理念融入到生活和工作的具体细节之中,帮助人们树立低碳观念,倡导低碳生活,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构筑节约型企业。本书是一本通俗读物,通过真实鲜活的故事和浅显易懂的叙述告诉读者低碳生活要从细微之处着手,适合企业管理者、企业员工以及对低碳生活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热门推荐
  • 遇见你是我的倾城时光

    遇见你是我的倾城时光

    从进入高中的那一刻起,苏筝的命运就和顾攸宁联系在了一起。对未来迷茫的她,因为他,找到了自己需要的信念。可是在苏筝觉得生活充满希望的时候,母亲的离逝,和他的背叛,让她的生活跌入谷底。当误会逐渐揭晓,他们又何去何从
  • 不败剑主

    不败剑主

    奈何桥上红颜笑、往生路上问三生。“这一生,本无所求,只因你,踏破轮回,三生石前跪那三千载,只求诸天睁眼。”大周莫家嫡子的问天之路!
  • 牧野流星

    牧野流星

    本书是是梁羽生“天山系列”中篇幅最长的一部,讲述了少年孟华闯荡江湖的传奇经历。孟元超与云紫萝所生之子,由于云紫萝苦候孟元超不至,嫁于杨牧,其子取名杨华。杨华七岁时被孟元超好友宋腾霄抢接出杨府之后,又拜点苍双煞卜天雕、段仇世为师,后再投入崆峒高手丹丘生门下。丹丘生携杨华隐居石林,转眼过了十年。然丹丘生心中似乎有难言之隐,杨华只知他是被崆峒派逐出门墙,但其中缘由竟不知晓。
  • 兰台妙选

    兰台妙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喜欢你眉间浅笑

    喜欢你眉间浅笑

    两亿聘金,他要了她的婚姻,取走她的结婚证,他说:“走出这里,就当做什么都没发生”没有求婚,没有婚礼,甚至连一个光明正大的身份都没有,当他的旧爱回归,她就被下堂了。可是,谁能告诉她,这个死皮赖脸男人又是谁,入她家门如无人之境,霸占她的床;她只能三天两头地换锁、换门、换房子,可是带着个小油瓶太麻烦了,干脆,老娘直接换个男人……推荐新书《引狼入室:卓少宠妻如宝》
  • 豆豆学习记:父母应该这样教孩子学(1-2年级)

    豆豆学习记:父母应该这样教孩子学(1-2年级)

    本书以聪明淘气、活泼可爱的“豆豆”为主人公,通过他的成长经历,映射出广大孩子在生活、学习中普遍遇到的各种问题。编者从这一年龄段(小学1-2年级)孩子的心理活动、行为方式和课程学习等方面入手,设计了很多有代表性的、生动有趣、轻松幽默的小故事,给出具体建议和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家长及时发现家庭教育中的盲点。本书内容简洁、活泼、通俗、易懂,图画精美,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一部指导孩子自主学习的快乐读本,同时对教育工作者也可以起到教学参考作用。
  • 嫡女倾城:神秘王爷惹上身

    嫡女倾城:神秘王爷惹上身

    【新文《原来是你在我身后》已发,求支持吖】在一次误打误撞中,某位王爷遇见了一只调皮狡猾的小狐狸,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漫长追妻之路~侍卫:“王……王爷,云小姐又双叒叕出门了,好像是去参加什么宴会,您说该如何是好?”某王爷:“走,跟我一起去。”“啊?”“和我一道去将我的小狐狸抢回来,她说过,抢到了就是我的。”底下一群乌泱泱的人,这也不知道是第几次了,我们真是太难了啊,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 黄苗子说黄苗子

    黄苗子说黄苗子

    《黄苗子说黄苗子》是一本围绕一个主题的杂作结集,体裁上有对话、有侧记、有随笔、有札记还有日记与散文、纪念文章,在学术性、理论性与思想性以及艺术性几方面都还有着力之处。
  • 本草纲目(中华国学经典)

    本草纲目(中华国学经典)

    《本草纲目》被世界人民誉为“东方药方巨典”。《本草纲目》内容丰富,知识广博,不仅对古代人民的医疗、保健有很大的影响,对现代人认识和了解药物、加强养生保健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选本以药材的便利性和实用性为出发点,编选了一些觉的药方和常用药物,以便广大读者更好的阅读、理解和使用。
  • 欧洲古堡游

    欧洲古堡游

    本书介绍了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丹麦、东欧等地区的古城堡,提供了332幅照片,并搜集了与古城堡相关的绘画、雕塑作品,以及城堡趣闻、传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