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2000000007

第7章 历史知识(6)

履历表古已有之,古代的履历表叫做“脚色”,始见于隋朝。据《通鉴》载:隋炀帝时,虞世基执掌考核铨选官吏大权,“受纳贿赂,多者超越等伦,无者注色而已”。也就是说,贿赂多的就给以提拔,无贿赂的只在其名册表格上“注色”作记号,因而得名“脚色”。

到了宋代,仍沿用“脚色”之称。清代袁枚在《随园随笔》中也说:“宋制,百僚选者具脚色,似即今之投履历矣。”宋代脚色所要填报的项目和内容由朝廷统一规定。从宋代的“脚色”中,我们可以看到朝廷对官吏的任用和人事档案管理的一个侧面。

在我国古代已经有了合同,对吗?

答案:

对。

聚沙成塔:

合同是一种明确双方当事人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商品交换开始之时。

古代的合同原有多种名称。《周礼》在列举的“经邦治”的措施中有:“听(处理)称责(放债)以傅别”,“听卖买以质剂”,“听取予以书契”。这里的“傅别”“质剂”“书契”等,主要用于双方经济关系中互相约束,并在狱讼时用作证据,在形制上则都有“形而同之”、双方各执一份的特点,这无疑已是经济合同的雏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关系的演变,到了明清两代,合同文书的分类更为细致,有关条款的内容更为严密,订立的程序也更为完备。

“中国”在古代和现代的含义相同,对吗?

答案:

错。

聚沙成塔:

中国古代,“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中国”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古代文献记载,“中国”一词有五种不同含义:一指京师,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指中原地区;四指国内、内地;五指诸夏(华夏)或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

从古代的汉朝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叫做“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做“岛夷”。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

严格地说,古代“中国”是一个形容词,而不是一个专有名词。中国古代各个王朝都没有把“中国”作为正式国名,各朝代都有自己的国号。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1949年,“中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宦官”与“太监”没有区别,对吗?

答案:

错。

聚沙成塔:

“宦官”与“太监”两者是有区别的。据史学考证得知:其一,最早的宦官并非都是阉人;其二,宦官与太监在封建社会的概念是有别的。

古代宦官是对在皇宫里为皇帝及其至亲服务的官员的总称。东汉以前,充当宦官的并不都是阉割之人。“悉用阉人”是在东汉之后。

“太监”一词的出现最早在辽代,是辽代政权机构中的官员称谓之一。辽代的太府监、少府监、秘书监等设有太监。元代因袭辽制,所设各监也都有太监。元代太监是诸监中的三级官吏,并非尽是刑余之人。

到了明代,太监和宦官有了较固定的关系。太监是宦官的上司,是具有一定品级、俸禄的高级宦官。

太监成为宦官的专称是从清代开始的。因为清代将侍奉皇帝和皇族的宦官都冠以太监之称,故此,宦官与太监便混为一谈了。

“监狱”与“班房”的意思没有区别,对吗?

答案:

错。

聚沙成塔:

“班房”一说来源于明清时期的“三班六房”制度。“三班”指的是皂班、壮班和快班,掌管着维持治安、侦查缉捕、提刑诉讼、征收粮食等事务。而“六房”则是指吏房、户房、礼房、兵房、工房、刑房,分别掌管着地方上的民政、财政、司法、科举、水利建设等大小事宜。

地方衙门虽小,但与老百姓的关系却是最密切、最直接的,由此不难看出,“班房”其实是从“三班六房”来的。可是,为什么“班房”指代的不是政府,而是监狱呢?原来,在古人看来,官府的一大职责就是打官司,争曲直、辨是非,而一旦官司有了结果,总会有人进监狱,所以“班房”也就成了监狱的俗称。

然而,进监狱和进班房两者也是有区别的。“班房”可以理解为官府临时关押疑犯的所在,一般所犯的罪行较轻,或者干脆是因为官府衙役的巧设名目、故意勒索,只要疏通关系,破财消灾便可。而监狱就是正式关押犯人的地方,地点比较固定,设施也相对完善。到了现代,监狱和班房才变得混淆了。

古代犯死罪的人一般要在“秋后处斩”,对吗?

答案:

对。

聚沙成塔:

在古代,每年朝廷严打,要集中处决一批犯人威慑天下,问斩的季节时间大多都定在“秋后”。这是为什么呢?只要稍稍了解一点阴阳五行知识,就会明白古人在这方面的良苦用意。

五行学说认为:春、夏、秋、冬四季对于五行分别代表木、火、金、水(土为四季的最后一个月,代表收藏万物),因此秋季就被赋予了很多“金”的性格和特性:萧杀、决断、刚毅、威严、冷漠……古人认为在秋季这个“金”气盛行的季节处决犯人,可以很好地顺应和利用金“萧杀万物”“威服四海”“锋利”“果断”的特性,给予反动势力最有效的打击,重挫其有生力量,让其永无翻身之力,这就是古代死刑犯多选择“秋后问斩”的原因。

古代处决犯人大多选在午时三刻,对吗?

答案:

对。

聚沙成塔:

不管《大明律》还是《大清律》里,都找不到正法犯人要在“午时三刻”的硬性规定。但是明清各级政府在处决死刑犯时都选择“午时三刻”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源于古人的一种迷信心理。古人一直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对他做出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等人员。而要想压抑其鬼魂的出现,古人认为就要选择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十二点,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古人认为这一时刻恰恰就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在这个时刻行刑最为妥当。所以,“午时三刻”这个时刻就被古人选作了对犯人执行死刑的时刻。

古代断案有“五听”之法,“五听”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案:

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聚沙成塔:

“五听”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司法官吏在审理案件时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五种方法,即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的简称。最早见于《周礼·秋官·小司寇》。据郑玄的注释,辞听是“观其出言,不直则烦”;色听是“察其颜色,不直则赧”;气听是“观其气息,不直则喘”;耳听是“观其聆听,不直则惑”;目听是“观其眸子视,不直则吒然”。以后各朝代均以“五听”作为刑事审判的重要手段,(唐六典》规定:“凡察狱之官,先备五听。”

“五听”实际上是通过观察被讯问者感官反应而确定其陈述之真假,虽然近于主观,但比起夏商“神判”显然已进了一大步,说明西周时期已经注意到司法心理分析问题,并将其运用到司法实践之中。周以后历朝的司法实践基本都沿用“五听”制度。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外交官是谁?

答案:

文成公主。

聚沙成塔: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便是和亲情况的典范。在她的影响下,汉藏两族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把文成公主誉为史上第一个女外交家实不为过。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太子嗣位为唐高宗。大唐王朝与吐蕃的关系,在文成公主联络的基础上,至此已到了水乳交融的顶峰。在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努力推行改革及大论(吐蕃的宰相职)禄东赞的妥善谋划下,吐蕃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而能称霸西域,成为大唐王朝西方的有力屏障。

历史上第一个防火官是谁?

答案:

秦龙。

聚沙成塔:

同类推荐
  • 五年一班的大明星

    五年一班的大明星

    这是一写孩子们追星的故事。曾被首都艺术家协会和山西电视制片改编成电影。张铁是一个喜欢迨拳道的男孩子,在一次见义勇为的活动中,被正在拍摄电影的导演发现。导演正在编导一部反映现代孩子成长的纪录片,于是张铁成了他片中的主角。故事用生活中的追星现象,反映了当下少年儿童的心理,有着阳光向上的正能量。
  • 星期六童话(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

    星期六童话(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

    《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星期六童话》是当今童书出版的一种高品质制作,可谓“文、音、图”三杰,可读性、可听性、可赏性兼具。美文、美读、美绘的有机融合,将一流儿童文学的生动气象与艺术风韵立体地呈现了出来。小读者在阅读图书的同时,倾听原文的优美诵读,欣赏书中的精美插图,这是一种何等惬意的精神享受!《星期六童话》以明朗而优美的语言、深沉的笔触,完整地呈现了梅子涵早期、中期、近期作品创作的整体面貌。
  • 小精灵(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

    小精灵(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

    美文、美读、美绘的有机融合,将一流儿童文学的生动气象与艺术风韵立体地呈现了出来。在阅读图书的同时,倾听原文的优美诵读,欣赏书中的精美插图,这是一种何等惬意的精神享受。
  • 辛巴达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辛巴达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学阿拉伯半岛人民的文学,以后指阿拉伯帝国的文学,即中古时期的阿拉伯文学。这一时期除带有深刻宗教色彩的诗歌外,还有大量骑士文学及反映民族及人生的理性文化,包括富有哲理的脍炙人口的寓言或童话,如《一千零一夜》(又译《天方夜谭》)及《辛巴达历险记》等。本书中主人物辛巴达一夜间沦为乞丐。他不甘清贫,决定出海远航创造财富。他七次出海,大船都半途沉没。他逃生到赛马岛被人追求;他落滩到蛇雕岛遭受猿人王和巨人攻击;他登上吃人岛又被恶人咬伤;他落难生死岛被海盗打伤;他每七次出海,大船卷进神秘漩涡,他被卷到海底王宫,被九头蛟捉住……
  • 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丛林故事》作者吉卜林最有名的经典故事集《Just So Stories》(原来如此)用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告诉你这一切的答案。全书由12篇引人入胜的短篇故事组成,充满了异域风情和诙谐幽默。吉卜林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讲述了诸多动物的来历和世界之初的样子。在书中,这些动物时而机智、时而鲁莽、时而勤劳、时而笨拙……故事就在它们之间栩栩如生地展开。吉卜林通过拟人的手法、生动的情节和逗趣的语言,赋予了动物们人类的性格,为孩子们描绘了一个想象中的广阔天地,同时也把现实生活中的教训传达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明白生活的道理。
热门推荐
  • 王的霸道狐宠

    王的霸道狐宠

    【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女特种兵重生妖狐公主,一朝醒来却成了九王爷的契约宠物。主人强悍,宠物更强悍。什么?!万一主人挂了,宠物也会挂!不行,我要解除契约!在此之前,各位想对我家主人图谋不轨的童鞋请小心,本妖很霸道很阴险!此文秉承上本祸水的YD和美男多多的良好传统,某北尽量写得轻松,如不慎沉重,请见谅!
  • 快穿之千戏攻略

    快穿之千戏攻略

    (1v1)甜宠文快穿文余千戏身为快穿任务榜的榜一,被主神坑到崩坏位面去掰正男女主。带男女主走上阳光正直的道路。只是临走之时,从主神那里坑来的人质。老是搞破坏,让她头疼。千戏:“系统,你确定这货不是卧底嘛?”【老大,数据一切正常】千戏:……少年璨若星河的眸子眨了眨,一脸无辜。——慢慢被白菜坑习惯后。【老大!白菜花光了你卡里的所有积蓄。】【老大不好啦!白菜挑衅魔教教主,人家带人打上来啦!】【老大!……】千戏笑了笑:“辣鸡系统闭嘴,他那天不坑我才有鬼了。”白菜单纯无害的眸子望向众人。——女主余千戏: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男主余白菜:坑人洁癖,单纯无害。
  • 王爷你别拽

    王爷你别拽

    【清穿宫斗】他的目光在我的脸上游移,然后突然轻笑一声,放开我,说:“爷对你的心思想必你早就猜得出来了,爷对你这样的女人没兴趣,爷要的不过是一个情报而已。”我暗自的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幸好,幸好如我之前所想一样。否则,如果是另外一个答案的话……“四爷,您的心思奴婢是明白,可您既然说了我是人精,那么就应该记得我之前说过的话,我不是八爷的人,也不会是您四爷的人,要算起来,我只为皇上做事,况且,您这样的小动作也许皇上早就看在眼里了,奴婢是个怕死的人,您还是别打奴婢的主意了。”我冷硬的话说完,便听到四爷轻笑一声,是很愉悦的一种笑声。眼里的笑意渐浓。“你果然是个聪明的女人,怪不得八弟他们都动了心了,就连爷也都……”
  • 名人传记丛书:释迦牟尼

    名人传记丛书:释迦牟尼

    名人传记丛书——释迦牟尼——成佛,比想象中更艰难:“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骨节

    骨节

    《骨节》由青年作家孙频的七部中篇小说代表作结集而成。七个故事,七场悲伤而孤独的人生之役。一个年轻时因轻信而失身,决意要在女儿身上注入贵族气的单身母亲;一个迷恋日本女优的贫寒大学生;一个出生就被遗弃,历经九渡而未在世间找到安身之处的孤儿;一对父亲失踪,靠母亲小卖部微薄收入维持生活的矿区姐弟;一个失婚的三十岁女子,和被她嫌弃又怜悯的寡居母亲;一个为了不让父亲再遭受嗜赌哥哥盘剥,而突生杀心的乡间少女……在逐渐荒芜的乡村,在没落的工业城镇,在茫茫的陌生都市,这些故事里的男男女女,他们承受着各自命运的寒意,却耗尽所有的力量和情感,去掩饰、去摆脱、去治愈原生生命里的暗疾与伤害。
  • 天良

    天良

    本文以对大青山的一个山村的全面描绘,为我们展现了既有独特的自然条件,深厚的历史传统,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典型环境。作品通过深层的描写,表现了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在自然的、历史的和人世的影响下,所形成的思想意识、感情。
  • 航空体育文化

    航空体育文化

    《航空体育文化》紧扣航空体育这一环,将航空体育与文化的各个方面联系在一起。涵盖了军事、政治、经济、科技、自然科学,还涉足了民俗、造型艺术、体育教育和人们的生活休闲等方面,通过这些方面,阐述了航空体育的发展历程、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从而尽可能全面地展示航空体育文化。
  • 大少霸爱重生妻

    大少霸爱重生妻

    付宝宝自重生之日起就有三个不嫁,一不嫁富二代,二不嫁官二代,三不嫁红二代!开玩笑,身为某网站低调大神,她可是在上一世就有了一个非君不嫁的好男人!她决定了,她重生以后就要在默默赚钱,等着去把她前世的爱人找出来的日子中度过了。可现在是怎么回事?这个名义上是她未婚夫的男人居然笑得如此邪魅绵长地说:“小爷的酱油未婚妻,你还敢给我跑?”“死流氓,我的三不嫁原则你没听过啊?”“第一,老子家里从我太爷爷那一代就富了,第二,老子保证我家往上数八代只有我一个是当,官的,第三,老子是红三代,不是二代,而且老子已经退役了。小妞,很符合你的要求哦,乖乖跟爷滚床单去。”
  •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本书是“聆听大师”丛书胡适系列的第四本,以胡适谈禅说佛为线索,遴选其综述禅宗历史、考证禅宗代表人物、以及谈禅说佛杂记等文章汇编而成。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虽然不能说全面完整地反映了胡适对于禅宗和佛教的思考和主张,但基本上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代表性观点。尤其是胡适谈禅宗历史的文章,深入浅出,学理清晰,趣味横生,凸显大师小书的品位,可读性极强。
  • 明伦汇编人事典形神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形神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