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2400000021

第21章 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3)

我是80年代出生的一代,是国家推行独生子女政策下的一代。一般社会的观点认为我们这一代是在蜜罐里长大的一代,而且我们这一代还被冠以了小皇帝和小公主的名号。的确我们这一代基本上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状态下,但我现在却在疑惑这就是幸福吗?幸福就只是这些吗?

分析解答

现代人越来越关注幸福感,许久不见的老朋友,见面后问的常常就是:这些年过得幸福吗?我们都希望获得幸福,然而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一个创业的人,事业有成就觉得幸福;学者认为能出成果就是幸福;老年人身体没大病、不孤独,就觉得挺幸福。因此,找到自己的幸福,是一门生活的艺术,也是一门学问。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呢?

幸福感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把握。

首先是满意感:个人的基本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最基本的是身心健康,衣食无忧。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感,与西方的享乐主义不同,享乐只追求享乐的过程,缺少更有价值的目标。一个人要想弄清自己的幸福感是强还是弱,可以通过科学的测量来加以考察。

其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感,有人做过一个关于不同人群幸福感的调查,结果发现,在所调查人群中,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幸福感最强,35—45岁的中年人幸福感最弱。因为这部分人群处于社会各个领域的最前沿,相对于老年人和青年人来说,他们的学习压力最大,是各种变动的直接冲击对象。在家庭中,他们是顶梁柱。这些都造成中年人的幸福感指数下降。不同职业的人,幸福感也不一样。

再次,财富和幸福没有太大关系。2004年中,芝加哥大学教授奚恺元对中国6大城市北京、上海、杭州、武汉、西安、成都进行了幸福指数测试。测试表明,6城市的幸福指数从大到小依次是:杭州、成都、北京、西安、上海、武汉;但在同一城市里,富人比穷人幸福。经济更为发达的北京、上海的居民,其幸福感比杭州、成都的居民低———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财富对幸福的影响是相对的:只有可以进行直接的比较时,富裕的一方才会表现出更强的幸福感。这说明,幸福与财富的确有关联,但是相关程度比人们想像的要小得多。这样的调查结果与我们的生活经验是相符的。回想小时候的无忧无虑,再看看现在城市里快节奏的生活,虽然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娱乐的东西也多了,但我们并不觉得比小时候幸福。这与当前人们的生活压力大、欲望过度扩张、身心失衡有密切关系。

因此,我们要学会追求自己的幸福。要找到自己的幸福,首先要怀着真诚的心,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其次,要建立符合实际的目标和期望标准。人活着要有目标,目标要高于现实,但又不可过高。能够激励自己,而不构成巨大压力的生活目标才是合适的。最后,要有平和的心态,要能正确对待挫折、正确对待他人。现代社会流动性大,人们的发展目标多元化,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对此要平心静气地看待,把握好现在,不必去忌妒别人。对一些社会问题,我们也要平和地看待。对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腐败、污染等,要理性对待,要认清这些问题是伴随着社会发展而来的,也需要靠社会发展来解决。说:“这样,心态才会好,看这个世界的时候,才会觉得亮堂,生活才会充满阳光,充满幸福。”

★9.一直因自己的青春经常遇到困境而烦恼

问题困扰

我已经读大学了,回忆自己的青春生活,觉得自己的生活中遇到了特别多的困境,中学时候因身体原因险些辍学,高中时候因学习下降复读了两年,而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了,大学又要缴纳我无力承受的高额学费,如今有了自己满意的专业想继续考研,又要迫于家庭的经济压力而不得不提前工作。我常常觉得非常的苦恼,为什么我的生命和生活中会有这么多的困境呢?

分析解答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安慰别人或得到别人安慰的时候。可重要的是要学会自我安慰,这是一种心理防卫的方式。“百年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在人生的旅途上,并非都是鲜花坦途,而要常常与不如意之事结伴而行。诸如下岗待业、官职被免、疾病缠身、情场失意等等,常常会使人忿忿不平,叹息不止。失去平缓的心态容易发生心理扭曲、变态,不但影响学习情绪和生活质量,而且有害于身心健康。

安慰自己,就是通过积极的自我评价以及对自己适度的宽容,抚慰自己因失败、挫折、不幸而痛苦不堪的心灵。面对困境,要告诉自己这是合乎自然的事情。困境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人人必领的“快餐”,既是困扰自己,也会光顾他人,这才合乎自然。总是一帆风顺、事事如意,这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实际并不存在。这样,在困境面前就不会总让心哭泣,相信“天无绝人之路”,相信“逆境不久”的真理,相信自己总有路可走,就等于跨出了困境的第一步。

人生不是苦旅,别把境况看得那么坏。习惯于自我惩罚、自我折磨的人,一般视野比较狭窄,思维比较封闭。他们的眼睛只是死死盯在自己遇到的困难、挫折和失败上,结果把困境看得越来越死,以致被困境压得抬不起头来。但若与那些比自己困境更严重的人比较,你会不会一声长叹“何独我哉?”然后你再背上一遍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便会有“冬天逝,春天到”的感觉,就会抹去许多对人世的不平,对人生的哀怨。

自我解嘲是人们心理防卫的一种方式,是生活的艺术,是一种自我安慰和自我帮助,也是对人生挫折和逆境的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自我解嘲并非逆来顺受,不思进取,而是随遇而安,放弃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重新设计自己,追求新的目标。一个人要做到自我解嘲,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平常心,不为名利所累,不为世俗所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辞劳苦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10.面对漫长的人生路,该怎样找自己的最佳适合点呢

问题困扰

我已经22岁了,已经到了应该独立思考和面对人生问题的年龄了。可是每当想到这个问题我总是很疑惑,面对人生路和自己现在的青春,我该怎么去定位自己的人生路线和坐标呢,该怎样才能找准自己的最佳适合点呢?

分析解答

的确,人有个准确定位坐才有安全感,才会有奋斗的目标;继而去寻生命的意义!每个人在社会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坐在不同的社会关系坐标的位置上,大家都相信一件事:有个准确定位,自己才知道"我是谁",自己才会知道我要作什么。不过,究竟是哪一个点,你坐在上面才感到最舒服、最愉快,最合适的确不好确定?

有些时候自己的定位并不如表面看来那么安稳舒适和合适。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景况。绝大多数的人面对定位的失误和不当,最后几乎都是陷入挣扎、矛盾、害怕与恐惧。虽然意识到,要更改自己的定位也必须付出的代价,痛苦不堪。大部分的时候,我们可能都把自己看得太小了,看扁在一个小小的位子上,舍不得离开那个自以为安全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当你把所有的位子搬开,走出这个位子的范围,你发现视野变宽了,空间变大了,自己也许会懊恼不已。

赵本山还是一个农民时,有人说他重活干不成,轻活不愿干,光会耍嘴皮子。他没有放弃,把嘴皮子耍成一门真功夫。篮球飞人乔丹成名前曾尝试转行到一家叫伯明翰?巴伦斯的二流职业棒球队打棒球,只取得了很一般的成绩就悻悻而归。可见,一个人要成功,必须找准最佳适合点。有调查显示,时下大学生选择单位和职业时首要考虑的因素为:符合个人兴趣、爱好,能发挥个人特长,专业对口,这体现了时代的进步。

为了帮助人们找准最佳适合点,现在有很多个性理论及相应的测试工具。一些知名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先要对求职者做一番个性测试。因为人们都知道,一个单位要发展,必须把不同个性的人放在最佳岗位上,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比如,在电脑行业,就要求软件开发人员最好执着一些,出纳最好要谨慎,而软件测试人员则应该挑剔一点,不能太随和。如果你是一个喜新厌旧的人,对于一个保守的传统企业而言,可能是经常批评公司及主管的叛逆分子,令大家头痛不已。但是如果去从事创意方面的学习,就会大受欢迎,因为你总是能提出新的想法,有用不完的点子。   要找准最佳适合点,更多的时候还是要靠自我发现。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才知道。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庸,25岁红透宝岛,《双响炮》、《涩女郎》、《醋溜族》在台湾经久不衰;在内地,他的漫画也非常畅销。可小时候的他却是一个问题孩子,被许多学校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开始他也像老师们一样认为自己非常笨。十多岁以后才明白,不是笨,是学习障碍。他发现自己天生对文字反应迟钝,但对图形很敏感。于是他在学校里画,回到家里也画,书上、作业本上,有空白的地方,都画得满满的。在学校里受了哪个老师的打击,一回到家就画他,狠狠地画,让他“死”得非常惨。后来有媒体发现了他,为他开设漫画专栏。因为找准了自己的最佳适合点,使他成为一名优秀的漫画家。

找准最佳适合点,还要学会放弃。文人汪国真的格言诗在中学生读者群中火了一把,当他趁着风头正劲,在电视上客串节目主持人时,却让人大掉胃口……人不是全能奇才,世界上也根本没有这样的奇才,你充其量只能在一两个方面取得成功。在这个物竞天择的年代,你只能聚集全身的能量,朝着最适合你的方向,专注地投入,才能成就一个优秀的你。

※恋爱结婚篇——写给那些为恋爱、结婚烦恼的人

只有驱遣人以高尚的方式相爱的那种爱神才是美, 才值得颂扬。

-- 柏拉图

爱情,这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

——伊萨可夫斯基

同类推荐
  • 3秒钟看准对方性格

    3秒钟看准对方性格

    识人难,知人更难,这是不争的事实。要想在生活中把握更多的主动权,那么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看清一个人的思考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在与人相处时,能够多一点对他人的了解,将会使我们在做事时减少很多失误,将会使我们赢得更多人的认可,以及更多的成功机会……读完这《3秒钟看准对方性格》,你会恍然大悟,那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点点滴滴竟然是那么重要。对照这《3秒钟看准对方性格》,把这些我们平常认为的琐碎的事情归类分析,你会发现原来要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并不是那么困难——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诉说”着他们的性格特征。
  • 感悟道德经,做最阳光的自己

    感悟道德经,做最阳光的自己

    《感悟道德经:做最阳光的自己》撷取《道德经》的思想精髓,溶于现代生活理念,退却纷繁世界给人们带来的困惑,消除人们因万千事态而产生的焦虑。愿读者能从老子思想中寻得属于自己的那片心灵家园,从而活出最阳光的自己。一部现代人进行自我心理修复的范本,一部教你从容生活于世间的智慧真经。取国学奇葩以润心,调心灵鸡汤以自养。《道德经》是现代人真正的心灵鸡汤,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其阐述的为人处世的方法,对于解决现代人普遍存在的心理抑郁及心理疾病具有积极的意义。西方的马斯洛、罗杰斯、荣格,日本的森田等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家,都曾将道家思想运用于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实践。
  • 晋升VS跳槽

    晋升VS跳槽

    对于打拼在职场中的人来说,晋升意味着更多的薪水,更高的地位,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晋升承载着你的追求与理想,给予你尊严荣耀与自我满足。职场中人,应该而且必须追求晋升。然而,晋升毕竟是种稀缺资源,相对于企业的总人数来说,得到晋升的人永远是少数。于是,怎样才能实现晋升就成了一个萦绕在你脑海的问题。
  • 有一种心态叫开放

    有一种心态叫开放

    天光之下,鸢飞鱼跃,青山妩媚,粉蝶翩跹,是何等美好的景色,但这总要打开窗子才能看得见,而清凉新鲜的空气也总要打开窗子才能流泻而入,把熏人的碳酸气赶走。打开窗子让封闭的空间开放,就是心地开朗,与人为善,汲取新知,创造希望,使自己的精神常新,生命力源源不竭。正如蒙牛集团创始人牛根生曾说:“凡系统,开放则生,封闭则死。人亦如此。”本书契合开放的时代,开启了一场意义深远的人生价值观讨论,倡导开放式人生。在这样一个变化的时代,要成就精彩人生就必须善于变化,不能因循守旧。我们应紧跟时代节拍,顺应时势,以变应变,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方案,寻找出路,不然就会处于被动地位。
  • 奥巴马给年轻人的11个忠告

    奥巴马给年轻人的11个忠告

    成功需要方法,但更需要智慧,作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的成功可以说是空前的,本书汇集奥巴马成功智慧,总结了这位现任美国总统给年轻人的11个忠告。
热门推荐
  • 玛丽·安妮

    玛丽·安妮

    20世纪殿堂级文学大师的传世经典!经典名著《蝴蝶梦》作者。《玛丽·安妮》是以杜穆里埃的曾外祖母玛丽·安妮·克拉克为蓝本所写,后者在历史上的确是一名公爵的情妇。在无法选择命运的年代,她以魅力和野心撼动了整个英国。19世纪的伦敦,一个险恶的名利场。天真的年轻人们都盼望能在这里生根,摆脱自己原本贫瘠的生活。年轻的玛丽·安妮登场了。她用自己绝伦的魅力、果敢的性格和机敏的头脑俘获了无数男人。在无法选择命运的年代,玛丽·安妮以男人为阶梯,登上了权力的高峰,凭借一己之力撼动了整个英国。
  • 作女

    作女

    张抗抗编著的《作女》是一部女性自我肯定、自我宣泄泄、自我拯救的“她世纪”档案,现代版花木兰对独立与自由的精神宣言,作女说:我“作”故我在。 讲述了女主人公“卓尔” 和一群京城女性“作”的故事。每个“作女”都各有各的“作”法,都有一段精采的故事,她们既认真又能干,既聪慧又矜持,活得风光,过得潇洒,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体现了对几千年来的男权社会戒律、规则的颠覆与反抗。只要你睁大眼睛,就会发现,其实本书故事的主人公“作女”卓尔就生活在你我身边:或是妻子、情人,或是同事、朋友,甚至就是你的女儿、姐妹。 “她”和“她们”挑战社会、永不安分。一路吸引着男性的目光、公众的诧异,身后有事业的辉煌,但更多的是两性废墟。然而,我“作”故我在,“作女”不需要 同情,她们心中永远有一张翠绿翠绿的爱床……
  • 微笑经济学

    微笑经济学

    微笑服务是一种力量,它不但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创造无价的社会效益。微笑不需要成本,却能够创造出许多价值。本书旨在指导读者如何将微笑转化为效益。作者在书中用平凡人的小故事指引读者看到微笑产生的能量,告诉读者微笑代表着真诚、付出,让人愿意亲近、接受,一步步指导读者如何发挥这一能量,创造美好的生活和出色的工作。
  • 柯卡之恋

    柯卡之恋

    小说主人公“苏里坦”的原型为新疆维吾尔族第十二代“库车王”达吾提·买合苏提(1927-2014,生前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政协副主席),《柯卡之恋》就是以这样一位中国末位世袭王爷为原型而进行的创作。在创作期间,帕蒂古丽深入王爷生前居住的库车王府进行素材采集,与王爷的家人、朋友一起生活了近一年半,为创作积累了许多珍贵的素材与不同寻常的感受。
  • 王者之大陆历史

    王者之大陆历史

    看完王者的背景故事,我将它们编造在一起。(PS:是根据王者英雄背景故事编造,不要与历史搞混。)无论是虐恋还是甜宠,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亦或者耽美还有宫斗你们想要的都会有。我会努力将人物关系以及时间线理清楚,如果有没理清楚的地方还请大家指点一下哈。
  •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作品题材虽小,但精心剪裁,详略得当,有着都德一贯的委婉、曲折、富于暗示性的风格,主题开掘很深。小学生小弗郎兹的心理活动,写得细腻动人。教师阿梅尔先生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该文出世后。被多个国家选入中小学生的语文教材。
  • 错妃诱情

    错妃诱情

    她是御医之女,兰心蕙质,妙手仁心。他是天朝贵胄,惊才绝世,冷酷无情。七年前一场邂逅,她用自己的救命药草,救了他一命。七年后一场错缘,她做了他的王妃。当她失了心动了情,他却找到了最初倾心挚爱的佳人。她饮下他亲手端来的毒茶,为他的意中人试药,汹涌的疼痛涌来,这一刻,折磨她的不仅是那杯毒,还有情殇的狂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尹喜宅

    尹喜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Ethiopia Boy

    Ethiopia Boy

    Chris Beckett grew up in 1960s Ethiopia, a country he describes as a 'barefoot empire, home of black-maned lions… old priests decked out like butterflies and blazing young singers of Ethio-jazz'. Ethiopia Boy plunges the reader into praise poems that sing and boast and glory in the colours and textures of this extraordinary country. Here is a world of feasting on spicy kikwot and of famine sucking the water from rivers, of lion buses and a prayer child, where Earth sings greetings to the feet that walk on her. Haunted by the memory of his friend Abebe, the cook's son, Beckett celebrates and laments a lost boyhood in poems of vivid immediacy.
  • 古玩店连环案

    古玩店连环案

    清道光十年夏日里的一天深夜,辽西小城临溟(今辽宁盘锦)被笼罩在疾风骤雨之中。已是夤夜时分,县城正街老字号古玩店裕星斋的后院里突然传出一个女人撕心裂肺的哭嚎声:“老爷,狠心的,你走了,撇下我们孤儿寡母,让我们以后可怎么活呀!”这哭嚎的女人不是别人,正是裕福星老板刘凤桐的夫人,绰号“赛虞姬”的范十一娘。提起裕福星的老板刘凤桐,在当时的临溟县可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刘凤桐的祖父刘益三是乾隆、嘉庆年间翰林院的编修,曾参与主编《四库全书》,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后来患绝症病死在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