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5600000014

第14章 哑炮(5)

这天放炮员放过炮之后,江水君和宋春来就一块儿来到班长分给他们的采煤场子里。江水君用矿灯把整个采煤场子检查了一遍,顶板完整,压力不大,没有淋水。煤墙如整块墨玉一般,上下连贯,中间没有夹矸。今天的劳动条件总算不错。有条件不好的地段,班长才会分给他们。整个工作面条件都不错,没什么骨头,班长也没办法,只得让他们也吃一顿好肉。溜子启动了,宋春来用大斗子锨往溜子里攉煤,江水君拿镐头清理煤墙和底板,准备支柱子。他们两个对采煤技术都掌握得挺好,称得上是熟练工。每天干什么,两个人并不固定,常常是轮换着来。比如今天我支柱子,明天就攉煤;你今天攉煤,明天就支柱子。毕竟是老乡,又是长期合作,谁多干一点,谁少干一点,他们从不计较。江水君用镐头刨煤,镐下一绊,刨出了一根炮线。炮线是明黄色,如迎春花的颜色一样,灯光一照,在煤窝里格外显眼。炮线是雷管里面伸出来的线,一枚雷管的线是两根,长约一米五。炮线是柔韧的金属丝做成的,外面包着一层塑料皮。金属丝一律银白,塑料包皮却五颜六色,有黄有绿,有红有紫。炮线是导电用的,炮响过之后,炮线就没用了。放炮员在检查崩煤效果时,常常会顺手把浮在表面的炮线捡走,变废为用,或送给喜欢炮线的人做人情。因炮线的颜色鲜艳,有人用它缠刀柄,有人用它缠自行车的车杠,有人用它编小鱼小鸟,还有手巧的人用炮线编成小小花篮。江水君看见过一位矿工哥子用炮线编成的花篮,真称得上五彩斑斓,巧夺天工。江水君自己不搜集炮线,每每刨出放炮员未能捡走的、埋在煤里面的炮线,他就随手丢到一边去了。镐头没有把明黄色的炮线完全刨出来,他去扯。扯了一下,他觉得有些沉,像是钓鱼时鱼钩挂着了芦苇的根。这里当然没有什么芦苇根,只有煤块子和碎煤。他以为下面的煤块子把炮线压住了,便使劲拽了一下,这一拽他觉出来了,下面有一个未响的哑炮。他把炮线拽断了,哑炮留在了下面。如同人间有聋子,有哑巴,工作面出现哑炮一点都不稀奇。放炮员有时连线连得不好,或炮线本身有断裂的地方,都有可能出现哑炮。哑炮当然是一个危险的存在,如果刨煤的人不小心,把镐尖刨在哑炮上,就会把哑炮刨响。哑炮一响,人如同踩到了地雷,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江水君听说过,这个矿因刨响哑炮被炸身亡的例子是有的。那是掘进队的一个年轻矿工,刨响哑炮后被炸得血肉横飞,支离破碎,是工友们把他包在一件胶面雨衣里,兜到井上去的。拽断炮线的一刹那,江水君的脑袋轰地一下冒了几朵金花,仿佛哑炮已经响了。他拔腿欲跑,身子趔趄了一下,差点绊倒。他回头看了看,见宋春来还在下面攉煤,证明哑炮并没有响,自己还完好地存在着。为什么说宋春来还在下面攉煤呢?外行有所不知,工作面不是平的,一般都是倾斜的,像山坡一样。到工作面走一遭,等于爬一次山。因此,工作面上头叫上山,下头叫下山。这是煤矿的行话,不宜多说。且说江水君原地犹豫了一会儿,没有再接着刨煤,更没有支柱子。他从采煤场子里撤出来,到工作面下头去了。他跟宋春来打了招呼,说他肚子不太舒服,出去埋个地雷。埋个地雷的说法使他暗自吃了一惊,仿佛说者说时还无意,听者一听就有了意。说者是他自己,听者也是他自己。改口是不行的,倘是换一个说法,只会使意义加深,越描越黑。埋地雷的说法矿上的人都懂,人人都免不了埋地雷。那不是真的埋地雷,是解大手的代动词,代名词。埋地雷的典故是从一个很普及的电影片里来的,在那个电影里,中国的民兵游击队在地雷坑里埋进了真地雷,也埋进了假地雷,着实把不可一世的日本鬼子恶心了一回。这个说法不是他们首创,是借用。他们首创的说法是把撒尿说成点滚儿。饺子下进锅里,锅里的水滚了起来,饺子也漂浮起来,这时需要用水点一次滚儿,到两次滚儿,延长一些饺子在锅里的时间,饺子才会真正煮熟。撒尿又不是煮饺子,为何说成点滚儿呢!这个说法的来历不是很明确,比喻似乎也牵强一些。可是,如同某种小范围内的黑话,一说点滚儿,这里的矿工都明白是什么意思。点滚儿不必出工作面,甚至连采煤场子都不用出,一转身,掏出家伙,点在溜子里就行了。溜子正运行着,里面的煤奔腾向前,这样可以把尿撒得远一些,点滚儿也比较有动感。而埋地雷不行,不能就地埋,必须走出工作面,到稍远一点的地方去。江水君跟宋春来说了他去埋个地雷,这话准确无误。宋春来嗯了一声,表示知道了。江水君没有安排宋春来去刨煤,去支柱子。宋春来把松散的煤攉完后,他想刨煤就刨,想支柱子就支。他不想刨就不刨,不想支就不支。一切由他自己。然而江水君却没有告诉宋春来,就在他们的煤场子靠近煤墙墙根处,有一枚哑炮。事情的玄机就在这里。

井下没有公共厕所,需要埋地雷时,都是工人自己临时找地方。之所以不能把地雷埋在工作面,因为工作面空间狭小,地雷能量太大,加上有流动的风不断送进来,一人埋地雷,全工作面的人都得掩鼻。就是到远离工作面的地方埋雷,也得像猫盖屎一样,弄些浮煤真正把地雷掩埋起来,使地雷的能量释放得小一些。江水君来到一处运煤巷的巷道边,解开裤带,退下裤子,屁股朝里,脸朝外,蹲下了。他把矿灯的灯头从柳条编的安全帽上取了下来,拿在手里。他把巷道左右两边都照了照,巷道里没有别的人,安静得很。不必担心会有女的走过来,因为矿上不允许女的下井,井下全是清一色的男人。他把矿灯熄灭了,这样可以省一些电。埋地雷又不是拍电影,不用一直亮着灯。江水君吃不准自己能不能拉出地雷,经过他的努力,哪怕拉出一点点都行。他一边向下努力,一边听着工作面的动静。工作面的那枚哑炮,才真正有着与地雷类似的性质。哑炮能不能炸响,他也吃不准。要是哑炮响了,他在这里会听得见。那天班长训斥宋春来,有几句话江水君记住了。班长说,要是宋春来埋在冒顶下面出不来,过不了多长时间,宋春来的老婆就会变成别人的老婆。以前江水君没想过这个问题,班长毕竟是一班之长,看问题就是看得远,说话也比较尖锐。班长的话仿佛在江水君的脑子里打开了一扇门,他从这扇门进去,走神儿走得深一些,也远一些。矿上每年都出事故,都死人。有时三个五个,有时十个八个。死人最多的一年,是井下发生瓦斯爆炸带煤尘爆炸,一次就死了八十九个。死的多是年轻矿工,他们的老婆也都年轻着。没错儿,矿工死后,那些年轻的老婆守不住寡,几乎都另嫁他人。如班长所说,如果宋春来出了万一,他的老婆乔新枝也可能会再找一个丈夫。那么乔新枝会找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会嫁给谁呢?乔新枝也许不会再找工人了,会找一个矿上的干部。干部不怎么下井,人身安全会有保障一些。凭乔新枝的长相,对那些岁数稍大一些的干部会有一定的吸引力。班长李玉山也许会抓住机会,让乔新枝嫁给他。班长对宋春来嫉妒已久,对乔新枝也垂涎已久,他不会放过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班长家里有老婆,这好像关系不大,他可以提出跟老婆离婚,也可以先跟乔新枝拉扯上,等他病得不轻的老婆病死后,再和乔新枝正式结婚。当然了,江水君本人也不是没有机会,只要他拿出足够的诚意,付出足够的耐心,不信感动不了乔新枝。他相信,他和乔新枝是建立了一定感情基础的。春节期间在宋春来家里喝酒,他从乔新枝频频递给他的眼波里看得出来,乔新枝对他高看一眼,还是很青睐的。特别是乔新枝跟他碰杯时说的那句话,让他觉得大有深意,越想越有回味的余地。乔新枝说,咱什么都不说了,后面还啊了一声。在只可意会的啊声里,江水君听出了一种难言的亲切。乔新枝说什么都不说了,表明她对他有话说。之所以不说,她大概觉得场合不合适,不愿被别人听了去,也是尽在不言中的意思。江水君还回味出了乔新枝对他的谅解,以及达成永久和解的愿望,乔新枝仿佛在说:过去的事就过去了,不要再放在心上。过去的事可以过去,那现在的事呢,是不是可以重新开始?

灯光晃了一下,有人从巷道一头走过来。江水君的努力还没成果,便把身子蹲得更低些。来人的矿灯照到了他,问:埋地雷呢?这次他没有承认自己在埋地雷,说:乱照什么!他把矿灯打开,和来人对着照。他照出来了,来人是班里的一个工友。他用矿灯干扰了工友的视线,工友就看不见他屁股下面到底有没有地雷。工友的灯光移开了,跟江水君开了一个玩笑:小心别蹲在地雷上,自己埋的地雷把自己的屁股炸烂。江水君愿意接受这样的玩笑,这时候是玩笑,换一个时候,玩笑有可能会变成证明,证明他当时的确没在工作面。于是他添了一点内容,说:地雷是给鬼子预备的,我是不见鬼子不挂弦。他问工友:你也要埋地雷吗?工友说,他的地雷还没造好,暂时没有地雷可埋。他到下面拉一根坑木。工友的矿灯为自己指引着方向,从他面前走了过去。

没听见工作面传来爆炸的声响,江水君还要再坚持一会儿。他估计,宋春来把煤攉得差不多了。煤一攉完,宋春来就该放下斗锨,拿起镐头,开始刨煤和支柱子。支柱子之前,必须用镐头把煤墙和底板的硬煤刨一下,因为煤墙被炮崩得参差不齐,底板也高低不平,不用镐头刨一刨,加以整理,柱子就没法支。只要宋春来拿起镐头刨煤,就有可能把哑炮刨响。没有听到炮响,他却听到自己头颅里有一种声音在响。声音很低,却连续不断。像是宿舍里电棒上的整流器发出的电流声,又像是巷道里的风吹到坑木上长出的毒蘑菇发出的声音。他闭上眼睛听,声音似乎大些。他睁开眼睛,声音似乎小些。这声音不是耳鸣,要是耳鸣的话,他自己能判断出来。他断定这声音的确是从自己的头颅里发出来的。自己的头还会发出声音,这让他觉得神秘,还有一点紧张。他突然站起来,一手提裤子,一手把矿灯安在安全帽上。还好,他到底拉出了一点地雷,还点了一次滚儿。尽管他拉出的地雷很小,还不及一颗地雷的十分之一,但他还是用脚驱了一些浮煤,把地雷埋上了。他埋得煤堆有些大,有些夸张,与地雷的体积不成正比,成反比。他站起得这么快,仓促到连找一个煤块擦擦屁股都没擦,是因他看到那个去拉坑木的工友已经转了回来。工友若是看见他还蹲在这里,人家就会觉得他蹲的时间太长了,怀疑他不是在埋地雷,是在制造地雷。为避免回转的工友看到他,他没有跟工友走同一条路线。他超前走了一段,拐进了另一条巷道,准备绕一个弯子,再回工作面。

对宋春来能不能把哑炮刨响,江水君并没有多大把握,别说七分八分,连三分五分都没有。哑炮的存在是一回事,能否变哑炮为不哑又是一回事。应该说把一枚哑炮刨响的概率不是很高,须几个条件全部凑齐,哑炮才会开口说话。比如说,宋春来必须动手刨煤,刨煤时必须没发现哑炮,尖利的镐尖必须刨在雷管的敏感部位,才能引发哑炮爆炸。缺任何一个条件,差一分一厘一毫,都不行。走在回工作面的路上,江水君想到,也许宋春来把煤攉完就歇手了。今天轮到他刨煤,支柱子,宋春来不一定会替他干 这两样活儿。这两样活儿是技术活儿,相比之下,攉煤的活儿要重一些,不出一两身汗,煤就攉不完。宋春来攉完了煤,当然还要喘口气。宋春来不替他干活儿,他无话可说。结合班长对宋春来的评价来看,江水君对宋春来的评价虽说不像班长打的分那么低,但也高不到哪里去。这样想着,江水君对宋春来刨响哑炮几乎不抱什么希望了。

江水君是从工作面下头出去的,回来时从工作面上头回来。工作面的倾斜长度有一百多米,分为一二十个采煤场子。江水君回到工作面,没有立即回到他和宋春来所负责的采煤场子,隔着别人的采煤场子,他要先观察一下宋春来到底开始刨煤没有。这一观察不要紧,江水君不由打了一个寒战,心头大跳起来。宋春来没有偷懒,他在刨煤。是的,用镐头刨煤的的确是宋春来,不是他江水君。如果江水君这会儿过去制止宋春来继续刨煤,还来得及。但他没有过去,而是悄悄转身,原路退了回去。有名言说,人生的道路看似很长,其实在关键的时刻只有几步。一步迈对了,则海阔天空。一步迈错了,有可能走进死胡同。在几百米深的井下采煤工作面,在一个不易为人们所察觉的黑暗角落,这关键的一步,江水君无疑是迈错了,沉疴般的疾患从此在他心里种下。这次他给自己找的理由不再是埋地雷,是到卸料场拉一根坑木。其实工作面的人各忙各的,没有人注意到他,也没人问他出去干什么。即使这样,他也要为自己找一个理由,欺骗一下自己。

直到这时,江水君仍不能肯定宋春来能把哑炮刨响。他给宋春来打了一个赌,也给自己打了一个赌。他给宋春来打的赌是,如果宋春来把哑炮刨响了,怪不得别人,是宋春来命该如此,是窑神爷的安排。他给自己打的赌是,如果宋春来出了事,合该乔新枝成为他的老婆。这事也不是由哪个人说了算,同样完全听从窑神爷的安排。井上的事归老天爷管,井下的事归窑神爷管,在井下打赌,必须请无所不在的窑神爷裁决。打赌的好处,在于可以把事情推出去,不管是输是赢,他都可以不负责。这次如果赌输了,他从此不到宋春来家里去,对乔新枝再也不抱任何妄想。他相信他有这样的志气。他没有往赢的方面多加设想,十赌九输,他小时候在农村老家时就听过这样的话。这一次他赢了。他胳膊下抱着一根粗大的坑木,坑木一头拖着地往工作面走。刚走到工作面的入口,他就听到了爆炸声。

同类推荐
  • sms舍子花(三)

    sms舍子花(三)

    被岁月消磨的棕色外皮,束缚不住逃离的木质纤维,在表面上形成了张牙舞爪的小小树林。这个树林所包裹着的老旧的石英钟,如同随时都会告离人世的老人一般,发出朽木拉车的残破之声。空洞的机械声,在房间之中回响着,既没有古贺水素,也没有古贺紫衣。幽静的房间之中,只有崇宗,蓦然地站着,与这台尚能发出声音的古旧机械做伴。狭小的屋子,将他的身形剪得瘦削,屋顶下是看不穿的黑,地砖上铺着浸透人心的寒。角落里,堆放在地上的杯面盒,搭建成了一座小山。在小山的周边,还有一次性的罐头,用作速食品拌料的酱菜。
  • 坚硬的夏麦

    坚硬的夏麦

    张学东,1972年生。作家,文学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宁夏银川。迄今著有中短篇小说集《跪乳时期的羊》及长篇小说《西北往事》《妙音鸟》等。被评论界称作宁夏文坛“新三棵树”之一。曾获《中国作家》杂志及第八届《上海文学》优秀短篇小说奖等奖项。其中,短篇小说《送一个人上路》登2003年度中国小说学会小说排行榜,并获宁夏第七次文艺评奖小说首奖。短篇小说《获奖照片》入围全国第三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超低空滑翔》被列入2005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在暑期到来的时候陆小北做了一件蠢事。
  • 梨花镇艺人轶事

    梨花镇艺人轶事

    十五年之后已是红旗遍地满天红星,尚玉明因给刘麻子唱过戏,被扣上了现行反革命的帽子。这时候的他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头了,但身体硬朗、气度尚在,放开喉咙一喊,震得房梁上扑簌簌直掉灰尘。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尚玉明当年再风光、再厉害,到了这个年头也成了秋后霜打的茄子。天大的本事咽到肚子里,各般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好在尚玉明是乐观的,批斗回来,看着小仙草早已做好的寡淡的饭菜,看着两个懵懵懂懂的儿子,他竟咧开嘴笑了:这算球!当年老子唱戏的时候什么场面没见过!我唱了一辈子关老爷,有他老人家佑着,一定会雨过天晴重见天日的!尚玉明这番话算是自我解嘲,也算是劝慰小仙草母子莫要担心。
  • 世界哲理微型小说佳作选(精品文学书系)

    世界哲理微型小说佳作选(精品文学书系)

    《世界哲理微型小说佳作选/精品文学书系》主编李超。一篇好的微型小说要富有哲理性。它要求作家具有极其敏锐的观察和洞察能力,不放过任何一种能反映日常生活的精彩瞬间,以及能及时捉捕住自己头脑中稍纵即逝的灵感。
  • 双面人格的夏天

    双面人格的夏天

    张一白导演诚挚推荐,女作家孙未又一颠覆长篇力作,不负期待。一个是长袖善舞、处事圆滑的女主持,一个是单纯善良却命途多舛的孤儿。两种人格被困于同一身体中,悬疑丛生。善与恶、罪与罚,抽丝剥茧,多年的疑团终将揭开。果断且纯粹的爱与恨,对梦想与人性的抉择,亦是两种人格的博弈:我不会像以前那样,凭着一颗温存的心,等待别人施舍一点爱。故事的结局总是出于意料,但又永远不会让你失望。邓夏是一名成功的电视台女主播,多年来一步步扶植她的恋人庄庸登上文艺频道总监的高位。在权力与财富的赛场上,邓夏一手策划与主持的全民励志类真人秀节目《德赛洛梦想之舞》一再突破收视率新高,却无意中打开了灾难之门。
热门推荐
  • 珠刹记

    珠刹记

    天地之间有三气分别是:混元、混沌、鸿蒙、通称为三清之气,每种气都有不同的修理法门,但修炼到极致都是一方霸主被人称之为帝,且看林元如何扭转乾坤三气合一。
  • 蛮狐驯养法则

    蛮狐驯养法则

    她是妖娆驱魔师,他是驱魔师手下最强式神。降妖除魔,他将自己的性命托付于剑中之魂与身后那位御主!初访人间的桃丘之狐,修炼千年,只为与命定之人相遇,偶尔化身厉鬼,大杀四方!他未曾料得千年前青石台阶下那望穿雨帘的一瞥,红伞后的女子早已将他的模样刻印在内心深处,倾尽所有,红尘相随!
  • 桂林往事

    桂林往事

    去年一年,在时间老人数以亿计的长胡须中,或许只是一根胡子的很小一段。在这一小段胡子上讨生活的我们,不得不随时感应到的,是老人绵延不绝的心跳。他是那样不骄不躁、不急不缓、不新不旧、不厌其烦地,拖着我们走向黑暗。在毫无自由可言地走向黑暗的途中,我的2007,倒也活得顺风顺水,一个有力的证明就是,腰围又胖了一圈。现在回想起来,2007年,也曾经有过两次闪电,它几乎就要照亮黑暗,却被我害怕睁开、睁大的眼睛,在眨眼之间,无意错过。去年夏天,几乎是在同时,我结识了两个QQ里都叫“小小”的女孩。
  • 热门小菜精华

    热门小菜精华

    小菜看似简单,其实大有学问!美味可口的小菜,即使只是一小碟。也能让人口水直流,挑动你我每一条渴望美食的神经!现在的小菜,不只是主菜上桌前的开胃菜而已,很多时候,更是非它不可、无它乏味的最佳主角!学好一手拿手小菜的好本领,不只居家料理能够变化如意,赢得赞赏,真的开起店来,这一盘盘独门绝活,更会是吸引客人的最佳帮手!
  • 我的病娇女友

    我的病娇女友

    一个惹人怜爱的女孩,可爱的面貌,长长的乌黑发(新手上路,水平较差)
  • FBI推理课

    FBI推理课

    本书根据案件的不同类型,以案发现场的场景、特征、手段为主要线索,将其分为开放模式、密室模式、比拟模式、暴风雪山庄模式、不可能犯罪模式、安乐椅探案模式、破译密码模式、心理盲区模式等八个章节。在本书中,我们不是一味地讲解案件或理论知识,而是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先总结了每一种案发模式的特点和侦破关键,再辅以生动的推理故事,让读者深刻地理解到,在此种模式下的案件都有什么特点、应该如何分析案情,让读者学会用科学的方法,从理论的层面分析、推理出事情的真相,锻炼和提高读者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雪压轩词

    雪压轩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九天杀神

    九天杀神

    杀神白起,以剑踏域而去,争九域而临四星!凝九天之星,燃杀神之力,灭天道,重掌乾坤,九天独尊!
  • 天配良缘之陌香

    天配良缘之陌香

    她是恬静文雅的金融学硕士——白依凡,因一枚奇异的手镯,穿越异世,成为东隅富商之女慕容舒清。刁蛮任性消失,散溢的是清新淡雅、从容淡定的气质,如出水芙蓉,如日月光华。他是手握重兵、威震东隅的镇国大将军——轩辕逸,一身的桀骜霸气,让敌人闻风丧胆,让公主痴慕无限。与慕容舒清指腹为婚的他,口口声声要来退婚,却被她浑身的气质风华摄住心魂。祈莲节上,他摘得象征天赐良缘的青莲,誓要娶她为妻。他是残冷漠然的杀手——莫残,在逃生路上,他剑劫舒清,却被舒清相助。两枚玉玲珑,昭示着他不凡的身世。坠崖时刻,他用生命呵护着那抹清丽的身影。他是威严尊贵的一国之君——玄天成,微服私访下,他对慕容舒清一见倾心。
  • 东镇

    东镇

    长篇小说《东镇》以历史的真实描写松江湾扶余,是满、汉、蒙、回等多民族聚居地,系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各民族以自己的风习,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异彩纷呈。他们经历清末移民拓荒,民初五族共和,直到“九一八”东北各族人民奋起抗战,其中不乏不同处境下不同的“自由”哲学。“大当家”由“知日派”堕落成“亲日派”,“二当家”在“亡国”里告别了“不问国事”的人生,懂得了读了半辈子也没读懂的“四书”里的“知天命”,懂得了有国才有家,懂得了“修身齐家”是通向“治国平天下”的,决定为国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