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7600000006

第6章 时间旅行(6)

在马拉维,我们什么都有,好人,荒野,音乐,甘佳,土路,勤奋劳动的学生,还有解放的感觉。看起来,一切都在前进之中。在马拉维,我第一次看到土狗,第一次吸食过麻药,第一次看到杀人,第一次染上了淋病。我的一位邻居是一名非洲教师,他有两个妻子。我的园艺师自己也有个园艺师。另一位邻居和朋友是马丁·罗塞维亚爵士,他喜欢生活在丛林中。他是附近一所师范学院的校长,死于1985年,是在马拉维死的,享年86岁。(他是1946年被授予骑士身份的,当时因为他发明了一种防骗配给票证簿。)我跟两名随从一起到了非洲的一个城镇里,住在一所半属贫民窟,半属于棚屋的两间房内,有冷水,墙上有缝隙,金属屋顶,别的棚屋里每天都传出震耳的音乐声,有尖叫声,有狗吠声,有鸡叫。正好就是如此。那样的经历极大地影响了我的一生。

当我想到那些年头时,根本就不太考虑和平队的事情,尽管马拉维永远都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我不相信非洲因为接纳了和平队就额外成了一个不同的地方,事实上,非洲现在的情形比它二十年以前的情形糟糕得多。但是,因为有如此之多的和平队志愿者回国,美国反倒成了一个极其不同的地方,当他们开始加入国务院,并开始在一些大使馆工作的时候,这些机构就好得多了,他们得到的信息会更好,他们说话的口气也不会再那么咄咄逼人,随时准备到处打仗的样子。

我到今天仍然不明白,当时是谁在主演那场戏,他们做了什么事情,也不明白和平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组织,看来它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好将我们全都送往贫穷国家去。那些国家现在仍然处在贫穷当中。我们才是那些变成了富有者的人,有时候,我觉得我们提醒了那些人,就好像他们需要这样的一个东西一样——让他们明白自己被人遗弃在后面了。在我一生一个时间不确定的时期,我参加了那项活动。一直到那个时候,他们扔给我一根绳子,和平队让我成为自己。我意识到,那样的经验与其大加玩弄,倒不如干脆遗弃掉。我已经明白了,自己的生活是靠自己创造的。

旅行五记

当时我在巴勒莫,用自己最后的一笔钱买船票登上“弗里德里卡皇后号”回纽约。那是1963年的9月。当时我在接受准备开赴非洲的和平队训练。在告别的那天晚上,我的意大利朋友们举行了一场告别晚会,晚会时间弄得很长,等我们到了港口以后,一个西西里乐队还在演奏“起锚开航”,“弗里德里卡皇后号”刚刚离开船坞。那一刻,我全部的活力一下子消失了。

我的朋友们为我买了一张去那不勒斯的机票,因此,我才能够赶在第二天搭上船。在我登机前,一位航班官员说,我还没有交离港税。我告诉他说自己一分钱也没有了。我身后一位穿棕色制服,戴着博尔萨利诺帽的人就说:“给,你需要一些钱吗?”说完递给我二十美元。

问题解决了。我说:“我会找机会还给你的。”

那人耸耸肩。他说:“我也许还会见到你的。世界是个小地方。”

1970年8月,我接连三天都在一条小货船上,叫MV肯宁高号,从新加坡向婆罗洲北部开去。我去那边去爬基纳巴卢山(东南亚最高峰)。在船上的那几天里,我看了一些书,打了几天牌,总是同样的一些游戏。随行的有一名马来种植园主和一位欧亚妇女,她带着两个孩子出门旅行。船上有一层低价舱,约有一百多名船客在里面挂吊床睡觉。

那是季风季节。我在那里咒雨,咒热,咒可笑的牌类游戏。有一天,马来人说:“昨天晚上,我的一个手下的妻子生了孩子。”他解释说,他雇用的割橡胶的工人都睡在低价舱里,其中一些人还带着妻子。

我说想去看看那个孩子。他带我下去,看到那个新生的孩子以后,母亲和父亲都自豪得满脸放光,我的旅程情绪也从此改变了。因为孩子是在船上出生的,对我来说一切都改变了,而且有了不同的意义:雨、热、其他的人,甚至牌戏,甚至我读的那本书都变了。

圣大卫头附近的威尔士海岸水流湍急,浓雾频至。我们一行四人在拉姆谢岛附近划船游海。回海岸的途中,我们发现自己陷在浓雾里,根本就看不见海岸。我们在潮水与漩涡里四处飘荡。

“哪边是北?”我问拿着指南针的那位男子。

“那边,”他说。然后,他拍拍指南针说,“那边,”然后再用力拍打一下说,“我也不知道,这东西坏了。”

黑暗正在降临,4月的天气仍然很是寒冷,我们都累极了,除开圣乔治海峡寒冷黑暗的河口以外,我们什么都看不见。

“听我说,”有人说,“我想我听到了马石的声音。”冲刷马石的急流往往发出特别的声音。但是,他错了——那是风声。

我们保持在一起。因为担心,我的划船速度慢了下来,我感觉相当肯定,我们今晚无法赶回去了——也许永远也回不去了。寒冷和疲劳跟死亡的预警一样。我们继续往前划。时间在流逝。我们四处寻找。没有人说话。我想,人要死多半就是这样的。

我睁大眼睛,看到了某种东西,那是天上很高的地方透出的云彩,跟探照灯一样。我们再用力看的时候,希望那是陆地,结果它又变黑了。那是很大的一块黑岩。我大叫起来,我们一起朝海岸划去,跟获得再生一样。

在非洲高远的天空下,我们在肯尼亚西部驱车前进,我妻子坐在我旁边,我们的两个孩子也坐在车后。多年以前,在离此地不远的地方,我见到这位漂亮的英国妇女,并跟她结了婚。我们的长子是在坎帕拉出生的,小儿子是在新加坡出生的。我们开车前往爱尔多雷。十六年以前,作为马上准备结婚的一对伴侣,我们在那里过了一夜。

两个孩子在无聊地争吵和彼此愚弄,他们发出很大笑声,因此让我分了心。我妻子说:“你能肯定这条路是对的吗?”她一个人在南非旅行了三个月。我们开的是一辆租来的旧车。山坡上有人口在放牧,刺树下有遮阳的地方。我们只是出门度假的一家子人,在很远的地方。

但是,我们是在朝爱尔多雷前进,朝过去前进。我们进入了非洲更深的地方,进入了更深的未来。我们在一起,太阳照在你的眼睛里,地球上的一切都是绿色的。我就想:我想让这次旅行永远也没有一个完。

1964年,就在独立日的前一天,尼亚萨兰德变成了马拉维,教育部长马扫柯·齐佩姆贝尔在那个国家南部我教书的那所学校种了一棵树。此后不久,他想赶走总理赫斯廷斯·班达。但结果是齐佩姆本人被赶下了台。

时间在流逝,当我听说齐佩姆已经在洛杉矶去世(一位退休的中情局人员说他是在“流亡”中去世的),我就想到了他种在那里的一棵小树。在我离开那所学校的二十五年后,重新回到了马拉维。关于这个国家,有两件事情让我难以忘怀:大部分树已经被砍倒了,用作燃料,再就是没有一个人骑车了。大多数建筑也都衰老了。班达先生仍然在位。

我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才到达了原来的那所学校。现在学校大了些,但还是破败不堪,窗户是破的,书桌是裂开的。学生看来都不太高兴。校长对我很是粗鲁。资料室里没有书。树很大,很绿,差不多有四十英尺高。

游记要义

对于在书店里翻查书的一些颇感困惑的人,我向来都有很大的同情心,他们看着一堆堆的游记问: “写这些书干什么用?”直到最近,我才感觉到,那是相当好的一个问题。在我看来,游记总是处在某种不太完美的形式当中。为什么写这个那个国家?时机如何?关键何在?我总在想,那些旅行看来只是作者寻找材料的一些借口,都是一些可疑的旅行。

游记根本就不是一种形式。它们有各式各样的表现形式,厚薄不一,从全无血肉的事实指南(《发现土耳其》),到惊人和严峻考验的书(《珠峰滑雪》、《生存!橡皮艇上的116天》),从我觉得是人类的牺牲品的一些书,到跟布鲁斯·切特温这样一些人的高度想象性的作品,而切特温从来都不是很清楚自己写的是游记还是小说。并不是说他太在乎这一点——品种的问题几乎总是让他爆出狂笑,或者笑得喘不过气来,就好像有个完全陌生的人在他的肋部搔了一把。

有一个不太容易想到的来源,就是纳博科夫的小说《黑暗中的笑声》里面就包含这样一个段落,它丰富地描述了切特温所说的游记写作。其中一个人物说:

一位作家谈到比如印度,那是我见过的一个国家,还大谈特谈舞女、猎虎之行、槟榔子、蛇:那是神秘东方最耀眼的一些部分。但是,这样的谈论起什么作用?什么作用也没有。我看了这些书没有得到关于印度的丰富形象,反倒是牙疼起来。现在,还有另外一条路,比如有个人就写道:“进屋之前,我把湿靴放在外面风干,到了早晨,我发现上面已经长出茂密的绿色森林(“真菌,夫人,”他解释说)……”这样一来,印度在我眼里就活了。其他的内容随处可见。

在七本很长的游记书和一本较短的游记集当中,形象地说,我也把自己的靴子放到门外风干,并描述早晨起来后发现了什么。我带走了一些人,就如同我找到了那些人一样。事件应该能够证明游记的价值。V。S。普里切特的《西班牙脾气》一书是1955年写的,那本书既是写地形的,也是讲心理学的。看那本书的时候,你准备好看到一切;弗朗哥的死亡、国王的恢复、社会民主党的兴起,什么都有。V。S。莱保尔在《黑暗之域》一书当中分析过印度的种姓制度;亨利·福康里亚针对种植园主写过一本社会佚闻性的社会学著作,叫《马来亚的灵魂》,还有墨西哥的反教士主义运动的记载,作者是格雷汉姆·格林,作品名为《无法无天的道路》,所有这些人都在叙述使某个国家最近的未来彼此连贯起来的故事。上述那些著作碰巧还都是个人的冒险记。甚至是比利时超现实主义作家亨利·米齐奥的《亚洲一个野蛮人》一书也有地形学上的价值,哪怕他在写作想象中的一些国家时(《至大加拉班的旅行》),表现出更勇敢的一位旅行家,也是更准确的观察者。艾娜·麦拉特的《被禁止的旅行》跟彼德·弗莱明的《鞑靼消息》是一样的游记,因为他们是旅行同伴。但是,那两本书读起来却如同两次不同的旅行,任何读过那两本书的人都会产生同样的想法。(她的书读起来非常清晰,脚踏实地;他的书时常表现出幽默滑稽的一面。)同样的事情对于格林的《没有地图的旅行》和他表妹芭芭拉·格林的《愚昧大地》两本书也说得通,两者都是在利比亚漫游后写出的不同版本的游记。

我总是觉得,真理是可以预言的,如果你准确地描述自己看到的事情,并以自己的想象力使自己所见的一切得到生命,那么,你写下的东西就应该具有持久的价值,不管你的文章是什么样的一种文体。

游记作者的工作是要尽量走得远一些,走得宽广一些,记载大量的笔记,讲真话。这项工作做起来有很多繁琐无趣的时候。但是,游记作品必须有生命,如果它是真实的,那就应该能够在不直接做预言的情况下预见到很多事件的发生。

我发现游记能实现一项特别的功能。一本书只要远离度假、节日、观景和正式印刷品中半真半假的内容,就能够表达出一个国家的心声。只要这本书集中思考风景中的人民,只要能弹奏出和谐与不和谐音,只要能够表达出矛盾和各色各样细微的事情,那就是皮靴上长出的真菌。

同类推荐
  • 宝瓶菩提

    宝瓶菩提

    “菩提十书”之《宝瓶菩提》:佛教经典把人比喻成“宝瓶”,在宝瓶里有着最清明的空性,只可惜被妄想与执著的瓶塞,无法回复到清净的面貌。本书是菩提系列的第七部,希望能开启我们的宝瓶,不但使我们自净,更让我们体验法界的清净。林清玄用感性的风格,表达即使在炉火中燃烧,用高温锻炼、上釉上彩,一个人也要永留清白,在人间!
  • 孩子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外国篇)

    孩子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外国篇)

    本丛书是一套亲子旅游图书,分为中国篇和外国篇两本。编者分别在中国和外国精心遴选了50个地方,既有祖国的名山大川、人文奇景,也有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在这里,我们把它们串联了起来,组成了一幅完美的旅行大画卷。本套丛书不仅有精美的图画,还辅以翔实的旅游相关资讯、文史科普知识、传说故事等等,全面介绍了父母和孩子在领略这些旅游胜地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尽可能详尽地提供了各个旅行地的有关资讯,是父母朋友与孩子外出必备的旅游指南书。也适合孩子单独阅读,以增长他的人文知识,丰富他的人生阅历。
  • 漫行欧洲

    漫行欧洲

    从意国的雪山到法国的城堡群,一路跋涉的大美山水,一路掀起的波澜逸事,一路目睹的新旧碰撞,无不动人心魄。透过他的车窗,我们看到了南德啤酒馆的蒂罗尔颤音歌手,看到了凯瑟琳皇后微笑而摄人的面容,看到了身着宽大灯笼马裤的佐阿夫兵,看到了露德苍白憔悴的朝圣者队伍,还有阿维尼翁那段老桥,人们在上面跳着圆圈舞,不醉不休。而旅途中的点滴思考才是真正贯穿这本书的核心。此书可谓是最初的自驾游记,而又因处在那个特殊的战前黄昏,拥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
  • 春天的奇迹

    春天的奇迹

    外宣局是这次拆迁宣传工作的总策划和具体实施者,肩负着引导社会、影响舆论、弘扬正气、凝聚人心的重要职责。本着“高站位把握导向,求实效舆论先行”的原则,在区领导赋予“宣传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次拆迁能否顺利完成”的重大责任面前,外宣局局长孙海芬感到从来没有过的压力。
  • 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

    欲知世界各地之真相,可取此书读之。马可·波罗,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旅世家。17岁时,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尼古刺·波罗和叔叔玛窦·波罗,途经中东,历时蹬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回国后著成《马可·波罗游记》一书,记述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
热门推荐
  • 景笙

    景笙

    一生一世一双人,谈何容易。景笙活了一辈子,两辈子,说来要的只是一份简单的感情。然而,有些事远不是相爱足以的……买一两间宅院,手持书卷卧躺于椅,书香花香,春风拂面,爱人在侧,其实,她的要求一点也不高,不是么?
  • 无限之精分日常

    无限之精分日常

    精分系统——全称:精神分裂or崩溃养成系统本该回到死神怀抱中的少女,却遇上了一只有着深渊之瞳的神秘白猫,为了活命,她不仅从此多了一个神坑的猪队友,更是摊上了一个让人崩溃的诡异系统·······稀奇古怪的日常任务,不断刷新世界观的主线任务,更有让人挑战极限各种作死的失败惩罚来自无数位面的奇特物种,意想不到的神奇物品,不断穿梭的异次元世界,还有那隐藏在暗夜下的恐怖外星来客白幽的命运早已疯狂地出轨了·······
  • 花枝招展(叁)

    花枝招展(叁)

    在这个以貌取人的时代,花枝招展就成了女人手里的王牌……哪个男人不喜欢美不胜收的女人,为了这些取悦好看的女人,他们不惜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只不过,有句话叫:越是好看的女人越是信不过……
  • 网游之末世三国

    网游之末世三国

    失意的大学生李安琦,在结束了他的大学生活后,选择了归宿于一款网游游戏中,在这里,他不相信任何一个人,只有与虚拟的游戏人物为伍……发展城池,招募士兵,看他如何北上征战鲜卑匈奴,南下挑蛮子,历经血与火的考验,爱情的背叛,又观他如何再创盛世辉煌!
  • 灵动之欲

    灵动之欲

    在科学技术走向高度发达尤其是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之世,探寻宇宙奥妙及万物本源问题更加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对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从而得出“欲乃万物之源”的哲学结论。本书探天理、究人伦、论教育、说谋略、谈情爱、道意识、鉴历史、通未来,以欲理统御全篇,汲取并融汇古今中外哲学前辈的思想精髓,对宇宙万物、人类历史及人类意识等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通过旁征博引、史论结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灵动之欲”在其中的根本作用。本书主旨在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爱好者对宇宙万物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兴趣,以便更好地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 父母之命没什么不好

    父母之命没什么不好

    身为杏林世家独子的管贤宇从小就才智过人、无忧无虑,唯一的烦恼就是与他们管家世代相交的吴家独女吴清芝,顶着青梅竹马和指腹为婚的头衔天天跟在他身后转悠,还整天扬言长大以后要嫁给他,这让他从小就成为了同龄孩子的笑柄。身为吴教授的掌上明珠,吴清芝自小也是备受呵护,从未受过什么挫折,唯一的挫折就来自这个眼高于顶的管家少爷,她已故的母亲曾多次告诉她,她和管家少爷自小便有婚约,两家长辈也乐见其成,希望可以亲上加亲,乖巧懂事的吴清芝自然不想让两边的长辈失望,使出浑身解数想要抱得美男归。富家小姐俏公子,欢喜冤家究竟能否在一起呢?
  • 浴血狂龙

    浴血狂龙

    【逍遥诸仙阁小仙白雪心出品】仙界,一个痴笨的少年。没有魔法,没有神力,没有防御力,甚至连基本的说话能力都没有。他的人生被两个字包绕着:命邪。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遇到了邪皇,痴笨的他将邪皇融入自己的身体,从此他拥有了恶魔的神力,在他离开仙界的一刹那,与生俱来的天资使得这位神奇少年泽泽生辉,朋友的遗弃,亲人的分别,恶魔的洗礼与仙界的折腾,逼得他落凡为人,邪皇之灵的注入,本仙之身的保护,再加上非凡的逃生能力,使得他真真正正的成为天下第一杀手狂龙。
  • 我们是亲人

    我们是亲人

    农村出生的大学教授李是也,一直与在镇政府工作而又极度自私的哥哥李是非不和,但为顾全大局努力维系着兄弟间的亲情,偏偏因为嫂子唐大群的原因造成母亲意外身亡,而在举行葬礼过程中,一边是妻子吴雨的尽心尽责,一边是唐大群的冷眼旁观,尽管李是也夫妇表现出坦荡和无私,但终究因为唐大群的参与挑拨、父亲李成良的懦弱致使兄弟反目。父亲骨折受伤、孩子早恋、弟弟酗酒闹事,弟媳意外车祸……一部以亲情为主题的作品,内容贴近现实生活,语言生动,情节引人。作者为长沙市作家协会理事,长篇小说《我的生活不是梦》获全军强军杯文学大赛二等奖,出版有长篇小说《大梦无痕》。
  • 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

    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飞贼遇上兵

    飞贼遇上兵

    一个是聪慧过人,行侠仗义的小飞贼;一个是高大英俊头脑却有点二,终生立志天下无贼的捕快……当这两个人聚在一起——当!好戏开锣喽!一番官与匪的纠缠,到最后,究竟谁输谁赢?亦或是:飞贼遇上兵,爱你说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