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7900000007

第7章

是些小小的玉管儿缀成的,

为的是好让小花神儿

夜里偷去当了笙儿吹着。

大似牡丹的菊王到底奢豪些,

他的枣红色的瓣儿,铠甲似的,

张张都装上银白的里子了;

星星似的小菊花蕾儿,

还拥着褐色的萼被睡着觉呢。

啊!自然美的总收成啊!

我们祖国之秋的杰作啊!

啊!东方的花,骚人逸士的花呀!

那东方的诗魂陶元亮,

不是你的灵魂的化身罢?

那祖国的登高饮酒的重九,

不又是你诞生的吉辰吗?

你不像这里的热欲的蔷薇,

那微贱的紫萝兰更比不上你。

你是有历史,有风俗的花。

啊!四千年的华胄的名花呀!

你有高超的历史,你有逸雅的风俗!

啊!诗人的花呀!我想起你,

我的心也开成顷刻之花,

灿烂的如同你的一样;

我想起你同我的家乡,

我们的庄严灿烂的祖国,

我的希望之花又开得同你一样。

习习的秋风啊!吹着,吹着!

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

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请将我的字吹成一簇鲜花,

金的黄,玉的白,春酿的绿,秋山的紫,

然后又统统吹散,吹得落英缤纷,

弥漫了高天,铺遍了大地!

秋风啊!习习的秋风啊!

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

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1922.10

[鉴赏]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著有诗集《红烛》、《死水》等。

《忆菊》是一首优美的浪漫主义爱国诗篇,诗人以菊花来象征祖国,借对菊花的赞美来抒发对祖国由衷的爱。

全诗先忆景后抒情,忆景错采镀金,抒情沉雄奔放。情景交融浑然一体,集中体现了诗人对绘画美的追求。诗人由赞美菊花而赞美祖国,让人产生“至性至情”感受。但是诗中也流露出对往昔文明的陶醉,对祖国苦难的有意回避的盲目乐观情绪。

(张家平)

我是一条小河……………………………冯至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

流入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了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一九二五

[鉴赏]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值,字臂培,河北涿县人。现代作家,诗人,文学翻译家。早年即开始诗歌创作和翻泽。1923年起先后参加和发起组织浅草社和沉钟社,编印《沉钟》杂志和《沉钟丛刊》。冯至在20世纪20年代以创作抒情诗著称,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出版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十年诗抄》和《立斜阳集》,散文集《山水》、《东欧杂记》等,历史小说《伍子胥》,传记《杜甫传》,译作《海涅诗选》、《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

《我是一条小河》选自诗集《昨日之歌》,是冯至的抒情诗名篇之一。色彩明艳而情调又显得凄美,感情的表达呈迂曲之势。诗人将多情的男子比作柔波微漾的“小河”,他偶遇彩霞般明艳的姑娘,于是情意突然萌发,拥着这迷人的“影儿”缓缓前流,正面写出“我”的柔情;但后来情态顿变,海上的厉风“吹折了花冠”。狂浪“击碎了衣裳”,“我”自身也被无情的海潮卷向天边,原先甜蜜的梦被生活击碎,无以为继。尽管如此,“我”心中那“彩霞般的影儿”却一样明艳如初,令人怀想。

诗作采用以人拟物的手法,借着“小河”与“影儿”之间的自然联系,写出青年男女间两心的相印与相随。“我”是一条漾着“软软的柔波”的小河,“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而“你”也“无心”地将“彩霞般的影儿”“投入”了“我”的柔波,二者完全是偶然相遇,却又似命运刻意安排般必然。于是“我”把“你”当成了个人情感依托的对象。当“我”流过森林和花丛时,“柔波”将碧叶和花影裁剪成衣裳、编织成花冠,奉献给心爱的人。

这首诗还十分注重情凋的创造,注意运用语言的感情色彩来烘托一种特定的、浓郁的氛围。诗的首节,“我”是“无心”绕过这儿,姑娘也是“无心”投影于”我”的柔波。这两个“无心”,隐然传达出一种悄静、恬美的意境,描摹出“我”与姑娘间感情交流的自然、真挚、和谐,令人可以想象愈是“无心”愈是有情。底下柔波那“荡荡地”、“粼粼地”的姿态,在水波微兴中摇曳着深情,把“我”的一腔柔情化作一片清澈、明净的艺术境界,把原来的情意向着纵深方向推进了一步。同时,它又和下面遇到的摧折一切的厉风狂浪形成鲜明对照,以大海的“无情”反衬出人物的多情,以象征社会力量的自然的冥顽关照主人公爱情遭到摧折的深深不幸,为全诗创没了一个欢快而又带有悲剧意味的情调。

在诗的形式上,它自由而又有所敛束。从整首诗看来,它间用对偶与复沓,格式表达自然、优雅,调子舒缓柔曼而又热烈明丽,音律极其活泼,调子舒卷自如,别具一种独特的韵味。

蛇……………………………冯至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

静静地没有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

千万啊,不要悚惧!

它是我忠诚的侣伴,

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想那茂密的草原——

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影一般轻轻地

从你那儿轻轻走过;

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鉴赏]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县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学习,同年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加入浅草社,浅草社解散后,又于1925年参与组织沉钟社,创办《沉钟》周刊(后改为半月刊)。1927年大学毕业,赴哈尔滨第一中学任教。冯至在这段时期著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其抒情诗善于把激情外化为客观的形象,表现出艺术的节制,鲁迅称他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他的叙事诗亦“堪称独步”(朱自清),是他对新诗的另一重要贡献。

1930年参与创办《骆驼草》杂志,同年赴德国学习。1935年获海德堡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上海同济大学教授。抗战爆发后随学校南下至昆明,后改任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经过了近十年的沉寂,冯至在四十年代初又迎来他文学创作的新的高峰,除了他最重要的诗集《十四行集》,还创作了历史题材小说《伍子胥》和散文集《山水》。与二十年代相比,这时的作品题材更加深广,艺术更为精纯,尤为重要的是其中渗透了作者对于自然与人生的直抵本质的思考,使它们具有了永恒的意义。抗战胜利后,冯至回到北平,任教于北京大学西语系,直到建国后。1964年由北大凋任中国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冯至在德国文学方面造诣很深,是著名的歌德研究专家,晚年为中德文化交流作出很大的贡献。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冯至的名作《蛇》就是以这样一个奇特的比喻起头的。批评者时常会惊叹冯至取喻的新奇与大胆:蛇,这一通常引起人们厌恶的形象,在诗中竟被他用来联系少男对少女的恋情,并赋予正面的抒写、冯至在写于1987年的《外来的养分》一文中回忆了此诗的缘起,他说当年见到毕亚兹莱的“一幅黑白线条的画”,“画上是一条蛇,尾部盘在地上,身躯直立,头部上仰,口中衔着一朵花”,他觉得“它那沉默的神情,像是青年人感到的寂寞,而那一朵花呢,有如一个少女的梦境”,于是就写了这一首短诗。

这或许修正了我们对《蛇》的构思方式的理解,冯至不是因为寂寞而找到蛇的形象去比喻,顺序恰好相反,冯至是从一个蛇的形象捕捉到了寂寞。然而这并无损于我们对冯至才华的赞美,不论是从寂寞到蛇。还是从蛇到寂寞,都要跨越同样的一条想像鸿沟。我们照样会惊叹他沟通抽象情感与具体形象的本领,通过一个比喻,作者将飘忽闪烁的东西凝定于诗歌。我们也惊叹他把握题材的能力,凭借一幅画中的蛇的形象能写出一首纯粹的爱情诗,而且写得那样凄婉动人。

有时仅仅一个形象便能确立一首好诗,《蛇》向我们诠释了这种可能。虽然在平常的眼中蛇不是个美好的形象。冯至却演绎出它的一个个属性,把这些碎片织进了这首恋慕之歌。蛇的沉默使诗人联想到单恋的寂寞,蛇好纠缠又令诗人觉得它会是一个“忠诚的侣伴”;蛇固然总是让人害怕,但少男热烈的爱岂不也常使少女畏惧,所以当我们读到“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不要悚惧”时,不禁要为这奇妙的表达感到惊喜。冯至在诗中大胆而巧妙地调用各种技巧,当他利用一个换喻将少女转换成“乌丝”时,他也成功地安排了蛇的另一自然属性:“浓郁的乌丝”又成为蛇所向往的“茂密的草原”。蛇外表冰冷,但这并不妨碍诗人说它“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两者那么地调和,仿佛正因为内心的热烈,它才变得如此冰冷。蛇的形象和爱情主题在整首诗中缠绕着行进,处处展示出二十一岁的青年诗人那敏锐细腻的诗思。

最初“蛇”是作为“寂寞”的喻体而出现的,但在整首诗里它并没有被“寂寞”所束缚;我们看到喻体的“蛇”渐渐地从本体脱离,开始围绕抒情主人公独自起舞。到最后一节,它还为“我”衔来“一只绯红的花朵”般的少女的梦境。《蛇》的最后一节没有完全贯彻前两节的风格,它偏离了紧扣“蛇”的形象本身来运筹的思路,而转向略带感伤的描写。这一节流露出更多的浪漫派影响以及向古典的回归,虽然文字意境都很优美,却失之纤弱,颇有“压不住”之嫌。这种风格上的不稳定说明年轻的作者在诗艺上尚欠成熟,然而《蛇》中表现出的以具象把握抽象及情感节制的特点,却似乎正预示着冯至诗歌未来发展的方向。

(陆成)

蚕马……………………………冯至

当着那天边才染了春霞,

当着那溪旁开遍了红花,

当着我的痴情化成了火焰,

我便悄悄地走在她的窗前。

我说,姑娘啊,蚕儿正在初眠,

您的情怀可会觉得疲倦?

只要您听着我的歌声落了泪,

那么,不必探出窗儿来问我“你是谁?”

在那时,年代真荒远,

路上少行车,水上不见船——

在那荒远昏黄的里边,

给了我多少苍凉的伤感!

是一个可怜的少女,

没有母亲,慈父又远离,

临行的时候嘱咐她,

“好好地看护着这田园数亩!”

院中一匹白色的骏马,

慈父眼望着女儿,手指着他——

他曾驯良地为你耕作,

他是你忠实的伴侣!

女儿不懂得什么是别离,

不知慈父往天涯,还是海际?

依旧是风风雨雨地,

可是田园呀,一天比一天荒寂!

“父亲呀,你几时才能够归来,

来时呀,真是汪洋的大海——

马,您可能渡我到海的那边,

去寻找父亲的笑脸?”

她倦倦地望着衰花枯叶,

轻抚着骏马的髦毛——

“如果有一个亲爱的青年,

他必定肯为我走遍天边!”

她的心内濛濛想,

浮尘中浮着将落的夕阳,

不由得有一个含笑的青年,

在她的面前荡漾——

忽地一声嘹亮的嘶鸣,

悚悚地将她的痴魂惊醒;

骏马已经投入了平芜的边景,

同时也消逝了,她面前的幻影!

当着那温温的柳絮成团,

当着那彩色的蝴蝶翩翩,

当着我的心中正燃着火焰,

我便悄悄地走在她的窗前。

我说,姑娘啊,蚕儿正在三眠,

您的情怀可会觉得疲倦?

只要您听着我的歌声落了泪,

那么不必探出窗儿来问我“你是谁?”

荆棘生遍了她的田园。

烦闷占据了她的日夜,

在她那孤孤单单的窗前,

只有些喳喳的麻雀!

一日又傍着窗儿发呆,

路上远远地起了尘埃——

(她早已不作这个梦了,

这个梦早已在她的梦外!)

现在呀,远远地起了尘埃,

骏马寻着了慈父归来!

父骑在骏马的背上,

马的嘶鸣作了和谐的歌唱!

父吻着女儿的髻边,

女拂着慈父的征尘,

马却跪在她的身边,

止不住汗泪淋淋!

父像是宁静的大海,

她正如莹晶的皎月,

月投入海的深怀,

净化了这枯闷了的世界!

只是马跪在她的床畔,

整夜地涕泗涟涟,

目光仿佛明灯两盏——

“姑娘啊,我为你走遍了天边!”

她拍着马头向他说,

“快快地去到田园工作!

您不要这样的癫痴,

提防着父亲要杀掉了你!”

它一些儿鲜草也不咽,

半瓢儿清水也不饮,

不是向着她的面庞长叹,

便是昏昏地在她的身边睡寝。

当着凋落了黄色的蘼芜,

当着那黑衣的燕子呶呶,

当着我的怀中还燃着余焰,

我便悄悄地在她的窗前。

我说,姑娘啊,蚕儿正在织茧,

您的情怀可会觉得疲倦?

只要您听着我的歌声落了泪,

那么不必探出窗儿来问我“你是谁?”

黑夜里空空旷旷地,

窗外是狂风暴雨;

壁上悬挂着一件马皮,

(是她惟一的伴侣!)

慈爱的父亲,你今夜又流离在那里?

你把骏马杀掉了,

我又是凄凉,又是恐惧!

“慈爱的父亲,

雷霹雳,电光芒——

丢下了你的女孩儿,

又是恐惧,又是凄凉!”

“亲爱的姑娘,

您不要凄凉,不要恐惧!

我愿生生世世保护着。

保护着你千金玉体!,’

马皮里发出沉重的语声。

她的心儿怦怦,发儿悚悚;

电光射透了她的全身,

皮又随着雷声闪动!

依着风声哀诉!

伴着雨滴悲啼!

“我生生世世地保护您,

只要您好好地睡去!”

刹那间是个青年的幻影,

刹那间是那骏马的狂奔:

在那大地将要崩颓的一瞬,

马皮紧紧裹住了她的全身!

姑娘啊,我的歌儿还未唱完,

无奈呀,我的琴弦已断;

我惴惴地坐在您的窗前,

再续上那最后的一段——

一霎时风雨都停住,

皓月收束了雷同电;

马皮裹住了她的身儿月光中化作了雪白的丝茧!

——1925年初夏

[鉴赏]

《蚕马》是冯至早期创作的一首叙事诗。在诗中,诗人以《搜神记》中有关“蚕茧”的传说为叙事框架,融入自由追求爱情的时代精神,塑造了一个执著追求爱情、至死不渝的“骏马”形象。诗歌以“蚕儿正在初眠”、“蚕儿正在三眠”、“蚕儿正在织茧”为线索,将其与故事的推进相照应。始娘许诺,“骏马”“投入远远的平芜”;“骏马”驮其父回家,爱情诺言却得不到实现; “骏马”被杀害后,马皮卷紧姑娘化为雪白的蚕茧。三个部分相组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严谨,笔调哀婉。“骏马”对于爱情的追求虽遭到“家长”(父亲)的破坏,惨遭杀害,但其精魂不散、至诚至圣的爱情更是感人至深,表现了五四时期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执著热烈、至死不渝的追求与向往。

艺术上,该诗采用了复沓结构,一叹三咏,既与故事情节发展相照应,又与哀婉情调相谐和,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再加上圆美音调、神秘情调和传奇色彩,的确“堪称独步”。

(刘莹)

十四行集……………………………冯至

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

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

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

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

我们的生命在这一瞬间,

仿佛在第一次的拥抱里

过去的悲欢忽然在眼前

凝结成屹然不动的形体。

我们赞颂那些小昆虫,

它们经过了一次交媾

或是抵御了一次危险,

便结束它们美妙的一生。

我们整个的生命在承受

狂风乍起,彗星的出现。

我常常想到人的一生,

便不由得要向你祈祷。

你一丛白茸茸的小草

不曾辜负了一个名称;

但你躲避着一切名称,

过一个渺小的生活,

不辜负高贵和洁白,

默默地成就你的死生。

一切的形容、一切喧嚣

到你身边,有的就凋落,

有的化成了你的静默;

这是你伟大的骄傲

却在你的否定里完成。

我向你祈祷,为了人生。

十五

看这一队队的驮马

驮来了远方的货物,

水也会冲来一些泥沙

从些不知名的远处,

风从千万里外也会

掠来些他乡的叹息;

我们走过无数的山水,

随时占有,随时又放弃,

仿佛鸟飞翔在空中,

它随时都管领太空,

随时都感到一无所有。

什么是我们的实在?

从远方什么也带不来,

同类推荐
  • 萧红散文大全集:又见春天

    萧红散文大全集:又见春天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作为一个文坛传奇,萧红的作品总是和她的命运连在一起被人讲述,这多少掩盖了她作品的本应具足的光芒。本书几乎收录了萧红所有的值得一再品读的经典散文作品。萧红的散文女性特质非常鲜明,有着与生俱来的苍凉感、诗意暗涌、忧郁底色,夹杂着迷人的孩子气,同时不拒绝现实的残酷,这使得她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女作家,跻身现代文学大家之林。
  • 飞

    书名只用了一个字:飞。但仅只这一个字,却让人联想很多。想蓝天白云,想云中漫步,想自由,想风,想鸟儿,想浩瀚无垠的茫茫宇宙,想《鹊桥仙》里的“四海为家家万里”和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甚至会做了要飞的准备,摆出个飞翔的姿势。我们不是鸟儿,但我们有谁不想飞?有谁不愿飞?我们只是太沉重,太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所以飞不起来罢了。人原本应该是会飞的,我们的双臂其实在早先就是翅膀,只是因为懒惰,因为久久不飞,渐渐失去了飞翔的功能。然而又因为渐渐失去了飞翔的功能,我们才又开始渴望重新找回翅膀,渴望自由飞翔。
  • 精品典藏散文

    精品典藏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急管繁弦 人间暗换

    急管繁弦 人间暗换

    许多年后,孙传芳蛰居天津租界佛教居士林,回想起1927年春天兵败情景,最揪心的,不是自己在江西战场上接二连三的指挥失误,而是上海的商人和资本家们根本不待见他。孙部退出盘踞多年的江浙后,把全部兵力撤回长江以北,他觍着脸,单衣小帽跑到天津,与张作霖重攀交情,还是想借兵重新打回江南,那是他发迹的地方呀。此时的国民革命军,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把孙部全都吃掉。孙传芳号称五省联军司令,即便在江西吃了败仗,还有五万以上可战之兵。且蒋介石因宁、汉分裂在即,出于与武汉方面抗衡的需要,也急于寻找合作伙伴,故曾密派亲信张群与孙接洽。
  • 解密中国大案(三)

    解密中国大案(三)

    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中国人肉搜索第一案”之外,还对“中国房号诈骗第一案”、“北京大学博士驱逐岳母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
热门推荐
  • 为了结束,我请求开始

    为了结束,我请求开始

    当白色羽衣洇在了一片绯红之中,一朵妩媚之花便坠落了,那通体不俗的光泽也黯淡下来了。咳,美丽竟如此短暂如此摄入心魄!掩卷沉思,朋友,在嗟然浩叹之余,你对生活是否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和感悟呢?
  • 过妻不候:陆总的隐婚情人

    过妻不候:陆总的隐婚情人

    因为无意间的举动,她被迫和一个毫无感情的男人结了婚。两年的时间,没有人知道她陆太太的身份。就连陆家,也对她的存在嗤之以鼻。在她将孕检报告放在他的面前时,只换来了他一句冷笑。“想要为陆家生儿育女?只怕你还没有这个资格!”只是,既然没有资格,三年之后,又是谁将她压在了身下,掐着她的脖子恶狠狠的说道,“不是我的孩子,就不应该出生!”他不爱她,却一定要禁锢着她,哪怕她遍体鳞伤,体无完肤。他就是要留着她,就算只剩下尸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太子嫁到

    太子嫁到

    夕阳偏西,彩云落幕,天边还残存着一丝红色。一道人影快速地穿梭在原始森林中,高大的树木完全将她瘦弱的身体遮掩了起来,但是沉重的呼吸,身上的多处伤痕却将她的身体所在方向暴露了。在她的不远处,几道人影在森林中忽隐忽现,在看到女子的身影后,脸上露出了狰狞的微笑,那笑仿若来自地狱般。一道剑光闪过,女子的身上再度添加了一道伤口,那移动的速度也滞缓了不少,不过,却没有停下,因……
  • 刁蛮娇妻:腹黑总裁太高冷

    刁蛮娇妻:腹黑总裁太高冷

    苏晚认命的抱着一堆碎纸走进总裁办公室。一个长相完美的男人盯着面前这一堆废纸,老乡站在一旁的助理。“这是什么?你能给我解释一下咋回事吗?这个白痴哪里来的。”白痴?说谁白痴呢,于是愤愤不平的看着那个男子。“喂,说谁白痴呢我只不过是不太懂你们那个高档玩意儿罢了。”那个男子凌厉的眼神扫过苏晚。“你不是白痴吗?你知道这一堆纸多少钱吗?”苏晚心虚的问道。“不就是一堆废纸么?”男子气急败坏的看着苏晚。“废纸……你知道这一堆废纸值多少钱吗?三百亿。”苏晚心想这下完了自己连三百万都拿不出来。还三百亿,这不是要自己的命吗?要是让老妈知道了不得打死我。于是……苏晚的还债生活就此展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人类未解之谜

    人类未解之谜

    人类总是充满好奇心,富有求知欲望,不仅对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和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心理特征,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基本动因。从地球到宇宙,从自然到历史从科学到艺术,在这许许多多的领域中,无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未解之谜”。
  • 我不想在异世界称王称霸

    我不想在异世界称王称霸

    世界的一角,这里伫立着森立的古堡、白雪掩盖的山尖、遍野的花草、密集的松针阔叶林。这是地球最后一片净土、禁忌的末裔、失落的剑和魔法的传承之地。一位懵懂天真的少年从禁忌之地走出,面对他的是光怪陆离的世界和逐渐淡薄的人心。
  • 海权论(战争论丛书)

    海权论(战争论丛书)

    《海权论》,又名《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构建了著名的马汉主义,直接促成了德、日、俄、美诸国海军的崛起。马汉认为,以贸易立国的国家,必须夺取并保持制海权,控制海洋。而要夺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具有占优势的海上实力,即强大的舰队和商船队以及发达的基地网。本书被誉为海军的“圣经”。
  • The Everafter War (Sisters Grimm #7)

    The Everafter War (Sisters Grimm #7)

    Picking up after the dramatic cliffhanger that ended Book Six, Sabrina and Daphne's prayers are finally answered when their parents awake from their sleeping spell. But their happy reunion is short-lived, as they are caught in the middle of a war between the Scarlet Hand and Prince Charming's Everafter army. As the family works to help the prince's ragtag group of rebels and protect their friends, Sabrina comes face-to-face with the family's deadliest enemy—the mysterious Master—who reveals a secret so shocking it will rock the entire family to its core.
  • 尖叫宠物店1:离奇宠物店的无解密室

    尖叫宠物店1:离奇宠物店的无解密室

    某一天,学校周围突然出现了一排排奇怪的宠物店广告牌,这些看似普通的广告牌里却隐藏着一个只有孩子们才能发现的大秘密。无数的小学生涌入这家诡异的宠物店,以自己的灵魂来和古怪的店长立下契约从而换取那些看似呆萌无比的宠物。所有签下契约的孩子都被店长带往了一间神奇的密室,诡异的事情也随之发生了……小伙伴们在好奇心旺盛的邓杰克的怂恿下踏上了宠物店冒险之旅,殊不知这个决定却将大伙推向了恶魔的深渊……
  • 无限宠爱:误惹腹黑总裁

    无限宠爱:误惹腹黑总裁

    机缘巧合,她爬上了他的床,却不想成了牵绊一生的宿命。多次的夜夜相伴,一次又一次的契约之诺,她撕了他的支票,道:“我不是那种人。”他笑的英俊至极,又一把拉过了她按到了床上,挑眉笑道;“我当然知道,你不是那种人……”手指缓缓向下,向着神秘之地探去:“你是这种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