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泰卦第十一(下乾天、上坤地——地天泰卦)
泰卦,由下乾()上坤()组成,卦形作“”,象征“通泰”。上卦“坤”为地,下卦“乾”为天:天居地下,犹如天地、阴阳、上下交通融合,喻示“通泰”景象。全卦揭明只有上下交应、阴阳互融,才能导致事物“通泰”及和美昌盛的规律。
泰卦136
一
【经文】泰①:小往大来,吉,亨
【译文】泰卦。由小而大,由微而盛,吉利,亨通。
【注释】①泰,卦名。本卦是异卦相叠,上卦为坤,为地,地属阴气;下卦为乾,为天,天为阳气。阴气凝重而下沉,阳气清明而上升,阴阳交感,万物纷纭,所以卦名曰泰。泰,通泰。
【经文】《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①,内健而外顺②;内君子而外小人③,君长道长;小人道消也。
【译文】《彖传》说:“泰:由小而大,由微而盛,吉利,亨通。”因为上卦为坤为地为臣,下卦为乾为天为君。上坤下乾,表示天地交感,万物各畅其生。君臣交感,志趣和同。内卦为阳,外卦为阴,预示阳气充实而阴气消散。乾卦有刚健之德,坤卦有柔顺之性,所以说内秉刚健之德而外抱柔顺之姿。乾卦喻君子,坤卦喻小人,内乾外坤,这种卦象又显示君子在朝,小人在野。君子得势其道盛长,小人失势其道消退。
【注释】①“内阳”句,泰的内卦为乾,乾为阳;外卦为坤,坤为阴。可见泰卦的卦象是阳气入于字内,而阴气退出宇外,所以说“内阳外阴”。②“内健”句,泰的内卦为乾,乾义为健;外卦为坤,坤义为顺。像人内秉刚健之德,外抱柔顺之态。③“内君子”句,泰的内卦为乾,乾喻君子;外卦为坤,坤喻小人,喻有德君子执政于朝,无德小人屏退于野。
【经文】《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①,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②。
【译文】《象传》说:天地交感,是泰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裁度天地运行的规律,辅助天地的造化,从而支配天下万民。
【注释】①后,君也。财,当借作裁,裁度。②辅,辅,相,助也。左右,犹言支配。天地之宜,天以四时变化为人们提供耕耘获藏之时宜,地以山川田泽为人们提供渔猎耕种之地利。《象传》以人类生存的一切物质条件谓之天地之宜。
【解读】对君主来说,观此天地交泰之象,就要体会大自然的道理,在施政实践中顺应阴阳协调、上下交泰的规律行事,才能保国安民,实现天地之道。
二
【经文】初九:拔茅茹①,以其汇②。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译文】初九:连根拔掉茅草,因为它们是同类。前进可获吉祥。
《象传》说:拔起茅草,前进可获吉祥,说明初九志在向外进取。
【注释】①茹,茅根。②汇,种类。
【解读】志在进取的君子要像“拔茅茹”一样,连类而及其他,不仅自己上进,还要带动自己的同类一起前进,要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同心同德,相从而动,皆得吉祥。所以《象传》说“志在外也”,这就好像拔起了一根茅草,连带出同根同类的其他茅草。
三
【经文】九二:包荒①,用冯河②,不遐遗③,朋亡④,得尚于中行⑤。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译文】九二:有包容荒秽的胸襟,可以涉越大河,不遗远遐,不结朋党,能够辅助中道而行的君主。
《象传》说:有包容荒秽的胸襟,能够辅助中道而行的君主,因为九二光明正大。
【注释】①包,包容。荒,广大。②用,以,即用来。冯(píng),与淜声通。《玉篇》“徒涉曰淜”。③遐遗,遗遐的倒装句。遐,远方。④朋,朋党,小集团。亡,通无。⑤尚:佑助,配合。
【解读】爻辞指出了理想的“治世能臣”的四大特点。一是“包荒”,即大度包容,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一切反面的东西都能容得下,甚至能够包容荒秽小人。二是“用冯河”,即做成大事,不但要有胸襟,还要有气魄,要有刚决果敢、徒涉大河的勇气。所以,“包荒”之德和“冯河”之勇是相反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外柔”,后者是“内刚”。三是“不遐遗”,四是“朋亡”。这也是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既不遗弃远贤,又不结党营私。
四
【经文】九三:无平不陂①,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②,于食有福。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译文】九三:没有总是平地而不化为险坡的,没有总是前进而不返回的。不忘艰难,坚持正道,可免遭咎害,不怕不取信于人,食享俸禄自有福庆。
《象传》说:没有总是前进而不返回的,说明九三正处在天地交接的边际。
【注释】①平,平地。陂,斜坡。无平不陂,意为大地不是无限平展,总有起伏。②恤,担忧。
【解读】“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这已经成了著名的警句,说明事物的发展往往正、反互为转化,泰极成否,否极泰来。
五
【经文】六四:翩翩不富①,以其邻②,不戒以孚③。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译文】六四:连翩下降,虚心求阳,连带着它的近邻。它们无须互相告诫,都心怀诚信地下求阳刚。
《象传》说:连翩下降,虚心求阳,因为上卦各爻都阴虚不实。无须互相告诫,都心怀诚信,因为内心有应下的意愿。
【注释】①翩翩,相随飞翔貌。不富:指阴虚不实,不自满。②以:和,同,带着,率领。③戒,警惕。以:而。
【解读】六四以阴爻居阴位,处于上卦之初,柔顺谦虚,当此上下交泰之时,初九等三阳爻上升求阴,它首先下降与初九相应。这就带动了它的近邻六五与上六也都相随下降,分别与九二、九三相应了。而三阴爻都是阴虚之质(“不富”、“失实”即指此而言),所以当三阳上升求阴之时,三阴都能以虚怀若谷,下应阳刚,无须相互告诫,不约而同地连翩并降。这样,就实现了阴阳合德,上下交济,呈现出一派“通泰”气象。
六
【经文】六五:帝乙归妹①,以祉②,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③。
归妹卦139
【译文】六五:帝乙嫁出少女,以此得福,大吉。
《象传》说:以此得福而大吉,说明六五以中道实行应下的心愿。
【注释】①帝乙,是商纣王之父,史称殷高宗。归妹,犹言嫁女。归,嫁。妹,少女之通称。②祉,福。以,及。③“中以行愿”句,此以六五爻位为据。六五之爻居上卦中位,是谓得处其位,得行其志。
【解读】“帝乙归妹”,帝乙把他的小女儿嫁给了当时的西部诸侯姬昌,称为“帝乙归妹”。帝王的千金是十分尊贵的,仍然需要屈尊下嫁给贤臣,才能获得福祉。爻辞借用这一典故,说明统治者依中道而行,主动、自觉地实现应下的愿望,因而获得大吉祥。
七
【经文】上六:城复于隍①。勿用师②,自邑告命③。贞吝。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译文】上六:城墙倾覆到干涸的城沟里。这时不可兴师动众,要发布自行贬抑的文告。即使坚持正道也难免遗憾。
《象传》说:城墙倾覆在干涸的城沟里,说明天命到了由治转乱的时候了。
【注释】①复,读为覆,崩塌。隍,没有水的护城壕。②师,军队。用师,犹言采取军事行动。③邑:挹,贬损。告命:诰命,文告。
【解读】上六在泰卦的终结处,“泰”的终结就是“否”的开端,这就是“泰极否来”的道理。“城复于隍”正是由泰返否的象征。城墙本来就是挖掘城沟中的泥土累积而成的,好比“泰”的局面是由长期的艰难辛苦积累而成的;现在城墙倒了,墙土又填塞在原来取土的城沟里,又回到了原地,比喻到达了“泰”的终极又复归于“否”。作为统治者来说,当此患难之秋,要认识历史趋势的必然,兴师动众已经无济于事,动用武力只有更加坏事。因为泰极而否,众心已变,难以力争,否则只有增加灾难。所以爻辞首先提出的告诫是“勿用师”。其次,要发布文告,表示引咎自责。但是泰达到变否的时候,国势己成土崩瓦解之状,即便能够“自邑告命”,坚持正道而行,也为时太晚,无济于事了,所以其结果也只是“吝”,这就是爻辞中“贞吝”二字的含义。
【商界活用】
治泰之道
“拔茅茹,以其汇,征,吉”,泰卦以“茅茹”比喻团结。“茹”者,草根牵连之状。要拔除茅草不能只拔一根,必须将牵连在一起的同类,全部拔起,其寓意告诉我们,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求发展,才能持盈保泰。
人是世上最宝贵的财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员工群体的热情、智慧和创造性劳动以及献身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的核心就是“团队精神”。
日本日立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综合跨国集团之一,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始终贯彻“诚”、“和”与“开拓精神”这一理念。这一理念使该企业充满诚心,团结一致,不断进取,发展壮大。松下幸之助之所以成为日本著名的经营之神,靠的也是“团结一致”、“齐心合力”和全体员工的高度责任感和奋斗精神。
在这两家企业中,之所以团队精神能够始终渗透在企业文化、制度、习惯中,是因为员工与企业之间保持着深厚的“血缘关系”,员工与员工之间结成“命运共同体”,这就是初九为什么要讲“拔茅茹,以其汇”,一个企业要想达到“征,吉”的结果,就必须要使企业和员工间血脉相连,在这方面,日本企业家明白,当个人与企业的命运维系在一起时,企业的力量将是巨大的。因此,不难想象日本企业文化为什么取得优胜。
对于企业来说,要想有一种真正能推动企业创造更多价值的“团队精神”、要想企业达到“通泰”盛景,是不能光靠喊口号的,无论公司多么强大,公司的持有者和管理层都要有“帝乙归妹”的觉悟,自己先学会屈尊纡贵为员工着想,才能换来员工的将心比心。日立和松下那种引以为傲的“团队精神”,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来自于二战后日本经济成功的“三大神器”即——终身雇用制、年资工资制和企业工会制,正是因为有了这三项制度才使得企业员工对公司有很强的归属感,使得他们愿意依靠企业,竭诚奉献,努力实现个人和公司的最大价值。
§§§第十二节否卦第十二(下坤地上乾天——天地否卦)
否卦,由下坤()上乾()组成,卦形作“”,象征“否闭”。上卦“乾”为天,下卦“坤”为地:天居上、地在下,犹如天地、阴阳、上下两不交合,喻示“否闭”景象。全卦揭示事物对立面之间不相应和、阴阳不相交合的情状,并指明转“否”致“泰”的途径。
否卦150
一
【经文】否①:否之匪人②,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译文】否卦:闭塞不是人间正道,不利于君子守持正固。阳气往上升,阴气向下降。
【注释】①否(pǐ),闭塞。否,卦名。本卦是异卦相叠(坤下乾上)。本卦结构正与泰卦相反。此种卦象表示,阳气上升,阴气下沉,互不相通,天地闭塞,万物咽阻,所以卦名曰否。否,《释文》“闭也,塞也。”②匪,非。
【经文】《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译文】《彖传》说:闭塞不是人间正道,不利于君子守持正固;阳气往上升,阴气向下降。这是由于天地阴阳不能交接,以致万物生长不能畅通,君臣上下不能交互,以致天下不成为邦国。阴在内,阳在外;柔顺者在内,刚健者在外;小人在内,君子在外。这说明小人的邪道日益滋长,君子的正道日渐消亡。
【经文】《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①,不可荣以禄②。
【译文】《象传》说:天地之气不能交感,象征闭塞,这是否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在国家政治否塞之时,应思隐居不仕,以崇尚俭约来躲避灾难,不要以利禄为荣。
【注释】①俭,俭约。以俭德,犹言以俭约为美德。辟,借为避。②荣,王引之说:“荣,读为营,惑也。”此说可通。或说荣,这里用如动词,荣以禄,犹言以利禄为荣。
【解读】天地不通,上下不交,此为乱世之象,《象传》此语指出君子当乱世之时,应有才不露,有德不显,有善不形,匿影藏形,超然荣禄之外,这与孔子之“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颇为相似。
二
【经文】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译文】初六:拔起茅草,根系相牵,因为它们是同类。君子守持正固可获吉祥,亨通。
《象传》说:拔起茅草,守持正固可获吉祥,说明初六守正不进其志意在君不忘君臣之义。
【解读】《象传》说“志在君也”,就是说君子处于否塞之时,“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应引退守正,待机而动,以利通达,即所谓“俭德辟难”。君子俭德辟难,实属无可奈何,而心中不忘君臣之义,志在报君之恩,这反映了儒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价值观念。
三
【经文】六二:包承①,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译文】初六:被包容并顺奉尊者,小人得吉;大人否定此道,可获亨通。
《象传》说:“大人否定小人之道,可获亨通”,说明不能被小人群党所乱。
【注释】①包,包容。承,顺承。
【解读】处“否”之时,上下不能以正道交往,小人乘机活跃,靠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浑水摸鱼,大获其利。君子与小人本非同类,此时决不能“乱群”,不能受小人的笼络误入邪途,所以《象传》说“大人否”,才能不受小人之迷惑,不与包承,方能不被小人群党所乱,才可治亨。
四
【经文】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①。
【译文】六三:因包容而蒙受羞辱。
《象传》说:因包容而蒙羞,说明六三居位不当。
【注释】①“位不当”,此以六三爻位为据,六三阴爻而居阳位(第三爻为阳位),是处位不当,像人才德不称其位。
【解读】可见六三是个地位较高而又不中不正的小人,秉性浮躁。当社会政治失常的否塞之世,他不能像“君子贞”那样安守正道。为了飞黄腾达,他急于高攀,极尽谄媚之能事。但居高位者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六三徒然蒙受羞辱而已。
五
【经文】九四:有命①无咎,畴离祉②。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译文】九四:有天命安排,必无过错。同类相互依附均能获福祉。
《象传》说:有天命安排,必无过错,说明九四的济否之志得以施行。
【注释】①命,天命。②畴:即“俦”,同类。离:即“丽”,依附。祉:福祉。
【解读】此处命讲的是天命,不是君命。否极成泰,天命使然,大往小来变为小往大来,不唯九四自己受福,与他同类的朋辈,也将依附于它而一齐受福。当“否”之时,小人得志,君子“俭德辟难”,转否为泰之时,顺天而动,九四的济否之志当然会志愿得行了。
六
【经文】九五:休否①,大人吉,其亡②,其亡,系于苞桑③。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④。
【译文】九五:休止否闭局面,大人可获吉祥。心中时常告诫自己将要灭亡啊,将要灭亡啊!就可以像系结于丛生之桑树上一样坚固无虞。
《象传》说:大人的吉祥,说明九五居位中正得当。
【注释】①休否,停止否运。②其亡,国家将要灭亡或牛羊将要逃亡。③苞桑,丛生的桑枝,喻坚韧牢固。④“位正当”,九五以阳爻居上卦中位,是处位中正得当。
【解读】九五是否卦之主爻,阳刚中正且居尊位,可谓居其位,有其德,得其时。它有条件有力量休否,即拨乱反正,扭转乾坤。在这一过程中,九五即大人的刚决果断,奋力推动,具有决定意义。当元气渐复,泰道将还的时候,人皆晏然安乐,唯大人有戒俱危亡之心,他念念不忘“其亡!其亡!”有如此戒惧危亡之心,必能像“系于苞桑”那样坚固不拔。
七
【经文】上九:倾否①,先否,后喜。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译文】上九:倾覆否闭的局面。起先犹存否闭,才有最后通泰欣喜。
《象传》说:否闭终极,必然倾覆,怎能长久呢!
【注释】①倾,覆,否穷则倾。
【解读】否卦发展到上九,闭塞不通的局面已经到了尽头,物极必反,否闭必然转为通泰,“否终则倾”是必然的客观规律,故而《象传》感叹道“否终则倾,何可长也!”爻辞讲“倾否”不讲“否倾”,其用意在于强调,人的力量在“否”的倾覆中起有重要作用,并非否闭局面发展到极点时,就会自然地倾覆。“泰”与“否”的处境都是人生所常常经历的。于胜利前进时防倾覆,在艰难困苦中复安康,这就是泰、否二卦所给予人生的积极启迪。
【处世活用】
身处逆境的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