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2500000015

第15章 中古史(3)

亨利三世何时取消《牛津条例》?

1258年,英国大贵族在牛津开会,通过了进一步限制王权的决议,即《牛津条例》。当时在位的英王亨利三世被迫接受了条例。条例规定:由15名大贵族组成委员会,实际掌握国家政权。同时,由实际掌握政权的贵族和另外选出来的12名贵族组成国会,每年开会3次,讨论重大国事。由此进一步限制了王权,初步提出了组成国会管理国家的思想。但是,当时控制政府的大贵族缺乏秉公执政的精神,导致贵族阵营发生分裂,一些贵族组成支持王权的派别。1262年,亨利三世正式取消该条例,导致内战的爆发,最终于1265年恢复了王权。

何谓“阿维尼翁之囚”?

1294年,法国国王菲利普把属于教皇的什一税权力拿在了自己手中,教皇扑尼法斯八世自然是决不答应,为此,双方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并很快升级。教皇威胁要和王室绝交,国王则宣布禁止金钱出境。当教皇发布“一圣通谕”,宣布教会权力高于一切世俗权力后,法国国王则抓捕反对国王的主教,宣布没收教会财产。

1303年4月13日,教皇宣布与法国王室绝交。王室干脆向教廷兴师问罪,教皇险些被杀,并为此离开了罗马。之后的100年里,辉煌的罗马教廷只剩下空荡荡的殿堂。而教皇的选举权也开始被法国王室控制。

6年后,法国王室控制下的教廷,从罗马迁到法国南部的阿维尼翁。这就是著名的“阿维尼翁之囚”事件。而新教皇的资格,也因此受到欧洲各国学者和教会人士的质疑。

英法百年战争的结局如何?

12世纪中叶,英国金雀花王朝在法国占有广阔领地,后来,法国国王夺回部分被英国占领的土地。14世纪初,英国仍占据法国南部阿基坦地区,成为法国政治统一的最大障碍。双方还争夺富庶的佛兰德地区。佛兰德毛纺业主要依赖英国的原料,英国则从羊毛贸易中获取巨利。1328年,法国占领佛兰德,英王爱德华三世(1327—1377年在位)下令禁止羊毛出口。佛兰德因失去原料来源,转而支持英国的百年战争中战场上的法军(绘画)反法政策。战争的导火线主要是王位继承问题。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法国卡佩王朝绝嗣,支裔瓦卢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继位,英王爱德华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甥的资格,与腓力六世争夺王位,触发战争。

1337年11月,英王爱德华三世率军进攻法国,战争爆发。1340年,英法两国发生海战,法军战败。英国控制了英吉利海峡。1346年8月,双方在克雷西会战,英军获胜,乘机进入诺曼底。1347年攻占法国的加来。1356年9月,普瓦提埃之战,法军大败,法王约翰二世(1350—1364年在位)及众臣被俘,英国借此向法国索取巨额赎金。1360年法国王子查理被迫签订屈辱的《布勒丁尼和约》,把加来及法国西南部大片领土割让给英国。

1364年,法国王子查理继位,称查理五世(1364—1380年在位),为了夺回失地,改编军队,整顿税制,紧张备战。1369年起连续发动攻势,几乎收复全部失地,1396年双方缔结二十年停战协定。

1415年8月,英王亨利五世(1413—1422年在位)趁查理六世(1380—1422年在位)即位后法国统治阶级发生内讧之机,领兵进攻法国,10月占领法国北部。1420年,双方签订《特鲁瓦条约》,条约规定法国王子的王位继承权转归英王亨利五世。亨利五世与查理六世之女结婚。这项条约实际上将法国分为由亨利五世、勃艮第公爵和法国王子查理分别统辖的三个部分。1422年法王查理六世与英王亨利五世先后去世,英方宣布由未满周岁的亨利六世(1422—1461,1470—1471在位)兼领法国国王。1428年10月,英军围攻通往法国南方的要塞奥尔良城,形势危急。法国人民组成抗英游击队,袭击敌人。1429年,法国女民族英雄贞德率军击退英军,解奥尔良城之围。此后,法国人民抗英运动继续高涨,英军节节败退。1429年7月,王子查理在兰斯加冕,称查理七世。1435年勃艮第公爵臣服于法院国王。1453年10月,驻波尔多英军投降,除加来外,法国领土全部收复。至此,百年战争以法国的胜利而结束。

何谓“红白玫瑰战争”?

1337—1453年,英国和法国进行了长达百年的战争。在这百年中,英国的各封建贵族都建立有自己的武装。这种武装力量在同外敌作战时也许还管用,但对于维护内部政权来说不啻是一种祸根。当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后,英国内部各封建贵族利用自己手中握有的武装蠢蠢欲动,企图掌握国家的最高统治权。经过一番分化组合,贵族分为两个集团,分别参加到金雀花王朝后裔的两个王室家族内部的斗争。其中,以兰开斯特家族为一方,以红蔷薇为标志;以约克家族为另一方,以白蔷薇为标志。这两个封建集团之间为争夺王位继承权,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自相残杀。由于这次战争以蔷薇为标志,所以称为“蔷薇战争”。蔷薇又名玫瑰,所以也叫“红白玫瑰战争”。

圣女贞德是怎样死的?

贞德原本是一位法国农村少女,她声称在16岁时的一天,在村后的大树下遇见天使圣弥额尔、圣玛嘉烈和圣凯瑟琳,从而得到“神的启示”,要求她带兵收复当时由英格兰人占领的法国失地。后来她几经转折,得到兵权,于1429年解奥尔良之围,并带兵多次打败英格兰的侵略者,更促使拥有王位承继权的查理七世于同年7月16日得以加冕。然而圣女贞德于1430年在贡比涅一次小冲突中为勃艮第公国所俘,不久为英格兰人以重金购去,由英格兰当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和女巫罪判处她火刑,于1431年5月30日在法国鲁昂当众处死。500年后被梵帝冈封圣。她17岁时便成为闻名法国的女英雄,但在两年后的19岁便遭处死。20年后英格兰军队被彻底逐出法国时,贞德年老的母亲说服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重新审判贞德的案子,最终于1456年为她平反。

贞德死后成为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角色。从拿破仑到现在,法国的政治人物都曾以她的伟大形象进行宣传。主要的作家和作曲家,包括莎士比亚、伏尔泰、席勒、威尔第、柴科夫斯基、马克·吐温、萧伯纳和布莱希特都创作了有关她的作品,而大量以她为题材的电影、戏剧和音乐也一直持续发展到今天。

瓦特·泰勒为什么起义?

14世纪时,英国货币地租已相当流行,有些地方庄园经济瓦解。农奴的人身依附关系也日益松弛。商品货币关系深入农村。农民受剥削更甚,分化加剧。1348—1349年黑死病席卷全国,人口大减,农村凋敝,劳动力缺乏,一时各地工资高涨。封建政府从1349年起多次颁布劳工法令,企图把工资限制在黑死病以前的水平,以保障封建主利益。另外,长期对法战争,政治腐败,司法弊端丛生,税收不断增加,都给广大城乡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为了反抗封建剥削压迫,各地农民不断开展拒服劳役、怠工、抗税等多种形式的斗争。以约翰·保尔为代表的穷教士在起义前长期在群众中布道,用原始基督教的平等思想论证农民应当和封建贵族平等,愤怒的封建主干脆把他投入监狱。

1381年6月初,肯特郡起义群众占领了达特福德和梅德斯通,推举瓦特·泰勒为领袖。6月10日起义军进抵坎特伯雷,从监狱中救出约翰·保尔。6月12日,肯特和埃塞克斯起义群众十万余人会合于布莱克希思。6月13日,起义群众在伦敦贫民的帮助下进入城内。国王查理二世和一些封建主躲入伦敦塔中,起义群众完全控制了局势。他们焚毁封建主宅邸,打开监狱,释放政治犯,焚烧庄园档案等。14日,起义群众和国王在伦敦东北面的迈尔恩德谈判。瓦特·泰勒代表起义群众,要求取消农奴制,大赦起义者,在国内自由贸易,消灭领主对人民的奴役,规定每亩地征收货币地租4便士。在国王口头答应这些要求后,起义群众冲入伦敦塔,处死坎特伯雷大主教西蒙苏德伯雷和财政大臣海尔斯及其他一些封建主。同日,有一部分起义者,特别是埃塞克斯的起义者在得到国王给予的自由敕书后,受骗散去。6月15日,坚持斗争的起义群众再次和国王在伦敦北面的史密斯菲尔德进行谈判。他们进一步要求废除一切反动法令,取消领主权,剥夺教会财产在教区人民中分配,取消农奴制等。这些要求具有更激进的反封建性。在谈判中,伦敦市长沃尔沃思和国王的随从发动突然袭击,杀死瓦特·泰勒。随后追杀失去领袖的起义者。起义失败,约翰·保尔受酷刑而死。

你知道哥特式建筑的起源吗?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界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最负盛名的哥特式建筑有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

哥特式建筑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在12—15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另外,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用作市场和剧场。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哪座教堂被誉为“石头的交响乐”?

巴黎圣母院坐落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西岱岛上,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巴黎圣母院是一座石头建筑,被法国作家雨果誉为石头的交响乐。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歌特式”教堂,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圣母院的正外立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它被壁柱纵向分隔为三大块;三条装饰带又将它横向划分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个内凹的门洞。门洞上方是所谓的“国王廊”,上有分别代表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将其误认作他们痛恨的法国国王的形象,而将它们捣毁。后来,雕像又重新被复原并放回原位。“长廊”上面为中央部分,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中棂窗子,中间一个玫瑰花形的大圆窗,其直径约10米,建于1220—1225年。中央供奉着圣母圣婴,两边立着天使的塑像。两侧立的是亚当和夏娃的塑像。

教堂内部极为朴素,几乎没有什么装饰。大厅可容纳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讲台上。厅内的大管风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浑厚响亮,特别适合奏圣歌和悲壮的乐曲。

欧洲骑士文学有哪些特点?

欧洲骑士文学繁盛于12、13世纪的法国,主要形式有三种:骑士抒情诗、英雄史诗、骑士传奇。其中骑士抒情诗以《破晓歌》为代表,英雄史诗以《罗兰之歌》为代表,骑士传奇则完全出于文学的浪漫想象而由文人或宫廷诗人创作,数量众多、系统繁复,可以说是骑士文学的主要形式。

骑士的忠君、护教、行侠乃是以政治和宗教利益为准则的,实际上他们不但是封建领主所豢养的武力阶层,而且其自身也属于封建统治者。他们忠君、护教、行侠是建立在一整套封建伦理道德和基督精神之下的,以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和基督精神为最终归宿。

骑士文学描写骑士,采取传奇的题材,即非现实的叙事诗和幻想小说;以忠君、护教、行侠为内容;以英雄与美人,冒险与恋爱为题材;采用即兴的、自由的、浪漫的创作方法编纂而成。从某种意义上讲,英雄的最高荣誉就是被授予骑士的头衔,而骑士也就象征着英勇与忠诚。骑士的荣誉来自封建领主的授予。换言之,以全身之英勇与忠诚换取统治阶层的认可与表彰是作为英雄的最高价值或终极目的。

拜占庭艺术有哪些特点?

自从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个帝国之后,以君士坦丁堡(现在的伊斯坦布尔)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即被称为拜占庭帝国。其中蓬勃发展的东方基督教艺术也发展成为拜占庭艺术。拜占庭艺术在现今的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等地仍然有很多遗址。

拜占庭艺术的奥秘,在于拜占庭的艺术家能奇妙地混合单纯和复杂的形式,简化空间并强化戏剧性的效果,还将冲突性的故事安排在纯粹装饰性的画面上。他们的用色不再研究和模仿自然界的颜色,反而喜欢用一些浓烈而非现实的装饰性颜色:比如黄金、宝石蓝、深绿等,来表现自己的典雅品位和描述自己想象中富贵华丽的天堂。

拜占庭艺术的主要特点是:有华丽的贴金箔的背景,镶嵌马赛克的造型技巧,宝光流动的颜色变化,空间简化,戏剧张力强。头顶上神圣人物有金色圣光等。

尼卡起义是怎么一回事?

532年1月11日,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爆发了一场平民起义,起义者以“尼卡”(希腊语“胜利”之意)为口号,故称尼卡起义。起义是由皇帝查士丁尼的横征暴敛和官吏的贪赃枉法引起的。起义者袭击官署,焚毁富人宅邸,包围五宫。起义延续8天之久,控制了除皇宫以外的整个君士坦丁堡,并推选希巴提斯为皇帝。查士丁尼先是用罢免一些文官职务的办法,企图扑灭起义的烈火,缓和平民对官吏的仇恨,但未能奏效。后又假意认罪,答应实行大赦,亦未能成功。当查士丁尼企图逃走时,被皇后慕奥多拉阻止,并用激昂的言辞鼓励他和大臣们的信念。最后查士丁尼的大将贝利撒留施展阴谋诡计,将起义者诱进赛车场,利用雇佣军四面包围,残酷地镇压了这场起义。3.5万起义者被屠杀,领导人被处决,但起义沉重地打击了东罗马帝国的统治。

同类推荐
  • 间者

    间者

    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探花出身的秦络,本该有大好的前途。然而一场战争,国破家亡,不幸被俘。从他踏入草原的那一刻起,他的一生便处于黑暗之中,潜伏敌方,成为间者。苍茫草原上,古老而神秘的游牧民族中,上演一曲曲忠诚与背叛,信任与猜忌……
  • 世界帝国史话:罗马帝国

    世界帝国史话:罗马帝国

    本书向您叙述罗马帝国的兴亡时也和您一起领略罗马帝国璀璨的文明。罗马帝国是西方最为强盛的帝国,它创造了将地中海括为内湖的版图神话,称雄西方世界达数百年;它也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在疆域全盛时,罗马帝国控制着约5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罗马帝国对西方世界的影响可谓深远,其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给现在的西欧诸国留下了无数难以估价的宝藏,在今天的西方世界里,到处都有无法消除的古罗马影响的痕迹。此外,罗马帝国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西方世界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 赵德芳贤王之路

    赵德芳贤王之路

    烛影之下慈爱的父皇离世,母后形同幽禁,王叔贬官软禁,兄长自刎而亡,赵德芳与狄妃如何走过皇权虎视下的腥风血雨?身体的伤痛怎比内心难以弥合的悲哀,本书将带给你最不一样的大宋贤王,这里有最真挚的爱情、难舍的友情、逗趣的典故,也有刻骨的伤痛、悲情的人伦……以宋初三朝历史讲述赵德芳不平凡的一生,这本小说中有大家熟悉的人物:多才哀伤的后主李煜、凄美悲惨的小周后、是非难判的功臣潘美、无惧敌寇的忠将杨延朗、善谏贤能的寇准、勇武直率的呼延赞,他们各自的经历令人悲喜交加,更充满无奈和叹息……
  • 大汉王朝1

    大汉王朝1

    大汉王朝是一个充满了光荣与寂寥,童话般华丽的封建王朝,对于今天的中国人,这个伟大的帝国投下的背影与梦想仍值得我们去追忆与品位。“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
  • 日暮歌

    日暮歌

    没落公子许夕照在走投无路之下混入皇宫假扮太监,历经一系列机缘巧合,竟成了崇祯皇帝的贴身侍从。从心思摇摆不定几次想要逃离皇宫,到决定对崇祯不离不弃誓死相随,许夕照始终立于崇祯身侧几步之遥,见证着这个内忧外患,战乱不绝的时代,见证着十几年间起起落落,风风雨雨的明末历史,陪伴着这位有喜有悲、有笑有怒,或与历史评价不尽相同,却无比真实的崇祯皇帝,走完了大明王朝最后的一段岁月。
热门推荐
  • 不可刹那无此君

    不可刹那无此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亲吻我的彼得潘:明瞳

    亲吻我的彼得潘:明瞳

    七落,寒冬生。嗜好极多。最讨厌的事情是没有存在感,思维呈现跳跃式,喜欢不断地反省自我。在喧闹的吵嚷之市中,希望能够保持从容与淡静,不去模仿别人,也不愿复制自己,崇尚柏拉图式人生。
  • 逆天凤:王的女人谁敢惹

    逆天凤:王的女人谁敢惹

    她,出身名门却流落在外。她向全天下证明血统确实不能换饭吃,但是却能绽花锦绣河山。没娘疼没爹养,认命;夫君不喜欢,认命;于方宅无为碌碌,认命;被歹人害死又让她重生,那么这命,可就不能再认了……
  • 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

    “Iloveyou根据加法交换律可以得出Youloveme.不是吗?” 男人看着她,眼里是星星点点的温润笑意,橘黄色的暖光打在他身上,显得冷峻的侧脸轮廓格外柔和。少女愣了愣,脸有点红。tip: 傲娇腹黑男Vs呆萌二傻女
  • 原谅我,依然爱你

    原谅我,依然爱你

    我用了十年的时候,一直试图忘了你。再遇,我只看了你十秒,我又如那些年般,看到绚烂的夏花,澄澈的溪水,看到单纯美好的日子,这世间只要你在,那便只有你,也只会是你。所以,原谅我,依然爱你。
  • 我家的纯情俏公主

    我家的纯情俏公主

    苏则前世是一个吊丝混混,没有一技之长,生平只信奉一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这一句话,让一个没有学历没有技术的混混在大明朝长袖善舞,如鱼得水。吃最好的料理,住最豪华的房子,睡最漂亮的妞,娶大明朝的公主。
  • 你好,King先生

    你好,King先生

    云想想上辈子是个风风光光的大明星。这辈子她想要做个兢兢业业的好演员。爱惜羽毛,宁缺毋滥,不靠粉丝数量说话,作品才是底气。脚踏实地的靠自己一步步迈向王座,却一个不小心与那位世界级大佬产生纠葛。从此以后大佬会悄悄在微博上关注她,会以送她高科技保护物品为由,制作一个只有无名指能够戴上的戒指套路她,会美其名曰他们家族以让恩人涉险为耻辱而监视她!直到她被他箍在怀里:“你现在太危险,只有做我的太太才能安全。”云想想:……
  • 消失帝国:情惑亚特兰蒂斯

    消失帝国:情惑亚特兰蒂斯

    一份古老的卷轴带着命运的诅咒和神奇的预言,在古老的大西洋上掀起了一场空前绝后的惊涛骇浪,而她也因此成了一切阴谋与灾难的导火索。国王、王子、邪恶的神官都成了爱情场上的角斗士。英雄、王者的残酷之争;权力欲望的惊心掠夺;神秘的身世;扑朔迷离的阳谋暗斗;情感在炽热与冰冷中的搏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道元论

    道元论

    北溟的鲲鹏,掀起垂天之云,便是一场天池的浪歌怒飞在彼苍;埃达的黑龙,啃蚀尼伯龙根,便是一幕诸神的黄昏倾塌在中庭。星空彼岸,诸天降临。神话篇章再被续写,英雄史诗又将吟诵。远古圣人,西方众神。这是愚者的时代,这是圣人的余晖,击壤之歌,又一次回荡在河洛的墓巅。
  • 未来之另类母系社会

    未来之另类母系社会

    男女平等?喔,不不不,绝对平等不了!当人类的野心造成了人类自身的毁灭,当繁衍成为了人类自身最大的危机的时候,男与女的地位,完全翻了个,一个新型的母系社会不得不逐渐形成。异能、武能能否觉醒,完全是要看孕育他的母亲,女性的地位变得空前重要起来。元婴老祖莫名其妙地来到了这个另类母系社会,不得不为保护自己的未来子女,打起精神,斗智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