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3700000002

第2章 千古修身名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1)

礼,与其奢也,宁俭

【出处】出自《论语·八佾》

【释义】礼仪,与其奢侈,不如节俭。

【解析】礼多人不怪,怪就怪在为礼而礼。践行礼仪在于内心诚敬与否,不在于形式。例如见面握手,有的人生怕对方感受不到自己的热情,用力攥紧对方的手不放,仍嫌不够,还要剧烈摇晃、拥抱……这就是礼太奢,让人无所适从,只能适得其反,还不如简单诚恳地握一下,更容易让人接受和明白。婚礼,人们总是大操大办,讲究排场,似乎忘记了它的意义在于祝福新人。况且,这种奢侈的婚礼理念是一种过度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炫耀傲慢的心态。如此奢办婚事,只会耗费钱财和精力,浪费资源和时间。

礼之用,和为贵

【出处】出自《论语·学而》

【释义】礼的作用,最主要的是使人和谐共处。

【解析】人难免自私,人与人之间难免有冲突,如果人人自私无礼,社会自然永无宁日。礼的作用就是调节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增加人的文明性,减弱竞争的残酷剧烈,提高社会的温情与和谐度。有时,一声“对不起”,便能化解剑拔弩张的冲突,一句“不要紧”,便能给人送去一阵温暖的春风。但过于讲求和气,凡事小心翼翼、唯唯诺诺,就算自己是对的,也不敢争,生怕得罪了别人。这就是“知和而和”,为了和气而和气。在自我和他人的天平上,这类人过于偏重于他人,是矫枉过正了。

礼的作用,是在自我和他人之间保持一种平衡。“以礼节之”要适度,既不能目中无人,也不要懦弱卑下,而应该不卑不亢。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出处】出自《论语·雍也》

【释义】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做作。只有做到文采与质朴兼备,两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才是君子。

【解析】人如果没有质朴之性,即使再有气质,也会令人讨厌;反过来,如果只有质朴之性,而气质全无,也是令人厌恶的。假如你热了,不管什么场合就把外衣脱下;你走路走累了,就把脚放在办公桌上;或者你饿了,吃饭时口中吧唧作响,喝汤时满嘴流油……诸如此类,你毫无遮掩,倒确实是质朴,只是会让周围的人感到不愉快或者不舒服。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出处】出自《论语·述而》

【释义】孔子在有丧事的人身旁进食,从没有吃饱过。

【解析】孔子在参加丧礼时怎么会吃不饱呢?因为服丧者有悲哀恻隐之心,而并非酒桌饭菜不够吃。这一礼仪对我们今天在参加葬礼时仍有借鉴作用。本来失去亲人就是一件极度悲伤的事情,如果我们去参加丧礼而不顾及周围的环境气氛,不顾及别人的感情,只顾自己的口腹之欲,是非常失礼的行为,也是对死者的不尊重。

办丧事,在于感谢亲朋好友对故人及家庭的关心,以及丧事料理的操劳。但是现在某些“孝子贤孙”却一味追求所谓的风光体面,大操大办,只为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昭示他人“我是一个孝子”。丧葬本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但如果大操大办,追求“酒足饭饱”,举办丧事还有何意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出处】出自《诗经·卫风·硕人》

【释义】巧笑的面靥多好看,水灵的双眼分外娇。

【解析】在人们的交谈中,双方身体语言使用最多的就是“眼神”。人们在谈话时,只要不是与盲人相会,他们的眼睛常常超过了有声语言。有些说不清的内心情感,可能一个眼神就表达了。然而,有些眼神却足以让人们感到不安。在与陌生人的视线相遇时,我们时常会慌张地把视线转移到别的地方,这是在暗示“我不认识你”“我和你没有任何牵连”;在与朋友说话时,我们时常会紧紧地盯着他的脸庞,表示“我在听你讲话”“你说得真好”等等。其实,平时我们在与人交谈时,注视对方的眼睛是一种礼貌。但如果不掌握一定的度,常常会令对方感到不适甚至不悦,反而是一种失礼。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出处】出自《论语·子罕》

【释义】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当官的人或是盲人时,即使对方年少,也一定要从他的坐席上站起来;从他们面前经过时,则一定会改步快行。

【解析】以礼待人,不以对方的身份、地位而有所不同。对有官位的人,应该表示尊敬;对身上戴孝的人,他们是遭遇不幸者,也应该表示尊敬;对盲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叫“弱势群体”,更应该表示尊敬。你不要打扰他们太久,不要惊扰了他们的伤痛,你应该悄悄地从他们面前经过。这就是一种礼仪,这就是对人的一种尊敬。如果我们都具备了这样的道德观念,相信终有一日会真正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

我们对于那些比自己富裕的人、比自己社会地位高的人、比自己有名的人容易表现出自己的尊敬之意,而对于那些比自己贫穷的人、比自己社会地位低的人、比自己学问低的人不容易表达自己的尊重之意,这是值得我们经常反省的。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出处】出自《论语·乡党》

【释义】乡亲们的饮酒仪式结束时,(孔子)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然后自己才出去。

【解析】尊老敬老不仅是一种孝道,更是一种礼仪。这种礼仪在今天仍值得我们继续保持,不管是聚餐、座谈,还是观看大型晚会……在散场前都应该让老年人先离场,之后我们再离场。

“老”的含义在古代比较单纯,仅指年龄而已;在今天,则除了年龄之外,还包括阅历、资历等许多东西。比如说,尽管两个人年龄差不多,但是你比我进这个企业早,对我来说,你就是我的前辈,你对这个企业的贡献就比我大,我就应该尊重你,这是在平等的彼此尊重的前提下更高一层次的尊重。

不学礼,无以立

【出处】出自《论语·季氏》

【释义】不懂得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解析】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没有基本的礼仪是不行的。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切记这一点,更要做到有的放矢,展现自己好的礼仪风貌。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出处】出自《礼记·曲礼》

【释义】人有礼仪规范就会和谐,没有礼仪规范就会有危害。

【解析】在生活或工作中,若不想遭人嫉妒乃至怨恨,最好的行为便是“凡事以礼为先”。也许你不经意的一种行为,随地吐痰、出言不逊、耀武扬威……别人都会对你产生反感,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就此大打折扣。德国有一句谚语叫“脱帽在手,世界任你走”。有礼节不一定总能为你带来好运,但没有礼节却往往使你与幸运擦肩而过。要想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走得更远、更好,就要时刻注意保持礼节。

礼,不妄说人,不辞费

【出处】出自《礼记·曲礼》

【释义】礼是不能随随便便取悦于人的,也不可说多余的话。

【解析】礼仪的教育就好比是一对宝剑的砥砺,材质再好的人,也需要它的打磨。所以,如果不刮去它表面的生涩,不砥砺它的锋刃,那么这把剑连绳子也割不断。

在我们的身边,总会有这样的一些人,为了获取朋友的好感或是得到上级的肯定,经常别人说什么自己就说什么,结果被别人所忽视,在朋友和上级心目中的地位也不会很高。还有一些人,他们喜欢向别人倾吐苦水,无论是情感危机中的失恋、婚变,还是工作危机中的工作上不顺心,对老板、同事有想法,统统向别人坦露。虽然这样的交谈可以让你们亲密无间,但时间一长就会令人感到乏味,何况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能够严守秘密的人很少。说话要守“礼”,既要在尊重他人的意见的同时说出自己的心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要把握说话的内容和分寸。没有礼,一个人的语言再优美动听,也都不过是不可触摸的空话。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出处】出自《论语·里仁》

【释义】君子知道的是义理,小人知道的是私利。

【解析】对于义和利的态度,是孔子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在孔子眼中,道德高尚的君子重义而轻利,见利而为的小人重利而轻义。前者受人尊敬,而后者却让人生厌。

小人唯利是图。他心无旁骛,不顾一切地逐利而行,甚至为盈六欲而隐七情,为平欲壑,不择手段,不知廉耻,置一切道义于不顾,头尖尖的,寻找利益的气息,一路钻营。小人凡事以利的角度出发,如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心里还能顺畅;一旦稍有差错,最容易产生怨恨心理,认为周围的人在与自己作对。而在君子眼中,仁义重于金钱,当朋友需要资金周转时,即使自己囊中羞涩,也会竭尽全力帮助朋友。

孔子把“义”与“利”分别开来,并以此作为衡量君子和小人的标准,其良苦用心就是要让我们重义而轻利,不要唯利是图,只知道一心追求利益而舍了道义。

见利思义

【出处】出自《论语·宪问》

【释义】面对利益时要考虑是否符合道义。

【解析】利,是人之所欲。人要生存,要解决衣食住行问题,就不能没有对利的追求。人还要求不断改善生存条件,过更好的生活。这都是人之常情。但是,对利的追求,应该受到一定的制约,应当不失德义。如若我们取了不义之利,则心不安,受之有愧;而且他人不服,法也不容,甚至后患无穷。宋·陈普说:“利出私情害万端,义循天理乐而安。”为了眼前一时的不义之利,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身败名裂甚至惹来杀身之祸。

为了一己私利而置德义于不顾的人,是有失人格的人。这类人定会为人所不齿,遭人唾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见对自己有利的事,可多考虑一下义的方面。“义”就是“宜”:看看这个利是不是合理、合情、合法。

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出处】出自《论语·子罕》

【释义】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柜子里,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

【解析】如果无意中得到一块稀世珍宝,你会怎样选择呢?是交公还是据为己有,抑或以高价卖给他人?古时人们多以“待价而沽”作为自己的筹码,只要价钱合理就出手,现在的人们依旧遵循这一潜规则。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说,如果藏之深山或束之高阁,即使再好的东西也会失去其价值。

可是在作出利益的选择时,我们也要慎重考虑是否符合“义”。于家人、于朋友、于公司……是否公平?这一行为是否伤害了你们之间的感情?其实,追求利益是人之常情,只要符合道义;否则,你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出处】出自《论语·阳货》

【释义】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

【解析】关于勇敢,不同文化修养的人和不同年龄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对于小孩来说,只要是别人不敢做的,有人敢去做,就会被认为是勇敢的。长大后,对勇敢的理解有了变化,敢于去做有危险性的事被认为是勇敢,并且所做事情的危险性越高代表其越勇敢。孔子则认为,能够不顾一切地维护义的人才算是勇敢,这其中,能因为不义而感到羞愧的也算是勇敢,即“知耻为勇”。

一个人的勇敢如果不是为了维护正义,那就是匹夫之勇,是不值得尊敬的,因为那样的勇敢只能是一种暴力,一种违法乱纪的野蛮行为。用自己的勇气去偷去抢,那不是真正的勇士,是对别人生命和自己生命的一种糟蹋。一个真正勇敢的人在面临贫苦和苦难时,始终坚守“义”,不会因环境的影响而动摇。

放于利而行,多怨

【出处】出自《论语·里仁》

【释义】为追求自己的私利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解析】追求利不仅指追求钱财、物品、升官发财,凡对自己有好处的利都追求。然而以谋利为根本动机,以追逐利润为首要法则,对人心、对社会都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作用。奸商囤积居奇,不法生产者制造伪劣商品,股票投机希望一夜之间变为暴发户,以及全民经商、全国炒股,都是利欲腐蚀人心与社会的表现。因为利是生命中原始的占有冲动,往往会不顾人间道德侵害他人与社会。

人在社会上的一举一动,凡与自己有利益的才去做,没有利益的就不去做,这种人在社会上立不了足,只会招怨。因此,早有先见之明的孔子,提醒人们要清醒认识到极端自私的求利心理与行为对人心、社会有腐蚀作用。

我欲仁,斯仁至矣

【出处】出自《论语·述而》

【释义】我内心想到仁,仁自然就会来。

【解析】许多人都知道仁爱很好,很值得去追求,但是一看到仁的标准有那么多,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孔子在这里告诉我们仁的标准虽然很高,但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任何人都有能力可以争取达到的一个目标。追求仁的修养,不是有没有能力的问题,而是愿意不愿意的问题。学习和培养仁爱精神,可以从我们所接触的人开始,可以从每一件小事开始。“仁”并不是看不到、摸不着、很高远的,只要在观念上引发仁慈心,去爱别人,有一点爱心存在,就是仁爱,就可达于仁道。

仁不以勇,义不以力

【出处】出自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

【释义】施行仁义,不能凭借勇猛与暴力。

【解析】仁义,常常被人们理解为“哥们义气”。如果一个人受到欺负,其他人则愤愤不平,出于“仁义”,对外人轻则言语辱骂,重则拳脚相加,甚至手拿棍棒、片刀追打。既是“仁义”,就要“勇”字当先、勇往直前,否则对不起朋友,何况,现在不表现勇气,更待何时。虽然生活中不能缺少勇,但是并不意味着处处需要勇、时时需要勇。勇是你走出困境的奋力一搏,是你迈向成功的基石。朋友有难,需要你的鼎力相助,但不需要你的勇猛与暴力。暴力是解决不了仁义问题的。

仁者不乘危以邀利

【出处】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释义】仁义之人不会乘人之危而取利。

【解析】“取之有道”的这个“道”在今天的主要内涵是“法律法规”,依法取利,就是可贵的“取之有道”。说到底,也就是仁义之道——仁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于个人是这样,对于企业组织更是这样;否则,你的所得将是不“义”之财,不能长久,甚至会给你带来长远的伤害。

义利和合,义利兼顾,既知其分,又知其合,互相协调、制约,并使两者有一定张力,使人谋利时不忘义,以义制约、指导谋利,讲义时兼顾利,使其有谋利的积极性,并由谋私利而推及公利,这是人生应走之路。

修辞立其诚

【出处】出自《周易·乾·文言》

【释义】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解析】“诚”有多种含义,如诚实、诚恳、忠诚等,但其核心意义是真实而不虚妄。诚是作用于人的内心的道德规范,要求人们能够保守内心的本真,真实表露自己的心声,丝毫不加任何掩饰,真正做到表里如一。只有首先不欺骗自己,达到内心的真诚,才不至于去欺骗别人。诚的最高境界是“真”。人的言论应该以诚信为本。这里的诚信包括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名实一致,是说言论要与事实相符;言行一致,是说言论要与行动相符;表里一致,是说口里说的与心里想的相符,不能口是心非。要想做到保持自己的人格“修辞立其诚”,就要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

轻诺必寡信

【出处】出自春秋·老聃《老子》

【释义】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解析】凡是轻易承诺的人,必定缺少信用。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一是一个人轻易承诺,也许这是一种缺少诚心的承诺。凡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轻易许下承诺的人,在执行的过程中必然困难重重,很难遵守他的诺言,这种承诺本身也就缺少信用。二是一个人轻易承诺,别人看到他不能兑现承诺,那么就会对他失去信任。

同类推荐
  • 那些“穿越”的孩子

    那些“穿越”的孩子

    农民工子女从不发达的乡村到繁华的大都市,从乡音、乡情到很不熟悉的语言与人文环境,从离别后的重逢到重逢后的离别,这些一次一次“穿越”的孩子值得关注。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农民工离不开他们的子女,这些“穿越”的孩子也要有他们的精神家园,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每一个具体的生命面前显示其温情,是本书提出的一个问题。
  • 电视采访

    电视采访

    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引发了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关注。本书紧贴国内外形势,围绕气候变化涉及的自然科学、国际政治和国内政策选择等领域,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的重大影响,阐述了低碳经济和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主要国家温室气体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政策,着眼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碳排放格局,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对策建议。
  • 国际危机传播

    国际危机传播

    由高晓虹和隋岩主编的《国际危机传播》结合丰富的案例,在厘清危机传播与国际危机传播的关系、剖析危机传播国际化趋势的基础上,对国际危机传播中媒介组织的社会功能、生产机制、报道策略,以及公共政策、文化在国际危机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创新性地引入修辞学和阐释学理论,对国际危机传播中的文本修辞和过度报道进行了详尽分析。国际危机此起彼伏,国际危机传播影响深远,如何临希不乱,有效地进行媒体传播,帮助各方面转“危”为“机”,是《国际危机传播》的宗旨所在。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融入日常生活,并成为广大民众人人奉行、时时奉行但其自身并不自知的日用常行,才能称得上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实现作为“兴国之魂”的立国价值,此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育”的要旨。本书以日常生活为研究视域和思维框架,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维分析,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尝试性探究。
  •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看似熟悉(如对心理效应词条和具体的传播活动)但又有些陌生的内容。它是以词典的形式,把精心选择的130条心理效应和生机勃勃的传播活动(包括新闻传播、广告传播、影视传播等)联系起来,用心理效应所包含的理论和知识去诠释传播活动中的传者及受众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反之,又用丰富多彩的传播实践活动去验证心理效应的内涵。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新闻与传播心理学案例教学的教材,也可以把它视为一本传播心理效应的词典,同时它还是一本有关传播心理学方面的趣味读物。
热门推荐
  • 闪婚强爱,娇妻送上门

    闪婚强爱,娇妻送上门

    他是她救下的路人,她是他闪婚的挂名妻。领证时,他再强调:“我或许终其一生都不会爱上你!”她笑得轻松明媚:“我知道,我也是!”这是一场无关乎爱情的婚姻。说好的婚后互不干涉,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活悄然发生了变化。某男开始嫉妒每一个出入在她身边的男人,疯狂地嫉妒曾经出现在她生命里的男人。更不放过任何在她身上贴上‘韩太太’标签的机会。说好的一生都不会爱上呢?
  • 傲娇殿下请接招

    傲娇殿下请接招

    母亲是当朝长公主,父亲是镇国大将军,舅舅是当朝皇帝,穿越过来的慕嫣然简直要仰天大笑三声!这家世背景,想要日子过得不肆意都难!可她为何莫名其妙就变成了内定的太子妃?看着皇子们一个个眼冒精光讨好的样子,她不由在心里给穿越大神竖起了中指!历史上当太子的就没几个好下场!她才不要做这倒霉的太子妃!等等,那个七皇子是怎么回事?想为了皇位巴结她,又瞧不上她?小样,她可是京城第一美女!竟然还嫌弃?哼,七皇子,你成功引起了本姑娘的注意,等着接招吧!
  • 心的出路

    心的出路

    《心的出路》献给那些正遭遇生活的困扰,想要改变生活现状,却不知道怎样改变,如何选择的人希望此书能让你明白,那些令你无法前行的镣铐其实是你自己假象出来的只有明白这一症结所在,你才能找到解决你情感纠结问题的最佳方法鼓起勇气,为拥有一个更有意义和更加美好的人生而努力奋斗。
  • 粽香在舌尖舞蹈

    粽香在舌尖舞蹈

    乡村是永远的家园,行走乡村总能让人亲切平和。乡村生活在作者笔下充满诗意,童年岁月、儿时游戏、农家生活,在作者的笔下还原昨天的面貌,即使曾经的苦难也存有温馨。乡村离都市越来越远,顺着作者的目光,我们走回过去,走进乡村,感受乡村的诗意和醇厚。而文化是观照一个区域的坐标,无论是林语堂、周碧初或者是三平寺、灵通山,人和景的融合,物和事的渗透,在作者的笔下,遥远地平和走来。但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区域的地理概念,更多的是一个区域的文化散发岁月的芬芳,让我们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
  • 大唐权臣姜皎

    大唐权臣姜皎

    大唐明皇开元五年五月末。西京长安,骄阳如火。空气中似能嗅出尘土被阳光炙焦的味道。长安城中最著名的暗探,官衔左金吾卫副队正的叶十朋在城南昭国坊有一所不大的宅院。只说是宅院而不称之为家,这是因为叶十朋虽然四十岁了,却没有妻小。虽说没有妻小,他的宅院中却又大模大样地住着一位肤似羊脂,瞳如绿玉,看上去年方十八九,也许是二十一二岁的娇媚的波斯姑娘。这位姑娘出生在长安,她的波斯名字是黛洛丝,汉名叫如意。“快些起来吧。天下人哪有这个样子晒肉的?难道真要烤成个外焦里嫩才好起身?”
  • 洪荒帝尊

    洪荒帝尊

    这是一个荒芜的世界,在这里,洛风一路成长,从小部落里走出来,一步步成圣做祖。从得祖器开始,就已经注定了,他这一生,决然不平凡。
  • 心理学与人生

    心理学与人生

    本书探讨人生中的重大问题与心理学的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生命中的每一个环节,将这些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却往往也是最本质的问题提出来,然后进行思考和解答。
  • 奇异梦界

    奇异梦界

    在梦的世界里可以做什么,是否真的可以坐拥无数美女和金钱,又或者开创一片丰功伟绩。主角宋晨误入【奇异梦界】,坑蒙拐骗中结实了一群励志祸害苍生的伙伴,从此他的人生走向了一条荡气回肠的不归路。我们的目标是:在游山玩水中顺便拯救下世界!【书友交流群,随意可进:84189235】
  • 朔古纪事

    朔古纪事

    修仙起源于蛮荒,经过洪荒的洗礼,太古的发展,上古的壮大,中古的兴盛,到达如今朔古的鼎盛。一位位年轻的天才相继出现谱写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时代——朔古。本文讲述的是在修仙鼎盛的朔古时代,修仙者的修仙成长史。
  • 随人乱

    随人乱

    ‘’哎?这不是那个硬闯三界的那个孩子吗?‘’‘’啊?还真是,她现在还这么悠闲,全世界的人都在抓她。‘’在远处的孩子瞟了那堆起哄哄的人,嘴角一钩,笑了‘’罢了,随人乱吧,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