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5900000003

第3章 谁是“80后”(2)

2002年7月7日,在全国各地的高考考场上,2967万人的考生大军奋力拼杀。也是那一年,我们第一次实行“3+X”。我们这群80年代出生的孩子啊,总是如此毫无准备地赶上很多个第一。从上初中开始,我们似乎一直在遭遇教育改革,什么考试改题型、改方式、改时间,都正好赶上我们中考或者高考。好不容易从一堆改革考试中侥幸活过来,又遇上了国家高校的扩招,谁都可以混个大学文凭。

大扩招

2002年,全国再次大面积扩招开始。

那一年,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扩招,好像上大学从此就是一件不费力气的事情。还有一些人,比如我们的老师,则告诉我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样的道理。我们每个人都背负着一个沉重的蜗牛壳,好像在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面前如果错过了就万劫不复一样! 也是那一年,走进了大学的我们发现很多师兄师姐们看我们的眼光都怪怪的,他们说:我们现在比起他们那时候来简直就是……他们的那声“啊”和他们的目光,让我们觉得他们就像一点点磨出的细粮,而我们就像将就着装袋的粗粮。

从那一年往后系里一年比一年招的学生多,从一开始全系的人在一间公共课小教室上课,发展到了要到公共课大教室开会,又到了要去阶梯教室开会,可是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恐慌还不止于此,而是越来越多的人与越来越不够用的浴室、寝室、自习室、阅览室……学校不停地盖楼可还是追不上学生膨胀的速度。甚至于,越来越多的学生与相对减少的教师让我们感受到我们的大学教育仿佛越来越重量不重质了。

可是真正了解大扩招带给我们的痛楚还是在2003年的这个春天。当前辈们走在人才市场里时,我们发现大扩招带来的是更多人的走投无路与更多的失业,我们才知道了:“飘”未尝不是一种选择。因为,对于并不缺少本科生的今天,在这些或大或小的城市里,除了这样漫无目的地漂泊,我们还能怎样呢?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们或许能感受到“80后”身上所负载的重担超过世人的想象,他们就像是被束缚在笼中的小鸟一样,面对着重重压力,大口大口地喘息。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那首老歌——《我是一只小小鸟》,歌词唱道: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一只小鸟,想要飞却怎么也飞不高。也许有一天我攀上了枝头却成为猎人的目标,我飞上了青天才发现自己从此无依无靠……

每次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是睡不着,我怀疑是不是只有我明天没有变得更好。未来会怎样究竟有谁会知道,幸福是否只是一种传说我永远都找不到。

我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呀却飞也飞不高。我寻寻觅觅,寻寻觅觅一个温暖的怀抱。这样的要求不算太高?

所有知道我的名字的人啊你们好不好?世界是如此的小我们注定无处可逃。当我尝尽人情冷暖当你决定为了你的理想燃烧,生活的魔力与生命的尊严哪一个重要?

活在“战场”上:当“80后”被“群殴”

“80后”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人注视,“小皇帝”、“小公主”、“垮掉的一代”……人们丝毫不顾及他们自身的感受,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想当然的给这一代人起了一个又一个非善意的绰号。如今,又有人称“80后”为“草莓族”,他们认为“80后”外表光鲜但怕磕怕碰,是承受不起挫折和压力的一代人,浮躁功利、缺乏责任感,难以肩负重任。由“80后”引出的焦点话题也是层出不穷。“啃老族”、“找工作难”、“大学恋爱同居”、“缺道德少教养”……对于“80后”及这一代人引起的问题,一时间充斥了各个角落,对于“80后”的批判之声也此起彼伏,铺天盖地的谩骂与指责接踵而来。“80后”不仅要问:为什么要“群殴”我们?只因为我们生在了“80后”,一个我们无法选择却只能被迫接受的时代?

在这里,让我们听听“80后”发自心底的呐喊吧:

措辞的偏执,论调的不公平,谁在胡乱地高喊!

“80后”并非是你们沸沸扬扬批判的肤浅。

“80后”自我,是因为我们充分有自信!

“80后”不肯满足现状,因为我们唾弃平庸!

你们所谓“80后”的一切“恶习”,那是你们眼里没有发现的也不会懂得的自信和霸气十足!

热爱祖国、激情正义,敢于承受任何挑战和压力,不卑不亢,这才是真正“80后”的命题!

我们聚集着青春给予的力量,时刻准备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

我的2008!让世界看我们的!

我们就是这么嚣张,因为我们是不可复制的80一代!

众所周知,“80后”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长大的,“80后”的成长过程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是同步进行的。在各种各样的思潮不断涌入中国的时候,“80后”们还是一群孩子。他们把各种思潮变成了自己的流行文化,追之信之。而相比之下,20世纪8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头脑中则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颇深,在接受新鲜事物方面难免有所阻隔。而“80后”,从他们识字起,就在不同的思想意识中徘徊。各种新思想新浪潮,都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西文化的交融,集中地体现在了“80后”的这一代人身上。

对于“80后”的孩子,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个事情,说:中国小孩和美国小孩一起参加夏令营,中国的家长给孩子带的东西多半都是吃的,而美国家长给孩子带的却是猎枪、刀子、打火石等野外生存物品。由此可见,美国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是独立式、自主式的;而中国家长却是溺爱式、依赖式的。从此,很多的中国家长开始尝试让子女进行独立思考的教育方式,而这种尝试的第一代受益者就是“80后”。但是这种教育的后遗症也随之而来:他们不相信大人们的观点,他们相信真理在自己的手中。这也就是为什么“80后”不相信很多长者的话,也不相信什么权威的认定,他们只相信用自己的眼光来判断是非真伪。“80后”维系社会关系的纽带是很简单和率直的:一切以自我利益和自我感受为纽带,合则聚,悖则散,绝不勉强。正是基于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使得“80后”在别人的眼中显得是那么的特立独行,与众不同。

我们知道,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精神成长的资源,它可能来自前辈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承,也可能来自他们所处时代的文化环境熏陶。两者同样重要,共同构筑着人们精神坐标的轴——继承与发展的纵向和横向。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生活在每个时代的人们,都会深深留下那个时代的烙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人的长处,在于他们吃过苦,加之他们经历了社会上许多的风风雨雨,使之精神坚强,这是其优势。而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的“80后”,处于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飞速发展的经济让世界为之瞠目。幼时未曾尝过物质匮乏,少年时感受过科技进步,青年时代又迎面西方价值观,这都反映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中去,也体现到这些年轻人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上来,与五六十年代的人出现了所谓的“代沟”。

其实,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具有当时社会特征的精英,有摆脱不了的时代烙印。社会生活的存在总是多元、多层次的。我们不必为一些年轻人身上出现的某种社会现象而耿耿于怀,甚至于提出这样那样的担忧,认为他们无法担当重任。“80后”的年轻人身上虽然出现了一些时尚性陋习,但究其根本,这改变不了他们积极向上的总体趋势。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应平心静气地看着“80后”在属于他们的时代舞台表演,炫耀出属于他们的光芒。

比“80后”还“80后”:火星来的“90后”

“80后”的人向来被认为是叛逆的代名词,叛逆、冲动、过于张扬、自负、骄傲、感情泛滥……“80后”们在跌跌撞撞中熬过来了,成长了。经历了从幼年期、成长期、半成年、平台期、亚熟期,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了。正当“80后”们逐步进入社会的舞台,准备大展拳脚之际,却突然间发现后面“90后”们拎着“刀枪棍棒”紧紧地跟在自己身后。今年,2008年,是“90后”第一代踏入成人行列的一年。他们比“80后”还要“80后”,甚至有人说,他们来自火星。说他们来自火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他们喜爱非主流,善用火星文……

火星文

火星文,从字面上可解释为火星人用的文字,而实际所表达的意思就是,所用的文字会让人难以理解,使人们造成阅读困难。火星文是对汉字的一种扭曲的书写形式。它一般表现为在一个词或一句话甚至一段话的文字中,大量使用字形与原文部分相似的别字的行为。这些别字的来源五花八门,大多出自繁体汉字、日文汉字和生僻字,另外也有部分简体汉字,甚至还有日文假名、汉语拼音字母等,有时还夹杂一大堆杂乱的符号。由于这种文字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文字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并且相当奇异,所以就被人们称为火星文。

非主流

主流是一个时代的、大众的潮流。那么,非主流是什么?非主流当然就不是跟随大众潮流的东西,另类些,张扬些。或者超前,或者滞后。非主流即是在同类别中不是现在最流行、最常见的。大多时候,非主流的主体都难以被大众社会所接纳。“90后”们受非主流影响较大,因此人们对于“90后”那些乖张、叛逆的表现深恶痛绝。

有人说,“90后”是“80后”年轻时代极端思想的复制品,他们把当初“80后”当初只敢想象的事情变成了现实,他们是一群比“80后”还“80后”的人。“80后”属于叛逆,而“90后”在延续“80后”的叛逆,并且将其发展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程度。“垮掉的一代”这种曾经是专属于“80后”的声音现在又在困扰着“90后”。对此,已经在社会上有了话语权的“80后”明确地告诉大家:“害虫年年有,不只今年多。”没有必要因为一两个人的行为而否定一代人,“80后”没有垮掉,“90后”当然也不会!

一位朋友曾在博客上记录了这样一件小事:

早上出门上班,开门时已听到电梯在响。估计电梯已经关门下去了,唉,看来还要等待。慢步走到电梯口,却发现门还在开着,一个大约一二年级的小女孩,一个典型的“90后”在按着电梯等我。“谢谢”我礼貌地向小女孩表示感谢,内心十分感激。小女孩没有应声,电梯门关上了。我退到女孩后面,暗暗观察这个小朋友,利索的马尾辫,整洁的校服,可爱机器猫的书包,上面还印着学校的名称“xx小学”。一楼很快就到了,电梯门一开,小女孩就率先走了出去,推开大门,看了尾随其后的我一眼,便安静的扶着门手,站在门旁边。天啊,她竟然是在为我开门!我再次说了谢谢,心里却满是感动。

现在的网络上,很多人大骂“90后”的乖张,他们的炫富,叛逆,野蛮,没有教养……这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关注,同时让我们对这代人的未来产生了无限的担忧。是的,很多小孩子被惯坏了,不懂得尊重、关爱。但是今天,我遇见的这个小女孩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温暖,真是个好孩子,我想在这个好孩子的背后一定有良好的教育,或来自于知书达理的家长,或来自于完善的学校教育,不管怎样,作为未来社会的生力军的一员,这个小小的“90后”让我看到了社会未来的希望。不要怪“90后”们的炫富,那是因为父母给了他们太多支配金钱的权力,而他们并不知道钱来得辛苦;不要怪“90后”们叛逆,那是因为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少得可怜,大人们的大多时间都在工作及应酬中消耗,留给他们的实在太少;不要怪“90后”们野蛮,那是因为父母常常用暴力遏制他们的淘气,或自己为了某些事情对别人破口大骂,拳脚相加,别忘了,孩子是父母的翻版;不要怪他们没有教养,先问问自己,有没有真正引导并教育过他们!

可见,“90后”与“80后”一样,只是时代不同,并不意味着垮掉。“80后”成长在90年代,90年代中国正在疯狂向国外学习技术,成长在这一年代的人是虽然很自我,但是仍保留有一定的谦虚和向心力,在突发事件的激发下会转变成无限的爱国热情和拼搏精神,他们是这个时代的主导。而“90后”长在21世纪,21世纪初,中国已经在世界上多个领域中站稳脚跟,并一举拿下90年代没有成功获得的奥运主办权。成长在这一代的人是有自大的根基的,虽然这种根基是源自于“60后”、“70后”甚至“80后”的奋斗。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当“90后”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便做好了成为未来主导的准备。

这些年来“垮掉的一代”的责备,一直将“80后”们压得喘不过气。有一位“80后”在听到人们将“垮掉”的头衔强加在“90后”身上时,他大声疾呼:“这又不是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必要一代一代往下传!人可以评论历史,但是对于评论当代社会、当代人,你应该掂量一下自己的资格够否?如果你不明白,再怎么聪明也只是愚智的表现……”

同类推荐
  • 胡适治学讲演集:提高

    胡适治学讲演集:提高

    《胡适治学讲演集·提高》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治学方面的讲演,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 国际传播策划

    国际传播策划

    新世纪以来,国际传播政策、责令及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提高国际传播效果、优化国际传播策略重要途径的国际传播策划日益受到关注。由张艳秋和刘素云主编的《国际传播策划》由学界和业界专家联手打造,是国内第一本关于国际传播策划的综合性研究著作,采用了理论梳理及案例分析相呼应的编写方式,以求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国际传播策划》既可以作为国际传播人才的培训教材,亦可作为媒体从业及研究人员开展国际传播策划与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 传播研究:国际视野与中国实践

    传播研究:国际视野与中国实践

    本书集合了作者对于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上篇西方传播学的批判理论研究;中篇文化全球化、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文化认同;下篇文化与社会视域中的新媒体研究。
  • 给孩子讲点中华句典

    给孩子讲点中华句典

    翻开本书,仿佛走进一座国学图书馆,因此,当孩子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时,请你为他翻开这本书!当孩子对卷帙浩繁的古籍望洋兴叹时,请你为他翻开这本书!当孩子埋头在历代著作中寻章索句时,请你为他翻开这本书!当孩子为翻译句子而苦恼时,也请你为他翻开这本书!本书实为一部写作宝典,一位良师益友。
  • 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人文与社会译丛)

    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人文与社会译丛)

    《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人文与社会译丛)》是20世纪社会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第一部分是生动通俗的民族志的深度描写,第二部分是精辟透彻的理论分析。作者通过展现一个工业城镇里12个出身工人阶级家庭的男孩从毕业前18个月到工作后半年这段时期内的学习生活经历,向我们解释了工人阶级子弟之所以继承父业,不仅是社会结构性因素再生产的结果,更是他们对学校主流文化做出反叛的一种反讽新文化生产的结果。
热门推荐
  • 给小学生讲艺术常识

    给小学生讲艺术常识

    本书讲述的是世界艺术史,其中中国艺术史占一半的比重,主要包括音乐、绘画、雕塑和建筑这四个大的方面,除了介绍最有名的艺术家、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发展的历史之外,还通注意讲中西方做对比,让孩子能够领略到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
  • 腹黑王爷的绝色弃妃

    腹黑王爷的绝色弃妃

    因为她的貌不惊人,被皇帝退婚转嫁给了嗜血残忍冷酷无情的二王爷,洞房夜等来的便是无尽的羞辱,正牌王妃变成了下堂弃妇,傻女重生,不再奢望他的爱,这一世,她定要惊才绝艳,凌驾九宵之上。
  • 纸婴

    纸婴

    黄织临产。连她自己也没想到,生下的婴儿轻薄如纸……更诡异的事情接二连三,女儿周纤纤等陆续蒸发,直至纸婴之母黄织驾鹤西去。警方立即介入。尽管最终捉拿归案的嫌犯对罪行供认不讳,可其作案动机无法自圆其说。审判当天,凶手居然在严密的守卫之下人间蒸发……一切的一切都诡秘至极。韩国惊现冰冻婴!法医何夕经过检测,发现冰冻婴四肢肌肉组织异常发达。而黄织的尸体检测则证明,冰冻婴与黄织一样,有着一种举世罕见的血型……
  • 亲历香港回归:后过渡期重大事件始末

    亲历香港回归:后过渡期重大事件始末

    聆听亲历者讲述——香港回归路上的风云自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签署之日起,香港就踏上了回归之路。香港《大公报》原副社长、第一副总编辑梁新春讲述香港后过渡期这段惊心动魄的历程——英方一意孤行,步步为营,在政制、法律与经济方面不断挑起对抗,末代港督彭定康称之为“与中国最血腥的一场决战”。中方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坚持“以我为主”,依靠港人筹组香港特别行政区,确保平稳过渡。本书精选的160多篇社评、观察员文章,记录、评述了香港后过渡期重大事件的始末,反映了中央政府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决心和智慧,表现了港人在回归途中披荆斩棘的意志和力量。本书对中华民族这段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 咖啡苦不苦

    咖啡苦不苦

    旅行中用来遮风避雨排解孤独的咖啡馆,其实也是人生中散发着清洌苦味的教室。一杯甜若爱情、苦若生命、黑若死亡的热咖啡里,其实盛着人生。
  • 雪涛谐史

    雪涛谐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剑破九天

    剑破九天

    一剑诛仙佛,一剑葬神魔!他本是皇城第一武道天才,却被未婚妻设计毁去丹田,无法修行。绝望之际,竟发现体内藏有一座剑神墓!十八道神秘墓碑,刻印着无上剑道绝学,墓中更有一道神剑之魂,名为葬天!从此之后,一个亘古未有的剑神横空出世,威震九天!
  • 花都小兵王

    花都小兵王

    新书发布了!新书《我的游戏能捉鬼》,已经发布,快来阅读,记得投票票哦!他是战场的死神,千万战火,直取敌方上将首级。他是佣兵界的传奇,一个代号“火龙”的不死男人。书友群:307189029
  • 地持义记卷第四

    地持义记卷第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审应览

    审应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