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末年,朝纲失禁,吏治腐败。豪门权贵、大小官员竞相以奢侈腐化为荣,以盘剥肆虐百姓为乐,甚至监守自盗,将国家必备的军需财物窃为己有。然而,也有为官数十年一尘不染、理财数载两袖清风的廉洁楷模,吴隐之就是其中的一个。
吴隐之,字处默,他自幼好读诗书,崇尚儒家的治国之道,年轻时就高标自举,操守清廉。曾担任广州刺史,领平越中郎将。
他虽然有一定的俸禄,但家中的生活却很穷困,往往日中不食,每天到傍晚才能煮豆而食,尽管这样,但他决不吃别人赠送的饭菜,不拿不合乎道义的东西。他后来担任过各种高官显职,却仍保持俭朴品质。他从不使用仆人,他的妻子要自己出去背柴,自己生火做饭。他得到的俸禄赏赐,也从不自己留下,而是都拿来分给亲戚和族人。这样一来,他的生活就非常艰难了,以致自己在冬天都没有被子盖,有时因为缺少衣服,洗衣服的时候只好披上棉絮待在家里。因此,他的生活甚至比贫寒的平民还要清苦。
当时,广州是个十分偏远但又十分富有的地区,此地出产奇珍异宝,为官一任,只要稍稍带上一些回来,便可受用不尽。但是,当地流行瘴疬,外地人去了比当地人更容易染上,因此,一般人都不愿到那儿去做官。只有那些十分贫困而又想趁此机会发财的人,才愿意到广州当官。因此,广州的刺史往往都是为了搜刮民财才到那里去的,所以广州的吏治要比其他地方更为腐败。魏晋时期的政治本来就很混乱,担任广州刺史的人,一般都有贪赃枉法的行为。晋安帝下决心改变这种局面,就特意任命当时以廉洁著称的吴隐之为广州刺史,于是,吴隐之奉命去广州上任。他还没有来到任所,在离广州治所二十里一个名叫石门的地方,看见一道泉水。随行的人员中有人告诉吴隐之,这条泉水称作“贪泉”传说不论是谁,只要喝了贪泉的水,都会产生贪得无厌的欲望。
吴隐之听了哈哈大笑,他下马对周围的人说:我不相信这样的传说,如果不看见可以让人产生贪欲的东西,人的心境就不会慌乱。我来上任,一路上见到了许多的奇珍异宝,我已经知道了为什么官吏越过五岭就会丧失清白的原因了!但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节操,就不会为之所动,又害怕什么贪泉之水呢?害怕的应该是我们自己的意志不坚定啊!说完,他便走近水边,一面酌泉而饮,一面赋诗咏怀说: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从而表达了他以伯夷、叔齐自律,不易节操的情怀。
吴隐之上任后,非常注意自己的操行,平时饭菜没有酒肉,仅以咸菜和干鱼就餐。衣着都是以往穿过的,没有添置新衣。官府给他配备的帷帐器物,也都送到仓库里堆放起来。不了解吴隐之的人都说他矫揉造作,是为了博取虚名,过一段时间就会原形毕露。
然而,吴隐之不为这些闲言碎语所动,始终坚持去奢务俭的节操。时间长了,大家才知道他真是个清官,不是故作姿态。在他吃饭的时候,帐下人向他进食鱼,为了对他表示爱惜,剔去了鱼骨头,只剩下鱼肉。吴隐之发现了,便处罚了他,还把他免职。任满以后,吴隐之从广州回到京城,自己随身未带任何东西,只有自己过去上任时所带的一点衣服,他妻子刘氏带了一斤沉香,这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吴隐之见到之后,把它取出来,抛到了河里。由于他的以身作则,广州地区的贪污陋习大为改观,吏治也由此变得好起来。朝廷对他十分赞许,嘉奖他廉洁奉公的风格,并加封他为前将军。
吴隐之住在京城,条件十分简陋,只有几亩地的小宅院,篱笆和院墙又窄又矮,一共才六间茅屋。由于房屋少,人口多,妻子儿女都挤在一起。家属要靠纺织谋生,自食其力。他家时常入不敷出,有时两天吃一天的粮食,身上总是穿着破旧的布衣。皇帝要赐给他车、牛,为他重新盖个住宅,但是他坚决推辞,没有接受。后来,他被任命为尚书、太常,虽然官职更大了,但也只是以竹篷为屏风,坐的地方连毡席都没有。后来升到中领军,每月初领到俸禄,只留下自己一人的口粮,其余的全赈济亲戚、族人,妻子儿女一点也不能分享。吴隐之早先担任过卫将军谢石的主簿。他的女儿要出嫁,谢石知道他们家贫穷,嫁女儿一定很简朴,便特地派人带着钱物和厨师去帮助料理婚事。到他家一看,正见到母女牵了条狗要卖掉,只是用这个来为女儿操办婚事,此外什么都没有。吴隐之告老退休,直至逝世,曾多次受到朝廷的褒奖和赏赐,并赠与显要的官职。
逝世后,东晋王朝还追赠他为左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
纵观吴隐之的一生,他并没有作出什么突出的政绩,他是以清廉的节操得到当时朝廷的重用,并流芳百世的。在中国古代史上,官场腐败,贪官居多。统治者为了自己的统治,不管是真正地锐意改革,整顿吏治,还是为了标榜清明,总要起用一些清廉之士,树为榜样。像吴隐之这样能始终如一恪守清操的人,一旦为当权者所知悉,必受重用。这是一条显而易见却又为绝大多数人所忽视的绝对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