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6500000006

第6章 导论(4)

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从社会主义本质角度做出了科学论断,并强调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应该说,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但是邓小平在1987年会见原捷克斯洛伐克总理什特劳加尔(Lubomir Strougal)时说:“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这段话的意思有两个,一是肯定了中国是在搞社会主义,不容置疑;二是中国搞的社会主义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不够格”在哪里呢?在于生产力落后,在于我们尚处在初级阶段。这一“正”一“负”,一个“肯定”一个“否定”,充分体现了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辩证性特征。

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邓小平和中国共产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我们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因此,必须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一个科学的、全面的认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一切民族、一切国家都将走向社会主义。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的具体条件不同,社会主义在各国实现的具体道路就有所不同,所要经历的阶段也不可能完全一样。在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究竟要经历哪些阶段?中国当时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什么阶段?过去我们对这些问题认识很模糊,直到邓小平运用批判性思维,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我们才真正认识了中国国情。

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都或多或少地论及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但是,唯有邓小平独特的思维使他不仅准确地判断出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把它作为制定一切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仅此一点,邓小平批判性思维就功不可没。

第六,运用批判性思维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还是产品经济、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这是近几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正确认识和解决,不仅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大问题,而且也是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大问题。从托马斯·莫尔到马克思,从列宁到毛泽东,他们都认为社会主义不能有市场,社会主义是排斥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根本矛盾。邓小平之前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认为商品经济对社会发展有一定作用,但都把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把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

而邓小平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新境界的伟大气魄,石破天惊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依据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大胆地否定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只能搞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是配置社会资源的方法,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市场经济这个东西,资本主义国家可以用,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用。他史无前例地把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结合起来,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与实施,带来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这是邓小平思想的解放性与批判性的又一体现。

第七,运用批判性思维指导对外开放的实践。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了严重挫折和损失,整个政治局面处在混乱状态,经济缓慢发展甚至处于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而此时世界范围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改善人民的生活,追赶时代的潮流,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实行改革开放。与此同时,却还有许多人把目光放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上,继续热衷于阶级斗争,热衷于坚持“两个凡是”,这就为生产力的发展制造了很多障碍。

此时的邓小平,不失时机地拿起批判性思维这把利器,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拉开了当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序幕。他有力地支持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严厉地批评个人崇拜、教条主义和唯心主义,号召“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一个大解放”;他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及时做出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逐步明确了改革开放的基本思路;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正确地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拉开了我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大幕。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对外开放已是世界的潮流。在邓小平看来,改革和开放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双生子”,改革和开放是一致的,两者不可分割;开放本身就是一项大的改革,改革推动进一步开放。没有对外开放,谈不上改革。从闭关自守到对外开放,从封闭型经济走向开放型经济,是经济战略的重大转变。邓小平曾明确指出:“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清朝政府闭关自守三百年,中国与世界脱节,导致了后来的屈辱;“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使我们失去了较早进入现代化国家的机会。邓小平正是以他批判性思维的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科学总结了国家的历史、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经验教训,使我们拨开了思想迷雾,走进了改革开放,开始了富国强国的征程。

第八,运用批判性思维指导祖国统一的实践。

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人民长久以来的愿望。历史告诉人们,任何一种社会存在方式的变化,都不可避免地要引起社会的震荡和波折。长期以来,我们在针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上,都倡导的是最好能采用和平的方式求得祖国统一。但是统一以后其原有的社会制度需不需要改变?而改变又会引起怎样的动荡和波折?邓小平在毛泽东、周恩来关于争取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找到了一个最佳方案。

“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直接目的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进而也解决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可以同时并存于一个国家的问题。

这是一种崭新的国家学说,一种史无前例的国家学说。这是邓小平批判性思维既生动又精彩的杰作。

香港、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给国际上许多国家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启迪。所以,“一国两制”的构想已经超越了中国统一这个范畴,而具有了国际意义,在国际上引起了积极反响。“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的政治设计,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一个有想象力和反映实事求是精神的科学构想,充分体现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辩证统一。“一国两制”的意义主要不仅在于它的构想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是一个伟大创举,而且还在于它提出解决涉及国际争端问题的这一新构想,立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高瞻远瞩,反映了历史的客观必然性。它既体现了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客观性,又体现了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预见性和创新性。

第九,运用批判性思维指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

邓小平的批判性思维还表现在他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上。在邓小平看来,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是否坚持这样的方针,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和成败。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如此重要的高度,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当中还是第一次。这是一个开拓创新的论断。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上,中国共产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第一次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概括为“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这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人的一大创举。

除了以上几点,邓小平的批判性思维还体现在对世界主题的判断:“和平与发展”、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等思想上。这些思想,无一不体现他独特的批判性思维方式与超凡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些思想,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观念,使社会主义从内容到形式、从理论到实践都改变了它的存在范式,从而给社会主义注入生机和活力,改变了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一方面被邓小平批判性思维所震撼,一方面被邓小平批判性思维所激励。我们应该感恩于邓小平的这种思维,因为是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改变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学习邓小平的这种思维,以应对变幻莫测的世界局势,指导我们的日常社会生活,做一个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

邓小平指出:“一个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是总结、概括实践经验的成果。没有前人或今人、中国人或外国人的实践经验,怎么能概括、提出新的理论?”毫无疑问,邓小平理论的提出和形成也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也是对前人或今人、中国人或外国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在这里,邓小平所说的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概括,进而提出新理论的过程,就是批判性思维的过程。邓小平理论与批判性思维,从内容到形式,从形成到提出再到发展,处处都体现密不可分的联系,处处都凸显出批判性思维的理性光芒。

探究邓小平的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进一步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中华民族有创新的精神,也有创新的胆识,但关键在于,以前人们的思想被固有的传统思维束缚住了,使自己迈不开步子。因此,对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也有利于在研究其批判性思维的时候,学习其批判性思维方法,培养良好的批判性思维习惯,提高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正在发展中的中国和中国人民需要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帮助我们松软板结的思维土壤,激活僵死的思考习惯,增强思维空间的兼容性。中国人的激情和胆识需要少数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呼唤出来。邓小平就是时代造就的、呼唤中国人思维激情和胆识的、少数具有远见卓识的杰出代表。

本书运用批判性思维的科学方法,深入、系统地探讨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生成过程、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科学特征、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伟大实践、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价值以及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历史发展。我们期望通过这样的工作,一方面能够使我们共同领略邓小平丰富而深刻的理性世界,把博大精深的邓小平批判性思维比较全面而系统地展示出来;另一方面,也让我们学习和领会一代伟人的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维习惯,理性地面对世界,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今天,我们从一个新的和特别的视角,研究邓小平及其理论,研究邓小平的批判性思维,犹如给我们的思维一次“批判性”的洗礼,使我们获益匪浅,颇受教益。我们都要面对世界,我们都会面临问题,在世界和问题的面前,我们应当持有怎样的态度?我们的思维应当展现怎样的精神风貌和技能?我们应该怎样做出正确的选择……相信我们能够从伟人的思维世界里找到满意的答案。

同类推荐
  • 西方世界中的社会主义思潮

    西方世界中的社会主义思潮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及其力量最先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诞生和发展起来,虽然其中历经波折起伏,特别是在苏东剧变之后更是进入低潮时期。但是经过共产党及其他社会主义力量数十年的反思、蛰伏与探索,又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作为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一部分,什么是西方社会主义?西方社会主义主要关注和探索哪些问题?西方国家共产党做出了什么样的理论创建和实践探索?有哪些类型的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和流派?西方社会主义及左翼力量做出了什么样的联合活动与斗争?西方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意义及发展趋势如何?本书将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 打造新世界:费城会议与《美国宪法》

    打造新世界:费城会议与《美国宪法》

    《美国宪法》——划时代的宣告,美国大选——万众瞩目,“杨照公民课”系列新作,带你一览无余!从2004年起,杨照持续开设“现代经典细读”课程,希望经由这些现代经典,让活在当下社会的人,有机会摆脱许多理所当然产生的麻木,重新思考、认知。《打造新世界》是系列课程的第二种。本书中,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美国宪法的条款,讲解了以这套宪法为依据的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如何运作,并讲述美国宪法制定背后的思想渊源、历史情境、现实利益考量和斗争妥协,宛如讲故事一般。讲故事的同时,作者也分析了这套背景下诞生的美国宪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它和传统欧洲民主思想的差异,以及美国宪法和美国的现代民主精神如何互相成就。
  • 美国国家安全局秘史

    美国国家安全局秘史

    2013年,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前雇员斯诺登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推到了风口浪尖,世界上最大的情报机构的秘密也被曝光在众人面前。在本书中,NSA的前世今生,美国情报发展史将被抽丝剥茧地展开在你面前。
  • 周秦政治文化与政治伦理

    周秦政治文化与政治伦理

    本书内容包括:神权政治观向道德政治观的转变、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式与多元政治文化的形成、儒家文化对国人政治心理的塑造和影响、墨家的政治哲学等。
  • 英国政党制度与主要政党研究

    英国政党制度与主要政党研究

    欧洲政党及其执政经验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政党及其执政都有一定的参考或借鉴作用。本书对欧洲一些主要国家的政党及其执政经验做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可供我们参考的建议,主要内容有西欧政党的执政经验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战后英国的两党政治与执政经验、法国社会党和戴高乐政党与执政、德国主要政党执政的经验与教训、意大利主要政党的执政经验、奥地利社民党执政的经验与教训等。
热门推荐
  • 元始天尊说药王救八十一难真经

    元始天尊说药王救八十一难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味香

    味香

    拥有随身厨房的现代名厨穿越到了不知名古代。穿越随身有厨房,发家致富忙,忙啊忙,忙啊忙……PS:家长里短,温馨种田,女主不白,不包子。群号:39959543茶暖新书《掌家小萌媳》,求支持~
  • 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

    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

    台湾人到底是怎么看大陆的?这是大陆朋友常常问我的问题。毕竟,一九四五年以前台湾人很难到大陆,一九四九年之后又根本去不了大陆,这百年多来,台湾跟大陆真正产生联系的也只有短短四年,短短几年,根本还不够台湾人去认识。其实,大陆的每次重大事件发生,都会对台湾产生一定影响。1947年,国共内战如火如荼,国民党军在台湾“高薪”征兵;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部分志愿军战俘被遣返台湾定居;1958年开始金门炮战,金门百姓逐渐适应了在炮火里的生活;1964年大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蒋介石下令加快核武器秘密研制;1966年,台湾小学生偷学简体字被老师发现挨打,台湾居民在报纸上看到了“文革”中被批斗的亲人照片;1978年中美建交,台湾居民向美国特使专车丢鸡蛋;台湾小学生从气球宣传单上领略到大陆风光;1987年大陆探亲潮,台湾发现大批重婚男;1990年,读过《毛泽东选集》的台湾大学生在校园内张贴大字报,在中正庙前高唱《国际歌》;1996年解放军举行登陆军演,金门士兵精神紧张,出现逃兵;2003年非典,台湾商人在东莞;2011年,北京老公到台南岳父家探亲……本书从1944年写起,以13位我认识的台湾平民的亲身经历,向您讲述60多年来大陆大事件与台湾小故事,分享60多年来各时期台湾百姓对大陆的印象。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分开不代表不关心;不联系不等于不知道。
  • 死亡切换

    死亡切换

    父亲暴虐,未婚夫冷漠,技术员伊玲的人生暗淡无光。她还有一条出路,那就是亲手克隆一个自己。克隆人会替伊玲留在家中,让她借机出逃。文艺青年静梅一心想离开自己富裕的家庭,却不知不觉迈入了病魔的手掌。然而这场大病只是开端,难言之事借此浮出水面。一切并没有按照计划进行下去,而是像一列脱轨的火车失去控制。三个女孩的命运纠缠在一起,无法分离。然而事已至此,总要有人付出代价……
  •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萌娃当道:权少二度索婚

    萌娃当道:权少二度索婚

    他是不近女色的冷酷总裁,却对她百般温柔,千依百顺,万事上心。她是婚纱店的小小小职员,却是他两个孩子的妈。某天,他将她扑倒在床上正欲吃干抹净,突然从床底下蹦出两个活宝。他们二话不说扑在他的身上,就像两尾小树熊,欢脱得嘿嘿大笑。萌娃1号:“爹地,你跟妈咪在打架吗?我们也要加入。”萌娃2号:“可是……为什么打架要扒衣服呢?”萌娃1号:“你笨,这是大人独有的打架方式。”萌娃2号:“那……我们也扒掉爹地的衣服吧。”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所著的一本散文集,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
  • 硬雪

    硬雪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食道通天

    食道通天

    本书是作者李书崇花费数年时间创作的一部美食笔记。详述了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美食文化。作为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和生长于成都的好吃嘴,作者目光不仅局限于川菜一隅,而是旁征博引,夹叙夹议,有史料有观点,有逸闻有亲历,将食之道上升为天之道,将中馈上升为家国,将以食为天的东方民族精神挥写得淋漓尽致。本书为读者了解中国饮食文化、感受美食魅力、领略美食家风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 读史有学问全集

    读史有学问全集

    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爆发,东汉政权岌岌可危。作为功名心很强的封建士大夫,贾诩认为匡危济难,建功立业的时机已经到来,便投身军中,在董卓的女婿、中郎将牛辅手下任讨虏校尉。东汉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袁绍、刘表、孙坚等各路军阀为了争权夺地,便以讨伐董卓为名纷纷起兵,他们共推勃海太守袁绍为盟主,从北、东、西三面包围洛阳。董卓受到威胁,便挟持汉献帝由洛阳迁都长安。不久,暂时联盟的讨伐大军没有进逼长安,而是为各自利益相互攻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