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7600000004

第4章 为政篇第二(2)

名家注解朱熹注:“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

2·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子贡问孔子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你要说的话先做后说,事情做了以后再说。”

名家注解张居正注:“孔子因子贡多言,故警之以此,其实躬行君子常少,言不顾行者常多。学者之省身固当敏于行而慎于言,人君之用人,亦当听其言观其行也。”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能普遍地团结人而不与人相互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名家注解朱熹注:“周,普遍也。比,偏党也。皆与人亲厚之意,但周公而比私耳。君子小人所为不同,如阴阳昼夜,每每相反。然究其所以分,则在公私之际,毫厘之差耳。故圣人于周比、和同、骄泰之属,常对举而互言之。”

张居正注:“周与比其迹相似,而其实不同,只在此心公私之间而已,欲辨君子、小人者,可不慎察于此哉。”

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地思考问题,就会茫然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朱熹注:“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

张居正注:“罔,是昏而无得。殆,是危而不安。”又注:“可见学必要思,学了又能思,则所学的方才透彻;思必要学,思了又能学,则所思的方才着实。二者偏废,则各有其弊矣。求道者可不知所务哉。”

2·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译文孔子说:“强烈抨击那些异端邪说,这些祸害就可以停止了。”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佛氏之言,比之杨、墨,尤为近理,所以其害为尤甚。学者当如淫声美色以远之,不尔,则骎骎然入于其中矣。”

张居正注:“当时杨墨之道,犹未盛行,然孔子深恶而预绝之如此。至于后世道家之说,全似杨朱;佛家之说,全似墨翟,尤足以眩惑人心,而伤害世道。深信而笃好,如宋徽宗、梁武帝者,不免丧身亡国,为后世之所非笑。则异端之为害,岂非万世之所当深戒哉!”

2·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知或者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最明智的啊!”

名家注解朱熹注:“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故夫子告之曰:我教女以知之之道乎!但所知者则以为知,所不知者则以为不知,如此则虽或不能尽知,而无自欺之蔽,亦不害其为知矣。况由此而求之,又有可知之理乎!”

张居正注:“可见天下之道理无穷,虽圣人亦有不能尽知者,但圣人之心,至虚至明,固不以不知者自强,亦不以已知者自是,故稽众从人,好问好察,此尧舜之知所以为大也。”

2·1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译文子张向孔子学习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疑问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知道的部分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疑问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了解的部分要谨慎地去做,这样就能减少懊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面了。”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尤,罪自外至者也。悔,理自内出者也。”又注:“修天爵则人爵至,君子言行能谨,得禄之道也。子张学干禄,故告之以此,使定其心而不为利禄动,若颜闵则无此问矣。或疑如此亦有不得禄者,孔子盖曰耕也馁在其中,惟理可为者为之而已矣。”

朱熹注:“多闻见者学之博,阙疑殆者择之精,慎言行者守之约。凡言‘在其中’者,皆不求而自至之辞。言此以救子张之失而进之也。”

张居正注:“尝观古之学者,修其言行,而禄自从之,是以世多敬事后食之臣,后之学者,言行不修,而庸心干禄,是以世少先劳后禄之士,然则学术之所系,诚非细故矣。做民君师者,可不以正士习为先务乎。”

2·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译文鲁哀公问孔子说:“怎样做才能使百姓信服呢?”孔子回答说:“提拔正直无私的人放在邪恶不正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会信服了。如果提拔邪恶不正的人放在正直无私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不会信服了。”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举错得宜,则人心服。”

张居正注:“夫民之服与不服,只在用舍之公与不公,然则人君于用人之际,可不慎哉。”

子张2·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译文季康子向孔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恭敬忠诚又能相互勉励,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要用庄重认真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恭敬;你孝顺父母,抚爱幼小,百姓就会尽忠于你;选用好人而教育弱者,他们就会互相勉励努力上进了。”

名家注解朱熹注:“临民以庄,则民敬于己。孝于亲,慈于众,则民忠于己。善者举之而不能者教之,则民有所劝而乐于为善。”

张居正注:“是则季康子之问,专求诸民。孔子之答,专求诸已。盖人同此理,吾能自尽其理,而人岂有不感化者哉。”

2·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译文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只有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种孝悌的风气影响到政事上,这也是从事政治啊,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算是从政呢?”

名家注解朱熹注:“书云孝乎者,言书之言孝如此也。善兄弟曰友。书言君陈能孝于亲,友于兄弟,又能推广此心,以为一家之政。孔子引之,言如此,则是亦为政矣,何必居位乃为为政乎?盖孔子之不仕,有难以语或人者,故托此以告之,要之至理亦不外是。”

2·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可以做人。好比大车没有套横木的輗,小车没有套横木的軏,怎么能行走呢?”

名家注解朱熹注:“輗,五兮反。軏,音月。大车,谓平地任载之车。輗,辕端横木,缚轭以驾牛者。小车,谓田车、兵车、乘车。軏,辕端上曲,钩衡以驾马者。车无此二者,则不可以行,人而无信,亦犹是也。”

张居正注:“孔子此言,只是要人言行相顾,事事着实,不可少有虚妄的意思。然信之一字,尤为人君之大宝,是以为治者,必使政教号令之出,皆信如四时,无或朝更而夕改,然后民信从,而天下治也。孔子之言,岂非万世之明训哉。”

2·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学琴师襄译文子张向孔子问道:“今后十代的礼仪制度你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增加的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谁来继承周朝的礼仪制度,就是一百代以后,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名家注解朱熹注:“三纲,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谓:仁、义、礼、智、信。文质,谓:夏尚忠,商尚质,周尚文。三统,谓:夏正建寅为人统,商正建丑为地统,周正建子为天统。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所损益,不过文章制度小过不及之间,而其已然之迹,今皆可见。则自今以往,或有继周而王者,虽百世之远,所因所革,亦不过此,岂但十世而已乎!圣人所以知来者盖如此,非若后世谶纬术数之学也。”

张居正注:“凡朝代更换,叫做一世。礼,是君臣、父子、夫妇之三纲。”

2·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大夫师事译文孔子说:“不是自己应该祭祀的鬼神而去祭祀它,这就是献媚。需要见义勇为时却不能挺身而出,这是懦弱。”

名家注解朱熹注:“非其鬼,谓非其所当祭之鬼。”又曰:“知而不为,是无勇也。”

张居正注:“夫此二者,一则不当为而为,一则当为而不为。孔子并举而言之者,盖欲人不惑于鬼神之难知,而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也。”

同类推荐
  • 庄子心悟

    庄子心悟

    读庄子的那一种智慧。面对众生在物欲横流中的烦躁不安和无所适从,庄子转过身来,恳切而真诚地告诉人们应该如何自救解脱,如何保持心灵的安宁清静,如何保持自身的清洁自尊,从而由安而顺,由顺而游,达至逍遥大通之境。
  • 斯金纳共和思想研究

    斯金纳共和思想研究

    本书主要从斯金纳的思想史观、“历史语境主义”、“无依附的自由”、国家理论、公民理论入手,着重阐述了斯金纳对思想史研究范式、共和主义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贡献,并将其理论与传统观点进行了对比和剖析。
  • 哲学的故事

    哲学的故事

    本书作为“彩色人文故事”系列丛书的一种,以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哲学知识。近50个精彩故事独立成篇,连缀起来又共同组成一幅精彩的哲学画卷,清晰地呈现出哲学发展的脉络。此外,还增设了“哲学辞典”、“哲学家小传”、“名人名言”、“名人评说”、“著作列表”等辅助栏目,以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 清醒的老子,浪漫的庄子:达观自如的人生智慧

    清醒的老子,浪漫的庄子:达观自如的人生智慧

    从老子的哲学中,我们可以学习老子看世界的眼光;从庄子的哲学中,我们可以学习庄子浪漫的人生态度。希望张莉、陆杰编写的这本《清醒的老子,浪漫的庄子:达观自如的人生智慧》能够让读者窥到实现这两方面愿望的路径,对道家智慧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和体悟,希望它能成为一阵清风,为忙碌、紧张、疲惫的人送去些许清凉。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欧和苏联学者卷(上)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欧和苏联学者卷(上)

    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这套丛书所选材料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一致,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非常大甚至可能是对立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研究材料的作用和意义就会是多重的,其中所包含的一致、差别和对立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不同的参考维度,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热门推荐
  • 心静的力量

    心静的力量

    《心静的力量》是成功学鼻祖拿破仑·希尔博士在84岁高龄写下的收官之作。这是他拜访筹备了70余年,拜访了500多位美国成功人士,总结而来的智慧经验,也是他引导全球数亿读者改变命运获得成功的指南。每个人最初的改变都是由内心开始,拿破仑·希尔的成功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如此。我们说无论做什么,都要先让心静下来。因为静心,是养成好习惯的开始,静心是变专注的前提条件,静心是反省自己的顿悟,静心是改变自己的萌芽,静心也必然是成功缘起。
  • 去天国举行婚礼

    去天国举行婚礼

    太平天国后期,曾国藩的湘军、左宗棠的浙军和李鸿章的淮军联合作战,太平天国在江南的各座主要城市都被轻易攻下,如苏州、杭州、湖州等。淮军提督程学启率一万三千淮军攻取太平军十万重兵把守的苏州,兵不血刃,擒杀太平军苏州八员王将。苏州平定后,淮军乘胜分兵攻取常州和嘉兴。程学启奉命攻取嘉兴。嘉兴城墙低矮且无险可守,程学启原本以为率得胜之师,嘉兴唾手可得。想不到围城近两个月,损兵折将,不能近城一步。后在英法炮队的支持下,终于轰塌城墙。就在城破之时,这位勇冠三军的淮军悍将,竟然伤于一名弱女子之手,不治而亡。
  • 普济本事方续集

    普济本事方续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生烟火狐中仙

    三生烟火狐中仙

    友友们,好看的记得要收藏哦,不然找不到的哦~~还有哦,喜欢或者不喜欢都留下一句话给桑吧。。。多一条留言就加更一章哦。。想起自己的穿越,她非常郁闷,人家穿越都穿成什么公主妃子,享尽荣华富贵,泡尽帅哥美男,她倒好,在21世纪得癌症被自己亲妹妹抢了男人伤透了心还不算,居然穿越过来就是一个死刑囚犯,而且第二天就要问斩!……问斩当日,忽然大雪纷飞,房屋倒塌,全城的狐狸涌向刑场,把惊魂未定的她救回狐狸窝。她刚觉得万幸,当今皇帝最宠的儿子四王爷却从遥远的边疆前线千里迢迢的派精兵杀到——一声令下,在众将士的惊讶中,宣布纳她为妃。……两年后,她被看似死而复生登上帝位的他赐予白绫三尺,毒酒一杯,匕首一把。她冷笑:“凭什么?”冷情男人微微一笑:“就凭你是我圈养的小狐狸。”她忍无可忍:“放你娘的狗屁!我是你他妈的小狐狸!你还是我生下的北极熊呢!怎么不见你改口叫我声妈?”
  • 药鉴

    药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国富论(超值金版)

    国富论(超值金版)

    一国国民每年消费的全部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包括本国的直接产物,或是用这类产物从外国购得的物品),都来源于国民的劳动。国民生活供给情况的好坏,取决于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与消费者人数的比例大小。这一比例对任何一国国民来说,都受制于两个因素:第一,本国国民运用劳动的熟练程度、技巧和判断力;第二,本国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的比例大小。不论该国的土壤、气候和面积状况如何,国民生活供给情况的好坏都由这两个因素来决定。
  • 语资

    语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生命之树

    生命之树

    威廉·巴特勒·叶芝是爱尔兰著名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也是英语世界中最伟大的现代诗人之一,歌德堡诗歌奖、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叶芝一生创作丰富,深受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的影响。《生命之树》这本散文集反映了他受到雪莱诗歌、布莱克浪漫主义、爱尔兰民间神秘主义等多方面的影响,是叶芝文学思想与艺术思想的结晶。
  • 柯南之机械师

    柯南之机械师

    考证向;逻辑向;科学向起始时间设定1994年3月,单女主小哀,剧情中后期走向和组织以及FBI的撕逼无关,完全专注于和小哀的感情经历。时间轴走史实路线,考证全开,保证这是一个现实而且可靠的故事。不科学的事情不用等了,就算有也和主角无缘。复杂内容附带解说,实在看不懂可以直接来群里找我给你讲。那么,欢迎观赏我的表演另外——推一下徒儿的文社【衣冠丐帮】“一饮吞日月,再饮尽江河”
  • 绝代风华七小姐

    绝代风华七小姐

    一位侍卫满脸焦急地从远处跑来,“王爷,王妃把皇贵妃打了。”某爷淡定的抬头“由她去。”侍卫抹汗,王爷,您的节操呢。又一日“王爷,王妃把宫里的御花园砸了。”“由她去。”侍卫再摸汗。“王爷,王爷,王妃”某爷淡定的说“又怎么了。”侍卫哭丧着脸“王爷,王妃跟着邻国太子游玩去了。”某爷怒了“那还不快走。”侍卫呆了:王爷,你不是不要我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