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5100000006

第6章 神骨鉴人——观神识心,观骨识性(2)

一次,王莽的叔叔、大将军王凤生了病,王莽朝夕不离床头,殷勤地服侍。几个月下来,王凤的病好了,王莽却是蓬头垢面、满脸憔悴,感动得王凤欷歔而叹:有子不如有王莽。王凤临死前,托姐姐(时已为太后)和皇上提携提携王莽,大司空王商和当世的一些名人也盛赞王莽的品德才行,王莽因此被封为新都侯。

还有一次,王莽的母亲生了病,其他大臣派夫人来探视。一个穿着粗布衣服,妆饰与一般仆妇无多大区别的妇人出来迎接她们。那些夫人们以前都听说过王莽家居生活比较简朴,还不以为然,当那个妇人自称是王莽的妻子时,众夫人都惊得目瞪口呆。此时的王莽声誉鹊起,国民都对他的行为赞誉有加。

后人读历史,都知道这是王莽隐瞒自己真实目的的举动,但当时的许多人都被王莽的忠诚耿介迷惑住了,对其一片赞誉之辞。

王莽成了侯爵以后,仍然保持着廉敬恭让的作风,在人前不敢有丝毫马虎和得意,但暗地里开始有享乐的意思了。他曾私下买了一个漂亮的奴婢,却被堂弟无意中撞见,王莽就对他说:“后将军朱子元没有儿子。看相的人说这个女子宜产佳儿,因此就主动帮朱将军买了回来。”当时就把那个奴婢送到了朱子元府上。

新升任司空的彭宣看到王莽之后,悄悄对大儿子说:“王莽神清而朗,气很足,但是神中带有邪狭的味道,专权后可能要坏事。我又不肯附庸他,这官不做也罢。”于是上书,称自己“昏乱遗忘,乞骸骨归乡里”。王莽可能也感觉到了彭宣看出一些什么,但抓不到把柄,只好虚情假意地同意了,却又不肯赏赐养老金。彭宣回乡后数年就死了。

果然,在感觉条件成熟之后,王莽开始施展了其真实狠辣的招术,排除异己,培植亲信,顺昌逆亡。刚一掌权,他就把丁、傅两姓的四名妃子贬出宫去,再借机杀掉,并把从前与之对抗的大臣斩草除根。他还与孔光、甄丰、甄邯等结成死党,各掌大权,凡不买他们账的大臣杀的杀、贬的贬、流放的流放。后来朝中已经完全听不到不同的声音了。王莽甚至杀死了对自己所作所为有看法的长子王宇,并借此机会将平帝的亲族全部杀死,以绝外戚掌权的后患。当时机成熟时,他又用一杯毒酒药死了此时已经是其女婿的汉平帝。平帝死后,王莽做主改立两岁的孺子婴为帝,自己以摄政名义踞天子之位,人称“假皇帝”。

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废孺子婴,自称皇帝,改号为新,建年号为“始建国”。此时的王政君才真正看透侄子的狼子野心,但为时已晚。当王莽向她逼要玉玺时,她愤然掷玺于地,却也于事无补。王莽当上皇帝后,种种倒行逆施接踵而来,使阶级矛盾激化;又对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发动战争;赋役繁重,横征暴敛,法令苛细,终于在公元17年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

即使奸邪如王莽,明眼的人仍然能够看出王莽“神中带有邪狭的味道”。混在清明的神情内的奸邪是最难分辨的,若能做到明察秋毫,就可以说是识人的高手了。

同样,孟子也认为,一个人心中的正直与邪恶也可以从眼神中反映出来。“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意思是,观察一个人,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办法了。眼睛掩藏不了他(内心)的邪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心胸正直,眼睛就明亮,心胸不正,眼睛就浊暗。每个人内心的想法都或多或少通过眼神流露出来,只要留意观察,事实很快就会做出论证。

神不足与神有余

曾国藩在《冰鉴》中谈到,“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形象地说明了“神”的本质性特征。

观察一个人的“神”,可以辨别他的忠奸贤直。“神”正则人正,“神”邪则其人奸。然而,平常所说的“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不分品质好坏而是人所共有的精神状态。这里所谈及的“神”与“精神”一词不完全一样,它发自人的心性品质,集中体现在面部,尤其是人的两只眼睛里,即曾国藩所说的“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北宋建立不久,宋太祖赵匡胤西巡洛阳。途中,忽见一名书生拦住圣驾,要求奉献治国之策。太祖很惊奇,但看见这个人双眼精气凝聚,面相透露出一股聪慧之气,于是将这个人带至行宫。

经过一番询问,太祖得知这个人叫张齐贤,出身农民家庭,父亲早逝,家里一贫如洗。在清贫中长大的张齐贤胸怀大志,苦心向学,青年时期便成为一个志向远大的饱学之士。

张齐贤后向太祖陈述十条治国建议,太祖认为有四条很好,张齐贤坚持说十条都很重要,说着说着就与太祖争吵起来。太祖很生气,就让人把他拉出去,但心里很佩服这个人。所以,张齐贤也没有受到责罚。赵匡胤回到开封后告诉其弟赵光义说:“我西巡时在洛阳遇到一个奇士,叫张齐贤。现在不给他官做,将来可以辅佐你。”

太宗赵光义即位后,依其兄之言,对张齐贤委以重任。张齐贤出任宰相后,很有主见,目光远大,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以致君尧舜为目标,勤奋工作。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西夏李继迁攻陷北宋的西北重镇清远,张齐贤在京城开封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他指出,李继迁志不在小,而北宋应联络结好李继迁周围的少数民族部落,封其官爵,使之与西夏抗衡,牵制李继迁的兵力,这样,李继迁自顾不暇,便不能东进,北宋也不必劳军远征。可是,许多大臣与宋真宗都主张立即消灭李继迁,于是贸然出兵,结果战败。张齐贤主张派出得力大臣出使西北,联络西北少数民族,攻扰西夏后方。宋真宗采取了张齐贤的建议,果然阻止了西夏继续东进,使北宋与西夏之间出现了短暂的和平局面。

宋太祖不愧为一代明君,原因之一便是能够慧眼识人。他留意到张齐贤有一种异于常人的“神”,便察觉到这个人有治国之才,这份眼力是一般人难以具备的。

“神”表现为洒然而清,或者为凝然而重,这都是好的,皆来自于心内的清明厚重,形与质的关系就是由神知心的理论依据。内心清明厚重,决定他的思维敏捷、大脑清醒、判断正确,以这样的条件去领导他人和处理问题,自然凯旋而归。神清,是内心智慧的表现,如果一清到底,光明而彻,这样人的命运、事业也就是好的。如果神浑浊不明,内心的聪明智慧也没有多少,或许可以制造一点儿无聊的笑料,却不足以当用,这样的人就不足为论了。神有余的表现是,眼光清莹流转,目不斜视,眉毛清秀尾长,容色澄澈如冰泉,清如一泓秋水。极目远眺时,如秋日长空里太阳照霜天;收目近观时,如春回大地和风拂过鲜花;处理事务时,果断刚毅,镇定沉稳,临危不乱,如猛虎踏步深山中;与众人相处时,和和融融,却又不为众人所淹没,像凤凰飞翔在雪原上,始终不失娇美和异彩,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坐,稳如磐石;卧,静如栖凤;行,洋洋洒洒;气定神闲,言不妄发,性不妄噪,喜怒不动心,荣辱不变节。世事纠纷错于眼前,利色诱惑纷纷身畔,而守身如玉,心静如水。这样的人动如猛虎,静如处子,不为外物所动,既能得众人的喜爱和敬佩,又有做大事的才力风范,自然前程远大。

“神”不足的表现是,似醉非醉,头脑浑浊不清;不愁似愁,经常忧心凄苦;似睡非睡,一睡便有惊醒;不哭似哭,经常哭丧着脸。不嗔似嗔,不喜似喜,不惊似惊,不疑似疑,不畏似畏。神色慌乱不定,容仪浊杂不清,精神恍惚得就像出现重大失误,凄惨悲壮而又痛苦不堪,甚至带着恐怖感。言语瑟缩寒滞,闪烁隐藏不定,卑躬自怜,有如遭人凌辱之女子。面色初时花艳,继而黯淡无光;语言初时迅捷,继而吞吐木讷。这样的人做事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其事业前程自然可以预见。

熟知了神有余与神不足的区别,就很容易判断一个人的生命力、行动力、意志力和思考力的强弱。

观骨识性

清代文字狱兴盛,庄廷《明史》案,是清初最大的一起文字狱。不但庄廷一族和亲属被处死,还把写序的、校对的、刻字的、印刷的、买书的等一切相关人员,“逮捕法办”,或处以极刑、或关进大牢、或发配充军。此事件牵连甚广,震惊华夏。江南名士查继佐曾参与刻印刊行,在这场波及甚广的灾难中,他却最终得以幸免。

为何查继佐能幸免于难呢?这与他的观骨识性有着某种联系。

崇祯年间,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查继佐在自家门外赏雪,恰遇一个年轻的行乞者躲在廊檐下避雪。查继佐外出时发现了这个人,见他虽衣衫褴褛,邋里邋遢,但身材魁梧,相貌不俗,眉宇之间有一股摄人的神气。查继佐遂问:“阁下何许人也?”对方答曰:“乞食街市之人。”

查继佐听罢,再仔细察看他的神态,感觉他不是一个普通的行乞者,于是就邀请这个乞丐进屋同饮。两人坐在桌前,乞丐一杯接一杯畅饮不断,一连喝下去三十多杯,竟毫无醉态,而不胜酒力的查继佐早已醉卧他乡。乞丐见状,二话没说,走出门外,夜宿于查继佐家的房檐下。

次日凌晨,冷风刺骨,雪后更寒,查继佐慢慢醒来,方忆起昨夜之事。他发现乞丐不在屋内,想到他衣不蔽体,如何抗寒?即令家人将自己穿的棉袍送给乞丐保暖,然后又取出十两白银相送。乞丐毫不客气,穿上棉袍,拿上银子,也不答谢,扬长而去。

这个乞丐名叫吴六奇,广东丰顺人,祖父吴道夫曾任观察使(地方军政长官),早年家境良好,衣食无忧;后父母兄长均先后亡故。吴六奇生性好玩,持家无方,致使家产荡尽,只得漂泊他乡,流落街头。

后来,吴六奇靠查继佐的银子回到广东后,从“驿卒”即古代的邮差做起。由于职业的关系,对周围环境了如指掌,先投奔了在广州自封皇帝、与清朝对抗的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转而投奔了深得大清王朝赏识的平南王尚可喜,在其麾下领兵打仗,屡建奇功。在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吴六奇被提拔为一品官左都督,还被送了一个荣誉称号“太子太保”,即皇帝继承人的老师。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庄廷《明史》案发生。当时,查继佐被牵连,不幸入狱,家人火速前往广东向吴六奇报信。吴六奇获知后,马上通过平南王尚可喜向朝廷求情。尚可喜和吴六奇为满清的统治立过战功,是满清的功臣,都为朝廷所倚重,朝廷不能不考虑他们的呼声。再者,经调查,查继佐确实没有参与《明史》的编辑工作。这样,查继佐在狱中不仅没有受刑罚,还被无罪释放了出来。

查继佐虽未必真识出吴六奇的才干气运,但仍有“那乞丐非一般可比”的见识,因此在《明史》一案得以受到吴六奇庇护而保住了性命。

古人认为:头无异骨,难成贵相。异骨,就是这里要指的九贵骨。曾国藩说:“‘山骞不崩,唯石为镇’,骨之谓也。”将人体的骨骼比作山岳上的岩石,应该说是很恰当的。又说:“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

读书人有没有前途,要看他们的“神”和“骨”。可见“骨”在曾国藩相人中的重要性。

人有九贵骨,九贵骨各有各的姿势:天庭骨丰隆饱满;枕骨充实显露;顶骨平正而突兀;佐串骨像角一样斜斜而上,直入发际;太阳骨直线上升;眉骨骨棱显而不露,隐隐约约像犀角平伏在那里;鼻骨状如芦笋竹芽,挺拔而起;颧骨有力有势,又不陷不露;项骨平伏厚实,又约显约露。看头部的骨相,主要看天庭、枕骨、太阳骨这三处关键部位;看面部的骨相,则主要看眉骨、颧骨这两处关键部位。如果以上五种骨相完美无缺,此人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如果只具备其中的一种,此人便终生不会贫穷;如果能具备其中的两种,此人便终生不会卑贱;如果能具备其中的三种,此人只要有所作为,就会发达起来;如果能具备其中的四种,此人一定会显贵。

《史记·高祖本纪第八》中记载,汉高祖刘邦的长相就较为奇特:“鼻梁高耸,上额突出,犹如真龙天子的化身。”

刘邦常向王媪、武负二人赊酒喝。一次,刘邦喝醉,卧不能起。武负、王媪看见刘邦身体上面有龙出现,觉得很奇怪。以前刘邦每次来买酒,便在酒馆中畅饮,二人按酒价数倍记账。在二人见刘邦醉卧而有龙出现的怪事以后,年底算账,这两家酒馆撕了账单,不再向刘邦索债。

刘邦常出差到秦都咸阳,当时恣意游观名胜,看到了秦皇帝的威仪盛势,他感慨长叹说:“啊!大丈夫应当像这个样子!”

当地的豪绅吕公因见刘邦神骨不凡,遂将女儿吕雉嫁给了他。

刘邦做亭长的时候,常常休假回家,到田里看看。有一次,吕雉带两个孩子在田中耕地,一个老人由田中经过,向吕雉讨水喝。吕雉见老人面有饥馑之色,于是给了老人水后,又给了老人一些吃的,老人就给吕雉相面。

老人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下吕雉,说:“夫人的相貌,是天下的贵人。”吕雉将信将疑,又要老人给两个孩子相面,老人看看吕雉的儿子,说:“夫人所以能够大贵,就是因为这个男孩子的关系。”

老人又看了看吕雉的女儿,也说是贵相。等老人走了之后,刘邦正好到田舍来,吕雉便将老人相面的事说给刘邦听。刘邦感觉此人不凡,便问:“老人在哪里?”吕雉说:“刚走,不会走远。”刘邦便追去,果然追上了。刘邦问老人相吕雉和孩子的事,老人说:“方才我相过的夫人和小孩,相貌高贵都像你,你的相貌,贵不可言。”刘邦便道谢说:“如果真如先生所言,这相面夸赞鼓励之德,绝不敢忘。”

刘邦日后果然得了天下,做了皇帝,足见这个老人识人之明。据说,刘邦当上皇帝之后,就派人找寻那位老人,可是老人已不知去向了。

人们通常所说的面相,其实从根本上说是要看面部的骨骼。面部骨骼如同电脑银幕一般,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和情绪。其中眉骨足以用来考察性格;鼻骨可以用来考察寿命;颧骨反映情绪,用来调解性格刚柔,所以主宰权势;项骨反映一个人的身心健康状态。考察一个人的面相,应该加以综合评价方能正确。

同类推荐
  • 良好的教养

    良好的教养

    良好的教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用一生去培养。有教养的人能约束自己的行为、言谈,与他人和谐共存;无教养的人则以自我为中心,蔑视仪与规范。教养的人会在不经意间展示良好的风落;无教养的人则虚伪、做作、为人表里不一。有教养的人对待金钱、生活、娱乐有着正确而成熟的态度;无教养的人则虚荣、放纵而媚俗。
  • 别太有个性也别太没个性

    别太有个性也别太没个性

    从校园进入社会,就需要转变思维,以“社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学会洞悉人情世故法则,通晓待人接物的技巧。别让自己满身棱角,也别让自己软弱可欺。个性有度,打磨好自己的个性,才能迅速融入社会。
  • 大学该怎么读

    大学该怎么读

    本书值得当今所有大学生及其家长、大学教师,中学生及其家长、中学教师,乃至一切教育工作者、教育官员、关注教育的各界人士阅读、反思和借鉴。作者的视野遍及诸大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大学何谓大?非有大楼,乃有大师焉!”科教兴国,刻不容缓!大学生们,你的问题并不是那么严重,你做得也并不是那么糟糕。你只要改变一点点,只要稍作一些努力,就一定是个有价值的、优秀的、出色的好大学生,一定能够有远大的前途,一定能够“畅销”,找到光明的出路,开创美好的事业。
  • 思路决定出路

    思路决定出路

    世上没有不转弯的路,人的思路也一样,它需要面对不同的境况和时代不断地进行转换,循规守旧就会停滞不前,最后被时代淘汰出局。在思路上会转弯,是对颓丧、失意的自我否定,不固守旧框架,不封闭新出路,这样才会在生活上、事业上有好的前程。假如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窘迫之路,也不要灰心丧气,在迷茫困惑中及时转弯,会转弯思路才通畅,会转弯才会有出路。
  • 弱点的转换(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弱点的转换(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本书主要讲述的内容包括:强调克服弱点的原则、提出改变弱点的良策、列举由弱变强的故事。
热门推荐
  • 倘若曾经不相见

    倘若曾经不相见

    所以结婚6年的我,被丈夫和他的初恋赶出家门,我愤怒地叫喊,“王八蛋,人渣,我不会离婚的,我这辈子就耗死你了,你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比起美貌,我更喜欢睿智、思辨、伶牙俐齿的女人。”消失多年的前未婚夫突然出现在我的身边,向我表白着。“可我不想再爱情”我逃开了那张近乎妖孽的脸孔,和另一个也不想再爱情的男人谈婚论嫁,却不料他的前妻竟然是抢走我前夫的初恋那个小三……
  • 神奇的倒霉蛋

    神奇的倒霉蛋

    本书讲了一个狠心的爸爸,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天生的哑巴,狠心的把自己的孩子扔到深山老林里,孩子意外地被狼收养了十年,十年以来,小狼和老狼对男孩儿特别好,男孩儿与狼为友。于是,这个“狼孩儿”既有人性的善良,又有了“狼性”的坚韧。后来,他无意间遇到的外星人,并且借助外星人的魔法重返人间,从而发生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
  • 一拳唐僧

    一拳唐僧

    穿越成了唐三藏,然后就无敌了,不管多厉害的妖怪都一拳搞定!!!不过,这西游好像有点不一样啊?带着四个软萌徒弟上路,还要防着各种妖精和仙女,唐三藏表示压力山大。他日登临西天,唐三藏站在殿下,望着佛祖,平静道:“弟子三藏,携三界众生愿,请佛祖退位。”
  • 黑客帝国之神秘黑帝

    黑客帝国之神秘黑帝

    什么计算机?什么入侵?哈哈哈哈!都不是我要的没有人知道没有人知道的,不相信吗?我们赌一次猜猜看,哈哈哈~哈!
  • 神器道

    神器道

    一个普通人逆天改命的故事。“总有一天,我要俯视众生。”他如此说道,然后他做到了。
  •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利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利

    本书是爱默生的经典散文集,收录了爱默生精道的散文名篇,如《自然》《美》《自然》《力量》《文化》《伟人》等,爱默生被称为“新英格兰的先知与探索者”。而更为可贵的是,他的思想与文章至今仍使人感到清新爽朗。本书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文学欣赏价值。
  • 惹火上身

    惹火上身

    听说徐然惹了沈从安,朋友发来贺电:该吃吃该喝喝,反正离死也没多远了,不要想太多。
  • 金刚般若经

    金刚般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王妃粉嘟嘟

    王妃粉嘟嘟

    京城人都知道,晟王,心狠手辣,权势滔天,但唯对家中美若天仙的小王妃疼爱入骨。穆微微摔:美若天仙我认了!但是那个变态哪里疼爱我了?!绯闻!绝对是绯闻!——王妃说:宝宝心里苦,但是宝宝不说出来。
  • 重生完美男神

    重生完美男神

    他有一张帅得连整容手术都无法做到的脸。他第一本网文便是问鼎华夏至高神位。他的新文学载体“散文诗”广受世界年轻一代追捧。在世界任何角落都可以听到他创作的歌曲、看到他的影视、动漫和漫画!哦~!忘了,他还是体坛的长青霸主,创造无数的记录。他被人们称作:天子,天的儿子!因为有人这样调侃他:嗷~!老天,怎么生出这样一个怪物!PS:推荐新书《修仙我靠集五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