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9600000003

第3章 周纪(2)

当时,为了摆脱魏国的控制,赵成侯开展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他和齐威王、宋桓侯相会结好,同时又和燕文公相会。赵国的行为引起魏惠王的极大不满,适逢前354年,赵国向依附于魏国的卫国发动战争,迫使卫国屈服称臣。于是魏国便借口保护卫国,派庞涓出兵包围了赵国国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西南)。

第二年,赵国向齐威王求救。齐威王想拜孙膑为大将,孙膑忙推辞说:“不行。我是个受过刑的残废人,当了大将,会被人嘲笑。还是请大王收回成命,拜田忌为大将吧。”

齐威王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田忌计划直奔邯郸,同魏军主力交战,以解赵国之围。孙膑不赞成这种硬碰硬的战法,孙膑说:“现在魏国出兵攻打赵国,魏国的精兵锐卒肯定都倾巢开赴邯郸,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留守国内。咱们为何不利用这个机会,带兵直捣魏国都城大梁,占据他们的交通要道,袭击他们守备空虚的地方呢?那样,庞涓听到咱们去攻魏国大梁,肯定顾不上邯郸,必回师相救。这时,我们就可以在半路上拦击魏军,这既可解邯郸之围,又可以痛击魏军,岂不一举两得?”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策,率军直趋魏国国都大梁。齐国大军到达桂陵(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北)时,孙膑便叫田忌下令将军队停了下来,孙膑说,当魏军从邯郸返回的时候,一定要经过桂陵。因此,应该在此设伏,布下阵势,到时好一举把魏军歼灭。田忌又依孙膑的计谋而行,很快把军队埋伏了下来。后来果真重创魏军。

齐兵要攻打大梁的军情,庞涓很快就知道了。他立刻命令从赵国退兵救大梁。魏国国内也动员全国兵力,任命太子申为将军,以抵御齐国军队。

孙膑建议田忌道:“韩、赵、魏三国的军队一向骁勇善战,轻视齐军,认为齐军胆怯。会打仗的人应该因势利导,《孙子兵法》说:‘从一百里外奔袭,会损失上将军;从五十里外奔袭,只有一半士兵能到达。’”

于是,田忌命令齐军进入魏国境内以后,第一天筑十万口灶,第二天筑五万口,第三天只筑二万口,这样就扰乱了敌军的视线。

庞涓率大军跟在齐军后面走了三天,越来越高兴,说:“我就料到齐军胆怯,才进入我国境内三天逃走的士兵就超过一半了。”他将步兵留下,只带领精锐骑兵,马不停蹄地追赶齐军。

孙膑估计庞涓傍晚能到达马陵。马陵道路狭窄,而且两边地势险要,利于埋伏。便命令士兵砍去一棵大树的树皮,在上面刻下“庞涓死此树下”六个大字,然后挑选齐军里擅长射箭的人,带一万张弓弩埋伏在道路两旁,约定看见火光就一齐向火光处射箭。

那天夜里,庞涓果然到达马陵。经过那棵大树时,庞涓看到白树皮上写着字,就点起火把去看。六个字还没读完,四周万箭齐发,魏军顿时大乱,各自逃命去了,一下子就溃不成军。

庞涓知道局面无法挽回,便自刎而死,并悔恨地说:“没想到我竟然成全了孙膑那小儿的名声!”

此后,孙膑的名气传遍了各诸侯国。齐国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的大获全胜,从根本上消弱了魏国的军事实力。从此魏国逐渐失去了中原的霸权,而齐国则发展成为数一数二的强大国家。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这种做法也体现了哲学范畴矛盾分析法中的“抓住主要矛盾”的方法论。

聂政行刺侠累

聂政是战国时代一位著名的勇士,因为杀了人,他带着母亲和姐姐从故乡逃到齐国,以屠宰为生。

侠累是战国时期韩国的大臣,也是韩烈侯的叔父,曾经担任过韩国的相国。韩国有个叫严仲子的,是个高官,因为和韩国宰相侠累有怨恨,害怕报复被杀,于是就逃离韩国。他怀恨在心,就到处找能够杀死侠累的人。

后来他到了齐国,听说聂政是个勇士,就去找他。聂政一开始避而不见,后来看到严仲子诚心诚意,就见了他。

严仲子准备丰盛的酒席,宴请聂政和他的老母。席间,严仲子抬上百镒黄金(镒为古代计量单位,一镒约为二十两),作为寿仪赠与聂政之母,聂政大惊,推辞不接受。严仲子屏退众人,然后对聂政说明来意。聂政说:“现在我还不能答应你,因为我还有老母要侍奉,不能将我的性命交付给你。”

后来,聂政的母亲去世了,严仲子得知消息后,马上派人去请聂政。聂政将母亲安葬妥当,便脱下丧服,自言自语道:“唉!我只不过是个卖肉的草民,严仲子这样的大人物,不远千里来和我结交,又拿出重金来给我母亲做寿。他如此待我,真是对我莫大的信任。先前我没有答应他的请求,是因为母亲还在世,现在母亲已去世,该是我为他效命的时候了。”

聂政到了严仲子府上,说:“我母亲已经去世,姐姐也已出嫁,可以为您效力了,谁是您的仇人?”严仲子见聂政愿意为自己卖命,精神为之一振,便告诉了聂政自己与侠累的恩怨,并道:“侠累是韩国的相国,又是韩王的叔父,所以他的府上戒备森严,我派人和您一起去!”聂政不同意,说道:“现在咱们要刺杀的是韩国的宰相,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份泄密的危险,那样你在韩国就很难立足了,我一个人去就可以了!”

聂政辞别了严仲子,一个人背着宝剑来到了韩国,他打听到相府的所在地,径直来到相府的大门口。当时,侠累就坐在堂上,府邸周围有重兵把守。聂政并无惧色,拔出宝剑,冲入相府!

侠累的侍卫们大惊失色,慌忙上前拦截,聂政大声咆哮,左杀右砍,连杀几十人,杀到侠累面前,一剑将侠累刺死!

聂政杀了侠累便欲逃脱,然而,侍卫越拥越多,难以脱身,他把心一横,用剑划破了自己的脸,毁掉了自己的容貌,并将双眼割掉,再剖腹而亡!

韩国人对聂政恨之入骨,韩国国君把聂政的尸体曝露在大街上示众,发下榜文,重金悬赏知情的人,

很久都没有人来认尸。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了这件事,怀疑是她弟弟,便急忙赶到韩国,到大街上示众的地方一看,果然是自己的弟弟!聂荣悲痛万分,无法自抑,扑到聂政的尸体上大哭,说道:“他就是我的弟弟聂政啊!”

有的人便问她:“你弟弟杀死了当朝宰相,这是天大的罪过,韩王重金悬赏知情的人,夫人您不知道吗?”

聂荣悲泣道:“我知道。可他是因为我还在世,怕连累我,才把自己身体毁成这个样子,让人家认不出他来。以前我们的母亲在世,聂政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而放弃争取名爵的机会。如今我又怎么能因为怕死,而让我的好弟弟的英名泯灭了呢?”围观的人听了,都感到惊诧不已。聂荣又哭喊道:“老天爷呀!”便倒在了聂政的尸身旁自尽了。

聂政身怀武艺却甘愿为母及姐混迹于市贩中,对于严仲子国士之礼舍命相报,为免亲人受连累不惜毁容一死,他所求者,不过是那种知己相报的信念。而聂荣虽无惊人的武艺,却具有无畏的精神,为了信仰、亲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敢于挺身而出,其性格刚烈坚强,行事果决,重义轻生,也可称其为烈女呀!

淳于髡口才出众

淳于髡,战国时期齐国(今山东省龙口市)人。齐国赘婿,齐威王用为客卿。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他学无所主,博闻强记,能言善辩。他多次用隐言微语的方式讽谏威王居安思危,革新朝政。

齐康公十九年(前386年),齐国历史上著名的齐威王继位。当时,田齐正式取代姜齐已经近三十年,但这三十年间,齐国尚未从姜齐末年的内乱中恢复过来,封建改革的阻力很大,条件也不成熟,各路诸侯趁机攻伐田齐新兴政权。因此,齐国的国力一直比较弱。其时,齐国内政纷乱,军旅不振,政局岌岌可危,刚继位的齐威王却不理国政,沉湎女乐,国内形势日渐严峻。然而,群臣却不了解这位新君的秉性,不敢进言劝谏。在国家内忧外患之际,淳于髡不顾个人的安危,挺身而出,用自己擅长的“隐语”讽谏齐王。

淳于髡见了威王,绝口不提国家大事,却出个谜语让威王猜。他道:“大王的宫廷里有只大鸟,好几年了,既不飞,也不叫,大王,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齐威王一听,便知道淳于髡在以猜谜语为名,劝谏自己,他豪情万丈地道:“这只鸟,要么不飞,一飞就直冲云霄;要么不叫,一叫就震惊世人!”

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国势日盛。他一改常态,将官员都召集起来,该赏的赏,该罚的罚。他又激励前线的士兵们,让他们奋勇出击。诸国见齐国日益强大,连忙把侵占的齐国国土都交还了回来。就这样,齐威王称雄了三十多年。后来“一鸣惊人”成为一个成语,比喻有才能的人从前默默无闻,后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有一年,楚国大规模出兵侵略齐国。威王派淳于髡到赵国去请救兵。可是让他随身带去送给赵国的礼品却很微薄,淳于髡见状,仰天大笑,竟把帽子上的带子都笑断了。威王疑惑不解地问道:“你笑什么?”淳于髡道:“刚才我来的时候,看到路边有个老农,他拿着一个猪肘子和一杯酒,祭奉田神,并说:‘求田神保佑我五谷丰登,粮食满仓!’我看他想得到的那么多,可拿出来的又那么少,所以大声笑了起来。”

威王听毕,明白淳于髡是说自己拿出来的礼物太轻,赵国肯定会不满意,这样搬救兵就很难了,便把礼品的数量增加了十几倍,丰厚无比,淳于髡这才动身前往赵国。赵国国君对礼物非常满意,便借给了齐国大批兵马。楚国知道这个消息后,自知敌不过,忙连夜撤退了。齐国又一次转危为安。

又一次,齐威王欲献一只天鹅给楚王,派淳于髡送去,可天鹅在半道上飞跑了。淳于髡并不惊慌,他想好了一套说辞,提着空笼子来到楚国。

淳于髡见了楚王,道:“齐王派我来给您献一只天鹅,可路上经过水塘,我见天鹅渴了,就放它去喝水,谁知道它却飞了。我准备以自杀来谢罪吧,可担心让别人说您因为一只鸟逼得人自杀,太不讲仁义了。这天鹅是长毛的东西,和它相像的有的是,我原打算买一只别的鸟代替它,可那又是不讲信用欺骗您了。我也想过逃亡到别国去,可又怕耽误了我们两国交好的大事,因此我最后还是请罪来了,甘愿领受您的惩罚!”

楚王听了淳于髡这一套辩辞,十分赏识,道:“好啊,齐国竟有这样的诚实之士!”重赏了淳于髡,赐物的价值比那飞走的天鹅还要贵重一倍。就这样,淳于髡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竟把一件坏事变成了好事!

淳于髡在历史上最为人熟知的,就是他的“滑稽多辩”。淳于髡学识渊博,能言善辩,尤其喜欢在与人辩论时运用“隐语”。淳于髡的所谓“隐语”,就是富于哲理的讽喻。他在与人辩论和向国君进谏时,经常用讽喻表明自己立场,言辞诙谐、含义深刻,往往令人心悦诚服、点头称是。

胡服骑射

中山国是中原诸侯国以外的又一个强国,然而他们在各方面都保留着很浓重的北方民族的生活习惯。

前307年,赵武灵王进攻北边的中山国,可是他嫌中原国家的服装太累赘,打起仗来不方便,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能力,就让百姓改穿紧身短小的胡人服装,并教他们骑马射箭。

赵武灵王说:“聪明人会在被傻子耻笑的地方另有发现,就算天下人都笑话我,我也志在必得,将胡地和中山国占领下来!”于是自己率先穿上胡人的衣服。

国都的士大夫都不愿意换装。他们认为中原国家的礼仪要比中山国的“胡人”讲究得多,他们不愿意穿上“野蛮”国家的衣服。公子成假装生病,不去上朝。于是,武灵王派使者去劝告他,说:“大王托我给您带话,说您是一个明白事理的人,想必一定知道家中的事由父母做主,国家的事由君王做主。现今下令百姓改换服装,这本来是好事,而您却不肯穿,天下的人恐怕都会拿您做例子来抵抗国王的命令。治理国家其基本的法则在于要有利于百姓,推行政令的根本在于命令能得到实施。恩惠应该先给百姓,而政令应该首先在显贵中施行,希望您能做天下人的榜样,来促进国王改换胡服的政策。”

公子成听到后叩拜说:“臣听说中原是实施圣贤教化的地方,礼乐盛行,远方蛮夷纷纷前来观摩、效仿。如今大王却舍弃中原的衣冠,而下令改穿胡人服装,变更自古以来的传统,违背天下人的意愿,我希望大王三思而后行!”

使者见自己说不动他,便把公子成的话向武灵王报告,武灵王亲自前去公子府上,向公子成说道:“我之所以这么做,还是为了我们赵国。我国东面有齐、中山,北面有燕、东胡,西面有楼烦、秦、韩,这些国家都虎视眈眈,无一不想把我们消灭掉。我们如今如果没有骑射的本领,将来靠什么来保家卫国?以前,中山那样的小国依靠强大齐国的支持,侵扰我们的领土,掳掠我们的百姓,引水围困我们的都城,要不是社稷神灵的保护,都城已经失守。这事曾给先王带来深深的耻辱。我之所以要百姓改换服装,教人骑射,是想以之来防备四方边境的入侵者,一雪我们的耻辱。而您却为了沿袭中原传统,以厌恶换装为名头,而忘记都城受攻的耻辱,这真的令我很失望!”

公子成听了,觉得武灵王说得有道理,便服从了武灵王的命令。于是武灵王正式向全国发布胡服令,让所有的人都穿上了胡服,并且教导人民练习骑射。没过多久,赵国的军事实力大为增强,最后终于打败中山国,占领了胡地。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次大变革,被历代史学家传为佳话。特别是赵武灵王以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在中原王朝把少数民族视为“异类”的政治背景下,在一片“攘夷”的声浪中,力排众议,冲破守旧势力的阻挠,坚决实行向夷狄学习的国策,表现了作为古代社会改革家的魄力和胆识。

“胡服骑射”虽然是一场军服改革,但影响却是多方面的。它使人们的心理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使勇于革新的思想得到树立,减弱了华夏民族鄙视胡人的心理,增强了胡人对华夏民族的归依心理,缩短了二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了二者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以后的民族大融合和国家大统一奠定了心理基础。

鸡鸣狗盗

“鸡鸣狗盗”这个故事中的孟尝君田文当时任齐国相,手握重权,家里养了门客数千人,与楚国的春申君黄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并称为“战国四公子”。世人一谈起孟尝君田文,多会认为他是爱惜人才的模范,被传为千古美谈。

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他养了食客三千多人,各个都有特殊的才能。

同类推荐
  • 大明王朝的复兴:弘治中兴十八年

    大明王朝的复兴:弘治中兴十八年

    本文讲述了明孝宗朱祐樘的生平以及他开创的弘治盛世。明孝宗朱祐樘,年号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虽然他只有三十六年的短暂生命,却造就了一个繁华灿烂的十八年盛世。这段历史夹在大明成化朝黑暗岁月与正德朝荒唐年代之间,却带给了中国人一段足够幸福与怀念的生活。明孝宗朱祐樘被称为“中兴令主”,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一批为人正直的大臣,开创了一个盛世,史称“弘治中兴”。本书追根溯源,全景式呈现明孝宗朱祐樘传奇式人生,同时讲述了如刘大夏、王恕、马文升等名臣的沉浮人生。
  • 宦·难·江山

    宦·难·江山

    清人唐甄在《潜书》中曾这样描述宦官:“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近人情。”在他眼中,这些太监似乎并不属于人类,他们佝偻着臃肿的身体,喘着畜生一样的粗气,远远地看上去根本就没有人的形状;他们的脸看上去完全没有人类的特征,非男非女的样子恐怖至极;他们的声音也不是正常的人声,嘶哑而尖细。这些太监的灵魂孤独而阴郁,不能以寻常的想法去揣摩他们的内心,他们似乎完全没有作为人的感情。如果说唐甄的这些话过于狠毒,那么他最起码还是说出了大多数人对宦官的直接感受。
  • 伏锦传

    伏锦传

    东汉末年,乌程侯孙坚死于战乱,身上留下奇异“卍”字符。五年后,其子孙策为调查杀父之案,与好友周瑜一道踏入征程。乱世英雄四起,迷雾重重,真相究竟在何处?
  • 一把砍刀平大唐

    一把砍刀平大唐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关中汉子汤章威和表哥孙啸冒在长安县城开个小饭馆,因为拒绝拆迁,惹了混混宋魁涛。汤章威不得不连夜逃亡,没想到忽然进入了晚唐。更让他感到的可怕是,他进入的时间居然是黄巢即将攻破长安的那个年代。汤章威与沙陀人李克用大战黄巢,以及黄巢的继承者朱温,谱写了一曲热血长安的战歌。凭着一把刀,一群兄弟,他能挽救大唐的文明吗?请诸位看完这个故事,自然可以见个分晓。
  • 三国之传承为王

    三国之传承为王

    一次意外让现代小青年刘渊回到了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他拥有了之前让他无比向往的家人、朋友、甚至是爱人,为了自己的亲人,刘渊只能在这个乱世中努力活的更好,不过幸好这一切都有了它的帮助!
热门推荐
  • 龙王纯纯爱

    龙王纯纯爱

    “我是龙王。”“龙王是谁,不认识。”开什么国际玩笑!男人们吃完就想走,成全你们!才貌双全的我还有后备力量——龙正,龙氏集团总裁,玉树临风,雍容华贵。“我是王子,而我只想做你的王子,你做我的公主,你是我的女主角。”完了!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 女聊斋志异

    女聊斋志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聚焦中国改革

    聚焦中国改革

    本书立足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大背景,以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蓝本,重点阐述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党的建设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的方针政策,为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决定》内涵、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 凰尊贰

    凰尊贰

    【凰尊第二部】这是一个无比霸气,傲气冲天的女人的传奇故事!她,犹如陨星般坠落,降临在这一个充满魔法斗气的世界。她,醒来之时,却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仅留下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为了找回失去的一切,她必定逆转乾坤,破灭天地,找到那埋葬在深渊中的真相。【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必诛之!】【玄幻女强,热血霸气】
  • 重生之正牌大小姐

    重生之正牌大小姐

    莫清欢本是骄傲的千金大小姐,因为太骄傲,不示弱,不低头,不会哭,把尊严视作第二生命,最后落了个一无所有,惨死街头的下场。重活一世,她依然骄傲,但她不会再愚蠢的把自己的把柄送到别人手里,任人拿捏。大小姐归来,专治假白莲花各种不服!
  • 暗灼

    暗灼

    黑暗笼罩了一切,万物的开始从这里开始,在这里你将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同为黑暗中的人,将会得到怎样的救赎
  • 最让你懂事明理的亲情故事(智慧背囊16本)

    最让你懂事明理的亲情故事(智慧背囊16本)

    世界上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世界上有一种最高大的建筑,那便是父爱的大山。无论一个人的脚步走得有多远,都走不出母亲牵挂的视线,无论人生如何变化,父亲都在默默地给予我们关怀和支持,亲情,是不老的树;亲情,是不枯的海……本书汇集了几百个亲情故事,以懂事明理箴言来进行点拨,使广大读者在故事中得到感悟、感动,更加以一颗懂事明理的心去看待亲情,对待身边的人与事。
  • 巴山的剑:征讨天山

    巴山的剑:征讨天山

    二十万字的新派武侠,魔教与正道武林的争斗为背曩,以巴山派的兴衰为线索,以几个人物的个人人生经历为过程,中间杂有王朝的兴亡,个人的悲喜剧。
  • 丝绸之路的故事

    丝绸之路的故事

    作为龙的传人,你想知道中国为什么被称为世界文明古国吗?拿起这本书,走进时空隧道,读读丝绸之路上那些壮丽的故事,你就有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