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1400000001

第1章 走进男孩的世界,解读成长的秘密(1)

家有男孩,我们会因为家里多了个“机灵鬼”而开心,同时我们可能也会因为家里多了个“调皮鬼”而闹心。我们为了不再闹心,便想要好好教育男孩。不过若想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就一定要走进他的世界,了解他的行为与思想,解读他成长的秘密。

1. 男孩什么都不怕,认识他的冒险心理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早在2300多年前就说:“在所有的动物之中,男孩是最难控制对付的。”对这句话,我们可能深有体会。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会发现,男孩总会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四处去冒险,做出各种各样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天晚饭后,妈妈正在厨房里收拾碗筷,忽然听到6岁的儿子在客厅里大喊了起来。妈妈连忙跑出厨房,只见儿子被卡在客厅大沙发和墙角之间那个狭小空间里动弹不得,由于沙发太高,他只能露出个小脑袋。

妈妈连忙问儿子有没有受伤,儿子摇摇头:“没有,我只是出不去了。”得知他没事,妈妈平静了,便说:“告诉我,你是怎么进去的?”儿子很不好意思,支吾了几声才说:“我是想从这个沙发背跳到那个沙发背上,可是没踩稳,从沙发背上滑了下去,结果就掉了进来。”

妈妈有些无奈,上前拽着儿子的胳膊,帮他从那个角落里爬了出来。妈妈说:“这下你可记住以后不这么做了吧?这要是在外面,没人听见你的呼救,你可怎么办啊?”

这就是男孩,他的冒险行为几乎无处不在,他似乎对什么都不怕,这使得我们直为他担心。但我们也不要因此就去责骂男孩,因为他的冒险是由他的生理特点决定的。

男孩体内拥有能体现雄性特征的睾丸素,从他还在襁褓时开始,他体内就会不断产生大量的睾丸素,他需要更多的活动才能消耗掉这些雄性激素,在活动中,他又会发现诸多新奇的、感兴趣的事物,他便会因此产生冒险心理。

穷养男孩,原本就该是要让男孩勇敢经历各种事情,而不是将他关在“温室”中。所以,我们要理智看待男孩的冒险行为,并积极地引导他合理、适度、正确地去冒险。

l少对男孩的冒险行为下禁令

“不许上树!”

“不许爬那么高的台阶!”

“不许自己去那么远的地方玩!”

……

面对男孩的冒险行为,更多的妈妈选择的是这种“不许教育”,试图通过这样的言词来禁止男孩的行为。但我们越是“不许”,男孩反而越想去干。

来看看这位妈妈是如何处理这种情况的。

男孩对旋转的电扇一直很好奇,他几次想要伸手指进去。妈妈见状没说别的,只是用报纸卷成了手指粗细的小纸卷,递给男孩说:“先用这个试一下。”

男孩将纸卷伸进了电扇里,结果报纸被扇叶搅得纸屑横飞。男孩心有余悸地放下报纸,主动对妈妈说:“这要是搅到了手指,我的手指就没了,我可不冒这个险了。”

这位妈妈没有说“不许”,她很了解男孩的心理,用一个实验就阻止了他的冒险。所以,我们也要少给男孩下禁令,多提醒他注意自身的安全。可以像这位妈妈一样,做一些小实验,引导男孩亲眼见证、亲身验证一下盲目的冒险可能发生的危险,这样他就会自觉远离盲目的冒险行为。

l告诉男孩哪些险是不能冒的

“天不怕地不怕”、“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经常用这样的文字来形容爱冒险的男孩,但我们也要告诉男孩,不是所有的险他都能去冒的,他也要“有所畏惧”。

比如,男孩没有受到过专业的训练,他就不能擅自去登山、野游;还比如抢劫、打架等是违法犯罪的行为,他也一定不要做;还有那些类似于“窒息游戏”等危及性命的危险游戏,他也不要因为好奇而尝试;更有一些损毁公共设施、危害他人的行为,他也不能尝试;等等。

我们应该反复向男孩强调,有些冒险只是蛮干,不仅体现不出人的勇敢,反而只能表现出人的愚昧,所以他一定不要冒这样的“傻险”。

l教男孩学会保护自身的安全

应对男孩的冒险精神,与其一味禁止,倒不如教他学会保护自己。我们要给男孩准备一些通俗易懂的安全教育方面的书籍,同时还要经常提醒他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比如,燃放烟花爆竹要注意什么,进行户外运动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安全用电、使用燃气,等等。

平时我们也要给男孩准备点云南白药、创可贴、绷带等物品,以应对他可能造成的身体上的伤害,并教他学会正确的现场处理方法。另外,我们也要提醒男孩熟记报警电话110、火警电话119以及急救电话120,以方便他在危急时刻及时拨打求助。

l提醒男孩冒险不是逞能

“你敢从树上跳下来吗?”

“你敢去摸电线吗?”

“你敢翻那堵高墙吗?”

……

男孩之间总是会相互提出类似的“挑战”,有的男孩不顾自己的能力所限,盲目去冒险,最终只能给自己造成伤害。所以,我们要提醒男孩,冒险不是逞能,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去做很可能会伤害自己的事情。而且,像这样的冒险也是没有意义的,即便不做,也不代表他无能,反而说明他懂得保护自己,是个聪明的孩子。

2. 喜欢奥特曼,男孩都有英雄情结

奥特曼是什么?在我们看来,那不过就是日本制作的一部科幻片的主角。可在男孩心里就不同了,他会用一种超级崇拜的语气告诉我们:“奥特曼最勇敢!奥特曼就是宇宙英雄!”

每个男孩的内心都有一种英雄情结,正是这样的情结,才使他不自觉地就去崇拜、仰慕英雄,而奥特曼刚好符合了他心目中英雄的标准。

5岁的儿子非常喜欢看奥特曼,平时在家他总说自己就是奥特曼,还经常四处去攻击“怪兽”,结果家里的花盆、水杯、抱枕总是遭殃。

当儿子又一次向家里的花盆发起“攻击”时,妈妈佯装难过地说:“唉,原来奥特曼是个坏人啊!”

儿子立刻反驳道:“奥特曼是宇宙英雄!”

妈妈说:“英雄就是来破坏我们家里东西的吗?他不是应该保护我们不受怪兽袭击的吗?”

儿子想了想说:“……是啊!我就是在保护啊!”

妈妈又说:“花盆可是我们家的一员,你也应该保护它。而那些垃圾啊,尘土啊,那才是‘怪兽’,我期待我们家的‘奥特曼’能够帮我消灭真正的‘怪兽’。”

儿子一听立刻跑向了垃圾桶,他抓起垃圾袋子说:“妈妈,看我的吧!我来消灭真正的‘怪兽’!”说完,儿子拎着垃圾袋跑出了门……

如果说之前这个男孩模仿的只是奥特曼的外在动作行为,那么在这位有智慧的妈妈的引导下,他逐渐明白了奥特曼的内心,他也明白了怎样的行为才是真正英雄的行为。所以,我们也应该善于抓住男孩的心理,认可他的英雄情结,并借此来培养男孩良好的行为习惯。

l不要轻易戳破男孩的英雄梦

男孩说:“我就是奥特曼!”

妈妈不屑一顾地说:“你就是个小屁孩!瞎做梦!”

男孩嚷道:“我要打怪兽!”

妈妈已经不耐烦了:“多背几个英语单词多好,不许闹了!”

类似这样的对话可能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出现过,有的妈妈认为男孩的英雄幻想是不切实际的,于是就轻易地戳破他的梦。如果我们忽略了男孩的英雄心理,也许未来他就会不再崇拜英雄,没有了对英雄的向往,他可能就会失去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

所以,我们应该满足男孩想当英雄的心理,给他做事的机会,比如帮我们打扫卫生、或者购物时帮我们拿东西等,以此来引导他做出真正符合英雄品质的良好行为。

l告诉男孩真正的英雄是怎样的

奥特曼的英雄行为表现为打打杀杀,拯救宇宙。思想单纯而且没有太多分辨能力的男孩,可能就会从奥特曼身上对英雄产生一种误读,认为打打杀杀、拯救宇宙的人才是英雄。

我们应该告诉男孩,英雄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那些肯运用自己的智慧、能力去尽力帮助别人的人,那些路遇不平敢于站出来的人,那些甘于奉献的人其实都是英雄。

平时我们可以多给男孩准备一些英雄故事,让他见识到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英雄。我们应该有耐心,不要直接告诉男孩他喜欢的奥特曼就是个虚构的人物形象,而是先顺应他的认知。随着男孩知识的增长、思想的进步,他自己就会逐渐明白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l巧妙利用男孩的英雄情结

前面提到的那位妈妈就很善于巧妙利用男孩的英雄情结,她让男孩将清理垃圾袋当成了是消灭“怪兽”的行动,既保护了男孩的英雄心理,同时还帮他明白了什么才是正确的英雄行为。我们也可以效仿这样的做法。比如,鼓励男孩以英雄为榜样,改正自己的缺点;或者借助英雄的形象,向男孩讲述他们高尚的品格、坚定的信念,鼓励他去学习;等等。

l提醒男孩要通过努力向英雄靠拢

我们还要告诉男孩一点,我们的现实生活与奥特曼的故事并不一样,所以生活中的英雄并没有什么超能力。如果男孩想要向英雄靠拢,他就只能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与奋斗。

我们要提醒男孩,从现在起就要好好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知识,通过多动手、动脑提升自身的各种能力。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加强对男孩道德素质的培养,可以引导男孩多接触《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经典,使他的英雄情结真正转变成发自内心的善念。

3. 男孩爱东拆西拆,保护他的探索心理

家里刚买的闹钟,转眼就成了一堆零件;爸爸的刮胡刀,一个没注意就已经被大卸八块;如果我们不加留神,家里的任何东西都可能遭殃……而做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男孩。

一位妈妈对此就深有体会:

我给6岁的儿子准备了一个玩具箱,用来装他的所有玩具,但是我敢打包票,他玩具箱里的玩具没有几个是完整的。比如说小汽车,一定是轮子也掉了,车底盘也拆了;机器人模型,脑袋和身子绝对不是同一个机器人的。

除了他自己的玩具,他的玩具箱里还有我家的坏手表、坏MP3、坏手机……之所以都是坏的,也全都是被他拆掉的,坏了不能再用了,不得不成为了他的玩具。

要说起来,我对儿子的这种破坏行为真是无奈到了极点。我不敢给他买新玩具,只要买了,没几天他就又拆了。唉,真头疼!

很多妈妈都和这位妈妈一样,无法忍受男孩这种动不动就搞“破坏”的行为。可美国著名教育家安德森博士却这样解释道:“男孩往往有一定的‘破坏性’,但他的‘破坏性’并不是纯粹的破坏,更多的是一种探索的心理。”也就是说,男孩这种破坏行为,其实是他的好奇心在“作怪”,他是想要探索更多的奥秘。

所以,我们不要斥责男孩的不爱惜物品,也不要以穷养的名义就不再满足他的需求,而是应该从保护他探索心理的角度出发,允许他多动脑、动手,以充分满足他的好奇心。

l弄明白男孩东拆西拆的根本原因

男孩拆散、破坏东西的行为也有许多原因,我们不要一上来就训斥他,而应该先观察、再沟通,以了解他拆东西的根本原因。

有的男孩是因为好奇心强盛,他渴望窥探到事物的本质。探索的心理驱使下,他就会忍不住动手拆掉“遮挡真相的”外壳去一探究竟。这时,我们要理解男孩的心理,要以一种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他的破坏行为。

但有的男孩就是单纯地想要搞破坏,我们此时最好找机会与他好好沟通一下,如果他是想要借此引起我们的注意,那么我们就要好好检查一下自己过去是不是忽略了对男孩的陪伴;如果他是在发泄,我们也要找到他产生这种发泄行为的源头,帮他解决思想上的问题。

l适当加入到男孩的“破坏”行为中去

9岁的天伦偷偷拆开了爸爸的刮胡刀,妈妈看见后却说:“其实我对它也挺好奇,你能给我讲讲它是怎么工作的吗?”

天伦一开始不相信妈妈的态度,但看到妈妈并没有生气,他才放松下来,并给妈妈讲了起来。听了他的讲解之后,妈妈说:“你还真能钻研。不过,我看那东西挺复杂,你能装回去吧?”天伦点点头说:“放心吧,妈妈!”妈妈笑笑说:“那就好,这是爸爸最喜欢的东西,你可要认真装回去啊!”

像这位妈妈一样,加入男孩的“破坏”行为,我们就能体会到他的心理,而我们这种态度,也会让他感到放松。所以当看到男孩又在拆东西时,我们不要大呼小叫,而是也尝试着加入到他的这种行为中去,用几个问题引导他去思考。我们这样做,其实就是对男孩探索精神的一种肯定,同时也保护了他的好奇心。

l提醒男孩也不要忘了爱惜物品

虽然我们为了保护男孩的探索精神,允许他去拆东西,但我们也要提醒他爱惜物品。

我们可以这样告诉他:“你的玩具,我们家中用到的所有物品,都是爸爸妈妈用自己的工资换来的,而工资又是爸爸妈妈辛勤劳动的报酬。所以,你应该尊重爸爸妈妈的血汗钱,要善待这些物品。”

另外,我们还要提醒他也要爱护公物,要提高男孩的公共道德素养,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探索欲望就去破坏公共设施。

l针对男孩的兴趣为其准备合适的玩具

既然男孩喜欢拆散家里的东西,那么我们不如就为他准备好合适的玩具,比如,各种拼插、组装玩具,或者我们亲自动手为他制作一些简单的组装玩具。这样一来,男孩的注意力就会被转移,我们家里的东西也得以“幸存”。

除了准备这些玩具,当我们从男孩的拆卸中发现他的兴趣所在后,我们也要抓住他的兴趣点为他补充知识,帮他增长见识。比如他喜欢机械齿轮,我们就可以买些介绍这类知识的书籍;他关心电器的工作原理,我们也可以帮他收集一些电器的使用说明书,等等。

4. 男孩也爱哭,这是一种情绪表达方式

明代戏曲作家李开先的戏曲代表作《宝剑记》中,有这样两句很有名的唱词:“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但我们很多人却只注意到了前一句,于是我们便因此而得出结论:男孩子不能随便哭。只要他一哭,我们就会立刻这样教育他:

“不许哭!你可是男孩子!”

“男孩哭最没出息了,快把眼泪擦干净!”

“男孩还哭,真是丢死人了!”

……

我们这样的教育就是在“暗示”男孩,男孩不能哭。于是,男孩便开始隐忍自己的情绪。表面看来,他的确是不再哭了。

但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因为种种事情内心感到非常悲伤,那么哭就是最好的一种发泄情绪的方式。但此时却偏有一个人告诉我们说“不许哭”,而且还用各种严厉的语言来训斥我们,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觉得心里很不舒服呢?当然不舒服。同样,被告知“不许哭”的男孩,心里也一定不好过。

哭泣是人的一种情绪表达方式,与性别无关。而且适当的哭泣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是有好处的,它能帮助我们排解内心的消极情绪,帮我们释放压力。

有的妈妈说,穷养男孩不就该对男孩“狠”一点吗?错了。即使是穷养男孩,我们也要允许他发泄自己的情绪。所以,我们该理智看待男孩的哭泣。

l允许男孩发泄悲伤情绪

当男孩哭泣时,我们应该站在他的角度去体谅他的情感,就像下面这位妈妈这样。

上3年级的儿子因为被老师误解而挨了批评,回家后他一边给妈妈讲,一边伤心地哭了起来。妈妈抚摸着他的头说:“我能体会你的心情,被老师误解一定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儿子哭得更伤心了。而这个过程中,妈妈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一直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

同类推荐
  • 食育:从摄取营养到重视饮食行为

    食育:从摄取营养到重视饮食行为

    本书介绍了日本时下最为流行的婴幼儿饮食新理念——“食育”。让孩子“吃什么”、“吃多少”,强调的只是摄取营养,而“食育”专注的是“怎么吃”,怎么让孩子有吃的欲求:既爱吃的东西,又爱吃的过程。
  • 隔辈亲:爷爷陪伴你成长

    隔辈亲:爷爷陪伴你成长

    祖孙情,心连心!一串动人的家庭故事,一幅温馨的亲情画卷,一部新时代的弟子规。平实语言蕴涵深刻教子之道;殷殷亲情感人至深;特有的风趣幽默让人忍俊不禁。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的精神动力,真实、朴素、典范,人生哲理尽在书中!
  • 换种方式与孩子沟通

    换种方式与孩子沟通

    很多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是失败的、无效的,就是因为他们运用的方式是消极的,他们习惯用命令、教训、呵斥、指责、责骂的方式去沟通。今后一定要彻底改掉以前那种家长作风式的无效沟通方式,换种方式与孩子沟通,充分考虑到与孩子思想观念的差异,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 感叹号大王

    感叹号大王

    故事的主角都是一个叫左小旗的顽皮男生。他时而像大力水手一样,变成了力大无比、拯救地球的超级英雄;时而又穿越时空,去拯救那个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而又化身为小侦探,帮助大家破解钞票失踪之谜……
  • 77个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77个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父母要懂点心理学:77个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总结了77个在家庭教育中最常见的心理规律,配有实用案例作解释说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心理规律就是家长了解孩子和塑造孩子的有力的心理武器。
热门推荐
  • 凰谋乱天下

    凰谋乱天下

    既然他人不给活路,那便自己走出一条活路,他日为女帝,凰谋乱天下!
  • 万能命盘之青蛇重生

    万能命盘之青蛇重生

    一道惊雷把他带到了另一个世界,他穿越成了蛇妖小萝莉,原来就是新白娘子传里的小青,一个男生的灵魂,一个多情女蛇妖的身体,他得到了盘古之心所变的万能命盘为金手指,他又被种上了一身烂桃花,他在逆天的路上桃花运连连不断,他遇到了法海,张玉堂,许仙,又遇到了白素贞,天啊,大家都不要抢着爱我……
  • 庄子白话全译

    庄子白话全译

    本书的导读是对《庄子》各篇思想的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对庄子的核心思想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使《庄子》更加清晰易懂。译文字斟句酌,不仅保证准确无误,还力图还原庄子汪洋恣肆的语言特色,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庄子的思想,其间的精妙故事,为人处世上或许于读者会有感悟和帮助。
  • 一不小心爱上你

    一不小心爱上你

    有一个人,就这样闯进她的生活里,陪着她哭,看着她笑,难道这真的只是亲情吗?可是有一天,他的突然离开,也把连心的快乐彻底带走。也正是因为他的离开,连心遇到了一生挚爱萧然。他们的故事也在悄然的开始着,结束一段感情最好的办法,就是爱上另一个人。可是萧然的追爱路上,却不是一帆风顺,看看他是怎么追到连心的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末日再开

    末日再开

    2012年已经过去,传说中的末日也没有开启,人们讲这件事抛之脑后,但是想过没有,末日只是没有按时来临罢了!(本文纯属扯淡,切勿相信,如有雷同,纯属瞎扯。)
  • 珠玑巷

    珠玑巷

    《珠玑巷》是以珠玑巷为原点、以“再生人”罗伟琳回忆自己的前前前世的贵妃生涯为切入点而展开的一部长篇玄幻历史小说。作者温燕霞结合详实的史料,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历史和现实两条线,以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视角生动地讲述了发生于800多年前宋朝的那段生死攸关、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珠玑巷人的南迁历史,以及主人公们的前世今生的种种,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同时,油然生出身临其境之感,一呼一吸扣人心弦。
  • 武极神王

    武极神王

    (新书【武极天尊】强悍来袭,火热爆更,永久免费,欢迎大家阅读!)我是一个小土著,没钱没权没势力!但是我有逆天资质,身怀第一功法,还有一大堆神兽魔宠,你拿什么和我比?美女小弟,我一怒全收。上天入地,我无所不能。美女别看我,还看,再看!
  • 邪王盛宠:倾城小毒妃

    邪王盛宠:倾城小毒妃

    她堂堂将军府嫡出三小姐,处事不惊,步步为营。下得一盘好棋,用得一手好毒,斗得过心机女,装得了白莲花。却失算爱上了他。他昌梧四皇子,心思缜密,城府深不可测。谋略赛诸葛,身手胜赵云,做事果决,淡泊名利。却栽在了她身上。战事终,梨树下。他一脸期待深情望着她,“你当初拒了一切亲事,却为何愿嫁与我?”她专注于草药书,头都不抬一下,“他们看着不顺眼罢,你还勉强。”
  • 霸汉第三卷

    霸汉第三卷

    无赖少年林涉出身神秘,从小混迹于市井之中,一身痞气却满腹经纶,至情至性,智深若海。偶涉武道以天纵之资无师而成绝世高手,凭就超凡的智慧和胆识自乱世之中脱颖而出。在万般劫难之后,恰逢赤眉绿林之乱,乃聚小城之兵,以奇迹般的速度在乱世中崛起。
  • 唯吾独尊:废物之崛起

    唯吾独尊:废物之崛起

    舒雅,唯得碟谷真传的女弟子。医术超群,容貌绝美,世界第一佣兵团创始者。一朝穿越,成为尧天大陆相府那个绝世天才却已神志不清的四小姐身上。三魂归一,强者来袭,前世今生,新仇旧恨,只看今朝。痴情如何?敬谢不敏;有仇不报?哼哼,只是时候未到。欠我者必将百倍奉还;欺我者,必将永生长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