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1700000005

第5章 不要走入家庭教育的误区(2)

父母喜欢用命令的口吻和孩子说话,无论什么事孩子都没有发言权。他们的专制不仅表现在不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还会很粗暴地指责孩子,甚至会用棍棒惩罚孩子。每个人都有反抗心理,孩子也不例外,父母越专制孩子就会越反抗,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永远不会达到理想效果,只会让情况恶化。

其实,孩子有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做事方法,是孩子有主见、有创造力的表现,父母应该多加鼓励。如有些孩子好奇心特别重,总是想自己试一试,不试试怎么知道是错的呢?所以,父母应该大胆让他去探索尝试,只需在他犯错的时候,适当加以引导,让孩子的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因此,父母要转换教育方式,尝试着用商量的口吻或请求的语气和孩子说话,他可能会更愿意去做,完成的效果也会更好,尽量多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此外,父母还应该注意树立权威的方式方法,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去树立威信。

误区8:不要对孩子异常的冷漠

由于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父母们为了给孩子创造优越的物质条件,大部分时间都是忙于工作、应酬、赚钱,好不容易回到家也已经筋疲力尽。于是,父母很少有精力去关心孩子,忽视了孩子最想要的是什么。

薛凯很想爸爸有机会能带自己去郊游,可爸爸总是很忙,好不容易有一天爸爸在家休息,他鼓起勇气跟爸爸提出了这个要求,原以为爸爸一定会同意,不料爸爸却生硬地答道:“我没空!”说完就继续盯着他的电脑了。

从此以后,薛凯再也不会主动和爸爸说话或提出要求了。

父母的初衷都是为了孩子能够更好、更健康地成长,但为什么要用这种冷漠的方式,使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今天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他有自己的烦恼和忧伤:当考试不理想的时候,希望有人安慰;当和同伴相处不愉快时,希望有人能听自己倾诉;当表现优秀时,希望有人赞赏……孩子的承受能力比较差,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长期压抑就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其实,孩子的要求很简单,他只希望有机会能和爸爸妈妈说说话,在迷茫的时候父母能够及时提供一些建议,受伤时能有一个温暖的拥抱……

每个父母都把孩子看成是珍宝,非常宠着孩子,尽全力满足孩子各方面的需求,可很多时候却不知道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缺乏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这会给孩子一种“我的爸爸妈妈不爱我”的错觉。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首先,父母不要给孩子立太多的规矩、管得太严,让孩子有一定自由的空间。母可以利用休息、吃饭的时间和孩子聊天,尽量让孩子多说,从他的言语中去了解孩子的兴趣、特长,这样孩子交流起来也会有共同语言。

其次,父母要对待孩子要有耐心,对孩子的承诺一定要做到,做不到的也要跟孩子解释清楚;尽可能抽时间和孩子一起做家务、参加集体活动,和孩子一起分享他的快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最后,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父母不要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时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让他在快乐、健康的环境下成长。

误区9:威胁、吓唬孩子是不妥的

“你居然敢不听我的话,看回家怎么收拾你!”“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经常可以听到父母这样孩子威胁孩子,但到最后,父母却不一定真的惩罚孩子。

若若已经吃了很多零食,但还跟妈妈吵着要吃。妈妈知道她怕疼,于是就吓唬她道:“你要是再吃,我就让医生叔叔过来给你打针!”

过了一会儿,她跑过来说:“刚刚我把那些零食吃完了,你也没让叔叔来给我打针啊!”

难道让孩子听话,父母就只有威胁、吓唬这一种方式吗?

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平时的娇惯,很多时候任性、动不动就发脾气。于是,有些父母想借助威胁、吓唬得到孩子妥协,但那只是暂时的,也许没过几分钟孩子的老毛病有犯。如果事后没有惩罚孩子,还会让孩子觉得父母说话不算数,以后父母的威胁就再也不管用了。既然威胁、吓唬不能彻底纠正孩子的问题,父母为什么还要用这种方法去教育孩子?

经常威胁、吓唬孩子会让孩子这也不敢做,那也不想做,因为他害怕做了以后会受到惩罚,长期下去很容易让孩子丧失信心,造成内心的恐惧而成为一个胆小怕事的人,阻碍孩子智商、情商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如果孩子害怕老师,他肯定不会认真听老师的课;如果小孩怕医生,他肯定不会跟医生合作;如果孩子怕父母,他肯定设法躲着父母,更谈不上友好地沟通交流……既然如此,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呢?

孩子都是很聪明的,如果父母只威胁、吓唬,不去执行,会让孩子质疑父母说话的有效性,甚至会故意试探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如果父母还只是口头说说,他以后就会更肆无忌惮。因此,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可以给一些必要的惩罚,但是要跟孩子解释被惩罚的原因,以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当然,父母也可以换种方式和孩子说话,耐心地向孩子解释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为什么要那样做,而不只是用“狼来了”“警察叔叔把你带走”“再哭就不要你了”等来威胁、吓唬孩子。

误区10:不要太过看重孩子的分数

分数一直是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至今依然流行,当下父母之间谈论得最多的就是“你孩子考了多少分”,他们也似乎达成共识不允许孩子与成绩不好的同学交朋友。

分数的高低,已经成为父母和孩子最头疼的问题。

一个孩子拿着68分的试卷给爸爸看,爸爸仔细看完一遍后,说道:“题目这么难,如果是我还不一定能考这么多呢。其实你可以考得更好的,你看,这几个地方是因为什么原因丢分啊……”原本以为自己少不了一顿训斥,他满怀感激地看着爸爸,并暗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有些孩子平时很努力,但就是考不到高分,很多父母就很迷惑,难道我的孩子真的比别的孩子智力低下?

其实,智力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方面,有些孩子可能记忆力比较好,有些孩子可能理解力比较好,有些孩子可能观察能力比较强,但在有些方面可能就相对比较弱。因此,父母要善于挖掘孩子的长处,帮助孩子扬长避短。

父母重视孩子的考试分数,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考试成绩反映了孩子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情况。但从客观因素来看,孩子的考试成绩还包括很多非智力因素,比如考试之前孩子的身体不舒服,跟家人、同伴闹别扭情绪低落,等等。

如果只要孩子没考好,父母就大声训斥,这样不仅找不到问题所在,还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样就很可能导致孩子因为一次考试的失败而一蹶不振。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呢?

首先,分数的高低并不是决定孩子是否能成才的关键,也不是评价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比如有些孩子刚开始学习还没掌握学习方法,或者粗心大意丢分……

其次,父母不用把孩子的考试分数作为炫耀的资本,更不能拿孩子跟别的孩子做横向的比较,而要综合全面看待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留心孩子的进步。

最后,如果要想父母不过分关注分数,就要用一颗平常心看待孩子的分数,改变对孩子考试分数的看法,经常和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让自己和孩子彻底地从分数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努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误区11:不要用经济物质刺激孩子

希望子女成才是每个做父母的心愿,为了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很多父母从物质上来激励孩子“要是你考了第一,我就给你买……”

一位父亲对儿子说:“如果你能每科考第一,我就给你买一辆奔驰。”小男孩一听,非常心动,期末考试发挥得非常好,语文、英语、数学都考了全班第一。那位父亲也很高兴,果然履行自己的诺言,给孩子买了一辆上百万的奔驰,专门用来接送孩子上学。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他人的认可,孩子也不例外。父母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的给孩子一些物质奖励本无可厚非,但是现在父母给孩子的物质奖励一次比一次贵重,孩子的胃口也越来越大。

父母希望通过物质奖励来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激励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只采用物质奖励,会让孩子只为了物质奖励而学习,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动机。物质奖励有一定的局限性,当孩子从其他渠道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时,这种物质奖励就不再奏效。

此外,物质奖励还会有很多危害。过多的物质奖励不仅会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还会让孩子忘记自己的本分,盲目攀比,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使孩子陷在物欲的漩涡中不可自拔。

其实,孩子很容易满足,如果父母想要激励孩子努力学习、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并不是只有物质奖励这一个办法,父母还可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再加上一些奖惩措施,往往会有更好的效果。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科学地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呢?

首先,要有明确的认识:奖励只是促进孩子学习的一种方法,而不是用物质来诱惑孩子;物质奖励终有失效的一天,有时候父母的一句真诚的赞美甚至胜过一切物质奖励,所以父母不要把物质奖励作为唯一的手段;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付出更多的爱和精力,而不是想用金钱和物质简单、快速地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

同类推荐
  • 教子要读心理学: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教子要读心理学: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教子要读心理学: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利用大量生动有趣且具有哲理的小故事将你带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 来自全世界的育儿经

    来自全世界的育儿经

    国际畅销书《写给男人的第一本怀孕书》作者马克·伍兹全新力作!“幽默、诙谐、全球视角……一本典型的大不列颠式育儿经典!”为什么法国的孩子不挑食?当孩子哭闹时,美国父母会怎么办?史蒂夫·乔布斯会让自己的孩子玩iPad吗?美国的妈妈们是如何表扬孩子的?为什么芬兰和韩国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却都能教出优秀的孩子?……本书将告诉你世界各地流传已久的育儿秘招!关于如何养育孩子,世界各地的父母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大致相同,然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们处理方式却可能完全不同。
  • 妈妈送给青春期女儿的书(二)

    妈妈送给青春期女儿的书(二)

    青春期女孩的身体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已慢慢具备了女性的全部特征。维护女孩青春期心理健康,搞好孩子青春期的教育,关系到她们一生能否健康成长。 但是,大多家长并不能很好地处理孩子成长的烦恼。有些父母会因为孩子的突然疏离而惊惶失措,或者对孩子比以前管得更严,或者为这种疏离表现出极度伤心,这些做法往往会更让孩子反感,从而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障碍。
  • 心灵解密:走进典型初中生的心灵花园

    心灵解密:走进典型初中生的心灵花园

    本书遴选了16类典型初中生,每种类型的体例分为“典型案例”、“案例解读”、“理论拓展”三个部分。“典型案例”约占篇幅的一半,它情节曲折、语言简洁、叙述生动,有很强的可读性;它来自现实生活,材料鲜活,既有作者的亲身经历,也有同事提供的经验,既有城市的,也有乡镇的;“案例解读”是依据现代社会基本的价值观、教育教学理念、心理健康标准和以历史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等对案例中的学生、教师、家长的做法进行分析探讨,以利读者分清是非,吸取经验和教训,启迪自己的未来。
  • 情商决定孩子的一生

    情商决定孩子的一生

    情商(EQ),心理学上指人的情绪品质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可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二是管理自我,调控自己的情绪;三是自我激励;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孩子的创造力。觉察、掌控自己情绪的能力。与周围人相处的能力,都与之相关。可以说,情商是一种洞察人生价值的悟性;是一种克服内心矛盾冲突、协调人际关系的技巧;是一种生活智慧。通俗而言。情商就是指心理素质,指一个人运用理智控制情感和操纵行为的能力。
热门推荐
  • 宋雨染衣

    宋雨染衣

    前朝细雨和风过,今时你我阴阳隔。千年不踏轮回路,宋雨湿衣衣不遮。
  • 星光拍档

    星光拍档

    他是娱乐圈的影帝,温文尔雅,众星捧月,受所有人的爱戴和追捧。她是娱乐圈里不起眼的三流明星,但是傲气十足,人前人后都气势十足。他和她相差十几岁,明明差了一个辈分,却爱的那么有气势,大叔,我爱你,就是爱你,不要拒绝我。大叔很羞涩,很严肃:“不可以,我是你的叔叔,不能做你的爱人。”岑小姐内心激荡,辈分神马的又不是血缘,看她分分钟把影帝大人拿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与癌症这九年

    我与癌症这九年

    本书记录了作者患癌9年来的治疗经验与人生感悟。作者通过对自己治疗过程的分析总结,提出八字抗癌真经(信念由心,智慧用脑)和三大抗癌兵法(有理有利有节、和平共处、打持久战),并对新病友提出一些可供借鉴的具体治疗经验,告诉读者癌症并不可怕,只要勇敢面对,生活处处皆治疗。本书提出的抗癌理念,不仅适用于癌症患者,对普通人来说也是一剂良药。
  • 南楚新闻

    南楚新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赌后倾城

    赌后倾城

    她,24世纪的皇家赌城掌权者,人送外号‘黑玖瑰’,拥有的财富,权势,足以颠覆一个国家。然,却因为一个男人,被自已的亲生妹妹背叛,一入阿弥地狱,奈何桥上帮着黑白无常坑了孟婆一把,让她老人家一气之下把她踹了个重生,成了苍古大陆烈焰帝国风家的嫡生千金小姐,从此,懦弱无能的千金小姐恍若凤凰涅槃,风华独立,傲视世人,一身赌技令无数人折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佛说文殊菩萨最胜真实名义经

    佛说文殊菩萨最胜真实名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邪君嗜宠:逆天狂妃太腹黑

    邪君嗜宠:逆天狂妃太腹黑

    一朝睁眼,穿越了!靠!废物,花痴,这是在说她吗?她一代天才邪医,活死人,肉白骨。现在竟被未婚夫鄙视的连渣都不剩。解除婚约!立刻,马上,现在就要!只是这个莫名其妙赖上自己的摄政王是什么情况?不是传闻他高冷又无情的吗?这一直缠着自己是什么节奏!
  • 都市超神垃圾桶

    都市超神垃圾桶

    宋晨看着眼前巨大无比的垃圾桶,有些懵逼。“咦,这是废弃的仙丹?”“卧槽,这是吃剩下的仙桃?”“妈耶,这一定是仙女用过的口红!”看着眼前的一切,宋晨终于若有所悟……
  • 我在异界造高达

    我在异界造高达

    “是男人就要开扎古。”“我就是高达”现实世界只能玩模型,可是到了魔法世界,啊,是时候开始造高达了。
  • 穿越之女配的悠然生活

    穿越之女配的悠然生活

    江夏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了小说里的女配,还是个深爱男配的十八线女配,在剧情里压根就没露过脸的那种,但是随着她的加入,剧情似乎开始有了变化,她本想置身事外,但最后却发现无法与主线完全割裂开,她突然发现很多事情都与她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