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成功的盲人先生名叫威尔逊,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事务所小职员做起,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成了一个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和办公楼、并且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商业家。一天,威尔逊先生从他的办公楼走出来,刚走到街上,就听见身后传来盲人用竹竿敲打地面发出的“嗒嗒嗒”的声音。威尔逊先生愣了一下,缓缓地转过身。那位盲人感觉到前面有人,连忙打起精神,上前说道:“尊敬的先生,您一定发现我是一个可怜的盲人,能否占用您一点点时间呢?”威尔逊先生说:“我要去会见一个重要的客户,你有什么话就快说吧。”盲人从一个包里摸索了半天,掏出一个打火机,放到威尔逊先生的手里,说:“先生,这个打火机只卖一美元,这可是最好的打火机啊。”威尔逊先生听了,叹口气,把手伸进西服口袋,掏出一张钞票递给盲人:“虽然我不抽烟,但我愿意帮助你。这个打火机,也许我可以送给别人。”
那个盲人用手一摸那张钞票,发现居然是一张百元大票!他用颤抖的手反复抚摸这钱,嘴里不住地感激着说:“您是我遇见过的最慷慨的先生!多么仁慈的好人啊,我为您祈祷!愿上帝保佑您!”
威尔逊先生听了,只是一笑,正准备走时,那个盲人拉住他,又喋喋不休地说:“您知道吗,我可不是一生下来就瞎的,都是二十三年前布尔顿的那次事故造成的,真是太可怕了!”
威尔逊先生一震,连忙问道:“你是在那次化工厂爆炸中失明的吗?”盲人好像碰到了知音,兴奋得连连点头说:“对呀,对呀,您也知道?当然,那次事故光被炸死的人就有93个,伤的人也有好几百,那可是头条新闻啊!”
这个盲人想用自己的不幸打动对方,希望能多得到一些钱,他接着可怜巴巴地说:“我是多么可怜啊!孤苦伶仃,只能到处流浪,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死了都没人知道的生活。”他越说越激动:“您不知道当时的情况,仿佛是从地狱中冒出来的火一下子就窜出来了!逃命的人群都挤在一起,我拼命冲到门口,但是一个大个子在身后大喊:‘让我先出去!我还年轻,我不想死!’我被他推倒了,那人踩着我的身体跑了出去!我失去了知觉,等我醒来,就成了瞎子,命运为什么这么不公平呀?”
威尔逊先生冷冷地说:“事实恐怕不是这样吧?你说反了。”
盲人听了,大吃一惊,用空洞的眼睛呆呆地望着威尔逊先生。
威尔逊先生一字一顿地说:“当时,我也是布尔顿化工厂的工人,而你,就是从我的身上踏过去的那个人!你长得比我高大,你说的那句话,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那个盲人呆呆的站了很久,突然一把抓住威尔逊先生,爆发出一阵大笑:“这就是命运啊!不公平的命运!你在里面,现在却出人头地了;我逃了出来,反而成了一个没有用的瞎子!”
威尔逊先生使劲地推开盲人的手,举起手中那根精致的棕榈手杖,平静地说:“你知道吗?我也是一个瞎子。你相信命运,我可是不信。”
威尔逊先生,这个不屈服于命运的强者!作为盲人,他尚且知道有志者事竟成,反观一些健康者,却以下跪来博得路人的同情。人与人相比,真有天壤之别啊!
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每一个人,乃至一切生物,要想生存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为了繁衍后代,大马哈鱼常常要不顾一切障碍逆水而上;为了避寒,燕子每年都要横越辽阔的大海。动物尚且这样,作为一个人,更得有一种屡败屡战、永不言败、顽强到底的自强精神。人贵有志,有志者事竟成。一个有志气的人,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从古至今,无论是哪个人想干什么事情,要想取得成功,都离不开“志”。有了“志”才能有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迎难而进的精神。
记得高尔基曾经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那么他的才力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利。”创造是我们民族的传统,奋进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因为历史原因,现在我们的国家还不够强大,在某些方面甚至还比较落后,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气馁。我们应该坚信“志在必得”,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我们大力弘扬民族的优良传统,努力振奋民族的可贵精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志向高远,产生奋斗的动力。
立志是取得成功的基础,立志能够促使人进步。要想取得事业成功必须得先立志。中国有很多关于立志的警句,比如“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常志”“有志者事竟成”“人穷不可志短”……卡耐基说过:“朝着一个目标走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要牢记“有志者,事竟成。”人活着,首先应该先立下志向,有了远大的志向,才能给人以奋斗的动力,最终取得成功。
几千年前的春秋时期,吴越相争,越国战败。勾践成了吴王的马夫,受尽了折磨。后来,越王终于得到了回国的机会,他立志要复国雪恨。之后,勾践励精图治,使越国变得强大起来,最终消灭了吴国。
秦朝末年,陈胜年轻时,给人做雇工。有一回,他对其他雇工说:“如果我们中将来有谁富贵了,可不要忘了别人!”别人问:“你怎么会富贵呢?”陈胜叹息道:“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后来,他终于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农民起义军领袖。
人应当立志,因为立志是走向成功的大门。没有志向的人,就象一个无头的苍蝇,在人生的道路上东撞西撞的,被蝇拍一拍,最后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一个人的志向基本上决定了他将来要成为怎样的人。立志越高,才能让才华发展得更快,生活也才更有质量,生命才更充实。做事情要站得高看得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种姿态是很优雅的。可是,有的人很胆小,他们害怕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就故意说什么“爬得越高,摔得越狠”,“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一类的话安慰自己。要想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就得做好付出沉重的代价的准备。
如果心中怀有远大的目标,成功至少就会提前十年降临。有一个故事:在建筑工地上有三个运砖头的工人,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回答:“我在运砖头。”第二个说:“我在筑墙。”第三个说:“我在盖大厦。”从这三个人的回答来看,谁最有活力,谁做事最积极,谁最可能被提升?答案恐怕是人人皆知的。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立志,确定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付出最大努力。自古中国就有“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没有学做事之前先学做人,立志是立事、创业的基础。
越是艰苦的环境越磨炼一个人的品格、激起其斗志、增强其能力。创立事业靠的是志气,志气是事业的脊梁。因此,每个想为国作贡献的人,必须要有一个坚定的目标。
李嘉诚出生于书香世家,家里前几辈都是读书人,他的父亲李云经同样也是一位博览群书的教书匠,因为战乱只能远离他乡。李嘉诚生活在这种大的文化氛围之中,接受的是传统家庭教育,这些都深深地影响着李嘉诚,也影响着他的立身之路!在李嘉诚小的时候,教书的父亲就教育他做人要真、要善、要有骨气、有毅力。他不仅教给李嘉诚一些知识,还教给了他许多做人的道理。这些,嘉诚自小就铭刻在心,终生不曾忘却,并且终生奉行不渝,这都是深受父亲的影响。李嘉诚一心向学,从小就酷爱读书,3岁能吟诗诵文,5岁开始上学,像个书虫,如果不是战乱影响,李嘉诚就会沿着求学的道路一直走下去。虽然李嘉诚的理想是当一个教育家,而不是商人,可是因为父亲早逝,家境逐渐陷入了贫困,为了照顾全家的生活,他必须放弃学业,担起生活重担。在他的家乡,到处都流传着海外游子致富的传奇故事,即使失望多于希望,也依然成为潮人涉海闯荡的原动力。从此,深受父亲教诲的李嘉诚走上了经商之路。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世界风云不定。很多人都猜测,长实公司是否会迁离香港。然而李嘉诚却说:“讲得最激烈时,我讲过一句话:如果要迁,我问一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迁走李嘉诚主席。如果没有,那么就请你们以后不要再提迁移之事了。”之后,没有人敢再提此事。
直到现在,长实公司也没有迁移到海外,李嘉诚用实际行动与庞大资金为中国与港人注入了百倍的信心。李嘉诚的成功开始于立志,同时他也没有忽视下一代的教育。“虎父无犬子”,李嘉诚十分重视对自己两个儿子的教育,自小就让他们读书,让他们从小就开始知道创业的艰辛,教育他们只有先学会做人,才能去经商的道理,最终又为商界培育了两位德才兼备的商业能人。
有一句至理名言说得好,“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纵观古今中外,那些有所作为、有所成就者,没有一个不是把这条真理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的,也没有一个不是拥有崇高志向的。
汉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之所以能够含辛茹苦几十年,完成《史记》这部历史、文学巨著,是因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写一部伟大的史书。马克思立志改革旧的社会,从而写下了不朽巨著《资本论》;居里夫人立志献身化学事业而两次获得了诺贝尔奖;年轻的数学家陈景润上初中时就已立下了摘取数学皇冠上明珠的雄心壮志,因此能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高峰中,独步人前……志向与理想就像大海中的航标灯,引导人们向既定目标前进。一个人如果立下了崇高的志向,有了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动力,就有到达光辉顶点的希望。不然,就会像迷失方向的航船,随波漂流,今日不知明日事,庸庸碌碌、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空耗岁月,白了少年头,仍然是一事无成。所以,要想成就事业,必须要立下志愿。我们应把立志作为人生当中的一件大事来谨慎对待。
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十八岁的时候,曾经写下了这样的一段名言:“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人生中的一个根本性的规律。”立志、工作、成功三者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就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成就事业的旅程,在旅程的尽头会有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努力的结果。俄国作家高尔基说过一句话:“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列宁在读中学的时候,就立志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他认为,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那么就必须付出艰苦奋斗,在任何困难面前绝不退缩。一代伟人周恩来从小就怀有救国的志向,在中学时代,就写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豪迈语言。
他们之所以能够青史留名,是因为他们具有共同的崇高理想境界,认为如果没有崇高而远大志向与理想,就像一只没有目标的孤鸟,只能在旅程中盲目的随处漂流;而有了崇高的理想,就能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轮在大海里航行。在他们心里,一直铭记着奋斗的音符,假如不紧扣在崇高理想的琴弦上,那么也就奏不出时代的强音。
我们的祖先是何等的智慧,他们创造的“立志”这个词得寓意非常深刻。仔细想一想,志,显然不是平白无故的生出来的。唯有下定了决心,然后再下一番工夫去立志,才能站得住。所谓的“志”,就是志向。志向是一种改变现状的理想抱负,也是一种奋发进取的决心、雄心,同时也是一种追求崛起的精神境界。志向还是一种力量、支撑,同样也是一个人的奋斗方向、奋斗目标。人,只有有了志向,才可以自立自强;有了志向,才会产生强大的毅力;有了志向,才能保持旺盛的斗志。立志,是干一番事业的需要。苏轼说:“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甚大,而其志甚远也。”拥有远大的抱负与志向,它所产生的力量就可能令人惊异和震撼。反之,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满足眼前,不思进取,就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随波逐流,他的一生也只会在浑浑噩噩、平平庸庸、碌碌无为中度过。为什么在参加工作的时候,大家条件差不多,机遇均等,然而在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实践中,人们的差别却是很大的,有的当了标兵,事业蒸蒸日上,而有的则做了尾巴,终生都是一事无成呢?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在于是否立志。
要立志,就要立大志。胸怀大志,志当存高远。一个人的志向,只有同国家、民族的未来大业一致,融入时代潮流,与时代合拍,在干事中建功立业,才能站在时代的最前面,成为改造社会的英雄。
坚定信念,追求崇高的目标。
古语有云:凡事者,必有志。成事者,必志恒。意思是说,凡是做大事的人,必定有远大的志向。能够成就大事的人,一定是拥有坚定信念、抱定自己的志向而终生矢志不移。
立志是容易的,而守住自己的志向就不容易了。《劝学》里云:守志如行路,有行十里者,有行百里者,有行终生者。行十里者众,行百里者寡,行终生者鲜。是的,立志非常容易,但如果要想守住自己的志向就是一件很难的事了,如果要想终生坚定志向更是难上加难。
1998年,中国大学生跨世纪发展基金·建昊奖学金,共青团系统面向全国大学生颁发最高等级和最高额度的奖学金,10个特等奖中有一位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95级学生叫吴颜媛。她说:“我读书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生活。”吴颜媛是一个会学习的人。每年都获得复旦大学最高奖学金复旦大学优等奖学金。
在刚进入复旦大学,读埃·弗洛因的《生命之爱》时,托尔斯泰的一句话跳入吴颜媛眼中“我读书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生活。”“以书为伴,以优异的成绩走出校园,以优秀的学业迈向社会”,这是她对于“学”最初的定位。和其他所有刻苦好学的大学生一样,吴颜媛常去的是图书馆、资料室,案头有摞起的书籍,笔记本上是密密麻麻的问题,课内课外反反复复地交流……可是,“学”的内涵并非“刻苦”两个字就能概括的。托尔斯泰的话触动了她:在这个崭新的时代中,真正的“学”应是基于学而超于学的,不是“学什么”而是“怎样学”,不应局限于具体的专业中,而是贯穿在整个知识领域里,需要的不是呆板的学分,而是综合素质、应变能力和全方位的知识结构。秉承“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复旦精神,她为自己立下了“博、活、精、深”的学习坐标。
闭门造车的学习是不行的。吴颜媛在《萌芽》《散文选刊》等国内有影响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了30余篇三万余字的文章;1998年5月在《解放日报》群工部实习期间,在短短一个月中采写编稿20余篇,其中多篇以专版头条的形式刊出并被转载。青春的星火,只有在服务社会中才能发出更加明亮的光芒。走出校园,吴颜媛最难忘的是1998年5月,被推荐到《解放日报》群众工作部实习,有生以来第一次做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