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2800000005

第5章 老师之女玛丽

美好的初恋。

爱因斯坦并不太关心自己的衣着和形象,他个子中等,态度悠闲,一头蓬乱的黑发,加上他对音乐和哲学的热爱,使他更像一位诗人,而不是科学家。从外观上看,他对女人们很有吸引力。他的漫不经心的方式、他演奏小提琴时非常明显的热情,以及他后来具有传奇色彩的智力,都极大地加深了他的吸引力。但当他的追求有可能变成一种严肃的关系时,爱因斯坦就会赶紧回到他的“小天地”里。

在爱因斯坦读中学的时候,“外表英俊”的他就很受女孩子们喜欢。他也喜欢与她们在一起,说说笑笑,有时还写上几行调情的“打油诗”。

在上大学之前,爱因斯坦曾有过一段美好的初恋。

1895年,爱因斯坦在既没有上学、也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跟着父母在米兰过了一段日子。翌年初,这位17岁的少年从意大利来到苏黎世,准备要报考瑞士联邦工业大学,可是并不知道如何达到目的。

他晚年在自己的小传中说:

“我是一个固执而自负的年轻人。我的那点零散知识皆源于自学。性情是爱了解,不爱背诵;背也背不过来,记又记不大住。我报名参加工程的入学考试,这次考试显出我所受教育的诸般弱点,我认为自己的失败是当然的。……但主考官不但有耐心,而且有同情心。校长赫尔佐格还推荐我到阿劳的中学去上学,补足文史类功课,明年再来。(瑞士)阿劳的学校精神是自由学习、不赖权威、空气纯朴、老师热情、使人难忘。这与在德国所受的6年教育完全不同。那里处处权威、事事指导;而这里是自由行动和自我负责。相差何其远,这里超越得太多了。”

少年爱因斯坦到了瑞士以后,几乎以狂喜的心态接受和爱上了这个有着田园风光和自由自在的国家。正是在这片国土上,他由一个高中生成为一个世界级顶尖科学家。相反,小爱厌恶不少德国人那种冷酷得近于机械的态度。这种冷酷和热衷于无条件服从的生活态度,和他那热爱自由和广泛思考的天性格格不入。所以,瑞士是他终生唯一恋慕的国家。

在离联邦工业大学数十英里之外的阿劳上补习班的几个月期间,举目无亲的爱因斯坦住在老师约斯特·温特勒(据说他也是爱因斯坦父亲赫尔曼先生的好友)的家里。温特勒一家人温暖而体贴。他们都喜欢爱因斯坦,对他非常关照,几乎把他当作自家人。爱因斯坦也对温特勒夫妇十分崇敬,他称温特勒夫人为“亲爱的妈咪”。

温特勒有3个未婚的漂亮女儿,爱因斯坦怎能不魂不守舍?其中玛丽(Mary,1878~1957年)长得最美丽,且与他年纪相仿,尤其让他一见倾心。

在这种自由活泼、心性开放的新环境里,在瑞士风景旖旎、美不胜收的湖光山色中,在那春暖花艳、万物复苏、情意浓浓的季节,花开蝶舞,猫叫狗窜,心灵初解放的17岁少年与温特勒18岁的女儿玛丽,自然而然就恋爱了。这是一段田园诗般的短暂恋情。

爱因斯坦后来在小传中继续说:

“在阿劳这一年中,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一个人以光速跟着光跑,那他就处在一个不随时间而改变的波场之中。看来不会有这样的事。这是与狭义相对论有关的第一个简单的思想实验。狭义相对论这一发现绝不是按逻辑想出来的,尽管最后的结果与逻辑有关。”

爱因斯坦曾经与青年学生座谈时,半开玩笑地提出过相对论的一个“科普版定义”:“如果你和一个美女一起坐了1小时,你会认为仅仅是1分钟;如果你在通红的火炉上坐了1分钟,你会认为已经过了1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科普版一出,世人马上给爱因斯坦加了个“幽默大师”的头衔。其实这根本不是幽默。据爱因斯坦留下的资料,他只是想“用大家都能听懂的语言来解释”。可是,他的科普演说常常被世人彻底误读。

他的思想如此,而他的感情世界则是大家都曾给予祝福的与玛丽的初恋。

玛丽当时刚刚在一所乡村小学里开始她的教师生涯。她是一个相当秀丽而温柔、敏感多情、落落大方的女孩,那时也正当妙龄,十八的姑娘一朵花,豆蔻年华,情窦初开,追求浪漫与私情,可以引起任何正常男子的爱恋。她与风流多情的英俊小哥阿尔伯特待在一起,不迅速“燃烧”起来才怪?他们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坠入了爱河。玛丽亲昵地叫爱因斯坦“我亲爱的卷毛”和“我亲爱的大哲学家”。只可惜,聪慧的玛丽老师并不喜欢物理学。

两人男才女貌、郎情妾意,不久便眉来眼去、心猿意马了。学习之余,他们会经常双双偷偷溜出后门,手牵着手,跑到那阳光明媚、春风习习、蓝天白云下的锦绣山川里,在那满眼野花密草、秀峰兀立、溪流潺潺、水车咿呀,显得色彩斑斓、馥郁扑鼻的田园上,彼此追逐、嬉戏、笑闹、欢歌,然后是永远说不完的绵绵情话、卿卿我我,是幸福快乐、时光飞逝的紧紧偎依、拥抱,是让人怦然心动、脸红耳赤的接吻、爱抚。

也正是从此时开始,爱因斯坦在恋爱方面产生了一种倾向--特别爱慕年长的女性,以至于后来与之相恋的米列娃比他大4岁,他的第二任妻子爱尔莎也比他大3岁。

不过这并不奇怪。爱因斯坦在家里是长子,没有姐姐。他喜欢寻找比自己大的女子为对象,喜欢玩“姐弟恋”,这是一种正常的、天生的弥补心理。至于结婚后、人到中年的他接受比自己年轻得多的小姑娘做情人,那又是另一种情结和嗜好了。

他们还大量地以信件交流,这一时期两人之间的书信来往十分频繁。

1896年4月,爱因斯坦放假了,他回到意大利家中,但时时牵挂着玛丽。

他在给玛丽的信中写道:“最可爱的恋人,我的小天使,现在我充分体会到相思与爱慕之情是什么滋味了。但是,越是思念情切,越是感到爱情给我带来的幸福。现在,我知道了我可爱的小太阳对我的幸福是多么的不可缺少。”他还说,她对他的灵魂比整个世界都更加重要。

爱因斯坦在另一封给玛丽的信中这样写道:“这一刻如果你在这儿,我会不畏任何理由,给你一个惩罚的吻,好好地嘲笑你一番,这是你该得的,甜蜜的小天使!至于我会不会有耐心?对于我心爱的人,淘气的小天使,我还有别的选择吗?”

假期很快过去了,爱因斯坦又回到了玛丽的身边。每逢节假日,在河边,在绿草地里,都能看到他们成双成对的身影。他们还在玛丽父亲的陪伴下,到附近开满鲜花的乡村去观鸟。他们又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演奏音乐,玛丽弹钢琴,爱因斯坦拉小提琴,相互应和。在玛丽的房间里,经常会传出舒伯特和舒曼乐曲的悠扬旋律。至于他俩是否偷吃人生第一次“禁果”,尚不得而知。

不过,温特勒老师是同意他们相好的;还有爱因斯坦的母亲,对未来的儿媳也十分满意。甚至据说两人几乎都要订婚了,而且双方的家庭也都很支持。

所以即使他们要这样做,那也未尝不可。

此时的爱因斯坦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扰他的问题,特别是一个被人称为“白日梦”的问题。他时常问自己:“假如我能以光速运动,将出现怎样的结果呢?”这个看起来十分天真、却包含着相对论胚胎的问题,一直纠缠着他,以至于他在与玛丽的约会中常常走神,忽视了玛丽细腻的情感,二人的恋爱开始有些降温。

初恋失败。

正当他们的关系进入高潮的时候,事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他们是在1896年10月告别的。像我们见过的所有爱情故事一样,两人依依惜别,保证经常见面通信。玛丽还答应为爱因斯坦洗脏衣服。

可惜的是,结局当然仍然跳不出俗套。他们的关系,在爱因斯坦回到苏黎世上大学之后就没有再继续下来。他开始控制自己的情感。他的处理方式很明显地服务于理性目的。他的长远理想,大概不仅仅是留在瑞士的乡下当个中学教书匠。好男儿志在四方,大丈夫何愁无妻啊!

当玛丽到苏黎世去看爱因斯坦时,她犯了个大错误。她试图按照她的喜好来重新布置他的书房,这样做必定会遭到他的抵制。不过爱因斯坦那时仍旧继续给她写情书,并在信的末尾附上要洗的脏衣服,指望她把它们洗干净后寄还给他。与此同时,他却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转向了另一个女子。

爱因斯坦来到大城市后,觉得玛丽是个乡下姑娘,未免有点土气;此外,他已经迷恋上了物理学,玛丽在智力上也达不到他的要求;再说,他的生命中又出现了另一位女性--米列娃。或者说,正当爱因斯坦和玛丽的感情日益淡漠的时候,米列娃吸引了他的目光,只有她能听懂他所热衷的物理语言。所以在这一年的11月,爱因斯坦就向玛丽提出两人应该停止通信。

可怜的玛丽无疑是异常伤心,回信疑问:“我的爱人,我对您信中的一句话不太明白。您写道,你不想再和我通信了。可这是为什么呢,甜心?”她寄给他一个茶壶。过了很久,她都以为他病了。爱因斯坦才回信说,这个礼物很傻。

爱因斯坦在1897年5月写给温特勒妈妈的信中写道:

“亲爱的妈咪:我写信给您,是为了减轻我内心斗争的痛苦。事实上,这种斗争的结果已经坚定地驻扎在我心中……勤奋的智力工作和对上帝性质的沉思,将会是引导我经受生活中所有烦恼的天使,她们安抚我、激励我,却又严酷无情……每个人为自己创造了一片小天地。”

事实上,爱因斯坦在他的整个一生中都是这样做的。

爱因斯坦写得很含蓄,实际上他表示自己已中断与玛丽的恋爱关系,而他短暂而美好的初恋时光也就此宣告结束。

爱因斯坦曾把玛丽的父母看成是自己的“第二父母”,并始终和他们以及温特勒家的其他成员保持良好关系。爱因斯坦的妹妹玛雅后来和温特勒家的第二个儿子保罗结为夫妻,爱因斯坦的密友米歇尔·贝索则娶了温特勒家的大女儿安拉。

爱因斯坦从来不否认他确实很爱玛丽。他说,和她分手后,他努力避免和她见面,因为他害怕双方都会感情冲动,他担心自己抵挡不住,担心她会逼得他发疯。他所说的“发疯”究竟是指什么?是情欲的冲动,还是思维的混乱?这是另一个爱因斯坦之谜。

当玛丽意识到她和爱因斯坦之间的恋爱关系已经了结,她身心交瘁,大病了一场,精神曾陷于崩溃。爱因斯坦承认,这是自己的过错,他太轻浮,太不体谅她的感情。在玛丽的记忆中,爱因斯坦“像画一样美好”,他们“真诚地相互爱着,不过这完全是一种理想式的爱情”。即使多年以后,她仍深爱着他。

和爱因斯坦分手10年后,玛丽嫁给了比她小10岁的手表厂领班阿尔伯特·马勒并和他生了两个儿子。他们于1927年离婚。此后,她以教钢琴和在餐馆当招待员来养活自己和最小的儿子,同时还写诗。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时候,玛丽从苏黎世给爱因斯坦写了封信,当时他正在美国普林斯顿,他的第二个妻子爱尔莎已经去世。

玛丽在信中提醒爱因斯坦,他曾保证永远不会忘记她,她的母亲曾为他和他的妹妹做过许多好事。她问他能否借给她100法郎。如果他能给她一个肯定的答复,她发誓以后绝对不会再给他写类似的信。她说道,在上帝的引导下,她有过很不错的生活。她还回忆起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她是多么天真无邪,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人生。

3个月后,玛丽又给他写了第二封信,请求他寄钱给她,帮助她和儿子移居美国。她说她已经有1年没吃午饭了;她的儿子很有才华,可是现在只能干些报酬微薄的体力活。

迄今为止没有证据可以证明,玛丽在寄出这两封信后收到过任何回音。她的信很可能被爱因斯坦的秘书杜卡斯或他的密友内森藏了起来。他们这样做,多半是为了保护爱翁。

玛丽于1957年9月24日死于瑞士迈林根的一所精神病医院,比爱因斯坦晚2年离开这个让她既悲苦又留恋的人世。

同类推荐
  • 神秘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传

    神秘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传

    《神秘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传》介绍了罗斯柴尔德是地球上最为神秘的古老家族,一个隐藏在这个世界阴暗面的控制者,一个控制了这个星球近两个世纪经济命脉的强大家族!或许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它是陌生的,因为在大众传媒时代,人们的目光或许只会关注到类似“洛克菲勒家族”或者“摩根家族”这些显赫的名字上。而20世纪二战前的美国,曾经有一句经典的话来形容当时美国的情况“民主党是属于摩根家族的,而共和党是属于洛克菲勒家族的……”其实在这句话后面还应该加一句“而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曾经是属于罗斯柴尔德的!”
  • 华尔街:野心不眠

    华尔街:野心不眠

    本书是华尔街营销传奇人物、上市公司董事长王勇的自传。一个出身普通家庭的少年,自小心怀大志,儒雅的外表下有颗异常坚定的心。内里“不奋斗,毋宁死”的劲儿贯穿着他这前六十年的人生:23岁放弃公职考进大学,31岁赤手空拳赴美留学,与妻子一边打工赚取学费一边求学,32岁考入明尼苏达大学攻读硕士,毕业后在硅谷的MP公司从普通的销售员做起,晋升到首席营销员、国际事务部总经理。38岁的他创立“美国环球实业公司”,49岁公司在华尔街上市。这条崛起之路,是一部不断的斗争史。公司达到年产值两亿美元高峰时,却因内斗伤痕累累,王勇为着股民和自己,两次与窃据公司职位者对簿公堂,最终大获全胜,宛如好莱坞式的人间话剧。
  • 最是惊艳民国范

    最是惊艳民国范

    民国时期,古老中国根深蒂固的东西依然存在,但民主之风吹进中国,现代社会新元素登上历史舞台,社会在变革中动荡,人们在迷乱中求索,各种思想杂陈,各样异事叠现,各方奇才辈出。其中,有治世之能臣,也有乱世之枭雄;有投笔从戎赴汤蹈火以报国之书生,也有宦海失意后钻进书斋潜心治学之政客……于是乎,中国政治、军事、文化、外交等领域风云际会,好戏连台,惊艳惊悚,沙场官场文场,你方唱罢我登场,使得民国史比以往任何朝代的历史都更有看点。本书发掘民国奇人奇事的耀眼点,述写民国人物与事件的未解之谜,揭示民国知名人物的情感经历,品评民国往事的悲喜结局。
  • 雷军:人因梦想而伟大

    雷军:人因梦想而伟大

    人生充满着期待,梦想连接着未来。雷军一直有个梦,就是建一个受世人尊敬的企业。他不仅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受人尊敬的企业,也在帮助别人实现心中的梦想。
  • 张爱玲:花自飘零

    张爱玲:花自飘零

    张爱玲说:“我写《小团圆》并不是为了发泄出气,我一直认为最好的材料是你最深知的材料……”合时宜的传记不是主观臆测,而是用传主自己的话讲自己的人生。作者用冷淡的眼光,以《小团圆》《我的姐姐张爱玲》为底本,讲述了才女佳人张爱玲的一生。历史中过往来去的人物在《小团圆》里实现了团圆,张爱玲的一生在《张爱玲:花自飘零》中得到了圆满。
热门推荐
  • 火遍娱乐圈

    火遍娱乐圈

    2018年,一个活了20多年的小宅男,眼睛一闭再睁重生了,成了2012年的一个明星。抄小说,编歌曲,写剧本,搞综艺,拍电影,做主播,玩电竞,办公司,签艺人,传绯闻,泡妹子,我是要成为海贼王的男人,不对,拿错本子了,我是要火遍全世界的男人。(企鹅群:822951012)幼苗求养,新书不易;虽已签约,仍在努力。为求上架,更新稳定;码字艰辛,说给谁听。收藏推荐,看官手里;欲求不得,无能为力。只望成绩,不求金银;之后如何,大家来评。
  • 潇湘昭神录

    潇湘昭神录

    遭人背叛,迫入绝境,坠海身亡。再睁眼,魂穿异世,她已不是华夏古武界冉冉升起的新星,而是深陷重重危机的新晋女帝。内有奸臣暗中搞鬼,外有敌国虎视眈眈。她会如何粉碎阴谋,夺回大权?山脉深处的奇怪低吟,血色迷林的真实面目,大陆海域的神秘面纱,无月荒漠的诡异诅咒……足迹遍布大陆四大秘境的她能否寻得父母失踪的真相?大陆之外的三界之人,狱境之人的不喜,魔界之人的仇视,神界之人的热切,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些给她招来了无数未知之敌,她会如何解决诸多情债?一切的一切究竟是谁在背后操控?且看她斩破一切,寻出真相。
  • 穿越喜马拉雅山的信鸽

    穿越喜马拉雅山的信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尔各答市的人都忙着训练鸽子,希望所养的鸽子能被选为传信鸽。小男孩也一心想把花颈鸽训练成信鸽王。它曾冲向老鹰,去救自己的同伴,也曾在暴风雨中迷航;还曾在战场上穿越枪林弹雨……不幸的是花颈鸽在执行一次重要任务时受伤,从此意志消沉……它还能飞上蓝天吗?
  • 离开一座城

    离开一座城

    第二天,当飞机从北郊机场起飞飞到城市的上空时,田梅透过机窗俯视着身下的这座城市,突然觉得陌生起来,这就是自己生活中的城市吗?此时此刻,她想不起还有谁还在这座城市里……周晓曼去了印尼,刘天水回东湾过年去了,叶一凡逃避得无影无踪,连老蓝也去了另一个城市的拘留所。原来,离开一座城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离开后,想想一点儿也不复杂。只是,每个人离开的理由不同。
  • 淡蓝时光

    淡蓝时光

    五十二个恋爱小片段,或者温馨,或者深情,或者有趣,组合在一起就是李小天和笑笑的相爱故事。画家李小天在火车上对记者笑笑一见钟情,之后对她展开了热情的追求。两个人在一起的状态很奇怪,没有海誓山盟、刻骨铭心般的经历,也没有爱情里难免的痛楚,好像就是很自然地住在了一起。他们一起面对生活里的油盐酱醋,一起面对生活中的小挫折。生活中的各种小趣味,让彼此都觉得每天过得很快乐。
  • 不忍细看的大明史

    不忍细看的大明史

    明朝,是一个极具诱惑力又欲望膨胀的年代。不仅皇帝们如此,大臣们也是如此:李善长外表温和,但待人苛刻,以营党欲;朱高煦恃功骄恣,凶悍不法,以篡夺欲;王振善于伺察人意,以虚荣欲;刘瑾欺上瞒下,以把持欲;严嵩、张居正很不廉洁,以求权欲;魏忠贤见风使舵,以变态欲;李自成勇猛有识略,以残虐欲;吴三桂勇冠三军,以私情欲。权倾一时的大臣、不可一世的佞幸,有正人君子,也有宵小之徒;有忠臣的死谏,也有阉人的疯狂……正是这个偏执家族,揭开了明朝近三百年的重重迷雾,为后人们留下了一个捉摸不透、无限遐想的明朝。
  • DIY餐厅

    DIY餐厅

    (扑街) 他离开家乡... 前往各个地方学厨,两年后回来,在明珠开了家餐厅,餐厅背后有一个标志性的建筑,那便是明珠电视台大厦。餐厅里菜单有道招牌菜名为DIY,起步价10000元,还不知道是什么菜呢,就标价10000元!还是起步价!这老板是疯了吗? ps:练笔之作!见谅!
  • 木偶奇遇记

    木偶奇遇记

    孤独的木匠爷爷亲手制作了一个木偶男孩,午夜,蓝仙女显灵了,她让这个木偶男孩具有了意识,能像其他男孩那样跑跑跳跳了。获得了生命的木偶男孩很快和屋子里的小动物交上了朋友。然而,木偶男孩很快就发现了自己和其他男孩子的不一样。他开始不满足于现状,梦想着找到蓝仙女让她将自己彻底变为一个真正的男孩子。于是,他踏上了旅程。
  • 末日浩劫

    末日浩劫

    末日来临,魔种入侵,正道沧桑,文明浩劫。那个被称为笨蛋的少年,努力多年只为变强。
  • 活在神话中

    活在神话中

    既然无法顺流而下,那便逆流而上!且看,人、神、佛、巫、妖、……谁能主宰洪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