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0800000027

第27章 唐宋律体赋

杜牧

阿房宫赋

【原文】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

六国灭亡,秦始皇统一了中国。蜀山的树木被伐光了,阿房宫才盖起来。阿房宫占地三百多里,楼阁高耸,遮天蔽日。从骊山之北构筑宫殿,曲折地向西延伸,一直修到秦京咸阳。渭水和樊川两条河,水波荡漾地流入宫墙。五步一栋楼,十步一座阁。走廊宽而曲折,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撅起。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下而建,像是互相环抱,宫室高低屋角,像钩一样联结,飞檐彼此相向,又像在争斗。盘旋地、曲折地,密接如蜂房,回旋如水涡,矗立着不知它们有几千万座。长桥横卧在渭水上,人们看了要惊讶:天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横空而过,彩色斑斓,不是雨过天晴,哪里来的彩虹?楼阁随着地势高高低低,使人迷糊,辨不清东西方向。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就在同一天、同一座宫里,气候竟会如此不同。

那些亡了国的妃嫔和公主们,辞别了自己国家的楼阁、宫殿,乘辇车来到秦国,日夜献歌奏乐,成了秦宫里的宫女。明星闪亮,是宫女们打开梳妆的镜子;绿云缭绕,原来是她们正在早晨梳理发髻;渭水河面上浮起一层腻垢,原来是她们泼掉的脂粉水;空中烟雾弥漫,是她们在焚烧椒兰香料。皇帝的宫车驰过,声如雷霆,使人骤然吃惊;听那车声渐远,也不知驰到哪儿去了。任何一部分肌肤,任何一种姿容,都娇媚极了,耐心地久立远视,盼望皇帝能亲自驾临。可是有许多宫女整整等了三十六年,还未见到皇帝。燕、赵、韩、魏、齐、楚收藏的财宝,聚敛的金玉,搜求的珍奇,这都是多少世代、多少年月以来,从人民那里掠夺来的,堆积得像山一样。一旦国家灭亡,不能占有了,统统运进了阿房宫。在这里把宝鼎当做铁锅,把美玉当做石头,把黄金当做土块,把珍珠当做沙石,随意丢弃,秦人看见了也不觉得可惜。

一个人的心,也就是千万个人的心。秦始皇喜爱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业。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阿房宫中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布机上的女工还多;显眼的钉子,比谷仓里的稻米还多;横直密布的屋瓦,比人民身上的衣服还要多;栏杆纵横,比天下的城郭还多;嘈杂的器乐声,比闹市的人说话声还多。秦统治者穷奢极欲,使天下的老百姓敢怒但是不敢言。秦始皇这个独夫,却越来越骄横顽固。于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四方响应,刘邦攻破函谷关,项羽放了一把火,可惜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变成了一片焦土。

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而不是秦国;灭亡秦国的是秦国自己,而不是天下百姓。唉!如果六国统治者都能爱护本国人民,那么就有足够的力量抗拒秦国。如果秦国统治者同样能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秦就能从三世传下去,甚至可以传到万世都为君王,谁还能灭掉秦国呢?秦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哀叹,只好让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后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叹而不引为鉴戒,那么又要再让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了。

【赏析】

秦始皇统一中国时觉得首都咸阳的宫殿太小,便大兴土木,在渭水南面营造阿房宫,《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记载说:“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可惜宫未建成,秦国便灭亡了。项羽攻入咸阳,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后人无缘得见,委实可惜。

这篇赋充分体现了唐代文赋的特点,即描写和议论紧密结合。前面极力铺叙渲染宫殿歌舞之盛,宫女珍宝之多,人民痛苦之深,既夸张,又富于想象,且比喻奇巧新颖。后面发议论,回环往复,层层推进,见解精辟,发人深省。语言上骈散兼行,错落有致,词采瑰丽,声调和谐,一扫汉赋那种平板单调的弊病,成为古代赋体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苏轼

前赤壁赋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我和友人乘船在赤壁下面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吟诵《诗经·陈风》中“舒窈纠兮”的句子。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缓慢地在斗宿和牛宿之间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江面反射的月光与天际相连。我们任凭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越过浩荡渺远的江面。多么广阔浩瀚呀,像是在天空中驾风遨游,不知船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然恍惚呀,我们好像独立长空,遗弃尘世,飞天成仙了。

这时候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道:“桂树做的棹啊,木兰做的桨,桨划破月光下的轻波啊,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他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与苏轼同游的吹洞箫的客人,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箫声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渊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

苏轼容色突变,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友人说:“曲调为什么会这样悲伤?”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一片苍翠,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面对江面斟酒,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轻易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苏轼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羡慕它们什么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景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共同享用。”

友人听了之后,高兴地笑了。洗净杯子,重新斟酒。菜肴果品已吃完了,杯盘杂乱地放着。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天空已经亮了。

【赏析】

这首赋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这是本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部分,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二部分,写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再加之客吹洞箫,依其歌而和之,箫的音调悲凉、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竟引得潜藏在沟壑里的蛟龙起舞,使独处在孤舟中的寡妇悲泣,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

第三部分,写友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此部分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作者感叹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我辈!因而,如今只能感慨自己生命的短暂,希望自己能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

第四部分,是苏轼针对友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

第五部分,写友人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这样回归了开头的高涨情绪,到达了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同类推荐
  • 中国现当代小说名作欣赏

    中国现当代小说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精华读本:中国现当代小说名作欣赏》从两万余篇文章中精选而出,名家行文,观点鲜明,功底深厚,语言生动,不拘一格,有很强的阅读陛和欣赏性,值得珍藏。《<名作欣赏>精华读本:中国现当代小说名作欣赏》获得过无数荣誉,是全国唯一以鉴赏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为内容的大型期刊,曾蝉联首届、第二届、第三届政府最高奖——国家期刊奖,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 民国清流

    民国清流

    从2015年起便陆续迎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百年纪念热潮,一个世纪前,由一代文人学士引领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推动着中国迈入现代化进程。民国六年至十六年(1917至1927年),中国呈现了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肩的思想活跃、文化灿烂的局面。继承了传统“士”担当精神的一代民国清流在风云激荡的时局中扮演着先锋角色,共同擎起中国文化的苍穹。
  • 后革命年代的童年

    后革命年代的童年

    本书是一本个人散文集。在书中,作者带着成年的疑问去回忆自己童年的点滴故事,在家族、乡土、城镇、社会的广阔画幅中,描绘了时代的变迁,涉及了传统、亲情、教育、文化等诸多话题,是一部画面温暖而思考冷静之作。
  • 此幸福彼幸福

    此幸福彼幸福

    本书收录了吕麦女士精心创作短篇散文,文字清新犹如心灵鸡汤,滋养读者的身心,深受广大中学生喜爱。
  • 青春1968

    青春1968

    到目前为止,这是我接触的知青题材作品中史料容量、思想深度、作者评述最具历史价值的作品。翻开这部书,犹如推开一道沉重的历史之门,扑面而来的,却是豪情满怀的鲜活人生:纯真的理想,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以及柔韧亮丽的人性之花……北大荒知青们可歌可泣的真实故事,读来无不为之动容。我们可以看看来自国内外的一些评论——美国的《世界日报》在报道中说:“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有2000万城市青年奔赴农村边疆,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幕,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贾宏图最新长篇纪实文学《我们的故事》中,完全呈现。”
热门推荐
  • 棠倾月

    棠倾月

    “那位少侠,你好像是我喜欢的类型,我能追你吗?”最好不过豆蔻年华遇到一生所爱,司莫邪愿倒追他七年,为他生儿育女,原谅他的一切误会……可他却未感动一点……儿女不喜她,江湖不容她,天地也要灭她……“留你一命,当救赎回报天地吧!”月圆之夜,她生辰。一剑灭邪,他心冷。“尹方天,我恨你……”一剑如心,“我司莫邪不欠任何人。”魔族来犯世人才念司教主的勇猛,一方白棺天地才知尹尊主也会落泪……【本小说采用插叙和倒叙偏多,请注意分清时间。男女主正邪两强,各有各的原则,您不适请原谅。江湖恩怨为主线,牵扯过多剧情,请您耐心等候其他系列。】
  • 口袋妖怪之白羽

    口袋妖怪之白羽

    穿越到宝可梦世界,白羽很无奈,最初感到不知所措。但当渐渐熟悉这个世界后,才发现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自己穿越真的是个巧合么?既然是命运的安排,那我就给你拿个冠军看看。
  • 欢喜重生:霸道首席呆萌妻

    欢喜重生:霸道首席呆萌妻

    三年前,一纸契约,她成了她的替身。谁说这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前途的职业?二十四小时随时待命,等着大灰狼来吃干抹净也就算了,没想到还是个高危职业!一朝被绑架小命呜呼,却只换来一句“不过是个冒牌货!”再次睁开眼,小绵羊竟然化身成身手了得的银狐,接到的第一个任务竟然是接近那个高高在上的他……
  • 早安,主君大人

    早安,主君大人

    “不想你男朋友死,就和我在一起!”君主挑起小五的下巴,满眼阴戾。他要的她心悦诚服。她却拼死守着心,想的是童年的王子。“死女人,知道背叛我的后果么??”君主扼住小五的脖子。小五满意的闭上眼睛:“是死。”君主邪魅一笑:“不,是生不如死!!!”
  • An Ocean in Iowa

    An Ocean in Iowa

    A funny, bittersweet exploration of how a child can change in one short year of love, loss, and growing up…Seven-year-old Scotty Ocean decides that seven is going to be "his year." But soon after his birthday, his artist-turned-alcoholic mother abandons the family—leaving Scotty and his two older sisters alone with their father. As his perfect year is torn apart (falls apart?), Scotty begins to act out during school and takes a series of increasingly wild actions to try to win his mother back—and, when that doesn't work, to replace her.
  • 过不了的夏天

    过不了的夏天

    如果老天给我一个李晨义,我一定会奋不顾身地和他私奔,丢下身后的一切。可惜乐潇不会。
  • 幻化的蝴蝶:王蒙传

    幻化的蝴蝶:王蒙传

    於可训,一九四七年出生于湖北黄梅,一九七七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一九八二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写作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文艺新观察》丛刊主编,《长江学术》执行主编。著有《中国当代文学概论》、《当代文学:建构与阐释》、《小说的新变》、《批评的视界》、《新诗体艺术论》、《当代诗学》、《新诗史论与小说批评》,主编《中国现当代小说名著导读》(上、下)、《小说家档案》等论著。很多人说过,给一位仍然在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的当代作家作传,是一件很不明智甚至是十分冒险的事。
  • 红楼圆梦

    红楼圆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农家媳妇的古代日常

    农家媳妇的古代日常

    李青暖穿越了,而且穿成了一棵在后娘手下讨生活的小白菜。李青暖嫁人了,嫁给了村里五大三粗,会疼媳妇,能种田,敢打架的憨厚汉子。总被后爹后娘压榨的另一粗壮大白菜。田铁石,憨憨的挠了挠后脑勺,“俺媳妇说啥都是对的。”有力气,蛮汉子,大忠犬,样样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独宠成瘾之日久成妻

    独宠成瘾之日久成妻

    有一种爱叫细水长流。她一直平淡的生活着,直到某天他突然闯入了她的生活,帮助她疗情伤,鼓励她,为她遮风挡雨,慢慢地她习惯了他的存在。本以为一切都水到渠成,可朋友的介入,彼此身份的公开,一切又变得扑朔迷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