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8400000010

第10章 为政第二(1)

【题解】

此篇共二十四章,皆孔子语或孔子答问之语,有论《诗》、论孝者,有自言生平者,有评论颜回者,有言观人之法者,有论为学及为人处世者,真正与为政治民有关者不过十章。篇名“为政”二字取首章“子曰”以下前二字,实亦体现编者先学而后为政的思想。《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载子产曰:“侨闻学而后入政。”故以《为政》次《学而》。

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校】

众星拱之,“拱”旧作“共”,从郑玄本改今字。《释文》云:“郑作‘拱’。”

【释】

为政以德:“为政”,处理政事、执政。“以”,用也。“德”,谓恩德。旧释道德,非。为政以德,即以德为政,谓以能给百姓带来好处的方法执政,实行惠民政策。

譬如北辰居其所:“譬如”,犹如、犹同。“北辰”,北极星。“居”,住、坐。“所”,当在之地、位子。

而众星拱之:“众星”,比万民百姓。“拱”,本谓“两手合抱”,引申谓环绕、拥戴。

【训译】

先生说:“用恩德执政,就好比北极星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星星就(自动)环绕它。”

【章旨】

此章为执政者立言。为政以德,百姓得实惠,自然会来环绕拥戴。自民言是为“德”,自为政者言实是“仁”。孟子仁政思想,与此一脉相承。

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释】

《诗》三百:谓全部《诗经》。“三百”,指三百篇,省“篇”字。今《诗经》三百零五篇,孔子言大数。

一言以蔽之:“一言”,一句话。 “蔽”,遮蔽,引申谓概括。

思无邪:“思”,思想、念头。“邪”,谓歪邪、不正。按:“思无邪”,本《诗·鲁颂·駉篇》句,孔子借用之。

【训译】

先生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它,叫‘思想没有邪念’。”

【章旨】

此章是孔子对《诗经》的整体评价。此评价极为精辟,符合《诗经》实际。而世有“淫诗”之说,实皆误解诗义。三百篇诗虽时代不同,内容各异,而思想则皆健康纯正,值得传诵学习。孔子言此之意,盖欲说明《诗》可用做教化之具。

2·3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校】

导之以政、导之以德,二“导”字旧皆作“道”,古字,从皇侃、正平等本改今字。

【释】

导之以政:“导”,引导。“之”,指民。“政”,谓行政命令。

齐之以刑:“齐”,整齐、统一。“刑”,刑罚。“齐之以刑”,谓通过刑罚使百姓皆听从其行政命令。

民免而无耻:“免”,与“格”相对。《说文》:“免,兔逸也。”引申为放逸、放纵,以不犯法纪为度。旧释幸免,望文生训。 “无耻”,不知有耻。

导之以德:“德”,指道德。

有耻且格:“格”,借为“恪”,《说文》作“愙”,敬也,谓谨慎、严肃,与“免”相对。

【训译】

先生说:“用政令引导百姓,用刑罚整齐他们的行为,百姓就会放逸而不知有耻;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法统一他们的行为,百姓就能知道有耻而谨慎。

【章旨】

此章言治民大法,说明以政与刑治民不如以德与礼治民的道理,虽有偏颇,但也有可取之处。所谓放逸而不知有耻,就是只要不违法,什么事都干。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校】

十有五而志于学,“于”字汉石经、定州简本、正平本皆作“乎”,与全书合,今不改,以从俗。

【释】

十有五而志于学:“十有五”,十五岁。“志”,谓立志、专心。“学”,学习。

三十而立:“立”,谓立身于世,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

四十而不惑:“不惑”,谓凡事不再有迷惑,皆能知之。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自然之数。“知天命”,谓由知人事进而知自然之事。

六十而耳顺:“顺”,不逆。“耳顺”,谓入耳之言皆顺熟,不生涩。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即随心所欲。“逾矩”,犹言越轨。

【训译】

先生说:“我十五岁就立志于学习,三十岁就立身于社会,四十岁就遇事不惑,五十岁就懂得天命,六十岁就听什么都耳熟,到七十岁就(即使)随心所欲也不越轨。”

【章旨】

此章言志于学的好处,告诉人早志于学可以终身受益。

2·5孟懿子问孝,子曰:“毋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毋违’。”

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校】

毋违,“毋”字旧作“无“,改从汉石经、定州简本及敦煌三唐写本。

【释】

孟懿子问孝:“孟懿子”,鲁国执政大夫三桓之孟孙(仲孙)氏,名何忌,谥“懿”。

毋违:“毋”,用同“勿”,不要。“违”,指违礼,据后文可知。

樊迟御:“樊迟”,孔子弟子,姓樊名须,字迟,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御”,驾车、做驭手。

生事之以礼:“礼”,礼法、礼仪。下同。

【训译】

孟懿子问(怎样才算)孝,先生说:“不要违(礼)。”

(有一天)樊迟给先生驾车,先生告诉他:“孟孙氏向我问孝,我回答说‘不要违(礼)’。”

樊迟问:“(您)说的什么意思?”

先生说:“(就是说)活着要以礼侍奉,死了要以礼安葬、以礼祭祀。”

【章旨】

此章孔子针对孟孙氏的实际而讲孝道,教人事父母当以礼。懿子盖未能以礼事父母,有违逆之行,故孔子答以“毋违”。恐其不明,故又借机向樊迟补说之。

2·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校】

按:此章无误字。《艺文类聚》述《论语》“孟武伯”作“子游”,涉下章误。

【释】

孟武伯:孟懿子之子仲孙彘,谥“武”。

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谓使父母。“之”,犹“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忧”,担忧、担心。或释子唯忧父母之疾,非,子唯忧父母之疾不足为孝。

【训译】

孟武伯问(怎样才算)孝,先生说:“只让父母担心他的疾病(就算孝)。”

【章旨】

此章孔子针对孟武伯的实际而讲孝道,教人莫让父母为其行为而担忧。武伯谥“武”,是其生平勇武、尚武可知。勇武、尚武,则必多生事,父母必常为之担忧,故孔子以此戒之。

2·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

【校】

何以别,“别”后旧有“乎”字,后人所增,今从汉石经、定州简本等删,无“乎”字语气更强烈。

【释】

子游:孔子弟子,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小孔子四十五岁。

是谓能养:“养”,养活。

至于犬马:“至于”,犹言就连。

不敬,何以别:“敬”,尊敬。“何以”,即以何。“别”,区别。

【训译】

子游问(怎样才算)孝,先生说:“如今所谓的‘孝’,这叫做能养。(不过)就连犬马,也都能有人养;(对父母如果只养)不敬,用什么来和养犬马相区别?”

【章旨】

此章是孔子就当时社会上对父母只养不敬的风气提出的批评,其言至切!

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餕,曾是以为孝乎?”

【校】

有酒食先生餕,“餕”旧作“馔”,“馔”为“具食”,义不可通,改从郑玄本。《释文》云:“郑作‘餕’,音俊。食余曰餕。”

【释】

子夏问孝:此“孝”据下文当谓孝敬老师。

色难:“色”,容色、脸色。“难”,困难、不易。

有事,弟子服其劳:“事”,劳务之事。“服”,从事。

有酒,食先生: “有酒”,与“有事”相对。“餕”,剩饭。

曾是以为孝乎:“曾”,读增音,竟也。

【训译】

子夏问(弟子怎样才算)孝,先生说:“脸色(和顺)最难。有事,替先生做;有酒,吃先生剩的,(你)竟以为这就是孝吗?”

【章旨】

此章针对子夏的实际而讲孝师之道。旧以为孝父之道,非。子夏盖偶有不敬之色,故孔子借机批评之。以上数章以皆言孝而编联,非皆与为政有关。

2·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HT〗

【释】

吾与回言终日:“回”,谓颜回,孔子弟子,字渊,鲁人,小孔子三十岁。“言”,谈话、讲话。

不违如愚:“不违”,无所违逆,皆依从之。《逸周书·官人》:“因而不知止,曰愚依人也。”

退而省其私:“退”,退离师处。“省”,自省、省察。“私”,个人、自身。“省其私”,谓结合自身实际反思。

亦足以发:“发”,谓发明师说。

【训译】

先生说:“我和颜回讲话,(他)一整天不反问一个问题,好像很愚。(然而他)回去以后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反思,也足以发挥(我所讲的)。颜回不愚呀!”

【章旨】

此章言颜回好学深思,使人学。《先进篇》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悦。”又曰:“回也其庶乎屡(娄)空。”皆可与此“终日不违”相发明。

2·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校】

一本无后“哉”字,非。

【释】

视其所以:“视”,看也。“以”,为也。“所以”,谓所作所为。《大戴礼记·文王官人》作“考其所为”。

观其所由:“观”,观察、粗看。“由”,行也。“所由”,谓所行之道,如正道、邪道之类。

察其所安:“察”,察看、细看。“安”,心所安,喜欢、爱好所在。

人焉廋哉:“人”,指被察之人的本来面目。“焉”,何处、在哪里。“廋”,音搜,隐藏。

【训译】

先生说:“看他所做的事,观他所走的路,察他心安的事,一个人(的真面目)还往哪里藏呢?还往哪里藏呢?”

【章旨】

此章讲察人之法,前三句亦见《大戴礼记·文王官人》。

十一

2·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释】

温故而知新:“温”,温习。“故”,旧,指旧学。“而”,借为“能”。“知新”,谓悟出新知,有新发现。

【训译】

先生说:“温习旧的能知道新的,(就)可以做老师了。”

【章旨】

此章讲为师的标准。温旧而能知新,说明其知识面广,能举一反三,多方联系,故每温习一次都能有新发现。若温旧而不能知新,说明其知识尚不丰厚。如此之人为师,只能照猫画虎、照本宣科,所以不可为师。俗话说“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正是这个道理。所以,一个真正的为师者,必须要有温故而知新的能力。

十二

2·12子曰:“君子不器。”

【释】

君子不器:“君子”,指人格在上,即有才德之人。“器”,器皿,有用之物。一器有一器之用,“不器”,谓不像器皿只有一用。

【训译】

先生说:“君子不做器皿(一样的人)。”

【章旨】

此章是孔子对君子所提出的要求。器皿只有一用,换了地就不能用。所以君子不器,而应具备多方面技能。为政,即需有此才能。

十三

2·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从之。”

【校】

其言从之,“从”前旧有“而后”二字,今从定州简本删。旧或读“先行其言,而后从之”,非,既行其言,何所从?

【释】

君子:亦指品格好、有才德之人。

先行:“行”,行动。

其言从之:“从”,随也。

【训译】

子贡问(怎样才算)君子,先生说:“(君子做事,应当)先行动,言语跟在后面。”

【章旨】

此章讲君子行先于言,戒有言无行者。盖子贡常有此过,故夫子戒之,不必人人事事皆当先行后言。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本书收入曾国藩家书126封,都是他在为官从政、操持防务,或奔走于驿道水路上的亲笔所书。既阐述伦理纲常,又慨叹人生艰辛,还劝勉后人精进,表达心事衷曲,言之凿凿,情意绵绵,实为后辈修身育人、捧读不倦之佳作。
  •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至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中“诸子百家”一般是指先秦至汉代时期出现的学术流派。西汉刘歆在《诸子略》中著录各家著作有一百八十九家,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使“诸子百家”的著作上升到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为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其著名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纵横家、杂家、名家、阴阳家、农家、小说家等。
  • 三略

    三略

    顾名思义,《三略》是专讲战略的兵书。其上略、中略、下略都是从战略的高度论述问题,始终贯穿着战略思想。在西汉以前,这样紧紧围绕战略问题的兵法专著还不曾出现。可以说,《三略》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战略专著,影响极为深远。
  • 尚书

    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也是最早的一部历史典籍,它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尚书》为我们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周奴隶社会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热门推荐
  • 阵痛

    阵痛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痴傻神女:邪王的盛宠狂妃

    痴傻神女:邪王的盛宠狂妃

    原本皇上亲封的神女,爹宠娘疼的天才小姐,却因引狼入室而成为众人口中的痴傻小姐,瞬间从天堂坠落地狱,亲娘上吊而死,亲爹不闻不问,整日被自己的哥哥折磨,过着非人的生活。谁知,上天眷顾,让她再次清醒,从此脱胎换骨,开启了逆袭之路,棒打狠毒哥姐,惩罚亲爹嫡母,收获世人艳羡的爱情。
  • 第一义女

    第一义女

    ◆大郢王朝凤丞相之义女,一无是处、臭名昭著。因为一场赐婚风波,终于在‘有心人’的算计暗害中魂归九天了。凤落,二十一世纪的极品特工,一个戴着小白兔面具的恶魔,看似纯良无害,实则危险至极。一朝穿越,竟成了个浑身是伤、惨死荒野的小丫头。野种?废物?讥笑?凌虐?谋杀?抛尸荒野?一连串混乱的画面涌入脑海,很好很好,凤落干白的嘴角勾起一抹恶魔的微笑。凤凰涅槃,凤落回归。一袭惊艳长裙,狂傲张扬;一双冷漠犀利的瞳眸,睿智幽深;疏离的微笑始终挂在嘴角;“伤我者必杀之,杀我者必让其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当被天下耻笑的无能蠢女人华丽翻身,惊艳重生,那些曾经欺辱鄙视她的人,纷纷傻了眼、失了魂儿......★☆★☆★☆★☆★☆★◆皇商少主【肖倾尘】————白衣胜雪、清贵无暇,惊才绝艳、天下无双,待人接物温雅谦和、谦恭有礼,本性却是遗世独立、淡漠疏离。桃花树下的邂逅,惊鸿一瞥,那沉睡千年的淡漠孤寂的心却烙上了毕生不可磨灭的倩影,此情,上穷碧落下黄泉......◆大郢御王【百里御】————睿智深沉、铁血腹黑,当那一纸婚约终于被废,这才发现原本那弃之如弊履的白痴小姐竟是如此光芒万丈、风华绝代!望着曾经痴缠自己的女子翩然转身,深沉的心却陡然刺痛!幡然醒悟,原来,我百里御等待的那个能与我并肩睥睨天地的女子——竟是她!◆太傅公子【段逸风】————风流不羁、玩世不恭的表面下隐藏着一颗沉稳玲珑的心。庶子的尴尬身份,使他尝尽家族的冷血残酷。以山水诗酒风花雪月韬光养晦掩藏锋芒,处处隐忍谨慎的他,却甘愿为她摒弃面具放手一搏,只为换取红颜一笑!◆幻剑少主【凌之寒】————世人皆知幻剑少主嗜血残忍、狠辣无情。素来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夺命阎罗,却三番两次隐忍某个女人的放肆和挑衅。自从遇到她之后,那双习惯了见血杀戮的寒冰妖眸却总能不经意间流露出宠溺和柔情,冰封已久的心正在逐渐似火燃烧......◆此文,女强、男强,强强碰撞,PK不断!各色型男、美男缤纷登场,YY无限,炮灰无限!◆清依的读书群【澜沧*依依】:110337462欢迎亲们加入闲聊!◆喜欢本文的亲们请【收藏】、【投票】、【留言】,亲们懂得,嘿嘿…清依长揖及地,“多谢多谢!”【注】:清依本人懒,很懒,码字喜欢字字斟酌,所以龟速。亲们看文要有耐心,依不能保证速度但绝对保证质量,绝无烂尾太监之恶习。
  • 一生要避开的26个心灵陷阱

    一生要避开的26个心灵陷阱

    我们应仔细审查内心,发现陷阱所在。同时,培养正知正念的力量,彻底清除陷阱,而不是简单地在表面掩盖一番,那样就会埋下更深的隐患,更重的危机。《一生要避开的26个心灵陷阱》就将告诉你一生要避开的26个心灵陷阱!世间陷阱是有形的,即使涉世不深,只要带着防范之心审慎行事,也不至轻易受骗。最难防范的是我们自身心中各种无形的陷阱。
  • 青少年植物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青少年植物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这是一套包罗生活万象的、有趣的书,向读者介绍了不可不知的中的常识。包括文学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安全常识、文化常识、动物常识、植物常识、科技常识、天文常识、生活常识等。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常识性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零散,平时想了解又难以查找,我们将这些你们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宝贵经验搜集并编辑成册,以便您在遇到问题时随时查询,轻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骗经

    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斗破之无限穿越系统

    斗破之无限穿越系统

    萧杰,原名秦杰,地球二十一世纪青年,阴差阳错的穿越斗气大陆,随后发现斗气大陆才是开始。在无尽穿越之旅中萧杰想的就只是回到原世界而已,终于在最后回到了原来的世界。可萧杰发现,这一切仿佛安排好了一般,无奈,萧杰只能重新披挂上阵。674909734为本小说的QQ群,喜欢的可以加一下
  • 纵往情深:顾先生,爱太浓

    纵往情深:顾先生,爱太浓

    顾连心的一场世纪婚礼,却见证了别人的恩爱,成就了她的荒唐和狼狈。五岁那年,她被他收养,以他之姓冠她之名,顾连心认为,拼尽力气去赌一把会换来幸福,原来她错了,那个男人对她只有恨,“情深?你只配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九霄:云起仙途

    九霄:云起仙途

    往古万年之战,徒生悲怆神死魂消,传承断流千古一朝玉损于墓,再降异世女魂七陆、五门、三派,盘亘交错福瑞、泥黎、暗眼,纠缠万古谜团七杀七灭转世轮回一人五珠十二兽众且看危末时代,群雄四起,颠覆岁月长河却终不过三叹——苍天无情,生死不由命
  • 重生之超级仙医

    重生之超级仙医

    (火爆装逼爽文)从他重新修行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的名字将成为一种荣耀!大帝归来,重修无上仙法!从此强势崛起,吊杀四方!“这一世,谁能阻我?”——褚尚泽。(有人说他杀伐果断、不近人情,有人说他狂妄无知、不留情面,话说满级的大boss降临新手营,不就是这个态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