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1900000024

第24章 处女战

“樊子盖,皇甫无逸,元文都,你们这些胆小如鼠的废物,有胆子出来和我们决一死战,躲在城里算什么本事?出来!出来!”

“元文都,你可想清楚了,现在你打开城门投降,那肯定是要什么有什么,你要是负隅顽抗,等到我们攻破洛阳城,你全家人的脑袋就没了!没定了!”

“樊子盖,老东西,老不死了,出来和我们决战,和我们决战!老不死,出来!”

天实在太热了,赤日当空还没有一丝云彩,晒得地面都在冒烟,也晒得叛军队伍人人汗流浃背,挥汗如雨,连叫骂搦战的声音都有气无力了许多,率领三千叛军来安喜门搦战的叛军大将、不久前还是隋军鹰扬郎将的杨玄感五弟杨万硕,更是早早就下马坐地,让亲兵脱下衣服为自己遮阳,嘴里不时的骂骂咧咧,“运气真他娘的烂,偏偏今天太阳这么大,晒死本将军了。”

“五将军,要不我们回去吧。”新投靠叛军的权贵子弟虞柔擦着汗水建议道:“反正樊子盖那个老不死是肯定不会出城,再这么晒下去也没意思,不如早点收兵回金墉城去,这个天气,太热了。”

“你以为我不想回金墉城躲凉?”杨万硕没好气的说道:“可这是大哥临行前的命令,不到下午就不准撤兵,违反他的军令,就算我是他的亲五弟也得受罚!你这个河南赞治也跑不掉!”

虞柔想想也是,便改变了矛头,骂道:“都是那个放牛的腐儒乱出馊主意,害得我们在这里受罪,等有机会,看我怎么收拾他!”

“李密还是很有本事的,我父亲当年就已经无比欣赏他了。”杨万硕好歹不如虞柔纨绔,并且没有附和虞柔指责献计的李密,只是向旁边的亲兵吩咐道:“去给前面传令,让他们骂大声些,一定要做足把樊子盖老不死骂出来的模样。再有,让伏路斥候守好大小道路,绝对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敌人斥候。”

亲兵领命,将杨万硕的命令带到了正在城下骂阵的队伍中,但天气还是太热了一些,在城下辱骂招降的叛军士兵再怎么打起精神,也没办法骂出更大的声音,继续都是有气无力的大骂招降,还有不少的叛军士兵干脆脱下了简陋甲盔,光着胳膊在城下大骂,一些胆子大的叛军士兵还跑到了护城河边上喝水,完全视城上守军如无物。

叛军士兵确实也用不着担心城墙上的守军队伍,面对着叛军队伍的辱骂搦战,城墙上的守军士兵连胆敢开口回骂的士兵都没有几个,就更别说出城来和势头正盛的叛军队伍决一死战了,从上到下都是比叛军更加有气无力,无精打采,许多守军士兵干脆还坐下蹲下,尽可能的躲在箭垛下那点可怜的阴凉处。

对此,负责守卫安喜门的御史大夫元文都完全视若无睹,还带头躲进了比较凉爽的城楼里乘凉,交代说除非叛军攻城,否则就不许打扰自己。

午时过半后,几乎算得上死气沉沉的局面终于有了改变,素来以治军严厉著称的东都留守樊子盖,在结束了例行的每日巡城后不久,突然又领着一队禁军卫士重新回到了安喜门城上,吓得正在偷懒躲凉的守军士兵手忙脚乱,赶紧争先恐后的重新面朝城外站直身体,收到消息的元文都也是赶紧连滚带爬的冲出城楼,跑到樊子盖面前手忙脚乱的行礼,战战兢兢的等待樊子盖的大发雷霆。

元文都的运气还算不错,樊子盖这次只是恶狠狠的瞪了他一眼,提醒了一句元文都官服不够端正,然后就站到了箭垛边上去观察城外的叛军队伍,而与此同时,城外的叛军骂手队伍也看到了生着雪白长须的樊子盖,顿时一个个象打了鸡血一样的来了精神,遥指着城上的樊子盖垛脚大骂,拼命的试图激怒樊子盖本人,同时又派人到后面的叛军大队中向杨万硕报告情况。

面无表情的打量了一番叛军队伍,樊子盖把目光转向了旁边的陈应良,说道:“陈记室,刘长恭已经在整理后队,前锋就拜托你了,下去整队准备出击。”

“樊留守,请稍等片刻,让小人再观察片刻的敌情。”陈应良赶紧拱手恳请,又扭头去看远处的叛军大队情况。

这时,收到了樊子盖出现的消息后,已经稍有松懈的叛军队伍立即开始了重新整队,还发出了整齐的呐喊口号声,之前稍有散乱的队伍阵形迅速恢复整齐。见此情景,陈应良立即向樊子盖拱手说道:“樊留守,敌人士气未竭,请再等半个时辰,再让小人率军出击。”

“再等半个时辰?”樊子盖眉头微微一皱,道:“怎么?又怕了?你之前不是向老夫保证,说报国军首战必胜么?”

“正因为小人要确保首战必胜,首战大胜,所以才必须抓住最好的出击机会。”陈应良恭敬答道:“战场之上,勇气固然重要,能够用头脑打仗同样重要,只会用勇气打仗的是猛将,能够用头脑打仗的才是大将。”

说罢,陈应良又赶紧恭敬的补充了一句,道:“留守大人饱读兵书,深通韬略,看了这天气,再看了乱贼队伍所处的环境,肯定早就知道小人请求稍后出击的原因了。现在才刚刚午时过半,我们的时间还很充足。”

看了看天空中的似火骄阳,又看了看地处开阔地带被烈日暴晒的叛军队伍,樊子盖古板严肃的脸上难得露出了一点笑容,道:“好,就再等半个时辰。老夫也不走了,半个时辰后,看你如何大破乱贼。”

“谢樊留守。”陈应良拱手道谢,又说道:“樊留守,皇甫将军,小人想请你们到城楼暂时等待,一是天太热,对你们的身体不好,二是乱贼队伍就是因为看到你们出现,所以才士气大振,你们离开城墙后,叛贼队伍的士气必然再次衰竭。”

听陈应良说得有理,樊子盖也不说话,转身就往城楼里走,边走派人传令刘长恭让三千后队暂时休息,病恹恹的皇甫无逸也赶紧跟上,陈应良则跑到了城墙下,要求报国军将士到阴凉处解甲休息,补充淡盐水。结果也正如陈应良所料,樊子盖等人从城头消失后,叛军队伍中先是响起了得意的大笑大骂声音,接着士气很快又衰竭了下来,杨万硕和虞柔骂骂咧咧的重新回到了衣服搭成的凉蓬下,叛军严整的队伍也重新散乱了起来。

对于很可能已经送出军情误报的樊子盖和皇甫无逸等东都重臣而言,这半个时辰大概就是他们人生中最漫长的半个时辰了,城楼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饶是樊子盖已经年近七旬经历了无数风浪,在这一颗也难免是紧张万分,手心微微出汗。

陈应良不紧张,无数次的与犯罪嫌疑人的殊死较量,两度深入贼巢卧底缉凶,陈应良早就练出了钢铁一般的精神意志,所以眺望着城外士气逐渐衰竭的叛军队伍,陈应良不仅没有半点紧张,甚至连即将上阵大显身手的兴奋感觉都没有多少,脑袋里盘算的,全是在战场上可能遭遇的各种情况及应变方法。

收到消息的裴弘策不知何时来到了安喜门上,在陈应良身边眺望了叛军队伍片刻,低声说道:“别太指望刘长恭的后队,他是靠世袭官职当上的虎贲郎将,从没上过战场,当初我在白司马坂最先叛变的三个团,全都是出自他的麾下,带头叛变的袁金伟,还是他一手提拔的亲信,他的队伍靠不住,一切都只能靠你自己,小心。”

“谢叔父指点。”陈应良恭敬回答,又在心里补充了一句,“我也从没指望过他。”

半个时辰的时间终于到了,征得了樊子盖的同意后,陈应良大步走下了城墙,到安喜门下的开阔地带集结队伍,同时樊子盖又派人传令刘长恭,命令他组织后军准备出击。

十三天来的组织纪律性不是白练的,陈应良在城下一声命令,已经只剩下四百一十一人的报国军将士立即穿甲戴盔,披上与普通隋军将士区别的白色披风,在陈应良面前飞快列队,每一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兴奋与忐忑,却没有半点恐惧与畏缩。

与此同时,在右武卫中官职第四高的隋军大将刘长恭也开始了整队,三千隋军士兵如同一群鸭子,人喊马嘶,乱糟糟的半天都没有集结成队,每个士兵的脸上都写满了恐惧和担忧,神情木然得如同将上刑场。为了给士兵打气,刘长恭还公然大喊,“弟兄们,不用怕,不要怕,我们只是后队,只是在护城河边上列阵,壮声势助威,打前锋的,是前面那四百个穿孝袍子的小子,咱们只管砍逃兵,不行随时可以撤回城来!别怕!不用怕!”

刘长恭喊话的同时,陈应良谢绝了樊子盖派人送来的战马,现在还是骑术平平的陈应良骑了战马上阵,不仅没有半点帮助,还会成为叛军队伍的众矢之的,反倒不如与报国军将士一起步行作战安全,在这方面,勇气与智谋兼备的陈应良算盘打得精着呢。

随意指定了一名士兵担任旗手,双手将精忠报国的大旗递到了他的面前,当着四百余名报国军将士的面,陈应良大声说道:“兄弟,军旗就交给你了,你举着军旗跟我冲,剩下的四百一十名兄弟跟着军旗冲,军旗是军队的灵魂,所以从现在起,你就是我们的灵魂!你要象保护你的命一样保护军旗,旗在人在,旗亡人亡!”

所有报国军将士的注视中,城上城下无数的隋军文武注视中,那士兵涨红了脸,向陈应良双膝跪下,砰砰砰重重磕了三个头,然后才站起身来,双手接过了军旗,一言不发的站到了陈应良的身边。

“将士们,刚才没来得及告诉你们原因,我们的出击时间提前了。”陈应良大声说道:“是我向樊留守请求的时间提前,原因有两个,一个暂时还不能告诉你们,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初战大捷的机会来了!在城外,只有杨逆贼军的区区三千乌合之众,带队的将领是谁,樊大人派出去的斥候不敢靠近侦察,还不知道,但我们可以知道带队的贼军大将是谁!至于我们怎么知道贼军的大将是谁,你们说,用什么办法?”

面对着陈应良这个古怪问题,报国军将士一度有些迷茫,但报国军队伍中仅有的两个校尉之一的陈志宏反应了过来,第一个大声答道:“把贼军大将抓过来,或者砍死在战场上,我们就可以知道他是谁了!”

“说得对,不知道敌人大将是谁,把他抓过来一问就明白了!”陈应良大声说道:“这是最简单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大声说完了,陈应良又提高了声音,大吼道:“报国军将士,告诉我,我们的为了什么而战?”

“杀贼平叛!精忠报国!”四百余名将士整齐大声回答。

“对!杀贼平叛!精忠报国!”陈应良大吼道:“口号喊了,我们的机会也来了,樊留守已然下令,这一战获胜,赏赐加倍!活着回来的赏双倍!战死沙场的赏三倍!为了皇上,为了朝廷,为了洛阳城里千千万万的无辜百姓,更为了我们自己,这一场仗,我们必须要胜!”

大吼着,陈应良振臂一呼,再次大吼道:“杀贼平叛!精忠报国!”

“杀贼平叛!精忠报国!杀贼平叛!精忠报国!杀贼平叛!精忠报国!”早已经习惯了陈应良要求的报国军将士整齐大吼,反复举起武器高声呐喊,既感染队伍中的同伴,也被队伍里的同伴感染。

“将士们,高唱我们的军歌,跟我出城!”陈应良高声命令,又大吼道:“城门官,开城门!”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嘹亮的军歌声中,洛阳城门缓缓开起,陈应良手握横刀,昂首挺胸的大步走出城门,精忠报国的大旗在旗手的高举下紧紧跟上,郭峰和陈志宏两校尉左右簇拥,余下的四百零八名报国军将士列队尾随,军歌声始终在报国军的队伍中回荡,“……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大隋——,要让——,万邦来贺————!”

听到口号与军歌声,又看到东都城门缓缓开启,叛军队伍早已是一片大乱,手忙脚乱的赶紧穿戴衣甲,杨万硕和虞柔探头探脑的眺目张望,说什么都不敢相信野战中**连败的东都守军会有胆量出城决战,直到亲眼看见了报国军将士列队出城,杨万硕和虞柔才如梦初醒的回过神来,赶紧大吼大叫着命令军队列阵迎战。

虎贲郎将刘长恭率领的隋军后队,还在慢腾腾的走进城门甬道,樊子盖、皇甫无逸和裴弘策等东都重臣早已经全部走到了城墙边上,亲眼观看樊子盖赌上了一生名望,冒险组建的这支报国军的出道第一战,

仿佛是被这紧张气氛感染,一丝凉风忽然吹来,微微卷起了樊子盖亲笔手书的精忠报国大旗的一点旗角,顺便说一句,当初樊子盖之所以同意给陈应良这个机会,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陈应良喊出的这个口号,请求的这面军旗。

陈应良第一个走过了护城河上的石桥,护城河边上的叛军骂手人少,不敢与战,纷纷逃回本阵大队,任由报国军将士高唱着军歌大步过桥,在护城河外侧逐渐集结成阵。

风逐渐大了,逐渐展开了整面精忠报国旗,北面的天边见了墨似的乌云,陈应良眺望五百步外的敌阵,发现叛军队伍仍然还在匆匆整队,又回头看了报国军队伍,发现报国军队伍已经全部出城,并且已经飞快集结成队,但刘长恭率领的三千后军,却还在城门甬道里象乌龟一样的慢慢爬。

“这是我唯一的机会,柴绍,李渊,我一定要让你们后悔!”在心里默默念叨了一句,陈应良举起了横刀晃了两晃,身后的军歌声立即戛然而止,然后陈应良再次举起横刀,大吼道:“将士们,我们的生死存亡,在此一战!跟我冲!杀——!”

高喊着,陈应良第一个举刀冲向了对面叛军队伍,四百一十一名报国军将士如雷大吼,各举刀枪旗帜紧随陈应良,眼睛瞪得滚圆,大步冲向五百步外的叛军队伍,几乎八倍于己的叛军队伍,“杀————!”

“后队还没出城,怎么现在就冲锋了?”城墙上的樊子盖和皇甫无逸等人都是一惊,裴弘策更是一拳砸在了箭垛上,对纸上谈兵的大侄子恼恨到了极点。

“难怪要穿孝袍,原来是想急着送死。”还没走出城门甬道的刘长恭幸灾乐祸,他身边的隋军将士也几乎都是这个心思。

有句话说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有时候确实是只有当局者才能更明白发生的情况,隋军方面对报国军的提前冲锋是大惑不解和幸灾乐祸,但是对于叛军方面却是无比意外和大吃一惊了,自打起兵叛变以来就没碰上过这样的情况,没碰上过士气低落的隋军队伍敢向自军队伍发起冲锋,更没碰上过兵力处于绝对弱势的隋军队伍敢向自军发起冲锋!

无比意外之下,杨万项和虞柔直接惊叫出声,叛军士兵则是隐隐生出了一种恐惧,开始逐渐的害怕对面冲来这些敢拼命、敢拼死命的报国军将士——毕竟,叛军将士也是人,而且队伍是由普通百姓、民夫、船工和投降的隋军士兵组成,是典型得不能再典型的乌合之众,这样的军队打顺风仗当然是无往不胜,可是到了打逆风战打苦战血战时……,呵呵,大家都明白。

还有一点,陈应良坚决要求的白袍也起到了很大作用,这倒不是陈应良让报国军将士穿上了白袍就变成了陈庆之的白袍兵,而是陈应良抄袭了一点陈庆之的心理战术技巧,制造出了报国军的归属感、内聚力和独特感,也让叛军队伍一看到报国军就明白这支军队与众不同,从而生出对未知事物的恐慌感,彻底丧失在**连败的隋军面前的心理优势。

转眼之间,潮水般滚动的黑云已遮黑了半边天,狂风劲吹,精忠报国大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冲着最前面的陈应良,距离叛军队伍也已然不到两百步。

“擂鼓!为大隋勇士助威!”乌云彻底掩盖整个天际时,樊子盖终于想起了这件大事。

“擂鼓,冲锋!不能在士气上输了!”杨万硕也终于想起了这件大事,赶紧大吼大叫着命令军队冲锋。

“轰隆!”突然炸响的惊雷,彻底掩盖了交战双方的战鼓声,。北边远处一个红闪,象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凉风夹杂着雨星,拍打在陈应良和报国军将士的脸上身上,陈应良脚步不歇,报国军将士的脚步也不停歇,口中的怒吼,还仿佛掩盖过了天上的炸雷,“杀——!”

部分叛军将士开始了反冲锋,但脚步明显没有前几天在与隋军交锋时那么快,一些叛军士兵还已经生出了这样的忧虑,“对面来的,到底是什么人啊?”

“轰隆!”又一道闪电划过了天际,将地面映得一片通明,第一颗豆大的雨点打到陈应良脸上时,陈应良率领的报国军将士,距离叛军队伍也已经不到三十步,临时担任校尉的郭峰和陈志宏,还一起在冲锋中越过了陈应良,双双冲到了最前面。

天地良心,贪生怕死的陈应良这一次还真不是故意放慢脚步,而是陈应良营养不良的小身板实在跑不过身强力壮的郭峰和陈志宏,想娶漂亮媳妇的郭峰和想娶凤姐的陈志宏,为了不让自己的美梦破灭,为了不让临时担任的校尉职位迅速的重新失去,这才亡命冲在了最前面啊。

“轰隆隆——”

又一道惊雷在战场上空的近处炸响,白亮亮的雨点倾盆而下,砸在了被太阳晒得滚烫的地面上,雨点迅速蒸发,升起了白腾腾的雾气,在短时间内将地面完全笼罩,仿佛云朵,陈应良和报国军将士就象云彩的天兵天将一样,直接的一头插进了叛军队伍中,震天的喊杀声也在暴雨中回荡了起来,“杀——!”

同类推荐
  • 大唐寻梦

    大唐寻梦

    一个80后的小青年在一个机缘巧合之下回到了高宗李治统治的大唐王朝,他在这里见到了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他从一个被怀疑的蛮夷奸细一步一步爬到了高宗御弟的洛阳王的爵位。
  •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三国CT

    三国CT

    《三国CT》说三国,说三国的那些英雄们、狗熊们、可怜虫们,其实相当的成分,是在说自己,说自己的幼稚、短视,说自己的褊狭、浮躁,说自己的彷徨、苦闷。
  • 盛隋风云

    盛隋风云

    历史进程悠悠,千古多少离愁。不知黑白颠倒,只是一味荒谬……是谁,解危势于倒悬?是谁,拯万民于水火?是谁,舍身家于济世?往事如烟,虽随清风荡尽,但却总有丹青妙笔,将往昔峥嵘岁月.
  •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

    重生为奸臣高太尉的儿子。原以为向往的生活要开始,但是一问,得,水浒林冲都被害下狱了。立志洗心革面的败家子还有更多超级崩坏的事需要处理。(新书无敌文《我真的是宰相儿子》已经上传,请大家支持一下新书)
热门推荐
  • 重生未来之濒危种族

    重生未来之濒危种族

    在未来,有这样的濒危种族,二十岁之前要和其他种族的人喜结连理,并孕育生子,否则二十岁那年就会gameover。胡欢欢就是这样的濒危物种,然后她遇到了个作天作地的中二青年。
  • love:一直在逃避

    love:一直在逃避

    你相信一见钟情么?你有过那种怦然心动的感觉么?让我们跟着心的频率一起跳动起来吧!心脏的跳动,不是每一次都是心动,有时候,也会是心痛。
  • 秘境追踪

    秘境追踪

    读王志艳编著的《秘境追踪》,您将目睹传说中外星人创造的奇迹,也将看到人类对自身起源探寻的困惑;您不仅可以领略到大千世界中蕴藏的美妙与诡异,而且还会在思考之余,从心底升起探求世界真谛的渴望。
  • 暮色暖婚

    暮色暖婚

    再次遇见你时,我就知道……我还是忘不了。。。——林依我爱你,就是因为你是我的全世界——慕然再见到他,是在一个临近黄昏的下午。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样的人,却早已物是人非……
  • 小女人的麻辣生活

    小女人的麻辣生活

    多灾多难却又温柔善良的林家宝,一生倒霉啊!事情为什么总是忙不完?家庭、亲情,友情一样样跟着来。她都这么倒霉了,还有什么好怕的。来吧,不就是家要散了,情也没了而已嘛,她就不信她这不得宠的小女人摆不平这些!
  • 天河相会

    天河相会

    王晋康的科幻作品之一。在耶路撒冷的巴比酒吧,侍者琼斯看到一个穿黑色衣裙的中年女人走到酒吧门口,略微犹豫了一下。这里离米希里姆城区不远,那儿是哈西迪教派的聚居地,所以穿黑衣的犹太人很多。那女人大约45岁,一头金发,明眸皓齿,不过她的美貌已经开始凋零了,有一点过气明星的味道,面容冷漠,似乎有心事。
  • 网络故事

    网络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生灵大进化

    生灵大进化

    战于苍穹,在洪荒中生死一战,人、鬼、魔、异兽、灵族、幽族多个种族血战,血流干了,还有那不灭的信仰,冲破星宇,斗破星空。纤国,漠国,影国,冰国,明海国,不过沧海一粟,冰山一角,大千世界,从来都是异常的精彩,战于星空,生灵进化永不停止。灵尊境只是开始,圣灵之境,亦不是终点!生灵进化一途,看遍星海传说,只为成就不灭信仰。
  •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拈古请益录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拈古请益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蛤蟆告状

    蛤蟆告状

    清朝咸丰年间,河北静县东关街有一家铁匠铺,专做些农用家什,如镰、锄、犁、耙之类,也兼营洋铁业的活儿。店铺的主人姓孙,三十余岁,因他排行老二,所以人们称他孙二哥。孙二雇了十几个伙计,按月给这些人发工钱。平时他为人和善,只是在发工钱时计较一些,因此惹得那些手头懒一点的人说三道四。在这些伙计中,有一个叫王虎的,此人就在东关住,有些恋家。早晨上工时,因起得晚了,晚来了一会儿,自然引起孙二一些唠叨。到月底发工钱时,扣了王虎五十文钱。那王虎不服,便找到孙二吵起来。那王虎自恃年轻胳膊粗,有把子气力,说着说着便动手打了孙二一记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