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0600000003

第3章 太阳快要出山了(1)

在河南境内的大别山下有一个小村庄,三面靠山,一面临着起伏不平的广漠原野。村庄里居住着四五户贫苦农家,几座低矮的破瓦房和一些旧茅屋躲藏在茂盛的翠竹、苍松和杂树中间;香花茨和柘茨密密地将村庄环绕三面,形成了有花有香的天然围墙。屋后的山坡上长着几百株桐油树,如今正开着粉红花子。桐油树林外紧接着暗绿的松树林,向峰峦绵延的大山上伸展去,笼罩着朦胧烟霭,黑森森不见边际。从两个山峰间奔下来一道泉水,在半山腰被一块大石遮断,随后又从陡峭的悬崖上倾泻下来,形成一道瀑布,银光闪闪地挂在空中。这泉水又奔流了一段路,在山脚下猛栽进很深的小石潭,宝石绿的水面上翻起来自色的浪花和水沫,在阳光下闪着银光。水出石潭,流人小溪,绕过香花茨和柘茨构成的村庄围墙下,在村前汇成一个大池塘,又在乱石间低唱着,从一座小石桥下穿过,奔向原野。

池塘岸上,站立着几株枝条袅娜的垂杨柳,近看柳叶儿鲜明耀眼,远看像一堆堆轻轻浮动的烟雾。一株葛藤缠绕在一株高大的半已枯死的槐树上,柔软的长条上挂着一嘟噜一嘟噜的紫花,伴着嫩绿低垂的柳枝儿在空中摇摇摆摆,在湛清的水面上荡来荡去。四五株高大的梨树耸立在垂柳外边,雪白的花儿正开,在微风中散播着淡淡的芳香。一头闲散的黄牛藏在垂柳的绿荫里,用舌头舔着不满月的小牛犊,挂在它脖子下边的大铜铃发出来慢吞吞的、安闲而幽远的丁冬声。小牛犊完全被这种温柔的抚爱和催眠的铃声所陶醉,静静地站在母牛的前边,垂着头,眼睛朦胧地带着睡意,斜望着地上的芳草和落花出神。

一位带着孩子气的农家姑娘,穿着一件天蓝色的粗布短上衫,一条紫红色的宽筒裤;卷起袖口,露出来一双健壮的半截胳膊,坐在柳树下捶洗衣裳。捶衣声响亮均匀地从青石板上发出来,飞出村外,传人空谷,在松林掩蔽的悬崖间响着回声。有时她好像有所期待地放下棒槌,一面用双手在石板上搓着衣服,一面抬起头向村前的路上张望,观察着从村边羊肠小路上走过的陌生面孔。其实她并不是在期待着谁的到来,她只是由于生活的突然变化,精神上显出十分兴奋不安。她心里交织着快活与怅惘的情绪:快活的是她就要开始踏进充满着热情与希望的新世界;而怅惘的,一则是她挂心着母亲从今后要感到寂寞,二则是她对于这座安静的小村庄,以及村中的亲族和邻居,难免起一种留恋的惜别之情。然而这种惜别的怅惘之情毕竟抵消不了她心中的快活和兴奋,所以时常在沉思中会忽然忍不住抿嘴一笑。

从池塘边抬头向山上望去,望见那被瀑布分开的两个山峰,一边是寂静的黄昏暗影,一边是跳荡的金色夕阳。几只青灰的水牛和一群白羊,舒适地散步在夕阳斜照的山坡上,有的白羊进入比较稀疏而苍翠的、低矮的小松林中。放牛羊的孩子们坐在石头上或牛背上,一问一答地唱着大别山中的古老情歌。歌声缠绵而凄凉,缓缓地落到暮霭苍茫的山谷里和原野上,会使有的人怀春,有的人忧郁,还能引发回忆,也引起人缥缈幻想。洗衣少女本来是不爱唱歌的,但被牧童们的歌声所感动,也不知不觉地低声地唱了起来:

三根丝线一般长,做个飘带送小郎。

郎哥莫嫌飘带短,短短飘带情意长。

她忘其所以地,不能自制地,把这个短短的情歌反复地唱来唱去,手中的棒槌轻轻地在衣服上一起一落,很自然的给歌声打着拍子。当牛羊和孩子们回到村中,山坡上和池塘边的歌声都停止时,夕阳已经落下山头好长一阵,天上只剩下灿烂的几缕晚霞。

“梅啊,”一个半老的女人声音在柴门外面忧郁地低声叫道,“该回来吃饭啦,还没有洗完么?”被呼唤的洗衣少女停下工作,抬头向柴门望去。虽然听到这呼唤声她心中一酸,但她却勉强地用一种带点顽皮的、快活的声音回答说:

“妈,你又急了,我还没有把衣服洗完哩!”少女带着感情地向母亲提醒说:“你忘了么,妈?我今天夜里把衣服晾干,明天一清早就跟着舅舅走了。”母亲在门口轻轻地叹息一声。停一停,她又自言自语地喃喃说:

“飞吧,向远处飞吧!翅膀已经长硬啦,要妈也没有用了这姑娘名叫黄梅,佃户出身,从苦难中成长起来。远从曾祖父的时代起,她的家就给城里的一家姓罗的大户耕种田地,一代代用血汗浸润着山中土地,度着安分守己的贫苦生活。

七年以前,在大别山中农民叛乱和流血的时代里,黄梅的父亲和两个哥哥都被这叛乱的狂潮卷进去,相继在叛乱中牺牲了。

年纪轻轻的小叔父,比她只大十岁模样,随着叛乱的主力突围西去,以后也杳无消息。母亲带着她从死神撒下的血腥网眼里逃出来,离开故乡,逃难到靠近平汉铁路的一个小城中暂时住下。母亲有时给人家洗衣服,有时又替成衣铺或鞋铺做一点零碎针线,母女俩过着和叫化子差不多的饥饿生活。后来遇着一位同乡,把母亲介绍进当地女学校做了娘姨,生活从此才安定下来。在大别山的暴风雨年代里,黄梅原受过两三年小学教育,曾被那些造反的村人们夸赞为“少年游击队”的优秀队员。如今这位佃户的小姑娘也做了这女学校的贫苦学生,常常在同学们面前遭受白眼,下课后还要含着泪帮母亲做点儿杂活。夜间,黄梅点着灯拼命读书,而疲倦的母亲就在她背后的黑影中躺着流泪,思念着死去的丈夫和儿子,思念着居住了几代的小村庄。有三四年工夫,母亲迅速地衰老起来,而黄梅长成一个可爱的少女了。她以自己的聪明和能干,加上各种功课都好,赢得了一部分同学的敬爱。但有的同学嫉妒她,有的因和她的思想见解不同而疏远她,讨厌她,有的因她母亲的地位而瞧不起她,这些“反对派”常常在背后面前用种种语言讥讽她,提醒她别忘了自己出身贫贱。她常常同这些同学们发生冲突,越斗争越变得倔强起来。

到逃难出来的第四个年头,黄梅已经是初中三年级的优等学生。这年年底,正当西安事变发生的时候,学校里起了一次风潮,黄梅被学校开除,母亲也被这学潮连累解雇。于是她们尝受了不少的艰难困苦,重回到故乡来了。然而她们虽然有故乡,曾经用几代人的血汗灌浇着故乡的土地,但土地和房屋都是属于地主的,如今回来后仍然连一块打老鸹的坷垃也没有,只好到王家湾寄住在舅舅家里。舅舅王有富是一个走树下怕树叶儿打头的老实人,一面耕种着自己的一小片田地,一面做罗家的世代佃户。在大别山暴风雨的年代里,他虽然也有一个儿子参加赤卫队牺牲;一个儿子随徐向前的红军西去,至今没有消息;他自身和另外两个当时年纪较轻的儿子虽然也参加了叛乱,但没有显着“罪恶”,尤其以他本人平日尚能“安分守己”和老实务农,在国民党进行“清乡”的血腥日子里,得到了地主的原谅和照顾。

地主罗香斋在县城里是一位老派绅士,做事情很有魄力。

他所以能成为全县最有声望的老绅士,主要的是依靠他的家产大,门第高,以及当年镇压农民叛乱时的努力和功绩。当年在长毛作乱的时候,罗香斋的祖父以举人身份在地方上团练乡勇,立过战功,受到曾围藩的特别赏识。罗氏的家声从那时起就显赫起来。罗香斋的父亲虽然没有功名,不能创业,但是个能够守成的地主和读书人。在军阀混战和土匪如毛的年代,里,这位严守“耕读传家”古训的绅士因受了土匪的绑架,赎回后惊骇而死,家道中衰了十年光景。大别山的红色风暴起来之后,罗香斋变成了本县的民团领袖,从无数反叛者的血泊中建立起他自己的威望和地位。暴风雨一过去,罗香斋因为一则身体多病,一则阅历较深,产生急流勇退思想,所以不愿多过问地方公事,就把兵权交给了他提拔起来的亲信人物,自己挂了个慈善会会长名义,半隐居了。

罗香斋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名叫罗照,已经结了婚,生了孩子,闲住在家中不务正业,罗香斋常骂他是“不肖之子”。第二个儿子名叫罗明,抗战前在北平一所名牌大学读书,北平沦陷后由天津乘海船逃到山东,在省城里搞了一阵抗日的“平津流亡同学会”,然后回来。他今年只有二十二岁,秉受了父亲遗传给他的刚毅和豪放性格,却不同意父亲的许多见解。为着在许多重大问题上的见解有出入,父子间不断地发生冲突。但罗明自幼读书聪明,有志气,足罗香斋希望所寄的好儿子,一贯受父亲宠爱,因此父亲对他的活动并不采取过多干涉的态度。“一切都由你,你们是新时代的人物了。”父亲总是用这句带有讽刺意味的话再加上一声叹息,表示他对罗明的不满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虽然黄梅的父亲和哥哥们曾经参加了农民叛乱,同罗家为敌,但罗香斋对老佃户留下的寡妇弱女却并无冤仇。因为几代的东佃关系,加上罗香斋在“剿共”中杀的无辜农民过多,退隐后开始念佛,每想起这劫后余生的母女时常不免动恻隐之心。自从黄梅和她的母亲返回山中,老主人曾经嘱咐人给黄梅母亲带几次口信,叫她带女儿进城来让他见见。倔强的黄梅总把老主人的好心关照看做是猫哭老鼠,一年多来同母亲只去过城里一次。那是在两个月以前,罗香斋的母亲下土的时候,罗家派人来接黄梅的母亲去帮忙做活,并要黄梅一道去城里玩玩,说是一家人都很想她。舅舅和表哥们都坚持着她母女俩应该进城一趟,母亲也答应了,黄梅虽然竭力反对,但胳膊扭不过大腿,终于被母亲和舅舅拖进城去。看见自小就被她全心敬爱的母亲突然甘心向主人低头,甚至内心里希望着主人救济,黄梅伤心得几乎要痛哭起来。从小孩子的时候起她就懂得了反抗和憎恨,经过的苦难愈多,她在童年时期从革命风暴中所接受的反抗思想愈变得顽强,这成了她性格中的主要特点。许多年来,她不仅把罗香斋当做永远不能妥协的阶级敌人,甚至每次想起来小时候常常欺侮她的罗明兄妹,也愤恨得咬牙切齿。

同类推荐
  • 骊歌

    骊歌

    公子赢高的母亲原本是楚地的公主,这也使得赢高生得柔美俊俏,不比其他兄弟。秦皇不喜欢自己的儿子柔柔弱弱,便派他与将军去攻楚国,可是他的身上流着楚国的血。赢高不忍杀戮,从楚国皇宫离去时,看到了正准备上吊自杀的楚国小公主芷伊。不料,却被性情粗暴的胞弟将闾发现了此事,于是,芷伊隐姓埋名成为了将闾宫中的一名歌姬。而属于芷伊和赢高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 倒插门

    倒插门

    他相亲的第一眼就看差了。第一眼见她,就像他家里那只洋瓷盆上的洋美人,在水中晃悠,晃起他眼光深处的几分暧昧。他有些晕。资产阶级小姐原来真是这样的,这一趟来对了,我!他脸上的疙瘩红辣辣的。那个洋瓷盆儿是祁红家的,拿到学校当资产阶级批判。盆底画着的女人,素花绸旗袍,粉红脸儿,粉红胳膊腿,他看得心惊肉跳,跳到最后,竟然做了一件天大的事。资产阶级小姐敢情都会在水里飘悠。老姨介绍这个对象时说:成分高点,听村里人叫她家资本家。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美人恩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美人恩

    《美人恩》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京。女主角常小南生在底层穷苦人家,以捡煤核为生。一次偶遇失业潦倒的洪士毅,对她的命运深表同情,用在慈善会打替工的微薄收入接济常家生活。二人萌生爱恋之情。貌美体俏的常小南后被杨柳歌舞团领班相中,从此在爱情上见异思迁,先后甩掉洪士毅、乐师王孙,最终落入纨绔子弟陈四爷之手,导致常家家破人亡。
  • 江风烈

    江风烈

    作者简介:王芸,中国作协会员。迄今已在《小说选刊》、《人民文学》、《新华文摘》、《中国作家》、《青年文学》、《小说月报》等刊发和转载了近两百万字散文、小说。部分作品入选《二十一世纪年度小说选·二〇一〇短篇小说》、《二〇一〇中国短篇小说年选》、《二〇〇三年度中国最佳短篇小说》等三十多种选本,曾获第七届屈原文艺奖人才奖、第三届湖北文学奖等。出版有散文集《穿越历史的楚风》、《接近风的深情表达》、《经历着异常美丽》、《纯洁与斑斓》等。湖北省作协文学院第七、八、九届签约作家。上 部那一天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铮铮的气息。
  • 揭秘梵蒂冈:《天使长迷案》史海钩沉

    揭秘梵蒂冈:《天使长迷案》史海钩沉

    本书是《天使长迷案:耶稣会崛起》出版以后,为解答读者的疑问,作者所写的一部梵蒂冈简史,既是理解《天使长迷案:耶稣会崛起》的背景知识,同时也是了解欧洲宗教史上一些神秘事件的一个窗口。《天使长迷案:耶稣会崛起》是小说,是虚构的,本书则是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其来龙去脉。美国亚马逊给本书的分类很有意思:教皇&梵蒂冈;有组织的犯罪。其销量总排名非常靠前,超过了大部分悬疑推理小说。
热门推荐
  • 青雀歌

    青雀歌

    青雀出生就被父母抛弃。沈茉阴谋加害她的母亲祁玉,青雀知道后赶到京城,保护自己的母亲。青雀被沈茉等人陷害,远走从军,立下赫赫战功后,回到京城,把沈家绳之以法。青雀和四皇子阿原成亲,成为晋王妃。阿原的哥哥弘治皇帝传位于阿原,青雀终成为皇后。
  • 默示录学院

    默示录学院

    食堂着火又不关我事,那是电线想要自焚。什么?!要我退学?!!!不用这样吧。切!退就退,本小姐才不稀罕。默示录学院对能力研究???我去好了!!!
  • 有眼无敌

    有眼无敌

    秦胜的右眼因为触电变异了!变异主方向是看见过去,这让他透过时光,看到了数之不尽的大小秘密。毫无头绪,没人能破的离奇命案真相;挥手之间,让江河倒流的绝代武道高手;深埋地下,不知多少岁月的惊世远古宝藏;形态万千,跨越时空而来的狰狞恐怖怪物。甚至看到了消失的文明、沉没的陆地、飞天的神魔、破碎的星辰……所有的过去秘密,全都在他右眼视野内,清晰重现!……(本书纯属虚构,请勿与现实对照,新人新书,扣求推荐订阅!)
  • 爱的哲学:这本书帮助你明白什么是爱

    爱的哲学:这本书帮助你明白什么是爱

    纵横古今,横跨中西,齐集史上最权威的关于爱的学问,将爱的真谛通过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娓娓道来。高亮之,福建长乐人。江苏省农科院院长,美国俄勒岗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哲学爱好者,在长期阅读大量古今中外哲学原著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先后出版《综合哲学随笔》、《漫游西方哲学》、《浅谈中国哲学》三本大众类通俗哲学著作,获得各地读者好评。
  • 守护你别想逃

    守护你别想逃

    "找到和你有相同手链的人,他会替我守护你…""你会守护我的对吗?""嗯……""我喜欢你我们在一起吧!""安然,对不起我只把你当妹妹…""许安然,我们结婚吧!""对不起……"跌跌撞撞,到最后会是遗憾吗?
  • 乾淳岁时记

    乾淳岁时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系统反派宿主太无情

    快穿系统反派宿主太无情

    系统在没遇到轻无临之前,从来都不知道原来世界上有如此无情之人,明明那么薄凉,为什么还要装在乎……?
  • 齐乘

    齐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唐马王爷

    大唐马王爷

    世间没有不朽,残棺中陈列糟粕般的金丝莽袍、遍洒浮绿的铜钱。虔诚的颂扬难以牢记,而有人执意要抹掉的故事,让人口口相传。新书《小宋腾龙》,敬请关注!!
  • 这样工作没压力

    这样工作没压力

    能否认,我们身处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就拿学生的学习来说,课业负担异常繁重,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孩子就要承受巨大的学习负担。教育主管部门也好,家长也好,都已认识到这一弊端,大声呼吁并采取一定措施为孩子减负,但效果却不那么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时代的快速发展给人以极强烈的紧迫感,让你无法停留。“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不居人后,人们拼命给自己增加压力。学习是这样,工作、婚姻、生活以及做人做事又何尝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