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2000000001

第1章 阅读力的神秘面纱(1)

一、掌握阅读力

人类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占据宇宙的中心,就在于人能不断地学习。除了亲身实践外,我们主要通过阅读书本来获取知识。一个人读的书越多,他的知识越丰富,他的才能也越杰出。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情不自禁地崇拜一些学识渊博、谈吐优雅的人。这正体现了我们对知识的渴望,我们对未知的追求。许多杰出人物之所以成功,除了机遇之外,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他们平时的积累。杰出的才能来源于对知识一点一滴地积累,渊博的知识需要我们大量地阅读。可见,阅读力对我们的成长十分重要。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人生中阅读到最多的知识呢?那就需要提高我们的阅读力,一目十行,我们都能做到。

阅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知识就是力量。在知识的天堂里,开满了姹紫嫣红的智慧之花。这是千百年来人类用辛勤劳动的血汗培育出来的。谁能摘取它,那他身上就像插上了一双翅膀,可以自由地飞翔,去探险,去攻关,去开辟通向理想境界的新航道。社会要进步,人类要发展,就要把前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长期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全部知识都继承下来。这些知识,大量地保存在书籍里。

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阅读书籍,可以把前人需经几千年实践才能取得的经验,于短暂的时间里就获得它,从而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阅读书籍,可以启开人们的心灵之窗,使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一本好书,可以塑造一个人的灵魂,改变他的性格,引导他积极向上,成为一生的转折点。好书,永远是我们远航的灯塔,前进的路标,奋斗的力量之源。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砺炼自己的品格,发展自己的才智,成为时代的强者。

那么,怎样去打开阅读力的大门呢?最常见的方法是苦读。但苦读的方法,已经不合于时代的要求了。现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门类的新知识,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瞬息万变,令人应接不暇。据哈佛大学统计:世界知识的总量,每隔5年到10年就要翻一番,而且按几何级数在继续增长。1500年前,欧洲一年所印的书,不会超过1000卷,而今美国一年所出的书刊、画报就达40亿册(张)。面对如此浩瀚的知识,即使整天坐着苦读,也不能穷其万分之一。为了能够尽快地获得前人创造的知识财富,缩短成才的路程,我们应该去寻找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我们的阅读力。

这里所说的科学方法,不是指利用先进的设备,如录音、录像,而是指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去获取无限的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不但要勤于读书,而且要学会善于读书。有的人读了很多书,未必已经学会读书。德国艺术家拉辛曾这样说:“上帝如果一只手拿着现成的真理,一只手拿着寻求真理的方法,我宁选择寻求真理的方法,而不要现成的真理。”阅读是一门艺术,大有学问。科学的阅读方法,好比寻找真理的方法,它是打开阅读力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我们从小学开始学习阅读,并继续贯穿于中等和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由此看来,阅读水平高低有别、因人而异是无须争辩的。在阅读、写作和计算这三项学生的基本技能中,阅读排在首位,这是因为我们必须先学会阅读,才能进一步学习其他各门功课;受教育程度越高,要学的内容就越深奥复杂,也就需要相应地不断增强我们的阅读能力。

我们常以阅读、写作的能力作为文化程度的基本标志,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培养学士、博士的大学都不例外。但是雅克·巴曾在《人类的自由》一文中指出:“任何学位都不能完全代表文化修养,有些有学位的人连迅速正确地领会一本书的阅读方法都不会,更谈不上分析批判的能力。”

一般人认为“阅读力的等级”和学校教育的等级是齐头并进的,据我们所知,对于今日美国教育来说,这种看法并不可靠。在法国,每一个教育阶段都要培养阅读力,使之不断提高,把它看做一门学问,只有在这方面达到相当高的造诣才可能拿到博士之类的学位。但是在美国,高中生的阅读力与大学生、甚至博士研究生相比并没有多少差别,而且还可能更少沾染那些不良的阅读习惯。

以对象难易作为判断能力高低的标准是常见的。在很多方面,我们都以工作的难易来衡量才能的高下,这种方法是否正确,取决于我们对工作难易的判断是否恰当。在这方面,假如我们说深奥的书是那些阅读力强的读者才看得懂的书,而阅读力强的读者又是那些能看懂高深著作的读者,话虽不错,但就像鸡生蛋与蛋孵鸡那样纠缠不清。同时,辨别一本书的难易,如果以读懂这本书需要具备多少有关基础知识出发,那么对读者也只能判断其相关知识的多少,并不能说明其阅读力的水平。因此我们还需要从阅读力的角度,来区别读者是否具有良好的读书习惯。

以书的深浅作为衡量阅读力高低的标准,并非毫无道理,至少曲高和寡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任何行业中,工艺越精细的话,能做的人就越少。

阅读力的第二个划分标准是读者在主动积极与被动消极之间的差别。严格说,一切阅读都是主动的活动,所谓被动,只是相对来说不那么主动而已。阅读习惯的好坏,主要看他读书时的主动程度,而这也和他工作学习时的涉猎范围成正比。

没有人会怀疑说和写的主动性,因为两者都明显地在表达某些内容,但很多人却认为听和读是完全被动的,认为这只是被动地接受别人主动给予的东西,自己什么也不必做。他们错误地认为接受别人表达的思想和接受遗产或接受法院的判决同样单纯。

实际上,两个人读同一本书,收获较大的读者,一是因为他在阅读时比较主动积极,二是他能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的。阅读是与写作同样复杂的思维活动,同样需要掌握方法,运用技巧,才能成为一个好读者。

至此,我们所谈的还只是阅读力上的大体差别,并没有把阅读的高明和不高明具体描绘出来,不过无须赘言,有了分析判断的依据,也就不难得出自己的结论。

不知道有什么捷径能使人立竿见影,浏览一遍便能洞察全书精华。阅读一本怎样打网球的书并不能使你在场外学会各种网球技巧,如果你不挥拍上场,永远也无法体会打球的诀窍。同样,读书方法只有在运用中才能领会,由此才能琢磨自己或别人的阅读力高低。

一般来说,阅读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读者立即能够完全理解的阅读,另一种是需要反复思考的阅读。

书是作者为了向你表达某些思想而用他的语言写出来的,你阅读的效果取决于对他的原意能领会多少。不管这本书是深是浅,你一页页看过去,假如你能毫不费力地完全理解,你和作者可说是处于同一水平,书上的文字,只是表达了你与作者相遇之前就具有的共同认识而已;即使其中有新的内容,如果你完全能够理解,那对你来说也不过是增长和积累了知识,并不能提高你的理解力。这就是一种不超越你的理解能力的阅读类型。

另一种情况是书中的内容你不能马上全部理解,或者根本不理解,读懂这本书可以增进你的理解力。这时怎么办呢?你可以去向高人请教,请他解释难懂的部分,或者请他介绍几本有关的教科书或评论,它们已经把该书的思想观点剖析得清清楚楚;你也可能会像一般学生那样,觉得自己已经看懂不少,不必去为其余的疑难费尽脑汁。这些方法,都不符合原书作者想通过自己的表达来传递思想的愿望。

严格地说,真正的阅读是独立思考的,通过自己的研究与探索,逐渐从茫然不解到茅塞顿开,从懂得甚少到懂得较多,由此提高。这才是面对深奥难解的著作的挑战时,所应采取的态度。

因此,可以对这种高质量的阅读下一个粗浅的定义:阅读就是独立思考地钻研书本,通过自己的努力,弄懂那些原来不能理解的著述,包括为达到这个目的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当然,并不是翻阅任何书本都符合我们上述的定义,有许多书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得到乐趣或刺激,但一点也不能激发我们的思考,提高我们的理解力。书有各种不同类型:趣味性的、知识性的和需要思考理解的。这种分类,既由于我们读书目的的不同,同时也因为读物本身及其读法上有差异。我们不能从一些笑话里得到什么知识,也不可能从年鉴里获得思维理解上的飞跃。书本的价值各不相同,我们不但要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读物,更应该根据读物的性质及我们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撇开趣味性的读物,我们只谈比较严肃的知识性读物和需要思考理解的著作。阅读力低的读者一般只读知识性的读物;阅读力高的读者,当然也能阅读知识性的书,并且读得更好,他在扩大眼界、积累知识的同时,还通过读更艰深的书,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理解力。

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钻研,从懂得较少上升到懂得较多的境地,需要极大的努力,有时会感到像拉着头发把自己提起来那样困难。这种更积极、更主动的阅读,不是坐下来打开书就能奏效的,还要讲究读书方法和技巧。

像报刊、杂志这类读物,只要适合自己的水平,多数毫不费力就能懂,因此不需要积极思考和努力钻研,不需要什么技巧,读者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不过对此,甲毫不费力的读懂,乙可能花很多工夫才能读懂,至于各人的收获,取决于他们的才能和努力。

阅读的效果,不仅取决于读者的素质,还要看到每个人都有两种读物:一种是他一看就懂,能轻而易举地获得知识的;另一种则高深难解,需要努力钻研。虽然我们应该从自己的需要出发进行选择,但一般来说,后者更有价值。当然也有难如登天,可能一辈子也弄不懂的书,但在你掌握了阅读的正确方法,并做了艰苦努力之前,绝不要说自己不行。

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我们阅读力的极限在哪儿,因为我们根本就不曾竭尽自己的全力。几乎任何学科的巨著,都可被每一个智力正常的人理解,当然这有一个先决条件,即要有正确的阅读方法和坚定不移的决心。当然,天资高的人比较容易达到目标,但龟兔赛跑最先到达终点的不一定就是兔子。

我们还应该注意几个小问题。阅读时我们所做的判断有时会发生错误;有时我们一目了然,在为得来全不费功夫而沾沾自喜时,实际上却已经错过了许多提高自己的机会。让我们牢记这样一句切中时弊的古老格言:“认识自己的无知是智慧之源。”当你在阅读中凝思苦索时,不可理解就转化为可以理解。许多学生像念体育新闻那样在读一本艰深的书。开始讲课前老师问学生有什么问题,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他们的沉默表示没有问题。但在两小时的讲课中,他们常常连最简单的或最重要的问题都回答不出,只好困惑地承认自己一知半解。他们之所以会觉得困惑,是因为他们确实读完了全书,却不得要领。要是他们在阅读时就感到困惑,要是他们鼓起勇气面对那些高深莫测之处,而不是自暴自弃地跳过算数,他们就会从这本书得到完全不同的感受。

现在,我们把两种阅读的概念简略地总结一下。

第一种,不超越理解能力的阅读,用于一般的报刊、杂志或其他一看就懂的读物。这些书籍也许能增加我们的知识积累,但对于提高我们的理解力并无帮助。

第二种,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阅读,用于那些必须去读而又不容易完全理解的著作。这些著作的内容超越了读者的水平,能提高读者的理解力。这种阅读是两个思想水平上有差距的人之间的交流,作者必须高于读者,而读者虽然在通读全书,但需要读者思考,不断提高自己。

世间一切事业,都是以零为起点的。

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就同他的学识基础,始终是成正比例的。没有厚实的功底、坚实的基础,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爱因斯坦在成名以后,发现由于自己的数学基础不扎实,在物理上很难突破,便又重新回过头来攻读数学,所以后来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那么,坚固的基础又从哪里来呢?勤奋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提高阅读力,不间断地聚集和积累知识。

阅读是人们获得和聚积知识的主要途径。法国学者安德碎·莫罗瓦说:“当今的文明是我们前人世世代代知识和经验的结晶。要想享有它,就要阅读。无论是讲授或直观教学,都达不到同样的教育效果。图像,能清楚地解说一篇文章,却不适宜培养思维能力。歌剧和教课一样,演出完毕,也就销声匿迹了;过后想再查看它,很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而书籍,却是我们最好的终生伴侣。”你要丰富自己的知识,获得经验和学问,就必须认真阅读书籍。马克思说:“钻研书籍。”因为书籍是人类贮存知识的宝库。

在学生时代成绩优秀的人,大约有70%的时间花在阅读上。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提高阅读的自觉性。有的人阅读凭兴趣,一味猎奇,沉醉在小说和剧本的故事情节里;有的人阅读缺乏计划,临至考试就搞突击;有的人阅读思想不集中,坐了半天,还不知道读了什么;有的人更是阅读时良莠不辨,反受到毒害。这些都是不良的阅读习惯。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曾把阅读者分成四类:

第一类,好比计时的沙漏漏沙,注进去,漏出来,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

第二类,好像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动,甚至还脏了些;

第三类,像滤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流了,留下的只有豆渣;

第四类,像是挖宝石的苦工,把矿渣甩到一旁,只要纯净的宝石。

你想要成为第四类读者,就得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什么是良好的阅读习惯呢?要有明确的阅读目的、具体的阅读计划、严肃认真的阅读态度和按一定程序进行的阅读方法。

也许你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无须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如果你真的达到这个程度的话,那你一定是众人中的佼佼者。因为阅读是一门只有少数人才能精通的深奥的艺术,对多数人来说,掌握这门艺术要经过辛劳而殚精竭虑的磨炼,只有少数人才觉得这是一个融洽而愉快的过程。这里的阅读与一般的读书概念不同,不只是认识书本上的字,而且还要能汲取作者的思想观念,融合到自己的意识之中。世界显得越来越复杂,阅读和写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上,更是不可缺少的基本途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将是我们在人生中所学到的最有价值的功课,也就是在这个信念的指引下,把自己一生的兴趣爱好都寄托在“使人与书相结合”的工作上,也就是向人们推荐好的书籍和阅读方法,鼓励别人从书本中获得最大的益处。

同类推荐
  • 葛拉西安处世金律

    葛拉西安处世金律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这位17世纪满怀入世热忱的耶稣会教士,对人类的愚行深恶痛绝,言及万事有致于完美的可能,如再辅以变通的技巧,则善必胜恶,而这一切取决于人的自身资源与后天勤奋,警觉、自制、有自知之明及修身养性之道。
  • 谁偷走了你的自信与信任

    谁偷走了你的自信与信任

    围绕自信与信任谈起,逐个分析并找出致使人们丧失自信与失去信任的几乎所有因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能够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回你的自信和信任,让你在摆脱人生困境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力并构筑良好的外部关系。压力之下,自信易毁;竞争之中,信任易失。然而,现实所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恰恰是压力与竞争,压力与竞争成了一种常态。正是这些无形的杀手在暗中不断地蚕食着我们的自信与信任,而我们的自信与信任又绝不会凭空产生,怎么办?我们要学会自己去拯救自己。
  • 苦着坚持,笑着放下

    苦着坚持,笑着放下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因此,许多人说,人生是一段苦难历程。其实,大可不必如此伤感。只要掌握了在苦与乐、坚持与放下之间进退、选择的学问,就能品出人生的味道。本书围绕“坚持”和“放下”来阐释人生的哲理,为读者提供了在人生道路苦难与挫折的策略。成功从来只青睐人生中的种种负累,比如名和利及以往的成功与荣耀,只要淡然面对,你就可以活得更轻松、更快乐。
  • 催人泪下的一幕

    催人泪下的一幕

    古往今来,一切闪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
  • 改变自己口才上的弱点

    改变自己口才上的弱点

    口才是否高超,关乎一生成败。如果说知识是人生的财富,那么口才就是人生的资本!上乘的口才高手,能够把一张嘴变成解决困厄和成就大事的杀手锏。而蹩脚的说话低能儿,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也可能被说得鸡飞狗跳。同样一个意思,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其效果有着天壤之别。
热门推荐
  • 红杏闹春光

    红杏闹春光

    琴棋书画,一窍不通;曼歌妙舞,压根不会;化学物理,没有学好;历史政治,十分无能……废柴如她,只好整衣改装,洗手作羹汤。用美食来造就一场别样的人生。?书名出自宋祁《玉楼春·春景》——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 二宝驾到

    二宝驾到

    周怡菲和杨致修是一对在省会城市打拼多年的夫妻,终于在城市买了房安了家,但随着二胎的全面放开,两个人面临生二胎,作为独生子女的周怡菲想生个二宝跟她姓,于是小夫妻决定生二胎。二胎生下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家庭矛盾,两个家庭同心协力克服困难,迎接幸福的生活。
  • 冷酷帝君别这样

    冷酷帝君别这样

    她本是二十一世纪特种雇佣兵,穿越到北辰国,代嫁枫瀮国,却独独失去了记忆!他是北辰的皇子,为了复仇,他狠心舍去心爱的她,只为能够登上皇位!他是枫瀮国年轻的皇帝,却独独放不下她。为了让她开心,他忍痛送她回国!他是枫瀮国遗忘的皇子,原本性格淡然,却为了保护心爱的她,处心积虑,密谋叛变!
  • 税收的逻辑

    税收的逻辑

    从过去大众普遍对税收和财政预算漠不关心、一无所知,到现在“税痛指数”成为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可见我们已进入税感时代,财税知识的普及势在必行。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几年发表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的财税类时评、随笔文章和接受的一些媒体访谈,延续了作者平实严谨的行文风格和人文视角。通过阅读本书,我们能感受到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发生的实质性进步,了解与我们切身相关的财税制度,从而积极有力地推动社会的进步。
  • 斗罗大陆之血冰传奇

    斗罗大陆之血冰传奇

    血眸杀之。一条不成文的宗规,让墨心从小便被扣上了废物的帽子。然而觉醒之日,极致之火的出现,海神唐三留下的千年预言已经开始。史莱克的地位受到威胁,冰与火的相遇,大陆的危机,与新一代的七怪共同创造新的辉煌!
  • 看懂财务报表的28个绝招

    看懂财务报表的28个绝招

    金多多,从一本院校财经科班出身,也考过了几门CPA,拥有了初级会计职称.多多上班的单位是成都市一家小有名气的会计师事务所,在成都市属于中上水平。本书通过多多的工作实践,传授看懂和分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的28个绝招。
  • 灵武战尊

    灵武战尊

    无意中穿越的林易,一来就遇到杂役执事丑女的逼婚。不仅如此,随后还牵扯出与宗门大长老之女有婚约。连番刺杀下,林易奋起反抗,依靠身上仅存的玉佩,接连突破,强势回击,从此踏上修炼征程。
  • 死亡之书

    死亡之书

    《死亡之书》是一部由二十多个死亡事件构成的,描写中国乡村残酷现实的长篇小说,在李西闽的创作中堪称另类。但它绝对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乡土文学。少年丧父的黑子跟着母亲来到异乡水曲柳村,在那里以他童稚的眼睛记录了发生在周围的一起起诡异的,但真正属于中国乡村的死亡。这些死亡像乡村的野草一样显得卑微和不被重视。但在小说中,它们所发生的现实背景又使得这些死亡事件散发出发人深省的现实与历史意义。一部蝼蚁众生的死亡历史,一份闽西族群的生命年表。在阴影笼罩的乡间,懵懂少年的眼前,上演二十多幕真实、冰冷、压抑的死亡剧,洞见生的温情与坚硬。
  • 江南美食养生谭

    江南美食养生谭

    药膳食疗,让你在品尝美味的同时,增强人体的免疫力,祛病养生、益寿延年。书中也介绍了各种美食的食补食疗功效,让你看了增加知识、开阔眼界。一书在手,江南美食皆在眼底。这是一位饮食文化研究学者向你奉献二十余年的研究心得。
  • 竹马太撩人:许你一世倾城

    竹马太撩人:许你一世倾城

    在谢寒轩的这一生当中,他觉得最幸运的便是遇见了林初暖。这样普通的一个人,一次又一次的打破他的习惯,改变他的原则,最后成为了他的例外。冬暖,是初春的冷意,夏凉,是入冬的喜悦;然而在这人情凉薄的人世间,最暖,不过一个这样你,最凉,也不过这样一个我。“你的手是我不能触及的倾城温暖,我的心是你不曾知晓的兵荒马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