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8700000002

第2章 序一(2)

在陈沂同志的努力下,军事题材文艺创作所反映的战争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今天看来,其基本倾向是正确的,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向的。并且由此展珥出许许多多具有强大艺术魅力的优秀作品,在军内外乃至国内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像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从朝鲜回来》,话剧《万水千山》、《霓虹灯下的哨兵》、《战斗中成长》、《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小说《保卫延安》、《红日》、《苦菜花》、《高玉宝》,电影《渡江侦察记》、《南征北战》、《上甘岭》等等,以及许多诗歌、音乐、舞蹈、曲艺、美术、摄影方面的大量佳作,受到广大军民的喜爱,有的还被译成各种文字,介绍到国外。50年代军队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优秀的军事题材文艺作品,是军队文化工作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重要财富。这些作品,洋溢着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多方面满足了广大官兵思想教育和审美享受的需要。这对于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发挥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为推动军队文艺创作的发展和繁荣,在陈沂同志倡导下,文化部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重视文艺创作的理论研究和指导工作,把开展文艺理论工作,作为发展创作的动力。通过召开文艺创作座谈会、讨论会,对文艺创作续向进行座谈、讨论;针对重点作品的座谈、讨论,从而对作品提出意见。通过会议、报纸、刊物等方式与渠道,及时总结文艺创作问题、交流文艺创作经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对文艺创作的一切评论,目的都是积极的,都是为了提高作品质量,保护创作,促进与繁荣创作。因此,这一系列措施,对全军文艺创作发展起过积极、良好的作用。

再一点要着重提到的是,陈沂同志积极组织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深入前线。记得从1950年至1953年抗美援朝期间,先后组织大批作家奔赴朝鲜战场,深入体验战斗生活,因而使这一时期的文艺作品有着浓郁的战斗生活气息,产生了大批具有强大艺术魅力、感人至深的力作。

此外,还举办文艺创作征文活动。抗美援朝期间举办了《志懕军一日》、《志愿军英雄传》征文活动;前一活动曾吸引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广大指战员,共计收到13600多篇作品,经选编于1956年出版《志愿军一日》,作品生动地记录了志愿军的战斗生活,有着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志愿军英雄传》收入60篇作品,出版三集,描写了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罗盛教等64位著名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

举办文艺会演大会,调集全军文艺团体组队参加演出,评选优秀剧目和艺术工作者,是推动和繁荣文艺创作的又一个有力的措施和方式。1952年8月举行了全军第一届文艺会演大会,这是全国解放后第一次举行如此大规模的会演。参加会演的有六大军区和军事学院、空军、海军和总后勤部的文艺代表队,共1500人,演出文艺节目140个,其中获奖节目62个,获奖的优秀文艺工作者17人。获奖的主要节目,歌曲是《我是一个兵》、《歌唱二郎山》、《英雄的汽车司机》,演唱是《蓄洪区说话》、《侦察英雄韩起发》,舞蹈是《筑路舞》、《炮兵舞》、《战士游戏舞》、《藏民骑兵舞》、《轮机兵舞》。举办文艺会演,这对检验全军文艺队伍,促进繁荣文艺创作,推动部队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丰富部队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也为以后全军举办多次文艺会演,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开创了一种新的方式。

注重广泛进行军内外、国内外的文化艺术交流,这也是促进与繁荣部队文艺创作的一个途径。特别是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疣秀的文化艺术,做到洋为中用。凡是外国的著名艺术表演团体来我国演出,他都要请部队文艺工作者前往观摩学习,甚至组织相当多的人随团学习。前苏军红旗歌舞团来华演出时,就派出以文艺处处长宋之的率领的编导、作曲、演员数十人的学习队伍,对口学习。后来,陈沂同志提出的建立以歌舞为主、有专业分工的歌舞团,就是以这次学习所得而提出的。这样,就丰富和提高了我们的艺术水平和技能,打破了闭关自守的状态,使我们立足本国、走向世界。

1954年,陈沂同志还亲率中国人民解放军歌舞团270人的大团,访问前苏联和东欧等国,一方面逬行社会主义国家中军队间的友好交往,另一方面也向他们宣传我国、我军的艺术成就,并向他们学习。

四、陈沂同志还有一个突出的基本观念,就是在抓好专业文艺工作的同时,还要抓好开展群众性的文化体宵活动

陈沂同志认为: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是部队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部队基层都要建立倶乐部,通过俱乐部这一组织,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广大官兵开展丰富多采、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娱乐。俱乐部的建立和开展活动,受到了广大干部、战士的欢迎和喜爱。

1951年,总政作出《关于开展连队文化娱乐活动的决定》。决定指出:连队是军队的基层单位,士兵是军队的基础。军队文化工作必须把重点放在基层,放到士兵集中生活的连队,这就是文化体育活动方向、根本宗旨所在。只有把几百万大军都组织到文化体育活动中去,只有每个战士都积极参加、热情支持,文化工作才有深厚的基础,部队群众性、战斗性的文化艺术工作才有深厚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工作才开展得起来。

继而又在1953年制订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连队倶乐部工作条例》(草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团俱乐部工作细则》(草案)。

陈沂同志在不断强调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同时,还釆取了一些措施,努力解决工作指导、骨千培训、经验交流、经费开支、文娱器材供应、场地设施和活动时间保证等许多实际问题。当时涌现出的军内外著名的三五○战士业佘演出队,就是在广泛开展群众性。活动中所出现的产物。他们表演的许多优秀节目,如《欢乐的炊事员》、《赛跑舞》、《战地音乐》等,曾轰动首都,得到朱总司令的赞誉和广大军民的欢迎。

陈沂同志认为,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是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军队体育工作的重要特色,就在于广泛的群众性。1950年全军宣教文化工作会议决定的《大力加强部队的体育活动》,就确定各级文化部门负责领导体育工作,各军区、各兵种都采取相应的措施,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因而部队的体育活动十分活跃,有的连队建起了篮球场,有的连队组织了足球队、排球队、棒球队,经常逬行比赛。有的以师为单位,每年召开运动会《许多领导干部,包括一些将军和广大指战员一起参加体育活动。西南军区的贺龙司令员,经常到运动场,多方鼓励,有时还参加打球。1953年华东军区召开运动会时,陈毅司令员不仅到会讲话祝贺,还和张爱萍一起进行网球表演赛。

1953年部队开始实行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到1956年,部队就有30万人参加了测验,有14万人获得劳卫制一级和二级证章。特别是1952年全军的第一届运动会,毛主席、朱总司令、少奇同志、周总理都亲临检阅。这次运动会集中展示了军队体育笨荣兴盛的面貌。参加这次运动会的有五大单位的运动员、教练员1800佘人,破了6项全国纪录。大会总结、交流了部队体育工作经验,使军队体育活动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在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基础上,选拔了一批优秀运动员,组建成了解放军体育代表队,参加国内外比赛。从1951年开始,以八一命名的各项目的全军代表队先后建成,其中以八一篮球队最负盛名,堪称国内劲旅。这支体育队伍除经常深入部队进行示范和辅导外,还积极参加国内外体育交流和比赛。有时单独组队代表国家,有时参加国家队组建。这些活动,大都取得优异成绩,为部队和国家争得了荣誉。

总之,陈沂同志是建国后我军组织、领导文化工作的事业家,也是一位颇有见地和才能的领导。他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而且肯用脑筋,善于钻研新问题和及时总结经验。他写过不少理论性的文章,并已整理成集出版。记得他写的《把人民解故军文艺工作提高一步》和《把我们的创作认真组织领导起来》,就是他在军队文化工作领导岗位上关于军队文化工作和文艺创作具有代表性意见的文章。这中间记载着他对部队文化工作的独特见解、认识、方法和经验等。可以说,这是他组织与领导部队文化工作的结晶,也是他对部队文化艺术工作建设的贡献。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热烈地希望,军队文化工作的优良传统,能永远流传下去、发扬光大。

陈沂同志自然在其他方面也都做出了许多成绩。《陈沂评说》中许多材料证明这点,自不多说,大家从中可以看到。愿大家了解陈沂同志,结识陈沂同志,特作序。

1998年3月写于北京总政塔院干休所。

同类推荐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清官能吏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清官能吏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人生大策略

    人生大策略

    胡适一生著述甚多,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等方面都有专门著述。在胡适大量的著术中,编者取人生问题这一角度,选编了一本这样的书,旨在使读者通过这些文章对胡适的人生观有一大致了解,也可从中引出些微镜鉴。本书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再至暮年为主线索,插入人生各个阶段的重大问题,共分为“树头铜钲”等六节,每节标题为编者所加,这样分类罗列的编排,其区区用心唯在便于阅读。
  • 一世珍藏的诗歌200首

    一世珍藏的诗歌200首

    中外诗歌浩如烟海,古史诗、叙事诗、抒情诗种类繁多,争奇斗艳。本书仅选录了文艺复兴以来并经过了数代读者检验的部分中外诗歌名篇(不含中国清代以前诗歌)。在长长的诗歌长河中,这些诗歌名篇是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思想的花朵,情绪的珍珠。它沉淀着人类的苦难与欢乐、幻灭与梦想、挫折与成功,折射着人类精神结构中永恒的尊严和美丽,体现了人类追求真善美、扬弃假恶丑的执着意念和高尚情怀。人,寄居在大地之上,处身于喧嚣的世界,需要这甘甜的蜜汁滋养。中外诗歌遗产需要继承和发展,首先就需要阅读。阅读是一种感悟心灵的精神活动。
  •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经典散文中的万物生灵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经典散文中的万物生灵

    银杏、白杨礼赞、秃的梧桐、两株树、爱竹、梧桐树、杨柳、那树、说树、仙人掌、榕树的美髯……郭沫若、矛盾、周作人、丰子恺、汪曾祺、巴金、瓦·沙拉莫夫、约翰·缪尔……《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古今中外的众多文学大师为你呈现大千世界中的万物生灵。《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收录了萤、爱竹、天鹅、巨人树、冬之兽等精彩散文篇章。
  • 唐诗三百首新注

    唐诗三百首新注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
热门推荐
  •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本书从美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谈起,探索美国人为何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如此敌对的态度,美国政治文化为何同马克思主义格格不入。本书还纵论美国在冷战期间和冷战结束之后的反共主义如何表现在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之中,指出美国在国家利益受到严重威胁时,意识形态的诉求会让于实际利益的考虑;在国力强盛的状态下,在对手的意识形态诉求也十分强烈的情况下,则在外交中强化意识形态色彩。
  • 侦探边缘人

    侦探边缘人

    马东是一名因伤退休的刑警,五年前在一次行动中被炸伤,失去了部分记忆,同事和战友的猜疑让他痛苦,可又无法解释,他选择了离开这座城市,五年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受了一个他帮助过的女孩的邀请重新返回了城市,一起开办了一个侦探社,一起面对纷杂的案件,在追寻各种真相的时候,也在努力探求当年的内幕,生活改变了,马东该如何面对新的挑战,新的人生,还有新的爱情,又有哪些新的风险,新的目标在等着他呢。
  • 正确阅读

    正确阅读

    本书是关于青少年如何阅读,如何提升阅读能力的畅销读物,兼具实用性、思想性于一体。作者已经根据本书理论在美国和其他国家举办诸多培训班,广受欢迎。
  • 蛟宠龙后

    蛟宠龙后

    我漫步在大海边,听那海潮的声响,心从没有那么一刻宁静过。宁静中带有丝丝的喜悦,丝丝的感慨。潮起又潮落,正如人生不可谓一帆风顺,只是自己的心态是否如那一叶扁舟,可以在这大海中游刃有余罢了。做到这样说起来容易,可是这世上之人又有几人可以做到真正的与世无争。记得有人说过,比海广阔的是天,比天广阔的是人的心。只是我的这颗心却算不上平静吧。我轻轻蹲下身,拾起细软沙滩上的一枚白色贝壳,捏在手中,犹豫许久。……
  • 咱们都是同龄人

    咱们都是同龄人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剑噬虚空

    剑噬虚空

    重生六十年前,身怀上古神器,遇神杀神,遇佛杀佛。谁能挡我?神剑在手,撕裂虚空!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大作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大作

    学习世界文学,就必须研究世界著名文学大师、著名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历史,才能掌握世界文学概貌。本文以四大部分组成:元前文学精品,中世纪文学精品,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精品,十九世纪文学精品,四个部分十世界古代文学大作的总体大纲。
  • 景少的心尖宠

    景少的心尖宠

    她是S市名媛里唯一的二次元怪味少女,他是全球前五首富,22岁的希颜婷还在上大四,25岁的景钰轩已经掌握着整个S市的动脉。希颜婷从十八岁就喜欢景钰轩。在冥月大酒店,希颜婷被算计进一个老总的房间,她挣扎的头破血流、撕心裂肺的时候,一个高大的身影一把将她打横抱起,从此...抱起了整个世界。
  • 与劈腿男一起穿越:王爷争妃宠

    与劈腿男一起穿越:王爷争妃宠

    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劈腿的男人满街跑。丫的,跟这个没有节操的男人一起穿越到更没有节操可言的古代……虾米?我是王妃。咱家王爷呢?大婚十来天,青楼去点名。虽然她一人坐拥豪华王府逍遥自在,但老妈前来亲授驯夫大法,OK,我去请他回家…啥?还要捎带一相好!行啊行啊,都来吧……
  • 飘(下)

    飘(下)

    整部小说洋洋洒洒,气势恢宏,可谓一幅浪漫的历史和社会画卷。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前后的南方佐治亚州为背景,以一个种植园主郝嘉乐的女儿郝思嘉为核心人物,通过几个家族的兴衰变化反映了美国南方各州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