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8900000003

第3章 九州生气恃风雷(2)

报告文学在我国兴起并在今天的文坛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在读者中享有很好的声誉,在其深远层次上,也是与这种崇实文学观念的沟通及其反映。由于我国特殊的社会生活环境,我国的报告文学作家把自己的写实特征充分地与人们直接的利害、喜优结合到一起,就使得人们这种崇实的文学观更加得到强化。另外还应看到,因为崇实文学观的确立,读者在文学的审美过程中生成了新的价值取向和判断准绳,这又反过来影响并促进着报告文学的发展。今天,读者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尽管他们还欢迎并需要小说这样因借助虚构手芦从而更富艺术感染力的文学作品,可他们不再轻易地接受那些缺少实际内容在艺术上又造作粗糙的作品,而更乐意把精力用到提供了真实的生活现象并在艺术上有一定特点的报告文学或其它带有纪实性特征的作品上去。真实性本身就是上乘的艺术所不可缺少的。

何况,真实性的社会人生现象本身对于诱发读者的参与兴趣,调动读者行使自我审美判断有相当强的力量。报告文学对于生活的直接涉入,使它在读者和生活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同时,也为读者参与创造和审美判断提供了相当大的空间。愈来愈多的文学现象表明,面对一个较为成熟的读者,封闭的文学或艺术作品,已经很难满足他的审美鉴赏与批评的欲望了。在这些读者的审美活动中,审美已不再是简单的接受,更不是轻易的认可,他们带有更加挑剔的眼光和需要作家、艺术家为其创造更宽广的艺术空间,用以发挥自己想象与创造的才能。中国写意画在外域的被看重,抽象艺术作品给人们带来的乐趣等,都是同读者这种审美心理和情绪有密切关系的。报告文学是二种开放性的文学。当作家真实地把某些生活现象在自己的作品中描绘出来的时候,作者就为读者参与其间共同或分别认识这些生活现象提供了机会。在某些时候,读者对报告文学作家所提供的生活现象及有关信息材料的兴趣,比作家对这些现象材料所持有的认识判断更富有浓郁的兴趣。他或许不去苟同作家的认识判断,可他对作家向社会,向读者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信息材料多有感激。报告文学具备的这种开放性特点,既大大地有利于自己走向社会和读者,也十分有利于吸引读者走向自己的领域,从而使一种崇实的文学观念与一种新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审美兴趣在新的领地上得到了有效的交汇。

鲜明强烈的时代色彩与丰富充实的社会人生内容,使报告文学多年来一直显得厚重而多有力度,包容巨大而又有强烈的感染力量。然而,光有其思想内容上的鼎新而缺少表现手法、表现形式上的新变同样是难以满足生活的发展和读者日以挑剔的审美要求的。所以,在报告文学兴盛的历程上,在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方面作家们的自觉追求和实际探索,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有了作家们这种艺术上的自觉,报告文学这些年也是几度变革,在不断的变革中完善和发展着自己的个性特征,丰富着自己的艺术天地和表现力。

几年前,报告文学虽然在题材上已表现了相当的多样性。但是,作家们在选取题材及具体的表现方法上,几乎都采用了一人一事的结构方式,而把广阔的社会生活现实作为背景推置到稍后的地方。这种比较单一的取材和结构的作品,在选材上给作家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在具体的描写上也多有束缚。但是,正因为如此,也许更能见出作家的选材水平和处理材料的能力。

徐迟、刘宾雁、黄宗英、柯岩、理由、祖慰、蒋巍、肖复兴、韩少华等作家,都在这个局限的空间中取得过成功,达到一种自由的境界。这些作家的许多作品,在思想上不但敏锐地报告了生活的各面,而且在形象性地报告上也达到了很高的层次。他们笔下的真实人物,诗意的语言,火一般的激情与弥漫作品其中的浓烈感情,至今使人们难以忘怀。但是,这种一人一事的报告方式,毕竟是较为单纯和窄小的,长时间的采用,就会显得机械与陈旧。例如单一的人或事需要具有普遍和代表性,这就很自然地使作家们把眼光投向那些著名的人物或重大的事件。结果,表现著名人物的作品中不少变成了人物的传记或轶闻轶事的记述,表现重大事件的屡屡发生撞车现象或变成对某一事件过程的记叙,一度让人厌弃。创作的实际状况使报告文学作家们看到表现方式的单调和这种方式同许多新的思想内容之间的矛盾,从而在不废弃这种一人一事报告方式的同时,图谋新变的努力和实践在报告文学创作中发生了。

如前面提到的全景、宏观式地报告文学的出现就是这种新变的实际成果。这种以全景、宏观式地眼光审视生活,认识社会人生的视角及集中一点、开放性表现的结构形态,显然是作家们追求对生活进行整体认识判断的一种探索,像《北京失去平衡八《阴阳大裂变》、《宁国的“小皇帝”》等作品迅速得到读者的接受和欢迎,又在其实际意义上肯定了这种探索的价值不能忽视。取材的广阔不仅对认识问题的深入提供了可能,也为表现的灵活自由提供了活动的余地。因之,这种取材与结构,表现方式上的新变化,一下子使报告文学从社会生沽的某一个点,某一条线转向了生活的大舞台,站到了一个宽阔而有高度的基础上,从而足以表现更为重大复杂的题材,接触并认识更深沉纷纭的社会问题。在这里,形式的解放唤发并促进了内容的扩展,结果使形式和内容在一种新的和谐中都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促成了稂告文学创作的一次比较大的转移和推进。虽然,这种新的报告形式在实际的运用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需要解决,但是,这种在全景、宏观角度上认识与表现社会问题的形式,无论其在文学艺术性方面的价值或对报告文学创作整体发展的积极作用,都不可忽视,而应给予很好的总结和肯定。

在我们沿着报告文学的发展轨迹,对其发生并走向兴盛的风姿和原因进行多方考察认识之后,我们看到的绝不是一种完全出之偶然的文学现象,而清楚地发现,伴随着报告文学兴盛存在的一种时代趋向和社会与文学整体移动的必然逻辑性。眼前,报告文学创作仍然作为文学创作的一个热点被各方所关注,尽管有不同的认识与评价,可它能够使自己成为大家交谈的热点,这本身就是某种价值、意义的显示。新近以来,不少作家作品从文化传统、伦堙道德、生活环境与习惯影响等角度对社会生活现象及人物进行的描写及表现,正表现着报告文学的又一次开拓趋向,或许过不了多久,报告文学就会向我们打开又一个新的世界。

1988年10月

报告文学的新闻特征及其变异

今天,当人们翻开报刊的时候,随时都可以看到标有报告文学字样的作品。众多的报告文学作品,真如海洋的潮汐,在吞吐中对社会生活实施着有力的冲击和拨离。深入一步,了解一下这些作品报告的内容,就会被各种眩目的社会现象所笼罩。生活中的五行八作,人生的各个角落,无不被报告文学作家们给予关注和描写。这种现象较之过去创作中的那种单一化情形来,无疑是个令人欣喜的现象。然而,在这题材多样的状况下,因为少擎作者对报告文学认识的片面或偏颇,某些简单地掠奇求异的心理和行为正在变得突出起来,也正在影响着报告文学的严肃品格,败坏着读者的胃口。对此,人们似乎不能不给予切实的对待。

在我看来,不少的报告文学作者之所以怀着强烈的欲望去寻找奇异的题材,是同他们对报告文学这种新型的文学样式的理解大有关系的,而对报告文学的新闻性特征产生误解更是十分显然的。在一些同志看来,报告文学也同样担负着新闻报道一样的任务,传递沟通信息也是报告文学的目的。这样,就自然地在创作中如同采写新闻消息那样地去追踪各种社会现象,惟恐发现太晚,误了时日。严格说来,这种理解,对于新闻和报告文学都是不准确的。什么是新闻?对此,有不少理解和定义。通常人们理解并接受的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的简短报道。这个定义,在不小的程度上是对新闻报道的一种认识和要求。从这里可以知道,即使从新闻报道的角度来看,也不是说任何奇异的现象都值得报道,还要用是否具有社会价值这个尺子去丈量一番才可决定。何况报告文学已是和新闻报道不尽相同的两种样式了呢?

报告文学是从新闻脱胎出来并有效地吸收了文学的表现方式然后形成的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在它的身上,自然地也存在着新闻的某些特征,具备着某些新闻效应,它应该如何准确而适当地体现出这些新闻特征呢!过去,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不多。今天,面对着处于动态发展中的报告文学现状,也不容易把这个问题说得非常明确。但任何一种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正是因为这个道理,笔者才写下自己的认识文字。

报告文学在其初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没有想去以另一种手法同新闻报道相竞争,去替代报道的任务。而是发现,由于新闻报道的匆忙和疾速变化,结果使战争前线许多真实事件和人物身上所包含的有益价值得不到公开和传扬,竟使其默默地消失了。当文学还未能走到前线,而新闻又无法顾及或不可能充分对待这些有价值的事实的时候,一些人巧妙地在新闻和文学之间找到了报告文学这种样式,从而实现了新闻与文学的联姻,填充了文学和新闻在社会生活中间留下的空白地带。这就是以文学艺术的表达方式去描写社会生活中那些真实存在着的人和事,并从这些真实的事件人物身上生发出某种对社会人生的认识理解,这就是报告文学产生的情形。

十分明显,报告文学的新闻性特征,最根本的是对于有社会价值的事实的捕捉与报告,是对于事实真实性的严格把握和尊重。新闻性在报告文学这里,一般不体现为信息动向的发布或传递,而是体现在对信息的一种深入的认识与判断上面。因之,信息的价值已不再是单纯的信息,同时也是某种思想的载体。

借助社会生活中真实的事实来剖析现实社会生活,这在文学创作中,是报告文学所独有的特长。吸收新闻的真实性为我所用,这是报吿文学区别于其它文学样式的根本之点,也是它体现新闻性特征最突出的地方。

另外,报告文学的新闻性特征还表现在它的现实性。报告文学的现实性在很多时候,表现为作家对现实题材的选取,对现实社会生活重大矛盾的参与等这些更加直接的行动中。但同时,我们也不应把报告文学的现实性理解得过分狭窄,只把那些与现实生活发生直接冲突的事实的描写与报告看成是有现实性的,把那些从对现实生活强烈的参与意?、出发,采取新的、现实的角度认识历史事实,且从这些历史事实中生发出对现实生活有着分明发现与见解的作品排除在现实性之外。报告文学对于现实生活的参与,它可以是对现实生活的行为参与,也可以是对现实生活的精神情感参与。行为参与使它更具斗争特色,精神情感参与又使它更见深刻和细腻。那种认为只有从行为上参与了现实生活的作品才具有现实性的看法是片面的,它会因此失去许多走同现实的途径,并把创作限制在一个极有限的活动场地内。美国作家约翰,里德的著名报告文学著作(震撼世界的十天》,是作者以自己1‘亲身观察到的,经历过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写出的作品。

在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多年之后,列宁仍然非常看重它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并亲自作序推荐在莫斯科出版。原因就在于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斗争,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来说仍然有着很好的现实作用。《解放军文艺》今年第一期载有钱钢的长篇报告文学《海葬一大清国北洋海军成军一百周年祭》,若是从具体事实看,钱钢所描绘的当然是大清国北洋海军成军并最后覆没的历史事实,是李鸿章在这些历史事实中的作为情形,毫无疑间地属于历史范畴。但是,作者的意识和写作目的却分明不是写历史著作,不是为李鸿章作传,而是从现实生活出发,以今天的视角观照历史事实,并在对历史的审视中发现并理解着历史和现实。

者有意识地把一八八八年与一九八八年的社会现象进行比较,就分明地在强化着这种现实意识。事实上,也由于作者的努力,从而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实现了对现实的观照,沟通了历史与现实的某种深层联系。像《海葬》这样的作品,其现实性依然是相当突出的。它也许比某些只是提供了现实生活现象但缺少辨析的作品更富有对现实生活的促动作用。其实,像这种选取历史事实以达到参与观照现实的作品并不少,如赵瑜的《但悲不见九州同一李顺达在文化大革命中》、胡平、张胜友的《历史沉思录一一井冈山红卫兵大串连二十周年祭》、大鹰的《志愿军战俘记事》、董保存的《杨余傅事件真相》、苏晓康的《最后的古都》、张桦的《京华建筑沉思录》、李辉的《文坛悲歌》等。自然,我肯定这些作品,并非是要引导大家都去这么干,只是强调不要忽视了它们的现实性而不作分析地视其为历史作品而已。

报告文学的新闻性自然也包括着信息性。但应当明确的是,在报告文学创作中,作家对信息的选择是十分严格的,并不像新闻记者那样对一切信息都产生浓厚的兴趣。某个地方出现了一头五条腿的牛,电视可以作为消息播出,但这条有着五条腿的牛,尽管涯异,有一定的新闻信息性,可报告文学作家也许不会对它产生什么兴趣。报告文学作家因为不直接担负传播信息的任务,而承担着对社会进行文学报告的责任,所以,作家们只选取那种蕴含着社会价值的信息来为自己的报告服务。

同类推荐
  • 太阳有泪

    太阳有泪

    《太阳有泪》收录了“品味青藏花草”、“花泉”、“情断无人区”、“歌祭”、“永远的遗像”等作品,真实生动地再现了那里的自然景观,记叙了那一方土地上藏族同胞、解放军官兵等众多人物的生活现状。
  • 江南墨语

    江南墨语

    本书为近年活跃在网络文学网站的诗人张明友(墨语江南)的诗文合集。第一辑诗歌,收录作者精心挑选的160余首诗歌,以古体诗为主,现代诗为辅。第二辑散文,收录散文随笔34篇,部分采用文言文形式成文,同时辅助每篇的释文,为不可多得的现代文言散文。作者多篇诗文在世界青年华人青春美文大赛中获奖。
  • 熟骨头:一个王牌记者的战争伦理

    熟骨头:一个王牌记者的战争伦理

    《纽约时报》最佳畅销书。当炸弹飞过头顶,当AK47指着肚皮,当狙击手瞄准脑壳,他仍然沿着炸弹的轨迹奔跑。《完美风暴》作者荣格尔的悲惨人间之旅,在死亡中体验生命,在生命中体验死亡。他是一名战地记者。他热爱和平,却总在寻找着战争和灾难。他在炮火现场,以生命为赌注记录着每一个细节,将战场上的流血与牺牲、杀戮与灾难直接呈现给远隔万里的人们。他雕刻着人们对世界、战争和自身的认知。他的伤亡概率高于战场第一主人公——士兵。
  • 毛泽东与西游记 封神演义

    毛泽东与西游记 封神演义

    在毛泽东喜欢阅读的古典文学名著中,《封神演义》占有特殊位置。他读《封神演义》虽不及《三国演义》和《红楼梦》那样,当作政治、军事书来读,也不像对《西游记》、《水浒传》那样,对书中故事时常运用,随手拈来譬解事物,解释道理。从目前看到的史料中,毛泽东谈起《封神演义》的时候不算多,但是,毛泽东却熟读这部书,对书中故事有自己的分析,并且用他这种分析,讲述重要道理。
  • 穿凿附会

    穿凿附会

    爷爷是一个老木匠。自打我有记忆起(对不起,可能我比较晚开智,六七岁吧才开始有记忆),爷爷已经老了。刚刚老的那种。还没有老态龙钟。但我见过村里其他老态龙钟的老太太。我们村里真奇怪,长寿的大多是女人,也就是老太太。她们脸上的肌肉一条条挂着,一张小脸有那么多的沟沟坎坎,也真奇了,比绷得紧紧的水灵灵的小姑娘的脸有意味。但,有意味的东西,不一定招人喜欢。她们倒喜欢边摸着小孩的头,边连声说:“乖,乖,真乖啊哈,呵呵……”可小孩们不吃这一套,远远看见了就绕开。
热门推荐
  • 奇异怪象的故事

    奇异怪象的故事

    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永不凋谢的花冠,是与我们少年儿童捉迷藏的小朋友。童话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因此应该把那些名篇珍品传给后代,陶冶后代。
  • 变身网游第一女刺客

    变身网游第一女刺客

    其实吧,从汉子变成妹子没什么打不了的,你看现在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进女澡堂了吧。但是王鑫表示:泥煤(* ̄m ̄)劳资流着鼻血被抬出来的时候,谁的锅?网游类变身小说,新人求支持,谢谢。(变单向)
  • 太上说牛癀妙经

    太上说牛癀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述异记

    述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娇祸

    娇祸

    大墨二十九年春,被后娘毒害的少女再次睁开眼,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活下来,杀后娘,践庶妹。PS:【我一直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很淡定平和的人,然却仍旧是个凡夫俗子,不得善善!是以心中无限感慨,觉得俗世尔尔,以期能做个如常如漠的人。故有此作,期于文中陆娘子,得偿所愿!】
  • 虐世神通
  • 王妃每天都在求失宠

    王妃每天都在求失宠

    堂堂女兵王惨遭穿越?行叭。穿越到乱葬岗一女尸身上?有点惨。爹不疼,娘不爱?得!还被王爷家暴而亡?靠,不能忍。整行装,买消息,重返王府,虐渣渣怼王爷。哪知王爷三百六十大转弯!他是受虐狂?滚开!本王妃对渣男不感兴趣!小剧场:侍卫:王爷,王爷,王妃又翻墙了!龙渊泽:快,给本王拦着!侍卫:王爷,王爷,五王爷又来挖您墙角!龙渊泽:什么?这个混账,带路!侍卫:王爷,王爷,王妃她……龙渊泽:拦住了吗?侍卫:……翻墙走了!龙渊泽:有没有摔着?
  • 从外围接近鲁迅

    从外围接近鲁迅

    鲁迅“外围”,即与鲁迅“本体”(鲁迅的生平、创作、思想性格和精神特质等)研究相关的周边话题,如鲁迅的文化背景、鲁迅和同时代人、鲁迅的国内外影响等。这是走进鲁迅“本体”无法忽视的重要存在。本书选择与鲁迅本体关联的多个外围对象,采取散点投视的方式,依据可靠史实和第一手材料,从不同角度切入这些广泛而复杂的话题,展开平实细致的学理讨论和实证研究,多方印证鲁迅思想的影响力和鲁迅精神的恒久性,接近真实的鲁迅。
  • 爱不单行,首席盛爱无期!

    爱不单行,首席盛爱无期!

    没有婚姻,没有金钱,甚至没有一句承诺,褚夏衣就在这个被誉为“北城女人最想嫁”的矜贵男人身边默默待了三年。只要他要,只要她有!这便是褚夏衣对顾靖庭的态度。有人问顾少:是什么让你将一个女人吃得死死的?他掀起凉薄的唇:养过宠物么?三分饱,七分馋,让她心里对你恨得痒痒的,却又离不开你。对你的所作所为恨之入骨,转身却又能毫无原则的原谅你的一切。只是,真的能原谅一切吗?...她以为,爱情只要等待,便会迎来花开并蒂,于是,大胆询问:你会娶我吗?他勾唇轻笑,拍打着她的脸:梦该醒了!她以为他是不婚族,直到,“不婚”的男神终于为他心爱的女人披上了一袭白纱...直到,她病入膏肓......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一段离奇的身世,一张飞往异国的机票,将他和她的世界彻底阻隔。“后会无期,我的爱人。”北城飞往西雅图的13小时航程,她的眼泪未曾间断...心脏骤然缺失的那块地方,叫做顾靖庭。...一别经年,她不再是他呼之即来的宠物,而是另一个男人的掌中宝。而她转身带笑的眸子,一如当年,只是那耀眼的白纱,和身边的萌娃,却一瞬间刺痛了他的眼,慌了他的神...直到多年后顾靖庭才明白,两人之间,最先沦陷的原来是自己的心。
  • 重生之狂龙仙帝

    重生之狂龙仙帝

    叶轩自幼被骂废物受不了所有的刺激,从楼顶跳了下去,这一跳却让他进入了前所未见的仙界,他曾在仙界修行到化神,被世人称之为青龙仙帝,若不是自己去找青龙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