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8900000007

第7章 九州生气恃风雷(6)

报告文学这种文体自然也是一种渐渐成熟起来的文体。起先,因为它借重于报纸这块阵地,又多是一些新闻记者从事其写作,所以,它开初的形态很接近于旅行见闻或速写,只不过比一般的新闻消息更丰富,更富于文学感染力。基希的不少作品在这一点也有突出的表现。像《怒吼的新闻记者》、《广场奇闻》、《墨西哥漫游》这些作品集,仅从题名就可以看出其特点了。基希称这样的作品为“艺术的文告”。在比较长的时间内,报告文学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运行发展着,大致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游记体,二、战地报告体,三、人物通讯体,四、事件报告体,五、带有研究性的散体式报告。这些作品,尽管在真实性上与其它文学形式划清了界线,在传递方式以及篇幅上也同新闻消息不一样了,但同时也因其零散波动的状况而未能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体式。长时间内,报告文学多为记者所掌握,记者因工作总是行色匆忙,他们尽管有才华,有好的题材,但总因本职工作的限制和对文学形象化手段的较为生疏,不可能更多地从文学或文体的角度上去作更多的探索,结果使许多作品成了“急就章”。在那些加入到这个行列的作家那里,又因为社会的不安定,破坏了他们清静的心境,他们又常常出于愤怒更着重报告文学的宣传战斗作用,强调它的直接服务性和现时性,这样又在可以使报告文学的文体趋于稳定明晰的时候失却了机会。在我国,报告文学多年不能独立于世,跳不出人们把它视为散文之一种的框框,同以上这种影响关系极大。

新时期以来,报告文学迅速给读者以清晰的印象,并把自己独立的文体个性显示出来。这当然是作家们充分地尊重了报告文学的文体要求,但重要的还在于作家们的创作个性,创作权利得到尊重,得到了自由。作家这种主体的新生反过来又促进了报告文学文体的独立3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是新时期开始时为众多读者叫绝的领头之作。它的成功,除了作家生动形象地叙说了陈景润多年艰辛经历和科研活动之外,还在于他较早以报告文学为手段把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讲得如此富有文学色彩;不但匡正了强加于陈景润身上的不实之辞和轻谩语言,并大胆而艺术地对“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惨重劫难作了在当时环境下可能的否定性描写。从这里,人们看到了报告文学的气魄和力量,也看到了报告文学作家的人格和作用。此后,好作品不断出现,《大雁情》、《中年颂》、《命运》、《船长》等一大批读者熟悉的优秀作家作哲纷至沓来,进一步强化了读者对报告文学的见识和感受,也更加鼓励了作家们创作的积极性。由于作家们的努力,读者的热情与文学界的重视。报告文学再也不是可有可无,被人小视的文学角色了。

从文体演变方面观之,新时期以来的报告文学,首先打破了过去那种狭窄单一的题材内容形式,不再是纯粹的热情讴歌和颂赞,也不再是英雄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而是依靠着真实的力量,靠着真诚和尖锐的评判把褒贬兼容一起,从而强化了真实的作用和作家独立性。读者在这样的作品中看到了全面的生活,更看到了潜隐于生活现象背后那些复杂、沉重的思想内容。报告文学在题材内容及写法上的巨大变化,使报告文学迅速变得成熟庄重起来,性格也格外分明了。

与过去的报告文学作品相对照,新时期的报告文学有这样的特点:

1作家有分明的文体意识和创造自我作品风格的欲望。不少作家确实在这方面成绩卓著。

之作家们写人纪事时,不再是简单的直观描写,或按既定的结论去进行图解,而是从社会,从复杂人生的多角度测定中进行辨识与界定,更重视人物、事件中包容的思想及感情内容。

1从单一的人事报告转向对生活的整体观照,并有效地引进了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使报告文学在文学格调不变的情况下显得更深沉凝重,更有理性韵味。

1形式多样,运用形式的能动性更灵活与机智了。现在的作品,有传记体、事件报告体、问题研究体、全景為瞰体、口述实录体、日记体以及电视、广播、摄影、绘画体等等。篇幅也有了长、中、短的区别。

报告文学文体上的这些重要变化,不光是一种表现形式的转化,它是探层次上思想内容变化的延伸。试想,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路线,报告文学还沿着过去那样的轨迹发展,会有今天这样的局面吗?因之,报告文学的文体强化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问题,忽视了这一点,文体研究就没有多少实际的价值意义了,弄不好,还会坠入形式主义的泥坑中去。

报告文学的路不会永远平坦,但不平坦的路却使报告文学可能不断地焕发出创造和奋斗的生机。前景是乐观的。

1994年5月

报告文学的特性与创作

尽管报告文学以其勃发的生命活力,让人们处处感觉到它的存在,感觉到它的影响,感觉到它那别有意味的文学艺术魅力。然而,报告文学毕竟还是一个年轻的新型文学‘品种,它自身还正处在一种不断的完善发展的动态进程中,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理解自然也不可能充分和彻底。在这样的状态下,对于报告文学创作来说,人们应迅速地、灵活地运用这种新的:学形式,并在实际中对它进行理解和丰富,使其有新的推进;同时又要稳定和总结那些已为大量创作实践验证确为基础和核心的特性和规律,并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而这一切活动,把必须是在排除教条主义的影响下进行。固守一隅,画地为牢,都会对报告文学的发展产生阻力,使它减缓走向成熟的脚步。

什么是报告文学?对此,我曾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报告文学,是指那些及时对社会生活中富有思想、情感内容及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事件与人物作真实艺术的报告的散体文章。

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其实,所有定义式的概括也极难完全准确和明晰。我对报告文学的这个定义自然也会是如此。我试想再阐述得明了一点。

通常,人们说报告文学有必备的三大要素,即现实性、真实性、文学性。现实性的要求,使报告文学较之其它文学形式,与社会生活,与人们的生存坏境亨着更加直接紧窀的族系。报告文学对于现实生活的参与,是士其发生起就具声的特性。鲁迅说,文艺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茅盾说‘报告’的主要性质是将生活中发生的某一事件立即报告给读者大众”,“‘报告’作家的主要任务是将刻刻在变化,刻刻在发生的社会和政治的问题立即有正确尖锐的批评和反映。”这种对报告文学现实性的理论强调以及大量对现实生活作出反映作品的成功实践,都非常有力地说明,离开了现实生活这个大舞台,报告文学的现实性特点就会因为虚淡而使人不易见识它的作用和价值。报告文学是在现实的基础上产生起来的文学。所以,它也只能在伴随着现实生活潮流的波动中才能发展和完善自己。当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不少的作家,就是在反***战争的前线寻找到新闻与文学(主要是指小说、诗歌)的空间地带,从而在真实性的根本基础上把新闻的现实性同文学的形象生动性有机地联系到一起,创造了报告文学这种新型文体。这种文体与当时反***斗争现实的紧密结合,使人们真实准确,迅速而又形象生动地了解***的罪恶;了解反***斗争的英勇艰苦情形,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媒介和感染作用。因之现实性是报告文学走进社会生活并进而与读者发生密切联系的重要途径,它既是报告文学的特性,也是报告文学发生社会效应的重要手段。

报告文学的现实性有时又被理解或称之为新闻性。这其间实际上是有差异的。对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注,对于信息的捕捉,对于真实的依赖,这都是新闻基本内容的重要部分。但是,当报告文学能动地吸收了新闻的内容,并把它注入到一种新的文体,产生一种新的表现的时候,这些内容和在新闻中的作用与表现事实上有所不同。例如,新闻中的快速,客观,直接等,都可以说是现实性的范畴,报告文学也对此有所强调,可在处理时和处理新闻消息绝对两样。现在看来,用新闻性来说明拫告文学的现实性似乎不尽确切,容曷含混。还是以现实性来概括报告文学吸收的那些新闻性因素比较合适。

真实性是报告文学之所以区别于其它文学形式的根本之点。是它安身立命之所在,离开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报告文学。对报告文学的确立和形成有过开创劳动的捷克作家基希,是人们公认的报告文学大师。对于真实性的看重和认识理解,是他感受和实践的结晶。基希认为,基于事实材料所写的报告文学,是一种“待殊的文学样式”,事实证明,它“也能达到独立的艺术作品的境地”。还说在为了作品的艺术性而从事的各种努力之际,必须显示出真实性一一完全的真实的东西这一点不可。”“对于不失艺术的样式和规模而同时又能正确地显示真实这件事,较之诸君所想象的是一种更西难的X作。”在这里基希既强调了真实的极端重要性,又指出了达到或者说艺术地达到真实的困难性。在报告文学中,真实性除了事实、人物的真实之外,还必须强调本质的真实,主体的真实。多少年来,人们在报告文学的真实性问题上存在和发生了许多不同的理解和争论,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未能跳出事实的真实而走向本质、主体真实所造成的。往往是就事论事,抓住某一点而不顾及全局。有人就是有意用细小的、局部的真实来否定或抵毁本质、主体的真实,把本来明晰的问题搞得复杂化,弄得混乱不堪。真实本身是具有魅力的。那些反映了本质的真实的作家作品总是会具备现实和历史意义的。我们评判一部作品时,要特别去审视它接近本质真实的程度如何,而不必去计较选择了善的还是恶的;美的,还是丑的真实。更不能人为地给作家划定这样那样的界线。生活的真实是不能掩饰的,艺术的规律也不应违背。报告文学如果回避或偏颇地对待了真实,那么报告文学将如同无根之木,干枯是它唯一的前途。

报告文学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作家对社会生活的敏锐感应和发现,不失时机地去捕捉那些连结着社会神经的题材人物。

可是,仅到此驻足却是很不够的。报告文学既然是文学,在文学艺术性方面的要求也是不容忽视的。文学艺术性也是报告文学成其--为独立营垒的成因之一。谈到文学艺术性,人们习惯于多少年来即已形成的一套观念,如形象塑造,情节结构,环境描写等(多从小说而言但若要用这样的观念和要求来面对报告文学,既不适当,也肯定会让人遗憾。因为报告文学受社会生活的真实性约束,它缺少小说,散文,诗歌创作中的那种自由,这与可’拥有虚构手段的创作是有根本性的区别和限制的。报告文学的文学艺术性应该有自身的特点,自身的规律性。

同类推荐
  • 军营往事

    军营往事

    本书主要记录了作者在12年军营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和战友情谊,并对作者所在部队经历的战史进行了研究,包括:走进军营、团史教育、魔鬼训练、战术演习、生死经历、参谋集训、重回部队、八一情怀等内容。
  • 中山客

    中山客

    通过本书,你将会看到从唐宋至今,历经千年年都拥有勃勃生机的——岭南文化,中山文化。如果你想寻找正在古老中国的样子,你不妨读读本书,很多在成长记忆中正在逝去的风俗在这里会搜索到它的印记,今天,行走在大大小小、相互交错的老城街巷中,你会遇见生动的传说、平淡的生活、古怪的街名,还有那些摇摆在“现代化”的凛冽寒风中的苍老背影,但历经千年,情怀未改,文化未变,这里依然保留着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文化。
  • 梦想家园

    梦想家园

    《梦想家园》是自己对生命的体验,是心灵的记录。以真挚坦诚的心灵和清新细腻的笔触关注社会生活,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不断探求生命的价值与真谛之所在。
  • 辛弃疾文集2

    辛弃疾文集2

    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英雄壮志和豪情,极力使气逞辞,以文为词,大为扩展了词体的题材范围,形成了沉郁豪壮的主体风格,又兼有婉约深曲和清新质朴的格调,可以说熔铸百家,自由挥洒,多姿多彩。
  • 文摘小说精品:校园卷

    文摘小说精品:校园卷

    本书收录了一些文摘小说中的精品故事。青春是一首歌,演绎着浪漫的童话,这里有我们青涩的成长历程,有我们甘之如饴的美好回忆。任时光流转,最初的亦是最美。
热门推荐
  • 重生宇智波青火

    重生宇智波青火

    回到宇智波,是平凡,还是沦陷到忍者之战的宿命中来!我终将手持利器,捍卫宇智波的光辉!
  • 转机时刻(1970-1979)

    转机时刻(1970-1979)

    本书详细介绍了从1970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这一时间段内在我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文化大革命”的第五个年头,按毛泽东的估计,通过前几年的大乱应该达到“大治”以“圆满结束”这场革命。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林彪在设国家主席问题上挑起了事端。长达十几年的全国性的学大寨运动,并没有改变我国广大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反而使农村生产力遭到了巨大的破坏。本书从史实出发,把中华民族在这个时期的发展转机展示在大家面前,让读者能够很好的了解历史,借鉴历史,以历史来规避自己的一言一行。
  • 只为命中与你相遇

    只为命中与你相遇

    曾经她只是和黑夜一起入睡,拥残星入梦的孩子。在那个不肯谢幕的年华,他如天边彩虹,点亮她苍白穹空。一个是残酷漫长的现实,一个是华丽短暂的梦。他不知道,她鼓起多大勇气,才敢念念不忘。因为那双为她流泪的眼睛,她愿意再次相信这萧索的人生。当风筝厌倦了天空,是否会义无反顾地坠入大海?命中的相遇,只为命中的你……
  • 魔剑群侠传

    魔剑群侠传

    紫眸现,魔王出,白发三千千,天宫风雷变!平凡少年因魔剑而生,因魔功而立,逆这天,改这命!一生桀骜手中剑,睥睨天下啸九天!PS:新书【霸道】希望大家支持:http://wkkk.net/wkkk.net
  • 徐门娇

    徐门娇

    徐昭装了无数的乖,人都说徐家四小姐乖巧软糯好颜色。不曾想,却被某人拆穿了。徐昭表示,定要离某人远远的。躲着躲着,却是一路稀里糊涂成了皇后娘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嘉义管内采访册

    嘉义管内采访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拐个天才回家去

    拐个天才回家去

    “这位同学,麻烦你让一下可以不!”安诺瑞撅着个屁股咬牙切齿的看着躺在草地上睡大觉的某人,要不是因为被数学老师拖了几分钟,她也不至于抄近道走这条路,更不会遇见这个像死人一样躺着不让道的王八蛋,没有内急的人是不会明白她的痛苦···“小瑞,不管你去哪,我都会找到你...”小时候,她是老大,带着一群小屁孩爬树下河,掏鸟蛋,他是小跟班,她闯祸他背锅...长大了,她是假装乖巧的小魔女,他是天天怂恿她逃课做“坏事”的假兄弟...【本文是甜文,宠文,小虐怡情。】
  • 贫道来自两亿年前

    贫道来自两亿年前

    秦岭终南山的一条土路上,少年,面对着镜头侃侃而谈,大显隐士风范。未曾想这次闭关,再次醒来时,已经是两亿年后。金丹已经修成,从此不生不死,天地有寿而吾命无期。只是,师傅去了哪里?这漫天仙佛又去了哪里?这世界,怎么回事?漫天的机甲战舰,千米高的黄金巨人,一只翅膀遮天蔽日的猛禽……大地吞噬了星空,那里是火星?如今只是一个城市?这……这肯定是做梦,是魔像,不行不行,我得继续回去闭关。咦?我的经书呢?怎么全部化作了飞灰,苍天哦,我还没来得及看啊!我还不会一个法术啊!
  • RODERICK HUDSON

    RODERICK HUDS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腹黑太子倾城妃

    腹黑太子倾城妃

    虚幻的太平盛世慕国,许将军的女儿。五岁的许颜参加春光宴,惹到了最不能惹的太子慕容世,被皇后罚关在家里一个月,从此两人结下梁子,麻烦不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