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9000000002

第2章 千古长城梦

北京啊北京,北面有长城,东面有运河一这是两座足以概括其历史的无字的纪念碑,而南面则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这使它获得了一般城市无法比拟的鲜明的地理特征。在我意念中,运河是母性的,平原是父性的,逶迤于北部中国额际的长城像一道风化的皱纹,则是屏障般的群山之子,挥洒着永褒童贞的男儿血性。献给长城的赞美诗是不计其数的,惟独鲁迅曾在20世纪初别出心裁地评价:“……从来不过徒然役死许多工人而已,胡人何尝挡得住。现在不过一种古迹了,但一时也不会灭尽,或者还要保存它。我总觉长城曾经是北京乃至整个中原的保护伞。如今,这把伞还需要撑开吗?得周围有长城围绕。这长城的构成材料,是旧有的古砖和补添的新砖。两种东西连为一体造成了城壁,将人们包围。何时才不给长城添新砖呢?这伟大而可诅咒的长城!”他对长城实用价值的怀疑并未真的影响到长城在今天在一个和平的年代的审美价值。凡是来过北京的人,几乎没有谁不去看长城的。长城是北京最着名的邻居。它甚至比这座城市还要古老。人们仍然在忙于修补长城,不是为了防御战乱,而仅仅为了纪念。长城曾经保护过我们,现在到了该我们保护长城的时候:它的箭垛、阶梯、烽火台如同岁月的蛀齿,几乎每隔几年就要修补一次。否则在风吹雨淋的日子,古老的中国会牙疼的。又怎能不给长城添砖呢一包括我这篇文章,都是献给长城的众多赞美诗中最新的一首。每天都有从世界各地涌来的游客,站在粉饰一新的长城上摄影留念一这是和中国的几千年文明合影崇拜与信仰。无法想像,长城会有倒塌的一天一一又有谁的手能将它从地图上抹去?它称得上是中国的第一号文物了,享有着至高无上的尊重与保护像一位活在我们周围同时又活在民族记忆里的沉默的老人。长城的影响是穿透时空的。也许每位中国人都会像鲁迅那样,“总觉得周围有长城围绕”不管你是感到安全抑或制约。这或许就是传统吧。在长城脚下生活,在传统的影响下顺从或者叛逆,彷徨或者呐喊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命运。

北京是离长城最近的一座城市,也是受传统的影响最深远的城市,所以它成为中国历史上一系列极其重要的朝代的首都。鼎立于长城脚下,但它不是传统文化盲目的顺民,亦有着自身的思辩与判断一一对传统进行着消化抑或抵触。所以北京也是历朝历代政治气氛最浓郁、思想斗争最激烈的一座个性化城市一一尤其近代以来表现得愈加明显。譬如鲁迅对长城的那段诅咒,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写出的:他一气之下将长城作为封闭、保守、落后于时代的传统文化的替身或象征物而加以批判。实质上长城本身倒是无辜的。鲁迅还在菜市口的绍兴会馆写出了《呐喊》,隐忍与缄默的长城脚下,终于出现了充满反叛意识的呐喊之子。呐喊的声音在北京城的上空回荡着,历史并未感到陌生一鲁迅并不是第一个、更不是最后一个呐喊者与叛逆者。绵延且郁积了几千年的传统的建设者是伟大的,但其破坏者同样是富于勇气的一正如长城刀光剑影的传记,恰恰是长城内外固执的守卫者与不懈的进攻者共同写下的。长城是当之无愧的传主。或许这部《长城传》本身存在着一以无字天书的形式,陈列于北部中国的青玉案上。别人可以为一条河流作传如《尼罗河传》》,但谁能说长城不是一条横跨民族历史的凝固的河流呢?

这就是我来到北京后的思考。这就是我对长城复杂的感情。多年前流行过电视剧《霍元甲》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将长城与黄河皆作为中国人的精神支柱相比拟。黄河是民族的摇篮,是造物主呈献给它的子民的一份厚礼;长城则是中国人亲手缔造的一个神话。前者出自天意,后者出自人为一甚至今人对长城的维护都堪称一项修补神话的工程。很少有谁敢于怀疑长城的不朽一一除了鲁迅曾为抗议黑暗的世纪而选择过那偏激的立论。鲁迅是有勇气的。但不管怎么说,长城的意义远远超越了它最初的建造者的想像一尤其在闭关锁国的封建时代结束之后,它的防御功能早已退化了。长城所记载的那些胜利抑或失败,都已构成历史一一它在现代社会最大的价值就是能够提供遥远的见证。长城是中华民族历史古老的证人,沉默的证人;它的存在就是证明。

和长城相比,运河则寂寞得多。北京东郊的通州是曾经赫赫有名的京杭大运河的起点(金代幵凿潮白河下游,经元、明两朝治理疏浚,方通杭州)。可自从潮白河水断流、航运停止之后,北运河即成为排水河道,主要用于灌溉农田一贯穿了大半个封建时代的千年漕运史,业已随昔日辉煌划上一个黯淡的句号。北运河遗址,是通州城内现存的文物古迹之使用遗址一词让游客绝望。

我来北京后,曾特意驱车出朝阳门外去拜访过,发现古运河巳成一潭死水,漂满空易拉罐、废纸、朽木与菜叶,看不见轻盈的舟影,更听不见那浪漫的桨声了。北运河已经死了,在做完了温柔富贵梦之后停止呼吸一你简直无法想像它拥有过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繁华场面。甚至斜阳衰草间如我这样虔诚的凭吊者,也寥寥无几。仿佛此情此景不足一游。但要知道,元、明、清直至民国,运河的水路都曾经是南北交通与运输的要道一一当时通州是北京城的大粮仓,几乎每天都有整船整船的粮食、丝绸及其他货物自江南水乡远道而来,囤积在码头上。可这一切皆已随社会的发展而灰飞烟灭,如同一个缥渺而原始的梦境。北运河遗址已快成为一个没有风景的风景点,一个没有游客的名胜古迹。无法挽救了。由此可见,它远远不如长城那么幸运一虽然同样都是历史的证人,一个是战争的产物,一个是和平的化身。运河的繁华曾经忠实记录过一个又一个太平盛世一当然,它那富裕、自由、美满的梦想大多是在长城的呵护下诞生的。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关系。这就是中国的历史。所以在我的回忆中,长城与运河互为补充,长城不倒,运河不死,它们曾经是漫长的封建时代最重要的命脉。同时也为今人的追怀提供了沉默的证词。北京啊北京:面有长城,东面有运河一这是两座足以概括其往事的无字的纪念碑。此时此刻,我的双手正在触摸着它们,触摸着它们波痕般的纹理抑或纹理般的波痕一石头是冰凉的,水也是冰凉的,可我却穿透时空测量到那一个古典的中国的体温……

从古书里可以看出,北京的历史简直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长期抗衡、抵触并不断融合的历史,长城就是这段历史留下的遗物及其见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不仅仅是防御性的战争建筑(类似于后来的哨楼、堡垒、战壕、工事),更相当于一座举世无双的纪念碑尤其表现在古老的骑射文明与农业文明所展开的漫长拉锯战灰飞烟灭之后。和平时期,它不再具备实际功效,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沉重的纪念,纪念退隐于岁月帐幕深处的金戈铁马,碧血黄沙。提到纪念碑,我苜先联想到普希金的一首着名的诗篇,引用过古罗马贺拉斯一曲颂歌的拉丁文题词,大意为“我建立了一个纪念碑”。普希金渴望建立一座“非人工所能造的纪念碑”,长城虽是人工建造的,却承载着冥冥之中的天意。“秦时明月汉时关”,它自始皇帝督建(有孟姜女哭倒城墙的传说),经历了秦汉、唐宋历朝历代的加固,在明代又两度大规模地扩建,已蔚然成大观一世界大观。不仅列入人类七大奇迹,而且据说是宇航员在太空惟一能目击到的人工景致。“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两边是故乡”,直至今天还有这样的谣曲在民间流传。在民族心理中举足轻重的“长城情结”,以偏颇的笔触划分着礼仪之邦与蛮荒之域的界限,并由此展开了无穷尽的防范与进攻、保守与突破,长城的荣辱忠实记录着华夏诸民族在长夜般的封建时期的兴衰更替,在血腥的搏斗与严酷的生存竞争中,可以说谁拥有长城就拥有中国,胜则为王败则为寇。长城情结一长城的心理学意义甚至高于其建筑学意义:大墙泱泱,不仅象征着中原农耕民族封闭、保守、自私、胆怯的防卫型心理,同时加倍激励起城外游牧民族渴望占有先进文明的铁血斗志。从金兵南下饮马、成吉思汗射大雕,到清军人关坐收天下,一墙之隔有时比一纸之隔还要脆弱你有长城,我有铁蹄,十年面壁图破壁。但霍去病、李广、岳飞、戚继光……这一系列星辰般闪光的英雄名字,还是镶嵌进长城的历史。以至明崇祯帝误杀袁崇胃焕的事件,被后人痛心地说成是“自毁长城”。看来华夏历史中―除了一座砖瓦结构的长城之外,还确实存在着一道“血肉筑成―的长城”(《义勇军进行曲》的说法),或者说精神长城,精神力量的长城。长城的涵义比它自身更为博大。它证实了普希金关于建立一座“非人工所能造的纪念碑”的想法。所谓的长城情结亦是文明的产物,鬼斧神工,非现实中的能工巧匠可为,它呼唤着的是英雄主义。人造就了长城而长城的历史也造就了英雄。

长城情结某些时候也就是英雄情结。乱世出英雄,战争是残酷的一但也是对英雄本色的最大考验。在古,最大的英雄几乎都是在战争中诞生的。难怪曹操要与刘备青梅煮酒呢:

“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大战争造就了大英雄,而中国历史上的大战争,相当一部分都与长城有关。和长城有关的英雄,常常被叫做民族英雄。如果说长城确实是一座弹痕累累的纪念碑的话,那上面同样也星罗棋布地刻满了英雄的名字。和中国的所有城池相比,长城是最不允许陷落的一城在,阵地就在,和平就在,尊严就在。长城失守,则江山沦陷。虽然长城是城又非城,它不是城市,却是城市的卫士,是所有城市的灵魂。当然,在轻歌曼舞的现代社会,古老的长城仅仅是装饰品或纪念品,不再具有实际意义。

但长城情结是有遗传的。现代人的口号是:“不到长城非好汉。”好汉即英雄的别称。譬如邻近北京的八达岭长城居庸关,已变成风景点了,我常见地摊兜售印有这句口号的旅游工艺品,并有游客穿着印有同一宇样的文化衫摄影留念,在箭垛口抚今思昔,昂首挺胸,摆出很好汉的架式。这些终于登上了长城的英雄们一当代英雄,真是太容易做了。口号至少要令人热血沸腾,“不到长城非好汉”一旦被滥用,甚至连口号都算不上了,快变成风景区的广告词了。

长城是伟大的。随便举个例子:我所崇拜的远在拉丁美洲的文学大师博尔赫斯,甚至都写过一篇叫《长城和书》的短篇小说。他说他无法想像“下令修筑中国的长得几乎没有尽头的城墙”以及“申令全国焚毁先于他的全部书籍”一居然是同一个人。我明白他的意思:前者是建设性的,后者是毁灭性的,中国的第个皇帝(也可谓第一位大英雄)的功过相互抵消了。到底是大师,连身待远方的问题,都比身临其境的我辈高明。我在长城脚下,为什么没想到这一点呢?我还清顒地记得博尔赫斯原文中有一句话广长城是一种挑战。”是防卫考对进攻者的挑战还是物对入的祧战?我一直以为挑战是进攻者的专利哩一长城打破了我的观念。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白发已先斑”,多少英雄是在对长城的敬礼中衰老的。英雄辈出,长城却只有这么一座。

我从外省投奔北京,最关注的是长城。在我心目中,北京是离长城最近的一座城市。或者说,它和长城一一彼此成为对方的一部分。选择长城脚下生活,多么幸福的事情。我是一个远道而来的游牧者,我以游牧民族的眼光打量长城:长城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挑战,足以激发起我的血性和英雄梦想。在长城脚下,我是一位步行的现代游牧者:我的宝马呢?我的长缨呢?我的弯弓呢?它们失落在何处?最令人苦恼的莫过于:我的敌人呢?(类似于李白的“拔剑四顾心茫然”)除了满腹豪情,“请不要责怪我一无所有,请不要提醒我两手空空”一我背诵着海子的诗(这位在山海关卧轨的早夭天才)。我是另一种拒绝投降的诗人,我要以头颅撞开异乡的城门。我爱你,烽火台,请给我一个信号吧。我爱你,彼岸的风景,全新的生活,理想的世界。长城是我梦境与现实的界线啊,我最后的边疆,我永远的驿站。

长城是一种共识,但每个人又可能对它有不同的理解。我刚来北京时,结识一位带有草原血统的内蒙画家,他说他移居北京已八年了,却从没去郊外爬过长城。为什么?他回答:“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对于我而言,没成为好汉就不到长城。我一直卧薪尝胆地奋斗着,某一天真正成功了才有登长城的资格。我希望登上长城的时候,不是带着失败的酸楚,而是带着自信的微笑。否则我无颜见长城,就像楚霸王兵败无颜见江东父老。我可不想像孟姜女那样跪倒在长城脚下痛哭流涕,我是个血气方刚的男人……”长城是他的一个目标,或梦想中辉煌的参照物。他忠实地扞卫着“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誓言的神圣性。壮士一诺,掷地有声。我为人类意志的魅力感动了。这是我认识的最热爱长城的一个人。他心里供奉着另一座坚不可摧的长城,理想主义者的长城。他已经算是半个北京人了,却固执地保留着这最后一个风景点。没有谁这样要求他,他却这样要求自己。后来我渐渐和他失去联系一像两个游牧者在避风的山谷借火点烟然后就擦肩而过。转眼又八年过去了,每当想起他,我就想起他那段对于长城的承诺:价值连城的赤子丹心。而每一次郊游登长城,我总要想起这位在北京卧薪尝胆、面壁磨剑的朋友,并且极其关心:这些年里他是否已来过长城?长城是否已帮助他打破人生的记录?即使长城永远与他无缘,他仍然是我眼中的英雄。他的长城情结令人回肠荡气。

同类推荐
  • 众山的拴马桩

    众山的拴马桩

    作者在帕米尔高原的地域,通过在天空无蔽,峦山重叠,河脉稀落的背景之下,以与作者有着深厚羁绊的尼亚孜一家为主角,讲述高原上的河、高原上的女人、高原的转场、高原的婚礼等的群体行为,展示了一种过于渺小的社群与自然对峙的必然逻辑。作者以高原的自然和人文为描写对象,并通过行旅感受将自己融入其间,与他挚爱的西极大地一起历经岁月。正是这种深深的情意使作者在面对着的山地、旷野、牧场、村落的时候,有着一种特别的亲切,使他的文字透明洁净而又真实自然。
  • 中国旅游“515 战略”系列访谈录

    中国旅游“515 战略”系列访谈录

    本书是作者用一年的时间走访各省区市旅游委主任/旅游局局长及部分业界专家,进行深度访谈后的作品集,以“口述”的方式,立体化展示“515战略”落地实施以来各省区(直辖市)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工作亮点,记录地方旅游部门管理者及业界专家对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国旅游深化改革发展的敏锐洞察和解读,其中不乏优秀的地方创新模式背后的故事与经验,对于总结“515战略”推行的阶段性成果及省区市之间经验的交流具有重要价值。
  • 跟小王子去旅行

    跟小王子去旅行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王子;每个人心中都向往一场旅行。小王子驾着飞船重新回到了地球,带着他的灵魂、理想和爱,与作者开始一场奇妙的旋风环球之旅。这不只是一本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游记,更是一次心灵行走的记录。地理与幸福,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元素,却因为小王子的出现,像一道金色的阳光,穿过层层迷雾,直达真理的彼岸。本书选取了所到过的世间最美的地方,有新奇的旅行体验,有无限的冥想遐思。假使合上这本书,你有打起背包去行走的冲动,就带上生命中的小王子,展开一次奇妙独特,又只属于你的旅行吧!
  • 女人上路:车轮印制的日记

    女人上路:车轮印制的日记

    《女人上路——车轮印制的日记》是作者三年以来驾车游历西藏、新疆的彩色旅行日记。书中以优美的文字、色彩斑斓的风土照片、切身体会的真情实感,以及车轮印制的翔实自驾咨讯将每个人带入那神秘的佛国净土和广阔的大漠戈壁。
  • 大地的阶梯

    大地的阶梯

    一位法国汉学家认为,在阿来作品中,《大地的阶梯》的文学价值其实超过了他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尘埃落定》。《大地的阶梯》是著名作家阿来在游走西藏的旅途中写的所看、所想、所感、所闻。文章构思独特,笔风流畅,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藏的地理人文、过去与现在。于是全文既有散文的随意与洒脱,又有着小说的生动与感人。在他的笔下,藏族文化不再只是一个神秘、遥远、浪漫的代名词,而是一个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存在。阿来以纯美的语言、超拔的意象表现了追风流云而又辽阔寂静的高原生活。他把从成都平原开始一级级走向青藏高原顶端的一列列山脉看成大地的阶梯,文字与景色一样气象万千。
热门推荐
  • 给儿子的信(2011—2012)

    给儿子的信(2011—2012)

    移动互联网空前发达的当下,手写的书信已经成为稀罕之物。本文就是一位叫徐怀平的父亲写给他七岁儿子的信。在信中,他说故事、讲道理、授知识……尽量用小孩能懂的语言,告诉他这个世界的多姿多彩,让人感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关怀、期许与责任。无独有偶,2013年出版的漫画家丁午的书信集《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也饱含着一位父亲宽阔的爱,读者可以看到丁午1969年至1972年下放干校期间写给或者说画给八岁女儿小艾的信。丁午在信中将农场生活画得生趣盎然,既有着一位父亲对女儿的拳拳之爱,也折射了那个时代的心灵哀伤。
  • 保密的行动

    保密的行动

    地下党优秀党员李汉魂奉命潜入军统保密局打入西南联络站,与此同时与敌特展开了你死我活的较量
  • 王爷如此多娇

    王爷如此多娇

    民间传闻,当朝大将军之女方轻柳天姿国色、佳人倾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民间还传闻,方轻柳十七学得武功成,天下难得遇敌手。对于这些谣言,我只想说一句——真是你妹的有眼光!我这朵柔弱的娇花立志当一名合格的纨绔子弟——带领一群小弟上街摆摆威风、调戏调戏姑娘、路见不平一声吼啊啥啥的。谁料想!这朵娇花生生折在皇宫的新年宴上。那长得跟狐狸一般的祸害谢长风笑着对皇帝说:「拂远大将军之女方轻柳乖巧伶俐、贤良淑德,是长风慕王妃的不二人选。」我只想说,慕三王爷,您真是……瞎了眼呐!
  • 回到原地等你来

    回到原地等你来

    许多年后,颜浣浣才知道,原来从小到大那些她一靠近就会开走的车,都是傅晏霖安排的。为了不引起她注意,甚至准备了上百辆不同款式的车和车牌轮流交替。从她在妈妈的肚子里开始,这个男人就一直派人守在她身边。她去的每个地方,都有他的线人,那些线人不会插手她任何的事情,他只是想知道她从小到大经历过什么。又生怕中间出了什么差错,改变了她的方向,她长大以后就找不到他了。但偶尔,他也会忍不住帮她避开一些会让她后来很难受的人。
  • 郝敬堂报告文学集(大暑卷)

    郝敬堂报告文学集(大暑卷)

    该作品集共24集,分卷以农历24节气命名,连缀起来是一部风景如画的悦目长卷,铺展开来是一条催人奋进的漫漫长路。
  • 炎魂九转

    炎魂九转

    魔魂世界,主修魔魂;千年大劫,天地不仁。杀星现世,反转乾坤;炎魂九转,唯吾独尊。魔族,悔过吗?要么皆为我用,要么尽数屠戮,前生怨,今世还。只为一生坚守,甘洒热血,将苍穹染遍。魔怒便屠魔,天怒便逆天!
  • 在古代开网店

    在古代开网店

    欢迎光临李家小店,我是店长,为您服务,来看看需要点什么?
  • 亲爱的TEACHER

    亲爱的TEACHER

    “如果是她,那怎样都好。”“?又或者,换一种说法,因为是她,所以无论是非不分还是鲁莽愚钝,我都会觉得可爱。在我眼里,她是非不分是真性情,鲁莽愚钝是单纯。我喜欢的人,我就会无底线的偏爱。”我愿意以我微不足道的一切教他,陪着她长大。能见证她的成长与我而言,三生有幸。
  • 孟盛小说集

    孟盛小说集

    精彩的小说一般源自生活,并高于生活。此书收录的是90后新锐作家孟盛的若干短篇小说。在当前商业化背景下,他的小说文字简单,逻辑清晰,并不与这物欲横流的世界同流合污。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翻开一个个故事,品味一个个人生,与书中人物一起同欢喜,共哭泣,实乃人生一大乐事。
  • 春来早

    春来早

    阳春二月,桃花开的潋滟,柳梢正值翠微,芷蕊从杜府小姐的桃花宴上离开回府。因为贪图今年来得略早的春日,她违背了一个大家闺秀应有的矜持礼仪,面覆轻纱弃桥从街步行。碧纱裙,白纱面,莲步沿街缓行,只是因为多侧头看了一眼贴身丫环执在手间的桃花,眸然回首之际,她就自那些绯艳的灼灼花枝间,见到了正朝她而来的男子。刀斧镌刻的白皙面庞,墨眉星目,高鼻薄唇,一身白衣长衫,腰间一块碧翠的环佩坠着青色长穗,怀抱一叠宣纸,步履匆忙之余宽袖广拂,衬得他清风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