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9200000001

第1章 将军暮年

老枪

你擦着那把老枪

就像擦着过去的岁月

你把它擦得乌黑发亮

使我们对用枪的年代充满神秘

那老枪成为你一生中

最得意的一句格言

我们是通过你的回忆录

才听见你那老枪发出的强大声响的

那时候

你把你的名字

一枪枪打出去

使许多战役

弹坑般留下你与那枪

精辟的语言

战火浓烈时

你自己其实也成为了一把枪

你在漆黑的夜晚射出一点点光亮

如今

那把老枪

已成为战争的纪念品

他挂在墙上

如一句嘹亮的口号

我们的目光

常顺着粉白的墙壁

爬上那枪的高度

然后与那枪一起

在墙壁静静地挂上很久

我们是无法真正理解那把老枪的

只有在我们空虚时

那把老枪的影子

才一次次袭击我们

使我们成为那老枪的枪套

变得充实和深沉

原载《诗人》1992.9。

将军与战争片

战争片使剧场硝烟弥漫时

将军端坐成一座山

他看见山的另一边

年轻的他正率领他的军队

冲向观众看不见的地方

将军吐出乳白色的烟

他的面孔在烟雾中渐渐清晰

他的目光被一片红色所弥漫

他看见旗帜遮住了天空

他看见鲜血染红了大地

将军被一阵枪声震醒时

他的手指已负伤般

被香烟烫出焦糊味

他静静地感受着

银幕上那中弹倒下的身影

他身体的某一处

开始发出隐隐的疼痛

他知道

那颗未取出的弹头

正与眼前的战争片一起

在渲染着他的回忆、

战争片使将军再一次成为将军

在最后一声枪响

把他的思绪打出银幕时

他轻轻地发出一声呻吟

他静静地拍净将军服上

白色的烟灰

似乎想把岁月的烟尘

也一桶拍净

走出剧场时

满街的华灯

柔美的音乐

使他的将军服

醒目而刺眼

原载《文学港》1993.6。

父亲种的南瓜

父亲把战争从那

布满弹片的身体上脱下后

坐在一声声恭维声里

他把战火点在一根高级香烟上

这时候

他已是一方地域上

威严的神像了

他只有在脾气暴躁时

才在桌上

狠狠地把战争拍几下

而现在

父亲像凡人一样

栽种一些和平的花草

他把所有的日子都系在了

一根南瓜藤上

那南瓜从战争年代

一直长到现在

渐渐金黄渐渐硕大

父亲那军用箱里的拐杖

成为了一个坚实的南瓜架

父亲就是用那根南瓜架

才让暮年的生命

仍在土地上爬得枝繁叶茂

原载《星星诗刊》1991.11。

老战友

父亲与老战友相聚时

就有杀声从棋盘上水一样的漫出来

父亲的老战友以老下级的方式

一步步满足父亲的进攻欲

然后以一匹精良的马

出现在父亲的军营

使得父亲大喊一声

倒在残局里

每当这时

我总是躲在父亲的叹息中

以历史课本上的赞词

帽子般端正地

戴在父亲的头上

使父亲听见

在棋盘之外

胜利的喊声和欢笑

后来

父亲与老战友迷上了垂钓

他们把一个个阴谋扔进池塘

并让他们随涟漪渐渐缩小

让浮子侦察兵一样发出信号

然后在挥手之间

将鱼敌人般全线拉出

这以后

父亲与老战友就整日里

心平气和地坐在塘边

把他们战争中没用完的

计谋和策略

神神秘秘地伸进塘里

父亲和他的战友并不知道

平淡的日子也在一天天垂钓他们

原载于《诗刊》1991.7。

照片

那是一张发黄的照片

那照片上的人早已模糊不清

你用目光轻轻地抚摸着他们

一些关于他们的故事

关于小米步枪的故事

从你手缝间

如一缕缕烟

慢慢地弥漫开来

每当这时

我们便像植物一样

一动不动地听着

你如风般吹过来的话语

它使我们的心也发出“沙沙”的响声

那照片上的人

一个个离你而去

他们的一生

成为一排排精彩的警句

你一个字一个字地

把它们咀嚼着

使他们的名字

溢出满屋的清香

你把照片轻轻地挂好

然后转过身

如一尊铜像似的看着我们

你与那照片以及挂在

墙上的老枪

成为另一幅庄严的照片

我们用目光告诉你

对于这幅照片

我们将用一生

来阅读

原载《诗神》1991.10。

有一首歌

有一首歌

在父亲心中唱了许多年

那响亮的歌词

便成为种子

我想

父亲他们那一辈人

肯定是那些种子

发芽而成的

父亲说

许多战士都是踏着那首歌

走进他的队伍的

凭借那首歌

他们唱红了大块地域

我其实很早就听见过那首歌

那首歌从舞台

从收音机里溢出来

水一般淹没我

但我品尝不出她的咸味和腥味

父亲在进入他悠闲的晚年时

很少再哼唱那首歌

他放飞的那两只鸽子

常常把他的目光拖得很远很远

那首歌

似乎也很那些和平鸽一起

飞得很远很远

偶尔

那首歌

通过录音机又回到父亲的身旁时

他往往站出一种

让人惊讶的姿势

他努力睁大眼

似乎要透过那首歌

看一看被那歌声

浸泡得无比浓烈的往昔

原载《湖北日报》1992.1.11。

军令

军令使父亲微驼的腰杆

再一次挺直

父亲的回忆

唯一能发出声音的

便是军令

每当父亲疲惫于他的年龄时

他便轻轻地用手指叩着前额

仿佛叩着回忆之门

此时

远处的营地

便隐隐地传来练兵的口令

父亲的手

僵硬在结满老茧的岁月之门的外面

他用整个身体

来倾听那很有硬度的口令

他把他们嚼碎

吞进去

营养他的想象

父亲在军令声中

生活了大半辈子

他自己也成为了一道军令

浑厚而威严

他用军令的形式

治理着他的军队

也治理着他的后辈

他使我们生活得简洁而果毅

如今

父亲的声音已失去了厚度

他在很薄的日历上

感受着每一道军令留下的余音

他立于历史的阶梯

聆听着从阶梯下

传来的他许多年前所发出的

铿锵的军令声

原载《南方文学》1992.5。

走出沼泽

一幅画

被父亲的目光钉子般

在墙上钉了三十年

父亲沉默地看着它

烟雾从口中溢出

几乎遮住面庞

那画上的沼泽地将父亲的思维

彻底地隐了进去

每当这时

我们总是远远地躲开

选一块干燥的地方

看那个时代的父亲和那个时代的军队

一步步把沼泽地走红

是的

父亲是在那块沼泽地

损失了七个最优秀的部下

父亲悲痛的心

与他们一起

彻底地陷进了那块潮湿处

走出来时

父亲只有用枪

把他们的名字一个个打出去

把胜利打出一条条缝隙

父亲被远处传来的军号惊醒时

眼睛已如沼泽一样的湿润

他静静地清点着那块地带

的每一根草

仿佛要拾起在那里丢失的所有姓氏

父亲缓缓地从华中的沼泽站了起来

他全身青绿

像爬满了野草

他庄稼地般

等待我们早已失去硝烟味的目光

去耕犁

原载《绿风》1993.1。

生命的青藤

炮火寂静后

父亲走进了暮年

那种战争的喧哗

与和平的铿锵

使父亲大大咧咧地走下被人仰望的台阶后

茫然成喑哑的短枪

父亲开始与时间对峙

他开始在

时间的枪声中

寻找抵抗

他渐渐地撤退进盎然的绿色

这生命之色

使他又一次挺拔旺盛

我看见

他种植的南瓜藤

一次次爬进他所拥有的

那个时代

并把他与他的战友们的故事

开出一些朴素的黄花

他的葡萄枝把他盘根错节的经历

紧紧扭在一起

形成一种青色的屏障

他的蜜枣树

使他的生命

在秋天里

为一种甜蜜的歌吟而泛红

父亲坐在他的果园

把以前的枪声

像纸一样

一页页翻过

他知道

果园之外

是时间的包围圈

他只有让他的一根根青藤

攀爬着向外突围

父亲坐在果园里

他顽强地生命

再一次为我们结出果实

我们默视着他

从他苍白的发际

和脚下青色的土壤

我们感觉出

他在重新种植着自己

原载《青春》1992.4。

关于长征

那条路从历史书

一直蜿蜒出来

有很多人沿着那条路

走进了铿锵的国歌

那条路有巨大的根系

那根系深埋在

一些回忆录里

许多老人多皱纹的脸上

爬满了那些根系的痕迹

那条根系是被草鞋踩出来的

那些草鞋把雪山踩化了

把草地踩成了公园

把华夏的版图一块块踩红

在那根系最狭窄的地方

便有一种口号和一种强大的思想

从铁索桥上缓缓过渡

一些枪声成为种子

响亮地埋藏在那些思想的周围

无数根系如树叶

在那根系上发绿

无数鲜血如花朵

从那根系的底部冒出地面

无数头颅如果实

悬挂于那根系的顶梢

从那繁茂的根系

我熟悉那些果实

我嚼着那些果实

渐渐悟出

一些小米怎样营养一个政党

几把步枪怎样支撑一个军队

我是从电影里才听到

那个伟人在红楼上朗诵那句话的

那是个真正的诗人

那个诗人的那句诗

使很多眼泪果核般落地

于是

那红楼下的旗杆

就成为了许多根系中

最笔直的一根

那条路算不上那诗人

最长的一行诗

那条路弯曲得厉害

那条路其实是一枚针

把整个民资的坚毅和顽强

紧紧地缝在了一起

原载《诗潮》1991.1。

一位老人

因为太沉

他简直可以把插花的公园坐翻

是的

公园里坐着穿黄军衣的老人

他的目光微微仰视

也许是游乐场的枪声

惊醒了他的回忆

他的脸开始燃烧

而他的全身(甚至毛细孔)

都开始聚集起一种

趋前性的力

往事咔嚓咔嚓的断裂

纪念碑在他战友倒下时

缓缓上升……

公园里坐着一位老人

老人眼角的伤痕使所有人放大瞳孔

特别是那卖票的姑娘

她哪里知道

老人的身躯便是一道庄严的门

就是这道门放行了和平……

公园里坐着一位老人

没有儿孙也没有老妻

他坐成一段历史

让所有轻松者

凝重的阅读

原载《滇池》1987.8

伤残的爱

他从战场回来

他的一条腿

卡在了战争的牙缝里

他回到小城

在一个鼻音很重的秋天

他想秋天是爱情落叶的季节

他想就在秋天和她分手

他的房子很平静

他的门很平静

当她惊讶地靠近他时

他已经很平静地坐在微笑里了

他想点一根烟

但害怕烟雾熏黑她嫩嫩的目光

于是

他仍然很平静的微笑着

她寄给他的信摊在桌上

她寄给他的倩影摊在桌上

他想说几句什么

但她的啜泣使他的嗓门一直喑哑

他坐了很久

一直到黄昏模糊他褪色的军服

她哭了很久

一直到夜色染黑她的悲痛……

一个星期后

小城举行了不寻常的婚礼

一只拐杖支撑住浓郁的晚宴

如血的烛光勾出

红纱下娇嫩的和平

原载《中国青年报》1988.6

井冈山·南瓜藤

早些时候

有几个留长发的书生

和一些剃平头的汉子

他们用一种主义

占领各个山头

他们的口号擦亮了

他们的八角帽

也擦亮了中国的早晨

他们用南瓜营养自己

又让自己南瓜藤一般

向远处延伸

他们扛着那座山一般沉重的责任

向“国际歌”最嘹亮处前行

他们渐渐拧成一根绳子

那绳子愈来愈粗愈来愈坚硬

那绳子以南瓜藤的形式

捆绑了不平绞死了罪恶

那南瓜藤后来四处开花

那南瓜藤开出的花

成为一面面旗

并且四处招展

把一块块土地

映得火红鲜艳

那些人后来从山上走下来

走下来时

他们仍是几个留长发的书生

和一伙剃平头的汉子

他们走进历史书

走进电影和话剧

就成为了伟人和英雄

那座山现在已简化为一颗果核

那果核发芽长成的大树

撑起了整个华夏

原载《湖北日报》1991.2。

当桥与江河联系起来时

她便真实而纯粹

比如大渡河上的铁索桥

那是一座真正的渡桥

那桥曾使许多过渡者的生命

绳子一样绑在桥墩上

那桥过渡了一个能征服黑暗的军队

又如长江上的钢筋水泥大桥

那是一位大诗人吐出的一行诗

那桥使车辆和行人

如诗一样抒情的通过

当然

还有一些抽象化的桥

比如桥的形状

使人想到人的手臂

当两个人的身体形成两座

对垒的山峰时

就必须有桥

握手般

使友谊和感情

正常通行

其实

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别人的桥

我们用理解的钢绳捆紧真诚

使那些过渡者安全而且顺畅

不过

还有另外一种含义更深的桥

在毛泽东率领中国最优秀的政党

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时

他并没有想到

这是中国走过的最长的一座桥

这座桥是用血迹斑斑的脚印连接起来的

这座桥使一种新制度最终顽强过渡

原载《芳草》1991.7。

两只拐杖

仍穿一身国防绿

仍带着炮筒子的脾气

两只拐杖支撑起

一种凛然

而这种凛然

每一步都敲击着

人们对战争的麻木

是的

他把一条腿交给了战争

用另一条腿

支撑和平

凭着他对缓缓飞去的鸽子群的酷爱

他不会倒下

他站立的姿势是一种启示

如果没有战争

和平未必能走稳

原载《作家》1986.10。

关于草鞋

草鞋

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

她使我们想到那遍布在

山坡和石缝的野草

成熟并且金黄

然后次序地捆系成一个整体

翻开我们的现代史

那时候

中国的反动势力

已经成为巨大的铁鞋

而我们的队伍

只是如零星的草

散布于各地

革命经过了严寒的冬天

终于进入了一个发芽的季节

野草便泛青了发绿了成熟了

一种精神

便把那些草编织到一起

于是便有了一双双草鞋

伴随着小米步枪南瓜

伴随着一种思想一种主义

进行漫长跋涉

而野草也进入了真正的繁殖期

草鞋由黄色变成灰色

鞋的底部有淡淡的血迹

一对对穿草绿军装的人

举着生命的旗帜

那跋涉的声响

来自于他们的脚跟

那脚跟上的草鞋醒目而刺眼

他们一个接一个

在崎岖的路上

向前缠行

那一排排草鞋

渐渐地覆盖中国的整个版图

草鞋实在是不平凡的

草鞋与小米与步枪

是战争年代特有的词汇

今天

人们坐在舒适的剧院

磕着瓜子

看着战争年代的鲜血

在银幕上横流

那种有关草鞋之类的深邃意义

似乎再也无法渗透他们

在人心的松散和人情的淡漠中

难道草鞋的那种紧紧扭结

坚韧而朴实的精神

真的是革命的童话?

草鞋的魔力失去了吗?

原载《诗刊》1991.7。

同类推荐
  • 亲情独白(读者精品)

    亲情独白(读者精品)

    我深深地知道:系念着漂泊天涯的我,只有母亲;然而同时感到凄楚黯然,对月挥泪,梦魂犹唤母亲的,也只有你的女儿!节前许久未接到你的信,我知道你并未忘记中秋;你不写的缘故,我知道了,只为规避你心幕底的悲哀。月儿的清光,揭露了的,是我们枕上的泪痕;她不能揭露的,确是我们一丝一缕的离恨。
  • 扑朔如雪的翅膀

    扑朔如雪的翅膀

    《扑朔如雪的翅膀》收录了王小妮从1985-2012年近30年的诗歌精选。她的诗歌审慎、隐秘,关注细节,反转内心,这不仅仅是一本诗歌精选集,更是诗人半生为人,注目世界、注目这个时代的方式。
  • 快活得要飞了

    快活得要飞了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杰出的风俗、世态“画家”。他的作品幽默诙谐、耐人寻味、独具一格,被称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复制的语言”。《快活得要飞了》收录了老舍先生的多篇经典散文和长篇小说《离婚》。这些作品取材于日常生活,通过平凡的场景、平白的文字,反映了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普遍的社会冲突,进而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和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生活的严峻和沉重。
  • 逝去的故乡桃花

    逝去的故乡桃花

    《逝去的故乡桃花》呈现了一个富有精神乌托邦色彩的写作者张杰,20年如一日在村庄和偏僻县城的所有精神努力。他尝试了精神存在对于一个时代的可能性,在一种具有毁灭性的文字结局里,得出一个悲怆性的结论,至少在一些区域,精神的存在是这个时代的一种奢望,而且其普遍性已逼近时代的本质部分。
  • 回龙山下

    回龙山下

    取名于作者三台县祖居老宅后的一座小山,主要收集了作者近两年创作的诗词文章159篇。作品分盛世微言、琴趣盎然、兴观群怨三个部分。
热门推荐
  • 温柔娇妻来点名

    温柔娇妻来点名

    谁会在结婚后还不知道老公的家世背景?偏偏这么离谱的事情就发生在她身上!原本幸福的婚姻生活,因为他父亲重病而生变,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亲亲老公探亲回来。她没耐性等下去,干脆收拾行囊万里寻夫去……财大势大的夫家一再让她吃闭门羹,摆明了不承认她这个“不告而娶”的媳妇,好不容易偷渡成功,却被他们一家子人搞胡涂。父子感情比起陌生人还要冷淡不说,他见父亲心脏病发竟然无动于衷的转身离去。天啊!她该不会是嫁了个冷血丈夫吧……
  • 傲世重修

    傲世重修

    一代至尊炼丹师罗辰因疏于修炼,寿命将近,炼制造化神丹逆天改命却遭弟子背叛,转生下界,崛起于微末,傲世重修,君临万界!
  • 温暖的弦2

    温暖的弦2

    一场离别后,让两个相爱的人再一次遇见了。一个是霸道总裁,一个是热情助理,却产生了一样的感情...
  • 犯罪痕迹师

    犯罪痕迹师

    方涵曾是某著名公安警校刑侦专业的学生,专攻痕迹学,被人陷害后被迫离开警校,迷茫地混迹在社会边缘。为了探寻陈年旧事的真相,方涵派遣四个人前往港区。不久后,四人被发现死于出租屋内。尸检报告显示死者死亡时间是三天前,却有证人证明死者死后点了外卖,经鉴定,死者胃中尚有还未消化的外卖食品。而外卖员收到的纸币,三番四次地变成了冥币。更加扑朔迷离的是,死者无任何外伤,现场却布满了血手印,血液属于死者。邻居更证实在确定的死亡时间后还曾看到屋内有人在打麻将。案件被媒体大肆宣传为“诡异悬案‘鬼叫餐’”,一时间警方压力陡增,却一筹莫展……
  • 红烛

    红烛

    小云进入许家大院纯属偶然。那天,许镜安在永安戏楼看罢夜场戏,散了场,由戏楼的大掌柜恭恭敬敬地扶上那辆红呢轿的马车。车夫王升为老爷挡好了轿帘,自己跳上前辕板的座位上,吆喝一声,将手中的红缨长鞭猛地甩出一声脆响。那匹拉车的儿马似早已经等待得不耐烦了,没等鞭梢落到身上,便兴奋地喷着响鼻,踏动一阵碎步,奔跑在千金寨的青石街面上。马车驶到艳粉巷口的时候,突然从巷子里跑出一个人来,不顾性命似地拦挡在马车的前面。正在一心一意奔跑的儿马被这突发的意外吓惊,扬起前蹄,昂首对空咴咴嘶叫不止。
  • 重生都市之绝世帝尊

    重生都市之绝世帝尊

    三千位面第一强者,风雪帝尊唐风自爆万年修为,与异族强敌同归于尽,却意外重生回高中时代。这一世将没有任何遗憾,这一世踩着敌人的尸骨重上巅峰!
  • 使命

    使命

    一个不辱使命的公安局长,将面临怎样的抉择——队伍不纯的困扰。工作经费的匮乏,执法环境的恶劣,腐败分子的高压,刑事犯罪的升级,黑恶势力的挑战,党和人民的重托,血与火的拼搏……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公安局长应该是力量的象征,正义的化身,平安的保证。可是,有谁知道,身为基层的公安局长,他们置身于怎样的环境中?一个不辱使命的公安局长,将面临怎样的抉择——队伍不纯的困扰。工作经费的匮乏,执法环境的恶劣,腐败分子的高压,刑事犯罪的升级,黑恶势力的挑战,党和人民的重托,血与火的拼搏……这就是本书要讲述的故事。
  • 富有的鸭太太

    富有的鸭太太

    本书包含两个故事:富有的鸭太太很有钱,吃得太多却不羞于承认,最后她怎么样了呢?两只狗请了一群朋友参加派对,结果宴会上发生了很多意外……
  • 潇若顾凉泽

    潇若顾凉泽

    “哦,你没脑子”,他轻捏下巴,做出深思状,不给她留任何面子,她白了他一眼,“你才没脑子”,他轻笑,“既然如此,签下这份合约,期限五年”,一时糊涂,她误入圈套,五年合约到期,他轻揽住她的肩膀,笑笑的说道:“还是没脑子,我订的合约岂能随便就签?”————————总裁文中一股清新的泥石流。
  •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收录了胡适论述中国佛教及禅宗的文章。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然而,说到对佛教和禅宗的研究,作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大学者,胡适先生的通彻见解,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他的开创之功,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研究佛教禅宗的学者们。全书对于佛教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