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9200000008

第8章 西泠印社

印人

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大都很难找到像西泠印社这样一种人文景观了。我不知道应该称它为一个文化团体、-个经营组织,还是…处园林名胜。它可真是一个最最阳春白雪,也是最最下里巴人的地方。它的核心一一印人,自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精粹部分的继承者,然而它面向与开放的,却是一切平民百姓。人们无论高低贵贱、满腹经纶还是胸无点墨,只管来此一游,艺术面前人人平等。

浅浅地欣赏西泠印社,是很方便的。你只管沿着白堤走去便是。过了平湖秋月,再过中山公园,再过楼外楼这红尘中衣食住行最要紧的“食”处,紧邻,便是那精神食粮的所在地西泠印社了。印社既占楼阁,曲径通幽,春有芳草,秋有芝兰,能不良辰美景奈何天。一饱眼福,此行足矣。

西泠印社,却还有另一种意义上的游历,那是真的要好好读几本书下一番功夫的。

印学

印社因人而集,人因学而聚。什么学?印学。印学,在中国是一门大学问。我们常说某个人是大学者,金石考据无所不通,那就是说,此人必通印学。

印学是一门集书法和镌刻于一炉的艺术。二千年前战国时代,国人始用印章。质地很考究,用金银,用玉,还用犀角和象牙,当然最多的还是用铜。

人分等级,印也跟着排名次。因为大印就是大权,是权力的象征,所以秦始皇帝的印叫“玺”,官吏百姓的印才叫“印”呢。

至唐,皇帝又叫印为“宝”了。官印、私印,可以叫“记”或者“花押”什么的。我们今天的人,干脆就叫“图章”。一个单位里,谁要是管图章,那可得刮目相看,不可小觑的。

以上讲的是实用。进入艺术的印,是唐以后的事情,那时人要用印,先由篆刻家写了印文,再叫印工刻成。到了南宋,大书法家米芾,提倡自刻印章,米芾也就开了文人治印的先河。

“河水”流到元代,杭州大书法家赵孟!顷独创了一种妩媚华美的篆字“圆朱文”入印,不过捉刀还得他人。那画荷花出了名的诸暨人王冕,又用青田石刻印,从此,文人学者的治印之风就大盛起来。

印风既盛,便成流派。皖派是很著名的,浙派也并雄印坛。它形成在清乾隆年间,以丁敬为首。

丁敬就住在杭州候潮门外,家穷,卖酒为生。又好学,一手卖酒,一手还捧着书本看。修成个有学问的人,却不要当官,一生布衣。

丁敬喜欢篆刻,常背着干粮到西湖山中去看石刻书法。他治印,善用细碎短刀,把刀棱显露出来,字笔便有意韵。印面昵,又有一种斑驳和冶铸的金石气。当时印人刻边款时,大多用双刀。丁敬推陈出新,一刀而就,称单刀。这样,他那种朴质苍深的风格,一洗纤弱娇柔之流习,开创了印学的“浙派”先路。丁敬稍后还有个杭州人黄易,以丁敬为师,时人并称“丁黄”。再加上另有六个杭州印人蒋仁、奚罔、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并称为“西泠八家”。浙派形成了,称雄一百多年,是中国金石、篆刻艺术的一个高峰。

浙派影响既大,印人便多聚西子湖畔,这也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吧。光绪年间,杭州有几个金石家丁仁、王提、叶为铭、吴隐等,常到孤山的数峰阁来探讨印学。时间长了,就想成立团体,那是一九零四年的事情。这样,他们就开始在孤山上买地造屋。到了一九一三年,恰逢王羲之兰亭修禊雅集第二十六个癸丑年,便正式召开成立大会,社址既在西泠桥畔,人以印集,社以地名,便叫“西泠印社”了。首任社长,公推著名金石书画家吴昌硕。

吴昌硕,安吉乡间农家子弟。家境贫寒,少时借书一读,要走几十里山路。又逢战火离乱,命运乖舛。二十二岁那年中秀才,从此自绝仕途,潜心艺术。又过几年,他肩挑一担行李,便开始了他艺术上浪迹城乡的生涯。

五十岁那年,吴昌硕曾经当过一个月的安乐知县,立刻就吃不消辞职不干了,还专门刻了一方足以自豪的印章,曰“弃官先彭泽令五十日”,他比陶渊明还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呢。

没有了“五斗米”,卖画为生,穷,典衣、卖书,老友也不来了,屠贩也笑他了,便自嘲“酸寒尉”,任伯年就为他画了一幅《饥看天图》。

吴昌硕说他自己是“三十学诗、五十学画”,以为自己书法比画好,金石比书法好,所下功夫最深。他上溯古人又旁敲侧击,况且他摹写石鼓文有基础,故穷极而变,别开天地,印面古朴苍劲,气魄雄伟,为印学界,开“清刚高浑”一路,推其为印社首任社长,当之无矣。

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清明、重阳各聚会一次,十年一庆典,时值今日,已近百年了。

处处有人、处处有典的印社

须得知晓了这一番来龙去脉,再游印社,处处有人、处处有典,方才游出品味,游出金石意韵来。

进圆洞门便是柏堂,里面放置着大幅印社创始人群像图及他们的生平简介。东面长廊墙壁嵌有数十块书画石刻,记得有一方曰:“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

柏堂后面的斜坡口有石坊,坊有楹联,是印社创始人叶为铭所拟写,曰:石藏东汉名三老,社结西泠纪廿年。印泉旁边山岩上嵌有一小碑,细细一看,原来是李叔同出家前在这里埋的印藏。也是叶为铭碑文,记曰:同社李君叔同将祝发人山出其印章移诸社中……凿壁度藏庶兴湖山并永云雨戊午夏叶舟识。

往上走有仰贤亭。当中一块巨大丁敬石刻像,是由扬州八怪之一罗两峰所画,金石家吴石潜摹刻的。亭中共有十七块碑二十七位印人画像。

山川雨露图书室石面有“印泉”那两个斗大的题字,是日本印学家长尾甲写的,他是首批外籍社员,本世纪初,曾作为日本侨民,在杭州幵过照相馆。

沿鸿雪径,春浓时有累累紫藤花可赏。径半有凉堂,传说中的南宋画家萧照就是在此画的四堵壁画。皇帝赐酒四斗,其人夜人,四鼓更落,四斗告罄,四堵已满,皇帝叹为观止。如今的凉堂,是后人所建,堂壁嵌有岳飞草书洗马赋碑九块,属于珍品。

山顶,豁然幵朗,有题襟馆。联曰:宜雨宜晴静观自得,尽美尽善为乐当斯。

该馆也有来历。原来吴昌硕、吴石潜早年在上海成立过一个“题襟馆书画会”,苦于市声如沸,后来并到了西泠印社,如今馆外粉壁上,嵌有丁敬《研林诗卷》三卷真迹刻石三十块。

山顶纪念丁敬的地方,还有一处,就是那可以通往后山的“小龙泓洞”。这个洞,是一九二二年人工凿的,龙泓是丁敬的号。洞口岩壁上凿有文曰:东坡游赤壁后八百四十年,凿通岩洞,湖光山绿,呼吸靡间,登临涉览,遂为绝胜,纪念印人雅名,故名小龙泓。

此洞前清水,游鱼可数,岩壁上凿出一个龛,名“缶亭”。缶念“否”音,是一种小口大肚的罐,吴昌硕的别号就叫缶庐,所以这缶亭里的坐像也就是吴昌硕了。有许多年这尊像都是无头的,浩劫时被砸了,后来再补上去,所以头像和身子颜色是完全不一样的。

池畔那最显眼的地方,是手拿笠帽的皖派大家邓石如立像。在浙派创始地为他派争风流,西泠诸公,真印人也,真名士也。

华严经塔,是西泠印社的标志,西湖群塔的殿军。僧人弘伞于一九二四年所造。高二十余公尺,八面十一级。最下层是《华严经》文,末尾有弘一法师之偈。中间两层是杭人扬州八怪领袖金农手写的《金刚经》经文。上面还有级,全是佛像。每一层的亭檐上都挂着小铃。

塔旁有汉三老石室,它是中国印人情操气节的丰碑。原来这里主要藏的是一块汉三老讳字忌日碑。也就是一块纪念一位掌管文化教育的乡级官吏去世的碑。一八五二年,此石出土于余姚客星山,距今一千九百年历史,是浙江省迄今发现的历史最早的石碑,共二百一十七字,字体介于篆隶之间。海内视为瑰宝。-一九二一年,这块藏在余姚周家的石碑被卖到上海,入日人手。幸被西泠诸公获悉,吴昌硕等人奔走呼吁,义卖捐献,筹钱八千元赎闽,又在印社内造石室,万世珍藏古碑。劫难从此结束,十年浩劫也无法撼之。大幸也!吴昌硕有《汉三老室记》一文记之,藏于石室。

石室旁有吴昌硕纪念室。内有有关纪念介绍、作品及吴昌硕半身铜像。这铜像也有-番来历。原是著名雕塑家朝仓文夫制作并赠与吴的,浩劫中被砸。后朝仓之女西常雄根据父亲留下的模子重铸胸像送给印社,也重铸了中日一段佳话。

四照阁,三面皆轩,一面为门。在此览山,绣屏锦障;在此瞰水,翡翠世界。青天碧洗,绿水明镜。登斯阁也,廓而忘言。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不由使人想到那仰贤亭前长联:

诵印人传记,如龙泓之雄浑,鹤旧之渊懿,完白之清奇,自子行铁笔后各具半裁,固不囿两浙专家,集同好讨论一堂,洵能绚秦汉先型、斯水遗法。

考西湖志乘,若君复作水亭,嗣杲作书楼,东坡作石室,与乐天竹阁侧別开幽胜,更卜筑数像精舍,继往哲重联八社,允足助林泉逸兴、唐宋充风。

同类推荐
  • 天上之山(王铁男登山探险笔记)

    天上之山(王铁男登山探险笔记)

    他被称为“天山派野蛮登山家”、迷恋探险的疯子,他曾经7次登上博格达峰、10余次进入昆仑山和藏北地区探险,他就是中国登上博格达峰的第一人王铁男。本书是王铁男对自己组织并参加的一系列新疆探险、登山活动的梳理和提炼——抬着行军锅挑战博格达峰、拴着绳子夜宿“魔鬼5080”、慕士塔格冰缝中的漫漫长夜、露营天格尔峰之巅、木扎尔特河畔恐怖夜……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鲜为人知的新疆探险登山过程,也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对自然的探索是无穷尽、无止境的。探险精神,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之一。
  • 非洲:坦桑尼亚·卢旺达·布隆迪(世界我知道)

    非洲:坦桑尼亚·卢旺达·布隆迪(世界我知道)

    本书图文并茂,大量精美的彩色插图将带领你游览七大洲的大多数国家,领略它们独特的自然景观,品味它们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亚洲的广袤、欧洲的人文、非洲的狂野、美洲的多元、大洋洲的浩渺、南极洲的寒冷……都将为你一一呈现。奥地利的斗牛、巴西的狂欢、英国的傲慢和优雅、美国的务实和率真、法兰西的浪漫、德意志的理性、俄罗斯的豪放和热情、日本的“菊花与刀”……这些独特的国家特色和民族特性也将展现在你的眼前。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神庙、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吴哥窟……这些古迹不仅能引发你思古之幽情,更会使你领略人类文明的古老和悠远。
  • 西风裁翡翠:爱尔兰中南行

    西风裁翡翠:爱尔兰中南行

    《西风裁翡翠:爱尔兰中南行》为读者提供了如何利用一周的时间在爱尔兰中南部进行深度旅游的独特线路。以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为起点,包括如今被誉为欧洲最年轻的城市科克,水晶制品成名镇沃特福德、香侬湖区……仿佛一场大戏,作者以亲历的方式,记叙了整个行程,并有很个性的推荐。
  • 不告而别

    不告而别

    许多人选择穿越无人区,我选择穿过人海。首尔风物市场、墨尔本失物招领市集、威尼斯里亚托市集,以及在杭州自己组织的EX遗物市集……那么多活色生香的蔬果水果手工艺品,那么多人、事、物,他们不厌其烦地朝你打招呼“你好吗?我很好,为什么不好呢?有什么理由不好?就是今天有点儿冷对吧?”消费、赏玩、讨价还价……在人情浓烈的市集与人交谈、静观交易,他们比我们更懂得自己的城市,而他们也让我们更懂得自己。作者去到不同城市的市集,为你提供当地人的原生态生活,以及他们藏起的故事、埋伏的情感。全力呈现在全球各地,人们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生活情趣,与你分享原汁原味的“别处的生活”。
热门推荐
  • 读者报·岁月(0223)

    读者报·岁月(0223)

    城市记忆;档案解密;国家历史;军旅时光;年代;奇谈;人世百态;人物轶事;社会万象;新知奥秘;知青频道。
  • 关于真善美的格言(经典格言)

    关于真善美的格言(经典格言)

    知识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即人间理想。本书汇集了关于情感、热情、激情、忧伤、爱憎等名言数百余条,包括有格言、谚语。它们或文中所摘,或诗中所抄,或从大众口头所采。本书通过这些名言,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阅读它们,能对人的思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能更好的体会真善美。
  • 丽则遗音

    丽则遗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寻之迹

    寻之迹

    “栾星,你怎么总是打着这把伞?”“习惯了。”她手指轻轻的抚摸着伞,眼神是那样的爱怜。“栾星,听说你以前不能说话?”“是。”“栾星,我还听说你之前还看不见?”“是。”“栾星,你之前是不是也听不见?”“是。”“那你能说说那是什么感受吗?”“害怕,习惯,庆幸,幸福。”“额!怎么会有这么多?”“多吗?”“不多不多!”“能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吗?”“开始是害怕,后来是习惯,然后是庆幸,最后是幸福。”“额!我还是不太明白!可能是我知识浅薄了!”栾星笑了。这是一群毛孩子一点一点玩耍到大的故事。
  • 艾泽拉斯龙王传说

    艾泽拉斯龙王传说

    一觉醒来,伊安莫名其妙的穿越了,穿越成一只外形有些古怪的小红龙,还有个名字叫阿莱克斯塔萨。后来,她知道这里是艾泽拉斯。这里有泰坦、巨龙,有精灵、矮人,有兽人、亡灵,也有人类和恶魔……这里是她从来不曾触碰过的游戏世界。而龙王的传说,便从那颗小小的龙蛋破壳开始……——————练笔之作,不喜勿入。
  • 四代

    四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之穿梭终结者

    快穿之穿梭终结者

    林菀成了系统五年以来首个AAA级穿梭者。纯血公主?修真弟子?性向反转?那都不是事儿。在任务中赚赚钱,在现实中混混日子,本以为日子就会这么平淡地过下去,谁知一个同行突然出现,将她带入了系统的深渊……死去的故友活了、本该死透了的人在出任务、闺蜜逐渐诡异的行踪……林菀逐渐疑惑。——身边的人,究竟,都是谁?
  • 太极

    太极

    “练太极,养身体”已经成为风靡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上班族的日常自我保健方式,在纽约、在东京、在首尔,在更多的城市,清晨或黄昏,公园里,清幽处,一不小心就会撞见比划太极的人。已经不止老人,生活在城市里的上班族,正在成为这种来自东方的古老太极的忠实拥趸。据国际权威统计机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世界练习太极拳的人数超过3.5亿人,成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的修身运动。什么是太极?能够用它解决什么问题?……根据自己的大量实践,结合太极秘传养生术、《黄帝内经》、《周易》、《延年养性录》等中华秘笈,我专门为都市人群编创了一套简单易学的太极体操。
  • 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开封繁华,市列珠玑。张正书穿越到了北宋元符元年,开启了他的逍遥人生。没事就种种田,搞搞发明,赚赚钱,娶个娇妻过幸福日子。然而,无心插柳,他获得了一个好名声。佃户、工匠评价他:“张小官人雇我做工,薪资不曾短过,过年还有福利,真是好人!”合作商贾评价他:“张小官人有好买卖都告知我,合作共赢,诚信之人!”皇帝评价他:“为国着想,为君分忧,乃大宋好子民!”唯独邻国对他咬牙切齿:“这绝户毒计是谁想出来的?实乃天底下第一恶人!”(各位书友可以加群讨论:736020426)
  • 中华民间菜

    中华民间菜

    对于东方人来说“吃”是根本,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的饮食文化之所以可以流传下来,形成独一无二的中国烹饪,并在世界餐饮界笑傲江湖、独领风骚,这还多亏了中华民间菜的功劳。民间菜是中华各民族生活经验的总结,从菜中可窥探出当地人的风俗、脾性等人文特点。如今川菜、粤菜、鲁菜等各地特色菜肴早已享誉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