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5500000001

第1章 冯骥才先期小说创作论(1)

冯骥才自1977年第一次发表小说作品至今已有六年的时间。在这六年中,他一直保持着十分旺盛的创作活力,先后发表和出版了大量的长、中、短篇小说和少数有关创作的言论,从而使自己汇入到新时期的文学潮流中,随着潮流不断地前进。几年来,冯骥才像一个弄潮儿,时时出没于文学大潮的风口浪尖,既为新的文学潮流推波助澜,又在弄潮的时候向人们展示自己的雄姿和实力。弄潮的时刻,自然是引人注目的。但是,瞬间的闪现终难使弄潮儿的姿容给人留下比较深刻清晰的印象。要使这种姿容变得清晰和稳定,显影和定影的工作是必须的。本文企图进行的正是这样的工作。

1977年,我国的历史刚刚掀过新的一页,乾坤初转,多年萧索凋敝的文苑也开始复苏了。就在这一年,冯骥才怀抱着他同李定兴合着的长篇历史小说《义和拳》走向文坛,从而真正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道路。其时,人们对文学作品的渴望相当强烈,真有点饥不择食了。能读到一部新的长篇小说,自然会感到欣喜。起初,人们也许面对着《义和拳》两位陌生的作者名字有所迟疑,可当人们翻开它、读着它的时候,心灵随之就会感到欣慰了。

《义和拳》以1900年天津义和团运动的兴衰始末为题材背景,在十分广阔的社会生活面上再现了我国近代史上这场伟大的农民革命运动。作者带着强烈的挚爱激情,讴歌苦难民族与剥削者侵略者大搏斗的悲壮情景,在刀光剑影、生别死离中赞颂义和团英雄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及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同时,作者也注义愤于笔端,无情地揭露和控诉了清廷的投降卖国主义行径和外族侵略者灭绝人性的罪行。这部小说尽管在反映和评价历史事件及人物行动时或有偏差对义和团某些盲目的破坏行为的评价不尽准确、在艺术表现上还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粗犷多而细腻不足,叙事多而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稍弱),但是,它没有此前某些作品中的那种帮风帮气,那种令人厌恶的训教口气和矫情,它富于激情,颇能给人以鼓舞与激励,终不失一部较好的历史小说新作。

在继《义和拳》之后,冯骥才着手构思并写作取材于红灯照事迹的又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神灯》,1979年在吉林省大型文学刊物《新苑》第2期发表了“前传”。在主题思想方面,《神灯》与《义和拳》有十分相近的地方,但在作品的生活内容和艺术表现方面,《神灯》却提供了许多新东西。《神灯》着重表现当年下层劳动妇女的苦难生活及她们如何冲破各样的藩篱,拿起刀杖,追求生存、追求爱情等权利的情形。因为有了《义和拳》的创作实践,在写作《神灯》的时候,作者创作的主动性显然增强了,手中的笔似乎不再像写《义和拳》时那样常常被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所左右,以致有时为了事件情节的圆满而影响了对人物性格做更有力的刻画。《神灯》取材历史而又不被历史的真实所拘,较好地发挥了艺术再创造的功能。它把阶级仇、民族恨同某些具体人物的家庭命运、自身命运紧紧地扭结到一起,在螺旋式结构的串引下,把单个的反抗事件连缀成一场阶级、民族的复仇斗争,点面结合,具体生动。《神灯》最突出的成功在于它写活了郑玉侠、卢大珍等女性形象,把天津当年的“混混儿”的形象也写得活灵活现。一个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人物的感情心理如此真实细致,相互间的性格这样的分明实非易事。《神灯》在对风俗世相的描绘方面也很有特色,小说从皇廷到下层官僚,从民族义士的赤胆壮举到“混混儿”的恶行假义,从儿女情到家国恨,三教九流、世态民俗等都多有涉猎和精彩的描绘。所以,它同时又是一幅生动多彩的风俗画。

冯骥才的这两部历史小说今天之所以不被人们所淡忘,时有提起,绝不是偶然的现象。《义和拳》尽管还有弱点,但是,它是粉碎“四人帮”后较早出现于文坛有影响的少数作品之一,它打了一个“时间差”。因之,它的价值首先带有某种历史的鉴定性。另外,从艺术性方面考察,虽然它有些地方叙事多于刻画,可它明显有别于那些大事记式罗列的作品,对张德成、王连胜等人物性格形象的描绘也并非没有成功之处。《神灯》的价值首先在于它在艺术性上所达到的高度,情节的丰富性和人物塑造的形象突出是它最有力的证明。它在很大的程度上做到了以艺术手段再现历史,使历史和诗情溶而为一。

冯骥才一出而着长篇小说,这种现象本身当能体现他所具有的文学创作才能,这只不过是一种奇而不怪的事情。但是,当值年轻的冯骥才何以避开当时那繁复的现实生活矛盾走向历史,到那久远的岁月中寻求诗情、寄发爱憎的情绪呢?要理解并认识冯骥才,这是个不能不首先探究的问题(这并不是说凡年轻作家就不能去写历史题材的作品氕1981年3月,冯骥才有一篇谈论自己创作之路的文章,题为《命运的驱使》,可能有助于我们对这个问题的了解。他写道:

一九六六年那场突如其来的大动乱就像一个无法抗拒、从天而降的重锤,把我的世界砸得粉碎。一夜之间,千万人的命运发生骤变;千万个家庭演出了在书本里都不曾见过的怪诞离奇的悲剧。对于我,平时所留意的人的面容、姿态、动作变得毫无意义;摆在眼前的,是在翻来覆去的政治风浪里淘洗出来的一颗颗赤裸裸的心。它们无形地隐藏在人身上最不易发现的地方。有的比宝石还美,有的比魔怪还丑,世界上再没有比人与人、心与心的差距更为遥远的了。

现实生活中耳闻目睹的情景时时缠绕着冯骥才的神经,迫使他思考种种问题。但是,当他产生了动笔的念头,想把看到、听到、感到的一切诉诸笔端,真切地描绘下来的时候,这才觉得左右掣肘,困难重重。

我把自己锁在屋里,偷偷写起来,只要有人叩门,我立即停笔,并把写了字的纸东藏西掖。这片言只语只要被人发现,就会毁了自己,甚至家破人亡,不堪设想。每每运动一来,我就把这些写好的东西埋藏在院子的砖块下边,塞在楼板缝里,或者一层层粘起来,外边糊上宣传画片,作为掩蔽,以便将来有用时用温水泡了再一张张揭出来。

……但藏东西的人总觉得什么地方都不稳妥。一度,我把这些稿子卷成卷儿,塞进自行车的横梁管儿里。这车白天就放在单位里,单位整天闹着互相查找“敌情线索”。我总觉得会有人猛扑过去从车管儿里把稿子掏出来。不安整天折磨着我。终于我把稿子悄悄弄出来,用火点着烧了。

心里立刻平静下来,跟着而来的却是茫然和诅丧。以后,我一有了抑制不住的写作的冲动时,便随写随撕碎,扔在厕所里冲掉;冬天我守着炉子写,写好了,轻轻读给自己听,读到自己也受感动时便再重读几遍,最后却只能恋恋不舍地扔进火炉里。当辗转的火舌把一张张浸着心血的纸舔成薄薄的余灰时,我的心仿佛被那灼热的火舌刺穿了。

冯骥才当年实在不愿视人生现世的苦难情状于不顾,而把自己的感情投向遥远的往昔。现实毕竟是太严酷了,它使得一个试图直面人生的作者不得不像贼一样提心吊胆地从事一项崇高而又神圣的事业,最后还是归于失败。然而,冯骥才的心火不灭,描写现实的路被堵死了,历史的大门却没有完全关上。他只好在不得意的情形下改道历史,用曲笔来折射这多难的眼前生活。一部《义和拳》、半部《神灯》,它该花费了年轻的作者多少心血,包藏着他多少难以明言的情感啊!当然,从事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本身并没什么错,何况冯骥才还取得了令人赞赏的成绩。问题在于,从以上的情景我们可以知道,冯骥才刚开始创作的兴趣却在于现实。弄清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并认识冯骥才此后的创作是有用的。

至今,《神灯》还只有“前传”,曾被《神灯》感染了的读者因长久读不到它的“后传”而对冯骥才多有怨言。据说“后传”的构思早已酝酿成熟,资料也已齐备,但作者却无意着手写作,理由在于现实生活正在激动着他的心。“许多朋友和读者都希望我拾起它来(指《神灯》后传的写作),我却不能。大概过于丰富的现实生活和熟悉的人物包围着我,不写不行。所幸我至今毫无枯竭感,反而觉得时间比写作的速度快。时间像飞跑不停的车,待写的东西像挤不上车的乘客。每每一个中篇写作之中,忽然被一个突然成熟而涌上心头的短篇所打断。写这个短篇时,又被另一个激动着我的短篇所干扰。我不能使自己得到半点清闲。”这些话是他1982年说的。此后,我们虽然常常读到冯骥才的新作,可还是没有见到《神灯》“后传”的出现。他如今的创作情况是否还像前几年那样,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自《神灯》“前传”发表以后,冯骥才的创作确实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局面。现实生活的画面开始在他的小说中展开,更加激动人心的生活矛盾和人物形象陆续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铺花的歧路》是冯骥才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1979年4月。在直接反映“文化大革命”生活的小说中,它也许算不上最早的作品。但是,通过对一个踏上初看是铺满鲜花后来才知是歧路的青年心灵历程的描摹,用批判眼光来看待“文化大革命”,它无疑属于较早的小说之一。那时,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评价还处在一种十分微妙的阶段,总的态度观点还很不分明;可冯骥才能够从真实的生活实际出发,采取严格的现实主义态度,从十分新颖的角度来表现“文革”初年那种极左思潮、个人迷信给青年一代的灵魂造成的灾难,这是需要具有勇敢的精神和独特的见识的。这部小说在构思阶段就曾发生过不同的意见,后来,前辈老作家茅盾所采取的公正态度无疑对它起了某种催生作用。小说主人公白慧本来是一个纯洁、天真、善良的女学生,然而“文革”之初,她面对突然而来的狂风暴雨,一时失去了自制能力,听凭极左分子的唆使和驱遣,仗着那一点点朴素的认识和信念,用木枪打伤了一位女教师(这位教师后来备受折磨死去了),从而使自己陷进了痛苦的泥沼。作品的着力点不在于说明白慧犯下的罪过,而在于表现她何以犯罪并怎样逐步觉醒的情景。作者把严厉的批判精神灌注于对人物行动的具体描绘和心理的如实揭示之中,从而通过白慧这样一个具体的人,使读者清晰地看到卑鄙的力量和无耻的阴谋是怎样扭曲了一个青年人的性格,侵害着她那稚幼的灵魂的。作品笔致细腻,情感真挚。看到人物真诚信念被毁坏,青春年华受践踏,读来令人感叹唏嘘。

紧接着《铺花的歧路》,1979年6月,冯骥才很快又发表了他的第二部中篇小说《啊!》。《啊!》的现实主义批判力量更见强烈。它没有写看得见摸得着的血和泪,它把笔力集中投向人物的灵魂和感受之中,进而从感觉上回复“文革”期间那特有的精神恐怖气氛,让人在精神的震颤中认识那个罪过的时日。“文化大革命”中的“清队”运动初期,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组研究员吴仲义因为一封家信一时不知去向而心神不安、忧心忡忡,生怕由此招来什么不幸。吴仲义的这种不安情绪没有逃过“运动专家”、“整人能手”贾大真的眼睛,他及时地抓住这个机会,连蒙带骗,诈语恶行,终于使吴仲义的灵魂归于轰毁,主动地投向贾大真设下的罗网,陷进一场可怕的政治漩涡,受尽了精神和肉体的折磨。半年后,当他历尽苦难回到家中,发现那封信原来粘在了脸盆底上时,吴仲义顿时呆若木鸡,不禁发出7撕裂人心的“啊”的声音。“《啊!》的故事情节纯粹是虚构的。”可是,冯骥才却通过他高超的艺术才能,用一个“纯粹虚构”的故事真实具体地反映了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内的生活情形。《啊!》在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评奖活动中获奖,正是读者和文学界给它的正确评价。

这个时期,冯骥才的创作力好像到了不可抑制的境地似的,他的小说作品不光数量多,水平也高。除上面两部中篇外,他还着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正义的感召》和中篇小说《斗寒图》、《我这个笨蛋》等作品。《雕花烟斗》有评论家说它有点像寓言,但它终究还是小说。这个精巧的短篇在细致描写画家同老花农的交往及其不断的变化过程中,淋漓尽致地画出了画家和老花农两个不同的灵魂。画家较之老花农也许多了些知识,可在他的身上不无世俗之气。在他落难的时候,老花农热情地接近他、关心他,结果他却用一个比较次等的烟斗搪塞了老花农对他的期求。他的处境刚有一点好转,就把老花农置于脑后,热衷于恭候那些官职不同的头头脑脑人物。他再次落难时记起了老花农,可惜这时老花农已离开人世,留给他的还是那一腔的情谊。同画家这种起伏不定的感情比较起来,老花农的感情是多么的纯朴高尚,他外表虽然粗疏木讷,可他贫贱不移,始终如一,内心是炽热和明净的。对于人生、对于艺术美的理解,画家和老花农尽管各不相同,但却自有道理。《雕花烟斗》像一幅画,也像一首诗,深沉清丽,韵致抒情。它在特殊的社会情境中表现人们关系的变化,又在人们关系的变化中显示社会生活,结构严谨,构思奇妙。《正义的感召》描绘一个软弱的灵魂在正义的感召下得以升华变得勇敢坚强的过程;《斗寒图》叙写一个刚直不阿的画家面对无耻的诬蔑和陷害巧妙斗争的情形;《我这个笨蛋》则怀着一种怜惜之情记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世俗和不正之风面前的无能和狼狈。这些作品尽管各有所长,但较之《雕花烟斗》和《啊!》毕竟还是略逊一筹。自然,读者和评论界也把当年的优秀短篇小说奖送给了《雕花烟斗》。

同类推荐
  • 永远到底有多远

    永远到底有多远

    “我”和雪柔以及茹晗都是非常好的朋友,渐渐地产生情愫,但是她们两个人似乎都与“我”若即若离,正在“我”纠结于牵手还是分手的时候,突然“我”看到文学网站上的一部小说,发现她们竟然是一对互相爱慕的情人,我顿时奔溃……
  • 彩云新天遇有时

    彩云新天遇有时

    本书精选近两年的散文、随笔75篇有余,其有爬崂山游记,作者多以赋、兴笔法,描述一个“驴友”眼中的自然物象与自在物象。与野人为善,成野人之美,感纯粹诗意之流转,想神圣华夏之道统,山水之爱,山水之心,野的行走,野的善美。部分文章已在网络发表,受到众多“驴友”与读者的喜爱。
  • 草叶集选

    草叶集选

    《草叶集选》是自《草叶集》全集中精选出最精华的篇目,记录了美国“自由诗之父”惠特曼一生的思想和探索历程,也反映出整个时代和国家的面貌。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语言,《草叶集》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它摒弃了传统的诗歌格律,开创了新的诗风,大力讴歌了自然的壮美,洋溢着时代激情,富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神秘主义风格,是十九世纪美国的一部史诗。亨利·米勒、艾伦·金斯堡等后世艺术大师曾深受这部诗集的影响,电影《死亡诗社》也曾向其致敬。
  • 庐隐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庐隐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用斧子砍死一个人,因为他是我们的敌人,这是多么冠冕堂皇的话,谁能反对他这个理由呢?——由我们元祖宗亲已经给了我们放仇人不过的教训。
  • 寂寞烟花梦一朵

    寂寞烟花梦一朵

    一代才女,旷世佳人……她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诗的特色;写文章,蕴藉婉转,很美,又无雕琢之气;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而她写的新体小说,则诙谐直率……本书就为你全景展现陆小曼烟花般灿烂辉煌的爱情诗篇和充满争议的一生。
热门推荐
  •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历史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历史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神迹仙踪

    神迹仙踪

    数万年前,代表正义的领主天帝掌管着天界统治权,魔界领主丧祸则统一了混乱不堪的魔界,率领群魔战天界意图霸占天帝的统治。天帝身边普陀禅师凭借高深道法,将自己的佛灵与丧祸的魔灵封印在了一串佛珠的一颗当中,然后由天界掉入凡尘。数万年之后,一个叫项龙的少年重启了这可怕的一切……到底是历史重演、还是逆天改命的新纪元?
  • 盗墓王妃之冥皇地宫

    盗墓王妃之冥皇地宫

    一次盗墓历险,注定她早早的失去了生命。一场穿越陷入阴谋祸灾的漩涡,注定无法平静。她,聪慧漂亮的盗墓女因一次机缘得知了可以重回现代的冥皇瑰宝。为了得到它,她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寻宝的旅途。却不曾想,她的到来绝非偶然亦是必然。他,俊美博学潇洒的王爷。因挚爱‘死而复活’让他黯然的生活再一次燃起了一丝希望。他爱她、疼她、宠她,护她,将他的一切都给予了他最挚爱的女子。为了可以守护在她的身边,他毅然决然的随她走进了未知的世界。可当他面临做出选择的时候,他又要何去何从呢?是该选择所挚爱的她?还是那一抹来自未来的灵魂?阴谋的大门一旦打开,将一发不可收拾。灾祸的之门一旦打开,便无以遏止。当一切阴谋灾祸过后,她与他是否还有一丝交际呢?暗香疏影间,是谁撕碎了谁的结局?是谁束缚了谁的心?又是谁在召唤着谁?
  • 缉凶

    缉凶

    西边的日头还露出半张脸,挂在远方的连绵群山上,似乎不舍得离去。夕阳余辉下,“醉月楼”前的那棵枫树上,满冠的枫叶愈发红得耀眼,就像火烧一般。一起风,枝叶飘摇,无数的枫叶就在此时窜上天空,纷纷扬扬,飞得满天都是。“醉月楼”的掌柜青眉将身倚着窗栏,望着窗外飞舞的红叶,手上却没闲着,两枚铜钱正绕着手指上下打转,黄澄澄的铜钱在她白生生的指间翻腾跳跃,如同活了的精灵,既没有发出一点声音,更脱不出她的五指掌控。“一碗粥,两张饼。”身后有个苍老的声音说道。青眉不用回头,就听得出说话的是谁,那是对老夫妻。
  • 郎咸平开讲:中国商帮

    郎咸平开讲:中国商帮

    晋商曾经从南方贩茶叶,掌控了整条产业链,又以“票号”开创了中国金融史上的辉煌历程,实现了“汇通天下”的宏伟理想;徽商从贫困的山区走出来,靠“徽骆驼”精神,最终走出了一条险峻的出路;湖州丝商们敢于走出南浔、走进上海,直接与国外买办交易,生丝的出口成就了湖商的成功……可是曾经辉煌的中国商帮大部分没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逐渐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本书作者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国际环境、四大商帮本身的特质以及中华文化的特征等当面进行分析,并指出,从古至今一家企业能走多远,最终都是取决于其战略思维能达到多高。历史会给每个商帮、每个企业留出转型的时间,如何在对的时间做出对的选择,也是本书要告
  • 鞋道:汪海思维 行为探究

    鞋道:汪海思维 行为探究

    作者在满怀激情地赞美汪海以及双星集团所创造的业绩的同时,也没有避开使他们引起争议的一些问题,比如:借用佛教文化的某些说法来加强企业管理,请观音菩萨的佛像为双星信团值班站岗,以及在《鞋道》的最后一章“双星走好”进而提出的供汪海思考的若干忠告,等等,都写得妙趣横生,而又颇有深度。
  • 史上最强主宰大帝

    史上最强主宰大帝

    【绝世爽文,争霸万界!】秦君获得最强大帝主宰系统,争霸万界,成为史上最强主宰大帝!
  • 我终于可以不再想起你
  • 逢君又在落花时

    逢君又在落花时

    苏周是一个自认为自己很至高无上的女孩子,她从来就没有把一个人给放在眼里。但是,当她在一次宴会上面认识了自己的男朋友之后,就和她相爱了。在他的面前,苏周总是表现的很乖巧。她也收起了自己以往调皮捣蛋的样子。苏周也经常被陷害着。没想到一意外让她穿越了,她以为自己穿越以后会好一些,但是也会经常的被人家陷害。让她觉得在古代实在是太危险了,又没有什么意思。那么,苏周能否平安的完成这一次穿越之旅呢?她能否平安的回到大家的身边去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态度的神奇力量:今日态度成功口诀

    态度的神奇力量:今日态度成功口诀

    好好地活用你的天赋吧!好好地发挥你的想像力吧!挖掘你具有创造力的源泉吧!因为如果你这么做,总有一天一定会迈向成功的巅峰,是的,指的就是你——顶尖人物。作者给我们分享的一切都是经过他多年来深沉的思索、痛苦的历练所凝聚浓缩的人生真谛,成功定律。所以阅读本书,不想改变都是不可能的,因为他改变你于无形。观察成功者的所作所为,并且重复不断地做与他同样的事情,你就会出现与他同样的结果,这就是成功最快速的方法,这叫因果定律,去寻找达成成功的因,然后再一次种下成功的因,你自然而然会收获成功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