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6100000006

第6章 世纪交响(6)

王:另外像王蒙的小说,刘恒的小说、张洁的小说、余华的小说、莫言的小说,阎连科的小说,还有你喜欢的阿来的小说呢?

雷:这么多人,今天谈不了,以后吧。

王:现在的文学创作,个人化写作的倾向是不是越来越严重了?你怎么理解目前最时髦的个人化写作这个词儿?

雷:首先说明,个人化不是个人主义,个人化也不是指创作劳动的个体化特征,也不是指文学形象的个别反映一般的特点,否则这词儿什么新意也没有。目前这个词还是很含混的,说不清。如果作比较正面的理解,我认为所谓的个人化是一种人文姿态,是知识分子对个人独立性和写作的自由意识的追求和确认。它的提出,可能因为现代人面临商品、财富、权力、欲望对人的个性、独立性、主体性的重压,容易被消解到无个性的群体、符号化生存中去,作为反弹,它是现代人自我拯救的一个方式。在今天,一些知识分子有感于自由精神在曲折历史逐渐剥蚀的经历,强调回到鲁迅的起点,重提张扬个性,坚持独立品格和批判精神,这好像也是个人化的题中之义。当然,并不是自称是个人化写作的人都这么认识的,更多的人把个人化理解为我行我素,写我个人的极端感受、体验,拒绝集体化叙述之类。

王:你这样明晰的说法我还是第一次听到。你刚才提到鲁迅,现在也有人对鲁迅提出异议,比如王朔,你怎么看?

雷:王朔这小伙子喜欢讲歪理,人极聪明,但歪,歪得叫你哭笑不得。他的原话我忘了,大意是说,鲁迅作为大师根本戳不住,从全世界看,没听说光靠十几个短篇小说和一堆杂文就能当上文学大师的,说白了还得有拿得出手的长篇小说,又说,世人对鲁迅的崇拜,已经到了让人呼吸困难忍无可忍的地步云云。很明显,王朔在刻舟求剑,在脱离开鲁迅当时所处的文化围剿和民族危机的历史条件,强人所难,以不变的文学教条来苛求前人。曹雪芹可以披阅十载,鲁迅那时能坐下来十年磨一剑地经营一部长篇吗,出来了又能怎么样?鲁迅杂文对现代中国精神生活的巨大影响,岂是几部长篇小说可比的吗?这样盲目地搞长篇文体崇拜,貌似很“学术”,其实脱离实际。

王:但鲁迅作品中对国民性的批判,实际上在粱启超时就已经开始了。

雷:那倒是,很多人都探讨过国民性的问题,但鲁迅有他极为独特的深度。我想,很如在学术范围内对鲁迅提出商榷和质疑,没有什么不可以,也是正常的。

王:我在你的一篇文章中读到,你说,凡是引起轰动的作品在艺术上往往是粗糙的。

雷:好像是引叶兆言的话,但我很赞同。原话是这么说的,凡是在一个短时段引起轰动的文学作品在艺术上往往是粗糙的,而在艺术上有所追求的文学作品又往往被人们忽视着。

王:这话怎讲?

雷:这基本是文学艺术发展的一种质文互变、文野交替的规律--形式僵化了,就需要内容上的刺激、打破,但一味停留在问题的呐喊上。肯定行之不远。正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不是以引起轰动与否来体现其价值的,轰动,往往是文学作品以外的一些东西起作用,而不是文学作品本身。

王:你还曾提出,你反对小说的新闻化,事件化倾向。从这个角度来看,你恐怕是不会欣赏我发表在《小说界》上的《美国隐型眼镜》这种小说吧。

雷:不是一回事。我反对小说新闻化事件化,主要指当前反腐小说满足于案件和耸人听闻,而不能提升到艺术层面的倾向而言的,你的小说是另外一种东西,罕见而且难得,习惯于传统文学规范的人一时接受不了也可以理解。你的作品,新闻性、政论性、思考性都比较强,内在的反叛精神也很突出,这在你的《懂事的年龄》中看得很清楚。我比较欣赏的是,你善于把国际知识、政论色彩、人物命运,好看的故事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从思想上看,有一种文化激进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倾向。你的小说,有的以波黑战争为背景,有的以美国轰炸中国驻南使馆为背景,当然只是背景而已。有些人可能不习惯,觉得贴得太近。人们广泛接受你这类小说,似乎还需要时间,你知道老作家鄂华吗,他当时从未出过国,却在60年代初写出了国际题材的《自由神的眼泪》等作品,得到周扬的赞许。你好好干吧。

王:我写这类小说有这样一个想法,就是在20世纪发生了那么多的天灾人祸。战争、瘟疫、政治运动、法西斯主义、各种各样的恐怖主义,而我们的文学视点为什么在这样一些惊心动魄的事件中一直逃避呢?谁规定文学就不能写这些,难道说这只是一种新闻的特权吗?

雷:说得好,对我有启发。我觉得我们越谈越严肃了。

王:那我们言归正传再来谈谈你。你本来是以一个评论家的面目出现的,现在却写了很多广受注意的散文,转载率高,几次登上排行榜,关于你教文的评论也不少,大有成为一个散文大家的势头,那天李国文还说他读你的散文比读你的评论更来劲。你怎么突然写起散文了呢?

雷:我不是突然写起散文了,早在大学读书时,就给当时的省报副刊试着投了一篇散文,不仅登了,而且还配了一幅插图登了半个版,当时我19岁。这篇名为《洮河纪事》的散文我后来收到散文集中。对于60年代的一个学生,这不太容易。稿费是26元,在当年是笔大数,请同学们吃大饭馆,因为从没进过这种地方,不会点菜,点成了以汤为主,大家喝得肚子鼓鼓的,回到学校。这事我永远忘不了。好玩。

王:我听到两种说法,一是说你的散文写得不错,厚实、有力度、大气,有西部特有的雄浑和开阔,能打破常规。另一种说法是写得太严谨了,不放松,太长了,不太好读。当然持这种观点的人是欣赏那种飞光流彩的女性写作的人。你自己怎么看?

雷:各写各的,能写什么就写什么,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散文这种离人的天性最近的文体来说,恐怕是老天早注定了的。随它去吧。我从未想过成为散文大家,连能否得个奖都没太想过,我知道,我是从外面闯进来的一个不速之客。

王:你肯定对文学期刊看得也很多了,因为我们这篇访谈是为《小说界》的一个专栏做的,还想请你谈谈对《小说界》的看法。

蕾:那我就瞎说了。《小说界》给人的印象是海派特点不浓,反倒以浑朴、求实、厚重为主,倒像北方人办的刊物。它的许多作品都是质胜于文的。它更注重发扬开放的现实主义精神。人们常说,京派是雄性的,海派是柔性的,京派重政治情结,海派多经济头脑,京派引吭高歌,海派风花雪月。如果说《收获》对形式和文体,对创新意识和文化底蕴特别敏感,那么《小说界》对作品的时代色彩、人物命运和历史深度就特别感兴趣。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印象。

王:有深刻印象的作品多吗?

雷:不少。比如最早发表的鲁彦周的《彩虹坪》。鲁彦周是一个还没被人们广泛重视的老作家,说老实话,反思文学说到头最终绕不开的就是《天云山传奇》。还有孙健忠的《醉乡》,还有邓剐的流浪汉文学《曲里拐弯》。

王:还有呢?

雷:《危楼纪事》当然也很好,我还写过文章。王蒙的《春堤六桥》我也写过文章。还有李唯的《腐败分子潘长水》真是写得很好!

王:张洁的《无字》看过吗?

雷:看过一些节选,觉得不错,对女性命运的描写一般作家是达不到的。写改革的《汽车城》也很有特色。总而言之《小说界》给我的感觉是一份很扎实的、不怎么喜欢造势和作秀的期刊。这两年我看长篇看得比较多,对文学期刊没太注意,但《小说界》还常翻翻。特别是登了你的小说,总逼着我看,我哪敢不看呐(一笑)。

王:谈文学谈得太累了,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谈谈你的业余爱好,谈谈化石、谈谈彩陶,我看你喜欢这些东西有时就像吸上鸦片一样上瘾,不能自拔。

雷:我是迷过很一段化石,而且对化石还有过一些系统研究。我还写过一些有关化石的论文,在《化石》杂志上都登过。

王:这真令人匪夷所思。

雷:但我的兴趣又经常转移。你说得没错,我喜欢玩,近几年又迷上了马家窑彩陶。在我们的史前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五千年前,除了仰韶文化,另一个分支就是马家窑文化。而在甘青一带发现的彩陶就是中国彩陶的高峰--非常了不起。当然,现在文物市场上假的也很多,迷惑也很多,陷阱也很多。

王:从这个遥远的考古发现来说,每一次发现都会让我们振奋、自豪。这种发现针对于我们今天,是证明我们的进步还是落后呢?

雷:我没懂你的意思。

王:简单地说,就是我们要用考古发现证明什么呢?

雷:证明我们要不断反复地重新来认识历史--历史永远都是起点。过去有一句话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还有一句话说,重要的不在你叙述了哪个年代,而是你在哪个年代叙述。当我们处在今天这个年代重睹了历史泥土中的东西,你会感到许多东西我们是不知道的。拿马家窑文化--包括仰韶文化的发现来说,是当时在北洋政府里任农业顾问的瑞典人安特生首先关注的。他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考古发掘,后定名为仰韶文化,这很重要。后来他在兰州从一些甘肃农民的手里买到一些非常精美的陶器,使他极为惊讶,因这都是史前文化的东西。开始他还以为这些彩陶是从西域流人的,后来才意识到马家窑文化有它自己的源流,它的伟大绚烂令人不可思议。

王:从化石的发烧到彩陶的发烧,你究竟悟出了什么呢?

雷:悟出了历史的文明--两河文明、尼罗河文明、印度河文明加上我们的黄河文明,构成人类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环链。而黄河文明,马家窑文化绝不逊于任何一种文明。这些彩陶的发现就是一个明证。

王:这对你搞文学评论有什么意义吗?抑或你就是玩玩。

雷:不是不是,我的文化审视的角度都是非常新鲜和独特的--比如我写过一篇散文就叫《化石玄想录》,就是对化石的当代阐述。以后我也可能写另一篇散文,名字就叫《马家窑之恋》。我要告诉你的就是这些东西离我们很远,但又很近,非常之近。遥远的原始思维和我们今天的现代思维之间有一种神秘的语码联系。这些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底蕴我们一旦悟出,不仅仅是对文学评论了,而是对整个艺术、文化及文明乃至整个的宇宙人生都有很大的启发:你比如拿彩陶文化来说,从半山文化的后期到马厂文化就出现了一种叫人蛙文的花纹,或叫蛙神纹,这很神秘,有人认为它是外星人的雏形、也有人认为它是神农的化身。

王:除了文学批评和考古外,你还有许多其他的体育兴趣--足球、乒乓球、游泳什么的,这些对你搞文学批评又有什么直接关系吗?

雷:我觉得它有关系没关系本身的关系都不大。我活在这个世界上,我首先作为一个人--文化的人,文化的动物活着。我热爱生活--对文明、对世界上许多新奇的事情我都感兴趣。至于说文学批评它不过是其中一个很小的分子,换句话来说是生存需要之一种。

王:如果来生再世让你当一个考古学家你是不是很愿意?

雷:那有可能,除了考古学家,地质学家也愿意。

王:但有人就曾说过,如果一个人总在寻古探幽说明他的心态已经老化了,你认为你老化了吗?

雷:没有。我不认为我的心态老化了,我认为我对事物总抱着一种新奇感,相反会让人变得年轻。

王: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今天文学发展的状况?

霄:让我说一句哲言我说不出,这种哲言也靠不住,我总的认为今天的文学最重要的问题是要尊重人、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最根本的就是要关心人--以人为本。文学的发展有没有前途关键就在于此。

王:作家粱晓声在青创会上的发言引用过你的一段话,说文学总要去思考点什么,你这是针对什么呢?

雷:我不认为文学能有无限大的使命--但我同时又认为文学必须要有内在使命感和责任感,比如,陶冶人的心灵,让人性回归,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即是。文学不会使我们发财,却会使我们自由。

第三次高潮--90年代长篇小说述要

一、界说

如果沿用最通行的算法,仍以1949年作为当代文学的起点的话,那么当代长篇小说创作已有五十年的历史了。在这期间,长篇小说的发展大约经所了三次大的高潮:第一次,约在1956至1964年间。第二次,当在1980年到1988年间。我要在此着重谈论的第三次高潮,则出现在1993到2000年,其热度至今虽有所减退却仍在延续,所以,也可以说第三次高潮发生在世纪之交的一些年代里。这期间的长篇,浩繁、庞杂,流派纷纭,良莠杂陈,要辨析和梳理清楚,非常困难,这里只能就我的视野和眼光所及,谈一些主要看法,类似提纲。

为了更好地认识第三次创作热潮的传承关系和发展前景,有必要简要回顾一下,当代文学史上的前两次长篇创作潮。第一次高潮,是在50年代的中后期和60年代的前期,即1956至1964年问。除了丁玲的《太阳照在桑进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孙犁的《风云初记》、知侠的《铁道游击队》等少数几部出现在50年代初期外,其他大量重要作品几乎都集中在这一时段中,故以高潮称之。如果大致以时间序列排出,主要的有:《三里湾》、《六十年的变迁》、《死水微澜》、《大波》、(修订本)《小城春秋》、《红旗谱》、《三家巷》、《青春之歌》、《红日》、《林海雪原》、《香飘四季》、《风雨桐江》、《山乡巨变》、《我们播种爱情》、《在茫茫的草原上》、《辛俊地》、《苦菜花》、《草原烽火》、《上海的早晨》、《野火春风斗古城》、《红岩》、《创业史》、《烈火金钢》、《敌后武工队》、《战斗的青春》、《李白成(第一部)》、《风雪》、《艳阳天》、《欧阳海之歌》等等。开列这种书单未免枯燥了点,但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具体地感受到那一时代的文学风尚。据统计,包括那一时期在内的整个十七年,共出版长篇325部左右,虽超过了五四以来三十年的总和,但比第三次高潮中的任何一年的年产量都要少得多。

同类推荐
  • 风暴和风暴的儿子

    风暴和风暴的儿子

    诗集精选诗人、导演王强诗歌作品近百首,涉及诗人熟悉的人和事、暴风骤雨般的社会变革、某一刻的日常生活以及激越的内心。在这些诗中,诗人常常是一个置身事外的观察者,这使得他的诗如同沉稳的镜头,客观、节制、准确,超越了自我辩解和安慰,进入更广阔真实的世界;而在向外注目观察的同时,它们更向内探寻、奔突,从日常中发展出戏剧性,从平凡中攫取意味深长的部分。诗人对巨大的魔力抱有热望,向往遥远、神秘、恐惧,乃至充满危险和被禁止之地,因此,不管多么微小和平常的事物都写得惊心动魄,让我们被他重新发现的世界所吸引,被他语言和情感的风暴击中,愿意跟着他,沉浸在那具有悲剧色彩的每一个细节的漩涡之中。
  • 艺术是生命的支撑

    艺术是生命的支撑

    本书稿收录了作者多年来的所作文章、评论文章以及为他人所作之序等65篇,这些文章曾在省内外多家报刊登载,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此书的出版必将对初学写作人员及文学爱好者有一定的帮助。
  • 安意如作品:当时只道是寻常

    安意如作品:当时只道是寻常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最新修订文雅词幽,馈赠珍藏首选书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词的情意写真(新订版)》“纳兰容若”,只这四个字便是一阕绝妙好词。唇齿之间流转,芳香馥郁所以,从一开始命运就埋下伏笔,安静蛰伏在人生里静候结果开花的一天——他被人记取,不因他是权榴之子,不因他是康熙的宠臣近侍,而因他是横绝一代的词人。
  • 半亩方塘我自闲:那些叩击心灵的经典哲理

    半亩方塘我自闲:那些叩击心灵的经典哲理

    本书选取了诸多较有影响力的经典哲理美文,其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它们有的睿智凝练,让心灵为之震撼;有的灵气十足,宛如一线罅隙中奔涌而出的清泉,悄然渗入心田。为了方便您的阅读,编者还在每篇文章的结尾处附注了“哲语沉思”,引导您去品味其哲思与意蕴。相信每一篇美文都会叩击您的心灵,让您在阅读之余收获那久违的感动与激励,从此不再寂寞与孤独,从而怀着淡定从容的心态去找寻那迷失已久的精神家园。
  • 狼的故事

    狼的故事

    本书由几十个独立的“狼故事”组成,首次破译了关于狼的诸多密码。
热门推荐
  • 雪中悍刀行11:逍遥游春秋

    雪中悍刀行11:逍遥游春秋

    烽火戏诸侯开创奇幻武侠新世界,持续热销,再创高峰!北凉草包世子横空逆袭,一刀将这世俗捅了个透!奇异人物,奇幻场景,颠覆传统,荡气回肠,组成不一样的鲜活历史,不一样的瑰丽江湖!妖刀烽火颠覆传统用鬼斧般的文字创造了一个奇特而神秘的世界。这里有牵瘦马缺门牙见着歹人跑得比主子还快却是传说中的高手的老黄,有整日摇摇晃晃不求道却能一剑开天门,倒骑青牛的年轻道士,有刚出世便跌入武评第八,一声剑响成了陆地神仙敢叫天下第二劈海相送的断臂抠脚的老剑神,还有骑熊猫扛向日葵不太冷的少女杀手……
  • 战天刃

    战天刃

    一啸风雷动,一刀天下哭:弱肉强食的世界,没有实力就没有话语权;然而世人苦苦追求的巅峰大道,却隐藏在破破烂烂的锈刀之中……
  • 枪声从叛徒背后响起

    枪声从叛徒背后响起

    陈子平的意识处在一种混沌之中。在这个混沌的世界里,陈子平搞不清自己身在何处,辨别不出东南西北以及自己是活着还是已经变成了游魂。但冥冥之中的那个声音却始终不离不弃地在他的耳边萦绕:“子平,子平——”陈子平依稀分辨得出那是宗兰的声音,急切、焦虑、悠长,有点像梵音,总之距离心灵很近。虽然听不清具体的词句,但那是一种不肯放行的呼唤,就像跋涉在黑夜里远处的一星灯火,攀登险峰的那根生命索,抑或是阴云压顶时偶露出的一丝天光。无论你的心与脚步如何疲惫,也不让你放弃那一线希望而任由生命瘫软与沦亡。
  • 农村美好家园读本

    农村美好家园读本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拟玄记

    拟玄记

    三年前,怀着对大漠西关的向往,与同窗好友张昂来到了祖国的西北,风光雄伟,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魏晋墓室,保存完好,隔着千年,也还能体会墓主人的富贵生活。三年后,偶然重游,竟发现墓室与之前看到的完全变了样,难道是我的记忆有错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调查其中的原委,不想发现了一个巨大的人类秘密……
  • 错时空

    错时空

    现代男友和古代少主,她该如何抉择?莫名其妙来到这异时空,叶璃发现这个世界并不如她看到的那般平和。在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总有一些人莫名其妙的死去。有一天,她无意间发现了这个秘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从捕鲸船上一路走来

    从捕鲸船上一路走来

    本书是著名学者孙康宜的学术人文随笔集。分为“学术生涯”“师友交游”“生活记趣”“社情洞见”几部分,在书中,作者以学人特有的教养气度,将她与文化耆宿张充和,著名作家沈从文、施蛰存,知名学者叶嘉莹、夏志清的交往娓娓道来;对《冷山》《钢琴课》《廊桥遗梦》等经典影视作品的人文阐释,孙教授以跨文化研究的眼光观照,高屋建瓴,别有新见。
  • 对不起,一不小心杀了你

    对不起,一不小心杀了你

    U大文秘系大四系花林诗怡,在钜风集团实习的第三个月,意外地遭遇新晋CEO赵臣,他是高她两届的企管系师兄,U大曾经的风云人物,被誉为:外表英俊潇洒,内心孤傲冷峻,对女生们来说,神秘而充满诱惑。当然,除了林诗怡,不是她不花痴,只是她不喜欢被表象迷惑,不想像那些因为她的外表而喜欢她的人一样,因为一张脸而喜欢一个人。一次网游的帮战,不知情地灭了BOSS,以为是替他报了当年被盗号的仇,却不想,从此,比被灭一百次,一千次更纠结百倍的事,一件一件地降临在了她的头上。盗号是谣言?BOSS好像要追她?又好像从游戏追到了生活?他说喜欢她?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事?诱惑与反诱惑,看天然萌系花如何对战腹黑大神!
  • 珊瑚与骨

    珊瑚与骨

    海伦明白,自己手指尖迸发出的小火星极其危险。她在生活中用尽所有努力,压制住那种会让自己毁坏一切的刺痛感觉,但是现在,她又回到了洛克威海滩—在这里她目睹父亲被淹死—指尖的火焰再也无法像以前一样温驯了。海伦仍在努力压抑这火焰,但是当她被推入一个神秘的新世界,水下王国水之国时,她发现了自己身世的秘密,就再也无法控制得任火焰肆虐起来。随着海伦对水之国探索的深入,她发现自己的生活就是个谎言。而当那些一直在欺骗着她的人前来向她求助时,海伦必须做出选择了—是选择自行离去,还是选择解开那个会把他们所有人都毁灭的魔咒?
  • 二婚甜妻:总裁请接宝

    二婚甜妻:总裁请接宝

    救父亲性命的一个肾换了江棉的一场荒唐婚姻。遭遇丈夫背叛,小三算计,江棉一夜之间一无所有,还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而孩子的父亲,她根本不知是谁!她只想好好守护和她血脉相连的宝宝,却在日夜相处之中与他纠缠越陷越深。为了孩子,她不得不坚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