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6600000007

第7章 关于评选与评奖

一、“小说百强”太多纰漏

1999年6月,香港的《亚洲周刊》邀请来自内地、台港和北美的14位中文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团,评出了“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据《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称,这次评选,旨在“总结全球华人的写作与阅读经验”,并“分享共同的美学经验”。但从公布的“百强排行榜”看,给人的感觉是参差不一,良莠不齐,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为评选标准、依据等方面的混杂性所致。

首先是“中文”概念的混杂性,这一概念背后的意蕴是“大中华”,意即包括内地、台湾、香港和旅居海外的华人写作,以这样的一个广大范围作为评选对象当然很好,问题在于放大视野之后,还应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评选标准,但从评选的结果来看,评选者的着眼点相当零乱,甚至在作家作品的择选上,明显具有重台、港而轻内地的倾向,如当代时期的作品,内地只有25种,而台湾却有28种,像梁斌的《红旗谱》、柳青的《创业史》这样交口称誉的扛鼎之作,竟然榜上无名。

其次是“小说”概念的混杂性,小说在体裁上包括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在品类上又包括不同流派、不同倾向。把这些当用不同标尺去衡量的作品“一锅煮”,在表象公正中裹藏了事实上的不公正。比如,把《荷花淀》、《狗日的粮食》这样的万字左右的短篇与《死水微澜》、《四世同堂》这样百万多字的巨制比肩并列,显得很不对称;把《北极风情画》、《蜀山剑侠传》这样的言情、武侠类通俗小说与鲁迅、茅盾、巴金、老舍、赖和等人的严肃作品等量齐观,也显得不尽适当。这种不管作品体裁和品类的混淆评选,不仅使“排行榜”显得不伦不类,而且在客观上贬低了某些不该贬低的作品,又抬高了某些不该抬高的作品。

即从以上两点来看,“小说百强”评选,并未真正实现评选者的初衷,反而因充满矛盾又漏洞百出,使“总结中华文化的最新灵感”,“分享共同的美学经验”的良好愿望基本落空。

二、“百年百优”确有偏向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北京图书大厦共同主办的“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评选,比《亚洲周刊》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评选稍后揭晓,不能说“百年百优”就是针对“小说百强”而来,但两份书目截然不同的差异显而易见,也不难在比较之中看出“百年百优”评选所存在的另一些问题。

纵览“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书目”,给人的最强烈的感觉是,过于看重作品的政治思想内容及其当时当地的社会影响,几近于从主流意识形态的视角遴选作家作品。可以说,除去“文革”时期的“样板戏”未予考虑之外,在20世纪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曾经大红大紫的作品差不多都榜上有名。比如戏剧《白毛女》,长诗《黄河大合唱》、《阿诗玛》,小说《青春之歌》、《红岩》,政论作品《燕山夜话》等。在评选者看来,解放区的作品在“书目”中不能有缺,选不出单行的代表作品,便选入了后人编选的《解放区短篇小说选》;更有意思的是选人了《毛泽东诗词选》,毛泽东诗词大气磅礴,独树一帜,当然堪为“一家”,但因其政治的意义远大于文学的意义,有必要进人文学“百年百优”的行列吗?

因为过于注重作品的政治性、时代性和社会性,“百年百优”评选在作品的品类和作者的分布上,也出现了不少失重与失衡现象。如戏剧类作品,从《上海屋檐下》、《屈原》、《白毛女》到《茶馆》、《关汉卿》、曹禺剧作,有十种之多,占据了“百年百优”的十分之一;作者方面,郭沫若、夏衍、巴金、沈从文各有两种入选,老舍人选三种,鲁迅更多达四种。因同样优秀的一些作家作品未能入选,这些作家在有限的书目里频频出现,就显得比较扎眼。

三、“献礼书目”不够理想

1999年10月,共和国诞生整整50周年,人们各以不同的方式向50年大庆献礼,在文学、文化界,则以推荐和评选优秀作品作为国庆献礼项目。这里较为引人注目的,一是有关主管部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50个重点献礼项目”的10部长篇小说,二是《北京晚报》的“推荐建国50周年10部优秀长篇小说”。

“10部献礼长篇小说”,除《李自成》外,其他均为1997年至1999年间创作并发表的作品,依次为《中国制造》、《突出重围》、《抉择》、《走出硝烟的女神》、《草房子》、《男生贾里全传》、《补天裂》、《我是太阳》、《苍山如海》。这个书目的提出体现了正确的导向,总的意图和实际效果是好的,其中好些作品确是上乘佳制,但也有确乎一般的平庸之作,尤其是那些现实改革题材的作品,因更为注重追踪时代脚步和描写改革演进,作品对当下社会生活基本上是浮光掠影式的反映,艺术的准备与投入显然不够,有的带有概念化的明显痕迹,有的索性接近了非虚构文学。可能由于在遴选作品时注重文学性不够,在同一时段出现的如《第二十幕》、《尘埃落定》等大气而独特的佳作杰构,就未能进入评选者的视野,这显然是一些不该有的遗珠之憾。献礼书目,当然要讲求题材重大和思想严正,但小说毕竟是小说,好读与耐读理应不该被漠视,不然也难以切实实现“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宗旨。

《北京晚报》的“推荐建国50周年10部优秀长篇小说”,依次是《三里湾》、《铁木前传》、《红旗谱》、《创业史》、《艳阳天》、《芙蓉镇》、《古船》、《活动变人形》、《白鹿原》、《尘埃落定》。十部作品,正好“文革”前五部,“文革”后五部。比较而言,这个书目有一定的眼光,所选作品,既注重了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较好融合,又注重了艺术追求上个人风格与民族气派的较好结合,而且由《红旗谱》、《古船》到《白鹿原》、《尘埃落定》,也以点带面地显示了长篇小说的家族化创作倾向,以及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已达到的思想与艺术的高度。但这个书目也有不足,这就是10部作品中,《铁木前传》实为典型的中篇小说,作为长篇小说列选比较牵强,不知这是否是因要选入孙犁而刻意所做的一种迁就。

四、“茅盾文学奖”令人失望

这些年来,长篇小说最高奖一一“茅盾文学奖”,越评越往下滑,越评意见越大,以至于第4届茅盾文学奖甫一颁布,便舆论大哗,关于《白鹿原》以修订本人选,关于初评未过的《骚动之秋》意外获奖,关于呼声较高的《雍正皇帝》最终落选等,都引起议论纷纷,余波至今未息(最近的一篇文章是刊于《当代作家评论》1999年第5期的洪治纲的《无边的质疑一关于历届“茅盾文学奖”的二十二个设问和一个设想》)。1995-1998年的第5届茅盾文学奖已正式启动,佴初评完成之后便再无下文,有人说因有关方面对初评结果不满意而暂停,有人说因评委难以确定而搁浅。听着这种种议论,人们不禁要问,茅盾文学奖到底怎么了?

从一个文学从业者的角度看,第1届、第2届茅盾文学奖,大致上接近于按照茅盾生前的遗愿拔优选萃,第3届茅盾文学奖的特点是“平稳”,既没有特别好的作品,也没有特别差的作品,但拿当时获奖的《少年天子》、《平凡的世界》、《都市风流》和《第二个太阳》,与同时期的《活动变人形》、《古船》、《洗澡》相比,即可看出不少的差距,可以说遗珠之憾比比皆是;到了第4届,四部作品可谓三个档次,只有《白鹿原》真正当之无愧(选评的是修订本)。要是再没有这个修订本《白鹿原》,优秀之作可以说在第4届茅盾文学奖评选中全军覆没,如是,真不知评选者们何以面对文坛江东父老。

依我之见,茅盾文学奖的症结,问题出在评选,根子在于体制。几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委,多数人都年事已高,疏离创作,说句不客气的话,基本上属于“前文学工作者”。长篇小说的评选,需要建立在长期和大量阅读作品的基础之上,平素不看或少看长篇小说,怎能在比较阅读中分出优劣,评出高下?因为没有阅读的积累和创作的跟踪,只能是逮住什么是什么,就人论人,就事论事,最终因脱离创作现实走向脱离作品实际,如此评选的结果自然难以让人信服。

把问题最终归于体制,是因为茅盾文学奖的评选过程的组织尤其是评委队伍的组建,都是中国作协考量各种因素来具体操持的。作协是官方的文学管理机构,如此重要的文学大奖,当然既要考虑所谓的权威性,又要考虑所谓的平衡性,结果就不能不选聘年事巳高的、各门各派的评委,至于这些人是否熟悉长篇创作和熟谙长篇艺术,至于评奖能否真实反映长篇小说创作的现状与已有水准等,基本上管不了也顾不上了。以这样的一种机制去运作茅盾文学奖,前景很令人担忧。可行的办法是作协在评奖中淡出,代之以茅盾文学奖基金会作为主办单位,以民间的方式予以运作,以年富力强的评论家、研究家、编辑家为主组成评委会,这或可会给这一每况愈下的文学大奖带来些许起色。

长篇新作短评

不同凡响的《尘埃落定》

许久没有读到如《尘埃落定》这样不同凡响的好小说了。好小说既让人感怀触动良多,又让人难以尽述诸种感觉,那些可对别的作品擘肌分理的批评概念与语言,在这里不是显得文不对题,就是显得苍白无力。藏族作者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上发表于《小说选刊“长篇小说增刊》第2辑,既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置于我的正是这样一种境地。

《尘埃落定》写的是解放前夕藏族土司制度解体时代的故事,作者虽然也描述了藏民社会的风土人情、土司制度的森严等级,但此类在别的作品里屡见不鲜的生活事象,作者阿来并没有去刻意玩味,他更感兴趣的是这种氛围里的人与人性,并通过麦其土司的傻子二少爷,把这一切都别具手眼地揭示了出来。

作品中麦其土司的二儿子“我”,时而呆傻,时而聪明,他那凭直觉行事、依本性处世的生活方式,使他常常绕开聪明人多把事情复杂化的繁文缚节直奔主题,每每在关键时节出奇制胜。在土司父亲拿不定种罂粟还是种麦子的时候,他出了种麦子的主意,使麦其土司成为最富有的土司;他与哥哥同受父亲之命去北南边界镇守粮仓,争强好胜的哥哥与别的土司苦苦争斗,直至自己受伤染病,而他则利用粮食使两家土司互相倾轧,自己还得到了茸贡土司高傲而美丽的女儿塔娜;他在心里极想当土司但表面又与世无争,聪明的哥哥用尽心机使父亲逊位尔后又被仇人刺死,结果他成了土司父亲无可选择的继承人。在权力使亲情变味,使人性变异的时候,活得更接近于本原的人更显得难能可贵。事实上,头脑又傻又灵,为人不热不冷的二少爷,也似乎比谁都更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这一切都似乎印证了一个道理:与其费心箅计,不如本色为人。

《尘埃落定》不属于宏大叙事的长篇巨制,它讲求细节描写的朴茂、具象,乃至感觉表述淋漓酣畅,语言运用的精到、隽永,由这种可触可感的表现形式,铢积寸累地展开对人在严酷生活里的情性与灵性,人对自身的认识与估判,最终形成具有寓言意蕴的云烟氤氲的艺术效果。苦烈的画面与浪漫的思绪、特异的题材与普遍的主题,就是如此巧妙而浑然地融为一体,使《尘埃落定》以其特有的丰厚、深刻与混沌,让你感觉新奇又难以描述。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尘埃落定》很可能是50年代《白鹿原》以降屈指可数的长篇杰构之一。

同类推荐
  • 中国年度优秀散文诗·2017卷

    中国年度优秀散文诗·2017卷

    本书是新华社关于十九大的新闻报道精选集,是一本客观、全面、权威的新闻报道集,所有文章均已公开发表,作者全部为新华社记者。全书共分为六篇,分别是“第一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第二篇高举旗帜共铸辉煌”“第三篇凝聚力量共绘蓝图”“第四篇团结务实谱写新曲” “第五篇砥砺奋进成就辉煌”“第六篇盛世盛会全球聚焦”。全书体例完备,观点准确,内容权威,可以作为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十九大的参考读物。
  • 把每一寸光阴过成良辰美景

    把每一寸光阴过成良辰美景

    《把每一寸光阴过成良辰美景》分为五辑,70余篇暖文。作者在平淡的光阴里,寻找生活的美意,用轻快生动的语言描述生活中的场景。书写名人、热点事件;书写普通人、平凡事;书写孩童的天真纯净;书写温暖细碎的小城时光;书写寻常日子的小确幸,小感动。语言干净唯美,内容温暖积极。如果你细读,会发现有美好如阳光,暖暖铺下来……
  • 赵瑜散文

    赵瑜散文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赵瑜散文的首次集结。赵瑜向以纪实文学力作震荡文坛。其实,他的散文同样深厚、独特而有趣。面对时下散文的疲软与苍白,赵瑜的叙述有现代气象,有北国古风,因事而作,有感而发,是将泥土夯实之后烧制而成的一块块沉砖。我们能体味到作家心灵的率性和真诚。
  • 山楂树的春天

    山楂树的春天

    著作收录了霍虎勇学生时代创作及发表的223首诗歌,是一部独具青春魅力的诗集。 出生于农村的霍虎勇朴素而真诚,他的笔调深沉,辛辣,平实。这位才华出众的青年诗人有着众多的读者群,尤其他的情诗颇受年轻男女喜爱,甚至捧为经典。
  • 艺术哲学读本

    艺术哲学读本

    本书是作者历时20年所写的学术专著,是作者多年来有关艺术哲学问题研究的理论总结。它比较全面和系统地从哲学角度论述了艺术的位置、本性、特征,表现出作者的独特见解和心得,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对艺术哲学的理论变革也提出了新的设想,富有探索精神,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出版该书,对于目前学术界关于艺术哲学的学术研究可以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同时,该书还可以作为理论工作者、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大学生的有价值的参考书。
热门推荐
  • 特种兵王2:光辉岁月

    特种兵王2:光辉岁月

    孟军,被过硬的军事素质,不断挑战自我。在各种训练很快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官,带领小团队出色地完成战斗任务。
  • 王安忆自选集

    王安忆自选集

    王安忆是中国当代文学一个独特而丰富的存在,始终以一种顽强坚韧的姿态,畅快地书写着她的人生体验、精神历险和生命向往。本书精选了王安忆的各类代表性作品,包括中篇小说《小鲍庄》、《小城之恋》、《叔叔的故事》、《我爱比尔》、《文革轶事》、《隐居的时代》;短篇小说《招工》、《酒徒》、《天仙配》、《黑弄堂》;散文《剑桥的星空》、《华丽家族》等篇章,全面反映了王安忆的创作成就。
  • 30岁结婚

    30岁结婚

    北京版《爱与黑暗的故事》。故事在主人公【东方岩】【东方鹤】兄妹及他们的共同好友【忆良】及他们身边的同事、朋友、同学、亲人、爱人身上展开。东方岩是本分老实的“北漂”打工者,因为没房没车,30岁的他一次次被分手。东方岩的妹妹东方鹤品学兼优,考入北京大学后也遭遇一系列感情问题。北京承载了年轻人的梦想与辛酸。故事围绕几个人年轻人展开。将都市生活、学习、职场、校园、家庭等矛盾、纠结、温馨场景串联,就当下年轻人关注的爱情、成长、婚姻等问题展开探索。都市生活的压力与无奈,爱情的偶然与必然,婚姻与家庭对人的永恒吸引力,韶华与老去……这一切都在人与人之间流动,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坚固。
  • 孤城闭(王凯、江疏影主演《清平乐》原著)

    孤城闭(王凯、江疏影主演《清平乐》原著)

    北宋的太平盛世,春风上国繁华。她是皇帝的爱女,依在父母身边窥帘望去,一时多少人杰:他原本是清俊的少年,穿梭于名臣和高士之间,人生拟是采采流水,蓬蓬远春。倏忽十年,相误桃源路。这似乎是来自父亲的一意孤行,而这痛苦的父亲虽然富有天下,却也在自己布下的复杂棋局面前别无选择。有娇媚的宠妃相伴,风流天子对贤惠睿智的皇后若即若离,在婚姻与政治中彼此斗智斗勇,展开一场十数年的持久战,一个“爱”字却总难说出口。兰心蕙质的司饰女官擅长制造宋宫精美的化妆品,为后妃设计精致妆容。她与画院中最有灵气的青生倒家倾心相爱,最后却为成全别人,放弃自己的恋情,委身为妃。曾经的愿望缩减了再缩减,终究是繁花事散,每个人都各自困顿在孤城。无论高贵仰或卑微,野心抑或退让,宿命渊薮总是无法逃避。
  • 盛世天宠:绝色丹神

    盛世天宠:绝色丹神

    这是一个残酷而神奇的世界,人们在欲望中纷争,在纷争中掠夺,在掠夺中成长,在成长中麻木,在麻木中寻找自由。追求到什么,获得了什么,领悟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与无声处听惊雷滚滚,与海天间唱响决绝离歌。我们都有胆怯懦弱时,也曾勇敢坚强,拿出怯懦的勇气,弓满弦、剑出鞘,时刻备战,进击制胜。世人所求的正道,不走,也走不通,我要走吾的路。
  • 王爷的妃不是妃

    王爷的妃不是妃

    宠文,绝世宠文,亲们记得收藏一个哈!大么么。《盲妃十六岁》【宠文,甜蜜一对一,无背叛,无虐身虐心。】她是丞相府人人可欺的瞎子三小姐。她的生命里只剩下那只陪伴了她三年的狗。她不知道他的颜色,但却问过下人,他们告诉自己,这是一条黑色的狗。她不知道黑色到底是什么颜色,却依然相信。所以给它取名:小黑。还记得,娘临终前抓着她的手,对她说,“唯一,不要难过,上天关上了一扇门,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她那时才六岁,她不懂,却依旧点头。十六岁这年,她明白了。娘说的这扇窗,就是龙殇彦。她不懂,丞相府里的大姐和二姐都被夸的美若天仙,可他却依然要娶她,他就像天上的云,而她,就是地上的泥。她不懂,为什么每次他都霸道的抓着她的手,任凭她怎么挣扎,都不放开。她不懂,不懂的太多太多…她像个受伤的小兽,习惯了孤独,习惯了黑暗,喜欢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抗拒着任何人的靠近,包括他。可他却硬闯入她的心中,不肯离开。他会抓着她的小手,放到他的脸上,告诉她:“唯一,记住我的样貌,一点点的记住。”他会在她跌倒之际,紧紧的抱住她,告诉她:“唯一,不要怕,我永远在你身边…”他还在伏在她耳边,轻轻的说道:“唯一,今生,我就是你的眼。”后来的后来,他再次告诉自己,陪伴了她那么长时间的黑狗,其实是白色的。这次,她相信,因为她明白了,这个世界,只有他,永远不会欺骗她。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幻。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眼前…★【片段一】“不要…不要过来…”她像只受惊的小鹿,听着耳边渐渐朝着自己走来的脚步声,吓的抱着自己的身子,惊恐的瞪着前方,晶莹剔透的眼睛里却没有任何焦距。“唯一,不要怕,我不会伤害你。”他一身大红喜袍,清隽的面庞满是怜惜。“不要…不要过来…求你了…”她感觉到了他的呼吸,离自己好近,吓的啜泣,身子不停的颤抖。“好,我出去,别哭了,我出去…”人人敬仰的谪仙三王爷,大婚之夜睡书房,人人传言,新王妃不受宠。却不知,其实是他们的三王爷被赶了出来,不受宠的…是他。【片段二】他将她手中脏兮兮的‘黑’狗提了起来,唯一立刻像乍了毛的猫,抓着他的手臂,“还给我!把我的小黑还给我”。“你亲我一下,我就还给你。”他故意将脸凑到了她的嘴边,坏坏一笑。
  • 桃花依旧惹衣香

    桃花依旧惹衣香

    嘉兴四月,丝雨如烟。青衫冉冉,蓝衣翩翩。潮生碧海,祸起红颜。弹指落英,九阴遗篇。华山论剑,襄阳孤悬。江湖眷侣,携手人间。
  • 胖虎你要加油哦(百万理财教育成长必备)

    胖虎你要加油哦(百万理财教育成长必备)

    透过胖虎家发生的意外,除了同学彼此的关爱之情,更在同理心的基础上,老师成功地引导孩子认识了根植在同理心和社会公义基础上的保险制度和社会福利。学会如何赚钱、存钱是理财教育的根本,然而学会如何有效分配钱和运用钱,却是理财教育的高级进阶班,进入了艺术层次。
  • 尽魇

    尽魇

    修真问道长生路,逍遥独行天地间。下探黄泉鬼非鬼,上穷碧落仙非仙。扶摇而上仙路断,急流勇退轮回难。拔剑四海何为道,四顾天下尽成魇。一曲尽魇,道不尽悲欢。
  • 超忆大师

    超忆大师

    一次意外,让一位华裔少年有了读取死人记忆的能力。那些纷繁复杂的记忆,将改变这个孩子的一生,也让他经历了许多精彩的故事,最后逐渐成为了传奇超忆大师。《噬骨法医》发布,请移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