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400000002

第2章 西湖的女儿(2)

6.杭州丝绸

杭州丝绸专门有一条街,叫做丝绸城。它坐落在鲁迅、郁达夫、徐志摩等曾经就读和任教过的杭州高级中学旁的新华路上。人们不明白为什么不叫“丝绸街”而非要叫它“丝绸城”?其实杭州是丝調之路的源头之一,属海上丝绸这一线。杭州丝绸早就走出国门,与印度、埃及、巴比伦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发祥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了。

我小时候到郊外就能看见数不胜数的养蚕人家,那一匾匾蚕宝宝两、三个月就变成了白花花的茧子。茧子加工之后成为丝,丝有桑蚕长把丝、桑蚕双宫丝等。织成丝绸,有印花真丝绸、双林绫絹和各式真丝绸等。丝绸的织法品种繁多,比如将丝绞成缕再织的一种绸,经久耐用。比如用梅雨之水缴丝而成的绸,有天然的浅碧色。

从前杭州有钱人家,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穿中式绸缎服装。尤其男人穿起来更显民族特色。他们往往头戴黑色绸缎西瓜帽,一身肥硕的黑色绸锻服装,象征他们的身份。

古时候还没有发明旗袍,富贵女人穿绸缎服装能显示家境却不能显示身段。旗袍一直到20世纪初至30年代才流行起来,且款式从开始的清代直筒式旗袍,经过一次次改良,到腰部曲线明显,甚至改革得连袖筒也剪了去。30年代的杭州女性真是福气,她们大多体态丰满苗条,穿着线条优美的丝绸旗袍穿梭在大街小巷,女性青春的勃勃生气和温柔就飘荡在空气中了。应该说那时候的杭州,就是一个相当女性化的城市。

如今大街上穿旗袍的人并不多,穿丝绸服装的倒比比皆是男女老少,杭州丝绸城已成为杭州一个亮丽的景点,它鱗次栉比的商店,每一家门口都飘着漂亮的真丝围巾,风一吹,簌簌的声音像古木屋里飞出来的幽魂。

丝绸城里的丝绸琳琅满目,品种多达数百种。杭州最前卫的女性和最传统的女性都常光顾这里,还有四面八方来的游客。杭派女装因为有质地良好的丝绸面料,也有叫起来响当当的品牌如:古木夕羊、江南布衣、流金岁月、蓝色倾情等,所以就走在了时装界的前列。当然杭州丝绸最令人激动的一次亮相,是2001年20日至21日在上海召开的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世界各国领导人个个都穿着绸缎中式服装,漂亮极了。一时一股穿绸缎中式服装在全中国,甚至在海外华人和洋人中兴起。

唐装成了中国人的骄傲。

有一天我去丝绸城想买一块面料做旗袍。丝绸城里现成的大小旗袍和其他成衣,应有尽有。但我还是喜欢买料加工,穿得更合身、得体些。都说装是一个人的无声语言,它包含着你的修养、学识和飞翔的灵魂。我一家家商店荡过去,几乎每一家商店的老板娘都穿着唐装。那间门面不大的小店还挤满了一群洋女人,她们一个个试穿唐装,对着镜子满面笑容。我发现其中一个金发女郎,穿上唐装非常漂亮。她的脖子较长,唐装的高领使她的脖颈挺拔、高耸,显现出气质来。

离开丝绸城我何止买了一块旗袍的料?从丝绸内衣到丝绸手帕,从真丝头巾到丝织腰带,这些价格都不太贵,最贵的要算我买来送给日本朋友的“和服绸”面料了。如今朋友来杭州我总会陪她们去丝绸城,丝绸之于女人既是物质又是心灵的东西。它们柔柔地穿在女性身上,婀娜多姿的倩影就飘荡在城市空气中,散发出幽幽清香和迷人的气息。

7.穿旗袍的女人

我们这栋楼的街口新开了一家裁缝店,经营者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姐妹俩从乡下来,租一间房就把裁缝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我每次路过总看见靓女们来去穿梭,便一直以为姐妹俩是做时髦服装的。前年五月的一天我在丝绸市场买了一块印花真丝布料,想让她们替我做一条时尚的连衣裙。然而我一踏进裁缝店,姐妹俩就迎上来问你做旗袍?”“旗袍?”我惊讶地说。

“我们这里只做旗袍。”双胞胎姐妹几乎异口同声地说。

“平时穿旗袍会不会感到别扭?”我疑惑地问。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当代女性穿旗袍总是与出访或出席什么会议、宴会等有关,要么就是迎宾小姐。而旧时代女性穿旗袍如穿家常便衣的习惯,似乎早已消失了。

“怎么会别扭?大家都穿了你就不会感到别扭。”做裁剪的双胞胎姐姐说:“你的身材好,穿起来一定漂亮。”她说着就看布料,给我量尺寸。我想那就做一件试试,若穿着感觉不好,最多压箱底罢了。

然而,我虽然没有穿过旗袍,对旗袍却是情有独钟的。我母亲是一个很注重仪表美的人,她不仅自己这样,也要求我从小注重仪表美。我记得在她年轻的时候,家里红旗袍、花旗袍满满地装了好几个箱笼。小时候我最喜欢过夏天,因为夏天可以看母亲从箱笼里翻出来许多五颜六色、各色各样的旗袍晒在院子里的竹竿上和绳子上,像飘着旧时代女性的气息那样,总是使我想缠住母亲听她讲她或外祖母从前的故事。

外祖母的大半生是穿旗袍度过的,那时候的旗袍是清代直筒式旗袍,即:腰部无曲线,下摆和袖口处较大,配上琵琶襟马甲和花盆底旗鞋,外袓母就是典型的清代满族女人的装束了。等到我母亲穿旗袍的时候,旗袍已经过了一次次改良。它们从腰部无曲线到曲线明显,并且连袖筒都剪了去。我母亲有一件无袖的西洋红旗袍,上面绣了淡青的兰草,看上去是那么柔和、婉妙;母亲平时舍不得穿它,总是出席什么会议了才穿。一旦穿上这件旗袍,母亲不但显得高贵典雅,还充满自信。只是这件旗袍最终与家里许多书一样,在“文革”时被一把火烧成了灰焊。

那天双胞胎姐妹一个裁剪、一个缝纫,很快把我的旗袍做好了。我取回家后迫不及待地穿在身上,对着大衣橱镜子转来转去地照着,发现效果真的不错,不仅体现了女性的曲线,仿佛人也高了几分。于是我盼着过夏天,穿旗袍,就像小时候盼着过新年穿新衣一样。

夏天终于来临了,大街上流动着穿旗袍的女人。她们很容易让我想起电影《花样年华》里的女主人公,那一套套的旗袍仿佛就是女人叙述的故事和心灵独白。然而不知为什么我迟迟没有将旗袍穿出门去,有一次已经走到楼下却又回到了家里换上了牛仔短裤和了恤。也许旗袍之于我是一种庄重的服装,它不能让我随意当便服穿。那么我只好暂时把它折叠起来,等待有机会出访或者参加什么会议时再穿。也许这样更有意义?

8.封面女郎

如今的杂志大多都被风情万种的女郎做了封面,尤其是影视杂志;歌星、影星从封面到封底,甚至中间还被插上了不少风姿绰约的各种倩影。美的倩影当然能使购买者赏心悦目,不要说男人喜欢看美女,就是女人也喜欢看真正的美女。美女的美是多方面的,除了容貌漂亮、身材苗条,还要有丰富的内涵与婀娜多姿的倩影。

然而如今的封面女郎虽是美女如云,但要真正找一些既美丽又有内涵的却很难。翘首弄姿的不少,婀娜多姿的自然美倒不多。封面女郎的要求似乎比从前降低了格调。那些露着肚脐眼的女郎被视为新潮。所谓每一个时期的审美标准不同,你若不登露肚脐眼的女郎就是落伍。无奈之下,我们看到花花绿绿的杂志封面女郎,有袒胸露臂的、有穿三点式的、有露肚脐眼的,真是各有千秋不一而足。久而久之,封面女郎便不再打动我们了,我们对那些“美女”似乎到了熟视无睹的地步。

当然能做一回封面女郎,对女人来说无论如何都是一件风光的事。通过她的形象成为公众人物,同时也留住了她青春亮丽的倩影,是一般漂亮女人心向往之的。只是这种机遇被歌星、影星占去了大半,轮到普通美女的就不多了。我在1990年第一次做了封面和封底女郎的时候,确实心里愉快了好几天。那本叫做《南叶》的杂志,封面刊登了我戴小红草帽,穿条格衬衫,一股勃勃的青春气息形象;而封底则登了我那张穿浅灰色风衣的相片,相片中的我是站在西子湖畔小木屋中的一个婉约女子。

接下来就有不少杂志的封面刊登了我的相片。我还为丝绸和时装杂志做了模特儿广告。说起来我在这一方面从小就有一种展现自我的本能。十二三岁到二十多岁,我的相片一直就在杭城各大照相馆里展览。那时候还没有封面女郎一说,能上照相馆二十多寸的大相片,就如同现在的明星差不多了。我本该去做个影星的,那年浙江电视剧团成立,我所在的杭州文工团舞蹈队的同伴不少去报考了电视剧团,而我是导演找上门来的,却被我母亲一次次婉言拒绝了。我母亲说:“我女儿要考大学读书。”就这样我与当一个影视明星失之交臂。不过现在我做了作家,觉得比当影视明星更多了使命感和责任感。

也许曾经有当明星的愿望,我对影视明星至今都比较关注。那个叫邬倩倩的演员,从前就是我们一个舞蹈队里的。她已经主演过好几部电视剧,她如今是导演尤小刚的夫人。她的封面女郎形象比从前成熟多了。然而比较而言,我看中巩俐的封面女郎形象。她的美给人以沉稳、大气、脱俗的感觉,她的美也是宁静而有内涵的美。当然除了明星,我还喜欢看作家的封面女郎形象,尤其是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那历经沧桑之后的老年形象。就像有人对她说的那样:“比起你从前美丽的脸,我更喜欢你现在布满沧桑的脸庞。”倘若我年老的时候,还有机会做封賴女人面女郎,那么无论我滋长多少条皱纹,只要观众和读者能接受和喜欢我那张沧桑的脸,便是我的福气和荣耀了。

9.湖畔素描

关于西湖我只画过一张素描,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记得那一年西湖结了很厚的冰,人可以在冰面上散步。然而我没有去画冰面上的人,而是画了一张积满白雪的空空长椅。我那时候不过二十出头,对于这幅画的结构、布局、意境不会想得很多,完全是兴至所致、随手而画的。没想到十多年后,当我整理抽屉重新发现它时,却被它简约的画面抓住了心。那是一张什么样的长椅啊!它宁静、肃穆,厚厚的白雪覆盖着它梦幻一般的空寂。多少人来了又走了,只留下它固守寂寞和孤独。

然而它曾经是辉煌的。在它的身上演绎过刻骨铭心的爱情,撕心裂肺的生离死别。也演绎过重逢的喜悦,孤寂中的独白以及夕阳西下时淡淡的感伤。那些在椅子上坐过的人,无论是黑发少雨中远盹年还是白发老人,他们都随着时光的河流,载往更远的前方。而它,尤其在霜冻慢慢凝聚的冬日,成为一个孤独的勇敢者。因此,在我眼里这张椅子是有生命的。它承载无限和博大,承载人类与时空的内在关系。

生命总是与时间、回忆、梦伴在一起,从而使曾经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的荣辱经历,在岁月的尘封中复活起来。因此,时间是生命的天敌,也是生命的朋友。在时间的嘀嗒声里,追溯逝水源头,遥想从前的天空与河流,便有了生命轨迹的归宿。

这样的归宿使人生不显得空白。

我徜徉在湖畔的时候,那张湖畔长椅依然安在。只是杭州冬天已经很少下雪了,即使下也积不起皑皑白雪。白雪覆盖的,梦幻一般空寂的长椅,再也没有真实地落入我的眼帘。于是这张《湖畔素描》,对于我就显得格外珍贵。我把从前没有意识到的空间,重新审视了一番。它使我明白…个道理:纵使时光老去,坚守意味着等待生命的极致。

“坚守”对每一个人至关重要。

很多年来,我坚守着心灵的净土。坚守着、热爱着文学创造。没有卷入现实中的喧嚣与浮躁。淡泊宁静、博大单纯,是我追求的艺术境界。现在我从《湖畔素描》中走出来,虽然早已成为长椅上的一个过客,但它那固守的空寂与孤独,是我心灵湖畔中一个素描剪影。

10.网上的朋友

一般说在网上交朋友很难,但可以聊得很开心。只要你选择感兴趣的聊天室,就不会是无聊的话题。我去过“诗风词韵”聊天室,也去过“音乐”聊天室。大家都不公开身份,取着美丽动听的名字。这就给你留下无限的想象余地,也使你在聊天时无拘无束。骨子里没有怯懦,内在的发挥竟出乎意外地好,聊起天来就很开心。

那些喜欢古典诗词的网友,在平时说不定对不了那么工整的对子;但在网上你来一句,我对一句,不仅对得工整还很巧妙,颇显才气和实力。这种玩法在网上聊天室,属于“风雅”的玩法。在现实世界中,如今可能没有谁会专门去与人对古诗词对子。

我进聊天室,总是毎进一次就换一个名字。然后与他们聊多了,觉得某些人聊起来不俗,还很有层次;就与他们交换电子信箱地址,成为网友。当然,这样的网友并不多,大多数人都喜欢网上的“乌托邦世界”。没有负担也不需要责任,性情所至,玩够了—走了之。因此网上的朋友靠趣味相投,也靠缘分,但我认为最最关键的还是靠聊天时的语言质量,语言质量直接感觉着对方的人品、学识和修养。这时候性别、年龄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由聊天而得到心灵沟通和灵魂碰撞。这些“沟通”和“碰撞”,就是日后成为真正网友的前提。

网友的游戏规则便是你可信也可不信,互相间最多只知道一个电子信箱若要发展另当别论,这里暂且不谈我有一个网友,颇谈得来。大约断断续续通了两年伊妹儿,起先都说自己是男生,但聊多了就露出破绽来。应该说这个网友性格很直率,她会很认真地向我倾吐些什么。我们在“音乐”聊天室相遇,话题由电影《泰坦尼克号》的音乐开始,一直谈到西方古典音乐。她说在众多音乐家中,她最喜欢巴赫;而巴赫并不是像莫扎特和贝多芬那样,普遍被人接受的音乐家。喜欢他的音乐,没有音乐根底不行。所以我一下就觉得她是一个懂音乐的人,或者是一个专业音乐工作者。

事实也的确如此,她原来是北京某个大学的声乐系副教授。

20世纪90年代中期,她离开大学出来唱歌,但一直没有走红。于是在新世纪之初,一个偶然的机遇她去了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热爱歌剧的国家,而她的嗓音也许更适合唱歌剧。歌剧使她在新加坡一下成了名,她先后演过威尔第的《茶花女》比才的《卡门》,以及音乐剧《悲惨世界》等。

最近她来信告诉我,她考取了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钢琴第七级文凭。然而事业蒸蒸日上的她,却想回中国来了。她说金屋银屋不如自己家里的草屋,她一回中国就要专程来杭州看我这个网友。她说如果没有我对她的鼓励,她就走不到今天。我当时一点也没想到我成了她海外生活的精神支柱,直至今天我才突然意识到网上的朋友活生生地要来拜望我了。也就是说我的“乌托邦情结”要破碎了。于是我赶紧回一信说:“但愿7卞远做网上的朋友,不下站。”在菜园过生曰自从做了一条青菜虫,我比从前更加勤劳,也更加像一个农妇了。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已经习以为常。菜园仿佛是我的另一个家园。我每天都会牵挂着那里的其他菜农,看看他们种的菜,是学习亦是取经。

同类推荐
  • 小说法

    小说法

    《小说法》与当下国内许多优秀小说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发现了小说家在创作时的思考路径和秘密,所以《小说法》不是一本小说评论集,也不属于文学理论的范畴,它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指导小说创作的教材,33篇文章深度解构当代国内优秀小说,告诉阅读者如何深刻理解小说家们的描述语言,告诉创作者如何巧妙设置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小说法》对所有志向、喜爱小说创作的人来说,都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小说法》由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孟繁华作序、推荐。
  • 阿莲:章衣萍作品精选

    阿莲:章衣萍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这正如泰戈尔在谈到文学与我们人类未来的关系时所说:“用文学去点燃未来的万家灯火。”
  • 寻找生命的感动

    寻找生命的感动

    《寻找生命的感动》是著名散文家安谅先生近期推出的一部散文力作。他以极小的点切入,带人进入广阔的生命体验里,在这里,没有所谓的伟大,庄严,神圣,有的只是一些寻常细微甚至很可能被忽略的风景。尽管他的写作呈现出一种轻盈之美,它又不同一般的心灵鸡汤。在琐碎细小的事物背后,可以看到作者高度的文化自觉。禅意,学识,智慧,以及一种深切的悲悯意识都在这个集子里很好的呈现出来了。同时,我们又在里面看到了一种纠缠之美,生活可能就是这样一种纠缠。对个人经验的珍视,对无法来得及驻足的风景的告别,对世声灯影,浮华人间的复杂感受都糅杂在此书中。
  • 留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留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 忘忧草

    忘忧草

    人是情感动物,在我的这部书中,我所要表达的,或许就是我的一种思念、一种理解、一种心情,甚至是一种精神境界。它们是我创作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我创作的客体与主体。
热门推荐
  • 禅宗正脉

    禅宗正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女皇重生玩转职场

    女皇重生玩转职场

    她,独孤槿,西岳国的第一女皇,雷厉风行,杀伐果断,聪慧智敏,神月之姿,却惨遭心爱之人背叛,惨死在皇位上。而她,莫轻轻,三流大学毕业的都市小白领,胆小弱懦,胸无点墨,平凡普通,却飞来横祸,被自己的上司撞死。当一代女皇穿越到现代,成为一个平凡的小白领,步步为营,斗智,斗勇,玩转职场。他,是宿城的大少爷,未来宿城国际的掌舵人,狂妄霸道,风流多金,是女人竞相争逐的钻石王老五。可他,却爱上她,不惜将宿城国际拱手相让。他,是军机处的参谋长,年轻有为,帅气逼人,家世显赫,是所有女人的梦中情人。可他,却为了她,放弃锦绣前程,只为她鞍前马后。【本文,女强,男强,专情,盛宠,一对一,NP自行绕过】“总裁不好了,莫经理带着人杀到耀成公司去了。”“就让她去,砸了算我的”“莫姑娘说今天是耀成大少爷回来的日子,去勾搭勾搭。”“该死的。”咒骂一声,就冲出了办公室。%“首长,不好了,莫姑娘跑到部队里面看训练了。”“没事,她爱看就让她看,她上次折腾出来的东西不是蛮好的。”“可是莫姑娘要求参加训练的士兵都脱了上衣训练。”“什么?”只见人一溜烟的就跑出去了。【故事赏析】片段一:“还不去倒杯咖啡给客户。”某上司对着木然的莫轻轻吼道。“非我族类,其心必诛,尖嘴猴腮,准不是什么好东西”莫轻轻凌厉的盯着黄头发,蓝眼睛的丹尼尔。某上司怒吼道:“莫轻轻,你被炒鱿鱼了”“你没有解雇我的权利,”莫轻轻淡然的抠了抠耳朵,嘴角冷笑道“而且现在是你被炒了,给经济诈欺犯投资,你是吃了豹子胆了吧!”片段二:“你要什么我都给你。”苏离火热的眼神直勾勾的盯着莫轻轻。“什么都给我吗?”莫轻轻拉着他的领带,吐气如兰的说到“如果说,我要宿城呢?”“好,如你所愿,只要你嫁给我,宿城由你做主。”苏离迷醉的看着她,迫不及待的扣住她的后脑勺,霸道的深吻下去。莫轻轻温柔的迎合着他,眼中却闪过一丝残忍。片段三:“小小的丫头片子也妄想掌控宿城,还是回家乖乖的伺候男人吧!”莫轻轻冷眼扫过坐在面前的董事,嘴角微翘,冰冷的说到:“看样子林董事对我很是不满啊!”“哼,好心奉劝你一句,我们六个董事不赞成你做董事长,想掌控宿城,做梦”“哦,是吗?”莫轻轻冷笑道:“那么,这些东西呢?”只见桌子上出现了无数张不堪入目的照片,三人的,四人的,多人的,各种姿势,各种神情,拍的一清二楚。
  • 独裁柔少

    独裁柔少

    “权势,是男人最好的外衣!”这是少主蓝鑫伟最为热衷的一句话!身为部落大族长的儿子,他比任何人都渴望权势,渴望有一天可以统领整个位面!但是,当他面对自己心爱的女人的时候,却可以放下所有的一切!哪怕是自己的身旁美女成群,他依然可以做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哪怕是遭到家族乃至整个部落的全力反对,他也可以为了心上人,而抛弃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 绿山墙的安妮(经典译林)

    绿山墙的安妮(经典译林)

    安妮是个身世凄凉的小女孩,出生不久即父母双亡,成了孤儿。好心的邻居把她养到六岁之后她又到另一户人家看孩子,后来被送到了孤儿院。十一岁的时候,绿山墙的马修和玛莉拉收养了她。安妮天性活泼乐观,想像力极为丰富。她的天真和幻想闹了不少笑话,但她的善良和直率也使她赢得了友谊和真挚的爱。她聪明而勤奋,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大学,但为了照顾玛莉拉,她又放弃了学业。这是一个孤儿长大成人的故事,朴实而绚丽,充满着童心和梦幻。绿山墙农舍的卡思伯特兄妹决定领养一个男孩,帮着做田里的农活。令人大吃一惊的是,孤儿院送来了一个爱幻想、喋喋不休的红发孩,一个小精灵。这个小精灵像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闭塞的农舍乡村……
  • 英雄联盟之一刀9999

    英雄联盟之一刀9999

    一个武士一阵风,按着e键往前冲。你问我是谁?山东大李逵。地爆天星手里剑,指天天避,指地地陷。风起时云啸,肚子饿得嗷嗷叫。谁家小伙心里愁,老婆孩子热炕头。你好,我叫黑杀。欢迎来到最强英雄联盟系统。黑杀还有三十秒到达装逼现场,碾碎他们。
  • 倾城笑

    倾城笑

    战火四起,三界民不聊生。一天,一个叫顾倾城的小女孩,踏着硝烟,孤身一人,来到了小山村。从此,传奇展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锦书难画成

    锦书难画成

    原来痴心,终是大梦一场没什么仙,没什么神,却早已在轮回中注定前世今生。曾经错爱,恍然醒悟后却又是遍体鳞伤。叹一声,伤入骨髓;泪一滴,落入凡尘…
  •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本书节选不同领域大师的演讲原文,倾听来自世界一流学府的顶尖智慧。史蒂芬·霍金、布莱尔、丘吉尔等科学巨匠、政界要人、文学大师与你进行一场心灵对话。 演讲者的精彩原文,展现智慧的光芒和魅力。
  • 人在天涯

    人在天涯

    1976年琼瑶创作的小说,在开始写作的时候,就已经预计到了改编电影的可能,是专为导演的设想而写,1977年在意大利实景拍摄。志翔(马永霖)怀着梦想飞往罗马去投奔学声乐的哥哥陈志远(秦祥林),本想已功成名就的志远,必定在各大著名的舞台上意兴风发地表演着歌剧,却不料,志远只是歌剧院内抬布景的杂工。真相一旦呈现,志翔顿时惭愧自己利用志远的钱,读着贵族般的学校,更深深感到人在天涯的悲恐……
  • 霸上腹黑小娇妻

    霸上腹黑小娇妻

    安莜喜欢顾泽海的那种温文儒雅做人做事的方式,虽然还略带着一丝稚气,但是他的确是一个可以宽容所有人的王子,安莜同样喜欢顾泽海的哥哥顾泽宇,相比顾泽海,顾泽宇更加的成熟阴险,而自身优秀的条件几乎无可挑剔。安莜从稚气到成熟在到阴险狡诈,她徘徊在着两个人的身边,安莜最开始喜欢的是顾泽海可是最后一刻她才明白,原来一直身为她竞争对手的人才是她真正爱的人,虽然在最后一刻她因为白血病没有和两人中的任何一个人在一起,但是能够参加一次婚礼对于安莜来讲她已经很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