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0200000004

第4章 绪论(2)

关于艺术的本质,也是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认为艺术是某种客观的宇宙精神的表现,如柏拉图就把艺术看做是现实的摹仿,而现实又是理念的摹仿,因而艺术作为摹仿的摹仿,其最后根源还是理念。黑格尔则把艺术定义为理念的感性显现,比柏拉图说得更加干脆,也更加辩证。我国古代也有文以载道说,所谓道,大都指的是一种客观精神。但是,我国古代的某些思想家在论述文以载道的思想时,往往表现出对文(艺术)的轻视,如朱熹认为文是道的附属物,类似于下饭的小菜,二程甚至认为作文害道。还有人认为艺术是人的主观精神的表现或传达。如法国美学家魏朗(1825~1889)认为艺术是个人感情的表露,俄国的托尔斯泰则强调艺术是人类普遍感情的传达,克罗齐倡导艺术即直觉,弗洛伊德则宣扬艺术是一种潜意识活动、是白日梦。在我国古代,也有不少人持类似的艺术观,李贽的童心说和袁宏道的性灵说,就是这种观点的突出代表。中外历史上还有一种艺术观很有影响,这就是艺术摹仿自然说(亚里斯多德),或艺术再现现实说(别林斯基);在我国,从秦汉时期起,这种艺术思想也一直存在,不过不很典型,更多的是“物感”说和“言志”、“缘情”说。上述种种关于艺术本质的说法,有的相当片面却有合理成分,有的包含较多真理而又不完全科学。我想,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艺术现象,并吸收中外美学史上一切有益的成果,大概能够更科学地把握住艺术的本质。譬如,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特殊的审美文化现象,把它与一定的经济基础相联系、与特定的社会历史时代相联系、与特定的民族文化相联系、与特定的人类社会心理相联系等等,并找出艺术与其他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与其他社会文化现象的区别。我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普列汉诺夫以及后来的卢卡奇等等,把艺术视为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特殊的审美文化现象,对艺术哲学作出了巨大贡献,立下了伟大功绩。他们的有关思想虽然在整个人类思想史上只是一派,但是用他们的学说,可以把以往笼罩在艺术哲学上空的一些迷雾驱散,露出一片晴朗的天空来。

当然,我想再次强调,艺术本质绝非预成的和既成的,绝非万古不变的,而是不断运行、不断建构的;同时,马克思主义的艺术哲学也并非凝固不化,还必须往前发展。它并不是绝对真理。世上没有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我们在艺术哲学的第三部分论述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文化本质的时候,并非简单地得出几个自认为科学的论断就完事大吉,而是必须以第一和第二部分中关于客观存在的大量艺术现象的研究作为基础,从客观事实中引出结论,印证这些结论,甚至根据不断发展变化了的新情况,新事实,对已有的结论加以补充、修正和发展。

然而,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作为特殊的审美文化现象,它不但具有其他一切社会意识形态和其他文化现象共同具有的普遍品格,而且还有它自己的特殊品格。那普遍品格正是通过艺术自身的这种特殊品格表现出来的。要想真正把握艺术,如果不深入认识艺术的这些特殊品格,那仍然是一句空话。这样,在艺术哲学的第四部分里,就应该研究和论述艺术的特殊品格。

关键在于把握艺术的特殊品格

艺术的特殊品格,是历史上许多美学家和艺术理论家曾经反复探讨过,而且现在还在继续探讨的十分复杂的问题。前些年,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我们曾经不同程度地忽视了这个问题。现在,研究这个问题的人多起来了,似乎成了一个热门。这是好现象。但是,我们目前对艺术特殊品格的研究,往往是孤立的、静止的研究,或者说是对艺术作死的、静态的研究,片面的、割裂的研究。这种研究很难全面地、深入地把握艺术特征。应该从艺术的整个运动过程中来把握它,从艺术品的创造过程、从艺术创造活动的各个方面和辩证发展的各个阶段来把握它,从艺术的欣赏中,从读者和观众对艺术的接受中,从作品所发生的社会影响中,来把握它。这样,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艺术的特殊品格进行考察。

第一,首先确立艺术在人类活动中的特殊位置。我认为人对世界的掌握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一是物质实践掌握,如生产斗争,科学实验等;一是精神掌握,如科学认识活动,哲学活动等;一是精神实践掌握,如宗教、道德活动,审美活动等等。与以往某些完全局限于认识论美学的艺术观念不同,我认为艺术主要不是属于对于世界的“精神掌握”,而是属于“精神实践掌握”。以此把握艺术的特殊品格,庶几近之。

第二,人们历来重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并常常由此确立艺术的特质。如果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这个古老的视角来考察艺术,我认为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艺术是生活的特异化。在我看来,目前颇为流行的认为艺术与生活完全同一(或合一)的观念是片面的,是不符合客观的艺术实践和艺术事实的。艺术不是与生活同一,而是将生活变异,即“生活的特异化”——这是艺术的基本特质之一,至今也没有改变。为什么艺术的特质是“生活的特异化”而不是“趋同化”?这是由宇宙的本性决定的。宇宙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就在于它不断变异,倘没有变异、没有新因素产生,它就是死的。人类之所以生生不息,也是因为不断变异,从而不断出现新的生机。审美、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最符合其本性的本体性活动之一,同样不能趋“同”而必须趋异——不论是就它与生活的关系而言,还是就其自身发展而言,都是如此。总之,只要审美—艺术不消亡,那么,艺术作为生活的特异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就仍然存在。当然,“特异”不是“离异”。不论什么样的生活特异化,都不能离弃生活,而应该既在生活的“情理之中”,又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

第三,从艺术创作的主观方面来看,艺术是以自己独特的,与理论的、宗教的等等不同的方式掌握世界。艺术的掌握世界的方式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不是像理论思维那样扬弃个别掌握一般,而是通过个别掌握一般(将一般体现于个别之中);与科学想象不同,艺术想象的特点是突破个别而又重建个别——这重建起来的个别,就是艺术典型;与科学活动的排斥主观好恶的情感态度不同,艺术活动必须在浓烈的情感的推动和参与下才能获得成功。

第四,从艺术创作的客观方面来看,艺术有自己独特的、与哲学和科学不同的对象。艺术对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把自己的对象范围界定在人类生活以及与人类生活有关的事物领域之内;艺术的着眼点不像哲学那样着重表现生活现象的本质规律,而是着重表现本质规律的生活现象;艺术对象虽包括人类物质和精神的一切生活现象,但其重点是人类的精神生活现象;情感在艺术对象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艺术家的主观世界在一定意义上说也可以是艺术对象的组成部分。

第五,从艺术品的主要构成因素来看,艺术有自己独特的、与哲学和科学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哲学(科学)内容是抽象的,而艺术的内容则是具体的;哲学(科学)内容排除了作者的主观性,而艺术内容则必须保存和包含着作者的主观性;哲学(科学)内容以理服人,不具有感染性,而艺术内容则以情感人,具有强烈的感染性。至于艺术的形式,则以自己具体可感的审美性质而与哲学(科学)形式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

第六,这里还要特别强调艺术媒介的特殊性以及媒介对于审美和艺术的重要意义。以往仅把媒介视为从属性的、非支配性的因素是不妥当的;麦克卢汉等人提出“媒介即是讯息”、媒介“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等等思想,改变了人们关于媒介的传统观点。然而媒介不仅是“讯息”,它直接就是生产力。媒介改变着世界也改变着艺术;单就审美和艺术而言,媒介通过改变观察方式、感觉方式、思考方式和情感方式,通过改变对象内容,通过改变借以思考和把握对象的工具和形式,来改变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创造和欣赏。如果说,对于其他价值形态(如经济价值、认识价值、思想价值、宗教价值等等),媒介可以不进入其价值创造的最终成果之中,一旦价值创造出来,媒介可以与之分离;而且一种价值的创造可以通过多种媒介实现。那么,对于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来说,媒介同价值本体不可分离,在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创造过程中,媒介已经溶入价值本体运行之中,成为其价值生长的一部分;媒介还进入创造活动的结果之中,成为其价值载体感性形式不可分割的有机因素。特定的审美价值形态总是与特定的媒介相对应;某种特定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生产和创造,一般都通过特定的艺术媒介来实现而不能由另一种媒介来替代,也不可多种媒介共享。同时,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可能意味着一种新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形态的诞生。

第七,从艺术作为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来看,它的特点在艺术形象上充分地表现出来。形象虽非艺术所独有,但是在艺术中却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艺术形象与非艺术形象(如科学挂图、电视新闻和通讯报道中的形象)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审美价值,是审美对象,而后者则不具有审美价值,不是审美对象;艺术形象作为感性与理性、认识与情感、意象与物象诸多因素的完美统一体,也与非艺术形象有着明显的差别。

第八,从艺术典型作为真善美高度统一的艺术形象来看,它与哲学、科学也有着重大不同之处。艺术典型虽然与哲学和科学概念同样能够认识客观现实的本质规律,具有客观真理性和深刻哲理性;艺术典型虽然也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具有鲜明的有益于社会的倾向性;但是,艺术典型却必须具有自己特有的品格:美。艺术典型必须依照美的规律造型,获得高度的审美价值。只是真或只是善,或者同时具有了真与善,都不能构成艺术典型;只有真善美三者高度统一,才能完成艺术典型的创造——这也正是它与哲学(科学)概念的根本区别之点。

第九,艺术形象和艺术典型一旦被创造出来,它便成为一种独立的客观存在物走进社会,它便脱离开它的艺术家的母体在社会上“独立谋生”。这时候,就发生了广大的读者和观众对艺术的批评和鉴赏问题。一件艺术品被人们评头论足,是十分自然的现象,就像丑媳妇不能怕见公婆一样,艺术品也不能怕人们评头论足。任何艺术品都必须经受这种考验。同时,艺术品在社会上不只是被人们评头论足,更重要的是会在人们中寻找自己的知音,以自己的艺术魅力激荡读者和观众的心灵,引起他们的不同程度的共鸣。不能引起人们共鸣的作品,是不会在人们心中扎根的。同时,人类的艺术活动,还要在不断的艺术欣赏、艺术接受中进行。欣赏也是创造,艺术接受是艺术创造的一部分。

对艺术哲学变革的展望和建议

我们的艺术哲学需要变革而且必须变革。如何变革?我认为应该从认识论向人类本体论转变,即:艺术哲学不能只局限于认识论,而应该在保持认识论成果的基础上引入新的哲学视角——用人类本体论的哲学思想建立新的“人类本体论艺术哲学”。在人类本体论艺术哲学看来,艺术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生命的生产和创造的特定形式,也就是由作家、艺术家及艺术的接受者所共同进行的审美生命的生产和创造活动。自然生命和社会—文化生命(包括政治生命、道德生命、审美生命等等)是人的最基本的生命存在形式。所谓自然生命,就是人的肉体生命存在;但是,既然是人的,那么它与动物的肉体生命除了有相同的一面之外,就还有根本不同的一面,即它是被人性所照亮了的自然生命,是流淌着社会—文化血液的自然生命。这样的自然生命,不但自身完全可以是美的,而且也完全可以成为美的形式、美的载体,可以成为审美生命最好的负荷物。社会—文化生命即人作为社会—文化的创造者和负荷者的生命存在形式,这是人所独有的生命存在形式。人类所进行的一切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活动,广义地说都可以看作是社会—文化生命的生产和创造活动,这其中又可分政治生命的生产和创造、道德生命的生产和创造、审美生命的生产和创造……艺术就是专门进行审美生命的生产和创造的。

针对以往艺术哲学研究的弱点,我还想提出以下建议:

(一)发展多形态的艺术理论——哲学的、政治的、社会学的、心理学的、美学的、文本的、形式的、历史的、文化的……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协同作战、互补互动。艺术是极其复杂的多面的流动不居的审美文化现象。人本身有多深奥、丰富、广阔,艺术也就有多深奥、丰富、广阔;人本身有多难把捉,艺术也就有多难把捉。单一的艺术理论,它再优秀、再完美无缺、好的没治了,也无法全面揭示艺术的全部奥秘。因此,在艺术哲学领域,决不能武大郎开店,也决不能像白衣秀士王伦小肚鸡肠,而是要海纳百川,各不同学派,各分支学科,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社会学也好,文化研究也好,“无国界”也好,“有国界”也好,“古典”也好,现代、后现代也好,主张古代文论可以现代转换也好,不主张现代转换也好……都可以按自己的设想进行艺术研究,但是,请尊重不同意见而不要剪除不同意见,不同意见可以互相商榷、论辩,但不要互相仇视。

(二)中外一切好东西都“拿来”,以“需要”为准。然而,从理论的创造、生成及深化角度看,西方的许多最新或比较新的艺术哲学思想,在中国学界的传播工作中尚未得到实质性拓展和创造性转化。新时期理论家对于它们的研究与理论操作往往不到家。这其间,理论观点的复述往往代替了自己的创造,肯定性的介绍与阐释往往淹没了理智而审慎的批判,这必然使得在理论的拓进力度上显得不足。只有为数不多的学者对它们的局限性提出中肯的分析和批评。当下的“文化研究”,前几年的“解构文论”,都有这个毛病。

(三)艺术哲学必须在承认和研究生活与审美、生活与艺术关系的新变化、新动向的基础上,适应这些变化和动向,做出理论上的调整,对新现象做出新解说,甚至不断建立新理论。当然,对这些新变化、新动向也不能夸大其词,似乎艺术、艺术家在这种新变化、新动向之中,失去意义和价值,理论研究也失去价值。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人类的整个生活和艺术,特别是那些所谓高雅艺术(剧场艺术、音乐厅艺术、博物馆艺术……)和艺术家作家的创作,并没有消失,恐怕也不会消失;对它们的理论研究也会存在,艺术哲学也会存在。还是那句话:人是最丰富的,人的需要(包括人的审美需要、审美趣味、艺术爱好)也是最丰富、最多样的。谁敢说,古希腊的雕刻、贝多芬的音乐、曹雪芹的《红楼梦》、泰戈尔的诗……过几百年、几千年就没人看了、没人喜欢了?谁敢说,以后就永远不能产生伟大艺术家?当然,艺术和美学会转换它们自己的存在形式。审美活动和艺术不断发展变化,可以有新的方式、形式、形态,变换无穷。审美不会消亡、艺术不会消亡,对审美和艺术的把握和思考不会消失,艺术哲学也会存在下去。因此——

(四)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必须随历史实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随社会现实、审美活动和艺术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譬如,目前就急需对审美和艺术的新现象如网络艺术,广场艺术,狂欢艺术,晚会艺术,广告艺术,包装和装饰艺术,街头舞蹈,杂技艺术,人体艺术,卡拉OK,电视小说、电视散文,音乐TV,等等,进行理论解说。再如,应该走出以往“学院美学”的狭窄院落,加强美学的“实践”意义和“田野”意义。美学绝不仅仅是“知识追求”或“理性把握”,也绝不能仅仅局限于以往纯文学、纯艺术的“神圣领地”,而应该到审美和艺术所能达到的一切地方去,谋求新意义、新发展、新突破。

总之,在这部《艺术哲学读本》中,我力图比较全面和系统地从哲学角度论述艺术的位置、本性,从艺术主体、艺术客体、艺术的内容和形式、艺术典型、艺术鉴赏(艺术接受)等方面,论述艺术的本质和特殊品格。我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活动基本类型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并由此出发提出关于艺术哲学的一家之言。我特别要做的是探索艺术哲学变革的新路向,鼓吹建立人类本体论的艺术哲学。

需要说明的是,这部《艺术哲学读本》着重论述艺术的本质特性,至于艺术的发生、发展以及艺术的种类等等问题,只好等以后在另外的著作中论及。

同类推荐
  •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利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利

    本书是爱默生的经典散文集,收录了爱默生精道的散文名篇,如《自然》《美》《自然》《力量》《文化》《伟人》等,爱默生被称为“新英格兰的先知与探索者”。而更为可贵的是,他的思想与文章至今仍使人感到清新爽朗。本书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文学欣赏价值。
  • 初恋记忆

    初恋记忆

    钟跃民:“陕北这块地方很奇特,从表面上看,这是块贫瘠的土地,可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种表象后面隐藏着一种很深奥的东西。
  • 北京市青少年慈善需求研究报告

    北京市青少年慈善需求研究报告

    我国家庭德育状况及改进研究报告、事件视野下家庭德育的基本走向、加强横向衔接,提升家庭德育功能、家庭德育环境及其建设、公德教育与家庭责任、家庭劳动教育及改进策略、亲子阅读与儿童德育成长、网络:现代家庭德育的新挑战、良好的运动习惯有助于孩子的道德养成、家庭德育认知误区及解决策略。《中国家庭教育蓝皮书(2013-2014)·回到家庭谈德育:我国家庭德育状况及改进研究报告》的特点是秉持以问题为中心的设计原则,突出问题性、现实性和针对性,力求以最新的视角回答家庭德育的挑战。对德育工作者、教师和家长有启迪价值。
  • 世纪回眸:当代红学的记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世纪回眸:当代红学的记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是一部“自选集”,共分四卷。卷一、阅读与发现。主要内容是《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家族的发展史及曹家家世对小说的影响。基本观点是阅读和研究的对象应该是文本,同时强调《红楼梦》120回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后四十回的作者不是高鹗、程伟元,他们传播《红楼梦》有功,而不是伪书牟利。本卷第二部分内容强调了红学研究要重视曹家档案资料和版本材料的发掘与校勘、注释。卷二、人物与情态。作者从人物心理描写、情态、肢体语言解读九个女性人物的身份、文化修养、性格特点、命运结局,分析这些女性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典型意义,由此打破以往《红楼梦》人物研究的呆板模式,被读者和评论家认为是一个创新。
  • 姜椿芳文集(第一卷)

    姜椿芳文集(第一卷)

    姜椿芳同志是中共中央编译局原副局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原总编辑,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前身)首任校长,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翻译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姜椿芳文集》共约480万字。汇辑姜椿芳已发表、出版的著译及部分未刊手稿,按照收录作品的专题和体裁,分为十卷。本书是《姜椿芳文集(第1卷)》,内收姜椿芳自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之间翻译的诗歌和歌词75篇。《姜椿芳文集(第1卷)》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发行。
热门推荐
  • 代生王妃

    代生王妃

    世俗的眼光,她是个好人,却不长命,年纪小小就成了地府的鬼差,得人缘是她的错吗?连撒旦也看上她?好不容易等到一个不愿意活的人可以代她而生。可是,老天眼未免太不长眼。这副破身子她真的能活八十?运气不好也就算了还碰上一个霸道到无以复加的男人成了他的妻却连个婚礼都没有他冷漠,他残佞,他阴寒,为何在遇到她时全变了样?~~~~~~~~~~~~~~~~~~~~~~~~~~~~~~~~~~~~~~~~~~~~希望亲亲们多多支持....投票方法:先去“会员中心”注册一个普通会员,然后按“内容简介”下方的“投票推荐”,每天可以投三票,如果你是会员,那么你就有九票可以投给同一个作品。喜欢的话可以把作品放入“放入书架”,这样就可以随时看了,不用每次都找的很辛苦!希望亲亲们,看着喜欢就多多砸票,多多留言..那是给逍遥写下去的动力....真的万分感谢一直支持逍遥的亲亲们.....~~~~~~~~~~~~~~~~~~~~~~~~~~~~~~~~~~~~~~~~~~~~逍遥作品:替身娘亲:(已完结)毒尊恋月:(已完结)代生王妃:(已完结)狂暴夫君:(已完结)首先呢_谢谢亲们一直以来的支持,城主·闲妾逍遥已经开了有一段时间,换夫新娘近期才开的,现在才来广而告之一下下各位旧雨新知有兴趣可以挪动脚步前去看看哦。奉上文的地址:城主·闲妾:换夫新娘:~~~~~~~~~~~~~~~~~~~~~~~~~~~~~~~~~~~~~~~~~~~代生王妃人物模型视频,亲们可以去看看哦:http://m.wkkk.net/album/view/7dH0ZkJAKf4/
  • 魔仙神

    魔仙神

    火系魔法家族的遗孤为了躲避仇家追杀,糊里糊涂来到神州,不料因此失忆,引起了一堆笑话,误入逆云却有卷入一场比仇杀更大的是非之中,命运沉浮,岂是人力所能主宰,世事棸变哪能被你左右!沉睡的记忆被唤醒,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大的阴谋与报复,正与邪,爱与恨,尽在祝枫羽的《魔仙》之旅!
  • 夜之国的库帕

    夜之国的库帕

    作品五度入围直木奖 在日本人气比肩村上春树、东野圭吾。你想去旅行,你向往远方,然而回不去的地方是家乡。所以,听猫咪的话,现在就回家吧!
  • 总裁的契约情人

    总裁的契约情人

    本文原名:《秋天的童话》很郁闷!与初恋男友已经分手那么久了,他的现任女友居然大着肚子来投奔她!这个世界还有没有公道可言?!好心帮她将孩子生下了,却不曾想到,孩子会得病,而且要救孩子必须得找到孩子的亲生父亲!哪有这样的道理?要她飞跃千山万水,去到美国给一个小屁孩找爸爸!这也算了,可是万万没又想到的是!——居然,要找的人找不到,钱包被窃,还…还在街心广场遭遇轮奸事件!——她庄曼,还要不要活了?!!!不过醒来之后,居然怪事连连:首先,居然有一个简直比雕像还帅的男人,居然要她做他的女人!然后是,她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男人居然早已买好了回G市的机票,G市有她的家啊,她原以为会客死异乡,没想到这么容易就回来了!还有就是,他带着她到处炫耀,好像她是他的稀世珍宝,可是,只有她知道,她不过是为了一张契约书而跟在他身边!…
  • 社交礼仪卷(千万个怎样)

    社交礼仪卷(千万个怎样)

    本书中详细介绍了怎样建立和保持友谊他(她)人,和怎样做好自己的私事。
  • 意恐迟迟归

    意恐迟迟归

    铭诺硕士毕业后留校帮导师做项目,却接到了前男友苏晨的电话,在电话中,苏晨告诉铭诺,愿意与她重新开始,于是铭诺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南方。可是苏晨却下落不明。在回来的飞机上,她遇到了中学时候的学弟肖屹,在他身上她看到了自己遗失的关于青春的一些印记。生活中闺蜜初霁也给了她温暖的照应。后来铭诺在一间琴行教小孩拉小提琴,期间认识了依朵的父亲林子岳,在一天天的接触中,林子岳慢慢喜欢上了铭诺,可是林子岳却有一段晦涩的过去,关于他的哥哥林子川,也关于他自杀的妻子潘芷君。相互了解后,铭诺包容了林子岳的过去,答应了他的求婚,可是苏晨却回来了,与他同时出现的还有一个像极了苏晨妹妹苏琳的女子——颜希。
  • 传染病护理

    传染病护理

    《传染病护理(供护理、助产专业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不仅增加了一系列传染病法律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自然灾害时传染病防治、职业防护、医院感染等其他教材涉及不多的内容,还将近年我国新出现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iN,流感等传染病护理知识充实进来,使教材内容充实、可操作性强、贴近临床、紧跟传染病疫情变化。
  • 两点一线

    两点一线

    我看着林夏雨递过来的小熊发呆。难道——她都想起来了?但是,直到今天,这个问题我始终没有问。窗外的阳光,很灿烂,很好。《两点一线》是小橘灯纯美小说系列之一。它秉承冰心先生的名篇主题,展现了当代少年的别样风采。
  • 娱乐圈老板

    娱乐圈老板

    这是一个主角成为全球娱乐圈大老板的故事。全球票房top一百里必须写满华夏电影的名字!
  • 香里

    香里

    学生年代,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恋,纵然穿过了七年的时光,记忆还是没有一点少去的样子。一路想你,旅行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