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3500000004

第4章

蒋介石:“但愿如此!二、你是知道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就要召开了,我还是希望在五中全会召开期间,把国共两党合并成一个大党,这样有利于抗战。”

周恩来:“关于国共两党合并的事,我已经说过多次了,不可能!”

蒋介石沉吟有顷:“你还有新的意见吗?”

周恩来:“有!自去年秋天以来,国民党在河北、山东、陕甘宁等地制造摩擦,反共捕人,希望蒋先生在五中全会上解决一下。”

蒋介石:“国共两党不合并,究竟是谁在搞摩擦,是很难说得清楚的哟!”

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大厅内日

在热烈的掌声中摇出:

主席台前额高悬横幅,上书:庆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召开。

林森、吴稚晖、张继、张群、孙科、何应钦、陈诚等在主席台上就座。

台下的与会者拼力地鼓掌。

蒋介石站在麦克风前大声讲道:“今天,我报告的题目是:《唤醒党魂,发扬党德,巩固党基》!什么是党魂和党德呢?党魂就是党的主义,党德就是智、仁、勇,党基就是党魂、党德、党史、党基四要素。而上述这些内容,就是中华民族固有的道德,在此国难危艰之时,若不唤醒、不发扬、不巩固,国民党的命运就会遭受危险!”

全场再次爆发出长时间的掌声。

机房街七十号会议室内夜

博古:“同志们!据内线报告,蒋介石继《唤醒党魂,发扬党德,巩固党基》的秘密报告之后,又作了《整顿党务要点》的报告。更为严重的是,他们还设立了‘防共委员会’,严密限制共产党和一切进步分子的思想、言论和行动。”

凯丰:“据悉,他们正在制定这样几个文件:《防制异党活动办法》、《共党问题处置办法》、《异党问题处置办法》、《运用保甲制度防止异党活动办法》、《沦陷区防范共党办法》等。”

周恩来:“这些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不是号召人民抗日的大会,更不是声讨汪精卫之流叛国投敌的大会,而是一个在所谓‘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军事第一,胜利第一,意志集中,力量集中’的口号下,对我们中国共产党进行‘防范、限制、排斥和打击’的反动大会!”

董必武:“恩来,我们必须立即采取应对的办法!”

周恩来:“是的!这也就是我南方局成立后所面对的最大的挑战!”

蒋介石官邸内夜

蒋介石有些得意地:“淮南,你是我与中共、苏俄打交道的代表,对五中全会有关的决议有何见解?”

张冲坦然地:“委座,我是赞成您提出的‘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军事第一,胜利第一’的主张的。但是,我不太理解您为什么在此民族危亡时刻又对中共提出‘防范、限制、排斥和打击’的方针。”

蒋介石:“所以,你也不赞成‘意志集中,力量集中’这八个字了。”

张冲:“如果是借以号召全民抗战,我当然赞成;如果是用来对付中共,我就很不理解了!”

蒋介石冷漠地笑了:“你呀,还是一介书生哟!”

张冲一怔:“愿听委座示谕。”

蒋介石示意落座:“今天找你来,就是要和你好好地谈一谈这个问题……”

机房街七十号会议室内日

周恩来:“最近,毛泽东同志指出:现在日本的企图是在政治上拉拢国民党,在军事上截断国际交通,迫使国民党分化或就范,尽快建立傀儡政府。同时还指出:国民党对我们的摩擦,是取消我们已有的力量。而我们党内许多同志呢,却不懂得只有增强我党的力量,才能巩固统一战线的道理。”

在周恩来的讲话中摇出:博古、凯丰、董必武、叶剑英、邓颖超等与会者认真听讲。

周恩来:“今天,我们南方局根据上述指示,专门研究一次新四军的问题。”

博古:“随着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和国内政治局势的逆转,使在江南地区的新四军的处境变得更加险恶了!为此,南方局必须电告项英同志:要防患于未然!”

凯丰:“这恰恰是新四军的要害问题!”

叶剑英:“更为严重的是,项英同志与**军长的关系一直处理不好,致使**同志离职。”

董必武:“恩来,**军长同意回新四军任职了吗?”

周恩来:“同意了!同时,中央还同意我的建议,近期由我陪**军长回新四军,当面解决新四军存在的问题。”

博古:“蒋介石会同意你去新四军吗?”

周恩来:“我已经通过张淮南先生向蒋介石提出申请,尚未接到批复。”

这时,警卫员小刘手持一份电文走进,交到邓颖超的手里,然后又走出去。

邓颖超看罢电文说道:“潘汉年同志从香港发来密电:在《南华日报》发表汪精卫《艳电》的林柏生等人,已经被戴笠的部下行刺,现重伤住院。”

周恩来冷然一笑:“这台戏刚刚拉开序幕!”

黄山别墅前外日

大雾笼罩,几乎对面都难见行人。

蒋介石驻足门前,缓缓移动的雾气包围着他。

宋美龄双手捧着一件黑色的斗篷走出别墅大门,轻轻地披在蒋介石的身上,操着责备的口气说道:“达令!雾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快进屋去吧。”

蒋介石:“不!我站在大雾之中在想,我们能如此安全地住在这里,真的是要感谢重庆的大雾啊!”

宋美龄感慨地:“是啊!如果重庆不是雾都,日本的飞机是一定要来轰炸的。”

蒋介石:“夫人,我触景生情,想起了中国的两句老话:雾里看花,隔靴搔痒。”

宋美龄笑了:“达令,说说看。”

蒋介石:“先说雾里看花。我站在这大雾之中,竟然由雾里看花想到了出走河内发表《艳电》的汪先生。”

宋美龄:“你可真有丰富的想象力啊!”

蒋介石:“你知道吗?汪先生原名叫汪兆铭,后来才改名叫汪精卫的。”

宋美龄:“知道!他当年为了展示自己救民于火海的革命抱负,取填海之鸟精卫为名。”

蒋介石:“当年,汪先生曾参加和康梁保皇党的论战,打得这些保皇派们托人求和;为了推翻帝制,他曾搏浪一击,闯进北京刺杀摄政王;他对中山先生的思想揣摸得十分透彻,中山先生有纲,汪先生就有目。可时至今日的汪先生呢,竟然走得这样的远啊!”

宋美龄:“你再接着说隔靴搔痒吧!”

蒋介石:“不!我要留着给张冲和戴笠讲。”他说罢转身挽着宋美龄走进别墅大门。

黄山别墅客厅内日

蒋介石坐在沙发上翻阅报纸。

张冲、戴笠相继走进客厅。

戴笠抢先说道:“校长!学生戴笠奉命赶到。”

蒋介石指着对面的沙发:“你们都先坐下吧!”

张冲、戴笠相继落座。

蒋介石:“淮南是当年所谓‘中统’的干将,戴笠是当今所谓‘军统’的当家人……”

“不!我们都是您的部下。”张冲、戴笠惶恐地说道。

蒋介石:“你们说得不差,我讲的也正确。戴笠!”

戴笠站起:“学生在!”

蒋介石:“林柏生等人在香港遭枪击之后,河内的汪先生有什么反应吗?”

戴笠:“据河内弟兄的报告,汪先生十分紧张!”

蒋介石:“紧张什么?聪明的汪先生应该知道,这是我对他搞的敲山震虎,或曰隔靴搔痒。”

戴笠:“校长!学生担心汪先生这只虎被震跑了。”

蒋介石:“淮南,汪先生会跑吗?”

张冲:“会!但现在不会。”

蒋介石:“为什么呢?”

张冲:“汪先生出走的后台老板是日本,他们在没有商量好去什么地方之前,汪先生是不会动的。”

蒋介石笑了:“言之有理!从现在起,对汪先生采取隔靴搔痒和敲山震虎的阶段结束了,立即下达武松打虎的指令。”

戴笠:“是!”

蒋介石:“记住:一、要做得机密,不露痕迹;二、打则必死,不留后患!”

戴笠:“是!”转身大步走去。

蒋介石:“淮南,周恩来和**见面后有什么动静啊?”

张冲:“**明确表示:愿回新四军继续出任军长。”

蒋介石:“周恩来厉害啊!”

张冲:“另外,周先生让我转告您:近期,他将陪同**军长去新四军一趟。”

蒋介石本能地站起:“不准!”

张冲愕然站起:“蒋先生,这又是为什么?”

蒋介石:“新四军是党国心腹之患,必予除之!时下,项英和**不和,不仅会影响新四军的发展,而且还会授我以除掉新四军的把柄。懂吗?”

张冲:“懂!”

蒋介石:“如果周恩来陪同**前往,周就会用自己的力量说服项英与**和好。这样一来,新四军就会像八路军那样迅猛发展,成为活跃在宁沪杭甬一带的力量。不要多少时间,新四军就尾大不掉了!”

机房街七十号周恩来办公室内日

周恩来坐在桌前审阅有关的文件。

董必武高兴地走进:“恩来!周怡和廖志高他们找到新的住址了。”

周恩来:“董老!不急,先坐下,慢慢说。”

董必武:“周怡同志接到任务之后,找到重庆南开中学地下党支部书记刘参化同志,说明原委,请他帮忙。刘参化同志说,他家有一个农场,也能空出一块地皮。”

周恩来:“在重庆的什么地方?”

董必武:“重庆郊外一个叫红岩嘴的地方。这里宽敞偏僻,既安全又无干扰,日本飞机也很少能到这里轰炸。”

周恩来:“这个农场的主人是谁?”

董必武:“是刘参化同志的母亲饶国模。”

周恩来:“可靠吗?”

董必武:“可靠!饶国模的哥哥叫饶国梁,是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本人思想进步,支持共产党。”

周恩来:“她的先生呢?”

董必武:“她的先生原是军阀刘湘的经济顾问,在外面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他们的婚姻名存实亡。”

周恩来沉吟片时:“请廖志高同志亲自实地查勘,将结果迅速报来。”

董必武:“是!”

周恩来:“如果有空闲的地方,我们还可以盖些房。”

董必武:“我也是这样想的!”

邓颖超走进:“恩来,张冲打来电话,今天下午他坐车来接你,说是要陪着你到郊外散散心。”

幽静的山林外日

这是一座面临长江的小山,长满各种松树。

周恩来、张冲缓步穿行在树林中,认真地交谈着。

周恩来:“蒋先生不是口口声声地高喊抗日嘛,请问江南的侵华日军在什么地方?”

张冲:“在江浙赣皖四省嘛!”

周恩来:“汪精卫出走的目的是投敌叛国!请问他未来会在什么地方组织卖国的汉奸政府?”

张冲:“大半会选在南京。”

周恩来:“再请问,汪精卫傀儡政府的势力范围又在哪些地方?”

张冲:“自然还是在江浙赣皖四省。”

周恩来:“是谁在江浙赣皖四省抗击日寇的侵略呢?”

张冲:“当然是你们领导的新四军。对此,蒋先生也是清楚的。你们可能不知情,蒋先生不止一次地指责你们,把新四军军长**给排挤走了!”

周恩来:“我当然知情!现在,我搞不清楚的是,当我准备亲陪**军长去新四军解决问题的时候,蒋先生又十分意外地不批准我前往!你说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张冲叹了口气:“咳,我也有难言之苦啊!”

周恩来:“请告诉我:为国家计,你能不能帮我成行?”

张冲:“我只能这样说,尽力而为之。你的祖籍是浙江绍兴,你东去的目的可否改为回乡祭祖呢?”

周恩来:“可以!”

张冲:“另外,蒋先生派谷正鼎携带护照去河内见汪精卫,希望他转赴欧洲休息。结果,谷正鼎碰了一鼻子灰。”

周恩来:“接下来,蒋先生就一定会上演全武行了!”

张冲:“周先生比我更了解蒋先生。”他沉吟片时,问道,“你还有什么要我办的事吗?”

周恩来:“我有一位爱看伏尔加河船夫油画的女学生在家失业,你可否把她介绍到中苏文化协会去工作呢?”

张冲:“没问题!”

蒋介石官邸内日

蒋介石驻足窗前自语:“有意思,不早不晚,他突然提出回绍兴祭祖。”

张冲站在客厅中央忙说:“周先生要我转告蒋先生:绍兴迟早会陷落日寇之手,作为周氏的后代,自应回乡拜祭先祖列宗,借以激励当代子孙抗击日军的入侵。”

宋美龄:“达令,阻止周先生回乡祭祖是没来由的。”

蒋介石:“可他回乡祭祖是个幌子啊!”

张冲:“就算是个幌子吧,传扬出去,对蒋先生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宋美龄:“对!一旦山城舆论界知道周恩来不能回乡祭祖的原因……”

蒋介石:“我正是为这件事犯愁嘛!”他在室内焦急地踱着步子,蓦地停下,以命令的口气说道:“淮南!在周恩来东去祭祖的沿路,要密切关注他的行踪,随时向我报告。”

张冲:“是!”他转身走出客厅。

恰好戴笠迎面走进:“报告校长!我把处置汪先生的计划带来了,请您审阅!”双手呈上一份计划书。

蒋介石:“你是这方面的专家,把关键的部分讲讲就可以了。”

戴笠:“行动组先遣人员由余乐醒负责,他当年曾在法国留学,会讲法语,而且熟悉情报业务,通晓爆破术和毒药制造。他已经带领几个行动人员去河内侦察,伺机行动。”

蒋介石:“像这样大的行动,一个余乐醒能行吗?”

戴笠:“不行!同时,我把军统局北平区区长陈恭树调到香港,要他赶去河内和余乐醒直接指挥这次行动。”

蒋介石:“由谁来具体负责行刺呢?”

戴笠:“一个是军统局重庆训练班的教官唐英杰,校长是知道的,唐英杰从小学习武术,有飞檐走壁的功夫。”

蒋介石:“我从来不信人能飞檐走壁!”

戴笠:“一个是跟随我多年的警卫员小王,他身强力壮,枪法很准。”

蒋介石:“你在什么地方指挥?”

戴笠:“我想在重庆坐镇指挥。”

宋美龄:“不行!一旦行刺计划败露,欧美诸国就会群起攻击委员长搞暗杀。”

蒋介石:“夫人说得对,你可以在香港指挥嘛!必要时,坐上飞机三个小时就又飞回重庆了。”

周恩来的卧室内日

周恩来、邓颖超在打点行囊。

“报告!”

周恩来:“请进来!”

罗莹和胡杏芬笑着走进。

周恩来:“贵客到了,快请坐吧!”

罗莹和胡杏芬应声坐下。

周恩来:“有什么事吗?”

罗莹:“听说你要回绍兴祭祖去了,我们两个商量了一下,赶来自己的‘家’,为我们的‘当家人’送行。”

邓颖超:“小猫,罗莹说的是真的吗?”

胡杏芬:“是!不过嘛,我还有一个特别的请求,不知该不该说。”

邓颖超:“说!我相信恩来一定会帮你办的。”

胡杏芬:“我也是浙江人,听说周公要回绍兴祭祖,我就很自然地想起了生我、养我的故乡余姚,我也真想回去看看亲人,可时下兵荒马乱的,我又病成这个样子……”她有些哽咽了。

周恩来:“不要这样,等抗战胜利了,要你大姐陪着你回余姚祭祖和看亲人。”

胡杏芬微微地摇了摇头:“怕等不到那一天了!”

邓颖超:“放宽心,你一定能等到!”

胡杏芬:“我只想请周公在祭祖上坟的时候,冲着余姚的方向,代我向祖宗祈祷,向亲人祝福。”

周恩来:“放心吧!我一定办。”

胡杏芬:“谢谢!”

周恩来:“小猫,我想和你商量一件事情,你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吗?”

胡杏芬:“想!一个人呆在家里都快闷死了。可是,陪都重庆人多事少,哪有我能干的差事呢?”

周恩来:“有!你不是喜欢苏联伏尔加河船夫的油画吗?我在中苏文化协会帮你找了个差事,明天就去上班,好吗?”

胡杏芬激动地:“好!好……”

罗莹:“杏芬,你可要把第一个月的薪水拿出来请客哟!”

胡杏芬:“行,行啊!”

罗莹:“周公!我的工作呢?”

周恩来故作神秘状地:“暂时保密!告诉我:你的那位大美术家张文何时来重庆?”

罗莹:“大约四月下旬就随演剧队来重庆了。”

周恩来:“到那时,我也差不多回来了。只要你们愿意,我设法把你们二人安排到一个单位去工作。”

罗莹惊喜地:“那可太好了!”

胡杏芬:“叫我说啊,如果条件成熟了,就再请周公和大姐帮你们主婚!”

周恩来:“那小猫就当伴娘吧!”

胡杏芬伤感地:“我也想啊!就是……”

罗莹:“有点吃醋,不想参加我们的婚礼,对吧?”

胡杏芬惨然一笑,遂又摇了摇头。

周恩来:“小猫,你写的作品我看了,真的很有才华。放手地去写吧,你一定能成为一个女作家。”

胡杏芬:“谢谢你的夸奖,我一定继续写下去。”

身着戎装的小刘走进:“周副主席!**军长和黄绍竑主席坐着汽车到了大门口。”

周恩来:“好!我这就走。”他说罢与胡杏芬、罗莹握手道别,走出卧室。

小刘提起箱子走出卧室。

邓颖超、胡杏芬、罗莹相继走出卧室。

同类推荐
  • 宁静客栈

    宁静客栈

    高尔斯华绥以小说闻名,他的散文也一样广受好评;题材丰厚,视野宏阔,叙事不拘一格。本书收入若干人物和风景素描与回忆,文论与序跋,书简。书中作品有的以含蓄的笔墨,抒情的调子,再现人物的性格面貌,勾勒出一幅幅肖像画;有的则着重渲染一种意境。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2)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弘化公主西行

    弘化公主西行

    弘化是唐朝实行和亲政策时下嫁少数民族君主的第一位公主。她在青海草原上居住生活了58年,把一生献给了吐谷浑(亦称吐浑,立国350年)。本剧以她到达吐浑初始时协助治乱安邦的事件为主,编撰故事,升发创作。故名《弘化公主西行》。公元640年,即唐贞观十四年初,按照事先的约定,吐谷浑第22代国主诺曷钵亲去长安迎娶弘化。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准备隆重迎接,只有位高权重的丞相宣王闷闷不乐,另有所想。与吐谷浑同时,吐蕃也遣使赴唐请婚,因关系不顺,初时遭唐拒绝。使者回国后挑拨说是因吐谷浑人从中离间作梗所致。
  • 以笔为枪:重读抗战诗篇

    以笔为枪:重读抗战诗篇

    70年前,抗战诗人以笔为枪,为祖国而歌。血里生长的抗战诗篇,再现了中华民族共同抗战的伟大历程。那些披着征尘的诗句,其实就是四万万中华同胞“还我山河”的呐喊,沿着诗词中国浩瀚文脉流淌而来的吟唱,都化作了力透纸背的滚烫血液。
  • 苦菜花,甘蔗芽

    苦菜花,甘蔗芽

    第一本书《乱时候,穷时候》出来以后,在北京开了个读者见面会。有个女孩想问俺啥,她叫了声奶奶就哭了,一边哭一边说,说的啥俺没听清。她这么难过,俺觉得对不起她,就说:“孩子,看俺的书不要哭,不要流泪,事都过去了。要是没有这么多苦难,俺也写不出这本书来。”俺这辈子跟弹花锤子似的,两头粗,中间细,经历的事太多了。
热门推荐
  • 墨舞纤红

    墨舞纤红

    一缕空之界的灵气飘渺在三界中汇聚幻化成人,隐居山林、闯荡江湖、大闹皇宫。调皮淘气如落尘精灵,落落大方如大家闺秀。生杀予夺,翻云覆雨夜罗刹。不论尔虞我诈的商界,亦或是水深火热的皇朝,且看她如何迎刃有余游闯于天地。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宏图霸业笑谈中,不胜人生……
  • 流云大陆之逆天修徒

    流云大陆之逆天修徒

    一个强者为尊的大陆,在这个大路上,有着各种各样历史悠久的门派。这个大陆崇尚武风,其中更是分着等级为:修徒、修士、修师、修皇、修宗、修尊、修圣以及其上的圣徒等级。而东方距离大陆中心数万米开外的,有一个名为白虎城的城市。这个城市中的东方家族是最古老的家族,讲述这个家族的恩怨情仇。
  • 青春饭,我们都爱重口味

    青春饭,我们都爱重口味

    一个美食狂人从酒桌上看出去的真人生异乡饭、茶泡饭、蛋炒饭,口口都是伤心饭。一本讲述吃饭的书,更是一本回忆青春的书。通过这本小宽编著的这本书,你可以读到具体的饭食,更能感受到吃喝背后的人情冷暖与时代变迁。吃与喝是人类生存的必须 ,几十个与吃喝相关的故事,承载了作者整个青春时代的情感世界。吃喝只是借口,人们之间情感的碰撞与交流才是饭局、酒局的真谛。读着美食记者小宽闲散的文字,从饕餮大餐到闾巷小食,你能触摸到他的内心并与之共鸣 ,因为青春是所有人心中的最宝贵的时光。
  • 接你回家

    接你回家

    他厌倦了平淡的婚姻,为了激情浪漫,走向了背叛。她离婚后寻寻觅觅,为了排遣孤寂仍与前夫同居,在遇到他之后,她义无反顾重陷爱河.一场婚外恋,纠缠不清的情感纠葛,每个人的心都在滴血,亲人,孩子......
  • 中国梦的世纪

    中国梦的世纪

    中国的今天似乎有一种让许多人困惑不解的矛盾现象:一方面是综合实力达到了新的高点,中国在全球的种种危机和困局之中虽然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但中国的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和力量还是正在凸显,这也是为人们所充分了解的事实。
  • 女王降临请接驾

    女王降临请接驾

    莫太太勾着莫先生的下巴,调戏道,“同学,我有场恋爱想和你谈一下?”莫先生摇头,“我妈妈不让我谈恋爱。”莫太太捧着莫先生的脸颊,深情开口,“那我们直接结婚好不好?”莫先生把莫太太揽入怀中,“明天上午九点,民证局门口不见不散。”“莫先生,余生请多多指教。”“莫太太,余生请多多指教。”
  • 打分手

    打分手

    在王小军的记忆里,盐工宿舍的那些大人们上夜班,手电筒是他们必不可少的装备。出发前提溜在手里,显得要多神气有多神气,吧嗒一推,开关开了,通向工区的小路,本来漆黑一团,又漫长难走,手电筒一开,顿时被雪白的光束照亮。光线从手电筒圆圆的柱头里射出来,就像拖着一道长尾巴的大扫把,顺着土路大摇大摆地扫射遍全程。盐工们上班的工区都靠近海边,远离居住地,就算是顺风骑车,也还得花费一个小时。
  • 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

    打造执行型企业文化,将执行变成一种习惯!分析执行不力的3大原因,掌握并实施执行的10大步骤,真正不折不扣地拿到成果!时代需要英雄,但更需要优秀的团队。没有人能依靠一己之力获得某项事业的成功,唯有依靠团队的力量,依靠他人的智慧,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建设一支有凝聚力的卓越团队,已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
  • 青春1968

    青春1968

    到目前为止,这是我接触的知青题材作品中史料容量、思想深度、作者评述最具历史价值的作品。翻开这部书,犹如推开一道沉重的历史之门,扑面而来的,却是豪情满怀的鲜活人生:纯真的理想,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以及柔韧亮丽的人性之花……北大荒知青们可歌可泣的真实故事,读来无不为之动容。我们可以看看来自国内外的一些评论——美国的《世界日报》在报道中说:“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有2000万城市青年奔赴农村边疆,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幕,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贾宏图最新长篇纪实文学《我们的故事》中,完全呈现。”
  • 没人看见你站在那里

    没人看见你站在那里

    灵莉感觉巨大的麻烦压在了自己身上。她眼前浮现出刘忠的脸。终于这样让刘忠说准了。她感到自己在作孽,在糟践自己,她拿了通知书,丢下一捆钱说谁也不欠谁的,然后摔门而去。灵莉没听清何主任在后面喊什么,也不想听。外面的空气十分新鲜。灵莉站下来深深地呼吸了一口,顿觉全身上下轻松了许多。这阵子她不再想什么了,生活如此,你被搅在里面,有时无法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