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看我们的婚恋观
社会学家索罗金在他的着作《爱之路与爱之力》的前言里这样说道:“人类的大脑,虽然善于感知,却极不愿意承受爱的力量。爱在人们看来是幻想,被人们冠以‘自欺欺人’、‘大脑的鸦片’、‘过于理想化’、‘不合科学’等等罪名。也许有一条理论试图证明爱有助于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为,可以影响生理、社会、道德以及头脑方面的进化,可以影响历史事件发展的趋势,而且有利于形成社会制度和文化体系,我们却总是对它不大相信。”那么,准备恋爱的你,是否相信爱能给你的生命带来积极的影响呢?
爱情就像存在银行里的一笔钱,能欣赏对方的优点,这是补充收入;能容忍对方的缺点,这是节制支出。——三毛
我的爱情像煲汤——感情要慢慢升温,不要一下子烧到100度。就像我们煲汤一样,你要用慢火去煨这个汤,到最后喝的时候就会有一种特别醇美甘甜的味道。——蒋勤勤
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表达爱的方式,也有一千种恋爱观。哪一种恋爱观更能得到你的青睐?还是你自己也不知道,或是想把它们融合。
从影视作品看我们的婚恋观
婚恋,是电影的永恒题材,甚至可以说是最大的一个题材。人类的婚恋行为从最普通最常见的到最畸形最变态的,从最纯洁最无私的到最无聊最猥琐的,几乎都在电影中有所体现。有人爱得狂热,有人爱得寂静;有人爱得皆大欢喜,有人爱得众叛亲离;有人爱得身心愉悦,有人爱得精疲力竭……婚恋中的悲喜交加在影视作品中都有相当充分的阐释。每一部爱情电影都会向我们展示一种或多种婚恋观,透过银幕,我们看到的可能就是自己的婚恋观。
1.奉献的英雄主义婚恋观。在电影《卡萨布兰卡》中,我们就遇到了这样一位“英雄”——里克。为了反法西斯大义,他放弃了自己的爱人。也许你还记得在影片结尾时,里克那炙热的眼神,里面充满了坚毅、爱和包容。也许你会被凄美的爱情氛围感染,也许你还会替他们叫屈,但最后你会明白,爱不应该是自私的,它需要奉献,需要等待,也需要包容!
2.一见钟情式的浪漫婚恋观。《泰坦尼克号》,这是历史上最惨痛、最悲壮的海难,但它却成就了一首惊世骇俗的爱情悲歌。一见钟情式的爱情故事是电影中永恒的主题,但没有多少作品能像《泰坦尼克号》那样令人震惊。露丝和杰克之间短短三天的爱情,震撼了每个人的灵魂。缘分也许来得容易,但刻骨铭心的爱情绝对是要用生命才能诠释的。
3.“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婚恋观。激情过后,剩下的永远是平淡,只有平淡才是生命永恒的轨迹。在《东京日和》里,没有激动人心的曲折情节,没有激情四溢的性感场面,只有淡淡如冬日和暖阳光的夫妻生活。对爱情感到迷茫和焦躁的你此时才会明白,原来细小的争执、琐碎的温情、波动的情绪和敏感的心灵都是爱情。爱情不一定都轰轰烈烈,平凡也是爱情的表现形式。
4.“爱只能被珍藏”的现实主义婚恋观。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慨:“成为伴侣的,永远不是最爱的那一个。”这是爱情的遗憾,也是爱情的现实。每个人都想追求完美,但现实却常常对他们说“不”,因此许多爱只能成为一生的珍藏,而人却不得不活在现实中。在《廊桥遗梦》中,年逾不惑的主妇弗朗西丝卡和风度翩翩的摄影师罗伯特·金凯相恋了,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惺惺相惜,他们是天生的一对,但在理性和感性的激战过后,弗朗西丝卡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家庭。爱就一定要厮守吗?爱情毕竟不是生命的全部,在现实中爱有时只需要被珍藏。
5.坚强执着的婚恋观。我们无权批评郝思嘉的任性、自私和霸道。因为爱情确实常常让我们产生盲目的妒忌心理。《乱世佳人》绝对称得上是一部气势磅礴的爱情史诗,在战火纷飞中,我们看到了郝思嘉对艾希礼那热烈、纯洁又执着的爱,尽管这份爱里也掺杂着虚荣和自私。可不管怎样,我们看到了一个为爱而坚强的郝思嘉,她从来不曾放弃自己对爱情的追求,即使为此她失去了许多,甚至毁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可她仍然坚强地追求着。爱怎么会不需要执着,哪怕受伤也该像郝思嘉那样不断告诉自己:“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不放弃就一定会有希望。
……
这些经典的电影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以上罗列的婚恋观,你属于哪一种呢?或许都不是,你有你自己崇尚的婚姻和爱情。
突破传统的婚恋观
创新,似乎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都有它的一席之地。在婚恋中,年轻的一代也在不断开辟能突破传统观念的道路。这些婚恋观可能另类得让长辈们无法接受,但它们却无声地占据了一个又一个年轻人的心房。
1.闪婚。一个“闪”字突出了年轻一代婚恋速度的“快”。有媒体曾这样描述这个概念:“他们几秒钟可以爱上一个人,几分钟就能谈完一场恋爱,数小时内可以决定终身大事,一周便能踏上红地毯。”这就是令年长者无法接受的快餐式爱情速配。尽管人与人之间的了解程度与相处时间的长短并不一定成正比,快餐式的婚姻也并不一定就不能给彼此带来幸福,但毕竟爱和婚姻还是需要双方深入了解的。婚姻绝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力求能建立终身相伴的关系,所以一定要慎重,决不能在婚恋中失去理性。
2.不婚。做单身贵族是许多年轻男女的向往,他们是崇尚自由的一代,婚恋对他们来说无非是最大的束缚,崇尚自由的他们又怎么可能把自己往“坟墓”里推呢?他们愿意享受爱情,但却不愿面对婚姻,他们知道婚姻中有太多不确定因素,他们也不想让它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竭。说他们自私,可能是吧。看多了分分合合,他们更害怕伤害,与其这样还不如当个孤家寡人。结不结婚,本来是个人的选择,但不得不说这种不婚族骨子里有着自卑和自私。换句话说这些害怕走进婚姻坟墓的人,其实还不知道如果没有坟墓,那就等于是死无葬身之地。
3.隐婚。隐婚在职场女性中最为常见,年龄集中在25到35岁之间。隐婚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为了获得机会。在某些传统主管看来,似乎未婚的女性更具有“潜力”,单身意味着机会更多。但不知道隐婚的人是否想过“谎言始终有被戳穿的一天”,真到那一天,可能你的一切努力还是会被人看成是不忠诚的表现。隐婚不可能成为你职场竞技的长久之计。拿出自信来,聪明的领导会明白“已婚”的人更有责任感。
4.试婚。西方有很多青年把同居看做是结婚前的试验期,而为了进一步保证婚姻的稳定性,现在有不少人又发明了一种新奇的婚恋方式——试婚。这种关系下的男女既不是“夫妻”关系,也不是“同居”关系,而是与一名固定的、忠诚的异性保持密切关系,同时又依然在各自的“家庭”内当着自由的“单身一族”。他们不需要对对方负太多责任,也不需要为家庭付出太多时间,看起来似乎很理想。但这种关系却有着不小的风险,它既是对传统一夫一妻制的考验,同时又给想要“出轨”的人找到了合理的方式。了解这个弊端后,不知道你还敢不敢试试?
5.协议结婚。其含义是指男女双方的婚姻只是彼此的一个“协议”,即双方只有夫妻之名,却无夫妻之实。这是那些想要享受单身生活的大龄青年们想出来应对家人和旁人的“婚恋”方式。如此有“权利”却无义务,听起来可真算是件美事,但事实上,这跟“隐婚”一样都会有穿帮的一天,到时候可就真成了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一件事咯!话又说回来,“协议结婚”也是“结婚”,除非你真想单身一辈子,否则它还真可能成为阻碍你获得幸福的绊脚石!
现代人的婚恋观真是越来越千奇百怪了,因此有不少学者、专家指出:是不是应该废除“一夫一妻”制,“人性”地满足现代人异样的婚恋需求?不少人对此提出了支持,但反对的声音也阵阵高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婚恋还是应该慎重考虑。
男女婚恋观之比较
美国人约翰·格雷写了一本叫做《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的两性情感书,书中对男女的不同作了诸多比较。我们知道男人和女人确实有着许多不同,不仅体现在外形、爱好、思维方式上,就连婚恋观也有着很大差异。想掌控爱情的人,就必须了解男女各自的婚恋观究竟有着多少不同。
1.女人通常会把婚姻和恋爱联系在一起,而男人则觉得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2.女人往往终生只爱一种男人,而男人的口味则时时会变。
3.恋爱中的女人喜欢谈论感情,而男人则更爱谈实在的东西。
4.女人几乎都迷恋被追求的滋味,男人则更喜欢主动征服。
5.女人为情所困时,常会不断降低底线,委曲求全。而男人会事先设定好底线,一旦触及,便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开。
6.第一次约会后,女人即使看上对方也会矜持地等待。而男人如果没来电话,一定不是因为矜持,只能说明他对她不感兴趣。
7.女人喜欢被男人宠爱,男人也喜欢伺候女人,只是他不愿当奴隶。
8.在婚恋关系中,女人总企图去改变男人,但男人只会考虑接受或分手。
9.恋爱时,女人更注重感觉,男人则更重视视觉和触觉。
10.女人得到爱情后反而不安,因为怕失去,而男人只有在得不到的时候才感到不安。
11.过早确定婚恋关系的女人会因此少好多朋友,男人却不会受这一关系的影响。
12.女人对男人不感兴趣的时候,会说服自己多找对方的优点。男人对女人不感兴趣的时候,绝对不会将就。
13.女人的情和欲往往是合二为一的,而男人大多认为这是两码事。
14.当女人找到终身伴侣的时候,就会安定下来。而男人只有找到自我,并且对未来有确定认识的时候,才会决定将一生交与一个可以接受自己的女人。
15.婚姻的束缚和旁人的眼光可以绑住一个花心的女人,但它们却无法影响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
16.在婚恋中,女人会因为感激而爱,而男人更会因为感激而烦。
以上的条款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也请你不要盲目对号入座。
一个人的婚恋观,应该还有更多可以说的。爱情就像一泓秋水,它时而湍急时而平和,时而稀少时而充盈,时而清澈时而浑浊。婚恋关系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前行,也正是在这样的矛盾中才得到升华。风轻云淡之后,当你凝望窗外的那一泓水波之时,细细品味,你将明了,这是一曲意韵悠长的生命之歌。
2.“爱”——你究竟懂多少
爱一个人就是在冰箱里为他留一只苹果,并且等他归来。
爱一个人就是在寒冷的夜里不断在他杯子里斟上满满的热茶。
爱一个人就是一本正经地催他去工作,却又忍不住躲在他身后想捣几次小小的蛋。
爱一个人就是把他的信藏在皮包里,一日拿出来看几回、哭几回、痴想几回。
爱一个人就是上一刻钟想把美丽的恋情像冬季的松鼠藏起坚果一般,将之一一放在最隐秘最安妥的树洞里,下一刻钟却又想告诉全世界这个令自己骄傲自豪的消息。
爱一个人就是在他的头衔、地位、学历、经历、善行、劣迹之外,看出真正的他不过是个或好或坏的孩子。
究竟什么是爱,你懂吗?不懂前,就别轻易对人说“我爱你”。
中华民族是个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且含蓄的民族,哪怕现在的中国年轻人已自认为十分fashion(时尚)了,但有一点还是不得不承认,几千年的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明,同时也让这个民族变得深沉、内敛。在中国很少听说哪个长辈会告诉年幼的孩子如何去谈恋爱,也很少在一个中国家庭中听到一个人向自己的亲人或爱人大胆说出“爱”。
爱究竟是什么?是一个符号,是一句话语,还是一件物品?爱是给予,是包容,是关心,是了解,是责任、是尊重……可以说,爱的内涵是无限大的。
积极的给予、关心、尊重,能深深体会的责任以及同等深度的了解是爱情必须具备的五个要素。真正的爱应该是谦恭的、勇敢的、真诚的、有纪律的,是一种源自人类内心最真诚的情感,不用做作,不用掩饰,更不用隐瞒。
爱是不断的给予
爱一个人好难,它必须建立在无私的给予的基础上。更可怕的是,这种给予不一定能得到同等的回报。
25岁的王玲是一家财务公司的会计,在同事的介绍下她认识了比自己小一岁的小薛,很快两人就确立了恋爱关系。那时小薛正在读研,为了照顾他的生活,王玲拿出自己的钱在他学校附近租了一个房,两人开始同居。在以后的两年中,王玲对小薛照顾得无微不至:洗衣做饭所有家务她都一律承担了,她每个月那点儿微薄的工资除了交房租、补贴家用外,剩下的大部分都用来为小薛添置衣物、购买书籍以及供他其他各项生活休闲开销了。尽管很累,但王玲知道自己的希望不远,他们约好了等小薛毕业找到工作后两人就结婚。
终于在两年后,小薛毕业了,并在一家外资企业找到了工作,工资待遇很不错,同事们都为王玲感到开心。王玲自然也是心花怒放,她期待着小薛哪天能跟自己说:“玲玲,我们结婚吧!”每当想到这一刻,她就觉得自己付出的辛苦是值得的。她期待这一天能早点儿到来,可是半年过去了,小薛似乎没有半点儿要结婚的念头。王玲有点儿失落了,她只能安慰自己:“他刚开始工作,事业刚刚起步,现在谈婚论嫁的确不太合适,再等等吧。等他在公司站稳脚跟再结婚,生活和事业才能更稳定。等等吧……”
转眼又过了一年,小薛因出色的工作表现被升为技术指导科组长了,而王玲也已经28岁了,家人也开始急了,眼看着闺女快30岁了,自然催促两人能尽快结婚。王玲也开始给小薛暗示了家人的意思,但他就是没有明确表态什么时候会跟王玲结婚。
终于有一天,王玲知道了小薛不愿提婚事的理由:他再次恋爱了,对方是小薛读研学校的年轻助教。伤心的王玲完全失去了理智,一个巴掌下去,小薛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我跟你在一起从来就没有爱过,你对我好,我知道……三年多了,你给我的一切让我觉得你只是我的姐姐、母亲,我跟你在一起没有恋爱的激情。对不起,我本来不想伤害你……”王玲始终不能明白,自己哪里做错了,难道付出的一切换来的就只能是“对不起”吗?
很多人也许会疑惑,你不是说爱要不断给予,不断付出吗?那这样无私的付出怎么就得不到同等的回报呢?那么付出究竟还值不值得呢?
我想要说的是,爱需要付出,但你还需要仔细考虑对方是否值得你如此付出?你的付出是不是别人所能够接受的?你的付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想象的付出,还是符合对方实际需求的付出?如果你愿意为他付出,他却觉得你的付出要让他承受莫大的责任,甚至把它看成是包袱,这一切他不能承受,你的爱也就变成了压在他身上的泰山。当你付出又得不到回报时,你痛苦;他因为你的付出感到沉重,也痛苦。这样的爱又有什么意义呢?两个人在痛苦中纠结,这能说是谁的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