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4000000002

第2章 苏东坡戒诗(1)

有戒烟者,有戒酒者,当然更有戒毒者,都因沉湎其中,深受其害,而苦于不能自拔,才有戒之一说。

然而,戒诗,则似是闻所未闻。诗是天籁,诗是灵感,诗是真情的流露和思想的升华,诗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的音乐,为什么要戒呢?岂非太荒唐突兀了么?

然而,在一部中国文学史中,独独有这样一个例外,那就是宋代的苏轼。

这位大诗人,就因为吃了他自己写的诗的苦头,他的家人,他的弟弟苏辙,他的老前辈文彦博,都奉劝他戒诗,不要再为诗惹无妄之灾了。他在《次韵答邦直子由四首》里写道:“欲吐狂言喙三尺,怕君嗔我却须吞。”在句下自注:“邦直屡以此为戒。”他的一位至交,就是擅画竹的文与可,得知他从开封到杭州来做官,送了他一首诗,其中有“北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莫吟诗。”句,也是提醒他切莫做诗了。由此可以看到苏轼的朋友们,都不愿他再为诗而身陷缧绁了。

据南宋洪迈《容斋随笔·四笔》卷一载,“先是东坡公在馆阁,颇因言语文章,规切时政,(毕)仲游忧其及祸,贻书戒之曰:‘孟轲不得已而后辩,孔子欲无言,古人所以精谋极虑,固功业而养寿命者,未尝不出乎此。君自立朝以来,祸福利害系身者未尝言,顾直惜其言尔。夫言语之累,不特出口者为言,其形于诗歌、赞以赋颂、托于碑铭、着于序记者,亦言也。今知畏于口而未畏于文,是其所是,则见是者喜,非其所非,则蒙非者怨。喜者未能济君之谋,而怨者或已败君之事矣。天下论君之文,如孙膑之用兵、扁鹊之医疾,固所指名者矣。虽无是非之言,犹有是非之疑,又况其有耶?官非谏臣,职非御史,而非人所未非,是人所未是,危身触讳以游其间,殆由抱石而救溺也。’”这是公元1070年,北宋熙宁三年间事。大概是最早向苏东坡提出来戒诗、戒文、戒言的有心人。苏轼“得书耸然,竟如其虑。”然而,这最初的劝告,对他虽有惊悚的效果,但好像他并未引以为训。到了公元1072年,北宋熙宁五年’,据刘克庄回忆,有一位叫梁师孟的苏轼的知友,“劝坡戒言语时,诗祸未有萌也。自密守徐,自徐守湖,自湖逮赴御史狱,坡聪明了不自知,子由亦未之知,而醇之独先知之,可谓见远察微之士矣。”

由此可知,一下子会有这么许多朋友、家人,一起来劝苏轼戒诗,连同戒文章,戒语言,就差戒放屁了呢?肯定事出有因的。

中国有文字狱的历史,却也早了,通常都是皇帝才起劲做这种事情。但苏东坡这次入狱,虽因文字起,倒不是皇帝要整他,而是皇帝身边的人不放过他;相反,皇帝本人,甚至皇帝的母亲还在为他大说好话的一次奇特的文字狱例。

这和莎士比亚时代的宫廷审查官,对他的剧本挑剔备至一样,甚至在被枪毙了的剧本手稿上,写上“小心自己脑袋”诸如此类警告他的话。与宋神宗相似,伊丽莎白女王和继位的詹姆士一世,却对这位剧作家倒相当宽容,优礼有加,那位来自苏格兰的瘸腿国王,还曾因‘《麦克白》的成功演出,给了他三十镑赏金。那时的英镑,可比今天值钱多了。苏轼虽然无此好运,但最后,宋神宗还是没有按照御史的意见杀他的头,而是从轻发落,把他谪放黄州,自然也是皇恩浩荡的事。如果这位皇上一时糊涂,对臣下上报的处置意见,随随便便画了个圈的话,那我们今天,就怕读不到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了。

回忆这一段多少有点类似的东西方历史事实,是饶有兴味的。应该看到,英国的这两位君主,是有相当艺术修养的,伊丽莎白女王,本人就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鉴赏力很高的女人,像《温莎的风流娘儿们》这出喜剧,某种程度上说,是她启迪莎士比亚写成的。相比之下,她手下的只会威胁杀头的宫廷审查官,就是一群饭桶了。而坚持变法的宋神宗,也是个比较有头脑的皇帝,所以,他比臣下高明,把这个案子由御史处理改由内廷更亲信的人责办,这才使莎士比亚和苏东坡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巨人。

多亏南宋的陆游,还有一位朋九万,因为当时的中央政府,各部衙门,从开封逃到临安,好多官方文档资料散落人间,他得以从内档中,整理出版了一本“乌台诗案”,使我们知道这宗迫害大师的史实。这书中收录了苏轼被捕入狱的全部文件,包括审讯记录、口供,和所谓的诗文证据。也看到那些反对他的政客,智商是如何的低。而越是智商低的人,一旦有权,整起智商比他高的人,是越发的起劲。但唯其脑细胞缺乏,才有种种低劣的发难,愚蠢的中伤,笨拙的攻讦,和没有多少水平的责词。他们兴高彩烈地抓住了他诗中的两句话:“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和其他一些叙述民众苦难的诗,以及奏章里的只言片宇,告到了宋神宗那儿去,控他一个大逆不道。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有什么罪比反对皇帝的罪还大呢?别看这些人智商极低,但在关键时刻整人,并一下子上纲到极限,又显得很有天才。“龙就是陛下您啊,蛰龙,就是恶毒攻击陛下您已经入土为安了呀……”这时,既要有慷慨激昂和满腔义愤,还要有眼泪鼻涕和满脸忠诚。所以,无限上纲和隐射法,努力往皇帝身上牵强附会过去,便是所有低能儿,用来打倒对手的有效套路。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的皇帝在文化素质上,要高于他朝。赵姓皇帝对于文化人的使用、信任、提拔、尊重,也比他朝要好得多。像范仲淹、晏殊、司马光、文彦博、欧阳修、曾巩、梅圣俞,包括王安石,和苏轼的弟弟苏辙,直到南宋末年的文天祥、谢枋得、陆秀夫等等,都做了很大的官,而且都是诗文大家。在中国当皇帝的几百人之中,曹操是算得上一位真正的帝王级作家,和他差不多等级的南唐中宗和后主,应该是懂得作家和创作规律的皇帝,但他们也不能像宋朝皇帝那样给作家这么高度的信任。神宗甚至把王安石请出来当他的当朝宰相,这在别朝别代,是绝不可能的事情。皇帝高看作家者不是没有,不过绝大多数是当个消闲解闷的玩意儿罢了,不会在政治上多么重用的。南朝的谢灵运就是一个例子,皇帝对他亲近,不过是同他谈谈诗文而已,但他却想染指权力,结果,皇上一不开心,就把他给杀了。所以,像宋朝这样起用文人,予以政治上的信任,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很罕见的文化现象,确实是值得研究的。

这位宋神宗,接英宗位后,一方面,支持新派王安石的变法,很想发奋图强一番,来扭转积弱之势。一方面,也很欣赏保守派苏轼的才华,表明了一个皇帝的文化品位,决定了他对待作家和作品的态度,以及做法。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是懂得艺术归艺术,政治归政治,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是有人打个小报告,马上就要作家好看的主子。赵顼每次读到苏轼奏章的文彩处,便对臣下赞不绝口。读到他反映民间疾苦的词章,连吃饭都不香的,可见是怎样打动他了。

他当然不能相信这个诗人会反对朝廷,用诗文来诽谤他。但是,现在控制朝政大权的那些官员,很害怕苏轼从地方回到开封的中央政府里来做事。只要他回来,就必然得到皇帝的重用,就必然要妨碍他们,使他们失去部分权力。

存在这样的危机感,必然要抱成团地置苏轼于死地了。于是,告密他反对皇帝,便是让他在眼前消失的最佳之计,这也是历来一部分文人求诸最高权力,来收拾同行的简直可以说是无师自通的绝妙手段。

所以,在皇帝的周围,一旦有一批这样的小人,而且他们又联合起来,那也是很能左右局面,甚至左右皇帝的一股可怕势力。他们“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凌厉攻势,竟使得宋神宗也无法不按照他们的意见,把苏轼抓起来押解京师审问。曾参的母亲,听到有人告诉她儿子杀人的信息,一次,不信,二次,还不信,到了第三次,她不得不信了,在纺车前坐不住了。赵顼是皇帝,但也是人,人是很容易被重复灌输的信息而改变观点的,至此,能不将信将疑嘛?

苏轼在写给这位文彦博的一封信里,说起过他家人对他写诗而受牵连的恨绝心情,读来令人心酸。“某始就逮赴狱,有一子稍长,徒步相随,其余守舍皆妇女幼稚。至宿州,御史符下,就家取书。州郡望风,遗吏发卒围船搜取,长幼几怖死。既去,妇女恚骂曰:‘是好着书,书成何所得,而怖我若此!’悉取焚之。”所以,他的家人不希望他写诗,“你可别再写诗了,拜托你了!”要他戒掉写诗的“毛病”,也是很自然的了。“要是你不写诗,哪会来抄家呢?”看起来,“抄家”一法,倒是早已有之的老古董了。其目的无非一是收集罪证,二是掠夺财富,三是打倒威风。对苏东坡这个一介书生来讲,一无油水二无威权,不过想从他的诗文里,再多找些证据,可致他于死命罢了。

同类推荐
  • 历史上最有个性的女人

    历史上最有个性的女人

    本书语言清新,资料翔实,记叙生动。虽然是人物传记,但语言极富感染力,从而将人物描写得极具立体感。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了解她们,进而感悟人生,品味文化。
  • 我的外公陆定一

    我的外公陆定一

    本书系统记述了陆定一同志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革命战争时期的奋斗历程、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华彩乐章、“文革”中遭受的种种冲击和苦难,记述了陆定一同志与唐义贞烈士的生死情恋,展现了陆定一同志虽历经磨难而依旧信念不改、信心不减、追求不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 回望云蒸霞蔚里的高峰:徐志摩解读名人(再读徐志摩)

    回望云蒸霞蔚里的高峰:徐志摩解读名人(再读徐志摩)

    《再回望云蒸霞蔚里的高峰:徐志摩解读名人(再读徐志摩)》主要收录了徐志摩所写的有关世界各国文化名人的文章。《回望云蒸霞蔚里的高峰:徐志摩解读名人(再读徐志摩)》内容涉及名人的家世、个性、经历、爱好、情爱、治学以及一与徐志摩的交往等诸多方面,向读者展示了当时中外思想文化界真诚交流的生动情景,同时也为了解徐志摩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名人群落”提供了多种视角。
  • 红尘过往

    红尘过往

    这些成为历史的人物,照亮过夜空,温暖过岁月,让世人仰望……只是,上帝总是喜欢捉弄人间的才女,在感情的道路上,不会让她们一帆风顺,如愿以偿。总是折磨得遍体鳞伤,心力交瘁,比如石评梅,比如张爱玲,比如三毛,比如萧红,比如卓文君……她们如流星一样划过历史的星空,留下那粉红色的梦!
  • 永远的罗马恋人:奥黛丽·赫本与格里高利·派克

    永远的罗马恋人:奥黛丽·赫本与格里高利·派克

    有一种超越友情的友情,叫“派克与赫本”,有一种未达爱情的爱情,叫“派克与赫本”。他们在银幕上留下了一段被后世奉为经典的爱情;他们用银幕背后的互相鼓励,换来了人们对纯真友爱的憧憬。他们在灵魂上达成了联盟,世俗的我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在淡淡忧伤中感动着。
热门推荐
  • 逆战天之上

    逆战天之上

    太古时代,天界神袛与冥界魔族爆发绝世大战,打崩了神话大陆这片浩瀚无边山河,亿万道深渊裂缝将大陆分割成无数孤岛。神魔亦陷入封印与沉睡。十万年后,新纪元开始,曾经统治天地间的众神即将归来,无敌天下的魔族欲重临人间。奇迹世界迎来战国时代。万族征战,烽火不灭,九大奇迹种族,四大传说生物争霸天下。神袛,魔族,人族,妖精,兽族,海族,巨龙,不死生灵,巨人,深渊巨魔,星空巨兽……谁能笑到最后,是高高在上,绝对理性的绝世神王?还是深渊之下,统治亿万魔兽的魔界至尊,还是……
  • 将魂奇谈

    将魂奇谈

    平凡少年,日常穿越。掌握古代圣贤的各种力量,成就不一样的精彩!
  • 有时差的初恋

    有时差的初恋

    五年可以改变一个人,但可以忘记一个人吗?五年前沈知夏爱他成痴,而他视而不见。五年后她霸气回归,势必让他后悔一辈子,让当初欺负她的人,活在脚下。可事实,却不像沈知夏想的那么简单,一步步走下去,知道的就越多。原来,你路亦阳也有害怕的时候。。。。剧场一记者“沈小姐,请问当初路先生怎么向你求婚的呢?”沈知夏叹了口气,摇摇头。记者见样,以为沈知夏不想讲“听说,当初路先生,包了整个岛屿,满岛的鲜花向你求婚”沈知夏点点头“好像是”记者“那可以,给我们讲下详情吗?”见记者朋友期待的眼神,沈知夏只是淡淡的说了“他说,如果我不答应,就把我一个人留着这个孤岛”一想到这,沈知夏就来气。。。。剧场二沈知夏悠闲的走到沈母身边坐下“妈,你再生一个吧!”“还嫌家里不够乱”沈知夏下意识的看向厨房“我哥炒菜,我弟洗碗,再来一个摆盘”沈母充满了嫌弃“明明就没有进过厨房,永远再吃”沈母满脸同情的看着在厨房忙的两个儿子(也太宠沈知夏了吧!)
  • The Red One

    The Red O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幻想乡重生之旅

    幻想乡重生之旅

    幻想之地迎来了逗比青年,当无节操的红白,威严的大小姐,腹黑的紫妈以及家里蹲的辉夜,一身匪气的妹红与逗比相遇时,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新人新作,第一次写书。时间线上可能有点混乱,不喜勿喷
  • 把你写进我的生命里

    把你写进我的生命里

    [宠文,男强女强]有人说沈安瑶缠着陆二爷不放陆楚宸说:“乖,是我缠着你不放的。”有人说沈安瑶苛待同父异母的弟弟沈一阳说:“姐姐,不用理他们。”整个h市的女人都疯狂地嫉妒着沈安瑶。
  • 大周昏君

    大周昏君

    (新书《隶唐》已发布,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去看看,欢迎大家的支持!)大周泰安元年,乞丐张凌阳一步登天,成为大周皇帝。贪女色,信谗言,宠佞臣,用阉党,对大臣轻则抄家,重则灭族,使得‘民’怨沸腾,天下非议……
  • 宋词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唐诗、宋词,各极一代文学之盛,是我国韵文发展史上光芒万丈的两座高峰。《宋词三百首》是最流行的宋词选本,流传深远,最具宋词神韵。
  • 傲娇小王妃:爷,乖乖就范

    傲娇小王妃:爷,乖乖就范

    她是智商一百七的天才少女,莫名穿越一把菜刀一把长勺闯天下。抽得了公主,灭得了对手,争得了御膳房,对,你猜的没错,女主就是这么机智就是这么叼!~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不知不觉中声名鹊起,竟然发现了一个关于身世的巨大秘密!~几年沙场征战,凯旋而归的铁血王爷,竟然发现当初那个小丫头身边竟然桃花凶猛!!风流倜傥的探花郎,生死人肉白骨绝代医仙,享誉天下的首席御厨灼伤了他的眼。铁血王爷冷冷一笑,“没关系,本王专业砍桃花20年!”
  • 修真轩辕诀

    修真轩辕诀

    烟花淡尽,潮声寒。北雁随风去,羌歌伴花残。丝声渐起,霜白发,入梦秋锦寒,一曲痴颦栏。淡观漫天雪花必凋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