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8000000014

第14章 先秦时期防治腐败的措施(2)

如有的学者所说,贪污腐败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的丑恶现象,腐败的主体是握有一定权力或负有某些职责的官吏,它不仅损害政府形象,而且危害社会肌体,进而危害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国家的稳定。因此,历代都无一例外地重视对贪污等腐败行为的防治,并力图从制定和完善立法上来加以保证。参见黄启昌《试论中国古代的反贪立法》,《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1期。扬雄《解嘲》云,“《甫刑》靡敝,秦法酷烈”。《汉书》卷八十七下《扬雄传》。“靡敝”,指败坏;“酷烈”,指残暴。其意思是:礼法兼用的《吕刑》被败坏了,秦法独行而只有残暴的一面。《吕刑》规定了官吏贪赃枉法必受惩处,并指明如果不予严惩,天下就不会有廉明的政治。《吕刑》也用刑法的方式规定了官吏在审判案件时和运用法律时要公允、依法办事,如果贪赃枉法,受人求情请托,那么其罪责与罪人同等,必须受到相应的惩罚,强调了用刑罚惩治腐败的必要性和严肃性。早在公元前九世纪我国就把反对贪赃腐败明确写入刑法,开创了运用法律反腐败的先河,这在中外反腐败史上都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三、子产“铸刑书”和李悝的《法经》与六禁

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铸刑书,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公布的成文法。“刑书”是指刑法条文,“铸刑书”是子产将刑书铸造在铁鼎上,予以公布。“刑书”的具体内容已难详考,但其中含有限制贵族特权的内容,这无疑对贵族的腐败行为有一定限制。正因为刑书有限制贵族特权的条款,而且公布成文法的方式本身不利于贵族的独行擅断和任意刑杀,不利于奴隶主的专横暴虐行为,限制了奴隶主贵族“临事制刑,不预设法”的特权,因此子产的行为招致了一些贵族的强烈反对,认为铸刑书违背了“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的原则,破坏了周代的统一法度。《左传》昭公六年载:三月,郑人铸刑书。叔向使诒子产书,曰: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侥幸以成之,弗可为矣。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之兴,皆叔世也。今吾子相郑国,作封洫,立谤政,制参辟,铸刑书,将以靖民,不亦难乎?国将亡,必多制。其此之谓乎!

子产铸刑书及其争论,在中国乃至世界法律思想史上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它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其次,它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第一次肯定了公布成文刑法的“合礼合法”;最后,它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明确肯定了法律对于限制贵族特权的重要作用,为后来法家“一断于法”的理论创造了前提。

春秋战国之交各国都在变法,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加强法治力度。在赵鞅铸刑鼎之后,战国时期魏国李悝集各诸侯国立法之大成,编制《法经》。《晋书·刑法志》载:

是时承用秦汉旧律,其文起自魏文侯师李悝。悝撰次诸国法,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盗贼须劾捕,故著《网》、《捕》二篇。其轻狡、越城、博戏、假借不廉、淫侈、逾制以为《杂律》一篇,又以《具律》具其加减。是故所著六篇而已,然皆罪名之制也。商君受之以相秦。

《法经》原本已佚,但据《唐律疏义》可知,《法经》共有六篇:《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其中《盗法》、《贼法》是关于惩罚危害国家安全、危害他人及侵犯财产的法律规定。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所以将此两篇列为法典之首。《法经》所确定的以罪统刑、以总则统分则的体系,对中国古代刑法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参见武树臣《从“以刑统例”到“以罪统刑”——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变革》,《文史知识》1991年第2期。李悝在《法经》中创设的刑法原则,如“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等,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刑事立法乃至刑法学的基本原则。《法经》中有“六禁”的规定,其中的“嬉禁”是关于禁赌的,“博戏罚金三布”;“太子博戏则笞;不止,则特笞;不止,则更立”。“金禁”是关于受贿的规定,《法经》规定“丞相受金,左右伏诛;犀首以下受金则诛”。《法经》对官吏“假借不廉”的行为也作了具体惩罚规定。另外还有“淫侈逾制”的规定,主要针对生活腐化,如果消费超过了与自己身份相当的水平,就要受到制裁。

第二节反贪防腐监察制度的萌芽

除了以法制形式反腐败外,先秦时期还产生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反腐败监察制度萌芽。监察形式多样,颇有成效,其中包括纳言与大监,史官监察,行政官、执法官兼领监察,行县制度,御使监察,言谏监督,举报制度等。

《尚书·舜典》记载:“帝曰:‘龙,朕堲(通“疾”)谗说殄行,震惊朕师。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这里所说的“纳言”,就是采纳民众讽说的机构。纳言官是辅助首领施政的一种立法监督,有助于首领纠正自己言论错谬或排除他人谗言。黄帝时,“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左右大监,就是黄帝派出的监察官,对属国行使监察权,这一制度成为后世设立监察御史的渊源所在。

先秦时期,完整的监察制度尚未形成,只出现为数甚少的监察职官,而且他们都是一身二任,并非专事监察。兼职监察官分为两类,其中一部分是史官兼领监察,另一部分是行政、执法官兼领监察。所谓史官就是记事、记言之官,传说黄帝时就有史官,舜置“纳言”。这一做法为后世所承袭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夏代,史官分左右,左史记事,右史记言。周代史官有左史、右史之分。左史记事,右史记言(见《礼记·玉藻》)。一曰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见《汉书·艺文志》)。参阅贾俊侠、赵静《左史、右史之名考辨》,《唐都学刊》2006年第3期。商代时史官已包括巫、史、作册等数职。至周代,史官员额显著增多,按周代制度,有大史、小史、左史、右史等职位,构成了完整的史官系列。参见《周礼·春官》。

夏商周时期,人们十分信奉天(上帝)。殷人认为天至高无上,无论是自然界的日月星辰、春夏秋冬、草木荣枯还是人世间的君尊臣卑、生死夭寿、吉凶祸福、征战攻伐,无一不是由这个拥有绝对权威的至上神所主宰,因而“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礼记·表记》。。到了西周,虽然出现了“惟命不于常”的观念,但对天的意志还是绝对服从的,因而西周统治者为了谨遵天命,袭用殷人凡事用卜,还注意体察民情以观天命,认为从民情可以窥见上帝对君主的厌弃和诚心。参见《尚书·康诰》。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当时的政治家们设计出一套监督君王行政的制度,其中之一就是由史官把君王的言行,不分善恶地随时记载,并要在朝廷上公开出来,接受大臣们的裁制,最后还要把这些随笔记录的材料作为历史档案加以保存以昭示后人。李纯蛟先生认为这种做法在西周还可能与实行给谥制度有关。因为给谥要根据死者生前的行事。秦始皇即位后,明令废除给谥制度,其理由是“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参阅李纯蛟《直书的嬗变》,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编《历史文献研究》第7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通过史官直书对君、臣的言行实施监督,这种体制的基本内容是:史官通过直书“书法”,要做到君举必书,善恶必书,对君臣实行纵向监督,使其不敢为非。

关于这种直书制度,先秦两汉文献里有不少记载。《汉书·艺文志》云:

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

《礼记·玉藻》说:“(天子)玄端而居。动辄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左传》襄公十四年记师旷论政,他认为:为了防止君王“一人肆于民上,以从(纵)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就必须有“补察其政”的措施,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史献书”。《大戴礼记·保傅》说得更为具体:“三代之礼,天子……失度,则史书之,工诵之,三公进而读之,宰夫减其膳,是天子不得为非也。”史官不仅通过直书对君王监督,还通过直书对王室成员进行监督。例如《诗经·静女》毛传说“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史不记过,其罪杀之”亦见于《后汉书》卷十《皇后纪》序。,《大戴礼记·保傅》说“及太子既冠,成人,免于保傅之严,则有司过之史,……太子有过,史必书之”。《韩诗外传》卷五上说史官要“据法守职,不敢为非”。这种制度到西周时期,不仅在周王室,而且在各诸侯国都开始普遍实行。甚至有的卿大夫私家如晋大夫赵鞅也有直书司过之史。[汉]刘向《新序·杂事一》,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战国时期齐国公子田文也有司过的史官。[唐]刘知几《史通·史官建置》,商务印书馆“学生国学丛书”本。《韩诗外传》卷七云:“赵简子有臣曰周舍,立于门下三日三夜。简子使问之,曰:‘子欲见寡人何事?’周舍对曰:‘愿为谔谔之臣,墨笔操牍,从君之过,而日有记也,月有成也,岁有效也。’”卫国也做到了“史不失书,矇不失诵,以训御之”《国语·楚语上》。。

春秋时期直书除了记功书过之外,还被赋予了更多的礼法意义,演变为一种“书法”,即一种道义和道德评判。西周末年,王室衰微,政出私家。春秋时期,礼乐崩坏。作为双向监督的直书制度和秉笔直书的史官“书法”,也同周礼一样,受到动摇和挑战。

《国语·楚语上》记载,楚国左史倚相求见申公子亹,但同样作为楚国史官的子亹以年老为名拒而不见,于是左史倚相援引卫武公年届九十五时依旧要求“史不失书”的故事,说明作为史官不要自视老耄,应尽史官之责,当谏则谏,为国事分忧。子亹幡然惊悟,惧曰“老之过也”,接受倚相的批评。又如:公元前659年八月鲁闵公死,因庆父为乱,直到九月僖公才返回鲁国即位。对此,《春秋》只书“元年春,王正月”。《左传》僖公元年解释之所以不书鲁僖公即位,“讳之也。讳国恶,礼也”。由此可见,过去那种善恶必书约束王权的直书制度,在鲁国也被抛弃了。

据学者们研究认为,行政官、执法官兼领监察的制度大约开始于周代。参见郝永富《先秦时期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略论》,《安徽史学》1999年第4期。周代开始设置“小宰”、“监”等职官。据记载,“小宰”掌握宫廷内执法纠禁的权力,集司法、监察于一身,或说是以司法官代行监察权。这一职务大概就是后来御史中丞的前身。至于“监”这一职务则属于地方性的行政、监察、军事长官,周武王灭商后非常担心其余部造反,便把自己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分别派到靠近原商旧都的东、西、北三块领地上,以监视武庚,史称“三监”。后来周公摄政时也曾派其兄弟监督殷地。“监”这一职务可能就是后来监郡御史的雏形。但监在周代并不是专职监察官,而是以地方行政官和军事镇守代行地方监察权。一般情况下,天子采取三种方式对大臣实施监督。参见李小树《秦汉魏晋南北朝监察史纲》第一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一,派遣使臣。商代甲骨文中有“东吏来”、“乃令西吏”等记载。据陈梦家先生考证,东吏、西吏当指派至于东或西的使者。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中华书局,1988年,第520页。第二,以亲信诸侯国监察相邻的非亲信诸侯国。《史记·殷本纪》记载:“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强,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周本纪》也载:“崇侯虎谮西伯于殷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第三,天子巡行。三代君王常常带着随从人员省视诸侯国了解情况,其主要目的是进行监察。

战国时期各国在对地方官吏实行年终考绩的同时,还有一套自上而下的视察和监察地方行政的制度。国王、相国、郡守都必须经常到所属的县巡视和考察,叫作“行县”。例如赵武灵王“行县”,经过番吾(今河北磁县北),闻得周绍为“父之孝子、君之忠臣”,于是问之以璧、赠送酒食而要求会见,周绍托病辞谢。后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赐给他胡服而任命为教导王子的“傅”。《战国策·赵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又如范雎由王稽藏在车中带进秦国,到湖关(今河南灵宝西北),遇见秦相魏冉“东行县邑”。《史记》卷七十九《范雎列传》。又如吴起为楚国宛(即南阳,今河南南阳)的郡守,“行县”到息(今河南息县),请教著名学者屈宜臼。隔了一年,吴起升任令尹,又行县到息,访问屈宜臼。《说苑·指武》。国王、相国和郡守到所属的县巡视和考察,访问著名人物,具有考核地方行政和了解民情的作用。

学者们注意到,除了在制度设计上加强对官吏的监察之外,春秋战国时期监察方式的变化还表现为监察独立性的增强。监察与行政有进一步分化趋向,开始出现带有专职监察职能的监察官吏,这些有专职监察职能的官吏有御史和谏官两种,其中御史监察朝政和百官,谏官则专司谏诤。御史原为史官,负责保管一国的文书档案及重要文件资料,后由于其掌记事、纠察之职,逐渐成为君主的耳目。春秋战国时期,御史的监察职能便随着政治发展的需要而逐渐凸显独立出来,参见史永丽、吕文龙《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起源刍议》,《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10期。虽然行政与监察尚未完全分离,但这一趋向值得我们充分注意。

御史可溯源于西周,称小宰、宰夫或御史,分属天官冢宰和春官宗伯之下。据《周礼·春官》记载,“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以赞冢宰。凡治者受法令焉。掌赞书。凡数从政者”。《周礼·天官》也记载:“小宰之职,掌建邦之宫刑,以治王宫之政令,凡宫之纠禁”,“宰夫之职,掌治朝之法,以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群吏之位,掌其禁令。叙群吏之治”。御史作为官名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有记载罗振玉《殷墟书契续编》5·18·8号甲骨文上有“朕御史”。董作宾《殷墟文字乙编》6360号甲骨上刻有“方祸象取乎御史”。,有御史、朕御史、我御史、美御史和北御史等关于御史职能,陈梦家却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商代御史与史、卿史等皆主祭祀之事,不掌监察。。

春秋战国之际,各国都有御史,但实际上只是相当于国君的机要秘书,“盖掌赞书而授法令”《通典》卷二十四《职官典》。。魏、韩等国在县令之下设有由国王派遣委任的御史。例如韩国安邑的御史去世,有人请求继任,向国王请示,国王说:应该按制度递补。《战国策·韩策》。吕祖谦《大事记》据此认为这是国君派遣御史监掌郡县,就是秦汉设“监御史”掌监郡的起源。参见杨宽《战国秦汉的监察和视察地方制度》,《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2期。

战国以后,御史开始司职监察。《史记·滑稽列传》载:“(齐)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淳于髡所以恐惧,是因为监察官在后,怕酒后失礼而被纠。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谏官制度。谏官制度也可称为给谏制度。根据史料记载,谏官制度起源也很早,《周礼·地官·保氏》记载:“保氏掌谏王恶。”保氏就是西周时期的谏官,这证明先秦时期,我国已有了谏官。

同类推荐
  • 中苏外交档案解密

    中苏外交档案解密

    纪录片《中苏外交档案解密》在上海电视台播出后,受到观众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中苏关系对中国当代历史的影响非常重要,本书的出版,迎合了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并被多家媒体关注。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华等专家也为此书写了推荐。”
  • 机关干部实用词条读本

    机关干部实用词条读本

    每年开展的市直机关干部读书活动即将开始。过去的岁月里,机关干部集中学习了党建理论、社会管理、经济工作与理论创新等方面的知识,大家读书、思考、笔耕结合,形成了爱读书、多读书、勤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氛围,学有所获、学有所长。文以载道、书如智友,今年大家要学些什么?这确实给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的同志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 两岸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的互动路径

    两岸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的互动路径

    本书系全国台湾研究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共收录47位知名台湾研究专家的49篇文章,内容涉及两岸政治关系和平发展的理论创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阶段之谈判模式创新、两岸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的互动路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民族认同、两岸法制的构建、两岸共同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等多方面热点问题,为当年度台湾研究重要成果的荟萃之举。
  • 千年海盗

    千年海盗

    为何海盗阴魂再袭亚丁湾?《千年海盗》全面解析海盗的历史与今天,为读者彻底揭秘海盗,讲述海盗卷土重来背后的故事。史上五大海盗时期,史上七大臭名昭著的海盗岛,东海枭雄:中国历史上的海盗代表,郑和下西洋:剿灭世界最大海盗集团。
  • 中国向何处去

    中国向何处去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我们向哪里去?所走的道路选对了,我们就可以避免发展中的陷阱;走错了,我们就可能跌人社会政治动荡、经济低速发展、人民长期不富裕、国家竞争力不强并下降等发展的“中国陷阱”之中。
热门推荐
  • 西池集

    西池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七年

    七年

    她、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美景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她叫沈思思,一个集美貌与智慧于一体的女生。从小生活在景阳市的她,高中时期去洛水高中念书,辗转反侧的徘徊中邂逅了瑰姿艳逸的童乐,认识人生众多知己蓝颜。然后举案齐眉,待嫁新装。她认为他是她这辈子永远无法度过的劫。只是时光苍苍,风过添伤,曲终人散那一刻,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上山描碑

    上山描碑

    鬼来了,鬼来了。鬼带着鬼火来了,小孩要乖乖的,不听话的小孩要被吃掉。鬼来了,鬼来了。鬼带着鬼火来了,恋人要相爱哦,否则会被吃掉。鬼来了……
  • 蝶葬

    蝶葬

    为何高崎舞会从一个善良智慧的天才女子变成荼毒人类的恶魔?为何深爱着林京道的曼莎会把自己的亡魂寄居在高崎舞的冥所——那个通往长平坊尽头古宅院的八音盒里究竟隐藏着什么?
  • 乱魔传

    乱魔传

    “贼道!!放开那个女鬼!!”修仙问道,他资质不好,无法完成父亲的夙愿。驱鬼抓魂,他一向在行,请看来自驱鬼世家的主人公纵横人界,成就大道的故事。
  • 仗剑天涯

    仗剑天涯

    少年无华,与父相依为命,不曾对生母有任何印象,在目睹父亲惨死之后,踏上探寻生母的身世之谜,没有想到的是,等待他的是一环又一环惊天谜局。在一步步揭开谜底的过程中,发出最强音,不做棋子,要做下棋人。经历了生与死,爱与恨,世间苦,人情溥!道出正非正,邪非邪,人心善恶一念间,真亦假,假亦真,几人欢笑几人怨。
  • 情如白初:他的心里住着你

    情如白初:他的心里住着你

    (撩人男神vs学妹编剧)七年等候一人橙小姐和久先生的浪漫爱情,等你翻阅!他想牵着你的手,也想也把这余生的温柔交在你手里。文案一:久迟白:“我觉得,我们可以早点结婚。”他慵懒的目光,温柔中总带着带她的爱,不自觉的撩拨她少女的心。橙初:“原因?”橙小姐忙碌工作,无暇顾及久首席。久迟白:“因为,这样你忘记回家了,我还可以和宝宝在家里等你。”……高中是她追着他跑,连高考前的情书都不敢送,现在守得云开见月明,久先生就像是宝贝似的护着橙小姐。文案二:“你说,我要是生个女儿,她天天粘着你,你是不是就不理我了啊?”橙小姐担心道。他轻轻揽着她的肩,温柔一语,“不会,你才是我的公主。”久先生会一直喜欢橙小姐。
  • 回到相识的最初

    回到相识的最初

    广播:“沐少爷的女朋友安歌小姐,沐少爷现在正在广播室等您,请您速来。”“沐剑晨,你到底要干什么?!”“逛街。”“你到底要干嘛!”“……当我女朋友。”
  • 战天神皇

    战天神皇

    废材少年坠崖却意外拜神秘高人为师,冲破百世封印解开七行绝脉,得无上功法武神录传承,闯魔域进五行,远古遗址大显神威!一剑夺妻威震天下,九针封神怒发冲冠,白衣黑发血洗乾坤,百世轮回灵魂觉醒,历经磨难战皇重生,笑傲江湖任我独行!灭神山,诛地狱,斩魂殿,左踩缥缈幻府,右踢九霄仙宫,臀压凌霄宝殿,灭神诛魔百战大陆,上天入地唯我独尊!
  • 乱世成圣

    乱世成圣

    本是地球一青年,转生到一个陌生的世界。凭着一股执念不断前行,挡我路者,杀!与我为敌者,杀!伤我身边之人者,杀!纵使前路坎坷,亦要踏着累累白骨登临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