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8000000009

第9章 总论 中国古代廉政与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发展道路(9)

其三,勤于能。仅有勤政精神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勤政的能力。如秦汉对基层小吏有“文无害”《史记》卷五十三《萧相国世家》。的要求,意即对各种律令、政事、条品、文牍、故事皆通晓无滞,这实际就是一种从政的能力。出土的汉代简牍中常见“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参见朱红林《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集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的字句,也是汉吏必须具备一定文化水准能力的标志。唐开元宰相姚崇在蝗虫灾害发生时,不仅严斥蝗虫是神虫不可灭杀的谣言,而且提出了灭蝗的具体办法,避免了一场大灾。参见《新唐书》卷一百二十四《姚崇传》。柳宗元在柳州为刺史,废除“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唐]韩愈著,[宋]王谠注、[宋]王俦补注《新刊经进详注昌黎先生文集》卷三十二《柳子厚墓志铭》,上海古籍出版社“续修四库全书”本)。

的残酷风俗,禁止江湖巫医骗钱害人;兴办学堂、推广医学、开垦荒地、植树造林,事必躬亲,深得柳州人民爱戴,死后当地人民为他立了庙宇,岁时祭祀,奉若神明。元人编纂的《吏学指南》一书中,将“尚能”与“尚勤”并重参见[元]徐元瑞撰,杨讷点校《吏学指南》,见《吏学指南(外三种)》。,作为历代吏治的经验,无疑是一个卓识。

从多方面加强官吏的教育而不仅仅是强调个人的廉洁,是中国古代廉政教育的特色之一。这不仅使官吏具备了廉政的素质,也具备了廉政的能力。

(四)“廉吏,民之表也”——弘扬正气、揭露腐败

孟子说:“闻伯夷之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汉书》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传》序。汉文帝说:“廉吏,民之表也。”《汉书》卷四《文帝纪》。这都意指榜样的作用十分重要。中国古代廉政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注重树立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既注重发挥楷模、榜样的力量,也注重揭示阴暗面,将贪官污吏公之于众、书之于史,以警示后人。我们试从如下几个方面略予论述:

1.帝王以身作则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孟子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孟子·离娄上》。《盐铁论·疾贪》载曰:“夫上之化下,若风之靡草,无不从教。”这都是说君主、“上”的表率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大凡君主注重节俭、勤政重民,社会就能相对安定,出现经济繁荣、天下大治的局面;如果君主挥霍无度、骄奢淫逸、贪利残暴,就会导致天下大乱。历史上很多有为的君主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因而对自己的言行时刻注意,以身作则,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汉初文、景二帝,厉行节约,轻徭薄赋,使中国统一的封建国家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繁荣昌盛的景象,史称“文景之治”。参见卜宪群《创业与守成——论西汉“文景之治”》,载《光明日报》2000年7月21日。东汉光武帝刘秀“长于民间,颇达情伪,见稼穑艰难,百姓病害,至天下已定,务用安静,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身衣大练,色无重彩,耳不听郑卫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宫房无私爱,左右无偏恩”《后汉书》卷七十六《循吏列传》序。,这对东汉初年廉洁风气的形成有极大的作用。三国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他去世前遗嘱:“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由于曹操在用人上“尚节俭”,并且自己作出表率,“至令士大夫故污辱其衣,藏其舆服;朝府大吏,或自挈壶餐以入官寺”。《三国志》卷二十三《魏书·和洽传》。这种做法虽有“矫情”之嫌,但对于纠正汉末官场奢侈浮华之风是有益处的。东晋元帝“性简俭冲素”,他不仅不许在宫殿里“广室施绛帐”,而且拜贵人时“有司请市雀钗,帝以烦费不许。所幸郑夫人衣无文采。从母弟王廙为母立屋过制,流涕止之”。《晋书》卷六《元帝纪》。元帝以身作则的节俭行为在社会动荡的东晋初期显得尤为珍贵。隋文帝杨坚“务存节俭,令行禁止,上下化之。开皇、仁寿之间,丈夫不衣绫绮,而无金玉之饰,常服率多布帛,装带不过以铜铁骨角而已”《隋书》卷二《高祖纪》。。宋太祖赵匡胤生性简朴,“躬履俭约,常衣浣濯之衣,乘舆服用皆尚质素,寝殿设青布缘苇帘,宫闱帟幕无文采之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乾德四年。。朱元璋在总结前代覆亡的教训时对臣下说:“既富,岂可骄乎?既贵,岂可侈乎?人有骄侈之心,虽富贵岂能保乎?处富贵者,正当抑奢侈,弘俭约,戒嗜欲,以压众心,犹恐不足以慰民望,况穷天下之技巧,以为一己之奉乎?其致亡也宜矣。然此亦足以示戒,覆车之鉴,不可蹈也。”《明实录》附录《明太祖宝训》卷四《戒奢侈》,上海古籍书店影印本,1983年。封建帝王的“节俭”当然是有限的,但是能够认识到这个问题,并能够以身作则,对于当时政坛上廉洁风气的形成无疑是有益的。

2.弘扬正气,表彰廉吏历代政治家、思想家都深刻认识到,官吏自身的廉正是社会得以治理的关键。治民必先治官,治小官必先治高官。孔子曾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董仲舒说:“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唐太宗也认识到:“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贞观政要·君道》。朱元璋更是经常劝诫属下治人必先自治,正己以率下。参见《明太祖实录》,上海古籍书店影印本,1983年。《盐铁论·疾贪》说:“今大川江河饮巨海,巨海受之,而欲溪谷之让流潦,百官之廉,不可得也。夫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故贪鄙在率不在下,教训在政不在民也。”“百姓不治,有司之罪也。”《盐铁论·刺权》说:“一人失职,一官不治,皆公卿之累也。”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五代上》中说:“严下吏之贪,而不问上官,法益峻,贪益甚,政益乱”[清]王夫之《读通鉴论》,中华书局点校本,1975年。。这些政治家、思想家都明确地提出廉政的形成在官吏而不在百姓,在高官而不在小官。

基于这种认识,历代封建统治者非常注意褒扬“廉吏”、“循吏”,树立他们的形象,以期达到表率的作用。西汉九江人召信臣历任南阳太守、河南太守,所在“好为民兴利”,“务出于俭约”,“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汉书》卷八十九《循吏列传》。蜀郡守文翁在郡兴办学校,开风气之先。汉哀帝元始四年(4年),“诏书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蜀郡以文翁,九江以召父应诏书。岁时郡二千石率官属行礼,奉祀信臣冢,而南阳亦为立祠”《汉书》卷八十九《循吏列传》。。 “应诏书”是指蜀、九江二郡认为文翁、召信臣二人的政绩符合中央的精神,上报中央政府,希望得到表彰。而汉代统治阶级以国家形式褒扬“有益于民”的官吏,其目的是扶正祛邪,树立官吏勤政为民的形象。西魏苏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他为西魏文帝宇文泰制定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六条诏书”,由于积劳成疾,四十九岁即病逝于任上。下葬时,文帝“又遣使祭以太牢……自为其文”。《北史》卷六十三《苏绰传》。当然,对廉吏、循吏除了采取国家祭祀的方法外,更多的则是采取增秩、升迁以及赐予死后哀荣等方式予以表彰。《汉书·京房传》载:“(焦延寿)察举补小黄令,以候司先知奸邪,盗贼不得发。爱养吏民,化行县中。举最当迁。三老官属上书愿留赣,有诏许增秩留。”《汉书·霍光传》载:“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汉书·循吏传》序曰:“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励,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汉代循吏朱邑“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从一个乡小吏升迁至九卿之一的大司农。他死后“家无余财”,皇帝不仅下诏表彰他一生“廉洁守节”,而且“赐邑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祭祀”。《汉书》卷八十九《循吏列传》。蜀国丞相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后追赠“武乡侯印绶”,谥为“忠武侯”。《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康熙说,凡地方官者,能持己为正,不为非法之事,即称良吏,“国家得此等人,实为祥瑞。宜加优异,以厉清操”《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七《陈瑸传》。。

的确,中国古代对廉吏的理解范畴十分广泛,只要他们勤勤恳恳地为官一方,无论官职大小,有为的君主都会竭力奖励,昭示世人。其根本宗旨虽是为剥削阶级服务,但对于特定时期廉洁从政风气的形成也有很大推动作用。我们注意到,无论被统治阶级尊为“正史”的二十四史还是其他杂史、野史等,凡涉及人物,都特别注意他的节操,即便细微,往往也载之于史册。自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开《循吏列传》后,中国传统的所谓“正史”,即二十四史中大都有《循吏传》、《良吏传》等。宋代费枢还撰有《廉吏传》,专门收集廉吏事迹。而早在《周礼》中,就对“廉吏”的概念有着较为清楚的描述。统治阶级之所以如此重视对“廉吏”的分析与宣扬,其目的显然在于要为各级官吏树立学习的楷模。这对于廉洁为政光荣、贪污腐败可耻的风尚形成十分重要。正是中华文化这种悠久的传统道德教育以及历代统治者的大力宣扬,使为政者受到多方面的熏陶,为他们廉洁从政奠定了必要的道德思想基础。

3.揭示丑恶,警示后人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对贪污腐败、行政不作为的危害性就有较深刻的认识,如《诗经》中就把贪官污吏视为“硕鼠”。晏子则把他们比喻为“社鼠”、“猛狗”。《晏子春秋·内篇问上》云:“夫国亦有社鼠,人主左右是也。……夫国亦有猛狗,用事者是也。……左右为社鼠,用事者为猛狗,主安得无壅,国安得无患乎?”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五代上》中说:“贪益甚,政益乱,民益死,国乃以亡。”清圣祖康熙也说:“治天下以惩贪奖廉为要。”《清圣祖实录》卷一百八十三。将贪赃枉法视为国之大害,是古代政治家、思想家的共识。因此,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中还有另一个重要方面,即充分揭示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予以严惩,以警示后人。如《后汉书·梁统传》记载了贪官梁冀的种种不法行为,他死后,有司“收冀财货,县官斥卖,合三十余万万,以充王府,用减天下租税之半。散其苑囿,以业穷民”。史称明太祖亲定《大诰》,严惩腐败,《大明律》中更将《吏律》放在首位。洪武三十年律规定:有禄人枉法,“八十贯,绞”,不枉法,“一百二十贯,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无禄人枉法,“一百二十贯,绞”,不枉法,“一百二十贯之上,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怀效锋点校《大明律》,法律出版社,1999年。更有甚者,“凡守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府、州、县卫之左特立一庙,以祀土地,为剥皮之场,名曰皮场庙。官府公座旁,各悬一剥皮实草之袋,使之触目警心”《廿二史札记》卷三十三《重惩贪吏》引《草木子》。。明太祖用刑残酷,对官吏贪赃施以重刑。除一般刑罚外,还有捶楚、别足、挑筋、凌迟、族诛、抽肠、剥皮等酷刑。这样做的目的是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中国历史上经常有所谓大赦制度和赎罪制度,但是往往不赦、不赎贪官及其后人,其目的显然是让人们记住前车之鉴,要让贪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汉书·贡禹传》说孝文帝时“贵廉洁,贱贪污,贾人、赘婿及吏坐赃者皆禁锢不得为吏,赏善罚恶,不阿亲戚,罪白者伏其诛,疑者以与民,亡赎罪之法,故令行禁止,海内大化”。东汉本初元年(146年)下诏说:“臧吏子孙,不得察举。”《后汉书》卷七《桓帝纪》。唐朝是历史上大赦较为频繁的朝代之一,但诏中大都强调不赦贪官污吏。元成宗曾下诏:“今后因事受财,依例断罪外,犯枉法赃者,即不叙用。”《元典章·刑部》卷八《犯赃再犯通论》,山西古籍出版社点校本,2004年。为贪一时,殃及数世,这对于现任官吏无疑有着巨大的警示意义。

(五)“观风俗,知得失”——民歌民谣的监督与教育作用

在中国古代的廉政教育中,民歌民谣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民歌民谣推动着廉政教育,也推动着廉政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特别是对特定地区、特定人物的廉政与否能够起到很大的鼓励和督察作用。古代民歌民谣属于民间舆论的一部分。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许多诗篇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声、民意、民心,具有匡正时俗的功能。《汉书·艺文志》说:“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礼乐志》说:“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隋书·经籍志》说:“古者……孟春,循木铎以求歌谣,巡省观人诗,以知风俗。过则正之,失则改之,道听途说,靡不毕记。”这些都是指“诗”有督察的作用。民谣,也是一种舆论形式。民谣以口头相传的形式出现,但在貌似谐谑调侃、讽刺嘲弄的流传形式中,却表达出深刻的社会政治内容,“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汉书》卷三十《艺文志》)。《文心雕龙·谐隐》指出,民谣“意在微讽”,但却“有足观者”,并且有“抑止昏暴”的作用。

同类推荐
  • 新型城镇化·模式分析与实践路径

    新型城镇化·模式分析与实践路径

    遵循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逻辑,回顾和总结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历程和经验。从国家战略的区域特色城镇化的视角,遴选了京津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城镇化的策略及模式,重点将所在地区城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色逐一细致地讲解。另外,还例举了云南省实现特色城镇化作为落脚点,统筹格局,揭示出新型城镇化战略中区域协调发展与西部地区城镇化的内在规律,进而从实践维度开辟了多元形式的城镇化路径及发展前景,为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提供创新性实践支撑。
  • 冷战后台湾地区与东盟各国关系研究

    冷战后台湾地区与东盟各国关系研究

    书主要讲述了冷战结束后台湾与东盟各国的关系发展演变,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最终统一过程中,就如何提升台湾问题和平解决的机会系数、推动两岸的和平统一与中国的和平崛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书认为大陆应在一个中国的框架下协助台湾参与包括东盟在内的区域经济整合,为开创两岸合作的新局面而共同努力。
  •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本书用大开大合的笔法将复杂多变的世界全景呈现出来,并从政治经济和地缘政治的角度对以上这段历史加以回顾和剖析,将其中所隐含的背后规律一一展现,使读者能够了解当今世界格局形成的由来以及未来的走向。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为未来的中国找出一些启示。正如江晓原先生所说:“理解今日的世界格局,是为了开创明日属于中国的新格局。”
  • 各级领导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培训手册

    各级领导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培训手册

    本书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了突发事件的性质、特征、类别、应对方法、应急预案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别对我国的“一案三制”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这一核心框架给予了更多的思考和阐述,并借助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演练,其中既有实战经验和教训的科学归纳与总结,也有经典理论、原则、方法和技巧的深入剖析与指导。
热门推荐
  • 佛说解夏经

    佛说解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召神者

    召神者

    有一片大陆,名为萨梅恩;有一种职业,名为召唤师;有一种恐怖,名为遗迹;有一种贪婪,名为《圣经》;有一次灭世之灾,名为罪孽黄昏……有一个人,能够颠覆上述的一切,他就是召神者!
  • 中国古代的医学教育

    中国古代的医学教育

    三代以前,即传说中的三皇时代是巫医一体,而又以巫为主,是巫兼任医,而不是医兼任巫。西周以后医学逐渐从巫医中独立出来,可是独立的医学教育没有出现,医学人才大多来自于民间,但对于医疗相关事务的管理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制度。总体上,中国古代医学教育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身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一个有规矩、有规律、有规范的完整体系。 王燕编著的《中国古代的医学教育》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教育。
  • 很大风等

    很大风等

    阿进的鼻子上蚂蚁卵一样的汗珠。阿进刚接到客户的电话,他们要飞过来签合同,阿进很着急,想在最短的时间里制造出一间他“自己的设计公司”。阿进打电话说:像样儿的写字楼,有没有?房屋中介回答他:写字楼、住宅都有,要多大面积?阿进说:我用两天,急用,最好明天。
  • 佛说圣六字大明王陀罗尼经

    佛说圣六字大明王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

    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做一个情场稳职场顺气场赢的智慧女人

    做一个情场稳职场顺气场赢的智慧女人

    人生真的没有完美,也从来没有那种“不需要努力就能幸福快乐”的时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日渐成熟,我感到自己正逐渐接近心中那个最理想的境界。在这本书中,我尝试分别从上述三个方面出发,与大家分享一些知识和经验。在我看来,女人的一生,若能做到情场稳、职场顺、气场赢,就已经不失为一位成功者了。
  • 一往情深:Kiss我的傲娇男神

    一往情深:Kiss我的傲娇男神

    【正文完】【推荐:《限量宠爱:男神,别撩我!》Hare酱】 一夜过后,夏之初怀上了顾子遇的孩子。失去恋人的他为了孩子跟她结婚,她孤注一掷,想借此机会让他爱上自己。婚后她依旧没脸没皮,他依旧高冷傲娇。顾子遇发现自己爱上对方时,夏之初却一个转身,消失五年。五年后再见,傲娇男人化身霸道总裁,一现身便想把人带走,却发现那女人身边居然有了别的男人,还有一个可恶的小屁孩!男的踢走,小的……实在不行,家里不缺他一口吃的。总之,夏之初只能是他顾子遇的!
  • 席少的呆萌娇妻

    席少的呆萌娇妻

    友情,爱情,靳瑶在被出轨后,才知道最卑贱的不过是感情,最凉的是人心;他宠她,护她,当她是宠物,却在靳瑶最无助的时候给她撑起了一片天。席晋:“靳瑶,试着爱我好不好?”什么是幸福?就算向前一步是地狱,只要你去,我陪你!
  • 家有宝儿

    家有宝儿

    高二女生穿越时空!是穿越古代还是不为人知的将来!无端端得自己有了一个三岁儿子!还有了一个没见过面的老公!当他爱上自己的儿子和丈夫的时候,穿越时空前自己喜欢的男生却也穿越时空来到这里要她回去!她到底要不要回去呢?在未来她到底经历了什么?亲亲们去支持一下寒夜的另外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