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8700000003

第3章 从与诗 曲的比较看词的美学特质(1)

唐诗、宋词、元曲艺术性都很高,但宋词似乎比唐诗的艺术性还要高。诗词与曲的区别比较容易,而诗与词的区别就比较难。傅庚生的《中国文学欣赏举隅》、钱锺书的《谈艺录》以及周振甫的《诗词例话》,这些书都很好,但对于诗词曲,只谈了它们的共同性,而很少谈到它们的特殊性。实际上,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有它的独特性。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否认各种艺术形式的个性是既不符合实际,也不利于艺术的发展和繁荣的。词、曲如果没有个性,就不能在诗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这一点,前人在诗话、词话、曲话里谈得很多。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就谈到了诗词曲的个性,而且谈得很好。他说:“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任中敏《词曲通义》说:“词静而曲动;词敛而曲放;词纵而曲横;词深而曲广;词内旋而曲外旋;词阴柔而曲阳刚……”这就指出了词与曲的不同性质和风格。

明代戏曲评论家王骥德在《曲律》中说:“词之异于诗也,曲之异于词也,道迥不侔也。诗人而以诗为词也,文人而以词为曲也,误矣。”这是针对人们对诗词曲的混用而言的。当代美学家蔡仪、朱光潜、李泽厚也承认诗词有别。缪钺先生在《诗词散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中反复强调诗与词的区别,谈到风格问题,认为有个性。苏轼“以诗为词”,这也说明在苏轼之前,诗与词是有区别的。对于苏轼的“以诗为词”,胡云翼在《宋词选·前言》中是完全肯定的,说是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艺术特色。其他如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和一些词的选注本,也有类似的观点。其实,这种看法是欠妥当的。我们认为苏轼、辛弃疾等豪放派词的所谓“以诗为词”、“以文为词”,这在内容上能扩大词的题材,用它来反映更为广阔的社会内容,是应该予以肯定的;但也因此而导致词的形象性、抒情性的削弱,就其主要倾向来说,是不利于词的艺术上的发展的。如果苏、辛一派词人在艺术上一味追求“以诗为词”、“以文为词”,而不能继承以至发展词能够运用并且善于运用形象思维,以及大量运用比、兴手法这个传统,它就不能得到发展与繁荣。就苏轼来说,无论是“大江东去”(《念奴娇》)、“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缺月挂疏桐”(《卜算子》),还是“十年生死两茫茫”(《江城子》)、“似花还似非花”(《水龙吟》)等脍炙人口的词作,都是符合“词”这种诗体的法度的,而不是什么“以诗为词”。至于那些如“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沁园春》)的直言陈述,没有比兴形象的文字,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苏轼的政治态度,但作为词来说是不合格的。李清照的《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所谓“别”,即有别于诗。显然,这是针对苏轼倡导的“词之诗化”而提出的不同意见。

唐诗、宋词、元曲虽都是诗,但它们各具鲜明的艺术特征,这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高度繁荣的标志。如果我们不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也就不能很好理解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歌德曾说过,艺术的最高成就是风格。清人焦循《易余籥录》认为“一代有一代之所胜”。为了进一步把握词的“本色”,我们需将词同诗、曲的不同审美特色作一简要的比较,以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词与诗的区别

关于词与诗的区别,我们可以借用王国维的一段话来说明:“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人间词话》)“要眇宜修”出于《楚辞·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要眇”是美好的样子,“宜修”是指修饰得恰到好处。“要眇宜修”形容女子容德之美,即兼内外之美而言。王国维以“要眇宜修”来概括词的特点,即指出词体的美好风格,类似于柔婉细腻、内外悉称的女性之美。张惠言《词选序》曰:“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渺,以喻其致。”张、王两人所见大体相同,“低徊要渺”与“要眇宜修”同指词所具有的深长缠绵、含蓄婉转、曲折不尽的风格。王国维的结论是:“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这算是抓住了问题的要害。清人查礼说:“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宛形容之。”(《铜鼓书堂词话·黄孝迈词》)

创作实践表明,在诗里所能表达的某些内容,用词来表达就比较难。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所反映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严酷的社会现实,致慨于国奢民困、忧国忧君忧民的复杂的思想内容,就不适合用词来表达。因此,唐诗的题材远比宋词广阔多样。反映民生疾苦,反映劳动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情况,诗中有不少这样的作品,如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秦中吟》、《新乐府》一类作品。词中虽有苏、辛的一些描写农村风光的词,但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却极少有。即使是苏、辛的词作,在词中要算题材广阔的了,但比起宋诗来,题材也要狭窄一些。所以王国维说“诗之境阔”。但词也有它的长处,即“词之言长”。所谓“词之言长”,就是指词能够抓住事物的某一点,或者从形象的某一个侧面生发开去,精确地、细致入微地展现人的灵魂深处荡漾着的波澜。诗的一两句话,入词可以敷衍为好几句或一段。如白居易《长恨歌》诗“秋雨梧桐叶落时”一句,在温庭筠的《更漏子》词中敷衍为一段:“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杜甫《羌村》三首之中有“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二句,晏几道《鹧鸪天》词下片云:“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比较言之,词较诗更细腻、深入、曲折、多姿,因词往往从某一点上作深入细致的刻画。“诗之境阔,词之言长”的特点,由此也可见之。

词与诗的区别,还可以从多方面来比较。

从形式上看,唐诗主要是五七言,句式比较整齐,是五七言的齐言诗;而词的句式却长短参差,故又称长短句。顾名思义,词就是歌词的意思。词都合乐能唱,它有词牌,词牌即标志着每个不同的曲调,如《菩萨蛮》、《江城子》、《满江红》等。由于每个曲调的音律节拍不同,故按谱所填的词的字数、句式、平仄、韵律也各自不同。词是依附于音乐曲调的,而诗一般则和音乐没有多大关系。不过,说“诗和音乐没有多大关系”,这话只适用于唐宋以后,在唐代还不能这么说。唐代有“旗亭画壁”的故事,说明诗能配乐歌唱。

从韵律上看,词韵一般比诗韵宽,但也有比诗韵严的地方。诗的调和声音,要求分清平仄。一般应当用仄声字的地方,可以用去声、上声和入声。词的声音要求更严。它不但要分清平仄,还要分清四声。有的词调,该用仄声字的,还要区别去声和上声;该用去声字的地方,不得用上声。有人说“词韵是诗韵的合并”,这种说法大体上是对的。

诗基本上是隔句押韵,所以大体可以两句为一个句组。而词则不同,有一句可以独立的,有两句一组的,有三句或四句一组的,大体是一韵一组,但韵密者除外,如《菩萨蛮》调等。

从表现手法上看,词与诗也有所不同。我们知道,《诗经》中叙事的成分已相当重,而汉魏乐府中叙事诗就更多了,出现了如《孔雀东南飞》、《木兰辞》、《陌上桑》等长篇叙事诗。但词是一种适宜于抒情的诗体,极少用来叙事。宋词和唐诗一样,讲究比兴寄托,但从量来看,唐诗的比兴没有词多。所以清人沈祥龙说:“诗有赋比兴,而词则比兴多于赋。”(《论词随笔》)近人缪钺的《诗词散论》中《论词》一文,曾把词的抒情方式归纳为四端:一曰其文小,二曰其质轻,三曰其径狭,四曰其境隐。这四方面的特点就形成了词有异于诗(文)的“柔婉”的风格特征。诗贵言志,词善言情,故又有“庄”、“媚”之别。举例言之,杜甫的《登高》写自己的身世飘零之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中,无边无际的秋声秋色,和诗人百端交集的感伤,交相辉映,构成一种悲壮苍凉的意境。

词里虽然也有写身世之感的,如秦观的《千秋岁》(水边沙外),但它却“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周济语),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将政治上的蹭蹬与爱情的失意交织起来。所以沈义父说:“作词与诗不同,要入闺房之意,不着些艳语,又不似词家体例。”(《乐府指迷》)

另外,再说一点,晏殊《浣溪沙》词中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曾名噪一时,但放到他的《假中示判官张寺丞王校勘》的七律诗中,就未必见得出色。《儒林外史》中提到“桃花何故红如许”一句,实是劣诗,但改成“问桃花何故红如许”,便成好词。可见词与诗的差别还有一个境界问题。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二、诗词与曲的区别

诗、词、曲是三种不同的诗体,它们虽然都是诗,有诗共同的质素,但它们在形式、语言、风格上各具特色,有着明显的不同。前面我们已谈了词与诗的区别,这里再谈一下诗词与曲的区别。

1、从形式上看诗词与曲的不同

从形式上看,唐诗基本上是五、七言,而词和曲(分散曲与剧曲——杂剧、传奇中的唱词部分)的句式则皆为长短句,且在当时都是合乐能唱的歌词,这是词和曲的相同之处,但它们也有不同的地方。

(1)词分为一段、二段、三段、四段(或称片、遍、阕),而以二段为最多,而曲通常只有一段。如曲牌同为《满庭芳》,如是二段的,即是词;如是一段的,即是曲。我们只要选秦观的一首词和乔吉的一首曲,问题就清楚了。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饮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秦观《满庭芳》词。

轻鸥数点,寒蒲猎猎,秋水厌厌。五湖烟景由人占,有甚妨嫌。是非海天惊地险。水云乡浪静风恬。村醪酽,歌声冉冉,明月在山尖。

——乔吉《满庭芳》曲。

一词一曲,牌调相同,但结构不同,前者分段,后者不分段,句法也不同。

(2)曲有衬字,诗词一般没有衬字。所谓衬字,就是在每句固定的字数之外,为了更口语化和唱起来更动听而自由加添的字。词在“词之未为词”(未定型)的创作时期原来也可以加添衬字,如敦煌曲子词中有些词就有衬字,但既成定型以后,便限字数,一般不能随便加添了。而曲却没有这个限制,甚至某些曲调,如“正宫”调中的《端正好》、《货郎儿》,“仙吕”调中的《混江龙》、《后庭花》,“双调”中的《新水令》、《梅花酒》等竟公开享有“字句不拘,可以增损”(周德清《中原诗韵》)的“优惠政策”。这里我们可举两首同属《念奴娇》牌调的词与曲来作比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此为上片)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惊飞幽鸟,荡残红,(扑)簌簌胭脂零落。门掩黄昏书院悄,润破窗纸偷瞧。(则为)一操瑶琴,一番相见,(又不)曾道闲期约。多情多绪,等闲肌骨如削!

——(元)郑光祖《梅香》

上引苏词,没有衬字,而郑曲中的“扑”、“则为”、“又不”则是增加的衬字。曲中有了这些衬字,便觉得句法活泼生动,更加接近白话,便于口头演唱。词虽然也用于口头演唱,但它多用书面语,比较典雅,故不宜用衬字。

至如同一牌调的曲,有的有衬字,有的则没有衬字,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马致远《越调·天净沙》

宁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无权。(大)丈夫时乖命蹇,(有朝一日)天随人愿,(赛)田文养客三千。

——(元)严忠济《天净沙》

前一首没有衬字,后一首有三句加了衬字。衬字在小令中用得较少,而在套曲中用得较多。例如关汉卿在[一枝花]《不伏老》套中将原有的两句十四字(“我是一粒铜豌豆,恁你千层锦套头”),加衬字后增至五十三字之多: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如果去掉其中的衬字,曲中描写的生动性、感情烘托的程度和所表达的内涵,就会大大削弱。

曲中增加衬字,原则上可以自由,一般不要求平仄;它可以是虚词,也可以是实词,但也并非毫无规律。大概剧曲可多,散曲宜少;套曲可多,小令宜少。衬字在曲中经常加在句首,也可加在句中,但不可加在句末,尤其不能用作韵脚。

(3)在用韵方面,一般来说,曲的用韵比诗、词宽泛。如曲一首之中可以重韵,这在近体诗和词中是少见的,古体诗中虽有重韵,但也不多;而曲中重韵不但常见,而且常常是有意作为一种表现手法。如王实甫有一首《后庭花》的韵脚是“儿、思、诗、时、儿、思、子、儿、此”,其中的“儿”和“思”都用了重韵。再如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尾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其中“苦”字用的也是重韵。至如曲中的“独木桥体”,更是通首押一个字,全部重韵。但曲韵也有比诗、词更严的地方,如词里分平仄,极个别地方讲上去,而曲中则讲上去、阴阳,所谓“三仄应须分上去,二平还须辨阴阳”。

另外,诗词韵疏,诗一般每两句押韵,词只有《菩萨蛮》句句押韵;而曲基本上每句都押韵,所以曲韵密。

(4)曲不但有衬字,而且有增句,这是曲律的规定,而近体诗和词则不可能有增句。

2、从语言、风格上看诗词与曲的不同

(1)诗庄、词雅、曲俗

唐圭璋先生说:“词之所以异于曲者,即在于雅。曲不避俗,词则决不可俗。”这个看法是正确的。曲主要是唱给人们听的,它所反映的是市民阶层的思想情调,故曲中“俗”是它的本色。试举元代兰楚芳的[南吕·四块玉]《风情》为例,曲是这样写的:

我事事村,他般般丑。丑则丑村则村意相投。则为他丑心儿真,博得我村情儿厚。似这般丑眷属、村配偶,只除天上有。

同类推荐
  • 傅山故里文丛·散文卷(上)

    傅山故里文丛·散文卷(上)

    《傅山故里文丛》是由太原市尖草坪区文联和尖草坪区三晋文化研究会共同主编的一部大型丛书。共分诗歌、散文、小说三卷,约100万字,有诗歌200首,散文180篇,小说80篇,入选作者80人。作品反映了尖草坪区近三十多年来的文学创作风貌。本书为散文卷。
  • 无极较量:英国情报组织(绝密行动)

    无极较量:英国情报组织(绝密行动)

    它是世界情报组织的开山鼻祖。破解超级机密,使盟军反败为胜;“月亮女神”一纸密码改变二战进程;风靡世界的007詹姆斯·邦德就是它的代名词; 它是“鼹鼠”最活跃的谍报机构,叛徒层出不穷;它也是最笨拙的情报组织,北极行动损失惨重,黄金计划成为世人笑柄。迷雾重重,鲜花与阴影相伴,揭秘世界情报机构的开闪鼻祖。
  • 盛开:第十八届全国新概念获奖者范本作品(散文卷)

    盛开:第十八届全国新概念获奖者范本作品(散文卷)

    《盛开:第十八届全国新概念获奖者范本作品(散文卷)》中所收录的均为第十八届全国新概念作文获奖者的优秀作文范本。新概念作文大赛为深受学生读者欢迎的全国作文比赛,获奖者均为同龄作者中的佼佼者,创作能力出众。这些作品文采飞扬,独树一帜,立意新颖,文思精巧,可以让学生读者在享受阅读的同时汲取优秀作文精华,快速成长,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对于中学生读者来说,本书既是一本作文“圣经”,又是不错的青春文学阅读经典。
  • 大冰作品合集(共四册)

    大冰作品合集(共四册)

    本套书是百万级畅销作者大冰的作品合集,共包括《我不》、《好吗好的》、《你坏》、《阿弥陀佛么么哒》四册。
  •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3版)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3版)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3版)》分上、下两编,上编以言、意、象、境为核心,探讨中国诗歌艺术理论;下编具体沦述、分析屈原、陶渊明、谢灵运、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温庭筠、韦庄、苏轼、周邦彦、陆游等13位诗人的艺术特色、艺术风格、艺术成就,全书将诗歌理论与诗歌史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考察相结合,将对诗歌理论的探索与诗人之艺术的具体研究互相印证,是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的经典之作。
热门推荐
  • 新婆媳时代

    新婆媳时代

    婆媳问题自古就是一大难题,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许纯与顾良现在正是如此,妈妈皱紧了眉头,未来婆婆却笑开了花。磕磕碰碰的度过了孕期,在孩子的成长问题上,问题爆发了。 《致一生,从女孩到女人》新手首发,亲爱的读者尽可移步踩踩,粉红票子都可以扔过来了。
  • 大奥日本

    大奥日本

    德川幕府所在的江户城,是日本史上空前未有的复合建筑群,而“大奥”,是这建筑最深处的存在,亦是位于权力中心的女性所建立的组织结构。大奥的世界,因幽闭而引人遐想。至高统治的背后,将军与执掌大奥的御台所,如何度过一日三餐的常规生活?位分森严的种种规制之下,暗藏着怎样生动的人情细节?两百年的大奥一梦,如何开始,又如何落幕?“衹园精舍钟声,流响诸形无常,沙罗双树花色,显示盛者必衰,骄奢者不久长,犹如春梦一场,强梁者终败亡,恰如风前微尘。”一部隐秘的幕府史话,悲欢虚实,从头道来。
  • 爱,很是简单

    爱,很是简单

    在见到他时,她便对他已经一见钟情了。在他初遇她时,他没有一见钟情。随着时间的消失,他对她日久生情。原本以为同命运的两个人互相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会一直幸福的生活下去。可有谁知道生活就是一座火山,随时喷发导致坍塌。只是,一生只为等待他的她能守护和留住自己的幸福吗?他会为了自己的孩子回归家庭吗?
  • 豪门陷阱:你早已是我老婆

    豪门陷阱:你早已是我老婆

    一场无意的错误,她怀了他的孩子。三年后,她的婚礼上,那个男人突然而至,傲然浅笑:“你早已是我老婆,带上儿子跟我回家。”她执意和新郎交换戒指,结果引起了争执,他们都受了伤。最后,他终于答应不再纠缠她。可是,三天后,她的儿子被确诊患了白血病,只有同胞的脐带血才可能救活。这,多么戏剧性……她,憎恨豪门的她,该如何?
  • 邪王独宠小医妃

    邪王独宠小医妃

    一朝穿越,她从华夏鬼医的身份摇身变成纨绔五小姐,睁开眼的刹那间,她势必要那些残害她的奸人拿命偿还,欺她,她踩,辱她,她踩,说她勾引天下第一美男,不知羞耻。某女忍无可忍的吼:“泥煤,再跟着我,我毒死你。”“为夫五毒磅身,百毒不侵。”【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国学之光 女性之美

    国学之光 女性之美

    从中国女性的生存现状及环境入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从修养、礼仪、心态、治家、孝道、婚姻、教育等8个方面,通过理论梳理、案例剖析和实战指点,阐述了如何全面提升个人形象,提升国学艺术修养,打造优雅完美女人;如何开阔心智模式,获得自信祥和与内心笃定,让自己变得更有智慧与魅力;如何消除夫妻误解,避免或摆脱家庭危机,营造爱情婚姻幸福之道;如何散发母性光环,通过科学教育方法,呵护儿女成长,培养现代栋梁之才。
  • 重生之盛世医女

    重生之盛世医女

    玉珠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别人穿越都混得风生水起。她到底也是个技术工种,怎么只能混个温饱?穿越后做医女的小日子:拉扯弟弟,挣点小钱,再找个合适的男人嫁了。这是玉珠这辈子最大的愿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生死“中介”人

    生死“中介”人

    当今社会,很多职业有“中介”人,房产租赁、银行贷款、汽车代驾、婚姻介绍等,其实都是一种有利益的商业中介人,甲方乙方中间人三者之间存在经济利益,“中介”人从中受益,当事人也得到该得的利益,这是一种新兴职业。可生与死这样的事,也逐渐产生了“中介” 人。有人叫他们“劝捐员”,专业称谓是“器官捐献协调员”。协调员一边要协调病人以及家属捐献器官,另一边,要与医疗评估组织联系评估器官是否可用后,并立即手术取出有效器官,按照分配原则安放到器官衰竭的病人身上。
  •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文学概论教程批评论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文学概论教程批评论

    21世纪文学,面临过去的文学时代从没有过的新的状况。影视文学语言和网络文学语言的创生,在文学表现力上相对于纸面文学语言来说,是一场革命性的飞跃。本书在学生听课笔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保留了课堂教学口语风格,以“正文+附录”为体例,以文学的本质及其规律为逻辑,深入浅出,为读者理解文学及其相关事物提供桥梁。
  • 少年维特之烦恼(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少年维特之烦恼(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